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两河流域》创新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两河流域》创新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在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3.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巩固政权:

(1)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汉谟拉比法典》

①等级划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图册

(1)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发生在()

①长江流域②黄河流域③印度河流域④恒河流域⑤两河流域⑥尼罗河流域

A.①③B.④⑥C.③②D.⑤⑥

2、《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着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3、[法新社巴格达(2003年)4月12日电]“英美联军占领巴格达后,混乱和抢劫现象越来越严重。11日下午巴格达考古博物馆遭到浩劫,大量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丢失。”这里的“两河流域”是指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B.长江、黄河流域

C.印度河、恒河流域D.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4.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

3、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

A.图特摩斯B.汉谟拉比C.苏姆阿布姆D.穆尔西里斯

5.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胡夫B.伯里克利C.汉谟拉比D.穆罕默德

6.下图所示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这里最早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王国D.古代雅典

7、一位导游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介绍某一历史文物时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知道这位导游介绍的文物是什么吗?()

A、《汉谟拉比法典》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权利法案》

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这项规定突出地说明()

A.该法律是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B.理发师的地位极端低下

C.理发师与奴隶地位相差无几D.该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周国年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

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

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

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

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

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

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

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

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

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

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

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3板书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

4教学反思

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印度》创新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印度》教案设计

一、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

◎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故称南亚次大陆。

◎孤立性:东、西、南三面环海,北面高山纵横,只有西北部的几处山口通道与外界相连。

◎我国汉代称之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将之译为印度,沿用至今。

◎北部为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及其平原,地势低平。南部为德干高原,气候干燥。

南部与北部的差异及历史进程的非同步性

◎最早的居民为达罗毗荼人,前2000年代中期有雅利安人入侵。前1000年以后有波斯人、希腊人、安息人、大月氏人等入侵和定居。

二、古印度史的分期

1、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巴文化)时代:前3000年代到前2000年代。2、吠陀时代:前1400年到前600年。英雄时代,种姓制度出现。3、列国时代:前600年到前400年。雅利安人的国家形成的时期。摩揭陀国家兴起,早期佛教产生。4、孔雀帝国时代:前400年到前187年。统一和强大时期。5、贵霜帝国:公元一到四世纪。处于外族统治之下。

史料

印度是一个没有史学传统的国家。

1、哈拉巴文化主要依靠考古资料。

2、雅利安人历史主要依靠史诗、宗教典籍:婆罗门教经典、佛教经典

3、希腊罗马的记载:希罗多德、阿里安、斯特拉波

4、中国学者的记载:二十四史、求法僧人(如唐玄奘等)、《大藏经》

一、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明的发现:20世纪初,印度河流域。

主要是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两座城市。

◎前三千年代中期到前两千年代中期。印度文明史因此提前1000余年。

第一节印度河流域文明时代(哈拉巴文化)

◎性质:典型的青铜文化

城市文明:

城墙、塔楼、街道、浴室和房宅。

农业文明:

定居性。谷仓、农作物、农具。

阶级已经产生,国家已经出现,

贫富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哈拉巴文字

2000余件文物,500余图章文字符号,尚未解读。

◎创造者

土著达罗毗荼人?外来者苏美尔人?外来者伊朗游牧民?

◎消失

自然灾害?外族入侵?

哈拉巴遗址

第二节吠陀时代

铁器时代、雅利安人的军事民主制时代

一、雅利安人的入侵

来源:南俄草原→中亚→印度,属于印欧语系。

时间:两千年代中期

《吠陀经》:

《梨俱吠陀》(诗篇)

《沙摩吠陀》(圣歌)

《耶柔吠陀》(经文)

《阿闼婆吠陀》(咒语)

史诗:

《腊玛衍那》

《摩诃婆罗多》。

铁器时代。

印度河→恒河流域。

游牧→农业。

军事民主制,部落首领称罗阇。

战争频繁。

二、种姓制度的形成及特征

1、起源:起源:最早起源于早期吠陀时代。最终确立于吠陀时代晚期

(1)征服。

(2)种族内部分化。

2、演变:

(1)雅利安人种姓、达萨种姓,(吠陀时代早期)。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时代后期)。

(3)亚种姓(阇提)与贱民(旃荼罗),(孔雀王朝)。

3、种姓制度的特征:

(1)职业世袭不变。

(2)实行内婚制。

(3)宗教生活界线分明,宗教权利不平等。

(4)法律地位不平等。

(5)种族地位不同。

(6)阶级地位不同

人的贵贱尊卑之分是传统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是可见的。如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在于借助宗教的形式予以神化,故根深蒂固,残留至今。这也印度社会印度历史的一种特殊现象。

妇女地位的低下亦普遍存在于传统社会,在印度由于种姓制度而达到极端的程度。妇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和丈夫;所谓童婚的目的在于保证避免妇女在婚前可能出现的不贞;丈夫先于妻子死去被视作妻子罪孽所致,故不可再婚而只能选择自焚。

“种姓制度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

——马克思

三、婆罗门教

◎开端:萌生于早期吠陀时代,确立于后期吠陀时代。

◎经典:四部《吠陀》经,以及为之做注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

婆罗门教寺庙

◎主要教义:

1、信仰最高神—“梵天”。

2、业力轮回:

造业(行为)→轮回转世(升迁)。

3、“法”:

各等级应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

4、种姓制度的神化:梵天之口造婆罗门,手造刹帝利,腿造吠舍,脚造首陀罗。

第三节列国时代(早期佛教时代)

一、摩揭陀的强盛:

摩揭陀在频毗沙罗(公元前544-493年)统治时,采取远交近攻策略,扩大领土,建都王舍城。

其子阿阇世(公元前493-462年)杀父即位,继续扩张,开始在列国中称霸。

在此后的四个国王时期,迁都华氏城。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对摩揭陀的发展意义重大。

公元前364年,难陀王朝时期初步统一了次大陆北部。

二、经济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列国时代,铁器已普遍应用,农业生产水平和产量都大大提高,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分工,内地和海外商业也发展起来,工商业的发展又促使城市经济兴旺发达起来,王舍城、华氏城等。

前6世纪社会成员的分化与新旧势力的消长,导致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进而形成诸多思想流派抑或思潮,其共同倾向是挑战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和婆罗门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神圣地位。

三、佛教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约前563-486年),释迦国(尼泊尔)净饭王之子,刹帝利种姓,

29岁出家,36岁得道成佛,

80岁进入涅磐。

◎教义

苦谛:人生皆苦,八大苦:生、老、并死、爱不得、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集谛:集是众多汇集的意思,就是说众多痛苦的原因。欲爱乃是苦因。

灭谛:灭苦因。欲爱乃苦因,灭谛就是灭苦因。欲爱灭,无言行,无言行,不造业,不造业,不轮回,不轮回则达到了涅槃(不生不死,无欲无爱的境界)。

道谛:修道的方法,即灭欲爱的方法。很多,总之,该说的才说,该做的才做,这样才能达到修道的目的。

贵霜时期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差异:

1、小乘佛教不拜偶像。

大乘佛教相信神的不同化身与崇拜偶像。

2、小乘佛教强调自我修行和众生自救。

大乘佛教救人抑或兼度。

3、目前小乘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

大乘佛教分布于尼泊尔和东亚(包括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

4、13世纪以后在印度的衰落。今天的印度佛教徒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佛教了.。

第四节孔雀帝国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518年波斯入侵。公元前327年

亚历山大东征入侵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建立。

◎前324-187年,

相当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西汉初年。

二、阿育王的统治(前273-236年)

1、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

公元前261年,他征服了南印度的羯陵伽他第一次将南亚次大陆除最南端外基本统一起来,纳入一个政权的号令之下,建立了第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孔雀王朝达到统一与繁荣

2、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

第一、在农业方面大力推广铁器,修建水利灌溉设施,进而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在手工业方面,出现了许多手工行业,产品的数量、质量都比以前有所提高。

第三、商业贸易方面,与邻近国家往来密切,如中国的丝绸此时就大量输往印度。3、大力弘扬佛教。

前261年,他征服了南印度的羯陵伽之后,及时改变统治政策,放弃穷兵黩武的政策,宣扬容忍和非暴力原则,使佛教得以大展宏图,成为世界性宗教

三、孔雀王朝的灭亡

公元前187年,選加王朝建立。

前75年伐苏迪拔建甘婆王朝。

前30年南印度安达罗灭亡甘婆王朝。

四、贵霜帝国

大月氏人所建,河西走廊→中亚,由游牧转入定居,

◎公元一世纪初,大月氏人的贵霜部落立国,是为贵霜王朝,位于中亚。

◎公元一世纪中叶,贵霜王朝自中亚经阿富汗南下印度河流域。一世纪末领有中亚、阿富汗及印度西北部,都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

◎贵霜帝国在公元1世纪末的国王迦腻色迦(78—102年?在位)统治时期达到极盛。被称之为世界四大帝国之一,即:东汉、罗马、安息、贵霜。

第六节古代印度文化

一、宗教

二、文字

三、文学

四、艺术

五、科学

◎宗教

印度可谓宗教盛行的国度,

印度社会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进而决定了文化领域的宗教色彩。

◎文字

哈拉巴文字。

梵文:婆罗门教文字,

主要用于官方和宗教领域。

巴利文:佛教的文字,

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性方言。

◎文学:宗教文学

《吠陀》。

《摩诃婆罗多》:

描述雅利安人自印度河进入恒河期间的战争。

《罗摩衍那》:

描述罗摩王子漫游印度诸地的经历。

《佛本生经》:

描述释迦牟尼的生平和功德。

◎艺术:宗教艺术

佛塔称“窣堵波”,供奉佛祖遗骨之处。

代表是阿育王时期建造的桑奇佛塔。

阿旃陀石窟,

建造时间为前2世纪至公元7世纪。

◎科学:

数字符号0-9的创造,

零的概念与佛教之无我的思想。

总结: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

1、小国分立,自始至终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国家。2、社会经济结构以农村为主。3、各种宗教盛行,祭司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4、种姓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印度社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

4、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法典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虽然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思考: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1)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发明使用的区域: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2)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四)本课小结: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字母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板书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2、国家的建立

3、强盛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2、实质

3、地位

(六)、教学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83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