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则运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
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P3 例1(2)(3)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 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 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14l页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应用,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算法。通过复习,要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进一步认识一些运算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定律、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75—20=
提问:你能说出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出示加法定义)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两道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出示减法定义)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
谁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出示乘法定义)根据乘法的意义,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吗?什么叫做除法?(出示除法定义)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且从上面的每组题可以看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我们能不能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呢?请看期末复习第1题。
2.四则运算意义的应用。
(1)请同学们先看第(1)题。谁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加法应用题?
谁能根据编出的加法应用题来编两道减法应用题?(指名学生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题都是已知加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2)请同学们再看第(2)题。谁来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乘法应用题?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出两道除法应用题?(指名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乘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编出相应的应用题,知道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要用四则运算来解答。为了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整理运算定律。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a+b=a+b
axb=bxa)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板书(a+b)+c=a+(b+c)
(axb)xc=ax(bxc)]
哪位同学看着这两个字母式子说说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字母式子(a+b)xc=axc+bxc(板书)表示什么运算 定律?你能说出这个式子的意思吗?它与乘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 里?
说明: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通过结合改变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后是求两积之和。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学习过哪些运算的规律?(让学生 口答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提问:这些运算的定律或规律有什么实际应用?
2.简便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第3题。
(1)指名学生板演第1~3行左边三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3行右边三道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道题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出过程和结果,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注意结合264—198的计算,提问学 生:为什么减去200后要加上27)
(3)指名学生板演第4行的两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第1小题连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想到把6和4交换位置?
第2小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
(4)谁来说一说,125x48(板书)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板书简便计算过程)为什么要把48看成8x 6的积?
指出:这里把一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乘法的结合律来计 算比较简便。
现在请大家来看一看5600÷16,(板书)能不能把哪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运算的规律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00÷(8x2)
提问:为什么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结:我们在计算式题时,有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还能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吗?你 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习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做复习第3题最后两行。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则运算》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则运算》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管,叫做减法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②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4-8+12=()24-(8+12)=()
120+0×2=()360-420÷6=()
二、递等式计算。
35×40-315÷3=()150-(67+83)÷20=()
60+240÷(32-26)=()480÷(144-960÷8)=()
参考答案
一、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4-8+12=(28)24-(8+12)=(4)
120+0×2=(120)360-420÷6=(290)
二、递等式计算。
35×40-315÷3=(387)150-(67+83)÷20=(142.5)
60+240÷(32-26)=(100)480÷(144-960÷8)=(20)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则混合运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在教学式题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先算,再算,最后算来口述式题的运算顺序,减少运算顺序的错误,同时也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业时还要求学生根据式题的运算顺序用简单的画顺序线,以增强运算顺序的形象感。如:第11页例题5: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 42+6(12-4)
(2) 42+612-4
口述顺序是: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 口述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
括号外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加法。 算减法。
而在教两三步计算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时,我先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让其明白列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只有多巩固练习,就能熟能生巧,做到四则运算式题的顺序无误,列综合算式条理清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大的收获是差生做式题的计算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括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括号先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括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背颂乘法口诀
(2)同桌互相说说说计算顺序
(一)引入
1、口算
36-36÷9= 29+2×3= 100-41+6= 42÷2+40=
(36-36)÷9= (29+2)×3= 100-(41+6)= 42÷(2+40)=
(1)校对(2)发现什么?
生:上下两题的数一样,但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生:下面的题目添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生:······
(3)小结:
①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
2、揭示课题:括号先算
(二)探究
1、出示: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1)审题
(2)怎样列式?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①48-15=33(千克) 先算出什么?(剩下草料的千克数)
33÷3=11(千克) 再算出什么?(每匹小白马吃到草料的千克数)
出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
②(48-15)÷3
=33÷3
=11(千克)
③学生可能出现48-15÷3
引导思考:为什么要添小括号?
生:因为要先算出剩下的草料,所以要添括号。
生:如果不填括号,就要先算15÷3,就不对了。
生:······
小结:要算出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先要算出了剩下草料的千克数,48-15是要先算的,所以应该加上小括号。
2、试一试
草地上原来有3匹小白马,又来了5匹小白马,如果有48千克的草料平均分给它们,每匹小白马能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①独立练习。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②校对讲评。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出一共有几匹小白马,再算每匹小白马吃到的草料数。
48÷(3+5)
=48÷8
=6(千克)
答:每匹小白马吃到6千克草料。
小结: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它能改变运算顺序,太重要了。
3、选择
(1)三1班做了42件玩具,送给托儿所16件,剩下的平均分给2个幼儿班,每班分到多少件?正确的列式是( )
A、(42-16)÷2 B、42-16÷2
(2)一本连环画看了45页,还有25页没有看。一本童话集的页数是一本连环画的3倍。这本童话集有多少页?正确的列式是( )
A、45+25×3 B、(45+25)×3
手势表示,说说道理。
4、练一练:
(1)一本故事书106页,小李看了50页后,平均每天看8页。还要几天看完?
(2)水果店运来80筐水果,里面有55筐是桔子。其余的是香蕉。桔子比香蕉多多少筐?
☆ 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果。有硬糖180粒,软糖120粒,平均分给3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粒?
①独立练习。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②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针对学生错误具体评析 。
☆题可能出现的情况:
a、(180+120)÷30 b、180÷30=6(粒) c、180÷30+180÷30
=300÷30 120÷30=4(粒) =6+4
=10(粒) 6+4=10(粒) =10(粒)
讲评:
①每种方法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②b和c的想法是一样的。
(三)综合练习
夺星擂台赛。每做对一题得到相应的星数。
一☆:递等式计算
497÷(26-19) (248+56)÷8
二☆☆:列式计算
1、张老师拿来32朵花,拿去其中的8朵,剩下的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
三☆☆☆: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算式成立
1、28+72÷5=20
2、6×12-10=2×4+4
3、64÷2×4=80-53+19
(四)总结,交流这节课的学习体会。
检测练习:
1、递等式计算 345÷(27÷9)
2、邮递员一天送了140封信,其中20封是挂号信,其余的是平信。这位邮递员送的平信是挂号信的多少倍?
板书: 括号先算
有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①剩下多少千克草料?48-15=33(千克)求剩下用减法。
②每匹马吃到几千克?33÷3=11(千克)平均分用除法。
(48-15)÷3
=33÷3
=11(千克)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141~142页期末复习第4~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
2.使学生了解适合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熟练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名称。
在四则运算的知识里,我们已经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那么,在四则运算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 先说一说,加法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一减数=差)
提问:根据减法的意义,减法算式里各个数分别相当于加法算式里的什么?(用线连结板书)
提问:怎样用式子表示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因数x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根据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里各个数分别相当于乘法算式里的什么?(用线连结板书)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通过 复习,要进一步全面地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算式中的未知数x,以及进行计算的验算;还要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 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熟练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整理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加法算式里一个加数怎样求?(板书: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你能根据前面加、减的两个式子说明 为什么“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吗?
提问: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完成板书:
加数十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整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乘法算式里的一个因数要怎样求?(板书: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你能根据前面乘、除的两个式子来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吗?
提问: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完成板书:
因 数x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x商
请同学们把这些关系式完整地默读一遍,并记住它。
三、复习求未知数
1.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关系式来求未知数x。大家看期末复习第4题,先做求加、减算式中未知数x的三道题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每题里的x是什么数,求x要应用怎 样的关系式来求结果。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求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现在看第4题里其余的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小结:求未知数x,要先看未知数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联系四则运算的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怎样求出x的值,然后再解答。
四、复习应用题
学习了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还可以列含未知数x的等式答应用题。请看下面两道题。
1.公共汽车到广场站下车13人,还剩27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0人,到广场站下车一批后,还剩27人。广场站下车多少人?
提问:你能顺着题意说出数量关系吗?谁来说一说?(板书:原 来的人数一下车的人数=还剩的人数)
你发现这个数量关系式中的三个条件里只有几个是已知的? 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比较方便?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要求列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解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列等式的。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哪几步来做?你认为哪一步最重要?
指出:列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三步来做,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应用题。
一辆汽车下午行200千米,比上午多行40千米。上午行了多少千米?
提问:顺着题意想,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方便?为什么?让学生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集体订正。
提问:等式是怎样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时,要顺着题意想数量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现在请同学们看期末复习第5题,每道题里数量之间有怎样 的数量关系,谁来说一说?(指名口答)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做:先设问题里要求的数为x,再想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式,对 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求出x是多少,就是问题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是顺着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
五、课堂作业
期末复习第5题。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复习旧知(4道混合运算)
说说运算顺序
小结: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出示情境图)
(1)师: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小红用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要求:先列分步算式计算,再列综合算式。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交流:①指名说分步算式,板书:
50 - 20 =30(元)
30 5 =6(本)
②提问: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这道题先进行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 计算?
③学生汇报列出的综合算式,板书:
50 - 20 5
④提问:算式中有除法和减法,按照学过的运算顺序的规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题目要求我们先减后除,可列出的算式却是先除后减,这样列综合算式行不行?怎么解决?
讲述: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要改变规定的运算顺序,就要请小括号帮忙。
⑤提问:这个算式应该怎么改?
根据回答板书: ( 50 - 20 ) 5
提问:在这个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⑥提问: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原先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小括号帮忙。
2、教学试一试
18 (36 + 24)95 -(74 - 50)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②评讲: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说结果。
③提问并归纳:小括号有什么作用?一个算式中带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后想想做做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从而使运算简便
2、认识并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几种简算形式
3、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在篇子上,学生集体练习)
(1)0.3+1.4+0.7+0.6
(2)1.25脳52脳0.8
(3)5-1.42-0.58
(4)36脳2.5
(5)8.3脳8+8脳4.2
订正口算.(请学生叙述是怎样计算的)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使用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使用方法
二、判断下列各题能否进行简算
(1)0.35+0.65脳0.3+0.7
(2)6.3+3.7梅0.25脳4
(3)10.5脳4.2脳5.8脳10.5
(4)3.14-1.25+0.75
(5)3.28脳2.7+7.3脳3.82
小结:在使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前,既要注意数字特征又要注意符号特征
三、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在篇子上,学生进行练习)
(1)3.46脳5.4+4.6脳3.46
(2)0.48+0.25脳1.22脳4
(3)18.65-3.4脳2-9.6梅3
(4)3.7脳6.3+2.7脳3.7
师:(1)请学生在篇子上完成下列练习.
(2)(通过直投)请学生叙述计算方法.
(3)请学生讨论总结这几道题的简算特点.
小结:简算有多种使用情况,审题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四、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0.7脳0.3梅0.7脳0.3
A.原式=(0.7脳0.3)梅(0.7脳0.3)=1
B.原式=0.21梅0.7脳0.3=0.3脳0.3=0.09
C.原式=0.7梅0.7脳0.3脳0.3=1脳0.3脳0.3=0.09
(2)7.6脳2.7+7.2脳(11-3.4)
A.原式=20.52+7.2脳7.6=20.52+54.72=75.24
B.原式=7.6脳2.7+7.2脳7.6=7.6脳(2.7+7.2)=7.6脳9.9
=7.6脳10-7.6脳0.1=76-0.76=75.24
(3)4.8脳5.2+7.3脳4.8
A.原式=4.8脳(5.2+7.3)=4.8脳1.25=(8脳12.5)脳0.6=100脳0.6=60
B.原式=4.8脳(5.2+7.3)=4.8脳1.25=(4+0.8)脳12.5
=4脳12.5+0.8脳12.5=50+10=60
五、下面各题能否进行简算:(学生讨论研究)
(1)36脳0.42+6.4脳4.2
(2)7.5脳45+2.5脳17
板书:创造性简算
六、小结
师:(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总结和“练一练”,练习五第4—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过去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不少内容,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总结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力。
二、教学新课
1.讲解四则运算。
提问: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种运算?(板书: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说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板书:统称为四则运算)
追问:四则运算是指哪几种运算?
说明: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板书:法、减法——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板书:乘法、除法——第二级运算)
追问:第一级运算指什么?第二级运算指什么?
2.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问: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有几种情况,它们的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
3.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顷序。
(1)请同学们看第21页上面的三组题。
提问:第一组两道题的运算有什么特点?
说明:第1题只有加法和减法,都是第一级运算,我们说它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提问:第2题是不是只含有同一级运算?为什么?(乘法、除法都是第二级运算)
指出: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即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所以这两题都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板书: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提问:这两题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要从左往右算?
指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计算。(板书:要从左往右算)
(2)提问:第二组两道题各含有几级运算?(板书:含有两级运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提问:这两道含有两级运算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就是先算哪一级运算再算哪一级运算?(板书: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提问:第三组两道题有什么特点?(板书:有括号)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后一题。
集体订正,注意提问第1题小括号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括号里有两级运算也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要怎样算?(板书: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小结。 -
提问:根据刚才三组题的计算,你能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请同学们把课本上总结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自己默读一遍。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指名两人口答后两题的计算过程。
2.做练习五第6题。 ·
提问:这一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数和运算符号排列顺序都相同,但是因为括号不一样,所以运算的顺序也不一样。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做练习五第7题。
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提问:要求买椅子的张数,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校对。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五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五第5题。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教学时通过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乘加、乘减、除加以及除减等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混合运算已有初步的认识,在学习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困难不是很大,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1.结合具体练习,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方法指导
看—说—算—查
预设流程
具体内容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1.填空。
(1)12+7-5,这道题里面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面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你们还记得58-(14+6)的运算顺序吗?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自主学习
(约7分钟)
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精讲点拨
(约8分钟)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计算
76-(12+25)6×(7+2)(88-56)÷8
问题:
①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4+5)×772-18÷9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顺序。
(3)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5×6=□43-36=□
65-□=()21÷□=()
算式:算式:
(4)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22=2
问题:
①你看见什么了?
②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2.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第49页“做一做”
第51页第6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的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3:7×(7-5)(77-42)÷7
=7×2=35÷7
=14=5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四则运算。
过 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 学难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集体校对。
做口算练习第一页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学习有关奥运的知识。
(出示贺年卡)谈话:这是老师在假期收到的贺年卡,你认识它吗?(福娃)
说说有关“福娃”的知识
三、四则运算练习
1. 提问:
你想了解更多奥运知识吗?
正确计算结果就有答案了!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1.没有括号的计算题。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觉复习
2.有括号的计算题。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3.小结计算顺序并练习。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齐读奥运知识
2.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3.你们还想了解吗?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做完自觉复习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齐读奥运知识
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四、课堂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先乘除后加减,小括号最优先
2630-867+133 33×(225÷15)
581-31×18 944÷(105-89)
(158+125)×2 1210÷(89+21)
196÷(712-698) 2112÷(16×3)
456÷19×83 134×16÷67
1300×(700÷10)
反思与重建
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所下降,速度较慢,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改善。期间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和计算习惯的培养,注重草稿与验算。
作业布置
基础练习(A套、B套)
A套:P5的递等式计算
B套 :补充计算
每日一题
在 6+36÷3-2×4-1=47
这 个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季的幼儿园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1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