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工业革命进程中的主要发明,如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2、理解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掌握工业革命史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只是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实力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在欧洲大陆轰轰烈烈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一变化就是工业革命。近代史上没有别的历史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普通人的生活,或对人类进步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工业革命史怎样扩张的?怎样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7、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多媒体显示课件
问题设计:1、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第30页第一自然段和历史纵横。点拨归纳: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
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的大量财富
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市场:18世纪以后,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必要性)
2、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多媒体显示课件
围绕工业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发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点拨归纳
(1)机器发明和使用。(珍妮机---开始的标志)
(2)机器动力的革新。(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轮船、蒸汽机车、火车)
(4)工业革命的完成。
1840年前后,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知识点二:从工场到工厂
多媒体显示课件
问题设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的内容后点拨归纳。
(1)生产方式:从手工工场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发挥重要作用
(3)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4)社会关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
(5)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6)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7)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知识点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多媒体显示课件
问题设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阅读教材第32页文字,点拨归纳
原因和条件
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市场和原料)
政治:资产阶级的拓展、抢占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
社会(交通运输)条件:蒸汽机车、轮船使各地间联系更加便捷
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总结结束新课
市场的需求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到十九世纪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客观上在亚非拉地区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板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巩固练习题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C.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D.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2.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丝纺织业D.机器制造业
3.判断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B.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机器制造业的建立和发展
D.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完成
4.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
A.瓦特蒸汽机的制成和推广
B.电力工业和电讯业的产生与发展
C.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的过程
D.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5.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
A.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B.劳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C.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 、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三 、火车与铁路
1、1825年,由__史蒂芬孙__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25年,史蒂芬逊制造的火车机车
2、铁路时代的到来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__生产__和__市场__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坏事: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革命,其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造福人类。同时,也启示我们: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3.下列发明家,发明火车的是()
A.哈格里夫斯B.瓦特
C.富尔顿D.史蒂芬孙
4.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应是()
A.美国B.英国
C.德国D.法国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 、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
2、背景:
3、过程
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2、意义
三 、火车与铁路
1、火车的发明
2、铁路时代的到来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课从三个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起资本主义萌芽,下到殖民扩张、掠夺和工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可以夸张地说整个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的。
2、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夯实基础
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情景,在诱思探究,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能对历史作情感和理智的评判;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及开放的世界意识。
3、说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依据: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过程考查相对较少。2.从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文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认识问题能力。3依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点:辩证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本部分教材内容有点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社会转型,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二是学生方面,本课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二、说教法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史论结合,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达到实现学生中心论,以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
1历史信息。
演示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动态地图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图表归纳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图表异同的归纳,来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学习本课基本的知识储备。通过以前的历史学习和能力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九年,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善于思考,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零碎,还没有形成系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方法:
(1)阅读材料的方法
(2)观察的方法
(3)归纳概括,比较,探究问题的方法
(4)评价历史的方法
(5)记忆的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由导入、学习新课、总结巩固提升三部分组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提出问题“1500年前后世界的这种分散孤立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世界由此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由此引入课题“开辟新航路”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是可以缩短学生与史实间的距离,因为历史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过去性,通过流动的画面可以再现历史;二是通过设疑置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新课(33)
在学习新课环节,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将教材整合为三个探究环节,融全球史观于其中,三个探究环节及时间分配分别为:诱惑中向往世界(12分钟)探索中发现世界(6分钟)、碰撞中会合世界(15分钟)。
又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较易掌握的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放到第一步。
探究一诱惑中向往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12分钟)
对于这一重点内容,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身为15、16世纪之交欧洲的一位市民,看到一支即将远航的探险船队,是冷嘲热讽,还是狂热追随?为什么?”“假如你是当时一位航海家,在怎样的情况下你才会远航?”让学生根据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并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分组讨论并汇报开辟新航路的可行性报告,分清原因和条件,最终引导学生得出认识:西欧人探寻新航路有其历史必然性。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探究二探索中发现世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6分钟)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活动:选取四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地图以不同形式分别介绍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然后我再以动态地图演示的方法让大家评判所答的优劣,并找出新航路开辟的规律。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因为这部分知识本身比较简单,很适合学生活动,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的讲解,会使历史学习索然无味;二是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要求,通过利用地图,对新航路开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对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过程的归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加强自己知识的系统性;三是借助动态地图演示法,让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这种
2教学活动,通过寻找规律来培养大家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不仅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强化记忆效果。探究三碰撞中会合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用全球史观来整合教学内容,力图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图景。
为此我设计了共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分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1给出两则材料,概括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两种看法,大致是:(一)给人类带来了曙光,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消极作用是主要的?说明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3然后再以多种历史观来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汇报的环节,学生按组、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发表看法,形成认识。在展示交流中,还会产生思维的冲突,如:南北美洲对哥伦布的态度截然不同;新航路开辟,带给不同地区的影响也有着巨大差别。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最后达成共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历史学科的认知途径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特别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鼓励学生富有创见性的思维。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既使学生的描述不拘泥于教材,大胆深入的挖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又可以提升学生对不同史观的认识。
(三)课堂测试
1新航路的开辟可谓是全球化的起点。下列事件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无直接关系的是()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C.西欧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东西方商路不畅
1.B解析:注意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2、人文主义思潮对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是()
A.“太阳中心说”更新了航海家们的地理知识
B.增强了资产阶级自信和冒险的精神
C.增强了西、葡对外传播天主教的欲望
D.四大航海家均来自意大利
2.B解析:要把握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开辟新航路正体现了人文主义注重人的作用和价值。
3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的影响是()
A.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下降
B.壮大了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劳动人民改善了处境
D.西欧的封建主暴富
五总结提升
一是通过板书形式,理清本节的知识结构,并强调重点。
二是通过课堂检测方式以达到对本课知识的巩固提升。所设计习题依托本课的重难点,并链接高考,进行拓展提升。
总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用全球史观整合教材,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法与学法,在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81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