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要求: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外,意大利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2、实质: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来反封建呢?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欧洲教会势力很强大,不能直接提出反封建。
3、核心:人文主义
如何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呢?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4、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图片)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薄伽丘与《十日谈》
薄伽丘(1313—1375),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的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十日谈》写完后,薄伽丘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诗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
彼特拉克是薄伽丘一生中最好的知音,1374年彼特拉克去世,薄伽丘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第二年他在孤独和贫困中,悄悄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绿鹅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十日谈》
②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图片)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但丁与《神曲》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从小喜欢读诗,曾经拜著名学者为师,学过拉丁文和古代文学,他特别崇拜古罗马的一位重要诗人维吉尔,把维吉尔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
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天堂》三部分。在《神曲》中,但丁将地狱分为九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例如,在地狱的第八层,诗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当时还活在世上的,迫害过诗人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他们的身体头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两条腿在外面剧烈地扭动着,挣扎着。诗人见后高兴地说道:“真是罪有应得!他们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脚下,而把凶恶的人捧在头上。让他们永远受罪吧!”
《神曲》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狱是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天堂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则是我们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但丁希望人们认识罪恶,悔过自新,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思想,显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图片)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相传为诗人于1327年见到美丽少女萝拉后陆续写下300多首十四行诗和1347年萝拉死后为表达哀思的一些抒情诗的结集,用意大利语写成,主要是爱情诗。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萝拉的形体之美,刻画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者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彼特拉克的诗音韵优美,结构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歌颂萝拉,传达细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诗这一新诗体艺术上臻于完美。他的抒情诗,特别是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为此把他尊称为诗圣。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图片)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
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象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众,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
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赝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
1987年英国与以色列考古学家在以色列与黎巴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罗马风格的别墅内,发掘到一幅马赛克拼图,图案竟与《蒙娜丽莎》一模一样,这幅画诞生于公元四世纪,比雷奥纳多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
5、意义:
通过前面对文艺复兴的整体了解,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在学生问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举例:天文学的“日心说”,物理学的伽利略、牛顿,生物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新航路的开辟受到人文精神的鼓舞。)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不反对宗教,只是揭露天主教统治的腐败,反对天主教宣传的禁欲思想。
文艺复兴并没有把矛头直指当时的天主教会,而是对教会势力抱有一种和解的态度,而真正提出反天主教会统治的是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
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宗教体系的框架,让学生对宗教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哪里?
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目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城国,这个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坐落在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一个高岗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现在让我们回到16世纪的欧洲,一起关注下这场宗教改革运动。
展示三段关于天主教在欧洲统治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和教材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再归纳总结。
1、背景:
①天主教对欧洲的政治、精神控制和经济压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人们对天主教的统治产生质疑。
③德意志成为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矛盾激化。
④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总结: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序幕: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3、内容:
通过展示《九十五条论纲》的资料,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
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解释“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区别)
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③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分析: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4、结果:形成了新教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5、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6、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
八、
今天学习的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两场运动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反映了共同的时代精神——反封建。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我的表现,其实正体现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人文主义。
九、
人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背景(原因):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才背景
实质(性质)序幕
核心:人文主义内容:“因信称义”
成就:性质:
意义:意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学法指导
1.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首先应该明确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因素是意大利工商业城市的繁荣,其次应该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应该从兴起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掌握这场运动。
3.认识: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关于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和宗教神学
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
(2)人文主义的含义
①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提倡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③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
(3)今天,作为一个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人应该具备哪些人文品质?
独立、宽容、敬畏
2.有关文艺复兴
(1)根源:
①社会根源(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那里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提出其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他们最先在意识形态上反对封建传统的观念,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②历史根源(人才和文化基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在意大利保留最多。意大利各城市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意大利人更熟悉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因此,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决定了它最早发生在意大利。
(2)实质:
是14到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教会为内容,以为资本主义以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4)历史影响:
积极方面:
⑴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⑵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⑶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方面: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3.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的
(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的敲诈)
4.德意志宗教改革
①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宗教改革的实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4)宗教改革扩展的原因
①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②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相同点:新课标第一网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在群众基础上,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之二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内容肯定人性,反对神权
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接通话
形式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运动主要体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不仅仅是一场思想运动更是一场政
7.有关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
A.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B.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C.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2)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
(3)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影响:
①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②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以下对文艺复兴运动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
答案:A
辨析: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文艺复兴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并不是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故答案为A。
例二:下列哪一项内容不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
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C.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文艺复兴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故答案为C。
例三: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采用的两种形式是()
①文艺复兴②宗教改革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答案:C
辨析:本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场运动的性质,它们都是早期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的反封建运动。故答案为C。
例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会对西欧思想文化的束缚
B.古希腊、罗马先哲的推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生资产阶级的强烈追求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本原因首先要考虑经济因素。故答案为C。
例五: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D
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反对禁欲主义和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矛头直指教皇是宗教改革的特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故答案为D。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8年广东文基3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系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答案:D.
辨析: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对宗教腐朽的批判为宗教改革家攻击旧教会实力提供了依据,世俗贵族为剥夺宗教财产也加入了宗教改革的行列,宗教改革者并不否认和反对宗教,因此,A、B、C三个选项都不正确。无论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先定论”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故答案为D。
例二:(2008年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C
辨析:用各种地方性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故答案为C。
例三:(2008年高考山东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答案:C
辨析:人文精神是本单元的主题。本题考查对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A和B项只是强调了知识的作用,而没有突出人的决定作用。与此一致的选项是C。
例四:(2007年高考重庆文综卷)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的相同点是()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辨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中国明末清初受经济基础的限制,因而二者都不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故排除④,但是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批判的锋芒指向君主专制,两者都有反封建死系那个,故②应选。
例五:(2008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D
辨析:本题通过形象的比喻考查宗教改革前后教权和王权的变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体现了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是一道值得回味的试题。解题时注意理解材料所给比喻的含义,并联系教材知识。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加强王权的要求。“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因此答案为D。
例六:(2008年高考海南卷)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着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答案:C
辨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最优秀者”是对于个人素质而言,提升个人素质符合人文主义精神。其他三项指学习和研究古典的范畴及要求,与成为“最优秀者”的关系不密切。因此答案为C。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55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