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课重点:
1、“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高考动向: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有所涉及
本课知识梳理
一、“文革”原因及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一)、“文革”原因:
1、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3、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
4、受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历史原因)
5、国际原因: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面否定和批判,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中苏关系趋向紧张,助长了国内形势紧张的气氛。西方国家掀起了新的反社会主义的高潮。
(二)、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参迫害。其中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是对国家主席的迫害。
2、《》和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3、“造反派”之间展开夺权斗争,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陷于瘫痪,社会秩序严重破坏。各地建立,代替了原有的党政机关,成为集所有大权于一身的权力机构。
4、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破坏。
(三)、文革的性质和教训
性质: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教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一)、法制制度逐步健全
1、原因:
(1)、吸取“文革”教训,认识到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
2.措施: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2)、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3.作用:形成以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二)、新时期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1.完善和国家领导体制:1982年新通过的宪法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大和国家。
2.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方针。使政协进一步完善。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发展:建立完善基层民主体制。
(1)、法律保证: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通过了《》
(2)、目的:加强和扩大建设,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3)、作用:是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乡村基层选举激发了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材料:邓小平说:“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谈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3、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1、(2010江苏淮安调研).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10浙江杭州)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是()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B.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3、“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实施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
二、材料解析题
10、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过程中,最初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遭受了严重挫折。197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辉煌的未来。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说出建国后我国在政治民主化道路的进程中形成的三大制度。
(2)、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化社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为此我国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有何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
教学目标: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难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它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课前自主学习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形成
前提:的胜利发展;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与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内容:大会通过《》——具有性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和公元纪年等。
性质:代行人大职责。
2.发展:1954年,不再代行人大职责;性质: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
新阶段:1956年,“,”方针的提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一届人大)
背景:《共同纲领》的规定,的展开。时间:年,地点:。内容:制定《》;规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选举了国家领导人。性质:体现了和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形成,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目的:实现民族、民族和各民族。建立:《》明确规定;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事务,行使自治权力。最早的自治区:1947年建立的。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保证了。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1)召开的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②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正式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赞同。(2)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3)出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4)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②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③作用: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发展:①概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②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典例剖析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④维护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a.《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的时机日趋成熟。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基本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作用: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典例剖析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
A.1948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知识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民族地力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实施原因:(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在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原因以及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政策。
3.实施:(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载人1954年宪法,这一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从194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政治制度。(2)它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影响。
巩固测试
1.下列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7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获得解放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中共“七大”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第二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会议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5.新中国最初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利
C.真正实现境内各民族的平等 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7.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建设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这是因为()
①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②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法宝
③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④人民政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下图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代应该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完成:
(1)材料一所确立的我国各党派在政治生活中采取什么制度?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
(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5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课型]
新授
[第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巴黎公社失败后在国民议会中的派系和权力之争、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2、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分析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用及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再现法兰西共和国之路的艰难;
2、通过史论结合分析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意义。
3、比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两部宪法
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其影响的学习,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是
一致的,即为资产阶级管理国家提供了政权组织形式,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力。
2、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比较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气势探究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2)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
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3)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
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
1)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政局动荡不安(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权更
迭频繁,政局动荡。)
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
1589年—1792年波旁王朝的统治
1792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1814年—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1848年“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二战后1946第四共和国、1958第五共和
国)2)德国军队: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军还占领着法国近20个省。
3)人民革命力量:(巴黎公社)一些大城市的人民还掌握着武装。
4)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①在国会中:保皇派占430个席位,共和派只有200个席位。
②梯也尔政府:“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梯也尔是保皇派,他虽然想恢复帝制,但害怕
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法国名义上仍是共和国,但由于他继续疯
狂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野蛮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制造白
色恐怖,压制共和派,所以做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③麦克马洪政府: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马车,缝制了国王的衣服,
准备发动政变。
教师总结: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在广大工人群众和士兵的强烈要求下,保皇派恢
复帝制的幻想只能是破产,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艰难的斗争中得以确立。2,宪法的通过——“一票共和”;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请问:为什么叫“一票共和”?
答:因为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
问: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也很强大。
问:宪法是何时通过的?
答: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老师总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3,宪法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法国1875年宪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1)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行政权归总统)
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对议会是怎样规定的?(立法权归议会)
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
议院负责。
3)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法国1875年宪法是怎样规定的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法国国庆日是7月14日。
4)法国1875年宪法还有什么规定呢?
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内容写入了宪法之中,从而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可
能。4、宪法的影响;
法国宪法的颁布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请同学们思
考。
1)进步性:确立了共和政体,符合时代的潮流,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
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部宪法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2)局限性: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
的产物。(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
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确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1)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2)根本条件: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5年宪法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说明当时保皇派的势力非常强
大,但法国的共和制度是逐步得到了巩固,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2)法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二,德意志帝国宪法——脆弱的德国民主;
1,历史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以三次王朝战争方式打败了丹麦奥地利法国,领导人俾斯麦,领
导阶级容克贵族。
完成:时间1871,标志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皇帝。
2,宪法颁布:1871年4月。
——帝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3,宪法的内容:
1)国体——联邦制国家;
①宪法规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国家的组成情况如何?
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如何?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
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
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②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4,德意志帝国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
宪国家。
5,评价:
1)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德
国的民主并不充分,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表现在政治上君主拥有很大的权利,军
事上的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所以马克思说德国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2)进步性: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德国的资本主义经
济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二位)指出德意志的君主立宪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不同:
英国
德国
君主
国王统而不治,属虚君
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
(内政、外交、法律、军事)
内阁
内阁首相只对议会负责
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两院)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德国和英国确立起来的都是资产阶级政体,但都保留了君主。
2)原因:
①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容克贵族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统
一后的德意志政权主要是掌握在容克贵族地主的手里。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残余。
②而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封建
势力遭到了比较重大打击。他们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对比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政治体制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权力中心)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皇位世袭
议会构成
两院制
(参议院、众议院)
两院制
(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议会的
权力和地位
国家政治的中心,
有立法权
作用较小
内阁
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总统及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
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议会大受限制。
相同
点
代议制
的形式
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阶级利益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1,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
完善,那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的呢?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
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何特征?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
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3,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请问有什么意义?
1)对欧美: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
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2)对世界: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和世界其他地
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比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三)总结
师: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
确立和完善,那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的呢?
生: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
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师: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何特征?
生: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师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
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师: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请问有什么意义?
生: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
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师: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不断扩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没有
影响呢?生:有。
师: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民主政治的扩展,在法国和德国都确立了民主制度,尽管还有局限性,
但是毕竟是重大进步,对两国都产生的重大影响。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及亚洲和世
界其他地区不断扩展和完善,对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业布置]
作业本及单元卷
[课后反思]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通史概要:
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代议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
第三节民主政治的扩展
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的艰难性与曲折性;学会历史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难点:法、德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在英、美民主政治确立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在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潮流中,法国、德国也在重重的矛盾和斗争中颁布了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尽管由于两国的国情决定了法国只是“一票赢得的民主”,德国也是行“专制”之实的“脆弱的民主”,但毕竟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政体,这仍然是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1)、关于“震荡中的法国”一目,建议教师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大革命后法国政体频繁变动的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总体认识。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复君主立宪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在政局动荡的过程中,法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斗争也是此消彼长。法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尤其是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让统治者真正体味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主潮流的势不可挡。另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在法国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大发展时期。统治阶级意识到此时再实行与民主潮流背道而驰的帝制是无论如何也难有立足之地的。因此,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保皇派恢复帝制的幻想也宣告破产,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艰难的斗争中得以确立。
(2)、“一票共和”一目,主要介绍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1870年的法国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年经普选选出了675名议员组成的国民议会,并承担起制定新宪法的任务。经过议会内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1875年1月29日,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依照课文讲述即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出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③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④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应该注意到,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又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斗争。
(3)、关于“脆弱的德国民主”一目,由于德意志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决定着德意志的民主与专制的力量的对比,决定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因此,建议教师适当花费时间、补充材料,从而顺利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而封建容克和军阀势力强大,同时德国的统一不是“自下而上”地由人民决定,而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普鲁士权压群邦,诸国皆有新帝国即“大普鲁士”之感。贵族和主要由贵族阶层人士组成的军官团在社会上始终举足轻重。因此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及其宪法含有较浓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的特征。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为了巩固德国的统一和普鲁士的统治地位而制定的。它施行到1918年德国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确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它对发展德国经济具有一定意义,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73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