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数一数、写一写,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三种动物的数量:大象(2)只,大熊猫(5)只,小鹿(3)只
3.学生展示各自写的数字,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说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
二、探究新知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小猴吃水果”的故事(同时课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学生思考并回答(够或者不够),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揭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有1只小猴,就有1个桃,有3只小猴也有3个桃,小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 ,这个符号叫等号.(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
(2)教师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根香蕉,第3只小猴没有香蕉,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我们就说3大于2,这个符号叫大于号。(板书:“>”),请学生跟读“3大于2”。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指导“>”“<”和“=”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一)教科书第18页第3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有几只小狗,几只小猫,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有几只蜜蜂,几朵花,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二)课件中的“动脑筋”,教师说明题目意思,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五、布置作业
第17页,做一做。
第19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3 3>2 3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旧知,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说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这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最后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说课稿教案、小初高资料、最新资讯
尽在“教师窗”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七)
本课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 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 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 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 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 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 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 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习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习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 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 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 “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讨论法、鼓励发
教具准备:例4放大图两幅、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教育
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
(80.81.82.83.84.85.86.87.88 .89)
2. 比89多1的数是( )
比89少1的数是( )。
3. 84是由( )个十和( 4 )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天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
(2)出示小棒图2。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 比较大小
2337
教学反思: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九)
课题:5以内数的练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
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评价展示。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
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有序看图的学习习惯。通过数一数活动加深学生对于1~5每个数字的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培养良好数感。
5.完成练习三第5题。
(1)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来表示1~5这几个数字。对于学生的不同的表示形式,要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式表示出的这几个数字。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
6.完成练习三第6题。
(1)出示爱心桃和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有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4=4。
(2)让学生给圆形涂色,要求圆形要比爱心桃多。
师:圆形要比爱心桃多,应该怎么涂?
先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涂几个圆,再指导学生填空。圆形有5个,所以圆形比爱心桃多,5>4。
(3)师:五边形比爱心桃少,应该怎么涂?
提示学生可以少1,可以少2,也可以少3,告诉学生只要比爱心桃的数量少就可以,让学生体会答案的不唯一性,但是涂的数量要和式子相对应。
7.完成练习三第7题。
让学生先观察这几个数字,再填入正确的括号里。使学生体会4大于2,也可以说成2小于4。
8.完成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观察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用水彩笔涂一涂,最后把数量填入括号里。
三、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19页思考题。
师:这只猴子说的对吗?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个,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
第二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进行新课】
学习比较大小
(1)数字“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一样多,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数字“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如:“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例 看图填“>”、“<”、“=”,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分析:第一组图,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胡萝卜,4只兔对着4个胡萝卜,兔子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可用“=”表示;第二组图,一只兔对着一个桃,兔有多余的,桃没有多余的,说明兔的只数比桃的个数多,也就是说4比3大,用“>”来表示;第三组图,兔和梨也是一个对着一个,兔没有多余的,梨却有多余的,说明兔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也就是说4比5小,可以用“<”来表示。
答案:4○=4 4○>3 4○<5
要点综述: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课堂作业】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习三第3题、第4题。
【答案】 1.第1题 < >
第2题 < > = >
2.可以先数再比较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课后作业】
1.第19页练习三第6、7、8题及思考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音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难点,可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课件播放,引起学生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印象;
(3)同桌小组交流识记“>”和“<”方法,帮助记忆;
(4)设计两个游戏强化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让学生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五)
学习目标: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符号“〉”、“〈”、“=”的含义。
难点: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小猴子分水果
1、摘了这么多水果,三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表示数量,设疑激趣: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比较多,哪一种水果够分,哪一种水果不够分,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3、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二、导学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1)独立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比较大小。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
(2)小组交流。
2、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3)、认识“=”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
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4、区分“>”、“<”和“=”。
5、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三、导疑导疏
1)练习使用“<”“>”书本P17做一做, 练习三:3、6、7、8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四、导评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四)
1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用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活动,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 =”、“>”和“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1-5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比大小。在第一单元的学习准备阶段,学生对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等知识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本节主要是通过创设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感知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的同时,认识” =“、”>“和”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 =“、”>“和”
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
小朋友,你喜欢小动物吗?小猴带来了几个数字,你们能帮忙把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活动2【讲授】探索新知
(一)创设童话情境引入新知
几只猴子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玩的肚子饿了,他们就在绿色的草坪上,准备吃水果。我们要帮忙把水果分给这三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一个桃,一根香蕉和一个梨吗?大家一起摆一摆。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和”
小朋友摆的真棒,你们能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
1、教学”3=3“,学习认识”=“。
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吗?猴子和桃子的个数各是几?哪个多?哪个少?
猴子和桃子的个数都是3,同样多,我们就说3=3,读作:三等于三。你们见过这个符号吗?它叫做等号,表示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同桌说说悄悄话,说说这个符号长得是什么样子,怎样记住他呢?我们一起用小棒摆出这个符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式子,谁能再说一个左右两边可以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呢?
教学”3﹥2“,学习认识”﹥“。
小猴吃完了桃子又想吃香蕉了,香蕉够分吗?为什么说不够分呢?
小猴和香蕉不相等,猴子是3只,香蕉是2个,2和3这两个数字谁大谁小呢?3比2大,我们就可以说3﹥2,读作:三大于二。
这个符号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大于号“,前面的数大我们就用大于号连接,大大嘴巴朝大数。
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这个符号。还有谁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做一个这样的训练题。
教学”3﹤4“,学习认识”﹤“
猴这些梨也要分给猴子,3只猴子,4个梨,3和4这两个数字谁大谁小呢?3比4小,我们就可以说3﹤4,读作:三小于四
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有谁发现这个小于号和刚才认识的大于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式子用小于号呢?(当前面的数小时我们就用小于号连接,尖尖嘴巴朝小数)。
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一摆。还有谁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书写” =“、”>“和”
认识了3个数学符号,大家动手写一写,看谁写的认真规范。
区分 “ =”、“>”和“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1)我说符号,请小朋友们摆出相应的符号卡片。
(2)我说符号,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3)你喜欢哪个符号?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遇到什么样的式子用这个符号连接呢?
(4)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儿歌: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相同的数字间用等于号,打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活动3【练习】拓展训练
1、出示数字卡片,选择合适的符号。
2、课件显示练习,4=4, 2>1, 2
3、5>( ),括号里填几,式子才能成立?
4、思考题:2和4,怎样使两边的数字相等呢?
活动4【练习】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用” =“、”>“和”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 比大小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设计
比较分数的大小
龙沙小学侯敏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2、经历质疑、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画有两个完全一样图形的纸,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本单元分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3/4和1/4谁大?(电脑出示)
(小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学具,看能想出几种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这里,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涂色,比较涂色面积的大小,进而比较分数的大小;2、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发现一个整体的3/4要比这个整体1/4的小棒根数多;3、想象某种情境,比较他们的大小;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的规律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验证规律
对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个规律,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有疑问,师生共同验证这个规律。(利用电脑出示幻灯片,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验证后的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数学游戏(小组合作,体验多个分数比较大小)
四、总结收获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和“=”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我在设计时,根据《标准》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材为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精心编排。归纳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材中选用了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通过小猴的提问,学生产生了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成功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让课件在此处闪烁三下,提起学生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安排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专门设计二个游戏:“看谁举得对”、“看谁摆得好”强化了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习,如第18页“做一做”第1题;也有让全体学生进行适当操作的补充练习;也有对知识进行概括抽象的综合练习,如练习一的第5题和第6题;还有发展学生思维想象的开放式练习,如用“1”、“1”、“2”、“3”、“4”、“5”、“>”、“<”、“=”,来摆不同式子。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主线,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并重是现代素质的要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够抓住重点、多层次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本课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习”中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识别“>”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在“巩固新知”中,增加了学生摆一摆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专家评析
1.以“比多少”为基础引入“比大小”的教学。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游老师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梨、桃、香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样教学,顺应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本认知程序,不但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两个抽象数大小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到了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关系符号“>”、“<”和“=”。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划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和“-”,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游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三种符号的形状,如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学生将“>”、“<”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3.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游老师比较成功地设置了让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大小 ,”,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大小”教学设计
柴坪中心小学李婧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高兴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量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一)》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397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