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24)

近代史的起止时间;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的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25日,意义:①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②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③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清军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在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群众抗英战争中,规模最大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教材第4面)以及对它的危害(笔记);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附件主要内容: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并永久居住等特权。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先);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后);鸦片战争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为取得更多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186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两国积极支持英、法侵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3、条约:(1)1858年《天津条约》;(2)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意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新增11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中国半殖化程序加深了。

4、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5、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了华尔,后来又多次击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侵占新疆南部及北部一些地区。

2、英、俄支持阿古柏割据,俄国还出兵占领伊犁。

3、左宗棠分三路进军新疆,摧毁了阿古柏政权。并收复和开发新疆。

4、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

5、1881年,中国收复伊犁。

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政,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7、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①1894年7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舰长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8、《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

(1)内容: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马关条约的危害(笔记)

4、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1)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5、注意教材中P16面时局图。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进一步征服和控制中国);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反帝爱国运动):重大战役:①廊坊之战,②大沽之战,③天津保卫战

2、慈禧太后先曾采用招抚政策,后又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3、评价义和团(义和团的功绩和教训):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深刻教训。

4、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5、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

6、《辛丑条约》(1901年)

(1)内容:①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影响: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危害:它巨额的赔款空前,加重了人民负担和中国社会的贫困;它空前的剥夺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下。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出现,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以“自强”创办近代军事企业,(19世纪60年代)

(1)著名企业: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②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③福州船政院(左宗棠)

4、以“求富”创办近代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

(1)著名企业: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②汉阳铁厂(张之洞)③开平矿务局

5、建立新式陆军海军。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

6、建立了新式学堂,还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课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7、洋务运动作用(地位、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第6课:戊戌变法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梁启超、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几次上书,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3、内容:

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官吏,取消旗人特权。

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4、各省督抚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其他大多持观望态度。

5、翁同龢被免职后,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荣禄的部下袁世凯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宣布由她“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前后经历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7、意义和教训:戊戌变法是一场救国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9、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谭嗣同。

第7课:辛亥革命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表在《民报》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5、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6、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式下,袁世凯依靠他培植的北洋军,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软硬兼施,迫使清帝于1912年2月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

7、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

第8课: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科学和民主,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

陈独秀被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

3、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参加编辑部,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四、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1、1919年5月,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

2、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院的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

3、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口号: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争回青岛”等。

6、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美、英、日等国联合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敦促加紧镇压学生。

7、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8、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释放、罢免、拒绝)新课标第一网

9、五四爱国运动:标志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义革命结束,无产阶级新民主义的革命的开始。

10、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普遍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性质、参与者的作用、波及范围、意义上记忆)

11、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英勇斗争精神。

第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2、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起核心和纽带的作用)。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2)出席会议的人员(湖南的)

(2)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②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目标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2、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共产党员周恩来等人先后担任了政治部主任。

3、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从广州出发,蒋介石任总司令。

5、英勇善战的叶挺独立团,战功显赫,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6、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7、“宁汉合流”(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汪精卫发动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8、“东北易帜”(1928年初)

张学良冲破日本的阻挠,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第13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发动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秋收起义。

4、1928年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巩固)

6、安排: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

7、1928年7月,彭德怀、藤带远在湖南领导了平江起义。

8、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9、留守在井冈山的红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10、1927年—1930年参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有:方志敏、徐向前、贺龙、邓小平。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政治主席——毛泽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军总司令——朱德。

第14课:红军长征

1、1933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的原因)。

2、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3、红军首先连续突破敌人的4道封锁线,再渡过湘江,强渡乌江,然后攻占遵义城。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主要内容: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历史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天闻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6、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雪山),过草地。

7、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8、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先后长征。

9、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0、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1、长征精神:指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协作精神、坚定理解,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我精神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

2、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4、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5、1935年夏,日军侵入华北,策划一系列事变,统称“华北事变”。

6、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以及意义。

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避蒋抗日。

9、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双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

1、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

3、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日军占领上海后,分两路进攻南京。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5、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被屠杀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

6、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9、1940年秋,八路总部发动“百团大战”(105个)。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10、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11、百团大战的背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的后方,遭到日军的“囚笼”封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日、伪军的据点)及作用意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4月的湘西会战成为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1945年4~6月在延安召开。

(2)主要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依靠力量: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任务: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目标: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②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抗战胜利前的形式:

国际形式:

(1)1945年夏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加强了对日军攻势。

(2)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3)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

国内形式:中国军队展开全面反攻。

6、1945年,日本投降:

(1)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3)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投降书;

(4)10月25日,台湾回归祖国。

7、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民主,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

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1)内容: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意义: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4、1946年6月,国民党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新课标第一网

5、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但毛泽东仍留在陕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6、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7、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国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

8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陈赓太岳兵团和陈粟大军配合作战。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开展了土地革命。

2、三大战役

名称时间指挥者战斗军队战略结果

辽沈战役1948.9~11林彪、罗荣桓东北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潭震林中原

华东中间突破

分割歼灭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

平津战役1948.11~1949.1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东北

华北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华北全境解放

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它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4、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5、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①人民解放战争一场正义的战争②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指挥正确,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强。③国民党挑起内战,刚开始得到美援,但国民党腐败,美国失去信心,减少甚至停止援助,共产党人民主统一战线空前壮大。④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2、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以及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3、著名的实业家周学熙、荣宗敬(“南张北周”)、荣德生是与张謇(状元资本家)齐名的实业家。

4、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通过改订新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税自主权。同时,实行财税和币制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中国的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破坏、国民政府的战时

经济统治和限价政策,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受到摧残。

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疯狂掠夺人民,国统区的

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密切,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改变。

2、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3、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5、19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成为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6、鸦片战争后,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成为社会潮流。

第23课:近代科技之星

1、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2、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四光依据地质力学理论,认为中国东部地层有丰富的石油,否定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发现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

3、候德榜是著名化学家,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1939年,他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使中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

第24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1、近代思想

(1)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意义:这些学说的介绍,对处于民族危机的中国其了震聋发聩的惊醒作用,激发中国知识分子探索西学,救亡图存。

2、近代教育

(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

(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3)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4)近代后期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

3、近代文艺

(1)文学

①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阿Q正传》,最擅长——杂文;

②矛盾——《子夜》;③老舍——《骆驼祥子》;④周立波——《暴风骤雨》

(2)戏曲

①田汉——《名优之死》;②曹禺——《雷雨》和《日出》

(3)音乐

①聂耳——《义勇军进行曲》;②冼海星——《黄河大合唱》

(4)美术

①齐白石——《虾》;②徐悲鸿——《奔马》

精选阅读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

第五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要点阐释:

1、时间: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2、标志:①.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主要标志)

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③.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

3、使电力应用变为现实的发现和发明:

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等电器,被称为“发明大王”,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有线通讯的发明: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5、无线通讯的发明: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第20课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1、内燃机的创制及影响:

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人:卡尔·本茨)相继问世,90年代柴油机研制成功。

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兴起。

2、汽车、飞机的发明:

①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了第一辆三轮汽车,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成了著名的“汽车大王”。

②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首先,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再次,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产阶级进而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六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德、美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奥匈、意)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过程:

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四大战役: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海战

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影响: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摧毁了德、俄、奥、土等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国;同时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要点阐释: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美德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一、二位,但拥有殖民地少,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总产值退居三、四位,但却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后起的德、美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演化成两大军事集团。

2、20世纪初,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3、帝国主义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4、想一想,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使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加剧。直接原因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他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应用先进技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一、二位,英法发展相对缓慢,工业总产值退居三、四位。

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美德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一、二位,但拥有殖民地少,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总产值退居三、四位,但却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后起的德、美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演化成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4、帝国主义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5、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从英、法、美、德等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是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德经济迅速发展主要依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带动了新产业;英法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外流,没有及时更新技术设备。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有资本、资源和劳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想一想,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使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加剧。直接原因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他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英、法、俄、塞、意),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欧洲战场是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南、西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4、一战的主要战役有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其中尤以凡尔登战役最为惨烈。

5、1917年4月,美国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对德宣战。

6、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7、一战的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大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美国为什么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答: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有利的外交地位。美国参战带动了一批中立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

问题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过程中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双方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爆发。

畅想天地

答:小毛奇的依据是此战标志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此后将陷入一场持久的阵地战,这对于处在被协约国东西夹击两面作战的德国来说极为不利,德国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

第8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萌生

主要思潮:人文主义

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时间:14—16世纪

地域:始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

代表人物:文艺复兴的巨人达·芬奇,代表画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航路开辟

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②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应用,丰富的远洋航行知识

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1488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走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9、10、11课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

根本原因

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克伦威尔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代表:华盛顿

资产阶级,代表:罗伯斯庇尔

主要过程

主要过程

①.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

②.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③.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④.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⑤.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确立,革命结束

①.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

③.建国:1776年7月4日,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⑥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①.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③.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④.1793年,雅各宾派掌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⑤.1794年,热月政变,大革命结束

确立政体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确立君主立宪制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历史意义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法国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要点阐释:

1、英国的《权利法案》。

①目的:限制国王权力;

②内容: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运行;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军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③意义:《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

2、美国的《独立宣言》。

①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指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权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罪行,并指出这种压迫就是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宣言庄严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②意义:《独立宣言》的发表,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马克思称《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3、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4、如何评价华盛顿?

答: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他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四年后再度当选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内政和外交原则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坚持民主,不贪恋权利,无愧于“国父”的称号。尽管他也拥护奴隶制,屠杀印第安人,但瑕不掩瑜,这些都是当时特定的阶级立场决定的。

5、法国的《人权宣言》。

①内容: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6、拿破仑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7、拿破仑的内外政策:①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对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但它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与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8、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北美人民从事的是正义战争,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浴血奋战,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华盛顿的正确指挥和领导;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其中第一点,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是正义战争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对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你认为他进步意义大,还是局限性大,请说明理由?

答: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在战争的初期,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这是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的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客观上也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但他后期的战争具有明显的侵略和掠夺性质,引起了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

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和劳动力-圈地运动、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

3.市场-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要成就

纺织:珍妮机(开始标志),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瓦特改进蒸汽机

交通: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富尔敦(美)发明汽船

电力:发电机、电灯等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交通:汽车、飞机

能源:石油

通讯:电话、无线电报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3.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

3.同时也加重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4.它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5.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1)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还是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岳麓版)

第三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1、西班牙和葡萄牙是16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17世纪初,荷、英、法三个殖民国家兴起,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2、三角贸易

过程:西欧(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非洲(黑人奴隶)美洲(金银和生产原料)

影响: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时间: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掠夺方式:公开抢劫、垄断贸易、鸦片贸易等

影响: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14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拉美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原因:(1)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欧洲殖民者(西、葡)对拉美的残酷掠夺,导致了各种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时间:18世纪未--19世纪初

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

领导:拉美的土生白人

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

①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1826年,西班牙在南美的最后一支军队向玻利瓦尔投降,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结束。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委内瑞拉的“祖国之父”

②圣马丁由南向北进军,被阿根廷、智利、秘鲁尊为“祖国之父”

意义:拉美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

2.印度民族大起义

背景:英国对印度疯狂的殖民掠夺造成了深重灾难(根本原因)

时间:1857~1859年

领导:封建王公贵族;

主力:印度土兵

1857年,密拉特土兵起义,大起义开始

章西保卫战、瓜廖尔保卫战,女英雄:章西女王

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并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1.俄国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1861年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统治;

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意义(评价):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

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大门。

倒幕派(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1868年武装推翻幕府统治

时间:1868年人物:明治天皇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①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②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③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④改革封建军职,建立近代化军队;⑤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意义(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17课美国南北战争

西进运动: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导致了向西移民的“西进运动”。

南北两种经济形态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南北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矛盾:①北方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南方却把黑奴禁锢在种植园里;②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而南方却把工业原料输往其他国家;③北方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南方却要求降低关税,购买廉价工业品;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过程: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的导火线。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3年,葛底斯堡大捷,北方扭转战局,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随后林肯被暗杀。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要点阐释:

1、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目的: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作用: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2、为什么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说说你的理由?

答: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从而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及丰富的原料,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比较美国废除黑奴制度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都废除了奴隶制度;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也有局限性。不同点:美国废除黑奴的方式是通过战争手段,无条件废除;而俄国废除农奴制是通过和平方式有条件,以赎买土地方式解放农奴,对农民进行掠夺。

4、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想一想,为什么美国能在建国100多年就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答: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美国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61~1865年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内部障碍,而且为经济飞跃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美国还积极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一切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腾飞。

第18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英国宪章运动

起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烈

时间:1836~1848年

内容: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人民宪章》,

意义:虽失败,但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诞生

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发展

时间和标志: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蓬勃发展起来

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人民

巴黎公社

时间:1871年3月28日至5月28日

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无产阶级显示出来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在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要点阐释:

1、《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比尔·狄盖特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3、《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饱含了无产阶级革命激情;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不仅将解放无产阶级自身,而且要根本地消灭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资本主义由于自身固有的矛盾决定它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但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11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