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上册《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学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上册《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

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方法与过程: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反馈交流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精讲点拨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五、当堂训练

1、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

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

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

2、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

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1℃○0℃0℃〇─2℃―2℃〇―5℃

编辑推荐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业

1、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望、安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2进行训练。

4.在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强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2.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

[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

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板书设计

13.麻雀

“爱”

强大的力量

搏斗拯救

猎狗老麻雀小麻雀

(凶猛)感(弱小)

唤回动怜爱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与《猫》进行比较,了解文章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鸡的热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

3、检查生字词。

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学习4-10自然段。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有什么感觉?

四、升华主题。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

五、学习写法。

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

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16*母鸡

讨厌喜欢

四年级上册《蒲公英的梦》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蒲公英的梦》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蒲公英的梦》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展示污染图片。

[1.一边出示一边简述,观察体会。

2.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3.假如你是蒲公英,你还希望人类不要做哪些破坏环境的事呢?

4.蒲公英是多么憧憬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的环境中呀!面对痛苦的现实,弱小的蒲公英做了一个美好的梦。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声,再次通过朗读来想象蒲公英美好的期待吧!]

五、展望未来。

1.虽然是场梦,但有梦就有希望,有努力就有可能将美梦变为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蒲公英美梦成真呢?2.带着把蒲公英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再次齐读课题。3.提出希望:保护环境十分重要。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参考资料:

1、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文章内容较清晰,文体学生比较喜欢,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蒲公英担心开不了花地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我在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渲染,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现在的环境已经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此处让学生自己想象除课文中的汽车尾气、河流污染、噪音外还有什么环境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及问题的回答更能真实的放映出环境问题的刻不容缓,加强了环保意识。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学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学案

教学目标

①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②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②放大的蟋蟀图片。

③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第一课时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n)重、选择(z)、洞穴(xu)、隧(su)道、挖掘(ju)、倾qng)斜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学案


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学案

我执教的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在教学中我力图是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环节更明晰,方法更朴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味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心理。

课文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但平实的语言耐人寻味。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了课文开头部分的“天天唱”“天天听”“一定”等词语,体会鸟儿与树之间的深情厚谊,抓住文中鸟儿四处寻找的四个问句,体会朋友之间的真诚牵挂,抓住结束部分鸟儿的两次看,体会鸟儿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二、创设情境,感悟真情。

童话讲究意境美,如果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再现童话的意境美,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内容,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为此我创设了三个情景,一是鸟儿与树朝夕相处的情景,二是鸟儿四处寻找树的情景,三是鸟儿为灯火唱歌的情景。在这三个情境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以多元朗读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努力做到以读促悟,悟后再读,读悟结合,从而达到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充分想象,激活创造思维。

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就没有创造。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想象,激活创造思维,我主要抓住文中的三个空白点,鼓励学生去想象,一是鸟儿与树在一起早夕相处的情景,二是鸟儿寻找树的心路历程,三是鸟儿给灯火唱歌是的心理。学生走进鸟儿的世界,便能感同身受,从而完成文本的补充和再创造。

四、多元理解,彰显个性。

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差别所产生的个性化的理解,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归属。本节课,我着重于让学生体会诚信与友谊。

这四点只是我设计本课的一个理想,然而达成的效果却不怎么理想,比如学生的想象思维还没能打开,朗读的质量还相当不好,理解的多元化没有呈现等。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学案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的估算。

2、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新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对前面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挑战一下下面的练习。

1、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

(2)120里面有()个十;

(3)42里面约有()个十;

(4)58里面约有()个十。

2、口算

20÷5=42÷7=70÷7=59÷3≈81÷4≈

3、70×3可以看成是()个十×3等于()个十,就是()。

对前面知识掌握不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二、讲授新知

(一)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同学们,元旦节快到了,为了把我们的教师装点的更漂亮,学校特意准备了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如何解决呢?

列式80÷20

2、怎样口算80÷20?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80÷20=4(组)

(1)利用表内除法计算:80是8个十20是2个十

8÷2=480÷20=4(组)

(2)做除法,想乘法:20×(4)=8080÷20=4

(3)80里面有几个20(4个20是80,所以80÷20=4

(二)探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算理。

光用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是不够美观的,所以学校又买来了150面彩旗,每班分50面,可以分几个班?

(1)学生独立解决。

(2)给同桌交流一下的算法。

方法1:()个50是150,150÷50=()

方法2:15÷5=()150÷50=()

请小朋友们观察黑板上的式子,我们的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是整十数,在口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1)相乘法算除法。(2)根据表内除法来算

(三)探讨估算的方法

下面的题目你会算吗?

想一想83÷20≈80÷19≈122÷30≈120÷38≈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数的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三、巩固提升

1、争分夺秒(抢答题)

60÷20=90÷30=180÷30=240÷40=

62÷20≈93÷30≈184÷30≈240÷37≈

2、对口令(女生说乘法,男生对除法)

30×2=40×3=80×3=90×5=

60÷30=120÷40=240÷80=450÷90=

3、火眼金睛(先算一算,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80÷40=800÷40=8000÷40=

9÷3=90÷30=900÷300=

4、解决问题:

四年级265人去旅游,每辆车现乘40人,需要排几辆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读乖、凭、职等字,会写性、格、凭、贪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猫的挂图。
2.学生描述他们喜欢的猫的特点。
3.教师予以归纳,猫:属于猫科动物,机敏灵活,行动敏捷。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再读课文,并概括本篇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圈点勾画出这两个时期的猫都有什么核心特点?(板书:大——古怪;小——淘气)
3.快速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创设,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课件出示鹅的各种神态及活动图)

2.引出课题和作者。师:你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不是白鹅而是白公鹅?

师:课文里的白公鹅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自由大声朗读。

2、师巡视指导,点拨、相机把有关词语写在黑板上。

三、以读带检,披文入情

1、交流、认读黑板上的词语:军衔、荣膺、掂量

2、同学们读得真用功,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朗读句子的机会。看看谁最厉害。

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①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学生读,教师适当指正,要求学生读通读顺即可)

②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老师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读,齐读一遍)

③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品句,先让学生自读,说说这句话白公鹅留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个词看出来?引出派头。让学生读出派头的语气,再通过派头理解板正的姿势,老师可加上表演)

那它的步态又是怎么样的呢?引出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白公鹅的步态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划一划。

2、相机交流句子: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它走路的特点:慢条斯理(让学生把慢条斯理写在课题的旁边)。它是怎样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呢?用课文中的句子具体说一说,引出第二句话。

①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你又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看出来它的慢条斯理呢?引出“不慌不忙”和“先再然后再”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去掉关联词读一读。

平时它是这样慢条斯理的走路,在遇到其他情况的时候它还是这样子吗?引出:

②、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③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的、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两句话又回归到句子:“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进行朗读。

五、总体整合,回归派头

1、是呀,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白公鹅总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这才是上将的派头。来,让我们把这个句子送给这只白公鹅!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喜欢这只白公鹅吗?说说理由。

六、作业

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某种小动物。

板书:

14*白公鹅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派头

先……再……然后……再

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学案


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B照相馆:“60元可以照12张!”
C照相馆:“90元可以照18张!”
D照相馆:“10元可以照2张!
照相馆:“15元可以照3张!”
二、探索规律
1、让学生自主看信息列出四个算式,指名板演四个算式。
①30÷6=5
②60÷12=(30×2)÷(6×2)=5
③90÷18=(30×3)÷(6×3)=5
④10÷2=(30÷3)÷(6÷3)=5
2、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点击课件。
以30÷6=5为标准,仔细观察其余算是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你们会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四个算式的商都相等,算式(2)、(3)、(4)式其实都是算式(1)变化出来的,如:算式(2)的被除数60是算式(1)的被除数30的2倍,算式(2)的除数12是算式(1)的除数6的2倍,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2或扩大的倍数相同。我们一起来再来看看算式(3)、(4)是不是也有这规律。同桌结合算式(3)、(4)来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的情况。最后再请同学与全班交流。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以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商不变规律”(板书)
4、利用这个规律讨论
(18×0)÷(6×0)=?所以在商不变的规律中什么条件不适用?(零除外)
5、齐读商不变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反馈练习
1、抢答: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2、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①(90×□)÷(30×2)=90÷30
②(40×5)÷(20〇5)=2
③(1200×□)÷(400〇5)=3
④(1200〇4)÷(400〇4)=3
⑤(1200〇□)÷(400〇□)=3
3、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①(48×5)÷(12×5)=4……()
②(48÷4)÷(12÷4)=4……()
③(48×3)÷(12×4)=4……()
④(48×3)÷(12÷3)=4……()
⑤(48×6)÷(12×6)=4……()
⑥(48-8)÷(12-8)=4……()
4、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面的结果。
312÷26=
3120÷260=
312000÷26000=
15600÷1300=
5、教师讲故事:猴王分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学生积极回答。
6、练习:P75第1、2小题、观察与思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配套与练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双引号表示的意义例句


小学四下双引号表示的意义例句
双引号表示的意义。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特殊含义,运用比喻)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特殊含义)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运用比喻)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表示引用)
6、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特定称谓)
7、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特殊含义)
8、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9、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特殊含义)
10、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特定称谓)
1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特定称谓)
12、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表示引用)
13、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学案


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学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本数学四年级上册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情和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设计理念: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面”的想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相交情况的想象等等。

教学设计: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三种图形,谁来说一说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呢?

生答。

师:在这三种图形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为什么?

生答。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直线,因为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想长就长,想短就短。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作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

师:太好了,那咱们闭上眼睛一块来想象一下。准备好了吗?: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用彩笔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1、师:同学们,画完了吗?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画的一样吗?

师:让我也看看你们画的。果然画的不一样,想贴黑板上吗?谁愿意贴?

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2、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

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同一平面里的两条直线竟然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真不简单,仔细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生:能。

师:为了大家叙述起来方便,咱们给它们编上号。我们一起编吧。

师: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哪几号作品能够分在一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

设想:当出现“b”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如果生不能说出。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说直线的特征是什么呢?

生: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师:那也就是说这些直线都可以再延长。那我们把这些直线都延长一些,你会发现什么呢?

生:看似不相交的直线,延长后都相交了。

师:那这种图形,到底是属于相交,还是属于不相交呢?

生:相交。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所以没有看到它们相交在一起,还以为不相交呢,其实它们是相交的。

师:所以说,看似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把它们延长后能够相交在一起,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相交。也就是说,这些看似不相交的直线,也属于相交。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生:看似相交属于相交,相交成直角也属于相交,他们组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师:分类标准不统一,就无法正确给这些图形分类,所以这种分类方法不成立。

3、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相交图形;一类为不相交图形。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1、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指不相交的图)这一类相交了吗?是不是因为这两条线画得太短了?说说你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发现这两条直线不管怎么延长也不会相交。

生2: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之们的距离,如果距离一样,肯定不会相交。(请学生量一量)

师:这位同学不仅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想出量的方法,真不简单!量了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画得再长些,这两条直线能不能相交?由此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板书不相交)

师: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管怎么延长永远不会相交的现象,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板书:互相平行)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平行?

师:这两条直线我们可以称为(互相平行)。你们知道为什么加互相两个字吗?

生答。

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这句话里少了一个前提条件,大家看,老师的这个讲桌面上的这条线和黑板上面的那条线相交吗?

生:不相交。

师:但是我们能说它们互相平行吗?

生:不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没有在同一个面上。

师:对,也就是说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呢?

生: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这时教师归纳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揭示垂直的概念。

研究相交的一类图形:

师: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相交、平行也就是不相交)再来看看相交的这一类,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什么?

生:形成交叉点和角。

师:出现了哪些角呢?

生:直角、锐角、钝角

师:那幅作品相交形成直角?

教师适时引导: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

生:可以用三角板、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验证。

师:你们知道像这样的两条相交成直角的直线在数学中叫什么?

师:对了,就叫互相垂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

师:(出示定义)自己读一读吧。

师:(课件演示)这条直线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条直线也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引出课题-----垂直与平行)

四、习题设计

1、摆一摆

师:咱们认识了垂直和平行,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A、拿出一根长的,和一根短的小棒。摆一摆,使他们互相平行,再摆一根短的小棒,使它跟长的小棒互相平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根短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B、这次摆一根长的和短的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短的小棒使它跟长的小棒互相垂直,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根短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垂直和平行,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3、出示主题图,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总结:这节数学课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了垂直和平行,我们今天只是初步认识这两种现象,其实在这两种现象中还蕴藏着非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数学课中继续研究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导学案

学教

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结合词语手册划词)”等15个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⒊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⒋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教

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练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导学

设计

一.读通课文

⒈借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的字词,在书上注上拼音。

⒉文中划词,抄写2遍。(按词语手册上要求的)

⒊完成作业本第1、2题;同步练习第1题。

二.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三.课文研究

⒈读完课文,你能否说出课文谢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⒉各个景点各自有哪些特色,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⒊感受着颐和园优美的景色,你想对它的建造者说些什么?

四.疑难征集

在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五.课堂密码

你想启用什么密码呢?(注:密码为小组活动时的行动命令,小组学习开始时师生背2句古诗,结束时背2句,旨在加强学生古诗积累。)

共学

过程

学生共学

教师导学

一.预习交流

⒈上台交流收集到的颐和园的资料。

⒉小组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作业。

二.深入学文

⒈本文写了那几个景点?

学生根据预习自由回答

追问: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根据预习自由回答

⒉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试着寻找长廊的美,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写下理由。

交流汇报。

⒊小组合作学习:

1到6小组品读“万寿山”

7到11小组品读“昆明湖”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景色之美的句子,做上记号,在边上写上你的想法。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

品读“滑”字的用法。

⒋小练笔

自由写作

三.作业

作业本第5、6题。

⒈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长城》,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实,不仅仅是长城,我国有很多景观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第18课《颐和园》。(板书课题)

对于颐和园大家都做了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收获。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⒉课文初探

通过预习,抓住本文几个主要的景点,理清写作的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游览顺序

⒊品读课文

细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之美,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标注一下。

颜色美、形状美、图画美、风景美、心情美

引导学习后两个景点

景点的内容、美丽之处,重点句子品读

朗读指导

重点语句分析

⒋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的记叙顺序,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或者教室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7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