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数学教案

第4单元 可能性

第3课时 掷一掷

一、用到的数学知识

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

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

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扩展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地称为“斜线”。

(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

(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

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

(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

(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

(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

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

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学校以北700m,再往东lOOm处。

三、拓展延伸

1.结合教材第23页“生活中的数学”,讲解围棋棋盘及地球上的经纬线与数对的联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数对有联系?

(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

2.出示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字母“Q”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2,2)。请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 , )和( , )表示。

(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

请你在图中圈出这个字母。

3.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1.熊猫馆的位置在( , ),白鹤馆的位置在( , )。

2.老虎馆的位置在(2,3),在图上标出老虎馆。

3.从老虎馆到白鹤馆,要向( )走( )格,再向( )走( )格。

【易错点剖析】在方格上确定数对的位置时,要看清楚行和列的开始。本题中行与列都是从0开始的。学生在做题时对于0总是忽略,直接从最左边一列为第一列。

【归纳点评】在方格纸上,表示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O,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O,1,2……6,其中的“O”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四、全课小结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本课练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数对(列,排) 行:横排 列:竖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五》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五》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简易方程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55~57练习十二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会利用公式、常用的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难 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习题讲解,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那现在就来做做练习。

教师出示下列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答。

1.填空。

(1)1千克大米的价格是a元,买20千克大米应付( )元。

(2)学校食堂上月用煤x吨,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约用煤y吨,这个月用煤( )吨。

(3)a+a=( ) a×a=( ) 当a=5时,2a=( ),a2=( ).

(4)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行了t小时,共行( )千米;如果行s千米要( )小时。

2.水果店购进一批水果,苹果有x箱,每箱重15千克,橘子共有a千克,说说下列式子表示的意义。

(1) 15x (2) 15x + a (3) 15x - a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后,会说出: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2)你会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出这些数量关系吗?

学生在教材上练习,教师指名板演:c=ax a=c÷x x =c÷a

(3)如果每袋方便面1.5元,6元可以买几袋?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

x=c÷a=6÷1.5=4(教师注意强调书写格式)

集体订正,教师强调易错点。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3*题。

(1)教师出示图。

(2)该图由几个小长方形组成?分别说说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组织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出:左边长方形长是a,宽是c;右边长方形长是b,宽是c;整个长方形长是(a+b),宽是c。

(3)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①哪一部分的面积是ac?(左边长方形的面积)

②哪一部分的面积是bc?(右边长方形的面积)

③整个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方法一:(a+b)c 方法二:ac+bc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9题。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遇到的问题。

3、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组织学生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教师出示:

a b c s 1 0 8 9

× 9 × 9

s c b a 9 8 0 1

教师:上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答案见右边竖式)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

1.填一填。

(1)小兵有故事书x本,比张冬多5本,张冬有故事书( )本。

(2)小红x 天读课外书a页,平均每天读( )页。

(3)每个足球的价格是a元,买6个足球用( )元,付x 元钱可以买( )个足球。

2.说说下面每个式子的意义。

某工厂计划生产洗衣机n台,原计划6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120台。

(1)n+120( )

(2)n÷6 ( )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计算。

(1)一个长方形的长a是8.4m,宽b是4m,求它的面积S。

(2)一列火车的速度v是180千米/时,行驶的时间t是4.5小时,求行驶的路程s。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11题:

c=ax a=c÷x x =c÷a

第13题:

方法一:(a+b)c

方法二:ac+bc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讲评试卷》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讲评试卷》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

2、部分做得较好, 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40~41练习九第3、4、6、10~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法、“去尾”法取商。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题目

1.小强是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多少钱?

2.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

3.50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个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第1题用50÷12=4.1666…(元)≈1.17(元)

生2:第2题用4÷0.32=12(个)……0.16(kg),剩下的面粉不能做成一个蛋糕,最多只能做12个蛋糕。

生3:第3题用50÷8=6(个)……2(个)。因为剩下来的蛋糕还需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至少要用6+1=7(个)盒子。

生:4:这三道题目告诉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整个的物品;如果用油桶装油,因为多出的油也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桶。

师: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四舍五入”法。全部用“四舍五入”法解决今天的三个问题很不合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去掉小数部分(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有时需要进一(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这里所用的方法分别叫“去尾”法、“进一”法。

二、探究新知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出示:五(1)班的同学准备装饰教室,他们准备了长为5M的红纸,长为8M的黄纸。每长为0.12M的红纸可以做一朵红花,每长为0.37M的黄纸可以做一朵黄花。

(1)可以做多少朵红花?

(2)可以做多少朵黄花?

(3)3朵红花和3朵黄花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引导分析

(1)要求长为5M的红纸可以做多少朵红花,用除法计算。

(2)要求长为8M的黄纸可以做多少朵黄花,用除法计算。

(3)根据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分别求出各有几个3朵,比较后确定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如本题中的花是一朵一朵的,所以应该用“去尾”法取近似数。因为黄花只能扎成7束,所以最后确定扎成多少束时,必须以较少的为标准。

2.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第3题。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所求问题:一台喷雾器每小时可以喷多少棵?所需条件:3台喷雾器4小时喷了300棵。

⑵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300÷3=100(棵)

100÷4=25(棵)

方法二:300÷4=75(棵)

75÷3=25(棵)

综合算式:300÷3÷4 300÷4÷3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1题。

教师:450g橙子粉能冲多少杯?冲这么多杯需要多少克方糖?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处理的结果方法。(为什么这样处理?)

小结: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2.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订正。

3.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3*题。小组内分析题意,讨论算法,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提示: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一位,说明商错了,正确的商就是2.46,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下面就可以按除法各部分这间的关系得到结果。被除数÷商=除数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九

方法一:300÷3=100(棵)

方法二:300÷4=75(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2、4、6、7、9~14题、“动脑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1.口算:

学生抢答:

0.24×2= 10×0.36= 0.8×4= 4.3×100=

4.2×0.1= 0.9×0.4= 5.9×0= 4×2.5=

0.3×0.8= 0.42×10= 0.5×5= 0.18×5=

2.笔算:

6.52×27 0.32×1.25

0.008×0.425 10.9×0.38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1)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

笔算:0.85+1.942 5.1-2.09

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

47 ×0.05( ) 6.9 ×0.38( )

4.2 ×1.8( ) 4.08 ×0.08( )

0.9 ×0.7( ) 6 ×0.07( )

二、巩固练习

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

(1)3.5×1.2 (2)3.5×0.8 (3)3.5×1

2.4×1.5 2.4×0.5 2.4×1

5.2×2.1 5.2×0.7 5.2×1

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2题。

3.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2题。小组讨论,得出题目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得知,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出。

4.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3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去买水果。你能帮小明的妈妈算算价钱吗?

苹果每千克4.8元,妈妈买了2.5千克,妈妈应付多少钱?

香蕉每千克5.9元,妈妈买了3.8千克香蕉,25元钱够吗?

5.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4*题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小数位数。

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动脑筋”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kg,大水桶能盛水11kg。不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kg水来?

组织学生思考。

答案提示:先把小桶装满水,倒入大桶中,如此反复3次,现在大桶内11kg,小桶内剩下1kg。把大桶内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桶内的1kg倒入大桶中,再把小桶装满,倒入大桶中,这时大桶内就有5kg水了。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小数乘整数》《练习课一》《小数乘小数》《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练习课二》《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练习课三》《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整理和复习》《第一单元 归纳总结》《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练习课四》《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课五》《一个数除以小数(1)》《一个数除以小数(2)》《第三单元 归纳总结》《第4单元 单元分析》《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可能性(1)》《可能性(2)》《掷一掷》《第四单元 归纳总结》《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练习课五》《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2)》《练习课六》《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解方程(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课七》《实际问题与方程(1)》《实际问题与方程(2)》《实际问题与方程(3)》《实际问题与方程(4)》《练习课八》《练习课九》《练习课十》《整理和复习(1)》《整理和复习(2)》《第五单元 归纳总结》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 单元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十一》《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十二》《梯形的面积》《练习课十三》《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整理和复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第六单元 归纳总结》《第七单元 单元分析》《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七单元 归纳总结》《第八单元 单元分析》《小数乘、除法复习课》《位置复习课》《简易方程复习课》《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

指名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

(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题相关。

(4)学生:这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这个普通苹果的多少倍?

(5)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据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加以解决。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0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教师:要怎么比较两个家庭每月节约的费用?

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出两个家庭每个月平均节约的费用,就要知道一定时期内的节水费用,再运用“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两个家庭每月的节约费用。本题要注意的信息是两个家庭的节水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半年,一个是一个季度。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8题。

(1)指名学生读题,审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9题。

提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商,再与被除数比较,最后观察除数的物点,看看有什么规律。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当被除数不等于0时,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若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1题。

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订正。

四、自我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8÷0.16= 57.04÷0.023 72÷0.24 1.25÷0.8

2.在○里填上“﹥”“﹤”或“﹦”

1.256÷0.4○1.256 33.6÷4.2○33.6

0.875÷2.5○0.875 5.69÷1○5.69

3.航航用5.88米的彩纸做圆环,做一个圆环需彩纸0.056米。这些彩纸可做多少个圆环?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的学习有何评价?

作业:某市出租车公司规定:3km以内8元,超过3km,每千米收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张红乘做出租车从家到图书馆,支付车费15.5元。你知道她家离图书馆最多有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练习七

第10题:34.5÷6=5.75(元) 21÷3=7(元) 5.75﹤7

第8题:455÷6.5=70(m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二十》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二十》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93~94练习二十第3~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学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选择

(1)在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面积扩大( )倍。

A.3 B.6 C.4

(3)三角形面积是2.4平方米,底是0.8米,高是( )米。

A.6 B.1.5 C.3

一、课前反思: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一)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二)汇报、解疑,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指导练习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吗?(练习二十第3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三角形面积。

2.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引导分析: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

(2)学生讨论后交流。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6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自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8题。

(l)学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理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2)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三、巩固拓展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12厘米和l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读题,弄清题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底和对应的高。

(2)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猜测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

(3)学生讨论、交流,共同解答问题,然后组织汇报。

2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9*题。

(1)教师出示题目。引导观察,要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相邻两边的长度。

(2)学生独立解题。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3.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引导学生观察:A点是中点,把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平均分成两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两部分。

(2)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阴影部分面积和大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大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组内交流解题方法,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通过抓不变量解决图形面积问题

下图中三角形ABD的面积是20cm2,BD的长为5 cm,DC的长为3 cm。求三角形ABD的面积。

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尝试解答。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三角形ABD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DC的高。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练习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五》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五》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70~72练习十五第3~5、10~12、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规范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方程的过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讨论交流,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关于解方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

1.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 4x =36+17 23÷a>43 x +84 3x +4y=8 48÷a=9

2.后面括号中哪个x 的值是方程的解?

(1) x +42-98 (x =57, x =135)

(2) 5.2-x =0.7 (x =4.5, x =8.8)

(3) 4x -7=21 (x =7,x =8)

(4) 5(x -l)=25 (x =4,x =6)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1)出示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2)教师提问:你们能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

(3)学生总结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答案与小组中其他的成员核对,改正错误的答案。

2.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1)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2)教师分析:由题可知,第一个图是一个长方形,已知宽和周长,求长是多少。这个题就要借助我们之前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指名学生列式并求解:2(5+x )=36,解得x =13。

(4)从第二个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第二个图中所给出的信息是儿童的人数是成人人数的3倍,而儿童和成人的总人数是80人。

(5)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拓展

1.巧设相邻的自然数

出示题目上:三人相邻的自然数的和是57,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思路导引:

⑴任意写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观察特点。

⑵设其中一个为x ,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其他两个自然数。

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规范解答。

解:设中间的自然数是x 。

(x -1)+x (x +1)=57

3x =57

3x ÷3=57÷3

x =19

前一个自然数是:x -1=19-1=18

后一个自然数是:x +1=19+1=20

教师小结:对于“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求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问题,一般设中间的自然数为x ,刚其余两个自然数分别为x +1他x-1。

2.列方程解答。

⑴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求这个数。

⑵一个数与5的积是125,求这个数。

⑶x 的3.3倍加上1.2与4的积,和是11.4,求x。

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0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4*题。

(1)小组内合作讨论完成,组员之间相互说说解题的方法。

(2)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强调:可以把“x =5”代入题中,把“ □ “看成未知数再求解。

6.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2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对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五

第11题:2(5+x )=36 x +3x =80

拓展题:解:设中间的自然数是x。

(x -1)+x (x +1)=57

3x =57

3x ÷3=57÷3

x =19

前一个自然数是:x -1=19-1=18

后一个自然数是:x +1=19+1=2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55~57练习十二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会利用公式、常用的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习题讲解,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那现在就来做做练习。

教师出示下列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答。

1.填空。

(1)1千克大米的价格是a元,买20千克大米应付( )元。

(2)学校食堂上月用煤x 吨,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约用煤y吨,这个月用煤( )吨。

(3)a+a=( ) a×a=( ) 当a=5时,2a=( ),a2=( ).

(4)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行了t小时,共行( )千米;如果行s千米要( )小时。

2.水果店购进一批水果,苹果有x 箱,每箱重15千克,橘子共有a千克,说说下列式子表示的意义。

(1) 15x

(2) 15x +a

(3) 15x -a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后,会说出: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2)你会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出这些数量关系吗?

学生在教材上练习,教师指名板演:c=ax a=c-x x =c÷a

(3)如果每袋方便面1.5元,6元可以买几袋?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

x =c÷a=6÷1.5=4(教师注意强调书写格式)

集体订正,教师强调易错点。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3*题。

(1)教师出示图。

(2)该图由几个小长方形组成?分别说说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组织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出:左边长方形长是a,宽是c;右边长方形长是b,宽是c;整个长方形长是(a+b),宽是c。

(3)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①哪一部分的面积是ac? (左边长方形的面积)

②哪一部分的面积是bc? (右边长方形的面积)

③整个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方法一:(a+b)c 方法二:ac+bc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9题。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遇到的问题。

3、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组织学生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

一、填一填。

1.小兵有故事书x 本,比张冬多5本,张冬有故事书( )本。

2.小红x 天读课外书a页,平均每天读( )页。

3.每个足球的价格是a元,买6个足球用( )元,付x 元钱可以买( )个足球。

二、说说下面每个式子的意义。

某工厂计划生产洗衣机n台,原计划6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120台。

1.a+120( )

2.a÷b( )

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计算。

1.一个长方形的长a是8.4m,宽6是4m,求它的面积S。

2.一列火车的速度v是180千米/时,行驶的时间t是4.5小时,求行驶的路程s。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第11题:c=ax a=c-x x =c÷a

第13题:

方法一:(a+b)c

方法二:ac+bc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掷双色片》教案三篇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掷双色片》教案三篇”,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导语】《掷双色片》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类、 数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习

1. 书本P14 2. 练习册P10 (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片双色片分拆成()片红色的和()片蓝色的。(此练习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

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习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 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篇三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 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 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 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 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 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 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 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 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 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 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 反馈板书。

3. 小结。

4. 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 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 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 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 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 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 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 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 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九》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九》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计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是32cm,高是8cm。

(2)底是8.5cm,高4.2cm 。

2.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一)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二)汇报、解疑,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组内练习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2、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四)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

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2、练习十九第6题。

(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练习十九第8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

(五)巩固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

(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练习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42及练习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理回顾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然后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再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些都是小数乘除法的有关计算,你们知道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吗?

生1: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最后加上小数点。

生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计算。

师:对!那么整数的运算顺序是否适用于小数运算呢?

生:整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下面我们继续看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该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能利用题中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图中提供了2012年8月28日的中国银行外汇牌价,1美元可以兑换6.34元人民币,1港元可以兑换0.82元人民币,1日元可以兑换0.08元人民币,1欧元可以兑换7.96元人民币。

师: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呢?保留两位小数。

生:100÷6.34≈15.77(美元),所以100元可以兑换15.77美元。

师:同一块手表在香港标价500港元,在日本标价5500日元。它在哪儿的标价低呢?

生:500港元兑换成人民币是500×0.82=410(元),5500日元兑换成人

民币是5500×O.08=440(元),440>410,所以这块手表在香港的标价低。

师:一个玩具2.8美元,用100美元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玩具呢?

生:2.8×6.34=17.752(元),100÷17.752≈5.63(个),所以用100元可以买5个这样的玩具。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我们在用小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根据题中的信息,看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教师分别找两组学生板演,每组三个学生,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自己的结果,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4题。

9.7÷1.5≈6.5(分钟/千米),所以李大伯跑lkm平均需要6.5分钟。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给予解决。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0.32÷24=1.68 111÷ 0.3=370 6.92×0.84=5.8128

2.8×6.25=17.5 2.07÷0.023=90 1.23÷0.03=4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193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