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
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学习过程
【感知课文】
1、记一记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清朝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是南社重要诗人。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文中表现了蔡勉旃“”的高尚品质。
2、读一读
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旃()璘()诺()敦()
券()亡何()其人亡()愕()
语()卒()辇()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
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重诺责(诺责:)敦风义(敦:风义:)
不立券(券:)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
归之(归:)而翁知我(而:翁:)
卒辇而致之(卒:辇:致:)
亡何()愕然()以千金寄之(寄:)
④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2)券在心,不在纸。
(3)卒辇而致之。
(4)重诺责,敦风义。
4、讲一讲
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探究课文】
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3、文章题目《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中哪里体现了“坚”?蔡勉旃在本文中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坚的?请学生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
5、《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通过寥寥数语即把人物当时的表情、心理刻画了出来。请你分析一下,下面几句话分别反应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⑴愕然不受。()
⑵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⑶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拓展提高】
1、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2、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蔡勉旃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
3、在现实社会你赞不赞成“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加以引导。)
4、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
【课堂总结】
“诚信乃做人之本”,是本文的主题,我们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戴震难师》,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章主旨,能顺畅朗读文言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培养质疑精神和探究思考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感知课文】
1、记一记
《戴震难师》选自《》,作者,字若膺,号懋堂,朝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他是戴震的学生。戴震,字东原,清朝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清朝乾隆时候举人,做过四库馆的纂修,赐同进士出身。戴震是清朝的大学者,他在声韵方面、历算方面、地理方面、经学方面,他都有渊博的论述,给中国的考证学,树立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文章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戴震的精神。
2、读一读
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蕴蓄()就傅()塾师()师应之()几二千年()朱熹()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
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是年()乃能言(乃:言:)何以()述之()
应之曰()相去几何(去:几何:)此非常儿也()
无以()就傅读书(就:傅:)
日数千言不肯休()几二千年矣()
蕴蓄()然则()
④翻译下列句子
(1)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2)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4)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探究课文】
1、《戴震难师》写了戴震哪几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你认为这些对于戴震日后成为大学问家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这几方面的内容,哪些方面最重要?
2、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非常儿”?
【情景深化】
每小组推荐两人,一人扮演先生,一人扮演戴震,要求如下:①语气语调要尽量模仿逼真,尽量做到形神兼备。②要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③由老师和学生评委进行评选,选出最佳表演奖。
【拓展提高】
1、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2、你能把下面两句关于读书善于质疑的文言文句的大意讲出来吗?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文言知识总结】
1、通假字义亡何(通,)
2、词类活用
(1)重诺责(重:,)
(2)且父未尝语我(语:,)
(3)卒辇而致之(辇:,)
(4)乃能言(言:,)
(5)日数千言不肯休(日,,)
3、古今异义。
(1)是年(是,古义:今义:)
(2)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古义:今义:)
(3)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古义:今义:)
(4)此非常儿也(非常,古义:今义:)
(5)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几何,古义:今义:)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与体会: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疑难解析】
戴震难师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
【重点品析】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
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文言知识】
(1)通假字义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⑤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诚信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
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陶行知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瑞士)亚美路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美)华盛顿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子罕辞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2)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61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