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9初三语文知识点讲解:隆中对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019初三语文知识点讲解:隆中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9初三语文知识点讲解:隆中对

2019讲解隆中对

《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

一、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二、字词解释

(1)隆中:地名,今襄阳城西13公里古隆中。

(2)对:回答、应对。

(3)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人。

(4)躬:亲自。陇亩:田地。

(5)好(ha?o):喜爱。为:唱。

(6)《梁父(fu?)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7)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8)乐(yue?)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9)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莫,没有人。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许,承认同意。

(10)惟:只有。友善:友好,关系好。

(11)信然:确实这样。

(12)先主:先,先帝,主,刘备。屯:驻扎。

(13)新野:现河南省新野县。

(14)器:器重、重视。

(15)谓:对,说,告诉。

(16)岂:大概,是否。

(17)之:代词,代诸葛亮。

(18)与俱来:与(之)俱来,和(他)一起来。俱。一起。

(19)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20)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21)枉(wa?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22)顾:拜访。由是:因此。

(23)遂(sui?):于是,就。

(24)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

(25)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就。

(26)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7)汉室倾颓:指汉朝统治崩溃、衰败。

(28)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29)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29)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

(30)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31)度(duo?)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32)欲信:通“伸”,伸张。想。而:表转折。智术:智谋,才识。用:因此。

(33)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然:然而。犹:仍,还。已:停止,罢休。

(34)谓:认为。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35)出:产生。自:从。

(36)已来:已,通“以”,表时间。跨:占据。

(37)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38)比于:同,相比。

(39)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40)克:战胜。为:以为,变成。者:的原因。

(41)非惟:不仅。抑:而且;亦:也。

(42)谋:筹划。今:现在。

(43)挟(xie?):挟持,控制。

(44)令:号令。

(45)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6)此:这。诚:的确。

(47)争锋:争强,争胜。已历:已经经历。

(48)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49)贤能为之用:为:被。

(50)可以为援:为:作为。援:外援。

(51)图:谋取。据:占据。利:物资。

(52)尽:全部取得。连:连接。通:到达。

(53)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国:地方。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54)殆(da?i):大概。

(55)资:资助,给予。

(56)所以:用来。

(57)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58)险塞(sa?i):险峻的要塞。

(59)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60)高祖:刘邦。

(61)因:依靠,凭。

(62)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63)殷:兴旺富裕。

(64)而:但是。

(65)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

(66)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它“帝室之胄”。

(67)信义:信用道义。

(68)著:闻名。

(69)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70)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71)西和诸戎:向西和中国西部各族的和好。

(72)南抚夷越:向南安抚中国南部各族。

(73)内:对内。

(74)修:治理。

(75)政理:政治。

(76)将荆州之军:将:率领。

(77)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78)身:亲自。

(79)川:平野。

(80)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81)诚如是:如果真像这样。

(82)日:一天天。

(83)悦:高兴。

(84)之:代词,代与诸葛亮关系变好这件事。

(85)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6)犹:好像。

(87)愿:希望。

延伸阅读

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


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乐yuè毅徐庶shù诣yì因屏bǐng人

猖蹶jué沔miǎn吴会kuài殆dài

存恤xù胄zhòu箪dā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谓为信然谓:说。

(2)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4)度德量力度:估计。

(5)君谓计将安出出:产生。

(6)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

(8)将军岂有意乎?岂:是否。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解释为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人马,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和他争胜。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备酒备饭来迎接将军呢?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隆中对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隆中对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隆中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能力目标:

1、朗读文言课文。

2、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3、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理解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德育目标:

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的客观、忠实的记录的特点,又表现了纪传文学以简笔勾画人物性格的写作风格。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更是集中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把智、诚做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范。

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文言知识较为薄弱,文言词语积累较少,有必要拓宽学生知识容量及增加学习的深度。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人物,特别是诸葛亮,有浓厚的兴趣,诸葛亮的传奇色彩更吸引学生,课堂可拓阔他们的视野,指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阅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

2、朗读文言课文。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介绍“对”的有关知识及三国文化。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讲授正课:

(一)、解题: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划分朗读节奏。(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4、齐读课文。

(三)、新课讲授:

疏通文意。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每]常常。[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确实这样。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人[信]通“伸”,伸张。[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停止,罢休。[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临…,抑亦]不仅……而且[谋]筹划(得当)[挟]挟持,控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争锋]争强,争胜。[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外援。[囹]谋取。[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殆]大概。[资]资助,给予。[险塞]地势险要。[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因]依靠。[成]成就,创建。[暗弱]昏庸懦弱。[殷]兴旺富裕。[存恤]爱抚、爱惜。[胃]后代。[信义]诚信仁义。[著]显明。[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修]治理。[政理]政治。[身]亲自。[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和“壶”是形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诚如是]确实像这样。[日]一天天。

词语积累:见练习册P100页

作业:1.完成练习册P102页2.3.4

2.复习并默记词语积累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3、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内容:

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

讲授正课: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明确: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2、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明确: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璋: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3、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

明确:曹操和孙权、刘表、刘璋、张鲁

4、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明确:博陵、颖川、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⑴、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缀在人名前面。

⑵、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⑶、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⑷、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⑸、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5、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明确: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明确: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细细体味,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课堂总结:

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论,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精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

作业布置:

1、研讨与练习一、三

2、完成练习册P102页5.6.7.8.9.10.12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

板书设计: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孙:不可图

隆中刘荆益二州:可争、可图

三步走战略: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教学反思:

《隆中对》词句的检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隆中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隆中对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全文,质疑。
2,思考课后练习一、三题。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将深入探究课
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三、分析
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朗朗上口。
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4、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做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2)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5、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6、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8、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根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军事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优势),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字强调要尊重这个客观事实)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内部团结紧密,地位巩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荆州是用武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战略意义),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经济力量雄厚),但刘潭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表、刘璋两个集团内部极不稳定)。
5)刘备是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有号召力)
6)联合少数民族----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联合孙权孤立曹操----使其两面受敌。
诸葛亮的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他在对当前形势分析是都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例如:谈曹操的“以弱为强”时就指出---“非为天时,抑亦人谋”;谈孙权的地位巩固时则指出---“贤能为之用”;向刘备提出总揽英雄建议时表明---尽管刘备目前处境艰难,但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统观对策全文,可分为三部分: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2、指出荆、益两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3、归纳策略上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
9、课后练习三。
1)文中“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这句介绍诸葛亮生平与《隆中对》相似,不同在于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本文是“时人异焉”,课文是“时人莫之许也”,只有诸葛亮的朋友“谓为信然”文中“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隆中对》比较为简略。课文先写徐庶的介绍,再写先主三顾茅庐问计。文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关于对策的具体内容本文省略。课文最后还加上关、张对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的反应,从侧面写出刘备如鱼得水的感受。本文则没有这情节。
2)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孙权“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四、小结: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诸葛亮在对策中分析了敌我友多方的形势,确定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然后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充分展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附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喜欢唱(梁父吟*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不承认他有这种才能。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川的徐遮跟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是这样。
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齐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衰败了,奸巨董卓、曹操之流先后专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服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要想在天下仰张正义,但是缺乏智谋,因此失败,一直到今天。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占领州县的数也数不清。曹操跟袁绍相比,名气低微并且兵力薄弱。但曹操最终能战胜袁绍,从弱者变为强者的原因,不仅是机时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人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召令诸侯,这确实不可以跟他争强争胜。孙权占据江东(长江下游)一带地方,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利用,这只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他。荆州北面占据汉水中下游一带,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接连吴会,西面通往巴郡蜀郡,这是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不能守住,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您的,您愿意得到它吗?盖州地势险要,肥沃的田野十分广大,这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的地方,高祖刘邦靠它创建了汉朝的基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占据北方,人民兴旺国家富裕却不懂得爱惜。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想得到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将军您既然是皇家的后代,诚信仁义显明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人物,思慕贤人如口渴急于喝水一般,如果占据荆、益两个州,守住形势险要的地方,西面与少数民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人民,国外与东吴孙权友好往来,国内修明政j台;等待天下有变,就命令一个上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J进攻,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部队,出兵秦川,老百姓怎么敢不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您呢?确实如此,那么您的称霸的理想就可以实现,汉代就可以兴了。”
刘备说:“好啊!”于是跟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不止(不说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03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