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案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农村B.城市
C.沿海D.内地
2.1980年,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正确的一组是指
A.上海、深圳、珠海、广州
B.深圳、珠海、广州、厦门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D.深圳、珠海、汕头、
福州3.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
口”是
A.深圳B
.珠海
C.汕头D.厦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D.引进外国先进的经营管
理方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二、材料解
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10月邓小平讲话《社会主义和市
场经济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2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
才是社
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
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2月邓小平讲话《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邓小平讲话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是否一致?为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时期内,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
讲、天天讲。——文革史科
材料2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材料2是什么会议的决议
?
(2)材
料1与材料2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3
)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实行的时候,有人反对,理由是:“违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A2.C3.A4.A5.C
二、6.(1)不能以计划和
市场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一致。因为它符合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7.(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材料1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材料2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政企分开,实行对外开放。
8.不同意。理由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但只要公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即可,并不是要求百分之百的公有制。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况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的只是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的变革,并没有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9课 改革开放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9课 改革开放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九课改革开放”,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九课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
一、预习自测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改革先从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二、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结构。
农村:实行,作用:
对内改革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和开辟新路
改城市:1985年改革重点是
革1992年,提出建立
开
经济特区:、、、,后来
放对外开放的。个沿海开放城市。
开发区是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开放格局:。
三、学法指导
本课重点多,理论性强。学习时,可按照“为什么改革开放?----怎么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这条思维路线来进行探究学习。
四、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五、课堂小结
六、达标测试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A.农村B.城市C.工厂D.国家机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以后()
A.中共八大B.“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三大改造
5.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A.安徽肥西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D.贵州关岭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
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7.材料分析
识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是我国
的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填写字母)
(3)2008年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此处
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填写字母)
(4)F发展成为国家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名称是。
(5)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七、学后感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八、教后记:
第九课改革开放
1、A2、C3、D4、C5、B6、B
7、(1)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A
(3)海南
(4)上海浦东开发区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文章来源://m.jab88.com/j/9487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