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沪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钟表。

2、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知道“时针”和“分针”。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钟面的构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看!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电脑出示谜底:钟、表)

2、师生谈话:

师:在生活中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

(可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

师:所以在生活中它是一个计时工具。

二、新授

1、生活中的钟表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钟、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表,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好,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钟表世界去看一下吧!

(挂钟,闹钟,怀表,手表,电子表,花坛钟,钟塔,天津的世纪钟,)

2、认识钟面

(1)时针、分针

师:刚才观看了生活中这么多的钟,他们的形状、颜色啊各不相同,那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有12个数)板书:有12个数

生:有长针,有短针,也有秒针。

师:你真棒!观察得可真仔细,现在老师还想请你再看一看,你知道每一个钟面上至少有几根针呢?

(2根针,短针,长针)

师:是的,一个钟面上至少有2根针,最细最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2根针。

师:(指黑板)这是一个钟面,还缺了什么呢?(两根针)

师:(手拿针)现在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时针分针)

板书:时针分针

师:那究竟哪根是时针?哪跟是分针呢?老师还不知道怎么认,你能帮帮我吗?

师:对,我们看长短就能知道了,短针就是时针,长针就是分针。

板书:短针长针

(2)认识12大格

师:(手指黑板)12和1之间是一大格,仔细观察一下,你知道钟面上有几大格吗?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来数一数吧!

(12大格)

板书:有12个大格

(3)出示时针、分针变化的过程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转的吗?

(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转了一大格)

转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呢?谁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共同用手势表示:引导像这样的方向就叫做顺时针方向)

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一下。

练习。

1、出示各种钟面,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

2、说一说从数字12走到7,走了几格,

从3走到5,走了几格。………

总结。

第二课时:几时和几时半(1)

(三)认识几时

1.师:(书上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这个钟面表示的是什么时候?(12时)

请你仔细观察,(走到1时)发现了什么?

现在是1时。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听钟声;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表示1时。)

教师用手势表示,学生跟着教师边说边做手势: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表示1时。[黑板上贴上1时的钟面图]

分针走1圈,时针只走1格。

2.请你继续观察(走到2时)现在是什么时候?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听钟声;时针指着2,分针指着12,表示2时。)

学生齐说。[贴上2时的钟面图]

3.师:想一想:接下来是几时?钟面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听钟声;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表示3时;分针走1圈,时针只走1格。)

放课件验证。[贴上3时的钟面图]

4.看黑板上1时、2时、3时的钟面图,问:几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呢?

教师边拨边引导: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5(8),表示(5时,8时),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几时〉

5.抢答练习:钟面上表示几时?(课件出示)

6.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边拨边说说你是怎么拨的?(4时、7时、9时)

(四)认识几时半

1.8时半

师拨到8时:现在是8时,仔细观察,(操作,钟走到8时半)

师:现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走了半圈,时针走了半格;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8和9中间,是8时半)

师:时针在8和9之间,为什么是8时半而不是9时半呢?(因为时针走过了8,没过9,所以是8时半。)

教师:分针、时针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走的。这就是顺时针方向。举起手,走一走。

齐说: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的中间,过了8,表示8时半。(贴8时半的钟面图)

2.1时半与5时半

(1时半)问: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过了1,就是1时半。(贴1时半的钟面图)

(5时半)问: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5和6的中间,过了5,就是5时半。(贴5时半的钟面图)

3.交流讨论:几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位置?

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板书:几时半〉

4.抢答练习:钟面上表示几时半?(课件:2时半,11时半,4时半,6时半,9时半)

5.不完整钟面的认识:

7时半(只标3,6,9,12),要求:同桌说一说:这是几时,你是怎么想的?

10时半(没标数)。这是几时,你是怎么想的?

6.练习活动:

(1)集体活动: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3时半.12时半)

(2)4人小组合作:从(左上角)同学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做小老师;小老师说时刻,其他三人拨一拨。

(五)12时计时法的应用

1.出示图:小巧什么时候在干什么?(10时小巧在学校阅览室看书;10时小巧在睡觉。)

问: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同样是10时,怎么小巧既在学校阅览室看书;又在睡觉呢?(根据回答板书:上午10时,下午10时(晚上10时))

师:为了避免搞错,一定要说清楚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2.课本练习:小胖的一天

师:请你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小胖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反馈。)

3.问:分针走一圈是几小时?时针走一圈是几小时?为什么?

小结:像这样,12小时一个轮回计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时针走第一圈是上午,走第二圈是下午,就是12时计时法。〈板书:12时计时法〉

(六)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胖的一天可真丰富呀!你们想不想和小胖一样安排自己的星期天呢?不过,这里有几个钟面缺了时针和分针,请你先画一画,再安排好自己的星期天。

我的星期天

上午9时上午11时半下午3时晚上6时半晚上10时

(七)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师: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说明你们都很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是呀,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相信大家一定会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本领,将来个个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2.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钟面、电子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钟表欣赏(课件展示)

让我们到钟表王国去看看吧!都有哪些钟表,你看到过吗?

2、见了那么多钟表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事先板书认识钟表拼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

(教师出示大钟面)你们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

把你的重大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1)两根针:那你知道又短又粗的针是谁?又细又长的针是谁?

有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2)有12个数字和12大格

那么上面还有什么呢?观察一下(生独立思考)

有12个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

有12大格

(板书12大格)

针是怎么走动的吗?(用手一起比划一下)

针是按顺时针走动的。

(3)、小结巩固

小朋友刚才说的非常好,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2..学习正确读出时刻

媒体演示“小胖的一天”

让我们看看小胖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m.JAb88.cOm

7时起床,7时吃早餐,8时上课,10时踢球,11时半吃午饭,下午1时上课,(还可以说13时)。(表扬。24小时记时法你们也会,我们下一节课上),下午3时(15时)在图书馆借书,下午5时半(17时)看电视。(生自由回答)

(师将8个钟面逐个出示在黑板上)

(渗透两纲教育)

将钟面分类

小组讨论:请根据这些钟面的特征将它们分一分,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各个小组在垫板上分)

将学生的分类用实物投影展示,生汇报。

(一类长针指着“12”,一类长针指着“6”。)

(板书出示:长针指着“12”;长针指着“6”。)

读出“几时“时刻

钟面上的短针又有什么作用呢?

(读出时刻)

谁能再读一读这些钟面表示的时刻呢?(师指整点时刻钟面一类)

说说你是怎样看钟面的?

大家对时刻的读法是生活中的习惯用语,第一个钟面更规范的读法是“6时”(师板书:6时)

师示范: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6”,读作“6时”。(生跟读)

生试读其它3个钟面上的时刻。(师板书)

小结:象这样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一个数,(板书:短针指着一个数),都读作“几时”。(师板书:几时)⑶小结看整时的方法

(出示7时,8时钟面对比图)仔细观察一下两个钟面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看时间啊?开动小脑筋,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时间的。(单独思考,同桌互相说一说)

长长的分针指着12,短短的时针指着几,就表示几时。

⑶巩固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男生乐乐的一天。

通过4个钟面的认识巩固看时间的方法。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再来说一说这是几时吗?(教师拨钟,抽生答)

读出“几时半”时刻

师:那么这些钟面应该怎么读呢?(师指整点半钟面一类)

生试读,师板书:8时半

说说你是怎样看钟面的?

师小结:长针从12开始走了半圈,短针走了半格,所以读做“8时半”。一般来说,短针在两数之间,读较小的数。

长针指着“6”,短针指着“8”和“7”中间,读作“8时半”。

生试读其它3个钟面上的时刻。(师板书)

师:你们真聪明,谁能概括一下,这样的钟面我们应该怎么读?

(长针指着“6”,短针指着两数中间,(板书:短针指着两数中间),读作“几时半”(师板书:几时半))

练习

读一读钟面上的时刻。

逐一出示4幅图片,这是蜡笔小新,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图1:自己轻声说一说。(9时,溜冰)

生汇报。师:为什么这样读?(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9”)

图2: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9时半,吃西瓜)

生汇报。师:为什么这样读?(长针指着“6”,短针指着“9”和“10”中间)

图3:男生说一说。(12时半,游泳)

图4:女生说一说。(2时,喝饮料)

(二)认识整时

1、会看整时

出示小胖的一天

1、(课件出示钟面为7时,小胖起床了)

这是小胖起床的时候,你知道他是几时起床的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生独立思考,抽生答)

读出几时

我们把它读作7时,(板书7时)

迟到了老师会批评,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不能像他一样,我们小朋友要做一个要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⑶小结看整时的方法

(出示7时,8时钟面对比图)仔细观察一下两个钟面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看时间啊?开动小脑筋,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时间的。(单独思考,同桌互相说一说)

长长的分针指着12,短短的时针指着几,就表示几时。

⑶巩固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男生乐乐的一天。

通过4个钟面的认识巩固看时间的方法。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再来说一说这是几时吗?(教师拨钟,抽生答)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练一练

一、小游戏:我说你拨

把指针拨到6时(师巡视)

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抽生答)

(分针要指向12,时针指向6.)

把你拨的表举起来给老师或者同学看,

你拨对了吗?

和老师一样的表扬一下自己。

我请一位小朋友到上面来拨一拨(抽3位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请你拨一拨9时(师生对话,同桌互相检查)

我看到有同学是这样拨的,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拨的对吗?投影展示同学拨的不标准的钟面时间,6时不到,6时多点,都叫做大约6时】

二、说一说小巧下午起在做什么?

(说完整,说一说几时刻他在干什么?)

同桌活动

出示图1:小巧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自己轻声说一说

为什么这么读?

图2: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读?

男生说

女生说。

三、钟面一天转2圈

(课件出示同样是10时和7时,做的事情却不一样的对比图)

你能说一说这是几时间,小朋友在做什么吗?

一天里面同样都是7时,为什么她做的事情不一样呢?(生独立思考)(抽生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抽生答)

五、机动

游戏题: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是几时?(教师拨钟,生说一说这是几时)

那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都认识了钟面,那怎样看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你观察一下,乐乐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

做时间的主人珍惜

编辑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沪教版)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在计算条与位值板的帮助下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学习,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过程能力和方法;

加强独立思考,学会与同伴的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

教学难点:

算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复习

20+40=30+30=60+40=90+10=

50-20=40-10=80-70=70-20=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一、两位数加整十数。

从百数图或百数表(数射线)引入。

出示18+30

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百数图或数射线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然后交流

在百数图上直观地展示18+30。

2、数射线上演示。

3、利用位值板上计算:18+30。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演示。

先把18拆成10和8,再把10+30=40,最后把40+8=48。

个位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加。(只要在18的十位上加3。)

出示:30+18=?

师:你们认真仔细地想一想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30+18=48,与18+30=48结论相同。

小结: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反馈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49+1036+1053+1021+1067+10

49+2036+2053+3021+2067+20

49+3036+4053+4021+7067+30

汇报,互批。

(二)两位数减整十数。

师:请你们在数射线中,看一看37—20等于几?

操作:选择计算条或位值板摆一摆37—20。

学生汇报:

把被减数分成30与7,30—20=10,10+7=17。

个位上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减。(只要在37的十位上减2。)

4、小结:“个位上的数不变,只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减”。

反馈练习。

37—2064—1046—1055—1072—10

37—1064—2046—2055—3072—30

37—3064—5046—3055—5072—40

99—3081—2063—3075—20

99—6081—5063—4075—50

99—8081—7063—6075—70

三、练习。完成练习册

总结

师: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

教学难点

探索类推得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黑板、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5+4=2+6=3+3=4+1=

15+4=12+6=13+3=14+1=

小组汇报答案。

观察上下两组题目,你发现什么?

小结:

只要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几,然后在十位上只要写上1就可以了。

探究新知:

(一)探究加法

出示23+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谁能告诉大家23+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交流分享成果。

方法一:

十个

在数位表上用小圆片的方法:

3个圆片加上2个圆片,共有5个圆片。

3+2=5

可以推出:

十个

先算个位上,3个圆片加上2个圆片,共有5

个小圆片,再加上十位上的两个圆片,就是

20+5=25

方法二:

3个红纸片加上2个蓝纸片,共有5

个纸片。

可以推出:

3个红纸片加上2个蓝纸片,共有5

个纸片,再加上两条各是10个的红纸片就是等于25个纸片

方法三:

从3出发,向前走了2格,是5。

就是3+2=5。

可以推出:

从23出发,向前走了2格,就是

23+2=25。

方法四:

23+2=25用分拆的方法可以得到:先算3+2

=5。然后20+5=25。

203

……

想一想,怎样用简单的算法表示呢?

黑板演示:

23+2=

3+2=5

20+5=25

小结:

一个两位数加上一位数,不进位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字照写就可以了。或者说,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只要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进行加法就可以了。

8、小练习:

24+3=36+1=5+42=71+8=

45+2=1+36=42+5=8+71=

(二)探究减法:

出示题目:25-4=?

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

小结。

两位数减一位数,只要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就可以,或者,用个位上的数字相减,然后十位上的数字照写。

三、巩固练习:

1、5-4=35-3=76-5=89-=81

25-4=63-0=28-3=63-=60

35-4=47-4=57-6=78-=72

65-4=89-8=49-7=36-=34

2、学生自己完成题目。

3、全体交流最后一列题目的解题心得。

4、小结。

最后一列,在计算时,只要看个位上的数相差多少就可以了。

四、拓展和应用:

请你用1、2、3、4、5中随机挑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要求越多越好?如12+3、54-2等。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类推能力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双色片、计算条片、位值板、数射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口答)

看图算一算,并说计算过程

十个

●●●●●●

●●

十个

●●●●●●

●●

24+2=2624+20=44

4+2=620+20=40

20+6=2640+6=46

口算

16+30=77-6=36+3=

87-40=4+53=37-5=

2.创设情景: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母鸡生蛋的故事。

(1)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蛋,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27+5=

(4)27+5=?一共有几个蛋?请你利用桌上的学具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①利用位值板和双色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②利用计算条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③利用数射线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2.师生共同探究不同的算法。

集体反馈:你们有几种算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摆学具演示,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在位值板上进行计算:

27+5=32

7+5=12

20+12=32

个位上的7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相加,得到12个;10个一换成一个十,12再加上20就得到32。

思想:先加个位,满十进一(板书)

方法二:用计算条片进行计算:教师演示

27+5=32

27+3=30

30+2=32

思想:先凑整十数(板书)

方法三:在数射线上进行计算。

从27出发,先向右跳3格,跳到30,再向右跳2格,跳到32,所以27+5=32。

先算27+3=30;再算30+2=32。

思想:先加到整十数(板书)

3.熊猫乐乐是怎么计算的呢?

27+5=32

32

先把蛋盒装满,凑成十个

所以先算27+3=30,再算30+2=32。

4.哪些方法和乐乐的算法是相同的呢?

归纳: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先加个位,满十进一后再加;也可以用先加到下一个整十数后再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分层练习,巩固算法

1.摆一摆、算一算

48+7=

2.圈一圈、算一算

29+5

9+5=14

20+14=34

3.比一比,看谁算得有对又快,并挑选两道说说计算过程。

46+8=35+8=32+9=56+7=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1.()里填几呢?

26+()=2()26+()=3()

课堂总结。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完成书上练习

完成练习册

第四课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3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类推能力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复习

1.复习引入

16+30=77-6=36+9=

87-40=53-3=37-5=

说说16+30,36+9,53-2你是怎么算的?

2.创设情景: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母鸡生蛋的故事。

(1)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要求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鸡蛋,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2-5=

(4)32-5=?一共有几个蛋?请你利用桌上的学具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二、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①利用位值板和双色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②利用计算条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③利用数射线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2.师生共同探究不同的算法。

集体反馈:你们有几种算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摆学具演示,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

在位值板上进行计算:

12-5=7

20+7=27

32-5=27

先把十位上的一个小圆片移到个位上,就

是10,然后用个位上的12减去5得到7。

最后用20加上7就是27。

方法二:

用计算条进行计算:

方法和小兔同样,先把零头2减去,

再减去3,得到就是27。

方法三:

从32出发,先向后走了2格,是30。

然后再向后走3格,就是27。

所以得到32-5=27。

方法四:

32-5=27用分拆的方法可以得到:先算12-5

=7。然后20+7=27。

2012

……

小结。

两位数减一位数,可以先去掉零头,再减去剩下的数,也可以先用退下的一个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减去一位数,然后再把十位上的数和结果相加。

巩固练习:

拓展和应用:

师:请你用5、6、7、8、9中随机挑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的算式,要求越多越好?如56-9、67+8等。

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

――朱行小学殷其龙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P29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类推能力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双色片、计算条片、位值板、数射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口答)

16+30=77-6=36+3=

87-40=4+53=37-5=

说说16+30,36+3,4+53你是怎么算的?

2.创设情景: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母鸡生蛋的故事。

(多媒体演示)

(1)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蛋,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27+5=

(4)27+5=?一共有几个蛋?请你利用桌上的学具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说明:旧知复习,为学生运用类推解决问题搭建跳跃的平台;创设故事情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解决问题的挑战氛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①利用位值板和双色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②利用计算条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③利用数射线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2.师生共同探究不同的算法。

集体反馈:你们有几种算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摆学具演示,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在位值板上进行计算:

十个

27+5=32

7+5=12

20+12=32

十个

个位上的7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相加,得到12个;10个一换成一个十,12再加上20就得到32。

思想:先加个位,满十进一(板书)

方法二:用计算条片进行计算:

27+5=32

27+3=30

30+2=32

思想:先凑整十数(板书)

方法三:在数射线上进行计算。

从27出发,先向右跳3格,跳到30,再向右跳2格,跳到32,所以27+5=32。

先算27+3=30;再算30+2=32。

思想:先加到整十数(板书)

有可能还有其他的算法,利用展台进行展示。

3.熊猫乐乐是怎么计算的呢?

多媒体演示:(鸡蛋装盒)学生观察并思考

说说乐乐是怎么算的?

27+5=32

32

先把蛋盒装满,凑成十个

所以先算27+3=30,再算30+2=32。

4.哪些方法和乐乐的算法是相同的呢?

归纳: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先加个位,满十进一后再加;也可以用先加到下一个整十数后再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说明: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经历,类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分层练习,巩固算法

1.比较两种算法。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出计算过程)

48+7=

展台反馈。

(2)讨论: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2.找出合适的帽子,连一连。

邮递员35+941头盔

医生26+861带有小灯的帽子

建筑工人9+3234医生帽子

煤矿工人7+5444绿色帽子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3.比一比,看谁算得有对又快,并挑选两道说说计算过程。

展台反馈

【说明: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游戏练习采用变式,渗透加法交换律思想,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1.()里填几呢?

26+()=2()26+()=3()

【说明:开放题的设计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梳理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插花比赛

从下面的花中选3朵组成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你们能写出多少?

26,17,9,25,34,8

【说明: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3.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说明: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同伴合作交往能力。】

第五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鼓励算法思维和算法的多样化;

3、会简单的应用:金额的计算(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实践和运用,加深知识的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育用品模拟图片,位值板,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谈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说说你崇拜的奥运冠军。

2、逛逛体育用品商店,你认识它们吗?你想买什么呢?

二、尝试探索

1、妈妈给小丁丁100元,他挑选了两件喜欢的体育用品:足球和滑板。请小朋友帮他算算,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你们是怎样算的?你有几种算法?可以自己先在位值板上圈一圈,再小组交流。

怎样计算:(板书算式)37+12=?

2、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还有其他的算法吗?(教师根据学生的

其他想法在黑板上演示)用位值板和翻转片说明算理(操作多媒体)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计算方法:

算法1:十位上30+40=70,个位上7+2=9,40+9=49。

算法2:37+10=47,47+2=49。

算法3:12+30=42,42+7=49。

算法4:37+2=39,39+10=49。

算法5:12+7=19,19+30=49。

3、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其实这些算法都是分拆为我们以前学

过的简单计算来进行的。你们发现了吗?你们可以把这些算法分类吗?

教师归类小结:第一类是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第一类是拆第二个加数,第

一个加数先加个位,再加十位,或者先加十位,再加个位;第三类是拆第一个加

数,用第二个加数去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出示课题。

4、老师用100元钱买了喜欢的体育用品:旅行包和运动裤,请你帮我算一算。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说说算式,讲讲算理。

5、实践运用:请你任意挑选两件喜欢的体育用品,并说说算式,讲讲算理。

(小组内交流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P32练习3:

他们各买的是什么?算一算他们各需要付多少钱?

42+3721+2222+4137+21

2、口算抢答比赛:15+4132+1762+1430+3933+22

3、游戏:勇夺奖杯(完成配套练习册习题,及时反馈核对)

四、总结下课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锻炼身体,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做个学习好身体棒的孩子!

第六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2(进位、横式)

教学目标:

启用已有的口算能力,探究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算法思维、算法多样。

教学难点: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具准备:位置表、模拟商店,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

1、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你喜欢玩具吗?

师:我也喜欢玩具。(出示模拟商店)今天在我们教室的一角开了一个小小的玩具商店,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样玩具,然后写一个算式。

2、交流。(教师将算式一一板书)

师: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现在我们帮选择轿车和滑板的小朋友估算一下(指28+37),大概需要多少钱?

二、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

1、借助直观,产生算法。

师:到底该付多少元?请学生拿出位置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且对困难生进行指导,将进位加法转化为两为数加整十数或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

2、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师:请学生说说28+37等于多少,然后介绍是怎么算的?

(教师将学生介绍的算式,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如,你是采用两位数加整十数,然后再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来计算的,这样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暗示要发言的学生能用语言来描述算法。)

(为了避免方法重复,教师鼓励学生可以临时改变计算方法。)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第一位小朋友选择的两样玩具需要付65元,与估算相比你想说什么?

师:介绍估算在生活中运用。

3、归纳、提炼、优化算法。

(1)议一议。

师: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

(说明:学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学生至少已掌握三种算法,因此在这时候提炼、优化算法多样,估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拿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站在同伴的角度去选择、优化,学生容易接受。)

师:归纳,出示课题。

师: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你还有什么想法?

师:如果不借助位置表,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一道题呢?

(2)算一算。(写出口算过程,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34+16

(3)说一说。

师:请学生说说是用那几种方法算的?

三、深化探究、整合优化算法。

1、观察、描述伙伴的算法。

(1)观察小丁丁、小巧、小亚的算法。

(2)描述伙伴的算法

(3)小胖再攒多少钱,就能买到这两样玩具了?

2、整合拓展。

(1)回到模拟商店。

伙伴购物,小组合作抢答。(以下题目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我买了两样玩具,一共付了74元,我买了哪两样玩具?

我想买滑板和飞机,一共要付多少元?

我只花40元就可以买到两样玩具,我买的是什么玩具?

我带了50元,请你们帮我选两样玩具?(根据时间而定。)

(3)算一算,你自己选择的玩具需要付多少元?

四、总结评价。

你是用几种方法算出该付多少钱的?如果要你用最拿手的方法算,你选择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进一步提炼、优化算法。)

第七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3(进位、竖式)

教学目标:

理解与掌握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法。

能正确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位值板、双色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给学生提供位值板,请学生用双色片放出所要求的数,5、10、13。

请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算式,分两次在位值表上放双色片:5+8=

请学生对照两种不同摆法,说说哪种看起来更直观,为什么?

小结:在位值表上,一般个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

4、请学生继续放6+10=15+7=

二、算法探究

出示38+2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计算?(指名,教师板书)

38+25=38+25=38+25=38+25=38+25=

30+20=5038+20=5830+25=5538+2=405+25=30

8+5=1358+5=638+55=6340+23=6333+30=63

50+13=63

揭题: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各种算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计算方法。

媒体演示(如书本P34)

仔细看,刚才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键在于个位上的10个蓝色双色片进入十位后变成1个红色双色片。)

竖式计算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竖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笔算加法。同步在黑板上与位值板相应的位置上板书竖式的计算过程。

383838

+25+25+25

1

63

教学竖式的方法

⑴你认为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反馈)

⑵小结:我们可以归纳为简单的3句话:“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10进1。”

⑶为什么个位上的10进到十位上变成了1?(10个一就是1个十。)

三、竖式练习

欢欢给大家出了几题,请你们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计算。(P35习题2)

题1集体完成,题2、3、4学生独立完成,小小组批改。

习题三:不计算,在你认为需要进位的题上标上进位的符号。

媒体演示,请学生找错。

⑴忘记进位。

⑵不应该乱进位。

⑶进位的数将十位上原有的结果挤到百位上。

⑷个位上计算结果为10,进位后漏写零,导致结果变成一位事故。

请学生任意挑2题在方格纸上用竖式计算,小组检查。(习题5)

三、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提醒小朋友的吗?

第八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不退位)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算法多样化。

3、用语言完整、正确阐述算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磁性圆片、媒体、一些文具。

2、学生方面的准备:能熟练进行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媒体出示:文具店

师:小胖和他的小伙伴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看看他们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小巧:一只铅笔盒8元

小丁丁:一把尺2元

小亚:一盒水彩笔20元

师(出示三人带的钱数)小巧:35元

小丁丁:50元

小亚:79元

帮忙算算他们买了东西后,各剩下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法并核对结果。

小巧:35-8=27

小丁丁:50-2=48

小亚:79-20=59

师:小胖碰到问题了。他有58元,买了一个手提包用去25元,还剩下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学生列式:58—25

师:可他不会计算了,为什么呢?

这道算式和以前做的减法题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两位数减两位数。

师揭示课题

探究新知

算法探究

(1)学生独立在位值板上摆圆片或同桌合作

(2)自愿板演位值板上圆片的变化过程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根据学生的板演及回答写出计算式。

38-5=33

十个

58-20=38

53-20=33

十个

十个

50-20=308-5=330+3=33

(3)师逐一媒体出示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的算法,和板演的对照。

学生尝试逐一用语言阐述算法,师再完整:

小巧的算法: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个位数。

小丁丁的算法:先减去个位上的数,再减去整十数。

小亚的算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

归纳算法

(1)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师:观察这些算法,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不管哪一种算法,都是分拆成“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些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试一试

师: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用刚才买剩下的钱,又去买了文具。

(投影出示:小巧27元:一本习题本12元

小丁丁48元:一个订书机26元

小亚59元:一支钢笔35元

(1)学生任挑一人的题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

全班交流算法、核对结果。

(2)学生自己再帮小胖挑一文具用品,列式计算。

巩固开拓

巧做题包

(1)48—1287—63

48—1387—53

48—1487—43

48—1587—33

师:怎样做,又快又正确?仔细观察,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包;全班交流核对。

(2)99—=66—37=30

88—=66—37=40

77—=66—37=50

66—=66—37=60

师:现在是求减数和被减数,怎么办?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游戏:买文具

以8人为小组各自活动,组内选两生当营业员,其余生当顾客买文具。

营业员和顾客可以在活动中互换。

第九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2(退位)

教学目标:

理解与掌握十进位值制中用竖式进行两位数有退位的减法。

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个位不够减,要退位的算式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摆圆片:

1、师:在位值表里用圆片摆出“48”,

从“48”里面拿走5个圆,还剩几个?怎样列算式?

2、师:从“43”里面拿走8个圆,怎样拿?算式怎样列?

板书:43-8=35

借、合、减

3、师:从“43“里面拿走10个圆,可以怎样拿?

新授:

1、摆圆片:

师:从“43”里面拿走18个圆,怎样拿?大家讨论摆的方法。

师:43-18,个位不够拿,向十位借1作10,和个位合起来是13,从13里面拿走8个还剩5个,再从十位里面拿走1个结果是2。

列竖式:

(1)师: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板:43-18=25

师:想一想,怎样将这题列成竖式来帮助我们计算?

请你们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2)师生交流:

师: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这个“·”就表示借1,和个位合起来是13-8=5,个位上写5,十位借1后成了3,再把十位相减,结果是25。

(3):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像这样的笔算退位减法。

练习:

书上第46页2/(1)(2)

师:让我们先一起来试做几道题。

完成2/(3)(4)(5)

判断错在哪里?

师:小朋友完成的不错,现在也请你们做小老师,判断一下这几道题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72514270

-48-28-26-25

34372855

小结:

师:在做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做10,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要注意十位借1后要先减1再减。

填□:

师:请大家动动小脑筋,□里可以填哪些数?

4545

-2□-2□

2□1□

第十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3(竖式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十进位值制中用竖式进行两位数有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3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出示:56-19

请用竖式算一算

指名板演,讲评。

小结:这就是我们昨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要用我们学习的本领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

(一)出示例题: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

小胖他们各自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用品,请你帮他们算一算还要找回多少钱。

小胖:买一条裤子29元,付了50元,找回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

汇报:50-29=21元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50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二)独立解决问题

小丁丁:有84元,买了一块滑板,还剩下多少钱?

小巧:有96元,买了一双溜冰鞋后还剩下多少元?

小亚:买一个手提包和一双鞋共用去80元,一双鞋34元,一个手提包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

84-6796-7880-34

小结:求剩余和求其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册。

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第十一课时:连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两位数的连加的计算能力。

2、能够对一些较为特殊的连加算式进行巧算。

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4、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加的计算

2、对一些较为特殊的连加算式进行巧算。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凑整十数

T:为了学好新知识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学游戏“凑整十数”。

1、师写8,指名报数。

T:这些数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师写34,学生抢答。

T:小朋友说的又多又准确!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板书:个位凑十

师:对!这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10的分与合,今天我们就利用凑整十数的本领来学习连

加的巧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什么是连加?(三个以上的数相加)猜猜巧算是什么意思?

2、你们喜欢玩具吗?我们到玩具店去看看,(出示:米老鼠28元,维尼小熊42元,小白兔

16元,小狗14元)

1、你看到什么?挑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买这三个玩具一共要多少钱?会列连加横式吗?

板书:28+32+16=32+28+16=32+16+28=

28+16+32=16+28+32=16+32+28=

T:六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呢?(

请你选择六个算式中的一个算式,你觉得挑哪个算式算得最快?

为什么先算28+32?(出示:一看)

T:所以算的时候看清加数,特别是加数的个位。(出示:二想)哪两个数凑成整十数,把

它们的手拉起来。这样就能算得又快又好。(出示:)三算

2、那余下的4个算式请你动动脑筋也很快算出答案?同桌挑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

的?

42+16+2828+16+4216+28+4216+42+28

70707070

小结:做连加时看清数的特点,再想哪些数可以先凑成整十数,最后再加上另一个数算出结

果。

三、练习

1、如果你任选三个或四个玩具,怎样列横式?怎样巧算?(齐练)

师:这道题目算的好吗?巧在哪里呢?(看清数的特点找到两对数凑成整十数)

2、老师出一个数27请你再添上2个数使他们相加能巧算。

集体判断能不能巧算?

1、请你做小老师,一道连加题使它变成一道能巧算的题目(同桌交换算,互相批改,最后

评价题目出得好不好。)

小结:几个数连加,无论哪两个数先加,结果总是一样。

27+23+13+()=

能不能再加一个数,可以找到两对凑十的好朋友。(齐练)

5、是不是任意的3个数都能巧算呢?举例证明。

如:73+8+15=能巧算吗?为什么?

T:所以要看清加数。如果不能巧算,就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变式:改其中的一个数使它变成一道能巧算的题目呢?

小结:通过学习你觉得连加巧算“巧”在哪里啊!

第十二课时:连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收集、汇总信息,解决生活问题。

2、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减。

3、养成规范、公正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和连加,我们学会了了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现在老师这里有几道这样的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

2、34+28+16=75-56+27=(独立完成,,交流。)

3、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时,我们可以列两个分开的,或者一个连在一起的竖式进行两次计算。

4、用这两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新授

1、小朋友,春天到了,小巧的班级也准备出去春游了,她负责买面包,在买面包的过程中她碰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碰到了什么难题。(出示情景图。)

2、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她碰到了什么难题。

(小巧到商店买面包,她买了28个巧克力面包,19个草莓面包,总共86人,需要86个面包,还缺几个面包?)

3、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计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怎样算方便简单,记录在纸上。)

4、交流比较

学生讲方法师板书:

①86-28=5858-19=39②89-28-19=39

86588658

-28-19-28-19

58395839

师:在做两位数的减法时我们要用竖式来帮忙。在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③89-28-19=39

86

28

58

19

39

④89-28-19=39

86

28

-19

39

师:小朋友算得都很好,有的小朋友是分两个算式进行2次计算,有的小朋友是列一个连减算式用两个竖式计算,还有的也是列一个连减算式但只用一个竖式计算,都行。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2、3),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三种比较简单,算式和竖式都只用一个,一样计算但方便快捷。

师:用这种方法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竖式时要数位要对齐,抄写要准确。

2、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3、横式的结果不要遗漏。

练一练:书P/41试一试,完成竖式。(生独立完成,师反馈交流。)

师:用第二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第一个竖式的答案抄到第二个竖式时要注意不要抄错。

小结: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方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用你喜欢的方法笔算:

64-7-12=87-39-28=

生独立完成,师反馈交流。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笔算连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第十三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能准确地笔算减混合运算式题。

3、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和汇总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4、能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5、培养学生仔细审题、演算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郊游去过的地方以及郊游的感觉。

多媒体展现一些风景,配上动听的音乐

揭示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出示多媒体)两辆汽车缓缓驶入画面

师:两个班级的同学已经乘上大巴士出发了,大家可高兴啦!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统计

1、交流信息

师:从这幅画面上,你能等到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

师:看,熊猫欢欢也来参加我们的郊游活动了,它有什么问题呢?

3、解决问题

师:请你们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小组讨论)

(1)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小朋友的解决方法好吗?

小组汇总交流。(多媒体适时的展现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等)

一年级2班与3班一起郊游

2班29人

3班28人

2个班共有女生32人

问题:“男生有几人?”

解决的策略:必须先知道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去掉两个班级女生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两个班级男生的人数。

(2)笔算的方法

小组先讨论再交流。(多媒体演示或者黑板演示)

算式29+28-32

方法一

分两个竖式进行2次计算

方法二

一个竖式连着算2次

答:一共有25个男生。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在进行混合加减竖式计算中,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地方呢?

(二)尝试练习

师:刚才一年级2班和3班去郊游了,现在4班和5班也出发了,你们看,他们来了!

师:熊猫欢欢又遇到了一个问题?

多媒体演示

一年级4班和5班两辆汽车。4班有30人,5班有29人,共有男生27人,女生有几人?

师:请小朋友们来帮忙。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进行练习(两种方法都可以)。

方法一、方法二、

三、巩固练习

1、书本题2

师:你想提醒好朋友们在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2、书本题3

43-7+1638+24-1834+9-21

52-29+837+15-2749-28+18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在本子上列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小组交流,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游戏

师:欢欢、乐乐和小朋友们在玩碰碰车,每辆车上都有混合运算的算式。我们先要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然后把得数从小到大排列。下面是排列整齐的七辆车,车身上都有一个空格,需要我们把代表算式的“字”填上去。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和欢欢、乐乐一起边游戏边学习了数学本领。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第十四课时:小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竖式计算

28+4673-46

学生计算、教师指导。

小结:在列竖式时我们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都是从个位算起。加法中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减法中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作10。

二、练习

1、列竖式计算

37+2043+5428+46

52-3098-4573-46

34+25+1878-16-3527+28-39

39+6+4865-38-952-29+17

小结:计算时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数字不能抄错,符号不能漏写,要按照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们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1)一1班有39人,一2班有35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用尺把信息划出来。

列式计算:39+35=74(人)

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我们用加法计算)

一3班有学生37人,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用尺把信息划出来。

列式计算:37-18=19(人)

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知道男女生的总人数,和男生的人数,求女生的人数也就是求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出示3、4题,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读题,并画出获得的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汇报:指名回答如何列式,并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或者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独立练习。

完成练习册。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沪教版)


第一课时:十个十个地数

教学目标

1、会以十作为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会数100以内的数,并初步能正确读写。

2、初步学习10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会在位值表中正确地填写。

教学重点、难点:会十个十个地数100以内的数,并在位值表上表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那么,在汉字还没有创造出来时,人们用什么来传递信息呢?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认识了数。比如说,他养了8只羊,就在树枝上刻上8个口子,用这样的刻痕来表示羊的只数。(课件出示远古时代人们用刻痕来表示数。)

(二)探究阶段

1、出示群羊图,知道用十个十个来数数

但有时,羊有许多,用刻痕的方法是否方便呢?请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数呢?

学生说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5个5个数……引入到十个十个地数(出示课题,出示古人数羊图)

(1)不数数,请你估计一下这里有几十只羊?

▲学生可以自行估测

(2)到底有几只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一只一只地数

▲十个一圈,再数

①为什么不2个2个或5个5个一圈,而要10只羊一圈?余下的还要圈吗?为什么?

②共有几个圈?单个的有几只?一圈有几只羊?

圈(十只)单只

26

小结:一圈10只,可看作是1个十,一圈里1只只数又有10个1,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我们数到了4圈也就是4个十,单个的是7只,也就是7个一,合起来是47。

2、数的读与写

①认识位值表

为了方便计数,我们对数也安排了位置: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

2个十在十位上写2,6个一个位写6。

2个十和6个一是二十六。

出示位值表:

十个

26

(板书)读作:二十六

写作:26

②及时反馈,加深认识:

指名说:26左边是,表示个十。

右边是,表示个一。

③小结:下面我们继续以十为单位来计数。

3、动手操作:

10根一捆,自己动手,数出牙签的根数

②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如:

●23根,捆成

说一说:

十个

个十和个一,是

20+3=

●34根,捆成

说一说:

十个

个十和个一,是

30+4=

③小结:写数时,几个十写在左边,几个一写在右边。

(三)运用阶段

数青蛙

要求:看图先估测,再10个一圈,写数,并说说几个十几个一是几。

交流反馈

2、独立练习郁金香、苹果两者选一完成

要求:“估一估,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

同桌交流,小组内反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来数数的?

10个一是几个十?

我们是怎样来记数的?

完成练习册第6页第7页。

第二课时:认识100(1)

教学目标

1、知道10个十是100。

2、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利用位值表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过程:

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介绍面包房面包装箱的过程。每袋10个面包,10袋面包装1箱,这就是十的捆扎。

2、看图,数一数袋中有几个面包?一共有几袋?

学生回答:每个袋中的面包数是一样的,都是10个,一共有10袋。然后将结果登入表格内:

箱、袋、个百位、十位、个位

左边的表格栏目是“箱、袋、个”,结论是:一箱面包,右边的表格栏目是“百位、十位、个位”,结论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小兔具体指出: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百位上的1表示1个百。

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二、认识百数图

1、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2、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各种不同的观察与计数方法应该由孩子们来展示和说明。例如10+10+10+10+10...,横的(行)或竖的(列)相加;50+50横的或竖的相加;5+5+5...横的或竖的相加;25+25+25+25横的或竖的相加。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每一行(列)都是10个点,一共是10行(列)。

练习

在百数图上表示整十数的练习(题2)

“摆出40(60,70...)个点。”

孩子们先用遮片在百数图上露出40(60,70...)个点。如左图摆出了40个点。

在百数图上做加减法

出示百数图

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2、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4、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的计算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认识100(2)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道10个十是100。

2、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利用位值表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数数十个十个数,从0数到100,在从100数到0。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

练习巩固

说数的组成

师问生答60里面有()个十,40里面有()个十。5个十是().

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独立练习:完成练习册第8页题1。

小结:几十里面就有几个十,几个十就是几十。

算一算

30+20=70+10=60-10=80-30=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3个十加2个十就是5个十,所以30+20=50。

完成练习册第8页题2。

校对答案。

看百数图计算

1、80+()=100,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

从图上看80+20=100,所以填100。

8个十加2个十就是10个十,所以填20。

2、75+()=100,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

(1)从图上看:75+25=100,所以填25。

(2)先凑90,70+20=90,5+5=10,所以填25。

(3)75+20=95,95+5=100。

3、56+()=100,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从图上看:56+44=100,所以填44。

先凑90,50+40=90,6+4=10,所以填44。

完成练习册第8—9页题3。

看百数图回答。

100里面有()个50。

100里面有()个10。

100里面有()个20。

100里面有()个25。

同桌讨论。

汇报。

完成练习册第9页题4。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0+20=50

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

第四课时:百以内数的表示(1)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我们上海有个著名的南汇桃花节是久富盛名。今天我们请电脑爷爷带我们去网上参观。背上我们的小背包,准备出发!

(多媒体演示、简单介绍收集的桃花节的概况)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邀请美丽的桃花姑娘和我们一起学习新本领。

出示课题:数的表示

二、尝试探索,学习体验

1、师:美丽的桃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飘进了我们的课堂。熊猫乐乐请你猜猜这里有几朵桃花?

生:我认为这里大概有100朵桃花。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肯定不满100朵,大概有50朵左右。……

2、师:请你用以前学的本领想一想:用怎样数的方法又对又快?

(学生小组讨论)生:用10个10个数的办法。

师:(多媒体演示:10个一圈)

现在请你说说这里有几朵桃花?你是怎样看的?

生:一共有36朵桃花。我看到了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就是36。

3、师:前两天,我们认识了百数图。思考:36朵桃花在百数图上怎样表示呢?

生:小组讨论,在百数图上动手画一画。

师:核对表示方法,提问: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我们还可以把刚才的百数图简化成以下图形:(略)

你能看懂图的意思吗?提问: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师:为了方便计数,我们请一个好朋友来帮忙,它的名字叫做位值图。请你看看它长得怎么样?介绍十位和个位。谁能说说这些圆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十位上的3个圆点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6个圆点表示6个一。

5、师:你们知道吗?位值图的好兄弟位值表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仔细观察,它们兄弟俩有什么异同之处?仔细看,它是怎样表示的?

生:十位上是3,表示3个十;个位上室,表示6个一。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表示为写作;36。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师:青蛙呱呱要来考考你们的新本领学得怎么样。

出示位值表,请学生填出相应的数字。

(1)52:表示什么意思?

(2)70:说说个位上为什么用0来表示?

(3)7:(把刚才70十位上的7个圆点移动到个位上)

请问这是几?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出示数字,请学生用翻转片在位值表上摆放出来。

(1)这是几?(43)汇报:你是怎样摆的?

(2)这是几?(80)汇报:你是怎样摆的?

(3)这是几?(8)思考:在刚才的基础上,怎样移动可以摆得又对又快?

生:只要把刚才十位上的8个圆点移动到个位上就可以了,

(4)比较80和8的,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略)

完成教材P25相应的习题,教师巡视辅导,及时核对反馈。

四、拓展知识,归类提升

1、师:爱动脑筋的小猫咪咪一边走,一边在思考问题。

出示题目:用6个小圆片可以在位值表上摆出几种不同的数字?怎样摆可以不

重复也不遗漏地表示出来?

2、学生分组探究,动手操作,进行记录,及时核对。

3、小结:可以让十位上的数字从大到小,个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依次得到:60、51、42、33、24、15、6。(也可以交换十位和个位的顺序)

4、猜数游戏:

师:请你猜猜我的年龄,我的年龄十位是3,个位是2,请问我今年几岁?

生:我心里想好了一个数字。它的个位是6,十位是7,请问它是谁?

……(学生兴趣高涨,表现积极)

5、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有什么疑问吗?

第五课时:百以内数的表示(2)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在数射线上数100以内的数,能在数射线上标数,并通过数射线找出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邻近的整十数。

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出示:

012345678910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数射线,重点突出数射线上有刻度、有起点、有方向。

二、探究新知:

出示:

师:这条数射线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生:数射线上都是整十数,从0—100

生:每一大格表示10。

生:每一大格又分成10小格。

生:每一小格表示1。

板书课题:数射线上的数

出示:数射线上小青蛙跳远,数一数它跳到了几?

从0起点开始跳

集体轻声从0开始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跳到100,转身往回跳

男生:倒着十个十个数,从100数到0。

小青蛙从5开始跳依次跳到15、25、35、45、55、65、……

女生十个十个地数,从5数到95。

师:这一组数有什么特点?

生:个位上都是5,十位上每次大1。

练一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把得数写下来。

30+10=23+10=75–10=

60-10=46–10=52+10=

*67–30=*58+20=

出示题3的图1,在数射线上数数

20、21、22、……30:指名数

40、41、42、……50:左边数给右边听

70、71、72、……90:右边数给左边听

(通过数数,加深对数射线上连续刻度的理解与掌握。深化对100以内整十数之间数序的理解。如29到30,49到50,有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很正确地掌握,通过数数增加数感)

出示题3的图2,说说数射线上这些字母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师:仔细观察,a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怎么想的?

生:在10和20之间。

生:a左面的整十数是10,右面的整十数是20。所以在10和20之间。

小结:数a左面的整十数是10,右面的整十数是20,所以我们说数a的相邻整十数是10和20。

自己试一试,说说数射线上其他字母的相邻整十数,并记录在书上,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从确定范围入手,找出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通过使用课本,增加全班学生的练习量)

出示题4图,在数射线上标出数

师:a表示什么数?怎么想的?

生:表示16,从10开始往右数6格就是16。

生:10和20中间那根刻度线表示15,15往右数1格是16。

生:从20开始往左数4格是16。

(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从不同角度叙述这个点在数射线上所表示的数,加深对连续刻度的认识。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出示:

左右互说:b是几?

汇报交流

独立完成题4。写出c、d、e···所表示的数。

校对

(两个练习既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又着重于独立思考,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出示题5图,在数射线上标出:21、29、32、38、43、72、83、94

(也可以请学生自己编八个两位数)

师:一些数宝宝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用你们今天学的本领你能帮助它们吗?

每次出示两张卡片,如:21、32

先直接口述这两个数分别在哪两个整十数之。

然后在数射线上表示出位置。

三、总结

第六课时: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数射线、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利用有趣的情境和轻松愉快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0~9的数字卡片

学具:数字卡(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歌

师: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去绵羊村跟喜羊羊他们一起玩吗?

好吧,现在我们出发了!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面露难色地)可是绵羊村该怎样走呢?我们先去问问路吧!在路上,我们看到两只母鸡,(课件对话:“母鸡阿姨,请问您知道去绵羊村的路吗?”,“我们有个难题解决不了,想先请你们帮我们评评理,一会才带你们去绵羊村。”原来它们正在比较谁下的蛋多。(课件对话:“我下了9只蛋,我多。”“我下了26只蛋,我比你多。”)小朋友们,你能帮帮它们吗?

板书:26>9看位数

(二)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正当第二只母鸡洋洋得意的时候,又来了第三只母鸡。(课件对话:我下了28只蛋,我才是最多的。)28和26都是两位数,应该怎样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鸡蛋图,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比较的?

课件显示实物图

集体交流比较28和26大小的不同方法

生1:我是看图的,第一幅图是5行多3个,第二幅图是5行多1个。

生2:我也是看图的,第一幅图差2个就满了,第二幅图要差4个才满。

生3:28在26的后面(或26在28的前面)

生4:28里有2个十和8个一,26里有2个十和6个一

生5:28和26是的十位是一样的,都是2,再看个位,28的个位是8,26的个位是6。

……所以28大于26

板书:28>26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但是如果没有了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方法呢?

下面我们借助数射线来探究一下。

2.借助数射线比较数的大小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交流。

比较39和45,32和30的大小

请同学们认真听要求:(1)把数标在数射线上(2)轮流说说比大小的方法,看谁的方法较方便。(3)说完后,把纸放在组长的桌面上,马上安静坐好。

(学生交流时,板书39○4532○30)

师:××小组,我发现你们刚才交流时非常认真,讨论得很热烈,请你们组的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吧。

全班交流,注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数射线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讨论如何比较熟的大小.(同桌合作.)

小结:位数相同,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就大;

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就大(板书)

三、练习应用,及时反馈

母鸡齐说:我们终于知道比较的方法了,你们真厉害啊。好吧,我们带你们去绵羊村啦。

但是,聪明的喜羊羊为了防止不爱学习的灰太狼来偷袭,设置了三道机关,只有答对了题才能进入绵羊村,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一)过关巩固

智慧过三关(□里可以填什么?)

第一关:25>2□(有什么要求呢,能不能随便填一个数?)

第二关:46<□6

第三关:79=□9

顺利过关了!见到喜羊羊真开心,大家一起玩游戏。

(二)乐中求学

游戏比赛,抽卡组成两位数比大小

说明游戏规则:

(1)全班分两队(男同学是喜羊羊队,女同学是美羊羊队)

(2)每队排一名代表抽数字卡片:

第一回合:第一次抽的放个位,第二次抽的放十位,数大的就赢。

第二回合:第一次抽的放十位,第二次抽的放个位,数大的就赢。

第三回合:一起抽两张,自己决定放在哪个数位上,数大的就赢。

板书:喜羊羊队(头像)美羊羊队(头像)

从这个游戏中,你学会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练习题4:

三月份是植树节,为了绿化绵羊村,它们进行了一次植树比赛,喜羊羊种了79棵,美羊羊种了60棵,沸羊羊种了98棵,慢羊羊种了38棵,懒羊羊种了58棵。请同学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它们排排队。

()<()<()<()<()

绵羊村真美丽!我们也要向喜羊羊学习,多种树,绿化大自然,使大自然更美丽!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提高题,从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提升到比较多个两位数的大小,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多个两位数的大小,在这也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小结

开心的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你们今天去绵羊村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实际应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要离开绵羊村了,请同学们收拾好东西,拿出喜羊羊送给我们的数字卡片,按要求从绵羊村的两个出口离开。

前门:班长高举写着“大于50的数”的牌子。

后门:副班长高举写着“小于50的数”的牌子。

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6>9看位数

39<45位数相同,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就大

28>26

32>30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就大

第七课时:小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每个数在“数龙”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认识百的数列,能说出百以内的一个数的邻数,会根据要求将一个数添加或减去成整十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找邻数的方法,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练习。

2、探究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数射线、百数表上填数。

1、出示

0102030405060708090100

510

1520

2530

3540

4550

5560

6570

7580

8590

95100

将39、83、45、97在百数表与数射线上表示出来。说一说是怎么找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二、在数龙上探究。

1、出示数龙。

(1)、问: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数的排列顺序、邻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补充。

(2)、在数龙上标数。

2、找邻数。

先说说65、50、85、20、35的邻数,并在数龙上找一找。

同桌交流找邻数的方法(进一格或退一格;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练一练:

a、找邻数(任选一列完成)

,15,,75,,20,,80,

,35,,85,,40,,90,

,55,,95,,60,,100,

重点说清如何找100的邻数。

B、通过向前、退后找邻数。

18-1=37-1=59-1=30-1=50-1=99-1=

18+1=37+1=59+1=30+1=50-1=99-1=

小结:找一个数的邻数,不但能在数龙上找,还能通过-1和+1的方法找到。

师:刚才我们学习找邻数的方法,如果要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你会找吗?

3、找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

(1)、在数龙上找一找47,63,99,16,34分别位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小组交流找的方法。

(2)、用找到的方法说说52、76、85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4、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1)尝试第一列后交流方法,再完成第二、第三列。

21-=2097-=9025-=20

22-=2077-=7025-=20

23-=2057-=5025-=20

24-=2037-=3025-=20

25-=2017-=1025-=20

交流完成后的发现。

(2)小结回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3)进到整十数(先讨论方法,再实践练习,任选一列)

39+=4026+=3025+=30

38+=4046+=5036+=40

37+=4066+=7049+=50

36+=4076+=8064+=70

35+=4086+=9081+=90

(4)、小结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加上某数后得到十的数,就能进到整十数。

运用:

1、推算。

7+3=___4+6=8+2=

17+3=____24+6=28+2=

37+3=____44+6=58+2=

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2、补充成整十数。

6+___=104+=7+=

66+=7024+=47+=

86+=9054+=77+=

理解要求、观察算式、说说想法、谈谈疑问、动手完成、在数龙上检验。

总结

说说你的最大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

第八课时: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

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标:

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兑换。

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兑换,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模拟人民币、真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昨天,老师在网上买了一个新玩具。

媒体出示KITTY猫。

KITTY猫:“哈唉,我是KITTY猫,请大家猜猜看,我值多少钱?

那么到底谁猜得最准,待会儿再告诉大家。”

2、师:在平时生活中,除了买玩具需要用钱,还有哪些地方也要使用钱?

师:要学会使用钱,首先得认识人民币。

引出课题: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一)初步感知

1、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人民币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老师有序地板书。

(二)分类(媒体出示人民币)

师:看,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我们帮助它们分分类,想一想,可以按什么分?小组尝试分类、反馈交流。

(三)认识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选择你所熟悉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模拟购物

(一)进率

1、老师这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公鸡,售价是1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1)、学生各抒已见,老师总结点拨。

(2)、根据学生的付法,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

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总结:不管拿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二)互换

课本P38练习(学生尝试,反馈交流)

四、歌曲欣赏《一分钱》

五、实践运用

(一)问题提出

师:这是一家小超市,瞧,这么多东西,喜欢吗?那你想买什么东西,该怎么付钱?

(二)问题解决

(1)同桌讨论,用人民币摆一摆

(2)集体交流

(3)现在老师公布这个玩具的价钱是25元8角,

请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付?

六、总结:(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西师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西师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辨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一)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二)辨一辨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三、巩固拓展

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练习六第8题。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三角形、圆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和体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例2的物品。

2、让学生把这些物体分一分,并说说按照什么标准分。

(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讨论。)

3、出示圆柱体和三菱柱。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和“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说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学生交流)

4、画三角形和圆。

三、巩固拓展。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哪些物体的面是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六第2—7题。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地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大家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规律。

板书课题:图形规律。

二、新授。

1、教学例3,按规律涂一涂。

(1)出示例3.

(2)学生自己找规律用彩色笔涂色。

(3)找规律。

2、画一画。

(1)出示例3下面的画一画题目。

(2)学生找规律。

(3)把书中的括号补充完整。

三、巩固拓展。

1、P29课堂活动第3题。

2、P31第9题。

四、P31思考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拼组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图形的相关知识来拼组。

2、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图形的相关知识来拼组。

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知道吗,用这些图形可以拼组出一些有趣的图形。(出示教材32页第一幅图的房子、汽车。)

二、新授。

1、看图形,说一说。

你看到的作品是由什么图形拼组的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

2、拼图形,说一说。

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拼组图形了,现在同学们剪下教材第103页附图,我们来看看哪个拼得又快又像,并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各用了几个?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各种图形,教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

展示作品。

三、巩固拓展。

1、看图形,讲一讲。

P33的第2幅图。

大家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故事?

学生自由讲一讲。

2、数图形,填一填。

在你拼的图形中,用了哪些图形?各用了几个?

学生把P33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四、课堂小结。

通过拼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我的教学思路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课题图形的拼组(一)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课前准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课题图形的拼组(二)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课前准备

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课题图形的拼组(三)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课前准备

课时

一、教学过程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情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

二、破密码,闯古堡

(一)热身运动(桥板上的题)

5+4+1=

3+4+1=

4+4+2=

1+2+3+4=

学生先计算,然后说一说怎么算。

(二)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814―5=9

15―7=816―7=9

13―5=817―8=9

12―4=818―9=9

(1)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小组里面相互说一说,这两组题包的规律。

(2)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2、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9+1=

3+7=7+3=

2+8=8+2=

4+6=6+4=

(1)学生计算

(2)探究规律

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举例说出题目中加数的变化如何引起和的变化。

(3)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3、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1

(三)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

1、出示7+5=7-5=7+6=7-4=

9+5=9-5=8+6=8-4=

11+5=11-5=10+6=10-4=

13+5=13-5=11+6=11-4=

学生计算

2、师,提问:

(1)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2)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来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例如,

7+5=127-5=27+6=137-4=3

12-2=1013-3=10

5+5=106+4=10

2712

6、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例:12+7=1912-7=5

14+1=1514-9=5

(四)数砖墙,登古堡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来加油!

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汇报。

3、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4

(五)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1、出示题目

2+43+5

12+413+5

2+143+15

12+14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学生进行推算,并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六)完成长链题

0+1+2+3+4+5+0+5=

1+2+3+4+0+2+3+5=

并说说计算算式长链有什么好方法

式与数比大小

1出示题目:18-3○5

8-3○5

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保证正确。

2交流方法。

3小结:当式与数比大小时,我们可以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来比大小。

4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2

求减数

1出示题目20-□=15

20-□=8

2计算

3交流方法

4小结:在计算20-□=8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想20-8=□。

5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3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第二课时:计算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3页的题1

认识三角数图。

1、简介三角数图。

师:这是三角数图。

问:你发现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秘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圆片,相邻部分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计算游戏”(板书课题)。

二、探究三角数图。

1、探究一

“计算三角”的3个区域都已放了小圆片或数,

探求:3个结果数。

(学生可以在计算三角草图上自己摆圆片,计算出结果。同桌合作玩“三角盘”

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根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

汇报。

2、探究二

2个区域已放了小圆片或数,1个结果数也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1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和求2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计算出第3个区域中圆片的数量以及其它2个结果数。)

3、探究三

1个区域已放好了圆片或数,2个结果数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2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并求第三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计算。)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2

4、探究四

3个区域都是空的,3个结果数预先给出,

探求:在3个区域里正确地放上圆片,使三边得到预设的结果数。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3。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领?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1。

第三课时:比一比1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4页的题1

引导观察

师:小朋友,小丁丁、小巧和小亚到游乐场去玩,看到小丑叔叔,他们兴致勃勃地踩上高跷,和小丑比高低,比下来的结果怎样?请小朋友说说比较的结果。

我们已经学过“、=、”号,能不能用这三种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例如:小巧踩着高跷比红鼻子小丑矮,我们可以说:

小亚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汇报:

1.生:小巧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矮。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一样高。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2.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比较的结果。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同样高。

我们可以说:小丁丁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小亚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揭示课题:

师:比较物体的多少、高矮、轻重等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数字来代替这些数量:如用6表示高跷的高度,用11表示小丑叔叔的高度,那么小巧的高度就可能是几呢?

()+611(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比一比”,出示课题。

二.探究

1.解答6+()11,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加数越小,和越小,6+011。1也可以,2也可以,3、4也行。但5却不行,因为6+5=11,不符合题意。那么,比5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6+()〈11

0、1、2、3、4

小结:

可以先想6加几等于11,6+5=11,由于和要比11小,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2、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1

6+()〈15

师指导校对。

解答12-()6,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减数越小,和越小差越大,12-()6。1也可以,2也可以,3、4、5也行。但6却不行,因为12-6=6,不符合题意。那么,比6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12-()6

0、1、2、3、4、5

4、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2

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练习的在不等式里填上合适的数,有时不能超过某一个数,有时又不能比这个数小,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最大的或最小的这个数找出来呢?

8+()128+()1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小结:要找8+()12的最大数和8+()12的最小数,

可以先算8+()=12,()里填4,要使结果小于12,加数就要比4小,比4小的的最大的数是3,要使结果大于12,加数就要比4大,比4大的的最小的数是5。

完成书第5页的4。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一比

6+()〈11

0、1、2、3、4

第四课时:比一比2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5页的题3

复习

()里最大能填几

4+()<1213-()>6

学生试做。

汇报。

想:因为4+8=12,所以8不行,填的数要比8小,是0-7,最大是7。

想:因为13-7=6,所以填的数要比7小,是0-6,最大的是6。

小结:

完成练习册第5页的4。

探究

出示12-()<6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

因为12-6=6,结果要小于6,所以减数要大于6,但是又不能大于12,所以()里可以填7—12。

试一试

练习册第5页的题5。

练习

6+()<1214-()>611-()<6

8+()<1219-()>615-()<6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

(1)认识整十数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

1、配套教学光盘;2、教学用小棒、计数器;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及一个计数器.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探究

二、巩固应用

三、总结反思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

(4)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5)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6)组织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1题

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

③“想想做做”第3题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

(2)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

(4)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5)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

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想想做做”第6题

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8题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用学具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学生回答.

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

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

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尝试板书100

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独立画.

独立填写后反馈。

独立填空格后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课题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四、全课总结

1、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4)你想怎样算?

(6)课件显示——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6、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交流想法。

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想法。

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

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课题

(3)认识几十几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

难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四、巩固反思

五、总结评价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1、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1、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数,并说数意,然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

5、“想想做做”第5~7题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30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5个5个地从5数到100。

试着数一数,交流是怎样数的。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执笔:祁文娟

课题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三、总结反思

1、(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介绍“加数”、“和”。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你是怎么算的?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2、“想想做做”第1、2题

出示图。

3、“想想做做”第3题

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6、“想想做做”第6、7题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34-30=4

34-4=30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说图意。

列出四个算式后反馈交流。

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填完后交流。

两分钟内完成,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课题

(5)练习五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课前准备

计数器、钟面、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图。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第4题:

(1)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说说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2、第5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计算。

(4)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NextPage]

课题

(6)数的顺序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2、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四、总结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①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指着不同横排、竖排、斜排说一说。

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先填一填,再讨论。

课题

(7)比较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2、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四、全课总结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3、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4、“想想做做”第6题。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课题

(8)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说说想法。

交流想法:说说表格里三个数和已知数的关系。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课题

(9)练习六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二、认识“单数”、“双数”

三、全课总结

1、第1题。

小黑板出示。

2、第2题。

引导学生。

3、第5题:

出示题目

帮助学生弄清楚“差不多”的意思。

1、第3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学生在书上填写。

交流想法。

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

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课题

(10)复习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钟面。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有关口算

二、复习数的组成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0+3040+350+77+50

40-3043-357-757-50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数数填填

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4、第4题。

1、第5、6、7题

2、第8题:游戏规则: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猜数,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来提示。先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想法。

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先填,再交流想法。

说出判断的依据。

同桌游戏。

课题

(11)我们认识的数

课型

实践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课前准备

课件、每组一袋蚕豆、一袋花生米、一袋黄豆。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

(4)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2、猜一猜

(1)蚕豆和花生

老师说清楚游戏规则。

(2)黄豆

①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③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蚕豆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①刚才,小朋友抓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为什么?如果抓两把呢?

②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4)桔子

①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个儿较大)②这只桔子又有几瓣?为什么?(个儿较小)

③学生很有可能猜: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45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3)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小组交流。

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

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沪教版()


百数表

教学目标:

在百数表中复习100以内的数,重温序数的观点,能在百数表上正确地填空。

2、能用行和列描绘百数表上的数,初步感受到两个数(行数、列数)组成的数组可以确定百数表上任何一个位置,渗透二维坐标思想。

3、复习上中下、左中右方位。

4、在百数表上探究各种有趣的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通过百数表复习百的数列,探究各种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1、通过按行数、列数确定一个固定的数,体会两个数组成的数组能够确定一个位置的思想。

2、在百数表上发现各种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利用游戏引入

课前1分半钟复习1—100,体会时间长短

师:同学们,猜一猜,在一分半钟的预备铃里,我们能数多少个数呢?一会跟勾老师一起数,开始!一分半钟的时间里我们差不多能数100个数,说明1分半钟时间能做很多事,所以,我们小朋友要珍惜时间。

二、探究百数表

1、初识百数表

(1)师:勾老师把我们刚才数的100个数整理在一个表格中了,像这样从1到100有100个数字的表格叫——百数表。(板书课题)

(2)探究数的特点

①单双数

师:从1出发,2个一数,有哪些数呢?看,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单数

题2:从2出发,2个一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来数一下,这些数你发现什么秘密?

生:都是双数;

(3)复习行与列的知识

师:在百数表上还有许多数学小秘密,为了探究百数表,我们先来说说行与列的知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用手势来表示。

(4)交流反馈整理规律

师:那在百数表中有什么秘密?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①师:我们先来说说行。

生:每行都有十个数。

生:我发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生:我发现第二行都是十几,第三行都是二十几,第四行都是三十几

师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行不都是十几,最后一个数是二十。第三行不都是二十几,最后一个数是三十。即:每一行的前9格十位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相差1。

师:第二行前面是11—19,为什么最后一个数不是十几?

生:因为19+1=20。

生:因为10个一可以用1个十来表示。

生:因为逢十进一。

师:第五行的数从几到几?

生:41——50

师:不看表,第六行是从几开始的?

手势汇报,有可能是51,也有可能是61。

同桌讨论,是几?为什么?

生:我是从第一行数的,数下来第六行是从51开始的。

生:1—100的数要按次序排队的。每一行只能排10个数。第一行从1开始,第二行从11开始,第三行从21开始,第四行从31开始,这样看第六行就从51开始。

小结:从行里面我们知道了每行都有10个数,而且后面比前面都依次大1,还知道第二行是十几,但最后是20,第三行是二十几,但最后是30。(板书)

②再来说说列

生:我发现第一列个位上都是1,第二列个位上都是2,第三列个位上都是3

生:我发现每一列十位是按1、2、3、4、5、6、7、8、9的顺序排列。

生:我发现最后一列是整十数。

师:第三列从几到几?

生:3——93。

师:用手遮住眼睛,想想第七列从几到几?

生:7——97。

师:那每一列中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下面数比上面数都依次大10。

小结:从列里面我们知道第几列个位上就是几,而且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都依次大10。(板书)

③特殊规律

师:除了行和列里面的秘密,还有吗?斜着呢?

引导得出:11、22、33……(十位个位相同)

斜着1、12、23、34、45……(十位个位依次大1)

出现数字5的数:5、15、25、……

(5)小结:通过探究,你们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和列排列的一些小秘密,每行的数都是挨着次序排列的,每次大1;每列也是挨着次序排列的,但它的次序是每次大10;还发现了如11、22、33等特殊的规律。

巩固练习

1、出示: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7383940

4142434445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师:(指填36这格):填几?怎么想的?

生:35往后数1就是36

生:26下面是36

生:37前面是36

生:······

剩下两格,指名生填空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有的从行想,有的从列想,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学习方法真好。

出示

(1)填表

110

1219

2328

3437

4546

5556

6467

7378

8289

91100

请学生全班动笔练习

生反馈

师:怎么想的?

出示答案学生校对

(2)找数

题1:78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88在和的中间。

生独立做,再反馈。

师:怎么想的?

题2:填书p60/2/(2)

生独立做,再反馈

师: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你们能把看行看列的本领结合在一起用,真是了不起。

3、脱离百数表,直接根据行列数找数。

(1)出示

行2

列4

数()

括号里填几?到书上找一找。

汇报交流:

生:2表示第二行,4表示第四列,这个数应该是14。

生:第二行前面的数都是十几的数,所以是14。

师:所以,行和列共同确定的数是唯一的。

(2)出示:

行23

列73

学生笔练交流答案

有的小朋友填的真快。介绍介绍有什么好方法?

生:我发现行数是2,十位上是1;行数是3,十位上是2。

生:我发现列数是几,个位上就是几。

生:就是行数减1,写在十位;列数是几,个位就是几。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百数表,会在百数表上找数填数。填数中,你们又进一步

发现行列排列的规律。下面把这些本领在游戏中再来展示展示。

(3)在百数表上找数并涂色。

出示:

行22334444557777

列47382479564567

数141723

先演示一次做法。

师:涂完后,看一看,想一想,大胆说得到的图像象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

汇报

出示:

师:得到的图案像什么?

生大胆展开想象活动。

(生:像狗的脸、一棵大树、小姑娘的脸、冰激凌、台灯······)

四、拓展:发现九宫格秘密

1、发现秘密

师:勾老师从百数表上截取了一部分数,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格子?

生:9个

师:所以像这样这有9个格子的图我们称它为“九宫格”,那九宫格中有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试着横、竖、斜去算一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3

111213

212223

师:4条红线上的数分别相加,和一样吗?

2、练习

161718

262728

363738

生自由做

反馈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各人眼中的20》

教学目标:1、结合动手操作一组一组地计数来构造20。

2、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分割20。

3、建构几个几,为今后学习乘法的意义作铺垫。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思考,用各种方法分割数的集合。

教学难点:建构几个几,为今后学习乘法的意义作铺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出示□□□

△△△

提问:一共有几图形?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这里一共有6个图形,我们可以按形状3个3个的看,我们看到的是2个3,也可以按颜色来看2个2个的看,我们看到的是3个2。

二、探究新知

媒体出示:4个小伙伴去养鸡场参观,先到了孵化房,看见一盒一盒的鸡蛋正准备孵小鸡。

1.提问:鸡蛋摆得多整齐呀,猜猜盒子里有几个鸡蛋?数一数.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排列的呀?请小朋友把自己看见的摆法在练习纸上圈一圈。

2.交流:(1)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看见的摆法。

(2)谁愿意向大家说说你看见的鸡蛋是怎么摆的?

3.课件出示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四人看见的摆法,师板书。

小结:同样是20个鸡蛋,可以5个一看,看到4个5;可以10个一看,看到2个10;可以4个一看,看到5个4;也可以2个一看,看到10个2.看的方法不一样,看到的几个几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本领各人眼中的20。(出示课题:各人眼中的20)

4.完成课本第69页第2题,按下面要求圈一圈。

2个105个410个24个5

提问:小朋友在圈一圈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吗?

(圈出2个10是10个一圈,圈了两次;圈出10个2是2个一圈,圈10次;圈出5个4是4个一圈,圈5次;圈出4个5是5个一圈,圈4次。在圈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几个几。)

5、完成课本第69页第3题,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反馈。

(三)运用新知

1.这里有12个草莓,你是怎样看的,谁来说说?

3个44个3

2.选择

(1)

(四)课堂总结,综合评价。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本领?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各人眼中的20》说课

《各人眼中的20》是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出发,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分割20的集合,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能用几个几连加来表示。也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加法的策略来找到乘法题的答案,为后继学习作好准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一组一组地计数来构造20;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分割20,渗透集合思想;让学生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渗透乘法知识。其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各种方法分割数的集合及表示方法。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究和猜测到的,以及结果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维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成果。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学生已经学会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同数连加的方法,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为“引入新知——探索新知——运用新知”三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

第一部分导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几种计算图形个数的方法引入几个几的教学,形象直观,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显眼的板书为学生下面的探索实践做里很好的铺垫。

第二、三部分探究新知及运用新知,由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合作的机会,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我让他们圈一圈,说一说来探索用各种方法来分割20的集合。交流时,台上学生讲解,台下学生可以不时地补充、修正。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分享探索的结果的喜悦。

各人眼中的20

教学目标:

1、能一组一组的地计数。

2、会把20分拆成几个几相加,渗透集合思想。

3.为建构乘法作准备。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建构几个几,为今后学习乘法的意义作铺垫。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思考,用各种方法分割数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

2+2+26+6+6+64+4+4+4+4

师:第一题加数都是2,有几个2呢?

这里有3个2,数学上还有一种读法,可以读成3个2连加。

3个24个65个4

和第一种读法比一比,你感到怎么样?

问:怎么样的式子可以这么读呢?

师:加数相同的数就能用几个几连加表示。

不一样的数可以这么数吗?不可以

二、探究新知

师:那么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呢?

(一)数6个蛋糕

1、师:小胖今天过生日,想请小朋友们吃蛋糕,妈妈买来这些蛋糕(出示6只)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共有几个?

生:有6个

师:你怎么数的?是这样的吗?(师板演:2个2个数)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几个一圈?数圈了几次?(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圈)

像这样:2个一圈,圈了3次,叫作3个2.2+2+2

板书:(2)个一圈,圈了(3)次,叫作(3)个(2).

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

2、还有不同数法吗?(生3个一数)

师:几个一数?数了几次?

生:3个一数.数了2次,叫作2个3.3+3

3、小结:这几种数法不同,小朋友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出6个蛋糕,真棒。

(三)各人眼中的20(出示图)

1、媒体演示20只蛋糕

师:小胖看见了对妈妈说:“不够,不够,太少了”,妈妈又去买了一些,现在有这么多蛋糕,

生:有20个蛋糕

师:那么你眼中的20是怎么样的呢?

请你们按照:“每次数的个数一样多,而且没有剩余的,正好数完。”这个要求数,有哪些方法,可以数一数、圈一圈。先请一个学生说一说,如

(1)10个2是20

师:你是怎样圈的?

生:2个2个圈的。

师:几个一圈,圈了几次?叫作几个几呢?

2个一圈,圈了10次,叫作10个2。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轻轻的说一遍。

师:有哪个小朋友可以完整的说一遍?

师:算式可以怎么列呢?

生:2+2+2+2+2+2+2+2+2+2

2、探究活动(自己试着圈一圈)

3、展示(请学生说,投影然后板书)

(2)2个10是20

师:还能怎么圈?

生:10个一圈

师:你能不能用刚刚的3句话说一说呢?手势比划10个一圈,圈了2次,叫做2个10,(同桌互说)请学生个别说

师:算式可以怎么列?

生:10+10

(3)5个4是20

师:还能怎么圈?你能不能用3句话说一说?自己轻轻的说一说

请学生个别回答。

师:这个算式又可以怎么列呢?

生:4+4+4+4+4

(4)4个5是20

师:还可以怎么圈?你能不能完整的说一说呢?

学生单独说

生:表示4个5

师:算式可以怎么列?

生:5+5+5+5

刚刚我们圈了那么多种方法,怎么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都圈出来呢?

生:我们可以先从1个1个数开始,可以数20次,2个2个数,可以数10次,3个3个数可以吗?4个4个数,可以数5次,5个5个数,可以数4次,6个6个数可以吗?等等….10个10个数,可以数2次,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的进行思考,这样能不重复不遗漏了,

还有一个秘密:

有4个5就有5个4,有2个10就有10个2

4、揭示课题

小结:我们眼中的20,由于圈法不同,所以看到的几个几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要学“各人眼中的20”,

像这样用不同的数法去找出一个数中有不同的几个几,还有很多很多,例如18

运用新知

这里有18个草莓,老师是怎么分的,请你们在练习纸上做一做?

你眼中的18

()个2()个9()个()()个()

生:2个一圈,圈了9次,9个2

生:1个2、2个2、3个2。。。

师:9表示圈了9次,2表示2个一圈。

问:3个6和6个3有什么不同

3个6表示6个一圈,圈了3次。

6个3表示3个一圈,圈了6次。

二、连一连,并说明3个4和4个3有什么不同?(看着苹果图)

方法一:从图片入手,1个4,2个4,3个4.

方法二:从文字入手,4个3表示3个一圈,圈了4次。

三、按要求填空,并在图上圈一圈

()个5就是5个一圈,圈3次,所以叫3个5

2代表圈了2次,所以要4个一圈,叫做2个4

课堂练习

一、圈一圈

二、填一填

()个()()个()

()个()

四、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题: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

本节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出示:气球图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小组合作:除了按形状分,还可以将这些气球怎样分,说一说并记录在纸上。

三、生活中的分类应用

四、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分类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困难,同学们很容易发现气球可以按照形状和颜色两种分法来分,但是记录对于同学们来说相对困难。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请同学们自己去分去记录,并充分利用展台来将学生的记录结果有顺序的层层递进的展出,让学生们慢慢学习如何利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记录分类结果。并初步学会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课题: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简单的统计表

本节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四、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的基础,本节课上,多数同学能够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完成统计表,同学们还学会了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与回答。尤其是班里的第一学习小组,本节课上,组长带领组员进行了有效的学习,组内能够进行商讨,并提出质疑,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学习对每个同学都有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数学游乐场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84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与式的大小比较及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题包的内在归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翻转片、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口算卡片:

8+411+68-315-69-0

2、比大小:

6〇910〇911〇13

3、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混在一起做》。

二、新授练习

(一)题1

1、请学生独立完成题1

2、校对这些题目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先口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再同右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3、再让学生口头回答哪些题的得数小于5、10、15?

哪些题的得数等于20?

4、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第7、第8题。

(二)题2—题3

1、先拿出翻转片、20数列图,请学生摆一摆、做一做,完成题2左边一组题。

2、师问:你们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这组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看,被减数每次减少2,减数每次增加2,差就每次减少4。

3、剩下三组题,小组合作先找规律,再计算。

4、小组汇报

交流第四组题包时,师强调我们通常使用的规律在这里中断,因此不能盲目使用寻找的规律来解题,必须对每题要仔细观察。

(三)题4—题5

1、这里有四组题,请在组长的带领下任选一组,先在组内交流题包规律,再填空。

2、大组交流汇报:

重点讨论第四题左边一组题,启发学生重新按规律排列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20-()=20(2)20-()=0

20-()=1520-()=5

20-()=1020-()=10

20-()=520-()=15

20-()=020-()=20

(四)题9

1、学生观察,这三组题有规律吗?

2、出示:18+□=20

师问:□里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答:18+□=20□=20-12

出示:17-□=12

师问:□里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答:17-□=12□=17-12

师小结:这组题我们可以用加法的关系来做。

3、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完成书上第九题。

(五)、题6

1、出示题目,审题,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2+2+2+2+2+2+2=14

鼓励学生改变房间数和熊猫个数,自编文字题,口头列出算式。

(六)题10

1、说这道题目的要求?2、写出加法或减法式子,将数楼填满。

(七)动脑筋。让学生自编一个题包,使每题结果都等于16。

三、总结:今天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互相交流。

期末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20以内数的认识(课本P61--1、6)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5、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数的认识及排列

1、你们认识了哪些数?

学生齐读: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让学生换多种方式读,比如: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

数离不开我们的生活,那谁能用这些数说一句话呢?

2、说一说数与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如13在几的前面?19在几和几的中间?

二、复习比较大小

1、我们认识了数,也会排列数的顺序了。那么这两个数,你能很快地说出谁大谁小吗?

出示11和17,你是怎么比的呢?

出示6、9、15你能说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三、按规律填数

(1)111315()()。

(2)2018()()12。

四、复习数位

1、师出示卡片11:

这是几?它是几位数呢?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呢?个位上“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又表示什么呢?

你能说出“11”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吗?

2、练习:

(1)看卡片,说出它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16、18、20)

(2)我说你猜:1个十,3个一组成几?9个一,1个十组成几?

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0大1,这个数是几?

20里有几个十?20里有几个一?

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1、复习序数的含义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六、独立完成课本P61—1、6题。

(期末复习)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20以内加减法(课本P62--2、3、4、5)

复习目标:

1、通过对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法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复习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15,尤其是()-7=7,学生容易填成0。

复习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在括号里填数

()+8=89-()=95+()=85+()=6

()-0=0()-0=0()+2=82-()=2

()+1=7()+1=6()+6=15()-7=7

四、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1.口算

9+几

8+几

7+几

6+几

5432+几

复习凑十法

2、总结和是11121314的算式

五、独立完成课本P62--2、3、4、5题。

六、用数学

1

一共有()只,跑走了10只,还剩()只。

(只)

2、学会看图。

小王8个4个2个

小明4个()个7个

小红5个6个()个

一共有()个15个10个

(期末复习)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及分类(课本P63--7)

复习目标:

1、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能数出有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

3、能从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

4、面对数量众多的物体,要分类数。养成数时按顺序、做记号、检查验证的好习惯。

5、加强学生分类的能力。如安排一些图形(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摆放位置也无序)

复习过程:

一、分一分

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个长方形()个正方形

()个三角形()个圆

三、分类(把每题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分类(把每题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四、按不同方法分类

五、独立完成课本P63—7题。

六、拓展题

里一共有()颗星星,

里一共有()颗星星,既在里,又

在里的星星一共有()颗,既在里,又在里的星星一共有()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识字3

课前透视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对对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在极富感染力的语境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6个字。

2、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课件。

课时:两课时(1.5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大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画面的景色。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对话平台

自学(读文正音,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1、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对子,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交流识字情况。

识字(竞赛识字,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1、出示生字词:认识哪个读哪个?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游戏识字:开展“识字秘诀”交流会,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检查识字:

(1)开火车识字——将13个生字打乱顺序,以小组为单位按顺序开火车读生字。

(2)摆长龙识字——学生按教师出示的拼音顺序把字卡摆成长龙。(也可摆成其他图案,如问号、感叹号、S形等)

(3)帮生字找家——分别找出带“雨”“虫”“木”字旁的字。

(4)猜字谜-——多字少一半()夕;十日十日(朝);王二小,白又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碧)

(利用学生已有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识字,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朗读(师生互动读文,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

1、读文,引导发现课文的特殊呈现方式。

2、师生交叉读文、拍手练读、分组竞赛读文。

练习(拓展延伸,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请你学着文中的样子,也出几个对子让小伙伴对一对,实在对不上你可以帮助他。

写字(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

重点指导“和、语、千‘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借助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出示大自然的画面: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描绘一下吗/说完后把词语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绘画(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增强理解语言能力)

1、在文中挑选一个或几个喜欢的词语,写在纸上,自己配上画面。

2、拿出自己的作品在组内交流,大家互相评议,猜猜他画的是哪些词语。

练习(游戏识字进一步巩固识字,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挑字卡找朋友:

翘舌音朋友——我是翘舌音“朝”,我的朋友在哪里?

结构朋友——我是“秀”,我有上下两层楼,我的朋友在哪里?

偏旁部首朋友——我是昆虫小蜜蜂,我的朋友遍天下。

反义词朋友——我是“朝”,是一天的开始,我的朋友在哪里?

2、“火眼金睛”:儿歌中哪些字是今天学的?看谁找得多?

红脸儿朝阳出东方,专给小朋友洒霞光。

碧绿的田野禾苗壮,万紫千红花儿香。

蝴蝶姐姐花间舞,蜜蜂妹妹采蜜忙。

杨树摇摆千条枝,桃李傍晚送夕阳。

3、“金话筒”:任意选择书中的词语说几句话,看谁用得多,句子说得美。

写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会汉字的结构之美)

1、认读“李、秀、香”,学生观察描红: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现问题相机引导,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9、两只鸟蛋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对话平台

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写字(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认读“听、唱、连、远”,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字旁和走之旁,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3)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仿佛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背诵(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10、松鼠和松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如总

(1)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用“如果”说一句话。

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1)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

1.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3.看看在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栽上什么树木会让学校更加美丽?(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

七、布置作业

1.把你刚才的想法在图上画出来。

2.除了松树和松鼠,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和动物?回家之后,运用各种方式调查了解。

板书设计:

10.松鼠和松果

松鼠松果

生活成长

松树

[NextPage]

11、美丽的小路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慢”等14个生字,并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识字和词为基础,增强环保意识,并在朗读中予以表现。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题目。

2、指名读,比比谁读得动听。

3、说说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路”是怎样的(教师评一评,也可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识字并运用

1、学习准备

标自然段序号,在文中圈出生字并读正确。

2、反馈

⑴开火车读字卡,正音。

⑵指名读,如果读对了,请那位学生把字卡贴到黑板上。

⑶运用(方法很多,比如“哪些字能成为词语朋友?”然后叫学生摆一摆,读一读)。

三、朗读与理解互动

1、站起来速读,如果觉得好了就坐下,要求读得既快又正确。

2、请刚才的第一名回答:

请找到文中的话,说明鸭先生屋前的小路确实是美丽的。

3、除了找的学生读一读,要创设情境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4、请读得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大家尽力读好这段。

5、师:这小路是不是一直这样美丽下去呢?从哪里知道的?

6、学生找相应的句子,比比谁读得更不错,请一生板书——不美丽。

7、师:小朋友们,知道了小路变得不再美丽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8、学生互相说,站起来说,大家评一评。

9、读一读第9、10、1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请说的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

10、师:如果当你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了,你会怎么做?

11、大家一起把班级打扫干净(简单一点)。

四、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五、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将字词卡任意发给几位学生。

2、师用肢体动作或其它方式引出字词,持卡的学生上来大声读给大家听,及时正音。

二、分角色朗读

1、各自选好想读的角色,认真练习读好角色的话。

2、反馈:

⑴你想读哪种动物的话?选一句或几句你觉得拿手的读一读吧。

⑵学生站起来读,教师要让大家明确读和听的任务,及时评价。

⑶师根据刚才读的情况选几名学生当角色,要求会背角色说的话,演的时候戴上头饰,其他认真看和听,由教师读旁白。

⑷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角色,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教师巡视及指导。

⑸反馈,并评选(奖项可以是“最佳合作奖”“天才小演员”等等)。

三、看谁读得好

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1、学生自己练读。

2、自愿站起来读,可以自己选一句读,及时评价。

3、学生观察三句话有什么区别,师解释: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疑问句,第三句是感叹句。

4、师口头编句子,学生猜是什么类型的句子。

5、按照要求口头说句子,要避免模式化,鼓励有创意的学生。

四、指导书写

五、评析

12、失物招领

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区分易混的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指名读题目,正音。

2、议一议:

“失物”是什么意思?

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

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要简单。

二、初读课文

1、标出段序。

2、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

3、快速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反馈。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相应地板书。

5、连起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

6、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觉得满意了坐下。

7、前几名先坐下的和后几名比较慢坐下的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清晰、正确,尽量防止各自读流于形式。

三、识字并运用

1、指名上来抽字卡,并要大声读给大家听,一起指正(可以进行组间比赛,提升紧张感,每组叫到的人数应一样)。

2、请刚才持卡的同学,拿着卡自由流动,用手中的卡叫另外组的同学读,最好能组词,不会读的站起来,比比哪组站起来的人数少。

3、请站着的学生读字卡,大家给予帮助。

4、比较读,并组词:

认()准()先()备()

队()难()失()各()

五、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六、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3、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

二、读课文,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三、指导写字

四、评析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成为另一个字。

2.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4.朗读背诵《小鸟》。

5.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闪跳式出示:

取——趣干——赶方——仿

(1)你发现了什么?这儿的每一组字之间有联系吗?

(2)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1)同桌讨论。

(2)交流。相机认识“字”字。

(3)给“字”字找朋友:生字、字母、汉字。(多媒体出示)

(4)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多媒体出示:

袋——活——题——张——

(1)思考:这些字去掉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2)交流出示:

dàishéyègōng

代舌页弓

(3)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4.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

(1)多媒体出示:

禾火禾少火丁火少

(2)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5.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认字方法?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多媒体出示:

字代舌页弓秒炒

(1)齐读

(2)活动:找朋友。

2.练习巩固:比一比,谁最棒。

(1)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2)指名开火车读,如果可以,请扩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多媒体出示

奇怪聪明活泼冰凉可口

准备赶快观看包围堆积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1.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你能从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二、读读背背《小鸟》

1.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好停顿: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2.为什么要让小鸟轻轻跳,还要“再轻一点儿”?

3.你能把“我”对小树的关心、呵护读出来吗?指导:要读得轻一些,别惊动了小树。

自由读,指名读。

4.“我”喜欢小鸟吗?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自由练背,抽背。

6.齐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观看图片,导入

1.多媒体显示:劳动课上,一名同学小心翼翼地把纸屑剪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包扎好投进垃圾箱。

2.交流: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二、垃圾从何而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

(1)指名说。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3)集体交流。

(我们小学生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纸、铅笔屑,还有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等。)

三、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1.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无可避免的,它们也就成了垃圾。你们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呢?

(1)指名说。

(2)评价说一说,谁的做法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怎么帮他改一改。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随手乱扔垃圾。遇到了,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

(及时劝阻,若不行,就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垃圾还可以废物利用呢!

(1)听故事:《一张废纸的自述》

(内容简介:我是一张白纸,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后和姐妹们一起呆在超市里,被一位小朋友买回家。他在我身上画了漂亮的图画,日子长了,就把我扔了。我进了垃圾箱,后又从垃圾回收站中转到造纸厂,处理后重新回到了超市里。)

(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利用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铁、塑料制品等)

4.平时我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入箱)

四、小组合作,画出想法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呢?

(1)小组讨论,如何画。

(2)小组合作作画。

五、展示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NO:1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NO:2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NO:3

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

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NO:4

教学内容: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NO:5

教学内容:加法(第23页-第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页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NO:6

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NO:7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28页的第7————11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34()

5()()21

()()3()()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5□5

231□223□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4-25-14-32-11+1

2+13-23-12+23+14-1

1+42+35-25-35-4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NO:8

教学内容:P29页:0的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NO:9

教学内容:第20页有关0减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0页的3――――第31页的第9题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托管时间完成:第30页的第7、8、9题和思考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数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单元认数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

介绍计数器:上学期,我们曾经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有些什么呢?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揭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齐读。

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

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教师边拨珠边说)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呢?4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是多少?怎样写?

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提问:在计数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什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那么一百怎样写呢?

小结:一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各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写0。

3、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为什么这样拨?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2)“想想做做”的5题。

独立填写后,一人报答案,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数,填好后,指名读一读。再讨论:两条直线上的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你是怎样想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题。

指图说给同桌同学听。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看看插图,指名把图的意思说给同学听。再找两个学生示范做猜数游戏。

(6)游戏:找朋友(图略)。

出示小动物摘果子的图,说一说每个小动物采了多少个果子。再把这些数写出来,写对了,就可以得到一分小动物送的礼物。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小结: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和一百,学会了如何读、如何写,还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顺序排列。

教学后记:让学生动手操作,气氛比较好,捆和枝理解的不是很好.

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第三课时认识几十几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输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的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第四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猫开了一家餐馆,现在它正忙着洗盘子呢!(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3、解答“试一试”。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校对。

4、第5、6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订正第6题诗追问:“我拔的个数和山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几个萝卜?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四、作业

“想想做做”的3题。

教学后记:情景导入得好,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第五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的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月历卡?再出示一张放大的月历卡,指导怎样看。然后进行讨论:四月份有多少天?3日、13日和23日各是星期几?这个月哪几日是星期日?在月历卡里还看懂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学后记:尾数是零的双数理解的不够好.

第六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你知道两面三刀位数是什么意思吗?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2)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衙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6、“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7、游戏(排路队)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第七课时: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1、学习“试一试”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18”个比较合适。)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一、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排球25元。”营业员阿姨说:“篮球比排球贵多啦。”另一男孩问:“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20本本子)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想想做做”第5题。

课: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草莓。课件展示:小猴说:“苹果有20个。”小猫问:“草莓可能有多少个?”

提问:你认为20个、25个、60个哪个答案合适?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右能是多少岁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二、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游戏:“想想做做”第七题。

讲述游戏规则: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示他一句话,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让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写和数。同桌学生游戏

3、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从练习中看到学生掌握得不错.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数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数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以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评: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按批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教学后记:接近生活,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38、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

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

“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

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

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

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

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

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

4)出示:诸葛亮先……,再……,最后……。练习说话。

5)齐读第二、三节。

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

(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

1)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

2)齐读第四节。

(引):这真是……(生读第五节)

师: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读生字(开火车)。

2.读词语(齐读)。

3.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1)小组讨论。

2)组内交流。

39、筷子的传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积累词语12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画面内容想象,编个“伞”是怎样发明的小故事说给同学听。

4、明白生活是创造的源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所有的字、词。

2、能明白筷子发明和广泛使用的过程。

教具准备:卡片、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筷子,交流“筷子”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47、筷子的传说

3、学生字:筷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听课文录音。

1、思考:你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完成填空:

很久以前,人们吃东西()。传说()。()人发明了()。现在,全世界()中,就有()人使用筷子。

4、生字:“抓”,用“抓”扩词。

(二)生自由读课文。

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筷子?找出有关小节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

(一)出示第二小节。

1、齐读,抽读。

2、学生字:渔、烫、俩、顺、折、碗

3、朗读课后句子1,说说这两根树枝有什么用?

4、试背第二节。

5、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分句读。

学生字:皇帝嫌

理解“嫌”,用“嫌”说一句话。

(3)完成练习:

后来,人们用()特意做成“快子”,起名“筷子”。筷子的材料由(竹筷)发展了()筷、()筷、()筷、()筷。

(4)师生合作读。试背第三节。

6、学习第四节。

(1)抽读。

除了我国,还有哪些国家也使用“筷子”?

(2)指导读好第二句和第三句。

(3)再读第四节,完成填空。

使用“筷子”的人从我国发展到(),并继续发展到()。

指名背诵。

四.巩固。

1、读字、组词。

2、读句。

3、读课文。

五.说一说。

看图编一个“伞怎样发明”的小故事。

六.课后练习。

1、查字典(自挑二~三个生字)

2、选字填空。

俩两

()只小兔在草地上。

他()是好朋友。

快筷鱼渔

()子竹()打()()

()慢飞()()船()民()夫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

40、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一个“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

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个生字,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引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人,他叫——禹。(师板书)

2、先请小朋友们听听他的故事吧!要求: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

3、指名答,揭题:44三过家门而不入(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出示一、二节,自由轻声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2、组内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hóngyāntáoyǔhūn

洪水淹死逃跑禹新婚

小老师领读字音。

重点交流:禹(书空)逃(组词、说话练习)

3、自由轻声读,男女声分读。

4、说说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

5、全班交流,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师范读,生边听边找生字。

2、用音序查字法查:呱踏

用部首查字法查:灾紧

3、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配合读。

4、课文填空:后来_____。一天_______。有人说:“________。”还有人说:“___________。”以后________。(出示课文插图)(同桌练说,指名说)

5、认识祥写与略写。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第四节,自由读,自学生字

2、交流学习“猛”

3、齐读并完成填空:

______传开了,_________更足了。经过15年的努力,治水大军终于______________。

三、巩固拓展

1、读词擂台赛:抽读生字,个人赛读,小组赛读

2、说一说:15年后,洪水被征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演一演。(全班交流)

41、壶盖为什么会动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背诵两句句子,认识部首“火字旁”。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瓦特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后来发明了蒸汽机,成为英国有名的科学家。

3、按提示学习音序查字法。

4、能看图按要求说一、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收集的瓦特的信息。

2、出示“蒸汽机”,瓦特是受什么启发发明蒸汽机的呢?

3、揭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瓦特小时候是怎样一个人?认真听一听,你会知道的。

(2)指名交流

2、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2)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

(3)小组学习。

3、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1)结合生字复习后鼻韵母,正音:更、沸腾

(2)认识“火字旁”:“炉”。交流认识火字旁的字。

(3)交流识字好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沸腾”

(5)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1—7节

(1)出示第一节:指名读,给“有名”换个词读,齐读。

(2)出示第二节,理解“试验”(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3把1、7节结合起来说说

瓦特发明了,是。

瓦特是,他发明了。

2、学习课文2—5节

(1)边读边思考:瓦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出示:好奇地想、看

(2)出示两句问句:

“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

“为什么水沸腾了壶盖就跳动了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理解“好奇”)

(3)出示填空:

瓦特看见,想。

瓦特看见,想,又想。

读2—5节,读出示的两句问句,根据填空的提示说一说。(两个填空练习选一)

指名交流

理解“不住地”(可用换词法)

(4)分角色朗读。

3、学习第六节:

(1)瓦特心中有许多个“为什么”,都找不到答案,它又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

(2)四人小组自学,

(3)大组交流:仔细地看

(4)出示课后练习句子,指导读出语气。

4、学习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再说说瓦特小时候是怎样一个人。

(1)指名交流。迟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附:好奇地看、想、仔细地看、想、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师小结。

四、说话练习:

1、瓦特看到壶盖会动,想到发明蒸汽机。那么,人们看见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里游,会怎么想,怎么做?

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怎么想),(怎么做)。

人们看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

我看见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

要求:看清图意,扩展想象。

五、学习音序查字法

1、学习音序查字法(以“更”为例,(1)先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G,在找到音节geng。(2)在“字典正文”中,利用提供的页码,就会找到你要查的字了。)

2、练习查“沸、验”。

42.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后来发明浑天仪,成了有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

3.按提示用音序查字法查出3个字在字典上的页码。

4.用几句话说说自己数星星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本课生字,练习查字典,积累词句。

2.知道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他长大成为最有名的天文学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新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教学

1.晴朗的夏夜,凉风习习,我们坐在阳台上,抬头一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星空,在音乐声中,星星一闪一闪)看着这美丽的星空,你想说什么?

2.学习第一句话:

老师给这星空配上了一句话:(在星空中出现: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练习朗读

3.揭题、自学:

(1.)在这样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有一个年龄和我们相似的孩子,正在院子里数星星。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板)

(2.)这位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

生交流,板书,张衡学习生字“衡”(书空)

4.学习最后一节

师引读最后一节。

学习生字汉研浑

5.学习第一节

张衡怎样数星星的呢?(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轻声读,要求用“。”划出有关动词。

(3)齐读

(4)你觉得张衡怎样?

6.引背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2——5节

1.自由读,思考:奶奶、爷爷和张衡是怎么说的?

2.学习生字:傻总组乱

3.分角色读

4.说话训练:奶奶认为。

张衡认为。

爷爷说。

5.学习第5节

(1)师: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引读第5节

(2)学习生字:楚

(3)看图演示理解

三.复习小结

1.分角色读课文]

2.巩固生字,词语

3.师:张衡小时侯对事物能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对他长大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练习()的张衡

5.说话练习:把自己数星星的情景说给大家听。

6.查字典练习。

43、一个奇怪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伊林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的科学家的故事。

3、用音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识本课生字12个

2、积累7个词语和2句句子。

3、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解果。

2、学习伊林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新

出示:51、一个奇怪的问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师: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谁提出了这个奇怪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我们来交流。(生回答)。

三、学习第一节:

1、一个奇怪的问题是:……(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名回答这个问题是谁提出的?

3、师生配合读第一节

4、学习生字:提溢音序查字法(理解意思)

四、学习二—七小节

1、师:出现了哪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指名6人分节朗读。学生回答:

扎小辫的女孩说:“水喝到鱼肚子里”

胖墩墩的男孩说:“水钻到鱼鳞里”

伊琳娜做金鱼放进一杯水里,水溢出。

3、学生字:

扎、辫、胖、墩、伊、琳、娜

4、分角色读课文。

5、齐读第七节,想:科学家的话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

读句子。

五、学习第八节

1、师:伊琳娜就是谁?师生配合读第八节。

2、全班齐读

3、学习生字:鼎、居。

六、复习巩固:

1、读词语2、读句子

七、课外拓展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过程和结果。

八、师小结。

44、望梅止渴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导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险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润”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

1、交流收集到的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

2、今天,学习一篇三国时期的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梅、止

思考:课题的含义(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

3、听课文录音,为小节标号。

二、新授课文,学习字词。

1、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节读课文。

3、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4、出示句子:

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学习生字:舌(书空)燥(找姐妹)

词语理解: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

读句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背)

5、同桌互读2、3节,讨论:曹操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6、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练习说话。

动词:跑、挥、指、喊

7、学习生字:导(字形)根(找姐妹字)灵(书空)骑(组词)

词义理解:灵机一动

8、结果怎样?齐读第三节。

学习生字:酸、精

找反义词:湿润

9、思考:将士们没有喝水,刚才还口干舌燥,现在为什么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了呢?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

10、读句子: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11、朗读全文,你觉得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

三、音序查字

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小组擂台:谁查得快而正确。

酸、润、燎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1、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说话。

2、要求:说清楚、语言表达上较正确、规范。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还能提出什么好办法?

45、花木兰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和两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扮、替”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花木兰》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解释课题,第一节导入

1、板书课题:花木兰学生介绍知道的花木兰的情况。

2、出示第一节: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花木兰。

指名朗读,指导齐读。板书:巾帼英雄。学习生字:巾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2、交流:小老师

46、莫扎特五岁的时候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和两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莫扎特从小爱好音乐并显露天赋,写出钢琴协奏曲。由于他对音乐执着的爱,后来成为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显”、“蓬”、“松”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说莫扎特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乐曲,小朋友,知道这段音乐是谁创作的?

板书:莫扎特(师简介)

2、读句子,学词语。

(1)出示句子:莫扎特是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

莫扎特从小爱好音乐,并早早地显露出音乐的天赋。

(2)知道读通句子。

(3)学习生字“显”。

复习音序查字法,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显”,为“显”找朋友。

(4)理解“天赋”

3、出示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五岁的莫扎特长什么样?他的音乐天赋表现在哪里?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一问题,出示词语:金发蓬松,天真可爱。

学习生字:“蓬、松”,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出示: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合乎规格。

先把句子读正确,再学习生字:“钢、且、合乎、规格”。

5、知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师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儿子的对话。

2、学生分三人小组练习读对话。

3、学生按小组交流读对话,指导:父亲故意开玩笑的语气和儿子不服气的语气。

4、学习生字:故、改。给“故”找朋友;知道“改”左边的笔顺。

5、不用提示语,直接对话。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做生字大搬家游戏巩固生字。

2、做“一字开花”游戏巩固词语。

3、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合、松、故、格”等字。

五、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介绍的这件事中你对莫扎特有了什么了解?

2、你还知道莫扎特小时候的什么故事?

3、老师介绍莫扎特

47.窗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2句。背诵全文。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知道一群孩子们来到窗下,为一位在战场上失去双脚的红军爷爷种月季花和牵牛花的故事。学习他们爱长辈的好品质。

3、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军、论”。

4、说说自己尊敬长辈的一件事。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9个。

同时从小养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好行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朱德的故事》

2、揭示课题:40、窗下

3、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感知:

1、跟着读一读

2、轻声读一读。

三:学生字:

1、圈出文中的生字。

2、查字典比赛:

字什么部首在字典第几页

3、学生字:

a.读准字音,小火车读。

b.小组交流:

“攀”书空、数一数笔画。

“簇”书空、用“一簇簇”练习说词语。

“株”可以说一株株什么?

四:读词语:

小小组读;开火车读;叫号读。

五:读句子:

抽生读;男、女生读;齐读。

六:读课文:

1、思考:我们到红军爷爷窗下拿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

2、读好第一节,读出语气:

3、红军爷爷为我们干什么?说一说。

4、今天我们来干吗?

5、读好第三节。分组读;男、女声比赛读。

七:背课文:

1、分组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3、齐背。

八:拓展延伸:

说说你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一件小事。

九:推荐读课外读物: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48.责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个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后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个小男孩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必、忆、碎、任”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说自己如果不小心打碎了教室里的花盆,会怎么做。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

难点:理解“承担过失”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生活中,我们因为顽皮好动一不小心闯了祸,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授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的事。

(听录音,回答课文里的小男孩是谁)

2.揭示课题:56、责任

(一)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划小节。

2.学习生字

3.检查

分四部分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任膛炮射砰赔偿须忆

(2)拼音汉字找朋友

shèsuìchángzérèn

(3)组词:炮()赔()膛()责()

(4)写出13个生字的音节中的一个字母。(大写)

(二)复习音序查字法

1.出示一块字母黑板。

2.说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3.查出“任”在第几页。

4.查字典比赛。

必()忆()碎()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1.把文中里根说话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

出示句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2.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过失”“自己的劳动”分别指的是什么?

找出有关的内容。

3.学生朗读课文。

读里根说的前面半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4.“过失”的内容读一读。

5.“通过劳动承担过失”是谁教会里根的?

6.找到课文内容,找出爸爸的话,读一读。

三、联系实际,练习说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责任”是什么?

2.假如你不小心打碎了教室了的花盆,你会怎么做?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49、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

2、积累一句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节,熟读4、5节

4、能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师:这些都是哪些动物尾巴?

2、出示壁虎的尾巴,让学生猜,学习虎字头,书空

3、师简介小壁虎

4、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借”

5、听录音,想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6、学习第一节,学习“蛇挣断”

7、指名朗读第二节,指导朗读

二、教学第3~~5节

1、分组学习,出示要求:1)读通课文,每人选一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一学。

2)说一说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3)再想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没有?为什么?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2、交流

3、说话训练

出示句式:小壁虎向、和借尾巴。(指名)

小壁虎向借尾巴,不肯借,是因为。

谁能读读这节中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指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4、师生配合读第3节

5、学习4、5节

6、到了家里,他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6节

7、有感情朗读课文

8、出示松鼠啄木鸟图,说说它们尾巴的功能

9、选一幅图说一说:小壁虎爬呀爬。

三、出示第一张图,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四、课外阅读《动物世界》

50、鱼和潜水艇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长句时,能注意适当的停顿。

3、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潜水艇的发明是受鱼的启发。

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说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谁能用几句话简单的说说图上的内容?

2、根据回答出示:一艘潜水艇

(1)指名读,读准字音,齐读

(2)用音序查字法查“潜、艇”,了解意思。

(3)学“艇”的部首“舟字旁”,结合“艇”的字意。

板书,让学生观察“舟字旁”与“舟”字有什么不同?

(4)出示课文中另几个带舟字旁的生字:般、舱。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5)指导在田字格中描写“舱、艇、航、般”。

3、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注意适当的停顿。

(2)评价朗读,再指名读,分组读

(3)读词语

(4)认字形:够、启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鱼和潜水艇有什么关系?课题为什么要把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通过朗读,回答问题

(1)同桌交流

(2)指名答。出示:人们受鱼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3)读这句句子

2、出示:一条鱼在水里游动。

(1)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出小鱼在水里,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沉下去。

(2)小鱼为什么能浮上来,沉下去?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一节,看谁能读懂课文,自己解答问题。开小火车分句读,同桌齐读。

3、指名答并出示:鱼肚子里的鳔,能够帮助鱼腹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

(1)读一读句子。

(2)通过查字典理解什么叫鳔——鱼泡泡。

(3)师引读:鱼肚子里的鳔,能够……,也能够……。

(4)指名读,注意适当的停顿。

(5)用“能够……,也能够……”说话。

4、师生配合读一、二、三句。

5、齐读下面的几句话,想一想,讲了什么?

6、出示:鳔鳔

(气)装满了放出来

浮上来沉下去

胀大缩小

(1)做动作理解胀大、缩小两词。并交流“胀、缩”字形。特别注意“胀”的部首是月字旁,同身体有关。

(2)看着板书提示,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鱼是怎样利用鳔来游上游下的。

(3)小结:原来于是靠鳔的长大与缩小浮上、沉下的。于是,这个道理……,引读第二节7、开火车读三节

8、读第三节,找一找潜水艇那些地方与鱼有关系。

9、交流

(1)样子像鱼、柜子就好比鱼的鳔。

(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师生配合读。

四、联系巩固,课外拓展

1、区分:密、蜜,一字开花。

2、看图读词,认识潜水艇。

3、阅读《鲁班造锯》小故事。

五、描一描,写一写

指导描写“柜、够”

51、棉花姑娘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棉、害、恶”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按标点停顿。读句时,读好带点的词语,读出请求的预期。

3、能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捕虫本领;能初步感受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

4、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叶子枯黄、爬满蚜虫的棉花。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出示:棉花(学习:棉)

3、棉花长得好不好?看图,说说从哪里看出来?

(1)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按标点正确停顿,读通句子)

(2)学习词语:可恶恶:正音,查查字典,找找它还有哪些读音?

(3)指名读句,齐读

4、揭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字形。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拼音。

(2)开火车读词语。

(3)随机指导:

1)记字形:许、忙、吐(总结识字方法)

2)提醒:“啄”中的一点不要漏。

(4)指名分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1、自由读课文,思考:棉花姑娘请了几位医生来为她看病?

2、交流

出示:燕子、啄木鸟、青蛙——读好词语。

3、他们帮上忙了吗?再读课文,思考:他们都是怎么说?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三句话)

是引读句子:

燕子说——

啄木鸟说——

青蛙说——

5、他们帮不了棉花姑娘,心情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

选一段话读一读,你能把它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个别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最后是谁制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读好第六节。

学生交流。(出示:七星瓢虫)读好词语。

7、做完手术后的棉花姑娘怎么样?出示:第七节。

各种形式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带点的字)

8、分角色朗读课文,各小组表演读。

四、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自由交流)

2、出示:

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到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五、复习巩固,拓展学习

1、七星瓢虫的本领可真大,比燕子、啄木鸟、青蛙可强多了。小朋友说是不是?(生交流)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它们。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3、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4、总结课文。

六、指导写字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朗读的指导,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语言拓展训练有所忽视,如果能抓住文本的资源,进行适当的语言拓展,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能有一定的量,可以使本课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但是部分没有有效性。

52、你像一个巨人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示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为绿化设计标语牌。

4、懂得保护公共绿化人人有责。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你来到大草坪上,你会看到些什么?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2、出示:巨人

指名拼读,学习笔画,“巨人”是怎样的?

3、(补全课题)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小老师带读生字,

草坪巨人森林正在举行弹琴地震亲情藏(读准前后鼻音)

(2)出示:弱小保护(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3、检查读文,课题中的“你”是指谁?

4、轻声读课文,为什么“我们人类”像巨人?找到有关内容好好读一读。(读好课文1、2节)

5、交流朗读

(1)指名读

(2)和同桌一块儿读一读

(3)师生配合读

(4)读的比赛

(5)是啊,那么美丽的环境,那么快乐的小动物,人们怎么忍心去伤害它们?让我们读课文第三节,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节?(齐读第三节)

6、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读了这一节了解了什么?

7、小结:

三、熟读成诵,感受体会

1、你们愿意做怎样的巨人呢?齐读全文。

2、学习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试背课文。

四、游戏巩固,课外拓展:

1、美丽的大自然(出示各种花、草、动物、带有词语)

2、在美丽的公园里,请为它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个人思考,小组交流。

3、回家为小区设计一条标语,提醒居民都要保护绿化。

五、指导书写

53、小花鹿买空气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9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字。。

2、能正确、熟练的朗读全文。注意读长句子时能做适当的停顿。

3、能用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处公共绿地。

4、知道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买-卖区别在哪里?

2、今天我们要学62课小花鹿买空气

3、你有问题要问吗?

二:新授

1、带着问题听录音:

2、回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3、练习朗读,熟悉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男女声读

4、学习生字

(1)圈出所有生字

(2)小组自学生字

鹿、偏、坪、僻、繁、痒、污、敏、症、葫、芦、喘

生字归类:形声字:偏、坪、僻、痒、症、葫、

区别:鹿广字头

痒病字头

繁、敏区别异同,书空

(3)小火车读生字

(4)读词语

(5)练习朗读句子

5、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后来人们不再到小花鹿那儿去买空气了?

(1)自由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回答问题。

三:说话练习:说说你的周围多了哪些绿地?上海多了哪些公共绿地?

四:试背课文4-6小节

1、根据老师提示背诵

2、会背地背诵

五、查字典比赛:

偏、喘、坪

六、课外拓展:读《北极回来的小雪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沪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13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