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繁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
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① 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② 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含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雨果
法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雪莱
英国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海涅
德意志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描写了当时德国的现实,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热望和追求。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
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欧也妮·葛朗台》通过葛朗台的发家史及其女儿欧也妮·葛朗台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社会为背景,以伏盖公寓(高里奥老头的寓所)和鲍赛昂夫人的客厅为舞台,描绘了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堕落的经历和高老头被女儿遗弃的悲剧。
狄更斯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狄更斯在小说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这里有一条交易法则:‘欺骗他人,因为他们要欺骗你。’这是真正的经商之道。”
普希金
俄国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长篇小说,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安娜·卡列尼娜》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高层首长卡列宁的妻子,一次舞会上邂逅了年轻的伯爵渥伦斯基。二人产生了真爱,不顾一切地私奔,从而展开了一场爱情悲剧。表面上是写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失足的事情,实际上展示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安徒生
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描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夜被冻死的故事,批判了当时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揭示旧社会贫富悬殊的问题,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穷苦悲惨的生活。
易卜生
挪威
《玩偶之家》
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马克·土温
美国
《百万英镑》
描写了一位美国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钞票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小结: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发生在19世纪,当时,正是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之中。19世纪的文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绍的所有著名作家,他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去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早期)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萧伯纳
英国
《苹果车》
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
罗曼·罗兰
法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
叙说了一个真诚的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它是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历险记。它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作者用他对音乐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态堕落的艺术与健康奋进的音乐之间的斗争,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
(2)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概念: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
2)主要特征:
①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文学家及代表作: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海明威
美国
《老人与海》
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位老人桑提阿果独自在海上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把鱼头和上半身绑在小船边上。但是他遇上了鲨鱼,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昭示“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贝克特
爱尔兰
《等待戈多》
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借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1)特征:
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
(2)代表:
作家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高尔基
《母亲》
作品通过弗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中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由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英雄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历程。
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人物及作品: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备注
泰戈尔
印度
《戈拉》
1913年他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鲁迅
中国
《呐喊》集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索卡因
尼日利亚
《森林之舞》
《阿凯的童年》
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非洲人。
小结: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
另外,在讲授本课内容时:
第一,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出发,介绍现代文学的社会主义、西方的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和亚非拉美现代民族主义等文化。并以此为背景评价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及作品,讲授时要注意各类型的历史环境、阶段性发展和艺术特征,还要注意彼此在发展中的相互借鉴,从而展现现代文学的多元化和交流、融合的趋势。
第二,向学生讲清我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已从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营养。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交融、吸收,从而相互生长、发展;在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上,应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差距。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难点问题更是应该多角度进行解决。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初步把握本课概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那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
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艺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步骤如下:
1.教师列出探讨问题的角度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另外,从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2)特点(3)作者和作品
2.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2)特点(3)作家与代表作
3.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十、教学反思
结合你所了解的历史事实,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浪漫主义文学
请找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并且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作品
(二)现实主义文学
请找出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并且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作品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找出20世纪的西方文学产生背景、主要特征以及代表性成就
2、找出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特征和代表性成就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2.认识上述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第一目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作者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雨果
法国
《巴黎圣母院》
雪莱
英国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
德意志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第二目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作者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
狄更斯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普希金
俄国
《叶甫盖尼·奥涅金》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安娜·卡列尼娜》
安徒生
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易卜生
挪威
《玩偶之家》
马克·土温
美国
《百万英镑》
第三目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早期)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萧伯纳
英国
《苹果车》
罗曼·罗兰
法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2)主要特征:
①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文学家及代表作: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海明威
美国
《老人与海》
”
贝克特
爱尔兰
《等待戈多》
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
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艺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1)特征:
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
(2)代表:
作家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高尔基
《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人物及作品: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备注
泰戈尔
印度
《戈拉》
鲁迅
中国
《呐喊》集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索卡因
尼日利亚
《森林之舞》
《阿凯的童年》
(三)反思总结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另外,从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四)当堂检测
1.“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这里说的作品是()
A.《西风颂》B.《唐璜》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2.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相比,在文学表现方法上最大的区别是()
A.反映社会现实B.集中表现自我
C.意识的延续占主导地位D.语言风格上大不一样
3.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A.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B.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
C.绘画艺术的局限性
D.现代荒诞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4.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相同点是()
A.揭露社会问题
B.热衷于塑造正面和赞美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正义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B.《等待戈多》为现代主义作品
C.《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
D.《苹果车》是一部现代主义作品
6.(2009·安徽)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D.《等待戈多》
7.(2009·广东)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印象主义
8.(2009·天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9.(2009·江苏)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1CBBAD6ABBB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的表现有()
①语言为反传统的习惯
②故事情节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的背景不明确,使读者不能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②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③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④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据此,你认为它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D.魔幻现实主义
4.关于下列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
B.德国歌德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充分表达了浪漫主义爱国情怀
C.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无情揭露了美国社会中的弊端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实主义作品
5.在19~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
①古典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思想感情
②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
③浪漫主义文学表现主观思想和个人感情
④现实主义文学着力批判社会黑暗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
A.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
B.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的描绘
C.对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扬
D.对封建统治阶级黑暗统治的强烈谴责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英国雪莱曾经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这部巨著反映了()
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8.一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巴黎圣母院》、《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A.解冻文学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9.有一位作家在其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情节淡化,时空错位,你认为该作品应该属于那一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二、材料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现实主义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物挤压下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二作为创作方法和艺术精神,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经存在,即使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现实主义的繁荣做了准备,它是现实的创造,也是历史的继承。
──以上材料均摘自《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流派的特点。
(2)举出两位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
(3)依据材料二,我们是否认为现实主义流派在古希腊已经形成?为什么?
(4)综合两则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教学目标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对殖民地的压制和盘剥;北美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而且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美国联邦宪法,使学生认识到:1781年宪法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经过几次修改,至今仍在使用。
3.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立在奴役基础上的殖民统治迟滞了北美社会的进步,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自立的愿望;美国的建立,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也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只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自强不息是一个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教学建议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对现代美国的了解较多的现实,教学可从当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地位入手,从而引导学生走进200多年前的独立前后的美国。也可从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的国旗入手。还可从本节的阶段特征与知识归纳入手。
教材地位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的第一次革命”。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从这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它给欧洲中等阶级敲响了警钟。
重点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把握战争性质、历史意义,了解战争进程的关键;而1787年宪法则是了解美国政体、政治的突破口。所以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材阅读、图片、文字资料的提供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共同规律。通过图片(如:早期殖民扩张图、英国在北美的拓殖图、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等)、文字资料(教材中《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潘恩的《常识》)和教学课件(见媒体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性质、意义,分析、评价1787年宪法。在分析、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产阶级的作用时,要注意从时代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避免把其保守性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局限性(因为,当时北美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正在上升的革命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获得更多的革命成果)。
难点分析
对宪法的评价。1787年宪法体现独立革命的重大成就,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此宪法,使学生懂得一定的历史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1787年宪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1787年宪法》的文字性材料(即参、众两院的选举办法),了解美国政治的民主性、阶级性、种族性;重点通过图示法介绍美国行政、司法、立法机构的建设、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图示详见课件):即“制约与平衡”(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历史教案:《美苏争霸》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知识网络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
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㈠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领导人
苏
赫鲁晓夫
美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争霸政策
苏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美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⑴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⑵特点:①“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
②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政策调整的原因
苏
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
①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缩小;
②军事:常规实力增强;
③核武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美
实力相对削弱
争霸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重大事件
缓和
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⑴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⑵内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
⑶影响:①促使美苏关系暂时缓和,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
②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紧张
①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
②柏林墙事件(1962.8)
A.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居民不断逃往西柏林
B.概况:
C.影响:导致柏林人民基本人权受到极大损害
③古巴导弹危机
A.背景:①1959.1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
②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
B.概况:
C.结果: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㈡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领导人
苏
勃列日涅夫
美
尼克松
战略态势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争霸政策
苏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目的: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亚非积极扩张
美
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
苏
⑴原因:
①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
②战略核武器与美国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
⑶影响:
①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
②使苏联陷入经济危机边缘
美
⑴原因:
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
②越战大大消耗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③为了保住霸权
④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
②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
③谋求与中国谈话
④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目的: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争霸特点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
美苏缓和的重大事件
缓和
⑴背景: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⑵表现:
①1963、1968年先后签订……
②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阶段……
③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
④1973、1975年共同参加……
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思想文化渗透、和平演变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领导人
苏
戈尔巴乔夫
美
里根、布什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
争霸政策
苏
“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美
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
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促苏联演变)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
苏
⑴原因:
①全球争霸消耗国力;
②体制僵化导致经济衰退
⑵表现: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新思维”理论
①美苏对话(1987年签定>、1985—1988年签定43个双边协议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
③从阿富汗撤军
④改善中苏关系
美
⑴原因:
①经济复苏并持续发展。
②苏联经济则陷入困境
⑵表现:
A、⑴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①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
②1983年“战略防御计划”(目的)
③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
B、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
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
争霸特点
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最终“和平演变”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
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
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
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
1、美苏争霸的概况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战略态势
原因
重大事件
50年代中-60年代初
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赫氏推行与美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霸的政策
缓和③赫氏访美
紧张①第二次柏林危机
②古巴导弹危机
60年代中-70年代末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苏:①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②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美:①经济增长趋缓
②越南战争泥潭
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苏
1975年欧安会召开
紧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80年代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苏:①经济困难
②戈氏放弃争夺策略
美:①经济复苏
②里根采取强硬态度
美:①里根主义②星球大战
苏:①从阿富汗撤军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
③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二次缓和《中导条约》
总结
美苏对峙互有攻守
争霸政策随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而变化
争霸重点在欧洲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国际力量的对比,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
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国家
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80年代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
原因:对外扩张
同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全面收缩
3、尼克松主义: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⑵内容:
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 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
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 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
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
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 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西欧、日本加紧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
6.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7.以下涉及美苏争霸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8. 这幅漫画不能直接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世界曾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B.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C.美苏争霸威胁到世界和平 D.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9.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上写到:“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尼克松在位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将侵越美军撤出越南;在美苏争霸中,一面进行争夺,一面以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为中美、中苏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缔造者,他本质上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当时执行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50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