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教案:人与生物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教案:人与生物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十四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二)

重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

难点: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导致草场沙漠化的原因。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二)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1.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A.提供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如木材、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

B.提供食品: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

C.提供油料: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

D.提供药材:如多种中药材

E.具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维持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植物和绝大多数动物都生存在森林中,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2.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

A.生物圈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它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约是3.1×1017KJ,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63%。

B.维持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

3.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

A.防风固沙:森林能降低风速、稳定流沙。

B.调节气候:由于森林的蒸腾作用而增加空气温度;由于林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容易下雨。

C.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如柳杉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硫;森林植物巨大的表面积,可以滞留空气中的灰尘;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抗生素,可以杀灭病菌。

D.使人精神愉悦、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森林的绿色是人类生理上的最适颜色。

4.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A.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0.128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

B.森林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

C.用材林中成、过熟林蓄积量持续减少。

D.森林质量不高: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很低。

E.林地面积逆转严重。

二、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A.森林是可再生资源,1984年,我国分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采伐限额管理,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低于年生长量。

B.林场走上了“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

C.1978年我国开始兴建“三北”防护林,以后又兴建多种防护林,如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

D.为保护我国天然生态系统,我国建立了以保护森林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第三节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大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

一、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1.在生物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有重要作用

草原上的植物群落结构较森林简单,但由于草原植物的植株矮小,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净光合产量(即“光合作用总量”-“呼吸消耗总量”)是比较多的

 2.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如:A、各种牧草、牲畜。

B、多种中药材:甘草、冬虫夏草、枸杞、伊贝母。

C、其它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由于气候干旱,草原上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较少,但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特别是啮齿类)很多。

D、草原是珍稀动物的故乡:野马、黄羊、白唇鹿、藏羚羊。

 3.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由于草原植被的根系发达,因此对土壤有较强的固着作用;茂密的茎叶可以阻挡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多种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多孔而疏松,可以吸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从而保持水土。

 4.畜牧业基地:可以放牧羊、牛、马、牦牛等,为人类提供肉和奶等食品及毛皮等工业原料。

二、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

1.现状:牧草稀疏低矮、杂草和毒草增多,草场面积减小、草场退化、沙漠化严重,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原因:A、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盲目开垦;其次是乱捕滥猎、破坏与草原接壤地带的森林。

B、自然因素:干旱、虫害、鼠害。

三、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合理利用

1.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草原以畜牧业为主,不盲目开垦种农作物。

2.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根据牧草的产量和质量确定载畜量。

3.季节性放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水草丰美的季节(多为夏季),多养牲畜,达到夏壮秋肥;在缺草的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大量屠宰牲畜,减轻冬春草场压力。

4.划区轮牧:根据草场的产草量和畜群的大小,把草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一定的天数,在这些小区轮流放牧。

(二)保护

 1.保护有益动植物。

 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主要措施有: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灭鼠、防虫、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例一:为实现对草场的合理利用,一年中放养的牲畜量应该()

A.一年四季基本相同 B.春节多些

C.夏季多些D.冬季多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草原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方面有关合理放牧的知识。

 在我国大多数草原地区,每年的6~9月是牧草生长旺盛的时期,因此,应当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水草丰美的季节,多养牲畜,肥育肉畜,达到夏壮秋肥的目的。而在缺草的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大量屠宰牲畜,就可以减轻冬春草场压力,避免发生“冬瘦春死亡”的现象。。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例二:森林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原因是()

A.一年中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最多

B.一年中森林合成的有机物最多

C.一年中单位空间的森林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D.森林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而不是指一年中有机物的合成总量或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浮游植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数量非常巨大,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约占全球植物合成量的70%。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一、选择题:

 1.森林生态系统()

A.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是地球上每年合成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态系统

D.是为多数动物提供生存环境的生态系统

 2.森林中一种植物的绝灭,可能会造成大约多少种动物的消失()

A.3种到10种 B.10种到20种

C.10种到30种 D.10种到50种

 3.关于热带雨林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B.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 

C.腐殖质积累量大

D.营养结构极为复杂

 4.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宗旨是()

A.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立 B.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C.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隔离 D.尽量提高经济效益

 5.下列形成酸雨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B.火山爆发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动植物的异化作用

 6.我国从1978年起兴建“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提供木材D.杀灭细菌

 7.为了消除狼对牲畜的威胁,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它们几乎直赶尽杀绝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植被将遭到严重破坏 

B.畜牧业发展将得到保障

C.畜产品产量将持续提高

D.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增强

 8.利用毒饵和农药灭鼠防虫的特点是()

A.短时间内即可见效 B.对环境影响不大

C.可长期控制鼠类和害虫 D.有利于生态稳定

 9.从发展的观点看,既可大幅度地提高牧草产量,又可以节约大量资源的先进灌溉技术是()

A.自流漫灌 B.畦灌

C.沟灌 D.喷灌

 10.草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是()

A.牧草B.乔木 C.牛、羊、马D.人类

二、非选择题

 11.对于人类来说,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包括________等;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指其重要的________;潜在使用价值是指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一旦消失就无法______,因此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

 12.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野生鹿种群动态曲线,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51年开始大量捕杀狼等捕食者,结果野生鹿种群的变化如图所示。按生态学原理分析回答:

 (1)大肆捕杀狼后,鹿群出现了什么变化?草场(牧草)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事实证明,在草原生态系统中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从该事例中得到的重要启发是:在草原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一定不能______放牧。

一、1.B 2.C 3.A 4.B 5.D 

6.A 7.A 8.A 9.D 10.A

二、11.提供木材、林副产品、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生态作用;再生。

12.(1)一度上升,随后下降 草场退化 

由于鹿失去天敌,致使鹿的数量剧增,大量啃食牧草,同时大势践踏牧草,使之无法得到恢复,对植被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2)捕食者被捕食者

(3)过度超载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生物人与生物圈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人与生物圈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十五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三)

重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难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三)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

1.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稳定(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海洋中虽然没有高大的植物,但由于海洋的面积十分辽阔,浮游藻类的数量很多,海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产生3.6×1010t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2.维持生物圈的水循环

海洋蒸发的水蒸气变成了降水,为陆地生态系统大量淡水,这样,从陆地江河流入海洋的污泥浊水回馈给陆地生态系统的却是纯净的淡水。

3.调节气候

 海洋的热容量大,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加之海水的流动性,这样,使得海洋能够调节不同纬度海域的海水温度,并与大气相互作用调节全球的气候,给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一个温度合适的环境。

4.海洋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A.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的生命最早可能是在海洋中出现的。

 B.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海洋动物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比陆生动物高,且各种氨基酸比较均衡,容易被人消化和吸收。

 C.提供药品:如海龙、海马、海螵蛸等均为著名的中药材。

 D.提供工业原料:如鱼鳞可以制成鱼鳞胶,鲸类的油脂可以做高级润滑油。

二、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现状

(一)优势:

我国的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水产品的年产 量居世界第一。

(二)存在问题:

1.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海港与船舶排放物、石油、重金属、农药、富营养化等等,导致污染严重,加之过度捕捞。

2.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3.滩涂围垦和填海造陆夺走了大片的海洋生态环境,致使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地、产卵地、育苗场。

4.筑堤修坝等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5.珍稀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三、海洋生物资源和开发、利用和保护

1.开发:大力发展沿岸水产品的养殖和增殖,保护近海生物资源;逐步发展远洋捕捞。

2.利用和保护:颁布法律和法规;制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捕捞工具。

3.意义:海洋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可缓解粮食危机。

第五节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系统。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大多由人来决定,同时人们还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如喂养、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治虫和收割。使农业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2.主要组成成分是人工种养的生物:农业生态系统中大多是按人的意愿种养少数优势物种,因此,生物的多样性大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人为的管理和调节。

3.产品大量输出:自然的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物都基本保持在系统内部,许多矿质元素可以在系统内部进行循环而使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农副产品往往被输出到系统以外,因此,必须经常输入大量的物质,如施肥,甚至还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电力。

二、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

1.概念: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2.原理:

A.遵循食物链的原理,设计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使废物资源化,既可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B.遵循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原理,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进行人为调节。如在生态系统中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这样,还可以减少购买农药的资金投入,同时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三、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1.充分利用太阳能,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物质转化。

2.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转化。

3.开发农村能源。如沼气。

4.保护、合理利用和增殖自然资源,如保护森林、控制水土流失。

5.防治污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6.建立农业环境自净体系。

四、我国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

 我国自1992年将发展生态农业列为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一,先后有七个生态农业建设单位被授予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称号,上百个生态农业试点县。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正在由试点阶段向常规发展阶段转化,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将广泛地应用在生态农业中。

第六节 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1、自然系统: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各种生物

2、经济系统: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社会系统:即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以上三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和决策起决定性的调控作用。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人类起主导作用,如:人支配生产和发展,生产者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分解者功能不强。

2、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

(1)流动量大:需要需求量输入物资原料,快速输出产品和废弃物。

(2)高度开放:一方面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

 3.由于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1.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

2.改进城市工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

3.大力城市的绿化和美化

4.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

五、人与环境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按生态学规律办事,使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

例一: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其直接危害是()

A.导致富营养化和赤潮B.造成有机物污染

C.导致海洋生物中毒D.导致海水中溶氧减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污染物对海水造成的危害方面的知识。

第一: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海水中的N、P等元素过多,从而造成水藻短期内大量繁殖而引发赤潮,经过一系列生物学变化后再严重威胁生物资源。第二:能导致海洋生物中毒的重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和农药等有害物质。第三:石油污染的主要特点是导致海水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阻断海水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使海水中溶氧量减少,进而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通过以上的分析就不难得出本题的答案:C。

例二:下图是一生态农业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A是___________,其中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所遵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农业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第一,在生态系统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分解者这些成分,但其主要成分是以绿色植物为主的生产者,如桑、稻。第二,根据生态农业的有关知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可以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使废物资源化,其中利用沼气池产来沼气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机废弃物放入沼气池刚刚密封的时候,池中有部分氧气,此时需氧型微生物发挥作用,随着氧气浓度的下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开始发挥作用,至池氧气消耗完毕后,厌氧型微生物开始发挥作用。第三,人与畜禽都以植物为食,而人又以畜禽为食,所以人与畜禽的关系属于竞争和捕食双重关系。第四,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是来自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合作用,将来自太阳的能量固定在植物体内,然后供各种生物的需要。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1)桑、稻(2)沼气池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3)竞争和捕食(4)太阳能生产者(桑、稻)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固定在其体内

一、选择题:

1.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温度、海水的盐度B.阳光、温度、水分

C.阳光、水分、海水的盐度D.阳光、温度、溶氧

2.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人B.人工种植的农作物

C.人工种养的生物D.人工养殖的动物

3.下列生态系统中结构最简单的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4.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对人畜粪便最合理的利用途径是()

A.直接作为肥料肥田B.先作沼气池原料后再肥田

C.先堆制腐熟后再肥田D.干制后用燃料

5.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符合的原则是()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B.使产出和输入的物质达到平衡

C.尽量减少生物种类

D.提高沼气转化效率

6.对城市建设中发展绿地的看法正确的是()

A.城市土地太紧张,不宜发展

B.城市建设的目的不是植树种草,因此可有可无

C.绿色植物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应适度发展

D.发展绿地应越多越好

7.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属于

A.自然系统B.经济系统C.社会系统D.人工系统

8.城市生态系统的三大系统之间通过什么相互联系

A.物质流B.能量流C.信息流D.包括A、B、C三项

9.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内容中最重要的是()

A.提高和培养居民的环境意识B.大力发展自然系统

C.强化生态规划D.调整产业结构

10.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生产者

B.人类是主要的消费者

C.人类可以使用交通工具进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D.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都是由人类完成的

二:非选择题

11.某些海域在一定季节经常会出现“红色的海浪”,长达数公里。试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由于它发生在海水中,所以也叫_____________。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由于水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过多而使___________的现象。第二,当它们死后,先被_______分解,使水体中的___________含量明显减少,接着又会被_________分解,产生出__________、_______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因浮游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一、1.A2.C3.B4.B5.A6.C7.B8.D9.A10.D

二、11.(1)富营养化赤潮

(2)NP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需氧型微生物氧气厌氧型微生物硫化氢甲烷红蓝褐。

2012届高考生物重难点总复习人与生物圈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重难点总复习人与生物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十四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二)

重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

难点: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导致草场沙漠化的原因。

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二)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1.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A.提供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如木材、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

B.提供食品: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

C.提供油料: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

D.提供药材:如多种中药材

E.具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维持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植物和绝大多数动物都生存在森林中,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2.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

A.生物圈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它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约是3.1×1017KJ,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63%。

B.维持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

3.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

A.防风固沙:森林能降低风速、稳定流沙。

B.调节气候:由于森林的蒸腾作用而增加空气温度;由于林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容易下雨。

C.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如柳杉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硫;森林植物巨大的表面积,可以滞留空气中的灰尘;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抗生素,可以杀灭病菌。

D.使人精神愉悦、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森林的绿色是人类生理上的最适颜色。

4.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A.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0.128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

B.森林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

C.用材林中成、过熟林蓄积量持续减少。

D.森林质量不高: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很低。

E.林地面积逆转严重。

二、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A.森林是可再生资源,1984年,我国分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采伐限额管理,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低于年生长量。

B.林场走上了“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

C.1978年我国开始兴建“三北”防护林,以后又兴建多种防护林,如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

D.为保护我国天然生态系统,我国建立了以保护森林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第三节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大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

一、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1.在生物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有重要作用

草原上的植物群落结构较森林简单,但由于草原植物的植株矮小,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净光合产量(即“光合作用总量”-“呼吸消耗总量”)是比较多的

 2.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如:A、各种牧草、牲畜。

B、多种中药材:甘草、冬虫夏草、枸杞、伊贝母。

C、其它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由于气候干旱,草原上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较少,但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特别是啮齿类)很多。

D、草原是珍稀动物的故乡:野马、黄羊、白唇鹿、藏羚羊。

 3.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由于草原植被的根系发达,因此对土壤有较强的固着作用;茂密的茎叶可以阻挡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多种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多孔而疏松,可以吸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从而保持水土。

 4.畜牧业基地:可以放牧羊、牛、马、牦牛等,为人类提供肉和奶等食品及毛皮等工业原料。

二、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

1.现状:牧草稀疏低矮、杂草和毒草增多,草场面积减小、草场退化、沙漠化严重,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原因:A、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盲目开垦;其次是乱捕滥猎、破坏与草原接壤地带的森林。

B、自然因素:干旱、虫害、鼠害。

三、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合理利用

1.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草原以畜牧业为主,不盲目开垦种农作物。

2.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根据牧草的产量和质量确定载畜量。

3.季节性放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水草丰美的季节(多为夏季),多养牲畜,达到夏壮秋肥;在缺草的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大量屠宰牲畜,减轻冬春草场压力。

4.划区轮牧:根据草场的产草量和畜群的大小,把草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一定的天数,在这些小区轮流放牧。

(二)保护

 1.保护有益动植物。

 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主要措施有: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灭鼠、防虫、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例一:为实现对草场的合理利用,一年中放养的牲畜量应该()

A.一年四季基本相同 B.春节多些

C.夏季多些D.冬季多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草原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方面有关合理放牧的知识。

 在我国大多数草原地区,每年的6~9月是牧草生长旺盛的时期,因此,应当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水草丰美的季节,多养牲畜,肥育肉畜,达到夏壮秋肥的目的。而在缺草的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大量屠宰牲畜,就可以减轻冬春草场压力,避免发生“冬瘦春死亡”的现象。。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例二:森林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原因是()

A.一年中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最多

B.一年中森林合成的有机物最多

C.一年中单位空间的森林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D.森林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而不是指一年中有机物的合成总量或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浮游植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数量非常巨大,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约占全球植物合成量的70%。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一、选择题:

 1.森林生态系统()

A.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是地球上每年合成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态系统

D.是为多数动物提供生存环境的生态系统

 2.森林中一种植物的绝灭,可能会造成大约多少种动物的消失()

A.3种到10种 B.10种到20种

C.10种到30种 D.10种到50种

 3.关于热带雨林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B.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 

C.腐殖质积累量大

D.营养结构极为复杂

 4.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宗旨是()

A.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立 B.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C.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隔离 D.尽量提高经济效益

 5.下列形成酸雨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B.火山爆发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动植物的异化作用

 6.我国从1978年起兴建“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提供木材D.杀灭细菌

 7.为了消除狼对牲畜的威胁,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它们几乎直赶尽杀绝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植被将遭到严重破坏 

B.畜牧业发展将得到保障

C.畜产品产量将持续提高

D.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增强

 8.利用毒饵和农药灭鼠防虫的特点是()

A.短时间内即可见效 B.对环境影响不大

C.可长期控制鼠类和害虫 D.有利于生态稳定

 9.从发展的观点看,既可大幅度地提高牧草产量,又可以节约大量资源的先进灌溉技术是()

A.自流漫灌 B.畦灌

C.沟灌 D.喷灌

 10.草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是()

A.牧草B.乔木 C.牛、羊、马D.人类

二、非选择题

 11.对于人类来说,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包括________等;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指其重要的________;潜在使用价值是指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一旦消失就无法______,因此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

 12.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野生鹿种群动态曲线,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51年开始大量捕杀狼等捕食者,结果野生鹿种群的变化如图所示。按生态学原理分析回答:

 (1)大肆捕杀狼后,鹿群出现了什么变化?草场(牧草)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事实证明,在草原生态系统中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从该事例中得到的重要启发是:在草原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一定不能______放牧。

一、1.B 2.C 3.A 4.B 5.D 

6.A 7.A 8.A 9.D 10.A

二、11.提供木材、林副产品、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生态作用;再生。

12.(1)一度上升,随后下降 草场退化 

由于鹿失去天敌,致使鹿的数量剧增,大量啃食牧草,同时大势践踏牧草,使之无法得到恢复,对植被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2)捕食者被捕食者

(3)过度超载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十一

高三第一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模拟卷)

I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A、编码区都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B、编码区都是连续的

C、非编码区都能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

D、非编码区都有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发作迅速B、反应强烈

C、消退较快D、对组织破坏严重

3、下列各项中,不是下丘脑功能的是

A、调节机体体温B、调节机体渗透压

C、分泌释放激素D、产生感觉

4、胰岛素具有增加血糖的去路和减少血糖的来路的功能。对这一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抑制合成肝糖元B、抑制血糖的氧化分解

C、抑制血糖的重吸收D、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5、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6、下列属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特征的是

A.翻译的模板需在转录后进行加工

B.在转录还未完成时便可开始翻译

C.基因的表达调控要比真核生物复杂

D.转录和翻译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分隔

7.下列不是基因工程中经常用来运载目的基因运载体的是

A.细菌质粒B.噬菌体 C.动植物病毒 D.酵母菌核内的DNA

8、用来完成基因的剪切与拼接的酶是

A、R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B、限制酶与DNA连接酶

C、限制酶与RNA聚合酶D、限制酶与DNA解旋酶

9、下列对细胞内的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都是相同的

B、生物膜的化学成分都完全相同

C、叶绿体等的膜不属于生物膜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10、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瘤细胞,这种杂交瘤细胞

A、发生了基因突变B、只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C、只能在体内大量增殖D、能产生特定的抗体

11、植物细胞的去分化是指

A、植物组织离开植物体的过程

B、离体的植物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C、愈伤组织形成根、茎的过程

D、离体的植物组织发育成新的植株的过程

12、除了下列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可作为人体内水的来源?

A、饮料中的水B、食物中的水

C、有氧呼吸产生的水C、无氧呼吸产生的水

13、DNA探针能检测到标本上的

A、遗传密码B、遗传信息C、蛋白质序列D、细胞结构

14、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碳酸

1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之后,会引起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A、溶酶体的活性被激活B、渗透压发生变化

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D、释放免疫活性物质

16、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

A.由于细胞分化而丧失了全能性

B、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时空选择性

C、细胞经过多次分裂而丧失了全能性 

D.不同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17、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18、将家兔从30℃移至5℃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舒张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9、下列前项是内分泌腺、中项是激素名称、后项是激素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

A、胰岛A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B、肾上腺、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吸钠排钾

C、垂体、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吸收水分

D、甲状腺、甲状腺素、增强机体代谢

20、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21、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具有多种性质,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类物质特性的是

A、异物性B、大分子性 C、特异性 D、不变异性

22、下列属于细胞免疫所产生的物质是

A、白细胞介素B、干扰素C、抗体D、抗生素

2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在机体的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D、胰岛素

24、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延长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B、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面积

C、对不同的作物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D、确保通风以保证二氧化碳的供给量

25、下列关于细胞质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子代表现为母本的性状B、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C、有时也会受到核遗传的控制D、细胞质内的大多数细胞器都能独立遗传

Ⅱ非选择题(共45分)

26、(5分)写出形成NADPH的反应式。

27、(8分)小鼠的海拉细胞有氯霉素抗性,通过显微操作,将对氯霉素无抗性的小鼠体细胞的核取出,注入去核的海拉细胞中,然后将这一新组合的细胞放到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发现它能够持续分裂。试分析:

(1)控制氯霉素抗性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遗传方式称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根据下图过敏反应作用机理,简要说明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会造成局部水肿的作用机理。

过敏原 机体 抗体 某些细胞

过敏原

毛细血管通透增强 释放物质(组织胺)

 

 局部水肿

29、(12分)下图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据图作答。

(1)①过程是,所形成的②是,它的特点是

(2)③过程是,这一过程所用的培养液中应加入

(3)④是。

30、(12分)右图表示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温度

对藓光合作用量(①②)和呼吸作用量

(③)的影响曲线图。这三条曲线是通

过测定量而获得的,纵轴与曲线为吸收量,

对为发生量。

请回答:

(1)表示总的光合作用量和净的光

合作用量分别是曲线[]和[]。

写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植物重量增加是在_______0C左右最大。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否一致?为什么?

1、B2、D3、D4、C5、D6、B7、D8、B9、D10、D

11、C12、C13、B14、A15、D16、B17、B18、B19、A20、B

21、ABC22、AB23、ABC24、CD25、ABC

26、NADP++2e+H+→NADPH

27:(1)细胞质中(2)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8:人体接触到花粉(过敏原)时,刺激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等细胞的表面。在花粉(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这种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质渗出,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大量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增加,从而导致局部水肿。

29、(1)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性,既能产生抗体,又能大量增殖

(2)细胞培养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血清

(3)单克隆抗体

30、(1)121==2+3

(2)在20℃左右,这时植物重量增加最多。

(3)不一致,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在20℃—30℃,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5℃以上,这是因为这两个生理活动中不同的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上有差异。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教案:细胞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教案:细胞”,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十七

第一章细胞(含绪论)


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生物膜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2、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时期的特征。
3、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的全能性。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细胞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是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本部分的重点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也是学习动植物新陈代谢、遗传的物质基础所需的基础知识。在学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要联系化学中的有关知识,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命题的知识点之一。
1.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在细胞的干物质中(水除外)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另外,同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水量与细胞的代谢状况有关,生长旺盛的细胞含水量多,而趋向衰老的细胞中含水量低。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氨基酸通过缩合方式形成多肽(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按照一定方式通过一定的化学键结合起来形成蛋白质分子。在肽链形成过程中,两个氨基酸分子通过缩合的方式形成二肽,要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一个肽键,多个(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一条肽链(多肽),要失去n-1个水分子,这条肽链中含有n-1个肽键。如果是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条肽链,要失去n-2个水分子,这个蛋白质的肽链中含有n-2个肽键。依此类推,一个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为氨基酸总数减去肽链的数目。而在缩合过程中,失去一个水分子则形成一个肽键,所以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目与失去水分子数目相同。简单表示为: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
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这是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如某些激素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所有的酶是蛋白质:如淀粉酶、蛋白酶等;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载体是蛋白质;红细胞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血浆中存在一些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也是蛋白质,等等。
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学习以后有关内容的重要基础知识,只有学好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才能理解细胞各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细胞膜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门户、细胞质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供应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部分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和放线菌;由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如:真菌、植物和动物。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2.正确理解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学习叶绿体的结构时应与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的分布联系起来。同样线粒体的结构应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联系在一起。
同时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中完成生命活动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某一生命活动,因此各种细胞器之间具有协调性。如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各种细胞器的比较:各种细胞器膜的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相同,都含有蛋白质和脂类分子。膜的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器的膜和细胞膜可称为生物膜。
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这部分的知识要结合选修本上的生物膜系统一起来复习。
4.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质体(主要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胞,而动物细胞中液胞不明显;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每个细胞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也要经过生长、衰老、死亡几个阶段,而细胞能用繁殖方式来繁殖。它是一切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对维持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和延续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是生殖与发育以及遗传的重要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特征、各期图形的辨认以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有丝分裂实验和有丝分裂的意义。难点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采用比较的方法,利用表格、坐标曲线等来突破难点。下面几个问题应重点掌握:
1.有丝分裂中各期的主要特征: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征是基础,只有掌握了各期的主要特征,才能辨认各期图形,从而进一步理解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并且各期的特征是密切联系的,间期的复制为分裂期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作好了物质上准备,分裂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保证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是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前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不存在染色单体;复制的结果是每个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2个染色单体,但这2个染色单体还是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而染色体的数目是以着丝点数目来计算的,所以复制前后的染色体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从这里还可以看出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间期。
分裂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应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假设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数2N2N2N4N4N→2N
染色单体数0→4N4N4N00
DNA分子数2N→4N4N4N4N4N→2N
如果将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用坐标曲线表示出来,可绘制成下列曲线。在细胞周期中每个细胞核或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纵坐标为每个细胞核中DNA相对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图2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图1图2
24N
12N
ABCDEF0ABCDEF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两者的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两者的区别见下表: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

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3.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几个问题:
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首先,在观察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低),找到物像后再换成高倍物镜观察(高);此时应使用细准焦螺旋。


例1蝉一般在24℃以下时不鸣叫,而在24℃以上,光照达一定强度时才鸣叫,决定这种现象的是〔〕
A.应激性B.变异性C.遗传性D.适应性
本题要求学生正确区别应激性、适应性、遗传性和变异性。蝉的鸣叫是对温度和日光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是应激性,而决定这种特性的则是遗传性。所以此题应选C。此题的关键是“决定”二字,最常见错误是没有注意“决定”二字,而错选A。
例2.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一个植物细胞叶绿体基质内的O2扩散到相邻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内,至少要通过几层膜〔〕
A.3B.4C.5D.6
本题考查细胞内有关膜结构的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叶绿体基质内的O2扩散到叶绿体外的细胞质内必须通过2层膜;O2从这个细胞质内扩散到相邻细胞的细胞质内要通过2层膜,即这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质内扩散到线粒体内又要通过2层膜。这样共要通过6层膜,所以正确答案是D。如果将此题问题改成: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结果会怎样呢?
例3.对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
DNA含量进行测定,在细胞周期中每个细
胞核或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2
所示,纵坐标为每个核或细胞中DNA相对
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请回答下列问题:1
(1)图中A→B表示,
此期的主要特征是。ABCDEF
(2)图中B→C表示,此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
(3)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在[]→[]之间。
(4)染色单体形成在[]→[]之间,消失在[]→[]之间。
(5)CD与DE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DNA数目之比为。
此图是细胞周期中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必须在掌握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基础上才能正确解答此题。具体分析如下:
(1)从A→B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因此这是分裂间期。此期的主要特征是: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B→C表示分裂期的前期,此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1:2:2,因为在间期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因此前期和中期的每个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3)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在中期(C→D),因为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4)染色单体是在间期(A→B)形成的,因为染色体是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是每个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消失在后期(D→E),因为后期每个染色体的2个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个染色体,这时染色单体就不存在了;(5)CD与DE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因为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个时期的DNA数目没有变化,所以两者的比为1:1。
综上所述,此题正确答案为:(1)分裂间期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期的前期1:2:2(3)C→D(4)A→BD→E(5)1:21:1


1.家鸡与原鸡很相似,但产卵量远远超过了原鸡,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A.多样性B.遗传性C.变异性D.遗传和变异特性
2.生活在水里的植物没有发达的根系,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这些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A.适应性B.多样性C.遗传性D.应激性
3.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它分泌的地衣酸又能使岩石风化,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开路先锋”。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既能,又能。
4.每种生物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而又能向前发展进化的原因是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和的特征。
5.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B.蛋白质C.脂类D.糖类
6.一条肽链上有60个肽键,那么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及形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61和61B.60和59C.61和60D.60和60
7.红细胞内铁含量降低时,其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的输氧功能相应地减弱,这个事实说明铁的作用是
A.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红细胞的结构物质
C.调节离子平衡D.调节渗透平衡和PH值
8.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氢的原子数分别是〔〕
A.4,7B.5,8C.6,10D.5,9
9.分子式为C12H22O11和C1864H3012O576N468S21的这两种物质最可能是 
A.脂类和蛋白质B.脂类和核酸C.糖类和核酸D.糖类和蛋白质
10.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
A.水和无机盐B.蛋白质和核酸C.糖类和蛋白质D.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11.将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用纤维素酶除去其细胞壁得到的无定形部分统称为。
12.在洋葱根尖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B.叶绿体C.内质网D.线粒体
13.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A.核糖体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
14.科学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下列哪种物质是由这种核糖体合成的〔〕
A.性激素B.呼吸氧化酶C.胃蛋白酶D.血红蛋白
15.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A.有无细胞结构B.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有无细胞壁D.有无染色体
16.下面对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共同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B.所含酶的功能相同
C.基质中都有DNA和RNAD.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17.如果要将植物细胞融合,融合之前先要除去细胞壁,最好选用〔〕
A.淀粉酶B.纤维素酶C.盐酸D.龙胆紫溶液
18.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2)1925年G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组成骨架是。
19.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步骤是
A.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染色→漂洗→解离→制片D.染色→制片→解离→漂洗
20.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恰好相反的两个时期是
A.间期和末期B.中期和后期C.前期和后期D.前期和末期
21.用显微镜观察根尖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A.目镜10×,物镜40×B.目镜5×,物镜10×
C.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10×
22.在视野右下方发现一后期的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应将装片应向什么方向移动?
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
23.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出现和消失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
A.前期和中期B.前期和末期C.间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
24.下表为某生物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或一个核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在各期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号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A20→4040404020
B2020204020
C0→40404000

(1)组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数据。
(2)组是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数据。
(3)组是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数据。
(4)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生物的体细胞有染色体个。
25.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A.叶绿体B.大液泡C.中心体D.细胞壁
26.草履虫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膜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需保持完整性
C.线粒体不断供能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27.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
A.间期和后期B.后期和间期C.前期和中期D.中期和末期
28.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
29.农民常在夜晚利用黑光灯诱捕鳞翅目害虫,这是利用昆虫的〔〕
A.应激性B.适应性C.选择性D.遗传性
30.与雌性激素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核糖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
31.人的下列细胞中含有较多线粒体的是〔〕
A.心肌细胞B.腰肌细胞C.角质层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32、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体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层液体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体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请根据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符号(S1—S4和P1—P4)。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部分。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部分。
(4)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部分。

1.D
2.A
3.适应一定的环境,并能影响环境
4.遗传变异
5.A
6.C
7.B
8.D
9.D
10.D
11.原生质
12.D
13.D
14.C
15.B
16.B
17.B
18.脂类磷脂双分子层
19.A
20.D
21.B
22.D
23.B
24.BCA28
25.D
26.B
27.A
28.A
29.B
30.D
31.A
32.P1S1、P1
S1、S2、P3S1S1、S2、S3、P4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00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