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历史教案:《邓小平理论》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历史教案:《邓小平理论》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题四(三)邓小平理论(预学案)

(一)教学目标

考纲1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考纲2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二)学习导学

一、邓小平理论背景和开始形成

1、背景:文革结束以后,出现徘徊的两年。

文革结束后,“左”的错误仍有巨大影响,主要领导人提出

“两个___”禁锢人们思想。同时出现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深刻思想解放运动。

2、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1)1978年邓小平发表《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强调解放思想,提出改革____体制的任务。该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实现___路线___路线___路线的伟大转变。

(3)意义:改革开放揭开序幕,标志___________新道路正式开辟。

二、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 第一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

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三、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

1、背景:20世纪末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困惑。

2、邓小平南方谈话

㈠时地:____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㈡内容:①判断实践“三个有利于”标准(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___,消灭___ ;消除___,最终达到____;③__是硬道理。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㈢意义:抓住什么是_____,怎样_______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3、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北京

㈠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体制。②要求全党加快改革开放搞经济。

㈡意义: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把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推进一个新阶段。

四、邓小平理论作为党指导思想的确立——中共“十五大”1997年

1、内容:A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B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问题(控制力);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等。

2、意义:是引领中共继续前进的旗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五、认识邓小平理论

(1)概念: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2)意义: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指引中共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主要内容:①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独立自主不结盟;坚持开放;⑤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⑥战略步骤“三步走”。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⑧一国两制。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等。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21世纪初,中共面临与时俱进的问题。

2、内容:中共要代表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____的

发展方向,代表最_____的根本利益。

4、指导地位: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5、意义:解决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和_______的问题,体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个性化知识树(提纲式、结构推理式、树干枝式、表格式,你喜欢哪种?)

我的疑问(把你没有搞懂的、感兴趣的问题写下了,看看老师和同学能否帮你解决)

扩展阅读

第18课邓小平理论


第18课邓小平理论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导课

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新的理论有哪些?

二、邓小平理论导入:

1、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缅怀伟人:图片和文字材料简介

新课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学生看书整理出: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

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2、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主要理论

1982年中共十二大特色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本质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目标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列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借助于课本的提示,引导学生分析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教师过渡: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1、这是什么思想?内涵是什么?

2、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小结: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是什么?地位和作用如何?

第66课时邓小平理论教学案


第66课时邓小平理论教学案

第二十四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66课时邓小平理论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理论方面,邓小平最重大的贡献是()

A.提出了新时期的不结盟外交政策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下列有关中共“十三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系统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系统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3.在理论方面,邓小平最重大的贡献是()

A.提出了新时期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下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③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6.20世纪末,歌曲《走进新时代》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提出的观点?

(2)根据材料四,谈谈以上观点的内在的辨证关系。

(3)你认为这些观点有何历史地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

材料二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

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处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两段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点?根据两段

材料概括其意义。

(2)有人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要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了”。你认为呢?

试说明你的理由。

第66课邓小平理论

一.1.D2.A3.D4.B5.C6.B

二.7.(1)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式,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的广大党员的新要求。

8.(1)材料一的背景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材料二的背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点是强调是艰苦奋斗;提倡艰苦奋斗,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有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同意这种观点:从社会主义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来说,结合我国目前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是进一步提高。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发展,当然,不需要艰苦奋斗并不等于面对困难低头回避。不同意这种观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得新的成就。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薄弱,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还需要不断的增强,综合国力需要优良的作风和理论做指导,指导实践,发展经济也不能放弃艰苦奋斗。

高二历史教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1)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第一次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邓小平平反,邓小平得到了晋升,被正式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遵义会议后第一次"上"

(2)文革初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第二次"下",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代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第二次"上"。

(3)因全面整顿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加上"天安门事件"而第三次"下","四人帮"倒台后第三次"上"邓小平再次复出。

邓小平一生经受了众多磨难,在三次大落之后,又能三次重新崛起,最后走向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临危不惧和善于斗争的智慧,有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有毫不妥协和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44

高二历史教案:《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课标要求)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高尚品格。

重点难点:1、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

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文革结束后,对待毛泽东思想有哪三种态度?为此,思想理论界发生了哪一事件?

一是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肯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二是通过否定毛泽东的错误来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三是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思想。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和内容:

(1)1978年酝酿准备:①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2)1982年首次提出: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1987年初步形成: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新中国三条经济建设路线: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彻底打破了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

(4)1992年发展成熟:①邓小平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判断工作的是非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

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建设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其他内容:一国两制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外交要独立自主、不结盟。

2、形成原因:

(1)政治: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问题。(2)经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3)思想:①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②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③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

3、历史地位: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1904?8?22—1997?2?19)生平年表:1947年与刘伯承率军跃进大别山,次年参与指挥淮海战役。1956年中共八大后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6年文革爆发受到批判,后被押送到江西参加劳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不久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1978年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1979年访问美国,提出建立特区。1982年在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4年考察和肯定经济特区,建议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批示开展“863计划”。1989年会见戈尔巴乔夫,辞去军委主席职务。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创立背景:①国际: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②国内: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过程内容:2001年阐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和根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灵魂和先导),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和归宿)。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地位作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同之处: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包含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本质上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内在联系:继承与发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51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