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孩子学习什么是云的自然教案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孩子学习什么是云的自然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孩子学习什么是云的自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 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 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JAB88.com

三、教学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 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延伸阅读

幼儿园教孩子什么是膨胀的教案:有趣的膨胀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写好一份优质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做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园教孩子什么是膨胀的教案:有趣的膨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孩子什么是膨胀的教案:有趣的膨胀

设计意图: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教孩子学习京剧脸谱的教案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孩子学习京剧脸谱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孩子学习京剧脸谱的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说唱脸谱》

活动目标:

1、通过京剧脸谱掌握歌词内容,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2、剧脸谱实物。

3、熟悉乐曲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京剧脸谱图,让幼儿回忆京剧《戏说脸谱》

二、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并配上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

三、幼儿随教师再次学唱《戏说脸谱》,重点学唱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四、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分角色演唱。

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少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要最响亮。

五、部分幼儿扮演京剧演唱演员,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众,在句末喊“好”!

六、幼儿边演唱边表演动作。

教孩子学习6的加法的教案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孩子学习6的加法的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孩子学习6的加法的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黑白棋大赛

活动目的: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五、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六、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大班科学教案:教孩子了解什么是溶解现象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大班科学教案:教孩子了解什么是溶解现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教孩子了解什么是溶解现象

目标:

1、 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 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 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准备:

1、 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 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 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 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 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 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 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 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 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孩子认识什么是白天和黑夜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孩子认识什么是白天和黑夜

活动目标:

1、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活动准备:

1、 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3、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活动环节:

一、 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1)教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2)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3) 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1) 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2) 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 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 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 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 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四、画黑夜

(1)“白天先生”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黑夜的事情,他想画一本关于黑夜的画册送给“黑夜小姐”,(出示几幅黑夜的图片)他已经画好了几幅画,可是这样几幅能做成画册吗?我们一起来帮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请几名幼儿讲讲画的内容,然后将画页装订成册,放入活动区。

教孩子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孩子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孩子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案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活动(一):感知5以内的序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幼儿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 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3、幼儿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送小动物住新房:根据卡片的要求,把动物送回家。

活动(二):感知10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 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规则:按教师的指令把动物准确送回家。

3、幼儿跑组活动:

(1)找座位:幼儿两两玩找座位游戏,甲幼儿拿电影票,由乙幼儿随意抽出一张,并把电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儿检查是否正确,游戏交换进行。

(2)跳格子:5个幼儿共同玩,比一比谁跳得最远,并说一说“我跳的是第几行的第几格?”

(3)练一练:提供10以内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4)看谁飞得远:提供纸飞机,幼儿站在同一起点线上飞,飞机落地后,说“我的飞机落在第几行的第几格?”

教孩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教孩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2、 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总结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 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

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

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

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孩子学习10以内单双数的教案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孩子学习10以内单双数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孩子学习10以内单双数的教案

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

[设计意图]认识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单队或双队;一顶帽子,一双鞋;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发现问题)→图案配对(进一步认识问题)→数字对应(具体过渡到抽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记录及语言表达(其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力图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同时,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生发对数学的兴趣,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训练和积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活动目的]

1.认识10以内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操作玩具每人一份,笑脸和哭脸娃娃图案各一个。

2.1~10的图案记录卡每个幼儿一份,教师用1~10图案记录图一张。

3.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及空格的图片4张。

4.标有10以内数字的小汽车卡片若干。

5.似“桥”的平衡木一个,“”“”图卡各两个,1~10的数字卡各一张。

知识经验:

1.幼儿知道如何按要求做记录。

2.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或父母的手机号码。

环境布置:

1.过桥的场景。

2.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一):实物配对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秘密,并认识单、双数玩具。

1.为每个幼儿准备两组玩具,让幼儿摆一摆放一放,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

2.把两种玩具分别配对,你会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一种玩具是可以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都能配成对的,另一种玩具是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都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双数玩具,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单数玩具。

3.请幼儿把双数玩具放到笑脸娃娃图案下,把单数玩具放到哭脸娃娃图案下,看谁放得对。

二、操作活动(二):图案配对

1.幼儿为单、双数图案记录卡做出不同的标记,并写出各图案的数量。

2.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1~10的数字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找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1.在身体上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器官及物体。

2.在生活中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四、操作活动(三):连线

以讨论单、双数的用途引出电话号码,启发幼儿找出电话号码中的单、双数。

出示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的图片,在空格中填上自己家或父母的电话号码,然后把双数与笑脸娃娃相连、单数与哭脸娃娃相连。

五、游戏:过桥(音乐配游戏)

提问:由于车辆越来越多,而长江上的桥数量有限,怎样让车辆不拥挤顺利过桥呢?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单、双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单数时只能让单牌号的车过桥,双数时只能让双牌号的车过桥。

玩法1: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图卡或“”图卡时,单、双牌号车的司机分别过桥。玩2~3遍后单、双牌号的互换小汽车卡片,再玩1~2遍。

玩法2: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1、3、5、7、9”的数字卡片时,单牌号的车过桥;当警察举“2、4、6、8、10”的数字卡片时,双牌号的车过桥。

结束游戏:单牌号车请到单号停车场休息,双牌号车请到双号停车场休息。

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到生活中寻找以单数或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数学活动:教孩子学习8的组成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数学活动:教孩子学习8的组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数学活动:教孩子学习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重点:学习8的组成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1、复习8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教孩子学习数字7的教学方案


教孩子学习数字7的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个答案,能够在6个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做标记表示。

[活动准备]

教具:7个贴绒苹果,放大的记录单(图5-9)、水彩笔、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

学具:

1、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绿色的两色片片12份,每份8个,记录单若干张(如图二), 铅 笔12支。

2、记录单若干张(如图5-9)、每组一盆相同的小花片、铅笔。

3、记录单若干张(如图5-10)、格子纸、剪刀、浆糊、铅笔。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学习7的分合。

① 请一名幼儿将7个苹果分成两份,分完后进行记录,要求每次分的结果都不一样。

② 引导幼儿检查其进行的每次分合是否有重复和遗漏的,确认7分成两份有6个答案,如有错误,引导幼儿进行改正。

(2)引导幼儿给相像的两组答案做标记。

① 请幼儿观察6个答案的记录,找一找有哪两个答案相像(如:3和4与4和3)。并讨论:“能否给它们做一个标记,让人清楚地看出哪两组是相像的。”

② 请个别幼儿尝试为两个相像答案做标记表示(如在3和4与4和3这两组答案后的空格里各画1朵相同的小花表示它们相像)。讨论:为什么他要画两朵相同的花表示呢?

2、 幼儿操作活动

(1)分花片

请幼儿每次将7个花片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做记录,要求每一次分的结果都应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两组相像的答案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2)剪贴格子

请幼儿每次拿一条格子纸条,纸条上格子的数量与记录单上的总数相同,将格子纸条沿线剪开分成两份贴在横线上,要求每次分的都不一样,分完后用数字记录下来。想想怎么分才能分的又快又对,一组都不漏掉。最后再找出两组相像的答案并给它们做上标记。

(3)翻片片

请幼儿将7个片片排成一排,然后翻动前面一部分片片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每次翻出的另一种颜色的片片数目都不能相同,并用数字记录,再在后面的空格里给相像的两组答案画上相同的小标记。

3、评价活动。

展示一份放大的“分花片”的操作记录,集体检查其答案是否正确,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看见这两个标记(如两个圆点)怎么就知道这两组答案是相像的呢?以及根据同一标记是否能找到相像的两组答案。

教孩子学习数字9的教学方案


教孩子学习数字9的教学方案

数学 《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

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

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

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

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

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

,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

,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内容:数学 《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

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

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

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

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

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

,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

,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教孩子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孩子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孩子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 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 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 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

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教孩子学习7的加法的教学方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孩子学习7的加法的教学方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孩子学习7的加法的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 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教孩子自然现象的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教孩子自然现象的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 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 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 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

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18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