88教案网

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2、数学思考: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4、能用时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问题,数学思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激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从而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认识钟面,学会读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浓浓的师生亲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方法: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 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中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 故事。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2、 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3、 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4、 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5、 谁到家最早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板书课题:学看钟表)

二、学看钟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件,认识钟表:【百度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 (学生分小组研究)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是5点半,在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基础训练

(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针。

(2)时针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小时,时针走一格是()小时。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长针短针

分针时针

指着12指着几就是几时

指着6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靠近12 (在左或在右)接近几就是大约几时

四、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给学生大胆探索、合作交流留下较大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思维碰撞,掌握整时和半时的认识方法,最后教师总结,升华了学生的认识。利用学生的争议,几十银带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突破了难点。

延伸阅读

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材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生虽然是初次学习认读钟表,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对于钟表认读一无所知,这得宜于社会的进步及成人在生活中的帮助。试想一下,五六十年代学习认识钟表决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那里的儿童从没有见过钟表,对于钟表是陌生的,而今天的儿童再也不是这个样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有钟表,家长都会认读钟表,这种潜在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使得儿童对钟表不再生疏。事实上也是这样,如果调查一下,一年级可能有不少儿童会读钟表,尽管他们不能解释,但这至少也能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建立在一个空白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可能具备一些时间的表象。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就不能脱离开时间的表象作用,如下午5时,只会认还不行,还得知道下午5时是什么时间,是我们放学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个观念,那么学习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事实上,时间的表象作用在认识钟表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把钟表上的时刻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与自己所建立起的时间的表象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时间的表象不具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就会沉浸在鈥溝挛?时是什么意思鈥澋乃嘉刺校簿褪撬担绻杂谑奔涞墓勰畹目瞻椎模杂谥颖淼娜鲜妒强瞻椎模敲丛诮萄е熬鸵傅佳谢邸?/p>

青岛版 学看钟表 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青岛版 学看钟表 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看钟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自主练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习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自主练习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自主练习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学看钟表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学看钟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看钟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几时半.
2、初步认识时针与分针的作用。
3、向学生渗透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数”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认识几时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看,小明学会分类以后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奖励他一个钟表,小明可喜欢它了!今天,咱们就和小明一起学习认识钟表吧!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2)观察这些小格的大小是否相同?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
(3)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4)师演示实物: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针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还有大小相等的12个小格。
2、认识整时。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那钟有什么用呢?
(2)你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3)学生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5)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认识电子钟:
(1)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2)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4)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4、认识半时。
(1)、出示课件:你能说说是什么时刻吗?
(2)、同桌交流、汇报。
(3)、你们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向6。)
(4)、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5)、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5、认识电子钟:
(1)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2)小结: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3)根据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和时针。
三、练习巩固:
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练习会认、会读、会拨整时和半时。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实践作业: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教材上的情境图,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认识时刻时,让学生先独立学看钟表——认读几时——找出认读方法——小组内交流——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认读方法——学生动手拨时刻,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为学习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观察与思考、比较与发现、归纳与总结的机会,激发学习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一下《儿童乐圆----总复习》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岛版:数学一下《儿童乐圆----总复习》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终于闯到了最后一关儿童乐

园,想去吗?

二、整体观察

师:平常我们去儿童乐园都要先干什么阿?

生:先买票。

师:好,那我们就先去儿童乐园的售票处看一看吧。

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生:我看到了钟楼、电瓶车、蹦蹦床,我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的。

生:我看到了钟楼上面的钟表是4时整。

生:我看到了

(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学期学过的知识点,对儿童乐园的情景图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解决问题

师: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坐龙船的有多少人?请你先来估一估,再数一数。

生:我估了估大约有15人,然后数了数有16人。

师:你能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吗?

生1:跳蹦蹦床的有多少人?

生2:开电瓶车的有多少人?

师:你们真是些会提问题的聪明孩子!下面我们就来分别统计一下玩各种游戏的人数。

学生独立填写88页的统计表,并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统计的都很准确,看着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坐龙船的和跳蹦蹦床的一共多少人?

生2:坐飞天轮的比开电瓶车的多多少人?

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然后汇报。)

师: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时

生自己总结。全班交流。

师小结:刚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数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统计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有关内容。

(板书: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对于100以内数的认识,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1:我们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生2:给我一个两位数,我能说出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四、实践应用

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这些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 综合练习1

你从题中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发现泡泡中的数的规律,再按规律在空泡泡上填上适当的数。

2、 综合练习2

小游戏:快速抢答、比大比小、加和减差

教师先与一名学生示范,然后同位之间互相练习。

3、 综合练习3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明自己运用的比较的方法上。

4、 综合练习5

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打算怎样解决?

补充练习:咱们也来选一选数学课代表吧?

5、 综合练习7

你从图中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全班交流。

组织学生按照规律给叶子涂色,然后独立图写统计图和统计表。

交流讨论题后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我学会了吗

让学生自己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尺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故事情境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阿福的新衣,请看。

(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教师:同样是三柞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呢?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真会回答,小小标志送给你)

师: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他的柞就大,徒弟的手小,他的柞就小。那一柞是怎么回事呢?

师演示怎样算一柞(从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所能伸开的最长距离)

教师和学生比柞,进一步理解手打柞大,手小柞小。

师:我明白了,一柞都差这么多,那两柞、三柞差的就更难怪阿福的衣服会做小。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小小标志送给你)

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测量时单位一定要统一。而现在我们测量的工具通常会用到尺子,尺子的种类有很多,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朋友们常用到的直尺。

师:下面,请小朋友从桌子上轻轻的拿起直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你的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出示课件:尺子)

2、 学生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师: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1)、师:谁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数字。师:念一念,这些都是刻度

生2:线。师:这是刻度线。谁还有补充。

生3:字母CM(你的眼睛可真亮,小小标志送给你)

教师: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厘米 CM 长度单位 课题:厘米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

师小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测量。

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

师:知道了厘米这个名称,我有一个小知识要告诉大家,在直尺上每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大格,这一个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所以从0到1就是多长?

从8----9呢?从14-----15呢?

在直尺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说给你旁边的伙伴听一听。

(2)活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米。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

师:在老师准备的小棒里也有一厘米,它是谁?找出来,向我这样用两个手指头轻轻的捏住它,然后另一手慢慢的移走小棒,现在你两个手指头之间的这段距离就是1厘米,仔细看看这个1厘米,把它记在心里。

闭眼想想刚才的1厘米。

睁开眼用手指头比出刚才的一厘米。

4、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小朋友们,你能找出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交流

5、认识2厘米、3厘米、5厘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认识1厘米了;如果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道是几厘米吗?

师:所以从0---2是几厘米?。

师:(课件展示)从0-3是几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对应直尺用两个手指头比出这个三厘米。

师: 从0---5呢?在对应直尺用两个手指头比出这个5厘米。数一数

6、测量。

⑴学习测量方法

教师:知道了这么多个几厘米,谁能帮老师猜猜这根小棒有多长(学生回答)。

师总结:到底小棒有多长呢?这必须测量才能知道,请小朋友从桌子中找出较长的这根小棒,自己动手测量出它的长度,遇到困难可以向你的小伙伴和老师求助。

①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并表扬正确的方法。

②指名演示,大家评价,好不好,好在那儿,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③总结:强调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平放,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⑵练习提升

师:有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咱们就可以测量出更多物体的长度,从你的桌子找一样物体,同桌合作先估一估它有多长,再量一量。

⑶画线段并测量长度

①师:前面我们知道一柞是怎么回事,想不想知道我们的一柞有多长呀?师演示测量一柞的长度

②学习认识线段、端点

③学生练习测量自己的一柞,交流

三、拓展延伸

1、学习不从0刻度起的测量

师:小朋们量的这么起劲,老师也想量一量呢,看我想量出铅笔的长度,可是我的尺子不小心折断了,你有办法帮我量出铅笔的长度吗?

学生交流,师总结,并进行课件演示。(学习不从0刻度开始时如何测量)

2、练习

师:了解了这个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瞧!蝈蝈和蟋蟀在比赛跳远呢,你来做裁判,看看谁是冠军?

学生交流

四、总结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这个新朋友,你对它有了怎样的认识?

2、师总结: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一定能有更加奇妙的发现,如果有机会老师期待与大家分享更多有关于数学的乐趣。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同桌互相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洪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

5.师: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6.再读课文,思考:小白兔看到了哪些现象?听到其他小动物说了什么?他都干了什么?边读边画,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

7.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这里,教师布置的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多种活动,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黑板上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语。

4.“识字交流会”——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5.生与师玩“你说我猜”的游戏,巩固生字。

6.可以通过做动作识记生字“伸、搬”,理解字义。

7.学习多音字“空”。

设计意图:“识字交流会”可以掀起课堂的高潮,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他们的识字经验。学生们不仅可以各抒己见,加深识字印象,而且可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更多的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组。

2.全班齐读词组。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学生学的知识不在一天后抓紧复习,就会遗忘。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巩固。

二、品读课文,分析课文

1.回忆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2.教学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①小白兔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②小白兔割草的时候觉得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③小白兔知道天为什么阴沉沉的吗?

(2)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

(3)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对话。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燕子低飞的原因。

3.教学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

(2)师指导朗读课文。

(3)思考问题:

①小白兔相信小燕子的话吗?小白兔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这时小白兔看见小鱼在干什么?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小鱼要到水面上来透气。

(5)师生进行角色扮演。

(6)师讲述要下雨前,水里空气变闷的原因。

(7)这个时候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第7自然段。

(1)小白兔回家的时候又遇见了谁?

(2)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3)指名进行情景表演。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蚂蚁要搬家。

设计意图:多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说话,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动物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句式去表达不同意思。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男女同学分读第8、9自然段。

(1)想象:小白兔回家后跟兔妈妈的对话。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到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2.多幸运的小白兔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告诉他要下雨的消息,要不然他就会被大雨淋湿了。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朋友会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个消息呢?

(1)生试说。

(2)教师出示图片拓展。

(3)出示谚语。

3.教师总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奇妙!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更加精彩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不仅仅是总结,更是启发,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知识,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很多知识。

四、舞台剧表演

1.四人一组进行课本剧练习。

2.学生到讲台进行课本剧表演。

3.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燕子的话。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新伙伴(点击课件),一个是在天上飞的小燕子,一个是在水里游的鱼儿,还有一个是在地上爬的蚂蚁,他们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天一见面,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2、这是为什么呢?

3、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做到“读准读通”

1、学生读课文:

请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68页。好好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问一问老师、同学。然后,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朗读情况:

⑴四个语气词:

吗吧呀呢

指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齐读。

⑵出示课文中有这四个语气词的句子:

先自由读好这六个句子──再开火车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这四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助词”。有了它们,我们说话方便多了,也好听多了。

⑶出示生字“坡、割、闷、伸”:

用“坡,山坡的坡”这种形式认认它们。

三、由生字“坡、割、闷、伸”引入教学第一节

1、这三个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要跟你们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第一节:

先自由读句子,再找生字凸现读词语。然后指名朗读。最后齐读。

2、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具体指导如下:

⑴读着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动作?

自由朗读,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指名上台表演,并在句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⑶让学生表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动作,大概两分钟左右。然后问:

你们有什么感觉?

⑷此时,再朗读这一节!

四、教学第二、三两节

1、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从它头上飞过,小白非常奇怪。(指名学生)你奇怪吗?为什么?

(同时打出课件)

2、是,小白兔大声喊了起来──齐读: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3、学生字“喊”:

⑴凸现生字,加拼音,指名读。

⑵请你对小燕子喊一喊。

⑶“喊”的意思就是“叫”(板书)“叫喊”。

⑷指导读好这句话:

指名喊一喊──小组读──齐读。

4、师生对话:

我们101班女同学多像聪明伶俐的小燕子。男同学多像勤劳善良的小白兔。小燕子,小白兔有问题想问你们,你们能耐心地解答吗?请轻轻地捧起书本,我们来问一问,答一答。师读旁白。

5、男同学,听明白了吗?指名再读“燕子的回答”。

(如果你能响亮又正确地读好燕子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懂了)

6、都明白了,那就让我们再响亮地回答一遍。齐读燕子的回答。

7、哦,我也明白了。原来,燕子飞得这么低是因为──

8、那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吗?

(板书)

9、小结:

大家以后如果看见燕子飞得很低很低,就赶紧回家,因为──

10、请再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2、3两节。

11、燕子低飞,大家还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既然你们都明白了,那就请你们帮周老师一个忙:

我就不明白,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不像往常一样飞得高高的呢?

12、训练因果句式,帮助学生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

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所以它们飞不高。

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燕子只有低飞才能捉住虫子。

13、小燕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燕子的回答。

14、你能把燕子的话背下来吗?

同桌试背。

15、指名背诵──齐背。

五、教学四~六节

1、听了小燕子的回答,小白兔相信了吗?你怎么知道?

请接着往下读,用了“”把这个句子划出来。

2、学习疑问句:

是要下雨了吗?

(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不相信))

3、比较朗读,体会不同的语气:

是要下雨了。

4、小白兔边走边想,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点击课件)小白兔……它又觉得奇怪了,你听,它们在说话呢?

(放录音)

5、同桌分角色朗读5、6两节。

6、同桌朗读展示并评价。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8、提炼: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

六、教学第七节

1、小白兔,这回你们该相信了吧?

出示句子:

小白兔连忙……往家跑。

⑴指名读句。

⑵小白兔,小白兔,你们干吗跑呀?(师生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所以,当小白兔遇到成群结队的小蚂蚁时,它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它们。先读读第七节,然后同桌演一演,一个演小蚂蚁,一个演小白兔。待会儿请几桌同学到上面来表演。

3、上台表演“小蚂蚁与小白兔”的对话。

(语言的流畅性与表达的体态)

4、齐读第七节。

5、原来小蚂蚁也会天气预报。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七、教学第八、九两节

1、小白兔,咱们快跑吧,不然就要淋雨啦!小朋友,让我们用朗读来为小白兔加油吧!自由朗读最后两节。

2、导读:

“轰隆隆”与“哗,哗,哗”。

3、“它们的气象预报可真准啊!”小白兔一进家门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一起走进小白兔的蘑菇屋。请睁开眼睛,现在你们都是可爱的小白兔了,我就是兔妈妈。你们打算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呀?

4、孩子,还有很多呢?只要你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很多的动物也会天气预报。你可以去请教,也可以去查资料,也可以去亲自观察。然后再告诉我。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八、总结巩固

1、全班分角色朗读1~6节:

一男生读小白兔,一女生读燕子,另一女生读小鱼,其它的句子齐读。

2、指认生字:

指认游戏,按以下句式进行:

对,对,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错,错,错,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生字宝宝可排几队?

潮、湿、消、喊、哗、坡、割、阵、伸、

4、书写“吗”和“吧”:

先范写,讲注意的地方,然后描红临写。

5、指导书写另四个生字:

虫、往、得、很

独体字“虫”的书写注意点是:

平撇

比较“往、得、很”三个字的异同,然后范写,最后学生书写交流。

青岛版:一下《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 在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4. 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民币的知识,知道重要数和非重要数,巩固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5.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购物使学生经历兑换人民币,加深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储蓄罐: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

2、看到它,你马上会想到什么?你们都有储蓄罐吗?春节一过,你们的储蓄罐里是不是又多了些压岁钱,你打算用这些钱干什么?

3、大家看,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零用钱在干什么?还有很多灾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上学。这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是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

4、刚才我们一直在说钱,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

【板书:人民币】

5、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人民币,好吗?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识人民币

1.师:咱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个袋子,你们轻轻地把里面的人民币都拿出来,倒在桌子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和你们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

2、口袋里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那谁愿意拿着你认识的任意一张人民币上来,告诉大家它的面值是多少呢?你是怎样认识它的?(学生汇报) 。

3、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能结合平时生活经验,从人民币的颜色、数字、图案、大小来辨认,你们真是太棒了!

4、咱们快来看,这张人民币是多少?背面的图案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咱们国家,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人民币。

5、出示50元、100元,这些大额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这么多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演示课件)

(二)整理分类

1、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桌子上的人民币,这样摆放是不是很乱呀,你们能不能整理一下分类摆放呢?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小组合作)。

2、汇报: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以上来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

①纸的软硬 ②单位③颜色 ④纸的大小

师:你们真有数学眼光,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整理好,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又会动手又会动脑,这样下去你们会更聪明的。

有的小组是把这些人民币按元、角、分来分类整理的,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呀?【板书:元、角、分】

3、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以角为单位的┉以分为单位的┉

(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别看你们年龄小,你们的本领可真高,那你们能帮我解决一个难题吗?

1、现在谁愿意把我这一元钱给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钱,帮老师这个忙?

(10个1角;2个5角;5个2角┉┉)

2、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啊!现在大家想一想,通过换钱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1元=10角 (齐读)】

3、这就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角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赶紧参加换钱的游戏,(要求:四个人一组,组长拿出一角钱,其他同学用分币和他交换,看哪组方法多)。

4、说说你们是怎么换的?通过这回你们之间换钱,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1角=10分 (读)】

三、巩固应用

1、前面我们掌握了人民币的知识,那你们会用它买东西吗?谁自己用钱买过东西?(生介绍)你们这么棒,我可要考一考大家。看,这有几件你们喜欢的商品,谁来读一读它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2、如果你有10元钱你打算买什么?怎么买?

①如果你想好买什么就准备好钱。

②谁愿意把你买的东西怎样付钱跟大家说一说?

③买这样东西还可以怎样付钱?

④要付10元我应找你多少钱?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蚂蚁

搬东西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阿福的新衣认识厘米》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食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阿福的新衣的动画导入,这是怎么回事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进行的拃的认识,从而引出新授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在学习认识尺子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了解尺子的秘密,并用课件做了清晰的演示,在进行厘米的学习时,让学生自己找到1厘米,总结出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并让学生进行了感受,能用手比划出一厘米的长度,还让1厘米的概念渗透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从升着中找到长度大约是1 厘米的物体,强化了学生对于1厘米的认识,最后通过认识1厘米,继而去认识了2厘米、3厘米、5厘米..在认识完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后,又知道学生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对测量的方法做了总结。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学习了知识。

三、总结练习,提升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先是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估测,对于估测正确的同学给予奖励,然后让学生进行测量方法的判断,错误和正确都要说出原因,从而进一步巩固测量的方法,还通过给阿福做帽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类型的尺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最后,让学生借助新的测量工具同位合作认识身体中存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深对于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在本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值得我去反思改正:

1、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精准,声音缺乏调动性,语言无法配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我还需要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更具吸引力。

2、课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让各个知识点讲解的比较很空洞一些。在强化一些知识点的时候,没有借助学具,这样导致孩子对于1厘米的认识不那么的真切。

3、在学习测量的方法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而是先介绍了测量的方法,再让学生实践,这里要是能先让孩子去经历,再让他们总结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很深刻了。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材目标]

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图片和语境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奇怪”说话。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知道下雨前“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1节,学会部分生字、词,知道“鱼游水面”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第2课时: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

第3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延伸。

[教学准备]

1、录音、投影、生字卡片。

2、头饰:小白兔、小鱼儿。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A.指名读B.开火车读C.打乱顺序分组读D.齐读

4.记忆生字。(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

2.你写作业了吗?

3.今天天气很好。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分段读。

2.小组合作,讨论:这篇课文读懂了什么?有不同标记画出小白兔与小动物们的对话。

3.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情景。

A.指名读,并评议。

B.师指导读呢!句子。

C.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D.表演读。

4.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的场景。

A.指名读,并评议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同桌互读对话,互相评议。

D.学生自由合作读。

5.小组合作讨论: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是否相信天真的要下雨了。

6.师引导学生体会,说出小白兔心理变化过程。

7.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头饰)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表演童话剧:《要下雨了》

三、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哪些动物在下雨前有异常的活动。

四、布置作业

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燕子低飞

小鱼游到水面

蚂蚁搬东西

小白兔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建议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建议”,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82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