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三)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三)

期中复习资料(三)

《出师表》

一、解字:

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恢弘志士之气

盖追先帝之殊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陟罚臧否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使内外异法也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 性行淑均 

必能裨补阙漏 优劣得所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叹息痛恨

臣本布衣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夙夜忧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斟酌损益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临表涕零

二、译句: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11.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三、析文:

1.文脉梳理: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结语。

2.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①分析形势: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③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⑥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⑦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⑧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四、中考链接: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3.对于诸葛亮来说,“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

4.文中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之隆

6.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有哪些?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指哪两件事?

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8.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隆中对》

一、解字:

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莫之许 谓为信然

屯新野先主器之谓先主曰岂愿见之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 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度德量力欲信大义遂用猖蹶 

志犹未已 计将安出 自董卓已来 遂能克绍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国险而民附不可图也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帝室之胄

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 保其岩阻 将荆州之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箪食壶浆情好日密

先主解之曰犹鱼之有水也

二、译句: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将军岂愿见之乎?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0、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3、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5、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析文:

1、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以为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中考链接:

1.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或“军事”、“军队”)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民心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产(或“物资”)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2.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3.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4.(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5.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天命观(或“唯心主义”)

7.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示例: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

延伸阅读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二)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二)

期中复习资料(二)

《陈涉世家》

一、解字:

1.尝与人佣耕2.辍耕之垄上3.怅恨

4.苟富贵5.若为佣耕6.太息7.燕雀鸿鹄

8.发闾左谪戍渔阳9.屯10.皆次当行

11.会天大雨12.度(duó)已失期13.今亡亦死14.等死

15.死国可乎16.天下苦秦久矣17.以数谏故18.上使外将兵

19.今或闻无罪20.楚人怜之21.诚以吾众为天下唱

22.宜多应者23.乃行卜24.卜者知其指意25.足下事皆成

26.念鬼27.此教我先威众耳28.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

29.罾30.固以怪之矣31.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2.夜篝火33.旦日34.卒中往往语35.皆指目陈胜

36.吴广素爱人37.忿恚尉38.尉果笞广39.陈胜佐之

40.并杀两尉41.藉第令毋(wú)斩42.十六七

4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4.敬受命45.从民欲也46.袒右

47.祭以尉首48.蕲下49.徇蕲以东50.比至陈51.谯门

52.三老豪杰53.将军身被坚执锐

54.社稷55.号为张楚56.皆刑其长吏

二、译句: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ó)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3、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天下苦秦久矣。

7、扶苏以数(shuò)谏(jiàn)故,上使外将兵。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

9、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1、藉第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

1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tǎn)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4、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5、将军身被(p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16、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zhǎng)吏,杀之以应陈涉。

三、理解:

1、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社会黑暗现实。

2、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

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

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4、起义的发动阶段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故、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奴役)_的决心。

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6、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7、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

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8、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9、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官逼民反或领导者要“从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唐雎不辱使命》

一、解字:

不辱使命谓安陵君易安陵其许寡人

加惠虽然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

逆寡人轻寡人与岂直五百里哉

怫然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庸夫非士之怒也仓鹰击于殿上

休祲降于天缟素色挠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二、译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8、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9、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理解:

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爱国忠君、不卑不亢、勇于献身、大义凛然、从容镇定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仗势欺人、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前倨后恭、贪得无厌

四、中考链接:

1、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2、面对强秦的无理指责,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4、简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5、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怫然怒”、“色挠”,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和色厉内荏的特点。

6、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列举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蔺(lìn)相如——完璧归赵张骞——丝绸之路、出使西域

烛之武——巧退秦师苏武——苏武牧羊华元——华元卫宋

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


2017初三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

《出师表》

一、解字:

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恢弘志士之气

盖追先帝之殊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陟罚臧否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使内外异法也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 性行淑均 

必能裨补阙漏 优劣得所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叹息痛恨

臣本布衣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夙夜忧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斟酌损益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临表涕零

二、译句: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11.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三、析文:

1.文脉梳理: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结语。

2.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①分析形势: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③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⑥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⑦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⑧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四、中考链接: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3.对于诸葛亮来说,“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

4.文中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之隆

6.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有哪些?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指哪两件事?

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8.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隆中对》

一、解字:

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莫之许 谓为信然

屯新野先主器之谓先主曰岂愿见之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 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度德量力欲信大义遂用猖蹶 

志犹未已 计将安出 自董卓已来 遂能克绍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国险而民附不可图也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帝室之胄

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 保其岩阻 将荆州之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箪食壶浆情好日密

先主解之曰犹鱼之有水也

二、译句: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将军岂愿见之乎?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0、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3、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5、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析文:

1、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以为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中考链接:

1.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或“军事”、“军队”)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民心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产(或“物资”)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2.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3.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4.(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5.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天命观(或“唯心主义”)

7.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示例: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

初三英语复习资料:助动词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三英语复习资料:助动词”,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初三英语复习资料:助动词

1)协助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动词词组的词叫助动词(AuxiliaryVerb)。被协助的动词称作主要动词(MainVerb)。

助动词自身没有词义,不可单独使用,例如:

HedoesntlikeEnglish. 他不喜欢英语。

(doesnt是助动词,无词义;like是主要动词,有词义)

2)助动词协助主要动词完成以下功用,可以用来:

a.表示时态,例如:

Heissinging. 他在唱歌。

Hehasgotmarried. 他已结婚。

b.表示语态,例如:

HewassenttoEngland. 他被派往英国。

c.构成疑问句,例如:

Doyoulikecollegelife? 你喜欢大学生活吗?

DidyoustudyEnglishbeforeyoucamehere? 你来这儿之前学过英语吗?

d.与否定副词not合用,构成否定句,例如:

Idontlikehim. 我不喜欢他。

e.加强语气,例如:

Docometothepartytomorrowevening.明天晚上一定来参加晚会。

Hedidknowthat. 他的确知道那件事。

3)最常用的助动词有:be,have,do,shall,will,should,would

助动词一般没有词意,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其作用在于帮助构成各种时态、语态、否定、疑问等。

1、助动词be(am,is,are,was,were,being,been)的用法

(1)be后跟现在分词构成进行时态。

Whoisplayingtheviolin?谁在拉小提琴?

Shewasreadingabookthen.那时她正在读书。

(2)be后跟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

Hewasaskedtodothework.有人要他干这件工作。

Youareinvitedtoattendthemeetintg.有人邀请你参加会议。

(3)be后跟不定式作谓语,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计划、安排将要发生的事。

Whoarewetomeet?我们要见谁呀?

ImtohavesupperwithJohnthisafternoon.今天下午我要与约翰一起吃晚饭。

②表示指示、命令,否定式表禁止。

Youaretoseetheheadmastertoday.今天你必须去见校长。

Youarenottoentertheroomwithoutpermission.未经允许你不能进入房间。

③表示义务、责任等,同should。

Youaretobebackbefore5.你得在5点钟以前回来。

Whatistobedone?该干什么。

④表示可能性,与情态动词may,can同义。

Suchbooksaretobefoundinanylibrary.这种书任何图书馆都有。

Notasoundwastobeheard.一点声响也没有。

⑤表示后来发生的事,可以用来表示命运或注定

Theysaygood-bye,littleknowingthattheywerenevertomeetagain.他们告别了,没想到再也不能相见了。

Hewastoregretthedecision.他有一天会后悔做出这一决定的。

⑥用于习语

WhereamItogo?我该向何处去?

WhatamItodo?我该怎么办?

2、助动词have(has,had,having)的用法

(1)助动词have可以构成完成时或完成进行时

Hehasbeenadoctorfor10years.他当医生十年了。

ThisistheplaceIhavebeenlongingtovisit.这就是我一直渴望参观的地方。

(2)和不定式构成谓语,表示客观上不得不做的事情。

Wevemissedthetrain.Wellhavetowaitforanotherone.我们己经误了火车,我们只能等下一列。

-Dowehavetostartwork?我们得立刻工作吗?

-No.Wedonthaveto.不,不必了。

3、do(does,did)的用法

(1)构成疑问句或否定句

Howdidyouknowaboutit?你是怎样知道这件事的。

Hedoesnotsmoke.他不抽烟。

(2)加强语气。

Hedidtellthat.他的确告诉了此事。

Docomeandseeus.一定来看我们。

(3)代替前面刚出现的动词,避免重复。

-Youlikepopularmusic,dontyou?你喜欢流行音乐,是吧?

-Yes,Ido.是的,我喜欢。

HespeaksFrenchasfluentlyasshedoes.他讲法语和她讲的一样流利。

(4)用于倒装句中。

Neverdidhepayattentiontomywords.他从不注意我的话。

OnlythendidI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English.只是那时,我才了解到英语的重要性。

(5)构成否定的祈使句。

Dontbesocareless.不要那么粗心。

Donothesitatetocomeforhelp.只管来求助。

4、shall(should)和will(would)的用法

(1)shall(should)用于第一人称的将来时中,单纯表示来

Ishallthinkitover.我要好好考虑一下。

WhenshallIseeyouagain?我何时再见到你?

IranguptotellherthatIshouldleaveforLondon.我打电话告诉她我要去伦敦。

(2)will用于第二、第三人称的将来时态中,在现代英语中可以用于所有人称

Hewillbe30nextmonth.他下月将是30岁。

YouwillhaveanEnglishtesttomorrow.明天你有英语小测验。

Hewantedtoknowwhenyouwouldfinishthewriting.他想知道你何时完成写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19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