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9.28、7、6加几|人教课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9.28、7、6加几|人教课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1.9.28、7、6加几|人教课标

小编推荐

1.9.19加几|人教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反馈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图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a.“糖块”图。

b.“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c.练习十七第2题。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不仅巩固新知识,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设计说明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专家评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教学中具体突出以下几种转变:

1.教与学关系的转变。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的教更适应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之中。

2.教学切入点的转变。教师以学生的亲身经历、熟悉的事例引入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4.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教师进行评价时,没有主动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而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

执教: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贠轶琳

评析: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张书坤

1.9.19加几|人教课标

1.9.19加几|人教课标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1.9.19加几|人教课标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反馈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图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a.“糖块”图。

b.“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c.练习十七第2题。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不仅巩固新知识,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9.19加几|人教课标版

1.9.2《8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9.2《8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P90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教路为:基本训练搭桥铺路——创设情境造成悬念——动像启发探究规律——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搭桥铺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听算:(开火车)

8()=10821=823=825=92=98=(最后两道题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教师:今天,老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从前,在花果山上住着一只聪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个桃子,晚上又摘了7个桃子。这个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你们比猴子还要聪明,谁知道猴子是用我们学的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吗?(凑十法)复习“凑十法”的步骤:一想,二分,三加。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这一例的教学,教师主要进行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先出示牙刷盒里放着8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教师板书:83=,再问:8加3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教师:8加3的算法也和9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几凑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3分成2和几)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层次:教学“87”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图,提问: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板书:87=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87”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8想2,因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时教师移动7个桃子中的2个桃子和8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才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个、2个、5个,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吗?(不行,因为8和3,8和4不能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发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1)指定8个男生和8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唱毕,教师提问: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

(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教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己探索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8凑成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几得十几。学生由以前的一个一个的数着加,到发现新的算法,这正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新。

第四层次:让学生通过摆小圆片算出得数,再到脱离图和学具操作计算得数。

(1)动手摆小圆片算出84”的结果。

(2)想一想:85=86=89=怎样想很快说出得数?

四、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练习的目的在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拓展新知。为此,从两方面设计练习:

1、为了巩固新知,进行了基本练习,完成P91页“做一做”第1、2题。

2、为了强化新知,形成技能,进行了游戏练习:

(1)在数学医院里,数学医生给数学病人治病。

88=835=1685=814=14

(2)找朋友:(放《找朋友》录音歌曲)

(3)接力赛。

(4)放鞭炮:

今天我们用“凑十法”学会了“8加几”的加法,为了表示庆祝,老师为小朋友特制了“一串鞭炮”,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个个地放,看谁放得响,算对了大家齐说一声“叭!”,算错了大家齐说一声“扑!”,并再换一位放,直到放响为止。

[课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动脑、动口,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层渐进法在动像启发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通过音乐渲染、游戏活动等形式把课本上的练习综合处理,当堂解决,让学生享受到计算的乐趣。

永福县广福乡中心小学王黎娟

1.9.2《8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9

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3.汇报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9接着数;

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

…(多个小组汇报)

4、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从而优化算法。

四、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师:刚刚美猴王一直关注着我们小朋友,觉得学习很有趣,他也要与我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瞧!你想到数学问题了吗?(出示9个桃子,8个苹果,6个梨的图片)。

1)生: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

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2)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解决。

指名汇报:生1:我解决…98=17,我是这样想的…

生2:我解决…86=14,我是这样想的…

(练习稍有梯度,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让知识更具系统性)

2.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创造了什么数学知识?(9加几)

师:现在小朋友用自豪地语气说说你都会9加几。

老师祝贺你们研究成功,这节课满意吗?不过有一点点美中不足,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有办法?

99=1894=1395=1497=16

98=1793=1292=1196=15

1)有序的排列;

2)找规律:(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等规律)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帮老师用数学方法解决了饮料问题,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在小朋友的平时生活中有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把它记录下来,作成数学知识小卡片。

六、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是本着以下几个理念进行地:首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又能为生活而服务,感受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追求算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课堂实践中不乏有精彩的火花,例如:有学生在计算98时会这样计算:9可以分成4和5,8可以分成3和5,先算55=10,再算34=7。同时又应该看到算法优化的重要性。

第三,在练习设计上,注重人文,面向全体,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参加练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把简单的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

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9.4-5、4、3、2加几|人教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软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93=85=83=94=

92=84=75=65=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575859

b.4加几有:474849

c.3加几有:38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全课总结

教学设计说明

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两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设想如下: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不再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在学习完例1、例2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不同方法计算。

成人的思维是固定的,而儿童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教师应爱护这些宝贵的思想。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执教: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实验学校赵岩

指导教师: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实验学校姚亚萍

1.9.45、4、3、2加几|人教课标

《8、7、6加几,几加8、7、6》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8、7、6加几,几加8、7、6》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作者:丰师附小李艳

(一)课型定位---- 非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

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

本节课力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教师的引为学生的探,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具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 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继续能用凑十进行计算,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

1-1-1-2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2-2 鼓励学生选择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进行计算。

2-3 通过练习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体现:

通过鼓励学生选择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采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7、6加几,几加8、7、6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遇到较小数加较大数时还可利用已学的算式直接写得数的优越性。

(四)教学设计过程

以上节课学生已学的9加几的题入手,自然地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1-1-1-2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 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一、情境导入。

元旦快到了,老师准备用两盒小红花装扮我们的教室,你们喜欢吗?

(出示实物)

其中一盒有9朵,另一盒有7朵,请你们算一算,一共有几朵花?

你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

9+7=16,你是怎样算的?

我还准备了两盒彩灯,一盒8个,另一盒7个,你知道一共几个吗?该怎样列式呢?

二、合作探究。

1、你知道8+7=( )

A 知道

B 没想好

8+7等于几呢?该怎么算?小组讨论一下,也可以让小棒帮助你。

预设:

方法1:8和2先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5,共有15朵。

方法2:把7和3凑成10,再加5朵,共15朵。

方法3:9加7等于16,8比9少1,所以8+7=15。

方法4:把8看成10,10家7等于17,再用17减去2得到15。

你最喜欢哪一种?闭上眼睛把你喜欢的方法在脑子里想一想,可以请小棒帮助你。(想3分钟)把你喜欢的方法说一说。

(用小棒帮同学演示凑十过程,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三、体会方法的选择。

8+9=?你有哪些方法?先自己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预设:

方法1:8和2凑成10,9可以分成2和7,8+2=10,10+7=17。

方法2:9和1凑成10,8可以分成1和7,9+1=10,10+7=17。

方法3:我们已经学了9+8等于17,我知道8+9也等于17。

认为哪种方法计算8+9最简单了?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自主探究。

同学们会计算8加几的题了,老师考考你们会计算6加几的题吗?(出示6+8)同学们先自己算,想想怎么算?

五、读书。

同学们打开书108页,结合着图,你能说出来图下的两个式子分别表示的意义吗?

按按按 练习:

7+5=( )

A 12B 13

6+5=()

A 10B 11

你能把结果填在方框里吗?

你是怎么算的?

5+6呢?

六、学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计算时可以怎么想?

答:一共有16朵。

答:我是这样列式的:9+7=16。

答:我用凑十法,9+1=10,把7分成1和6,10+6=16。

我认为用凑十法计算8+9最简单,而且最好把9凑成10。

答:我认为算8+9想9+8最简单了。

答:6+4=10,8可以分成4和4,10+4=14,所以6+8=14。

答:8+2=10,6可以分成2和4,10+4=14,所以6+8=14。

答:第一个式子表示8个男生加上5个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答:第二个式子表示原来有7盆花,又搬来5盆,一共有多少盆?

填空。

答:用凑十法算的。

答:结果应该是11。

答:我么学习了计算8、7、6加几和几加8、7、6的方法。

答:可以把8、7、6凑成10来计算。

答:还可以在小的数加大的数时,倒过来用大的数加小的数计算。

你知道8+7=?

A 知道

B 不知道

C 没想好

ipad演示凑十过程,明确算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决8+9,为什么?

A 凑十法

B 数

C 摆小棒

练习:

6+5=()

A 10 B 11

(五)板书设计

8、7、6加几,几加8、7、6

(凑十法)

8+7= 6+8= 8+9=

(六)作业预设:完成课后习题

1.6.11连加|人教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10根小棒

2.实物图形卡片

3.多媒体课件

4.装钱的信封。

教学设计

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行品德教育。]

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1=8

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学生并不是简单重复老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顺序,深化了新知。]

2.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示拿法。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忘记,因此第二步的计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又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首先让学生观察连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都可以,只要学生能从中体验出“连加”的意义就行。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和顺序,加深对“连加”的理解。

最后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专家评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教师创造了许多动手操作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但教师没有仅仅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数学鼓足了劲。

执教: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刘彩霞

1.6.11连加|人教课标

8、7、6加几 ,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8、7、6加几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

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

(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的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6.12连加、连减|人教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评析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执教:上海市浦东新区七号桥小学马俪

评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曹培英

1.6.12连加、连减|人教课标

8、7、6加几的应用


8、7、6加几的应用小师发表于2007-1-19:02:00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第107页例4(人教版)

教学目标: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听算练习:20以内加减法。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9+68+5

二、探索新知

1、谈话激趣: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特地准备了些东西,看看是什么呢?(桃子)

2、在情境中生成问题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桃子?”

3、小组交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汇报、交流

板书:(1)、数出来的。

(2)、按左右两边计算:8+7=15(个)

(3)、按有无叶子计算:10+5=15(个)

5、说一说:哪一种方法好?

6、强调: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寻找方法。如,这一题-------

三、内化归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谁的表现好?好在哪里?

四、应用创新

1、算算我们班黄组、蓝组一共有多少人?看谁想到的方法最多。

2、107页“做一做”

3、108页的第一题

(二)设计意图与理念

这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也是努力遵循这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中,我通过儿童化的语言,鲜艳的教具营造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2、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的小组活动。

3、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4、在总结阶段突出生生间的互评,目的是使学生在互相肯定中扬长避短,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5、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三)教后随想

一直都觉得课前设计的生动性不及课堂中用心发现并挖掘的资源。在之前的练习设计中,我原本打算让学生完成的是书本练习,可一进教室看到来听课的老师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且人数不多,才十几个时,我马上把练习改为数数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老师。结果,效果显著,再次迎来了教学高潮。学生想到的方法五花八门,有按男女计算,有按老少计算,有按有无带眼镜计算,有按头发颜色计算,等等等等。我的教后感悟:课堂中并不缺少精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易感的心灵.

1.6.16和7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6.16和7的认识|人教课标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排排队?

3.(指着1、2、3、4、5)问:5后面的数字是几?出现数字“6”、“7”。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们作朋友,学习6、7的认识。

板书课题:6、7的认识

二、新授

(一)数一数,说一说

1.课件演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2.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展示学生的各种数法。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同桌互相数一数。

3.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4.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二)拨一拨,比一比

1.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拨珠子,先拨5颗,再拨一颗,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刚才一共拨了几颗珠子,是怎样拨的?

问;再拨一颗是几颗?

2.在直尺上认数。(课件演示)

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助老师在直尺上标出刻度数。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3.引导学生比较6和7的大小。

学生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可能出现5比6小,6比7小或6比5大,7比6大。

板书:5○66○7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填空完成5<66<76>57>6。

(三)数一数,填一填

1、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一共几朵。

2、指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3、(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数一数,并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四)分一分,涂一涂

1.数出6根小棒。

6根小棒我们可以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请同学用自己桌子上的6根小棒摆一摆。

2、汇报结果。

3.学习7的组成。

(1)四人一组为单位研究讨论7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结果。

(五)写一写,做一做

1.学习6和7的写法。

引导学生观察6、7的字形。

教师示范写6、7,学生先书空,再在格子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⑥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做以上题目。

四、全课总结

用6、7的数字说一句话。

1.6.16和7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课文 7 蟋蟀的住宅|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7蟋蟀的住宅|人教课标教材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6》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6》”,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恨、漠、炭、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准备对子的相关知识(从书上找,问长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收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收集到的?请给大家说说好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说明]对子(对联)是汉语言的精华,说对子、写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学过关于对子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积累。因此,在设计课的进入时,考虑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做到了向课前延伸。这既有利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师: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生试读,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读,师指导。

师: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指名评价刚才的朗读。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更正读音。

(3)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写有生字生词的小黑板),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认读:恨、漠、炭、贫、冷漠。边读边纠正,直到读准、读熟为止。

说明:在方式上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如:在课文中指读,在生词中认读;还可以开展抢答竞赛活动:就是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比赛的形式认读,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生字,

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字卡)。

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说明: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是为了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多次听读、阅读中感知生字生词,为进一步地认读识记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利用抢答的方式认读对子以及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把生字生词读得更准、认得更清、记得更牢。一句话: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

师:现在大家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

说明: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理解实际,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

说明: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师简单说说常识:对子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等

师:大家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提示: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内容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教师可提供一些字词,让学生选择对对子,如: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说明:本课教学,除了要完成阅读,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任务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一点关于对子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辨别对子、对对子的能力。所以安排上述三个步骤,以实现此教学目标。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指导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贫字,上面是分不是今。

2.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哪!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收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说明: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写字的主动者(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为了沟通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对子、创造对子。

《1.9.28、7、6加几|人教课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幼儿园外教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923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