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统计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

二、教学准备

卡片、白纸、空白统计表、统计图、课件、盒子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选择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本课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通过帮助食堂叔叔解决中餐分发水果的难题,初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和记录数据的过程,再让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统计。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在统计出结果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图表回答问题选择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课前谈话: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老师要给表现好的小组投票打勾,看最后哪个小组得的勾最多,成为今天的冠军,有信心得冠军吗?瞧,现在第*小组最有精神,先给他们投一票!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

师:瞧,老师这里有四种水果,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呢?

生:我喜欢……

师:看来每个人喜欢吃的还都不一样。食堂叔叔就为这件事犯愁了。原来他要给小朋友准备中饭的水果,为了发的方便,他只能统一买一种,到底我们班哪种水果喜欢的小朋友最多呢?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啊?

〖备选〗若学生提出:可以用举手的方法。

师:怎么举手啊?

生:喜欢苹果的举手,再数一数。然后喜欢草莓的举手,数一数……

师:哦~你们听明白了吗?请你上来试一试。

生:(数出)喜欢苹果的有*人。

师:哇,这个办法可以吗?接着这三种水果也象这样通过举手的方法数出各有几人,就能知道哪种水果喜欢的人最多了。还有别的办法吗?

〖备选〗若学生提出:可以喜欢每种的人为一组排队,再数一数。

师:恩,排队也可以啊,让喜欢吃梨的小朋友排排队,再数一数有几人就可以了。

〖备选〗若学生提出:还可以用投票的方法。

师:怎么投呢?

生:给每人一张纸,每个人把喜欢的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票就行了。

师:你觉得这种办法可以吗?那它有什么好处呢?

〖备选〗若学生提出:不用排队,数人数这么麻烦,人多的时候也可以用。

师:对呀,如果现在食堂叔叔想知道全校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也用排队举手好不好?

生:不好,太麻烦了。

师:是啊,但是投票这种办法可以不用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数一数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那我们就来试试看!

〖备选〗若学生不知道

师:你看,举手、排队这些方法都不错,但是现在食堂叔叔想知道全校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也用举手排队好不好?

生:那不好,太麻烦了。

师:是啊,但是投票这种办法可以不用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数一数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那我们就来试试看!

二、探索方法,体会过程

(一)统一投票。

师: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4种颜色的选票。我们用绿色的代表西瓜,红的代表苹果,黄的代表梨,粉色的代表草莓。请每个小朋友选一种种你最喜欢的水果,想好了吗?好拿起代表这种水果的选票。放到老师这个盒子里。多余的三张放在一边。

师:好,现在全班小朋友的选票都在这个盒子里,那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生:要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看谁多。

师:怎么才能知道谁多。

生:要数一数。

师:对啊,数一下就可以了。好办法。那不数行吗?如果我们不数怎样看出谁最多呢?

生:摆起来,看谁长。

师:对呀,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投票的方式来收集喜欢吃水果的人数。其实其它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想法。瞧,老师从全校各个级段抽取了8个班级的选票带来了。我们也帮他们整理一下好吗?请每组小组长上来领一份。然后先回到位置上。

师:好每组小朋友都拿到了一份。先请你们小组声音轻轻的讨论一下,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选票整理在这张白纸上,然后再动手整理,看那一组合作的又快又好又安静。

(二)反馈。

师: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把选票整理在白纸上了,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来评一评,哪一种摆法既简单又能让大家一下子就比较出谁多谁少,看的很清楚。预设:

1、师:(无序摆放)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摆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太好。有点乱,我看不出谁多谁少。

2、师:(无序摆放有标数字)那这一种呢?

生:这种好,看的很清楚。

师:对呀,你觉得这种可以吗?(争取意见)生:可以。

师:那你觉得它比刚才那种好在哪里?

生:每个数字对这一样水果。每种水果有几人喜欢看的很清楚。

师:对啊,如果老师给它加上一个表格,和小朋友桌上那张粉红色的表格一样了,这就是一张统计表。(板书)从这张*班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生:我知道了喜欢西瓜的有几人。……

师:是啊,这张统计表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人喜欢。哪种水果喜欢的人最多。

3、师:(统计图式的摆放)这种摆法可以吗,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谁最多?

生:能。师:谁最多?你是怎么看的?

生:西瓜最高嘛。

师:不仅要看谁最高,还要看看起点,你看,他们把开始部分对齐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比较了。只要看谁最高就可以了。那觉得这种摆法好在哪里啊?

师:对啊,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谁最多,多的程度怎么样。

师:但有的小朋友说,这样我如果想知道每种水果有几人喜欢,我还要去数,真不方便。为了方便大家看,我们就把这些有颜色的小方块填在这样一张表格里,这就是一张统计图了。统计图的下面是每一个项目,告诉我们每一栏分别是什么。左边有一排数字。有了这张统计图,我就不用去数有几个方块了,只要看看旁边的数字就可以了,你会看吗?

生:喜欢西瓜的有13人。

师:你是怎么看的?上来指一下。

师:只要看最顶端对应的数字就行了。会看了吗?

(三)巩固整理。

师:那我们把刚才自己组整理的数据也做成这样的统计图,好吗?我们可以用铅笔涂小格的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图。为了涂的方便,我们可以用画斜线的方法来涂。先来画苹果的,要画在苹果两个字的上面。那我在这里画了一个小方格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喜欢苹果的有一个人。

师:好,那我接着画。那这一条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喜欢苹果的有6个人。

师: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涂。涂好的小朋友也可以完成那张统计表。

师:好,我们来欣赏一下涂好的统计图,小朋友你们看,整理好的统计图看起来一条一条的,数学家就叫规定叫它条形统计图。那从这张我们班小朋友的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收集到什么信息呢?

生:我知道了喜欢草莓的比喜欢梨的人多。

生:喜欢西瓜的人最多。

师:是啊,那我们就可以建议食堂叔叔给我们买西瓜了,对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刚才我们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统计。我们把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统计图。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

三、提高发散。

师:你能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张统计图,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喜欢的比喜欢西瓜的多几人?

生:喜欢西瓜和喜欢梨的一共有几人?

师:谁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

师:小朋友,我们帮食堂叔叔解决了一个问题,通过这个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其实啊,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你还在哪里用到过统计呢?

师:是啊,我们现在学的还只是比较简单的统计,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复杂的统计,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爸爸妈妈经常用到比较复杂一点的统计图。老师希望小朋友在学习这些知识后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新课的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设计了“帮食堂叔叔想办法”的情景,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并将每种方法加以演示。通过学生自己的比较,教师再适机地进行归纳,巧妙地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在认识会看统计图、统计表之后,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你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课件出示不同的统计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深刻了解它的作用。

五、教学片段实录

(一)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较好,活动中学习的生成性体现的较好。

师:好,现在全班小朋友的选票都在这个盒子里,那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生:要分类,看哪种颜色的多。

师:怎么才能知道谁多。

生:数一数有几张。

师:对啊,数一下就可以了。好办法。那不数行吗?如果我们不数怎样看出谁最多呢?

生:摆起来,看谁长。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比较一致,效果较好。

师: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把选票整理在白纸上了,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来评一评,哪一种摆法既简单又能让大家一下子就比较出谁多谁少,看的很清楚。

1、师:(无序摆放)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摆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好。太乱了,看不出谁多谁少。

2、师:(无序摆放有标数字)那这一种呢?

生:这种标上了数字,我能知道什么最多。

师:对呀,你觉得这种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你觉得它比刚才那种好在哪里?

生:每个数字对这一样水果。我知道了每种水果有几人喜欢。

师:对啊,如果老师给它加上一个表格,和小朋友桌上那张粉红色的表格一样了,这就是一张统计表。(板书)从这张*班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生:我知道了喜欢西瓜的有13人。……

师:是啊,这张统计表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人喜欢。哪种水果喜欢的人最多。

3、师:(统计图式的摆放)这种摆法可以吗,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谁最多?

生:能。师:谁最多?你是怎么看的?

生:西瓜最高嘛。

师:不仅要看谁最高,还要看看起点,你看,他们把开始部分对齐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比较了。只要看谁最高就可以了。那觉得这种摆法好在哪里啊?

师:对啊,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谁最多,多的程度怎么样。

师:但有的小朋友说,这样我如果想知道每种水果有几人喜欢,我还要去数,真不方便。为了方便大家看,我们就把这些有颜色的小方块填在这样一张表格里,这就是一张统计图了。统计图的下面是每一个项目,告诉我们每一栏分别是什么。左边有一排数字。有了这张统计图,我就不用去数有几个方块,只要看看旁边的数字就行了,你会看吗?

生:喜欢西瓜的有13人。

师:你是怎么看的?上来指一下。

生:这个最上面对过去是13,所以是13人。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生活实际中提出“怎样才能帮助食堂叔叔”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接着在第二个环节探索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并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展示统计多样性,并且积极讨论,为接下来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在这过程中教师提供了几组随机抽取的数据,也体现了在实际生活中用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的情况很多。小组合作过程中各组方法不同,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统计中来,扩大了学生的参与范围。

第三个环节,拓展空间,提高发散。从统计图或统计表中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再次让学生感悟调查活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作出恰当的决策。

在本节课中在新课导入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挺高,但是部分学生对统计的目的还不是非常明确。直到后来巩固整理时才清晰。另外,在体验统计过程中并且必须注重统计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在让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环节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把所有的数字全部加起来好象不是正确的总数。教师没有及时因势利导,渗透基本的检验方法。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着发现、探索检验的方法。

扩展阅读

《统计》的教学设计


《统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
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
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
(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喜欢春天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向上添格子、往旁边涂格子、一个格子不表示1个人,而把它表示成两个人刚好用8个半格子、、、、、)
师:假如喜欢春天的有27人,此时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3个人)
小结: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请各大组代表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喜欢什么的最多?喜欢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4、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呢?生:商场里的的商品那一样最热销?那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门功课
师:请小朋友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生:喜欢哪门课的小朋友就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同学就数。(按照小朋友说的方法进行统计)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
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00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00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军(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00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第15题、第126第14题及127页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的复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能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熟练地分析统计图表,并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找规律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懂得大胆猜想,找出一般规律,并会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方格、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规律。
(一)、开展游戏,激发兴趣。做心灵感应的游戏:小朋友们,你做过心灵感应的游戏吗?来!伸出手臂,掌心和老师相对!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对方的心理,看谁明白老师接着要说什么!
1、小兔子很可!
2、小姑娘扎了两条!
3、每个少先队员脖子上都佩戴着一条鲜艳的!
4、1、2、39、10。
5、1、3、5、15、17、19。
6、2、4、620。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互相感应对方的心理!分小组和老师摆方片,看看老师和哪些组的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摆出的方片数是相同的,就赢!
师生个摆出1个方片:□
教师设问:现在老师和大家都需要仔细思考思考,预测对方最有可能摆出几个方片,小组内讨论讨论再摆出来!老师选择几个小组预测的情况板书出来:(1)□□□(2)□□□□
(3)□□□□□□
□□□□□
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说理由。
继续游戏,老师提示后:□□□
□□
继续游戏。□□□
□□□
□□□
(三)二人小组每人按规律写出几个数或者图形,让同桌接着写或者画下去。(练习本)

二、复习统计
(一)、我们学过关于统计的哪些知识?
(二)、复习统计
1、出示课本的第127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5种动物的体重)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说一说,再派请代表发言。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随便发表意见)
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提问题,然后告诉同桌的同伴,之后请同学在班上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第122页的第15题。
(1)、课前让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记录好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
(2)出示统计表。问:表中记载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3)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4)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站起来的方法,还可以跑到讲台前面来,全班一起统计。
(5)完成统计表。
(6)分析统计表。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中得出结论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和评价。

统计与可能性(1)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5、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2、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

三、复习“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

(一)集体讨论复习:

1.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二)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

发芽粒数

0

5

7

8

9

10

次数

1

2

4

1

1

1

(1)这10次试验中,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总的发芽率是多少?

(2)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

(三)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

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

2、依次比较每组两个直条,说说没有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有1颗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

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

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

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

5、引导回答,六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

6、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

(四)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

1、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 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

(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因为男生体重的数据中,有8个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高于平均数,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

北师大版《统计》教学设计方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统计》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85页《统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85页组织比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教材编写特点: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材在编排上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组织比赛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这一活动情境,目的是要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从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选择、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原教材中安排组织体育比赛这一情境,虽然孩子们很喜欢运动,但他们毕竟是一年级小同学,运动项目比较单一。而观看动画片是每个一年级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鉴于这种情况,我想大胆改变教材,把组织比赛换成孩子们看动画片这一情境。因为这个统计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话题,对此学生一定不会陌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该多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数学的信心,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因而要在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城市,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较强,善于动手操作,有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够积极探究新知识。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

统计与可能性(2)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

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六、补充练习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准确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第96页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大客车有多少辆?(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解决问题的题目必须有条件和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先求出大客车有多少辆?
在学生的质疑下,知道了要先求出大客车有几辆,再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并提示学生:这张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2辆车。
制作完成统计图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学生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再全班回答。
二、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师: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几种气象标记准认得?
点名学生回答后(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
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
(出示题目)
师:你都看懂了什么?
在学生交流中明白:这道题要根据收集到的四种天气情况,制作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问题。
师:那怎么知道各种天气的天数呢?
生:我们用数一数正字有多少笔画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要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学生开始完成制作统计图。
在完成统计图后,让学生一起来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从这份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求出11月份的天数?
让学生明白只要把这四种天气的天数全部加起来等于11月份的天数。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4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具吗?谁想告诉大家你平常最喜欢什么玩具?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小玩具,想知道他们是什么吗?
教师逐个出示:小汽车、洋娃娃、小猴、小手枪。
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想了解在这四种玩具中我们班喜欢哪种玩具的最多,喜欢那种玩具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自己去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玩什么玩具从而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调查能力。)
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种玩具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并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展示统计图,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分析统计图:从这份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5题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提出要求,要完成调查本班同学家庭人数情况和本班同学早饭吃什么主食,应该怎么办?
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
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调查活动,然后进行资源共享。
汇报时,可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数据收集上来,共同进行统计;然后独立完成填表、提出并回答问题,要放手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统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吗?
四、布置作业
1.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制成统计图

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平小学数学科精品课程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和“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会简单收集,整整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统计图、统计表、动物图片若干张、水彩笔等。
六、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法: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主要以激、导、探、放等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以学生动手收集、探索发现、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呢?
(请几名学生回答)
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小龟。
(设计意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快融入教学活动中。因此,用多媒体出示四种可爱的小动物,自然地引出课题,活跃课堂气氛。)
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少?你们想知道吗?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喜欢哪一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呢?
学生之间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最后统一认识:可以先在全班中进行调查,然后用我们学过的统计方法来进行统计。
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吧。
板书课题:统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提问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入手,从学生的个人情感出发,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顺利地开展以下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统计分析,探索新知。
1、分组活动,组内收集。
(1)师:这4种动物的卡片,都装在每组的信封里,组长拿出这些卡片以后,每位同学把你最喜欢的那种动物的一张卡片挑选出来,交给组长。收集完以后,组长要数一数手里的卡片数和你们组的人数是不是一样多,开始活动吧!
(2)学生操作、小组活动。
2、组长汇报、各人记录。
(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统计表”。
最喜欢的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小龟
记录
人数
师:现在各组的卡片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小组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生1:用数数的方法最好。
生2:用画“O”的方法最好。
生3:用画“√”的方法最好。
生4:用画“正”字的方法最好。
师: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非常方便的一
种方法。请大家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正”字。(师生共同书写“正”字,
同时强调笔顺,强调一个“正”字有5笔,表示数量5。))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基础上,回忆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忆起已学知识上有互补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回忆起做统计时收集、整理数据的各种方法,进而懂得哪种方法最优。)
师:下面,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谁愿意当记录员?(请4名学生到黑板的统计表前,分别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其余同学也在自己的统计表中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人数。)
(2)各组组长汇报各组同学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操作:组长汇报,记录员记录)
3、填写统计表。
最喜欢的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小龟
记录
人数
师: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各自填表,小组内交流。
4、汇报结果。
师指一组学生,到前面展示汇报统计结果,分别说出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学生数人数,师分别在“正”字下面板书出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完成黑板中的统计表。)
5、师: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表不够清楚)
师: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能直观地比较出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少呢?
6、制作完成统计图。
(1)出示统计方格纸。
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学生尝试活动,发现问题:格子不够。
师:格子不够怎么办?
让学生在小组内研究方法,然后试一试,画一画,看看哪种方法最合适,最好。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完成统计图。
汇报交流反馈:
学生的统计图,格子不够时可能会出现:
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
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
师: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
然后同学之间交流这几种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2)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涂一涂。
学生活动。强调要涂得规范、美观。
交流,展示完整的统计图。
注意提醒学生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设计意图:注重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时,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比较得到最佳方案。同时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提出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时,学生发现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量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思维与实际产生了冲突,自然会思考解决的办法,从而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探索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7、比较。
师:和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交流得出:一格表示2个人。
师:当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来画出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更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在学生交流基础上统一认识:当统计的数据更大时一格还可以表示5、10或者更多的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把统计教学放在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的问题情境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想办法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再将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用1格表示两个单位量绘制统计图较为方便。)
8、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师: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
组织学生汇报。
师: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9、出示书本第94页例1的统计图,让学生看统计图填写书本中的统计表,并让学生独立解决书本中的三个问题,(1)每格代表()个人。(2)喜欢()的人数最多。(3)喜欢小兔的比小龟的多()人。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全班订正。
10、小结:我们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5页“做一做”。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自由口答。)
师:你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2)师出示全班同学最喜欢体育运动统计表。
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跑步跳绳游泳
记录
人数

全班学生按顺序逐一站起来说出在跑步、跳绳、游泳中自己最喜欢的其中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其余各生在自己的统计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3)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并全班核对。
(4)根据统计表的相关数据独立完成书本的统计图。
(5)展示个别学生的统计图,请全班同学观察,解决书本中的问题。
①喜欢()的人数最少。
②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游泳的()人。
③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条形统计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思想教育:同学们,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因此,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要不怕苦,不怕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运动小健将。
3、出示第13届~16届中国在亚运会上取得的金牌统计图。(13届:129枚;14届:150枚;15届:165枚,16届:199枚。

(1)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2)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今天学习的统计知识和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以前学习的是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图,而当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来画出统计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自己交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五、布置作业。
调查了解我校各年级同学在今年“慈善万人行”捐款活动中的捐款情况,收集数据,并制作成条形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统计(条形统计图)
最喜欢的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小龟
记录
人数

1格表示2人

《统计——生日》设计意图及反思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统计——生日》设计意图及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统计——生日》(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快乐歌)

??师:同学们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来)淘气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

??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出生。

??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出生。

??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出生。

??师:到底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

??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意见)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可难坏了老师,要想准确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已见,想法不一,学生体会到需要统计大家的意见。)板书:生日——统计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师: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

??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

??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日的伸出四个手指。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很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量你们打算如何分工调查?

??师: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安静。

??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

??教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

??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听调查的结果和小组里的人数是否一样。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的这一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大家一起数数统计的人数是否有遗漏。

??(各小组依次汇报)生汇报的时候,老师将每个大组的春、夏、秋、冬出生的人数统计在大表格中

??三、验证数据

??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生2: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比夏季过生日的多8人。

??师:如果××同学也来参加我们的统计活动,同学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出生?为什么?

??五、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学做的统计表,你们能根据这个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最经典的一个问题考考其它小组。

??师:在我们二年段中,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排名第二多,请你们猜猜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调查我们班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最多的问题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

??生:……

??师:对,是大家通过亲自调查,得出数据,再整理制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得到解决的,也就是统计出来的。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试中,哪一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生2:要想知道我们小组每个同学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也要用到统计。

??生3:要知道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也要进行统计。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点评:今天这一节课,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

教学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后反思: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汤其鸣

《统计——生日》设计意图及反思

统计


《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境化。李医生要了解咱们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应该怎样的告诉他,在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统计图表的学习。这样的情境,一是能够很好的体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学科角度看),二是能够很好的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角度看)。

2.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总结阶段,注意拓展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了学习统计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统计过程的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堂上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表达不清,学生没能做出明确的答复。

今后我要针对我今天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足之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统计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九单元:统计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统计内容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中注意选取学生生活中的题材。)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统计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例1──收集整理已定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例2──收集整理随机出现的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题材与例1相联系;展示了不同的数据记录方法;统计图与统计表对照出现。

教学措施:

1.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2.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用数字表示的。

(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用圆圈表示的。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二)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计(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P96、97、98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信息?
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
生:举手自由口答。
(小汽车有12辆,面包车有8辆,大客车比小汽车少8辆)
(电脑显示)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怎样知道大客车多少辆?你会计算吗?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出示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哪种车最多?(小汽车)
哪种车最少?(大客车)
面包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
[8+4=12(辆)]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生活应用
1.电脑出示97页2题
请你轻声读一读题目要求。
(1)同桌观察理解
看图,你知道各种天气分别是多少天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用画“正”字的方法)
(2)在统计图的方格中涂色表示。(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这个月什么天气最多?(晴天)
阴天比雪天多几天?(2天)
这个月有多少天?(30天)
4.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开放实践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四、全课总结
师:1、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2、统计图中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统计图中的一个格不但可以表示1个单位,还可以表示几个单位?

七、统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统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统计
第1课时统计(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页例1及120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
④△??????□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正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组织练习,巩固方法
1?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第2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122页例2、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
学生答:唱歌、跳舞……
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
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
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
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
(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
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
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
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
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
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
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
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统计表。学生填完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着重强调统计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
四、独立运用,发展统计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122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做后交流。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第3课时统计(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3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5~8题。
【教学目标】
1?在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对统计的过程有初步的体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只聪明勤劳的小兔子,你们还记得它们采蘑菇的情况吗?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灰兔上午采了5个蘑菇,下午采了2个;小白兔上午采了6个蘑菇,下午采了3个;小黑兔上午采了4个蘑菇,下午采了4个。
②小灰兔全天一共采了7个蘑菇,小白兔全天一共采了9个蘑菇,小黑兔全天一共采了8个蘑菇。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
小兔全天采蘑菇数情况统计表小灰兔小白兔小黑兔合计个数79824
这是我们上节课收集、整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三只小兔全天采蘑菇的情况,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示统计图)小兔全天采蘑菇数情况统计图
(2)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能看懂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以下两点:
①每个格代表1个蘑菇。
②从左往右,三竖栏依次表示小灰兔、小白兔、小黑兔全天采蘑菇数。
(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小白兔采了9个蘑菇。
②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高。
③小灰兔采得最少,因为小灰兔只采了7个蘑菇。
④小灰兔采得最少,因为表示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低。
……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几个蘑菇:
学生解决的办法也可能不同:
a?9-7=2,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
b?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和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相比,多出2个,所以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
②小黑兔比小白兔少采几个蘑菇?
小灰兔比小黑兔少采几个蘑菇?
小灰兔和小白兔共采几个蘑菇?
三只小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
……
(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课堂活动:评选动物明星
(1)出示:大象、狮子、猴子、小熊头像,提问:你喜欢哪种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
(2)根据统计的数据,完成课本123页统计表。
(3)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课本124页统计图。
(4)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5~8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统计有什么新的认识?
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9~130页的内容。
【活动年级】
二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与时间有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时间统计表格,设小组长一名。(每个小组统计一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公园里人们进行晨练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这些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对,人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每天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每天也锻炼身体吗?
教师:你们是怎样锻炼的?
教师:同学们的锻炼方法都不错。其实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外活动、课间操、做家务等,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知道同学们每天锻炼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为老师想办法。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同学们每天锻炼的时间好吗?
板书课题:每天锻炼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统计结果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个同学都想帮助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进行活动吧。
教师:我把任务已经分给了你们小组,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宣布每个小组统计的内容。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你们小组的任务呢?
教师讲解统计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说出自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整理数据,完成表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统计的结果。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有什么发现?
四、提出建议,统一认识
教师:我们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项活动,要求怎样安排时间?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天要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时间。国家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专门下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通知,要求我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时,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建设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每天锻炼的时间有多长,可以看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下课后,同学们都要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统计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统计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16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