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5年中考语文押题卷考点拓展4份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5年中考语文押题卷考点拓展4份”,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篇《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缘溪行缘:沿着

(2)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异:诧异

(4)欲穷其林穷:穷尽

(5)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6)初极狭,才通人极:很、非常

(7)豁然开朗开朗:宽阔明朗

(8)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10)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11)鸡犬相闻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黄发垂髫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3)具答之具:详细

(14)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15)悉如外人悉:完全、都

(1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7)乃不知有汉乃:竟然

(18)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两个词,

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20)皆叹惋叹惋:感叹、惋惜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22)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

为:向、对

(23)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24)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25)诣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6)寻向所志志:标志,标记

(27)遂迷遂:终于

(28)欣然规往规:计划

(29)未果未果:没有实现

(30)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31)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2.翻译下列句子。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数百步内桃树沿岸生长,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芬芳的草鲜嫩美丽,落下的花繁盛杂乱。(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对这些景象很惊异。又继续向前行船,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3)初极狭,才通人。

译文:(洞口)开始很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还有竹子一类的东西。田间的小路相互交错,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能听见。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那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田地,男女的穿衣打扮,全和外面的人一样。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文:看见捕鱼的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人们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9)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与外面人断绝了往来。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渔人将知道的情况全部告诉(他们),(他们听说后)都感叹不已。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摆出酒饭(招待)。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1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渔人)已经出来了,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标记。

(1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诉说了这件事。

(1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译文: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答:“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①发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况;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4.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

答: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答: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6.“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答: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谐

8.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9.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的劳动生活的愿望。

10.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1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详略的,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答:文章详写渔人在桃花源里的见闻,略写渔人进桃花源前和出桃花源后的心情。

12.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

答: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

13.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答: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文中渔人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中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

14.自“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答: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

15.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答: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16.从桃花源景色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加以概括)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不同意渔人的做法。渔人不守承诺,将桃花源存在的秘密告诉外人,外人如果找到桃花源,会扰乱桃花源原有的和平宁静。

第2篇《陋室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陋室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名:闻名,出名,名词作动词(

(3)有龙则灵灵:灵异,神奇,有灵气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上:长到

(6)谈笑有鸿儒鸿:大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可以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9)阅金经金经:指佛经

(10)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扰乱

(11)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闻名(于世)。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古琴,看佛家的经书。

(5)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试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答:作者喜欢的是保持高洁傲岸的情操,独居陋室,弹奏净化心灵的古曲,而厌弃官僚们“乱耳”的寻欢作乐的生活。

4.《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陋室铭》的全篇之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5.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举例分析。

答: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自然环境优美表现“陋室不陋”。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往来人物博学表现“陋室不陋”。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不陋”。

6.全文结句“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论证“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答: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8.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答: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点拨:可结合作者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回答。)

9.文章作者借陋室抒写了自己的志趣,请你给自己的居室拟一个名字,并说说它寄寓了你什么样的志趣。

答:示例:如根据我们即将进入中考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居室起个“攻坚斋”或“自信斋”等名字,可以把“攻坚”视为对相对薄弱学科的重视;而“自信”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调整,对学习与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第3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爱好”或“特别爱好”或“喜欢”

(2)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借

(4)手自笔录手:动词,亲手

(5)弗之怠弗:不敢

(6)录毕,走送之走:跑

(7)不敢稍逾约稍:稍微、稍许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

假:借

(9)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

慕:仰慕、倾慕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忧虑,担心

硕:大

游:交往

(11)尝趋百里外尝:曾经

(1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跟从,跟随

叩:请教

(13)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充满,填满

(14)稍降辞色辞色:言语和脸色

(15)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

(16)或遇其叱咄叱咄:训斥,呵责

(17)礼愈至至:周到

(18)俟其欣悦俟:等待

(19)卒或有所闻卒:终于

(20)负箧曳屣负:背

曳:拖着

(21)穷冬烈风穷冬:隆冬

(22)足肤皲裂而不知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3)至舍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4)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25)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沃灌:浇洗

(26)以衾拥覆衾:被子

(27)寓逆旅寓:住在

逆旅:旅店

(28)主人日再食日:每天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2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0)戴朱缨宝饰之帽缨:帽带

(31)腰白玉之环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32)右备容臭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3)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旧絮

敝:破

(35)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

(36)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奉:奉养

若:比得上

2.翻译下列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毕,跑着(或赶紧)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译文: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所讲的道理。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译文: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和(自己)交流。

(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7)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9)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1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用。

(1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译文: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1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

(1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你认为作者“虽愚,卒或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答:示例:不畏家贫借书学习;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向老师请教。

4.第一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

5.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1)解决“无书”的办法: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2)解决“无师”的办法: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7.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答:①家中贫困,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亲手抄写。

②不辞路途遥远,到百里之外向名师请教。

③寒冬之中,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坚持学习。

④不与同舍人攀比衣食之优越,而是专心致志读书,从中体味学习的“足乐”。

9.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答:①诚实守信。作者向他人借书,从来都会准时归还,不负约,所以能借到更多的书读。②有礼有节。作者向“德隆望尊”的“乡之先达”求教时,总是“色愈恭,礼愈至”,故能得到更多的收获。③安贫乐道。同舍生都衣着华丽,作者却无艳羡之色,坚守于学习之道。

10.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

答:对比(或“反衬”)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学习知识才是人生的追求。

11.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记叙了作者求师的艰难?选文是写给马生的赠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经历?

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作者现身说法,以切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更有说服力。

1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答:示例: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

示例: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利于求得真知。

第4篇《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二十步从:表示起点,自

西:向西

(2)隔篁竹篁竹:竹林

(3)伐竹取道伐:砍伐

(4)水尤清冽尤:格外

冽:凉

(5)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6)为坻坻:水中高地

(7)为屿屿:小岛

(8)为嵁嵁:不平的岩石

(9)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

用法的“来”

(10)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好像

依:依靠

(11)日光下澈澈:(阳光)直射

(12)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3)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4)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5)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嬉戏

(16)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一样

(17)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交错不齐

(18)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19)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20)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清:凄清

(21)记之而去去:离开

(22)隶而从者从:跟随

2.翻译下列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译文: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在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阳光照到水底,石头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

(6)(鱼儿)呆呆的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译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3.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答: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5.文章第一、二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答: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6.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现出潭水的清澈(或衬托、侧面描写),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7.选文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冽?第三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第三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8.选文一开头写作者见到小石潭“心乐之”,后来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你认为这样前后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不矛盾。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愤不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流露出来。

9.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答: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10.结合文章第二、三、四段,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答: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

11.佳句赏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

12.下面两句话同是写水清,试比较在写法上的不同。

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不同有以下几点:①甲是正面描写,乙是侧面衬托;②甲是白描手法,乙运用了一定的联想。

13.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答: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14.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

答: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

延伸阅读

2015年中考英语复习代词和连词考点跟踪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5年中考英语复习代词和连词考点跟踪”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4讲 代词和连词

代 词

1.Youcantake__C__ofthetwotoycarsandleavetheotherforyourbrother.(2014,安徽)

A.both B.none C.either D.neither

2.—Iamalittlehungry,Mom.

—Therearesomecakesontheplate.Youcantake__B__.(2013,安徽)

A.itB.oneC.thatD.this

3.—Whosepenisthis?

—Oh,its__D__.Iwaslookingforiteverywhere.(2012,安徽)

A.youB.yoursC.meD.mine

4.—HowisHeleninthenewschool?

—Sheisdoingverywell.Thereis__C__toworryabout.(2012,安徽)

A.somethingB.anything

C.nothingD.everything

5.—WehaveredandyellowTshirt.Whichcolordoyoulike?

—Imafraid__C__.IthinkbluewillbeOK.(2012,安徽)

A.bothB.eitherC.neitherD.none

6.—Imhungry.Isthereanybreadinthefridge?

—__C__,butwehavecakes.Wouldyouliketohaveone?(2011,安徽)

A.SomeB.Much

C.NoneD.Nothing

7.—Ineedsomethingforcuttingthepaper.

—Oh,youwantaknife?OK,Illget__D__foryou.(2010,安徽)

A.itB.thatC.thisD.one

由以上考题可以看出,近五年来,安徽中考对代词的考查是重点,特别是对不定代词的考查,其次是对指示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考查,考生复习时应注意。

高频考向一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

1.人称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人称代词有主格和宾格之分。通常主格用作主语,宾格用作宾语,这一考点成为了考查代词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各地的欢迎。具体变化见下表:

人称格数

单数复数

主格宾格主格宾格

第一人称I(我)me(我)we(我们)us(我们)

第二人称you(你)you(你)you(你们)you(你们)

第三人称

he(他)him(他)

she(她)her(她)

it(它)it(它)they

(他/她/

它们)them

(他/她/

它们)

注:①人称代词作并列主语的排列顺序:单数形式:youandI;you,heandI;复数形式:weandyou;weandthey;we,youandthey。但承担责任时总是第一人称在前。

②及物动词和介词之后的人称代词要用宾格,尤其要注意并列宾语。

2.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物主代词。物主代词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有人称和数之分。具体见下表:

类型词义人称数

单数复数

一二三一二三

的你

的他

的她

的它

的我们

的你们

的他们

形容词性

物主代词myyourhisheritsouryourtheir

名词性

物主代词mineyourshishersitsoursyourstheirs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可在句中作定语。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名词,在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和表语。如:

Mybooksareonthedesk.Whereisyours?

我的书在桌子上,你的书在哪里?

3.反身代词是人称代词的强调形式,一般用在宾语和主语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下,或用来强调某人亲自怎样。单数后加self,复数后加selves;不定代词one也有反身代词oneself。英语中用来表示“我自己”,“你自己”,“他自己”,“我们自己”,“你们自己”等意义的代词称为反身代词,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反身代词可以在句中作宾语,表语,同位语。

具体变化见下表:

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单数myselfyourselfhimselfherselfitself

复数ourselvesyourselvesthemselves

反身代词的常见搭配:

①enjoyoneself玩得高兴,过得愉快

②hurtoneself伤着自己

③teachoneself=learn…byoneself自学

④(all)byoneself(完全)独立地

⑤helponeselfto请自便,随便吃……

⑥lookafteroneself自理,照顾自己

⑦leaveonebyoneself把……单独留下

⑧loseoneselfin陶醉于……,沉浸于……

JeffandIaregoingtoShanghaithisweekend.Mybrotherwilldrive______here.(2014,绵阳)

A.itB.youC.usD.them

解析:动词drive后跟人称代词宾格作宾语。由语境可知句意为“我哥哥将带我们去那里”。

答案:__C__

Thisis______schoolbag.______isonthedesk.(2014,贺州)

A.your;MineB.yours;Mine

C.my;YouD.your;My

解析:第一个空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schoolbag,故用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第二个空在句中作主语,且后面不能接名词,故应用名词性物主代词。

答案:__A__

PeterandKatewenttothedancingpartylastnight.Theyenjoyed______.(2014,绥化)

A.myselfB.themselves

C.herself

解析:考查反身代词。由语境可知句意为“他们玩得很高兴”。

答案:__B__

高频考向二 不定代词

1.普通不定代词的用法

①some与any

some和any均表示“一些”,既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some一般用于肯定句中,any多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条件句中。但在疑问句中,当表示说话人希望得到肯定回答或表达请求、建议时应用some。

②many与much

many修饰可数名词复数,还可以与表示程度的副词so,too,as,how连用。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也可以与表示程度的副词so,too,as,how连用。

③either与neither

either指两个人或物中的一个;neither指两个人或物中一个也不,常构成固定搭配either/neitherof+名词/代词的复数+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当either...or...和neither...nor...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应与离它最近的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④both与all

both表示“两者都”,常与and连用;all指“三者或三者以上都”,常与of连用。

⑤each与every

each和every都表示“每一个”。each强调个体,当它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every强调整体情况;修饰名词时谓语动词也要用单数形式。另外,each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而every只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或物。

⑥(a)few与(a)little

(a)few和(a)little具有名词或形容词的性质,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等。(a)few与可数名词复数连用;(a)little与不可数名词连用。few和little表示否定,指“几乎没有”,在反意疑问句中尤其要注意;afew和alittle指“有一些”,相当于some。

⑦other,theother,others与another

other作形容词,意为“别的,其他的”,常用在单数或复数名词的前面;theother表示已知两个人或事物中的另外一个,表示特指,常与one连用;others表示泛指,意为“其他的人或物”,常用于some...,others...结构中;theothers表示特指,意为“其他的人或物”;another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另外一个。

2.复合不定代词的用法

①在反意疑问句中,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指人的复合不定代词,如everybody,nobody,anyone等时,疑问部分的主语通常用代词they;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指物的复合不定代词,如everything,anything,something,nothing等时,疑问部分的主语通常用代词it。

②当形容词或else修饰复合不定代词something,everything,everyone等时,形容词或else必须放在这些词的后面。

③everyone的意思等同于everybody,只能指人;everyone既可指人也可指物,还可以和of连用。

—Yourteasmellsgreat!(2013,苏州)

—ItsfromIndia.Wouldyoulike______?

A.itB.thisC.someD.little

解析:根据对话内容可知,是向对方提供喝的东西,并希望得到肯定回答。

答案:__C__

Weneedtogoshopping.Thereis______juiceleftinthefridge.(2013,鞍山)

A.littleB.fewC.manyD.much

解析:few,many修饰可数名词;little,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果汁为不可数名词,且句意为“冰箱里几乎没有果汁了”,表否定。

答案:__A__

Imadeacalltomyparentsyesterday,but______ofthemansweredit.(2014,泰安)

A.eitherB.noneC.neitherD.nobody

解析:由句意“昨天我给父母打电话了,但是他们一个人都没有接”可知,两者都没接。

答案:__C__

—Itsnowedheavilylastnight.Iseveryoneinourclassheretoday?(2013,襄阳)

—Yes,and______ofuswaslateforschoolthismorning.

A.noneB.neitherC.allD.either

解析:由句意可知“都来了,没有一个人迟到”,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都不。

答案:__A__

—IsNewZealandabigcountry?

—No,NewZealandonlyhastwoislands.OneisNorthIsland,______isSouthIsland.(2013,凉山)

A.otherB.theotherC.another

解析:表示两者中的另外一个,常用one...,theother...结构。

答案:__B__

Look!Theclockhasstopped.Maybetheres______wrongwithit.(2014,北京)

A.everythingB.something

C.anythingD.nothing

解析:anything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故排除C;everything一切;nothing没有什么。由句意“看!钟已经停了。可能它有一些毛病”可知,应选something。

答案:__B__

高频考向三 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包括:this,that,these,those。

①this和these一般用来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较近的事物或人,that和those则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较远的事物或人。

②有时that和those指前面讲到过的事物,this和these则是指下面将要讲到的事物。如:

Ihadacold.ThatswhyIdidntcome.

③有时为了避免重复提到的名词,常可用that或those代替。如:

TelevisionsetsmadeinBeijingarejustasgoodasthosemadeinShanghai.

④this在电话用语中代表自己,that则代表对方。如:Hello!ThisisMary.IsthatJackspeaking?

—Hello,isthatBettyspeaking?

—Yes.______.(2013,锦州)

A.ThisisBettyB.ImBetty

C.YouareBettyD.ThatsBetty

解析:电话用语中用thisis...表达“我是……”。

答案:__A__

高频考向四 疑问代词、关系代词

疑问代词有who,whom,whose,what和which等。疑问代词用于特殊疑问句中,一般都放在句首,并在句子中作为某一句子成分。如:

Whoisgoingtocomeheretomorrow?(作主语)

Whatisthat?(作表语)

Whoseumbrellaisthis?(作定语)

Whomareyouwaitingfor?(作宾语)

疑问代词与关系代词

①疑问代词通常位于句首,引出特殊疑问句。

②关系代词用来引导宾语从句,或定语从句。what不能用在定语从句中充当关系代词,但that可用在定语从句中作关系代词。宾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与疑问代词一致。

③无论是疑问代词还是关系代词,which和what所指范围不同。what所指的范围是无限的,而which则指在一定范围内。如:

Whichbooksdoyoulikebest?你最喜欢哪几本书?

Whatbooksdoyoulikebest?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书?

④whom是who的宾格,在口语中作宾语时,也可用who代替,但在介词后只能用whom。如:

Who(m)didyoumeetonthestreet?你在街上遇到谁了?

Forwhomareyouwaiting?你在等谁?

Ireallylikethephotoofmyfamily______mysistertookinthecityparklastyear.(2014,绍兴)

A.whichB.whoC.whatD.whom

解析:考查定语从句,先行词thephoto指物,且在从句中作宾语,故应该用which。

答案:__A__

—______isthatmanoverthere?

—Hesmyuncle.(2013,南充)

A.WhatB.WhoC.Whose

解析:询问人且在句中作主语。

答案:__B__

一、单项选择。

1.AuntTinawillvisitussoon.__B__isarrivingtomorrowmorning.(2014,重庆)

A.HeB.SheC.HisD.Her

2.Mysisterisoldenoughtodress__B__now.(2014,长沙)

A.himselfB.herselfC.myselfD.her

3.SamandHenryplayfootballverywell.Wehope__B__ofthemcanjoinourteam.(2014,重庆)

A.allB.bothC.everyD.some

4.—Whenshallweswimming,thisFridayorSaturday?

—__B__isOK.Illbefreenextweek.(2014,哈尔滨)

A.BothB.EitherC.NeitherD.None

5.Billthought__A__necessarytoworkwithfriendsandsharedifferentideas.(2014,兰州)

A.itB.theyC.themD.him

6.—Illdothewashingup.Jack,wouldyoupleasedothefloors?(2014,苏州)

—Why__D__?Susanissittingtheredoingnothing.

A.herB.sheC.ID.me

7.BettyandKittyaretwinsisters.__B__motheroftendressthemincolorfulclothes.(2014,吉林)

A.TheyB.TheirC.Theirs

8.Ourmotherearthgivesus__D__weneedinourdailylife.(2014,临沂)

A.nobodyB.nothing

C.everybodyD.everything

9.—Susan,goandjoinyoursisterincleaningtheyard.

—Why__B__?Johnissittingtheredoingnothingatall.(2014,黄冈)

A.IB.meC.myselfD.mine

10.Atpresent,childrenmean__A__tomostparentsinChina.(2014,河南)

A.everythingB.nothing

C.anythingD.something

11.—EveryoneknowsCanadaisthesecondlargestcountryintheworld.(2014,黄冈)

—Thatis,itislargerthan__B__countryinAsia.

A.anyB.anyotherC.otherD.another

12.—IsyourfriendMichaelstillinAustralia?

—Idontknow.Ihave__B__informationabouthimbecausewehaventseeneachotherfor______years.(2014,随州)

A.alittle;afewB.little;afew

C.afew;alittleD.few;alittle

13.—Whichisyournewneighbour,LiuHua?

—Theman__D__Tshirtisred.(2014,泰安)

A.thatB.whoC.whichD.whose

14.—YourEnglishisverygood.Whotaughtyou?

—__C__.Ilearneditallbymyself.(2014,襄阳)

A.SomebodyB.Everybody

C.NobodyD.Anybody

15.Wehavemade__B__aruletoreadaloudinthemorning.(2014,遂宁)

A.thisB.itC.thatD./

连 词

1.Spendmoretimetalkingwithyourparents,__A__theymaynotwellunderstandyou.(2014,安徽)

A.orB.soC.and D.but

2.RickhaslearnedalotaboutChineseculture__D__hecametoChina.(2014,安徽)

A.beforeB.whenC.untilD.since

3.Smiletotheworld,__D__theworldwillsmilebacktoyou.(2013,安徽)

A.norB.butC.orD.and

4.—Tomisntfeelingverywell.

—Heseemstohaveacold__C__theweatherchangessuddenly.(2012,安徽)

A.beforeB.soC.becauseD.though

5.Myfatherwaspreparingforhisspeech__B__mymotherwasdoingsomewashinglastnight.(2011,安徽)

A.ifB.whileC.unlessD.until

6.—Doyoulikesports?

—Yes,Idosomerunningintheparkeveryday__C__theweatheristerrible.(2011,芜湖)

A.ifB.afterC.unlessD.while

7.Bobpromisestojoininthefootballmatch__C__hehastohelphisparentsonthefarm.(2010,安徽)

A.ifB.asC.unlessD.when

从上面考题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连词是安徽中考考查的重点,每年至少会考一题。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并列连词and,but,or的用法以及从属连词though,until,because,unless的用法。

高频考向一 并列连词

①表示平行或承接关系的:and,both...and...,neither...nor...,notonly...butalso...,aswellas等;表示转折关系的:but,yet,while,however等;表示选择关系的:or,either...or...,not...but...;表示因果关系的:for,so等。

②both...and...连接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neither...nor...,notonly...butalso...,either...or...连接主语时,谓语动词遵循“就近原则”;aswellas连接主语时,谓语动词与前面的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so与because,but与although/though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二者只能选其一;and用于肯定句中,or用于否定句或选择疑问句中。

Thetrainwaslate,______wehadtowaitforhalfanhour.(2013,锦州)

A.becauseB.orC.soD.but

解析:“不得不等半个小时”是“火车晚点”的结果。

答案:__C__

Dontrunintheclassroom,______youmayhurtyourself.(2014,陕西)

A.andB.orC.butD.so

解析:由语境可知句意为“不要在教室里跑,否则你可能会伤到你自己。”

答案:__B__

—Howdoyoulikethetwopairsofshorts?

—Theydidntfitmewell.Theyare______oolong______ooshort.(2014,滨州)

A.notonly;butalsoB.both;and

C.neither;norD.either;or

解析:由答句前半句推知后半句句意为“他们不是太长就是太短”。notonly...butalso不但……而且……;both...and...两者都;neither...nor...既不……也不……;either...or...不是……就是……。

答案:__D__

高频考向二 从属连词

从属连词是指用于连接各种从句的连词。

引导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that,whether,if(是否),asif;连接代词有who,whom,whose,which,what等;连接副词有when,where,how,why等。

引导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

①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n,while,as,until/till,assoonas,before,after等。

特别提示:while与as只能和延续性动词连用;若assoon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主句用一般将来时,则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一般将来时。

②引导目的状语从句的连词有so,sothat,inorderthat,incase等。

③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连词有:because,as,for,since等。

④引导结果状语从句的连词有:so...that,such...that等,so修饰adj.或adv.。such修饰名词,当名词前面有many,much,few或little修饰时,应用so。

⑤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的连词有:although,though,however(=nomatterhow),evenif/though等。

⑥引导比较状语从句的连词有:as,than,as...as,notso/as...as等。

⑦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连词有:if,unless,as/solongas等。

⑧引导地点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re,wherever。

Youdbettermakeagoodplan______youtakeaholiday.(2013,莱芜)

A.beforeB.duringC.untilD.after

解析:由语境可知句意为“在你度假之前最好制定一个好的计划”。before“在……之前”;during“在……期间”;until“直到……为止”;after“在……之后”。

答案:__A__

Talktoyourteacherandyouwillgethelp______youhaveaproblem.(2014,临沂)

A.unlessB.ifC.untilD.so

解析:由语境可知句意为“如果你有问题,就去和你的老师说,你将会获得帮助”。故应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答案:__B__

—MayIgotothemovieswithyou?

—Imafraidnot______youhaveaticket.BecauseIhaveonlyone.(2014,益阳)

A.ifB.unlessC.though

解析:由答语后半句“我只有一张票”可推知前句应为“我恐怕,你不能,除非你有一张票。”if“如果”;unless“除非”;though“尽管;虽然”。

答案:__B__

Hergrandfatherlivesasimplelife______hehasmuchmoney.(2014,孝感)

A.becauseB.soC.thoughD.if

解析:由前半句“他的爷爷过着简朴的生活”和后半句“他有很多钱”可知,前后在语意上存在转折关系,故此处应用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答案:__C__

Tonyneverspendsmoneyonbuyingbooks______hedoesntlikereading.(2013,贺州)

A.butB.becauseC.thoughD.until

解析:but“但是”;because“因为”;though“尽管,虽然”;until“直到”。由前句的意思可知,后面是原因。

答案:__B__

一、单项选择。

1.__B__Iamintrouble,myclassmateswillhelpmeout.(2014,成都)

A.BeforeB.Whenever

C.AlthoughD.After

2.—Tim,howdoyourparentslikepopmusic?

—______mydad__B__mymomlikesit.Theybothpreferclassicalmusic.(2014,福州)

A.Either;orB.Neither;nor

C.Notonly;butalsoD.Both;and

3.Weareleavingtomorrow.Wewillbeaway__C__nextFriday.(2014,威海)

A.fromB.untilC.onD.since

4.Lauraopenedthedoorandrushedintotherain__C__Icouldstopher.(2014,济宁)

A.untilB.afterC.beforeD.unless

5.Readthisarticle,__B__youwillunderstandthatnoteverythingcanbeboughtwithmoney.(2014,苏州)

A.orB.andC.butD.so

6.__C__jeanswereinventedover100yearsago,theyreinfashiontoday.(2014,江西)

A.BecauseB.IfC.AlthoughD.Since

7.—Icanhardlybelievemyeyes.Isthatyou,Lucy?

—Yes.Ithasbeenalmost20years__B__weweretogether.(2014,黄冈)

A.sinceB.beforeC.afterD.until

8.—WillyoupleasegivethismessagetoHelen?

—Sure.Illgiveittoher__D__shearriveshere.(2014,赤峰)

A.untilB.although

C.beforeD.assoonas

9.—Shallwegoforapicnicintheforestparktomorrow?

—Yes,__B__itrainsheavily.(2014,广东)

A.ifB.unlessC.untilD.when

10.—Wewillcertainlyenteragoodhighschool__B__weworkhard.(2014,鄂州)

—Yes.Ourdreamwillcometruebyworkinghard.

A.assoonasB.aslongas

C.asfarasD.evenif

11.Thelittleboyis______lovely__C__everyonelikeshim.(2014,巴中)

A.such;thatB.too;to

C.so;thatD.either;or

12.—Howdoyoulikethepopulardocumentary“ABiteofChina(舌尖上的中国)”?

—Excellent!YouwontrealizehowwonderfulourChinesefoodis__D__youwatchit.(2014,荆州)

A.whenB.asC.afterD.until

13.—Whichofthetwomagazineswillyoutake?

—Illtake______houghIfind__D__ofthemareveryusefultome.(2014,黄冈)

A.all;bothB.either;either

C.either;neitherD.either;both

14.Dianaisnthere,__B__leaveamessageonherdesk.(2014,河北)

A.orB.soC.andD.but

15.YoucantimproveyourspokenEnglish__B__youpracticeiteverydayfromnowon.(2014,襄阳)

A.assoonasB.unless

C.ifD.since

2014年中考语文7份专题复习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4年中考语文7份专题复习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本学期总

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日期

课型复习主备人李娥复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训练提高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堂启动: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造句单位,是语音、语意的结合体。学习现代汉语的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词语考查题是中考语文的常规考查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也不单纯考表面知识。中考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解释与辨误,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关联词语的选用,熟语(包含成语)的正确使用等。

词语考查的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但有时也会与其他题型综合起来考查。诸如同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题型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考查方式将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必然趋势。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词语运用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题型上说,词语运用题以选择题为主,命题者往往提供多种语言环境供选择,这样的题型便于我们能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使用。

2.从考查内容上说,大多是要求考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和实践中运用词语。主要包括同义词的辨识、关联词的选用、词语的理解、词语的选用、成语的使用等。所考词语一般是出自所学课本,但也有部分流行词语,比如“黑马”“豆腐渣工程”“美眉”等。

3.值得关注的是,成语的考查可以说占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成语运用题已经成了各省市命题者的首选题型,因而我们必须加强成语的积累,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运用的能力。

二、复习提示:x

解答词语运用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有关词语(包括成语)的基本知识: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反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等。

解题锦囊一:词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义有的相同,有的相近,有的相反:意义相同的几个词,互为同义词,比如“生日”和“诞辰”、“头”和“首”等;意义相近的几个词,互为近义词,比如“安静”和“宁静”、“清楚”和“清晰”等;意义相反或相对、词性相同的几个词,互为反义词,比如“死”与“活”、“黑”与“白”、“高”与“矮”等。有的词同时存在着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的意义,这些词就叫多义词。其实多义词一旦进入语言环境,它也就只有一种含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例如“宽”就有以下几种意义。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几个意义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联系,那就不是一词多义现象,而是几个不同的词了。

解题锦囊二:近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事物表示的范围不同。如“战争”和“战斗”两个词,“战争”表示的范围就比较大,而“战斗”相对就比较小。②从语义轻重看,程度不同。如“批评”的词义轻于“批判”,“失望”的词义轻于“绝望”,“宝贵”的词义轻于“珍贵”,“责备”的词义轻于“谴责”等。③使用对象不同。如“锋利”多指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多用来形容器物;“犀利”也指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但它多用来形容言辞、文笔等。④词语的搭配关系不同。如“培养”多与“能力”“孩子”等搭配,“培育”多与“品种”“秧苗”等搭配。⑤感情色彩不同。如“溺爱”指过分宠爱,含贬义,而“喜爱”却含褒义;再如“顽强”与“顽固”,“鼓励”与“怂恿”等。

解题锦囊三: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指带有肯定、赞成、尊敬、礼貌等感情色彩的词,如崇高、美好、伟大等。贬义词指带有贬斥、憎恨、轻蔑等否定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卑鄙、丑恶、愚蠢等。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的词,不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叫中性词,如惊奇、结果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在理解分析中围绕“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必须考虑具体的语境。

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其本来的感情色彩会发生改变。

解题锦囊四:成语作为词语的特殊形式历年来在中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正确使用成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成语的来源:大多是从古代的神话故事传说、古诗文、寓言中逐渐演化来的。

(2)弄懂成语的意义:①有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字面意义是一致的,只要了解了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意义,如“唯利是图”。②有的成语实际意义跟字面的意义不一致,如“缘木求鱼”。新$课$标$第$一$网

(3)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来是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是褒义;现在则是指因为怕犯错误或得罪人而对原则问题不置可否的自由主义态度,是贬义。时间复备

15

15用白板出示

成语使用辩误

色彩不当

轻重不分

对象不辨

前后矛盾

语境不合

望文生义

搭配不当

近义词辨析运用

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

从词性不同上进行辨析

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

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

从“具体”到“概括”上进行辨析

从对象不同上进行辨析

从语体色彩上进行辨析

理解、辨析多义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弄清上下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词语所修饰对象的特征,关键是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关联词辨析

把握关联词语成对成套使用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的混乱。

教后记: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归纳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归纳”,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归纳

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政权分立的基本情况

(1)赤壁之战:208年

1、交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2、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3、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后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63年,魏灭蜀。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历史结束。

(3)两晋

西晋265年,建立者司马炎,316年灭亡

东晋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健康。

(4)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二、民族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

(1)主要内容

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民族融合的具体措施)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e,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f,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人口南迁

时间:东汉末年至北魏统一前

地区:益州、荆州、扬州地区及闽南流域和岭南地区

结果: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

三、江南的开发

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南迁流民。

4、政治重心南移。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湿热,土地肥沃)

6、大量农作物的引种和推广。

7、南北方劳动人民交往和辛勤劳动。

史实:1,兴建许多水利工程。

2,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江南种植水稻为主,绿肥、牛耕、粪肥推广。

4,小麦的种植在江南推广。

5,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也得到开发。

考点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建立

隋朝:581年,杨坚建立,定都长安。

唐朝:618年,李渊建立,定都长安。

二,政治

1),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减免田租,提倡节俭等

表现: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

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

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发展农桑,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减轻徭役。),首创殿试、武举、“自荐”求官制度,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重用武氏家族,任用酷吏,鼓励告密。大兴佛教。

3),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表现:稳定政局;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

三,教育(科举制度的演变)

1),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之前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的高低。)

隋炀帝时,正是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意义: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武则天时,创造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被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常设科目: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

3)科举制的衰落

明朝时,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种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废除。

4)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是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政府机关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但后来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四,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

唐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1),与吐蕃的交往

和亲: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会盟:821年唐蕃会盟并立碑“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拉萨大昭寺前)

2),外交

a,遣唐使:日本派到唐朝的使官。200年间先后13批。(居各国之首)

将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

推动了日本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b,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日本药学界奉他为始祖。)

c,玄奘西游:唐初著名僧人玄奘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佛经译本是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

——学习两人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

考点6: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

1、并立:(北宋与辽、西夏、大理并立)

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北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定都开封(东京)。

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建都兴庆。

2、对峙:(南宋与金、西夏、大理并立)

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

南宋:1127年,赵构建立,定都临安。岳飞是抗金名将

2),经济重心的南移(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时间:唐朝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史实:宋朝

a,南方生产发展

农业:南方逐渐超过北方,传入占城稻。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扩展到长江流域。

手工业:景德镇发展为瓷都,纺织业发达,采煤、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b,商业繁荣

商业都市多而繁荣,打破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出现“瓦肆”。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时在四川出现。

二,元朝的建立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元朝的建立

1206年,铁木真(后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

2),民族关系的发展

a,元朝的统一,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也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人杂居相处。

b,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人长期相处融合逐渐被汉化了。

c,唐朝以来,定居我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等族长期居住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最主要表现,也是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特点)

d,元朝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与藏族人民的联系和交流。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考点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1)政权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

(2)措施:

1、变更统治机构:(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2)地方,废除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与财政、刑狱和军事,监管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2、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这是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3、实行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思想。

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郑和下西洋

目的:扩大明朝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时间、次数:1405-1433年;7次。

最远到达地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重大贡献。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7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