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版必修2)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版必修2)》,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版必修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一、文化和地域文化
1.文化:人类在①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的②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③__________形成的④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化差异主要是⑤______和⑥______。
2.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
a.发展中国家:⑦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⑧______→亲子年龄差距缩短→⑨______人口增长。
b.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⑩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
3.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古代现代对人口的影响
婚育年龄早婚早育__________减少人口__________
生育观念“____________”、“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减少人口________
职业选择学而优则仕________从事__________的人口越来越多
流动观念________________婚姻的地域范围______,人口______素质、______素质提高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文化与地域文化
 
1.下列有关文化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
B.地域文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
D.只有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
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考查点2 文化背景与人口
3.下列属于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是()
①婚俗 ②宗教 ③职业选择 ④人口流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
B.德国人信仰基督教,人口增长率却很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说明一个地区人口增长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C.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
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反对人口的增殖
5.婚俗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最小的是()
A.初婚年龄B.父母包办婚姻习俗
C.婚姻稳定程度D.经济发展水平
考查点3 中国文化与人口
6.自古以来,有关人口问题的政策或观点,或多或少对我们现行的人口政策有着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韩非子在《五蠹》篇中道:“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它体现了韩非子的哪一观点()
A.认为多子女可以多福气
B.主张要增加人口,发展生产
C.人口增长应和财富增长成正相关
D.主张增加人口,弥补战争的伤亡
(2)越王勾践下令:“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粮食)。”(《国语越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越王勾践这样做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国以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著名人口学家________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和措施。
(4)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初婚年龄大多集中在________岁。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________增殖。而在__________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5)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方法技巧练
列表法分析中国人口文化的变化及意义
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方法技巧
逐渐革除的陋习发扬光大的文化积极意义
婚俗
和制度早婚早育晚婚晚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多子多福,多育多子,
重男轻女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积累社会财富
职业
选择重仕轻民、重农轻工、
轻商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商业快速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
流动安土重迁,“父母在、
不远游”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m.jab88.COM

活动探究
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到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不同民族之间的结合,越有利于生育出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打上烙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P24)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社会历史发展 ②物质财富 ③长时期 ④特定文化
⑤婚俗 ⑥宗教 ⑦偏低 ⑧延长 ⑨加快 ⑩降低 离婚率 出生率降低 人口增殖 高 晚婚晚育 出生率 多子多福 出生率 全民皆商
工商业 安土重迁 四海为家 增加 身体
文化
基础达标练
1.B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地域性。]
2.C [地域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特色仅是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一个方面;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是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3.A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国外,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4.B [本题是从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出发,考查多方面的知识。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更加多元化,人们的婚育观念也不尽相同,如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发达国家晚婚和不婚现象司空见惯。婚姻关系的不稳定,离婚率较高,这种状况一向会降低人口的出生率。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
5.B [B项父母包办婚姻的习俗对出生率没有较大的影响。]
6.(1)C (2)增加人口,积聚力量,打败吴国 (3)马寅初 控制人口增长 (4)15~20 劳动力 人口压力
(5)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方法技巧练
(1)“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早生贵子”等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3)在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升高,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子多育到只生一个。
解析 20世纪60年代我国受“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和生育率处于高水平。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口压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人们产生“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等新观念。

相关知识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稿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稿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现象。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2、在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这显然可以降低。
3、在许多西方国家,不够稳定,较高,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4、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
二是、三是、
四是。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被逐渐革除,代表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高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增值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
4.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阶段
5.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
二、综合题
1.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B.埃塞俄比亚C.法国D.俄罗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近13亿。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底,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20.平均每1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尽管我国拥有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但数量极少,人口总体的文化程度(12岁及以上人口)1964年为2.3年,1982年为4.6年,1987年为5.1年,1990年上升5.5年,只接近小学水平。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面临着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

(2)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与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B.14.3%C.0.9%D.1.2%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4.地域文化是指
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B.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形象
C.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D.一个国家所包括的所有物质财富
5.与婚姻的稳定程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比较稳定B.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
C.发展中国家生活贫困,不稳定D.美国再婚率比较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
B.德国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人口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C.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
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
二、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的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的国内移民。
(1)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2)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人口流动超过1.2亿,读下图回答问题。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的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选择题:CCABD
综合题
1.(1)人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
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口数量过多,二是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很底。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亲上加亲、“学而犹则仕”、安土重迁等有很大关系。
(2)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犹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选择题:ACDBBD
综合题答案:(1)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2)①C
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收入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1.2人口合理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1.2人口合理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爆炸”
1.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①______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即世界人口的“②__”形曲线增长,特点是开始时数量比较③____,但很快就会④________________。
二、环境的限制性
1.原因⑤ 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⑥ 的 需求与日俱增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的⑦增加
2.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
(1)原因:自然资源是⑧________的。
(2)要求:人类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⑨_______________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3)表现
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
土地资源⑩__________________大幅度下降;用于______________的土地面积显著缩小
矿产资源大量消耗导致其迅速减少,有的甚至______________
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森林资源大面积毁林导致______________加剧,______________下降,耕地沙化加速,大气污染程度加深和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____________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________人口数量。
(2)特点:__________、相对性、__________。
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______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______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______规模的大小。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人口爆炸”
1.下列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A.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根本不存在
B.马尔萨斯有意夸大人口繁殖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巨大差异
C.马尔萨斯人口学说荒谬至极,毫无意义
D.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
考查点2 环境的限制性
2.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
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
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
考查点3 人口容量
3.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考查点4 人口的合理容量
4.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
B.它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C.它是指地球空间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巧记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组合关系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获取资源数量——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人口容量——资源获取数量
D.人口文化——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2)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从第一个10亿开始,每增加10亿人口经历的时间分别是100、30、14、13、12年。增长的速度明显是越来越快。(P10)
活动探究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不在于他的科学性,而在于他的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两种级数说”在世界整体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局部地区、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如果人类不加以自觉地控制生育,将有可能步入类似“两种级数说”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所以活动中的观点二是有道理的。(P10~P11)
活动探究
1.自然资源是指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越来越多,加上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可见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在不断增加的。不同的自然资源,其数量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规律。对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来说,数量是越来越少的,甚至现在已经有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了;对于可再生资源,有些是真正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有些可再生资源则是有条件的可再生,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等,必须是在人类合理利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能永续利用。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水等风光也是可以当作自然资源的,比如可以作为旅游资源。(P11~P12)
活动思考
(P12)
活动思考
中间派的看法比较折中。乐观派过分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可以更多地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悲观派则过多地看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破坏作用,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P14)
活动探究
1.我国最多可以承载162480万人,即16.2亿左右。
2.我国的不同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不同,可以生产的农产品多少不同,所以分别可以养活不同的人口数。南方因为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可以得到很多的农产品,所以可以养活的人口数量最多;北方因为热量条件相对不足,单位面积的年生物量不如南方高,所以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南方小。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大;而西部地区则因为气候干旱,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所以环境人口承载力相对较小。(P15)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猛增 ②J ③小 ④急剧膨胀 ⑤自然资源 ⑥资源
⑦人均消耗量 ⑧有限 ⑨良性循环 ⑩人均土地拥有量 农业生产 趋于枯竭 淡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经济社会 最高 临界性
警戒性 持续 经济 维持相对稳定 经济
基础达标练
1.D [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马尔萨斯人口学说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2.B [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但是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3.C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人口容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临界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如果实际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则表明这种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要么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要么自然资源会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二是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三是警戒性。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4.B [A项是人口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与地球空间无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方法技巧练
(1)A (2)C [第(1)题,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人口容量的变化。第(2)题,资源数量越多,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类社会越发展,人口容量就越大,因此这三个因素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消费水平越高,一定数量的财富可供养的人口数就越少,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1.1人口增长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2)


1.1人口增长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2)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一、人口增长
1.历程:在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曲线呈“①__”形,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②________,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③________。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④____________与⑤____________相减的得数。
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般因素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医疗卫生水平、⑧________________、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⑨________________、战争、自然灾害、⑩________________等
根本因素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时间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__________社会初期
基本特点__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__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状况极为缓慢较慢
原因以________、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转变过程人口死亡率有所下降,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2.“高—低—高”模式
时间区域原因特点
________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______生产方式代替了手工劳动,__________水平提高,________________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____________率显著下降高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高自然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至今亚非拉
3.“低—低—低”模式
(1)特点: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
(2)原因
(3)分布:世界主要________国家,而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____________”型向“______”型过渡。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人口增长
1.右图是“世界人口增
长趋势图”,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
考查点2 人口增长模式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3~5题。
3.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B.德国C.日本D.中国
5.图中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低—低—低”模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方法技巧练
判读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2)④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模式B.传统模式
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
(3)下列四幅人口金字塔图中,与①国目前人口状况最接近的是()
方法技巧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此种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如下所示:
比较项目扩张型(年轻型)静止型(成年型)收缩型(老年型)
示意图

形状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底部变窄,形状像清真寺顶部塔形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
人口增长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活动思考
1.

国家总人口
(万)人口出生
率(%)人口死亡
率(%)人口自然增
长率(%)
埃及63982.500.651.85
日本126870.940.820.12
2.埃及人口增长速度快,日本人口增长慢。
3.200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为118万,日本自然增长的人口约为15.2万,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更多一些。(P2~P3)
活动思考
1.两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以及原因可以用下面表格对比分析:

人口自
然增长
率原因分析
工业化程度经济发
达程度妇女文
化水平



家低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会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下降经济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出生率低受教育程度高,受传统生育观影响小




家高工业化程度低,手工劳动者不需要接受较高的教育,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小,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高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程度低,对子女依赖程度高,出生率高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大,不易接受新的生育观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从教材给出的材料中得到启发,从女性人口比例、工业化程度、经济发达程度、育龄妇女的文化状况等方面,结合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家乡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P3)
活动探究
1.根据资料计算,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约为18岁。
2.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是不得早于20周岁,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小。
3.初婚年龄小,生育时间提前并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人口出生率就会提高。
4.晚婚必然晚育,晚婚晚育使世代间隔的时间延长,人口增长的速度减缓,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口数量。例如,如果妇女19岁初婚,20岁初育,世代间隔就是20年,那么100年之内,就会生5代人;如果24岁初婚,25岁初育,世代间隔就是25年,同样100年之内,只生4代人,少生一代人。(P4~P5)
活动实践
艾滋病,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构成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2)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3)发生各种恶性肿瘤。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种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P6~P7)
活动探究
1.读表可知,我国历史上人口数量变动的特点是起伏不定,时多时少,时快时慢。当发生自然灾害或朝代更迭时,人口增长缓慢;当风调雨顺、政局稳定时,人口增长迅速。但我国人口数量变动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2.略。
3.绘制曲线图的步骤:第一步是确定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变量,一般用横坐标表示年代,用纵坐标表示各变动率的大小;第二步是根据数据在坐标系内确定各点;第三步,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略。(P9)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J ②很慢 ③很快 ④出生率 ⑤死亡率 ⑥经济发达程度 ⑦文化教育水平 ⑧妇女就业状况 ⑨风俗习惯 ⑩人口政策 生产力 资本主义 高 高采集 手工劳动 产业革命 工业化 生产力 医疗卫生 人口死亡 出生率 死亡率 低 低 低 医疗卫生技术 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 发达 高—低—高 三低
基础达标练
1.C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除此之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等因素有关,所以应选C项。]
2.B [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但是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3.B 4.A 5.D [本题组以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分布。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得有效信息:
]
方法技巧练
(1)C (2)A (3)D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及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得有效信息: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人口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人口》,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人口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6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