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兰克王国》教案设计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

3.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4.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

1.兴起时间、地点及创始人

时间:__1世纪时__;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巴勒斯坦地区__;创始人:__耶稣__。

2.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__国教__,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知识点二法兰克王国

3.建立时间:__481年__。

4.建立者:__克洛维__。

知识点三封君与封臣

5.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__土地的封赐__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6.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__等级性__,而且__权利__、__义务__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知识点四查理曼帝国

7.查理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__

什一税__”。

8.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

查理为“__罗马人的皇帝__”。因此,查理被称为“__查理大帝__”或“__查理曼__”。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__查理曼帝国__”。

9.843

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__德意志__、__法兰西__和__意大利__三

个国家的雏形。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基督教的兴起

1.阅读教材,说说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人民把希望

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

生。

2.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名称

产生

时间

诞生地

创造人

经典

教义

主要

节日

佛教

公元

前6

世纪

古印度

乔达

摩·

悉达多

《大藏

经》

“众生平

等”“忍

耐顺从”

浴佛节

1世纪

巴勒

斯坦

耶稣

《圣经》

忍受苦难,

死后可以

升入“天堂”

圣诞节

复活节

探究二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

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

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探究三封君与封臣

多媒体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

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的上下级,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

(3)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①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

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②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③层层分封。

探究四查理曼帝国

阅读教材,结合P33法兰克王国形成和发展图,探讨下列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发生在什么时候?法兰克

王国是由谁建立起来的?后来分化成了

哪些国家?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克王国是由克洛维建立的,后来分化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

(2)查理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措施:把王国

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影响: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为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相关知识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周国年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

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

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

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

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

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

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

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

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

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

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

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3板书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

4教学反思

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保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意义。

2.了解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的航海路线和成。

3.理解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依据教材内容动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通过列表对几位航计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指南针在航海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影响。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可是在古代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通常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方形的。

2.师:什么时候人们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进行了证明?这一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新航路的开辟。

二、教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师:请大家先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探寻新航路?什么又为探寻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学生自读课文,梳理问题。

2.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5世纪欧洲掀起搜寻新航路热潮的原因,谁来根据课本说说?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补充讲解:

历史原因:

(1)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根源:东方的商品受到欢迎,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昂贵,欧洲人想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客观条件:

(1)地理知识的进步: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航海技术的进步: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导航技术。

(3)造船技术的进步: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3.师:在上面这些原因中,历史原因讲明了探寻新航路的必要性,而客观条件则为探寻新航路提供了可能。我们来重点看一看历史原因中的“商业危机”,(对照“新航路的开辟”地图讲解,以下同)我们知道,在15世纪前,欧洲和亚洲就有贸易往来。地中海东岸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当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的转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更严重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急剧减少,价格迅猛上涨。这迫使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重点指出亚欧商路枢纽、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位置)

4.师:我们知道,欧洲人的本意是想开辟条到达东方的新航线,那么他们应该往东走。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不少航海家是往西走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一直往西走也能到达东方。

5.师:关于地圆说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以及“相交史事”的内容,观察学习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6.师: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大地是球体这一概念。亚里士多德也用观察北极星的方法证明了大地是球形: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发现了古希腊的这些学说,当时

已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圆的,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们就都怀着这样的信念,向西边去搜寻到达东方的道路。除了上述这此原因,当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都支持探寻新航路,教会也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这就些都激发了当时人们探寻新航路的热情。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师: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航海强国,他们的王室对新服路的探寻都给子了非常大的支持,但两国的探寻方向却不大相间。我们先来看葡萄牙。教材介绍了那两次航行?路线分别是怎样的?结果又如何?你能在地图上画一画他们的航海路线吗?

学生自学课文,尝试画出航海路线。

2.对照地图讲解:

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结合“相关史事”了解具体航行过程及“好望角”这一名称的来历)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3.师:达.伽马到达了印度西海岸,他带回了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还带回大量黄金,获得高出航行成本几十倍的利润。这刺激了西班牙人,他们也想寻求一条通往亚洲的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向南航行越过非洲到达印度西海岸,西班牙的航行家选择了向西航行,他们的结果如何呢?让我们先来看哥伦布。哥伦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航行历程是怎样的?试着在地图上画一画他的航行路线。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其航海情况。

4.结合地图梳理哥伦布的航海:

时间:1492年开始

资助者:西班牙王室

规模:87人,3艘船

路线:西班牙---巴哈马的圣萨尔多岛---古巴和海地(欧洲---美洲)5.师: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到达了美洲他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可是我们根据地图可以知道,美洲和印度差得还远呢,尽管如此,哥伦布“发现”的是以前人们所不知道的“新大陆”,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师:哥伦布的10年航海虽然都没能到达富庶的东方,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当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经常为了争夺航海利益和殖民地发生冲突,后来罗马教皇为解决两国间的争前于1493年在没有任何地理根据的情况下在大西洋上划了一条线,把世界分为两部分,这条线以西为西班牙的探险范围,以东全部由葡萄牙进行探险活动。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接受了教皇的建议,约定从此以后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东,两国从此大陆朝天各走边,互不相扰。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大家对照地图看看他的航行经历又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地图,了解其航海情况。

2.师:对照地图我们可以发现,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其航线由大西洋到太平洋,再到印度洋,又返回至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壮举证明了地围说的正确。可惜的是,麦哲伦本人未能完成这次环球航行,他在菲律宾群岛被人杀死,回到西班牙时,

其船员也从最初的265名只剩下了18名。

(四)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师:新航路开辟有什么意义?你能分别从欧洲和亚、非、美洲不同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学生交流探讨,站在不同的立场说出自己的看法。如:对欧洲来说,使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美洲来说,给当地人带来了灭顶之灾;对非洲来说,黑奴贸易使当地损失大量人口等。

2.师:我们来看看教材是怎样介绍的?

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师:你怎样理解教材所说的?

学生发表看法,感受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82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