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1)(苏教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1)(苏教版)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2、了解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3、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
【学习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2、了解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学习难点】
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故乡》是一篇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鲁迅自1912年随民国教育部北迁赴京供职后,曾于1919年底返回故乡,将全家迁到北京。这次故乡之行,目睹了江南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于是,便以这次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创作了这一短篇小说。他当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以及人生感受,在小说中都有反映。
2.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6本,650多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大部分作品和大量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专辑中。
3.相关资料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个小说集。其中的小说写于1918年至1922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正在展开。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他“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无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总之,就是要为革命呐喊助威。
“闰土”是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但在绍兴确有原型。他的名字叫章闰水,是绍兴海边农村的一位农家子弟。《故乡》借描绘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道尽了鲁迅对章闰水儿时友谊的怀念。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晦()萧()索yù()所五行()缺土颧()骨è()然鄙()夷chī()笑惘()然恣睢()
2、解释下列词语。
阴晦鄙夷惘然恣睢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4、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3)、我问问他的景况等。他只是摇头。
【合作探究】
5、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中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
7、杨二嫂在文中是个次要人物,那么不写杨二嫂只写闰土好不好?
8、“我”是一个什么形象?“我”感到自己和闰土之间隔了一层怎样的厚障壁?
9、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精读精练】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0、这是《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
11、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12、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13、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
【主题阅读】
阅读《家乡情感》,回答文后问题。
家乡情感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
“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的母亲!”
14、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
神色庄重____________欣喜自豪______________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15、小说以()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16、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7、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
(1)_______远山(2)远山________
18、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
【拓展提升】
19、古诗中有许多写“江水”或“河水”的句子,请你写出两句。
20、下面是广东肇庆推出的一则旅游宣传广告,请你点评。
广告语:气度非凡鼎湖山,人间仙境七星岩。
点评词:
21、《春江花月夜》中开篇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评论句中“生”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2、学校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
【教学后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六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1、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其匠心和魅力。
3、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学习重点】
1、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其匠心和魅力。
【学习难点】
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我的叔叔于勒”题目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于勒”,文中的主要人物。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波澜情节,表现了世态的炎凉,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2.走近作者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部短篇和6部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3.相关资料
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活,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拮据()栈()桥牡蛎()褴()褛()糟tà()别shù()
2、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褴褛阔绰与日俱增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们的吃法很(),用一方()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4、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3)、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合作探究】
5、小说写于勒的经济境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评价,在这几个阶段有什么不同?典型的语言有哪些?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性格?揭示了于勒与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7、船长向菲利普介绍完于勒境况后,作者是如何描写菲利普神情和心理的?
8、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9、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体现在哪里?
【精读精练】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10、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改为“啊!原来如此!谢谢您,船长”好不好?为什么?
11、母亲是怎样称呼“于勒”的?当她确信水手就是于勒时,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
12、假如“母亲”逼“我”要回多给于勒的十个铜子,你认为事情会怎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段话。
【主题阅读】
阅读《玛菲尔的秘密》,回答文后问题。
玛菲尔的秘密
①四年来,天真的玛菲尔一直深信,父亲之所以一直没有回家,是因为他在宾州经营者一家大型采煤场忙得脱不开身。当玛菲尔和两个弟弟想念父亲时,母亲就安慰她们;“采煤场一般要经营四年才能稳定,到那时候父亲就能回来看我们了!”
②但是就在圣诞节即将来临,也就是父亲离家四年许诺回家的时刻,玛菲尔却突然得知,原来父亲在宾州经营采煤场是一个残酷的谎言。那天,同桌比索问玛菲尔希望得到什么圣诞礼物,一心牵挂着父亲的玛菲尔说;“希望父亲开着鲜红的跑车回来看我们!”比索听完她的愿望,睁大眼睛问:“什么?你父亲刑满释放还能从监狱里开一部跑车回来?”
③比索的问题让十一岁的玛菲尔如遭雷击,泪水迅速布满刚刚还阳光绚烂的脸庞,她对比索低吼道;“你不能这样侮辱我的父亲!他在宾州拥有采煤场。”比索白了她一眼说:“不信你去问卡伊、爱娃或者你母亲,谁都知道你父亲在蹲监狱!”玛菲尔抓起书包狂奔出教室。她要拉母亲来跟比索证实:世上没有比父亲更正直的男人,他怎么会蹲监狱呢?
④远远的,玛菲尔就看见花园长凳上熟悉的背影,母亲一定是太累了,又在长凳上打起盹了。四年来,她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此时也一定和自己一样想念父亲了吧?玛菲尔放慢脚步,轻轻绕到母亲面前。她睡着了,唇角带着美丽的微笑,但眼角有浅浅的泪痕。
⑤玛菲尔正要给母亲盖上毛毯时,突然发现她怀里躺着一个浅灰色信封。“宾州第七十一监狱托比斯”,再熟悉不过的字体,却来自如此残酷的地方。毛毯从玛菲尔手中轻轻滑落,她几乎要哭出声来。望着依旧睡得安稳的母亲,玛菲尔强忍着即将流下的泪水,轻轻拾起地上的毯子,踮着脚尖离开了花园。
⑥玛菲尔背起书包,掩上铁门,回头看看玫瑰怒放的花园里,孤独憔悴、泪痕满面地母亲睡得那么安稳,这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对父亲的鄙视突然减少了几分。善良的父母一定是想用这种方式,为他们撑起一片干净善良的爱的天空。
⑦玛菲尔跟比索道歉,并求他:“千万别告诉我弟弟,也请相信我的父亲回到赛维克立镇时,只会带给人们善良和真诚。”听到玛菲尔的话,比索羞愧难当,他说:“如果你父亲回来时需要一辆跑车,我想我父亲可能会借给他。”比索的父亲诶德华先生,在赛维克立镇经营着一家大型汽车租赁公司。
⑧玛菲尔是家里的老大,看到母亲让孩子们快乐无忧地成长,付出了一切,她知道自己有责任替妈妈分担,玛菲尔不希望生活因为这个秘密而改变。周日晚上,她依旧和两个弟弟蜷在沙发里,认真幸福地听父亲从“宾州托比斯采煤场”的来信,信里依旧在描述让全家人引以为豪的采煤场:曲折蜿蜒煤矿丰富的山脉;戴着大大的探照灯脸庞黝黑的采煤工人;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四处奔波的父亲……这些不曾看见却已经无比亲切熟悉的场景,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四口之家最温柔庄重的牵挂。
⑨也就是从这时起,玛菲尔开始为迎接父亲做起了准备。以往不怎么做家务的她,现在居然开始学做烤面包了;为了以父亲的名义为家人准备礼物,玛菲尔还央求邻居考伯太太让她帮忙摘苹果;同时她还动员弟弟亲手为爸爸做贺卡。她想,不知道比索的父亲诶德华会不会将跑车借给一位刑满释放人员,但她决定试试。玛菲尔带着父亲四年来发表的文章和他以前赛车得到的奖章,去了诶德华的公司。这个姑娘大胆的提议让诶德华先生大吃一惊,同时他也被她的孝心感动。他问玛菲尔:“如果你爸爸骗走了我的车怎么办?”坚强的姑娘咬着嘴唇没有让眼泪流下来;“我发誓他不会这样做的,再坏的父亲也决不会玷污女儿的尊严。”
⑩奇迹出现了,诶德华先生真的答应了玛菲尔,一个月后,他会派人开着红色的跑车去宾州第七十一号监狱门口迎接她的父亲。玛菲尔离开后,诶德华到有关部门询问玛菲尔父亲托比斯的有关情况。让他满意的是:托比斯犯贪污罪是受部门主管的牵连,这个狱中男人才华出众,而且曾获过许多项赛车冠军。为了让玛菲尔的梦想能延伸得更深远,诶德华决定亲自去接托比斯。
⑾那是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憔悴苍老的托比斯走出监狱大门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诶德华迎面走过去说:“欢迎你回家,托比斯先生!许多人都跟我说,你是赛维克立镇最棒的司机,为了请你给我当司机,我等了四年了。”托比斯疑惑问:“为什么你会相信一个刚出监狱的犯人?”诶德华笑着回答:“因为我们都是父亲。”
⑿到达赛维克立镇后,诶德华将方向盘交给了托比斯:“这车以后由你掌管,车里有四份礼物,回家和孩子们亲热完后来上班。”如坠梦中的托比斯拉开车门,后座上有四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还有崭新的西装和领带。他当然不会想到这些是女儿玛菲尔的“杰作”,他在心里对宽厚善良的诶德华充满了感激。
⒀妻儿早已等在门口,妻子在铁栅栏上用玫瑰花拼成了“欢迎回家”;两个小儿子欢呼着朝跑车狂奔过来;那微笑着流泪的孩子是玛菲尔吗?四年不见,她看起来懂事文静了许多。
⒁一对善良父母苦心编织的谎言,最终仍然被他们小心呵护着没有向孩子们揭穿。如果玛菲尔的父母有一天知道,除了善良的父亲诶德华大义成全外,其实十一岁的女儿早就和他们一起以更宽容执著的决心来呵护和捍卫爱的话,他们该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动……
13、读完全文,你认为玛菲尔为什么要保守秘密?
14、小说往往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请结合第⑨段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说说玛菲尔有怎样的性格?
15、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试分析第④段和第⒀段中的画线句子,比较两处“微笑”与“泪”所表现的人物的不同感情。
母亲:
玛菲尔:
16、小说是生活的教科书。《玛菲尔的秘密》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那样和谐?请结合文章内容,以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和谐来源于。
【拓展提升】
17、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水”的诗句。
写“山”的:
写“水”的:
18、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节里,在屈原的故乡秭归,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三件事。
19、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任选一种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40字。
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
情景二:夏天校园下雨
20、《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诸如晁盖、宋江、武松、李逵、杨志、林冲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个梁山英雄好汉的姓名,并简要概括这些英雄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梁山好汉姓名:
梁山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教学后记】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2)(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2)(苏教版)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往事依依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先把握结构,后整体感受内容,
2.重点品位、体会叙述与描写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总结学习借鉴。
3.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学习重点
1、重点:着力品位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2、难点:主体部分描述的四件事的内容,引导生尝试对比阅读。
三、学法指导
采用“活动式”学习法。用重点词语对应寻找活动,快速把握整体结构;用“听-读-思-议”四步活动,整体感受内容;用“做”,“演”的体验活动辅助重点把握与难点化解。
教法设计:活动探究式
四、预习导学
1、课前预习
①读准音,学会利用工具书。
②读顺文,尤其是引用的古诗词。
③读懂义,指文章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2.开课导语
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文学便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印象。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于漪老师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五、活动过程。
1、正音活动
下列加点字该怎么读?(投影显示,学生认读后注上拼音)
倘佯浩淼素娥婵娟雕镂镌刻心旷神怡绚丽芳菲慷慨谆谆教诲
2、听读活动
①文题是“往事依依”,哪些是写往事的?写了哪些往事?请边听边划出关键词语,将课文作结构划分。
②你在预习时已对文中叙述描写的内容寄托的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请再听听老师的诵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3、思考活动
①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老师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②教师学法辅导:启发学生用视读法浏览重要段落,结合问题,作好批注。
4、交流活动
①关于结构切份
明确:第1自然段,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开启下文。第2-6自然段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第7自然段,收束全文,往事依依,催我奋进。
②关于“思想感情”的整体感受
引导:读《水浒传》充满了激情;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充满了豪情。这是出自孩子的天性。请男同学齐诵第2自然段,第7自然段品一品是不是有这种感觉。(齐诵)读《千家诗》沉醉意境,听国文老师讲田汉的《南归》似乎老师的眼睛注满了情思。这是孩子受到深深的感染。请女同学齐诵第4、5自然段,读出深情,读出意蕴。
5、品析活动
①关于文章首尾的品析:
用词的对应:开头抓了两个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结尾也有两个词“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情感的呼应:开头“年华似流水”结尾“金色的回忆”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②关于过渡段的品析:
文中写了四件事,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生速读,找答案)
讨论后明确:第3自然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中的“也”字。还有67页“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中的“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关于文中诗句的品析:
找一找色彩性的词:
说一说诗句的顺序:
想一想描绘的画面:
用即兴作画题诗的形式或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小组间竞赛表演。
六、课堂训练
㈠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重{泊{降{模{
㈡主题总结:作者通过学生生涯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㈢技巧总结: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㈣读课文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编织的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意思是—――――――――――――――
⒉第一节叙述―――――――――,引出对――――――――――――――的回忆。
3、“黄郦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完整的句子是――――――――――――――
4、引用《千家诗》的诗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第4自然段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划,并且在下面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6回忆春夏秋冬的诗句,越多越好。
7你读过什么名著,是否曾经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请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往事依依
引出回忆看读品听登
↓选材精当山水千国北
回忆往事========水浒家文=======固
│语言优美画传诗课楼
↓前后照应蕴含哲理
篇末点题————————-—————————→
幼时记趣
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及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品位文章的童真童趣。
3疏通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结构形式,掌握课文大概内容。
学习重点
目标2、3
方法设计:参照注释,推断语义
学法指导
1、在反复朗读中,咀嚼文言味道。
2、教会学生能抓住重点句子疏通全文内容。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
(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
(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
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
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
(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见二虫斗草间。
(6)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读欣赏。
1、朗读第一节,思考:作者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为什么叫“物外之趣”?
2、课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3、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从童稚小事中获得“物外之趣”?
课堂训练
1、继续巩固预习题。
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项为之强
(2)以土砾凸者为邱。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吓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延伸拓展
1、初学《幼时记趣》后,你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段话,写你童年时代的某种生活体验。(300字左右)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
(2)以徐喷以烟——以虫草为林——
(3)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
(4)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
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具体分析三件趣事,和作者一起回忆天真的童年。尤其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
重点分析课文的第二、三件趣事。完成学习目标的1、2。
让学生娓娓诉说童年生活,感受物外之趣的魅力。
学法指导。
1、童年趣事的材料也许会有许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剪裁。
2、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久远,教会学生用学现代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3、结合自绘插图让学生对知识心领神会。
学习过程
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一)、在知晓朗读节奏的基础上,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有文言味道。
(二)、文章回忆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语言作详尽叙述。
学习研讨
(一)、合作探究品位鉴赏
1、这三件趣事的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可以随意打乱吗?
2、你们对哪一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3、结合每一件事,请同学们自行画简笔画。老师也画。其中第二件事由老师重点分析。以。。。为。。。的句式。作者的观察与想象、联想。还有第三件事,老师主要抓住其中的动词来体会作者的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思想。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再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作者文章中的哪些景象或事物变得美丽而奇特了呢?
5、很多人说“眼睛是窗户”,老师说“沈复的眼睛是放大镜,是美容镜”,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请用你们的双眼仔细观察教室里的一切,看有无新的发现。
6、“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作者眼里变了,寄予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让学生质疑,做到条条有落实。
课堂训练
1、本文作者是——代的——,本文选自————
2、本文以记趣为中心,记叙了哪三件事?——————
3、解释加点的字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3)神游其中————
(4)鞭数十————
4、翻译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拓展延伸
一、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特点。“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特点。
二、课内阅读
1、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文第1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2)选文第2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是-------------------
(3)底1、2段间有什么关系?
(4)作者为什么“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5)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3、体会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能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道理。
4、培养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学习重点:
目标1、3、4
学法指导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作者迸发出的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与众不同的个性。
2、在朗读中,要想一想有些话若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
3、体会文章诗意盎然,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的特点。
第一学时
学习过程:
亲爱的同学,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如今我们已十三岁,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十三岁,我们也许有时还想着向父母撒娇,而十三岁的田晓菲已是北京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她四岁就大量接触文学作品,初一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十三岁就被北大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相继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哈萨克佛大学博士学位,二十九岁时就走上了哈佛的讲台,这一连串闪光的足迹,令人惊叹,而当我们看了她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写的文章就能找到她辉煌经历的答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田晓菲,走进北大。
(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北大和田晓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白驹()过隙迸()溅穹()隆积攒()呜咽()
摒()弃xī利()怪僻()安恬()xié取()惆怅()
沉淀()骤然()xù()语
2、解释下列词语
莫名——
白驹过隙——
涉足——
委于我心——
不系之舟——
安恬——
惆怅——
小立——
3、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订正,没有错别字的就在括号内画个“√”。
湖光塔影()漠然回首()盲然若失()津津有味()
一视同人()谈笑风声()和蔼可亲()弹指一瞬()
4、这篇文章诗意盎然,字里行间透着灵气,作者的心跃然纸上。你能体会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吗?
一、导入
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文章以空行空开,自成三个部分。课文开头写了作者幼时与北大之间的哪些事情?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与北大“尘缘”的“奇妙”?
2、在4~5小节中,作者回顾了自己进入北大三年间的感受,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
3、进入北大学习后,北大的哪些东西对作者产生了影响?
4、初见北大的图书馆,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插叙那位小姑娘抽泣有什么作用?
5、“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你认为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又从北大的人中读到了些什么?
6、朗读最后一部分。作者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北大的什么感情?
才进校门,高年级的同学就带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颇()呜咽()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前后的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一句后面的冒号的作用是什么?“近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原文说明“我”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00万册图书!”中,感叹号改成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从记叙顺序上来说采用的是什么顺序?作者写这件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中的“最小”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说“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不读下文,你能通过这一段的叙述推想出作者接下来会怎么样做吗?请试着说出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时
一、复习导入
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二、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一)品味精美语句
1、“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谈谈你的感受。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体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其中“河流”、“风景”、“船客”、“舵手与船工”各比喻什么?
4、“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体会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对于母校的感情。
(二)回味领悟
1、你感受到课文中所流淌着作者对于母校的深情吗?归纳一下贯穿全文的那条感情线索。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从作者身上感受到什么?
三、归纳小结
1、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
2、课文在详略安排、表达方式上各体现了什么特点?
作者说:“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有人认为作者这样说有些狂妄,有人认为这是作者自信的表现,还有人认为这反映了作者入学之初的幼稚无知,你怎么看?写出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按时间顺序来写,
感情线索: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
七岁时的梦想
十岁时的信心
十三岁时的际遇
十六岁时的回顾
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78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