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关于劳动的开端教案2000字汇总

2023-01-21 劳动开端教案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教案是老师在工作中需要提前准备好的文稿,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到底怎么样才能写好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劳动的开端教案,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研读课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感受我参加劳动的艰辛。

4、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劳动的开端》。

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怎么理解?(板书:第一次)

2、作者第一次参加的是什么劳动呢?当时他几岁?(板书:挑煤)12岁的孩子,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而他却去挑煤了,同学们此时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2)想想我为什么要去挑煤?用─划出有关语句。

3)找找课文哪部分是具体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次劳动?

2、交流:我为什么要去挑煤?

出示: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指名读句子,从句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揭不开锅感受到家里穷,从心里像油煎一样感受到我心里难受、着急、痛苦。读出这种感觉。

三、研读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我第一次挑煤时的情景。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同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穿着破旧、山路陡峭、担子沉重)。

2、目睹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镜头,你一定有很多的的感触,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刻的感觉?

3、本该拥有着理想和幸福的孩子,却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踏上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板书:艰难)

4、这仅仅是作者挑煤途中的一幅画面,那课文的哪部分是具体叙述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10-29)

5、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1029自然段,用~~~~~划出感受最深的2、3个句子,说说你从句中读懂了什么?作好旁注。

6、全班议议读读:随机出示有关句子,读时抓住关键词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

桌子被人抽掉了,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从哪里看出我摔得很重?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板书:受欺负)

这重重的一摔,给我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要命的一摔不仅给我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楚,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摔给我带来的侮辱,仿佛在我的心头撒了一把盐,它令我痛苦,令我愤怒。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引导学生从一步三滑来回晃荡打秋千理解由于山路难走,煤筐摇晃的厉害。(板书:路难走担子重)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说明担子非常重,我挑得很累。

(4)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小结:从半夜出发到太阳落山回家,肩也肿了,腿也流血了,但有没有赚到钱,这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旧社会穷人生活的不易。

四、质疑想象写话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师复述课文:当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他们母子间有这样一段平静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孩子,你怎么啦?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吃过饭了吗?我不饿。

请两生朗读

对话到这里戛然而止。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母子俩的心情也随之而静了吗?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母子俩不平静的原因各是什么。

请同桌再认真读读我和母亲的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感受一下这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3、写话训练:(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1)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作者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你还从前面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坚强?

四、内外结合积累拓坚强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沿着山路,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是如此地沉重和艰难;而当我们听他平静地说出我明天还去挑。时,更多的是赞叹和折服。曾有人写下诗句赞美作者吴运铎,出示:威风凛凛数运铎,死神屡屡擦肩过。拼将残躯酬壮志,换来神州满春色。中国保尔人钦敬。

请大家在课外去找一下作者吴运铎的有关资料,看看吴运铎的自传,出示:《把一切献给党》

板书:

第一次挑煤担子重

道路难走长

艰难流血流汗

受欺侮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体会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4、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讨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3、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四、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后,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找出哪些是形声字便于记忆。对一些形近字进行比较学习。联系字义学习歪字。说说自己对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理解。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宝藏()(cangzang)

挑()战挑()脚(tiaotiao)

半夜得()动身得()了吧(dededei)

降落()落()在后头(luola)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17自然段,思考:这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重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3、谁来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三遍2、抄写词语。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3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说课稿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学情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六、说教法

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理解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要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以采用默读、齐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默读善于思考,诵读善于抒情,演读精于体验。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朗读有不同的作用,赏读课文,要从品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描写、心理刻画、句法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七、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①自主尝试预习,主动搜集资料,自我质疑解答。

自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好奇,尝试着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通过尝试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读流畅,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试着解决一些浅显问题。同时边读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②自主研读发现,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探究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带着自己确定的研究主题,深入细致地读书,反复地品味,有序地思考。通过点、圈、画、注、读等不同方式去感受、体验、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对言语形式的特点不断有所觉察,进而发现一些规律、方式,发掘出深蕴的内质:如情感、思想、表达效果及其艺术性。同时在尝试研读的过程中,也积极关注着别人提出的问题,并力求有新的发现。

八、说教学设计

课堂谈话导入:

预习检测闯关(课件出示)

课堂探究闯关

1、自由朗读8---28自然段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并根据小标题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品读重点语句,感悟作者挑煤的艰辛。

(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

3、品读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的坚强。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完成课题练习,学生再次梳理全文,加深印象。

师生总结,情感升华。

课堂检测。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宝藏()(cangzang)

挑()战挑()脚(tiaotiao)

半夜得()动身得()了吧(dededei)

降落()落()在后头(luola)

3、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4、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5、指名逐节读课文,纠音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指导读句子,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3、研读文章第二段

(1)、自由读,划出文章中描写条件艰苦的句子

(2)交流

▲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3、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比一比,在组成词。

2、抄写词语。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5

一、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读书,衣食无忧,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劳动的开端》,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检查预习 解题激疑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开端”是什么意思?(开始。)

三、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四、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我”决定去挑煤

从课文中哪些词语能体会出他家生活所处的困境?(“揭不开锅”、 “挨饿”、“威胁”、“没有灯笼”、“没有火把”。)

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所面临的共同艰难。

出示句子: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这是个什么句子?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用打比方写出了“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感情朗读。

(2)“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这里两个“像狗一样”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艰苦,干活太累,生命没有保障,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看待。 更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感情朗读

从作者“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再练习朗读)

(3)“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像个瘦猴子”比喻“我”什么?

身体单薄、瘦弱,根本挑不动煤,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感情朗读

小结:

从这几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

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定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

2、“我”第一次挑煤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是呀,作者想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饥饿的威胁,尽管劳动条件异常艰苦,尽管作者“我”当时只有十二岁,但他却道毅然决定挑起生活的重担——去挑煤。

(1)找出作者第一次挑煤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半夜 天亮后 午后 太阳落山)

按词语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a、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b、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c、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栽倒在半山腰,煤洒了一地;

d、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时间)

抽生朗读(8-20段),思考:

(2)课文中那些句子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a“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这里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什么?

“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觉。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没有人情味,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穷人当人看待。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6

课时目标

1、 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2、 赏析重点句子、反复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是一个懂事、勤劳、坚韧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谁能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破题深入,初步理解课文。

你的回答告诉我你是一个读书很仔细的孩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读题目(读)。课文中有一句话照应了题目,是那一句?

生: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板书)

不错,就是这句,齐读这句话(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从那时候开始走上了打工赚钱的道路。

“我”指的是?

生:吴运铎

“从此”是指?

生:从我第一次挑煤开始。

“艰难”是什么意思呢?

生:艰难就是非常的艰苦、困难。

你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呢?

生: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

那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我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有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出门可以坐车,还有爸爸妈妈疼爱我,周围的人都关心我。

那当时的吴运铎小小朋友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生:当时的吴运铎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

什么叫揭不开锅?

生:就是没米做饭了,全家都吃不饱。

生:他们只能喝野菜粥。还要受欺侮。

说得太正确了!你还能看出当时的穷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吗?

生: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说说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生:当时的人民很苦,就像狗一样,说明地位之低下,劳动环境之恶劣,而且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个斜洞就叫人下去采煤了。

想象一样,人们像狗一样爬进去,又像狗一样爬出来,这个比喻是多么生动形象啊。

所以,作者从此(生接读)——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这就是他(读题):劳动的开端!

而这样的劳动是(生接):艰难的。到底艰难在哪呢?现在请你们翻开书,仔细阅读第四到第二十八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反复品读,批注你的感悟。

三、全班交流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当时的作者身体很瘦弱,不堪重负,所以挑煤对他来说非常艰难。(板书:身体瘦弱,不堪重负)

是啊!要是对于一个强壮的成年人来说,还有没有那么艰难?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生: “睡的正熟??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老师把这一句话变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掉进万丈深渊”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种仿佛调入万丈深渊的痛。但是为什么作者会突然摔到地上呢?

生:因为桌子被人抽调了。

从这个:“抽”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办事人员的冷漠,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板书:人情冷漠,备受欺侮)

读到这里,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对于办事员,我很愤怒,对于作者,我很同情他。

那么,把你的愤怒和同情读出来好吗?(读)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好, 继续谈。

生:“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打秋千。”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山路很难走,担子又很重,作者挑得很辛苦。

这也是一句比喻句。孩子们,你们走过山路吗?你们背着重物走过山路吗?

生:很累、很难走,一不小心还要摔倒。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你们想象画面。(教师读)。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小年纪的作者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三滑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很艰难。(板书: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继续。

生:“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一样疼” 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孩子们,你们能够想象被滚水烫过的感受吗?那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 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面对如此艰难的体力劳动,我们的作者还是选择了去挑煤,他为什么非要去挑煤不可呢?

生: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正确的,因为贫穷,使得他不得不小小年纪就要起养家的重担。还有吗?

生:因为当时的劳动人民生活的很苦,大家都是这样的,“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孩子都去挑煤”

是啊,在当时,贫苦的孩子们没有机会读书,都是早早的要去干活儿。

生:在当时,人们都是很冷漠的,没有人帮助他们。“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

没错。你很会读书。

是啊,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成年人做的苦力活,从他第一次挑煤的经历中,你觉得小运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家人减轻负担。(板书:有责任感)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坚韧的孩子,面对如此繁重的劳动,他始终坚持着,就算受了如此重的伤,第二天还是去了。(板书:坚韧)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当他受了很重的伤时,也不愿意母亲看到伤心。(板书:懂事) 孩子们,这是一个多么有责任感、坚韧而又懂事的孩子啊!即使遍体鳞伤,也不愿意母亲为他操心。当他回到家后,与母亲有一段对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读母亲,生读儿子)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母亲会这么说,怎么做呢?请你拿出纸和笔,发挥你的想象,写几句话吧!写一写、展示。

三、总结

孩子们,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觉得小运铎的命运太苦了,他的那次劳动太艰难了,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我们真幸运,能够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珍惜!

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靠祖先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苦付出,就没有幸福生活,孩子们,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生活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忘记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四、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身体瘦弱,不堪重负 人情冷漠,备受欺侮 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我——有责任感、坚韧、懂事

劳动的开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吴运铎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感受作者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劳动的开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

二、研读课文。

1、打开课本,请大家认真地去读读作者挑煤赶路这一部分内容,看看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请你用划出来。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课件:

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只好听下来歇一歇。

1)这句话中的移来换去吃不住劲、只好说明了什么?

2)是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吗?

板:担子重

3)感情朗读

课件:

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1)一步三滑的路是什么样的?

2)来回晃荡说明了什么?仅仅是路难走吗?

板:路难走

3)你有没有走过这样的路?有什么样的感觉?

4)感情朗读

课件:

课文插图:

1)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一步三滑的山道的作者,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2)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3)看到作者这疲惫的神情,扭曲的身躯,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他吗?

4)感情朗读

课件:

句3: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1)滚水烫过是什么感觉?

2)流血、只好说明了什么?

板:身受伤

4)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板:受人欺

小结:同学们,当时的作者只有几岁呀?这样的年龄,本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可他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本该和我们一样拥有幸福和理想,却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第一次挑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流泪,为之感动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劳动,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板:艰难)

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学习母子对话

1)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孩子,妈妈是怎么说的?从轻轻一词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2)母亲含着泪,这泪是什么泪?

课件出示

填空:

例:这是辛酸的泪,因为母亲看到儿子为了生存去挑煤,感到很辛酸。

1、这是痛心的泪,因为

2、这是的泪,因为

3)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一个人在流泪吗?但是12岁的我没有流泪,难道他不该流泪吗?这些包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告诉我们他该流泪,但他没流,他是这样对妈妈说的

课件: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4)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对作者说写什么?

板:坚强、自立

小结:是的,作者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第二天有去挑煤了。

齐读第五段

5)童年时候的吴运铎是可怜的,但更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板书19劳动的开端

受人欺

担子重

艰难坚强

路难走

身受伤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的开端教案2000字汇总》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劳动开端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748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