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的萌发

1、战前中国思想界:

(1)现状: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2)原因:

☆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残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和进步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3)文化专制下的产物——乾嘉学派:

☆讲究训古考据;

☆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

2、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思想基础:提倡“经世致用”:

★背景: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代表:封建士大夫有识之士:龚自珍,林则徐,魏源;

★观点:

①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②揭露腐败,呼吁改革时弊;

★影响: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爆发,民族危机出现,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

※链接高考:

①(05年,辽宁综合,7)19世纪四五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讲究训诂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答案:C)

②(06年,广东历史,7)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之风气,积极提倡…………………………………………………………………()

A、经世致用B、求富求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D、工商皆本(答案:A)

3、新思想萌发概况

(1)新思想的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①设译馆,译夷书,使广东成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②组织人编译外国书报:

☆名篇:《各国律例》、《四洲志》;

☆作用: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

③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主要):

☆仿制西方战船——欧式双桅战舰;

☆提出建立新式近代海军(最早);

※链接高考:

01、(07重庆文综17)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魏源★魏源:《海国图志》

①思想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内涵:利用外国先进科技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侵略,

使国家富强;

③评价: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第一部);

☆突出作用: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师夷长技”是手段,御侮图强,维护清朝统治才是主要目的;

※链接试题:

◎魏源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

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历史地理

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深远

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答案:C)

★认识林、魏新思想:

①新思想启迪人们挣脱闭关牢笼,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②促进了中国人开始重视西方兵器研究,涌现出一批新式兵器专家;

③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保留了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④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3)其他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

书名

作者

内容

作用

《康輶纪行》姚莹

①阐述了英法历史,英俄和英印关系,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②尤其注意研究西藏情况;③揭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建议清政府注意提防;

《瀛环志略》徐继畬

详细、完整地介绍了世界

各国的史地情况;

有利于开阔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

※链接高考:

◎(05年,全国文综Ⅱ)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答案:B)

◎(07全国文综Ⅱ18)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敌人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B.《瀛环志气略》C.《康蝤纪行》D.《天下郡国利病书》

◎(06年,江苏,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国家大事)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徐继畬《瀛环志略》

请回答:

②美国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材料二赞扬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赞扬:美国没有王侯贵族,没有世袭制度,国家大事由公众讨论。

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1、作者:冯仁玕,1859年;

2、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以振兴太平天国;

3、内容:

项目

内容

备注

政治方面

①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②各省设立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③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近代中国最早提出

仿效西方民主政治;

经济

方面

①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②奖励技术发明;③举办保险事业;

文教方面

①反对迷信;②提倡举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③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

方面

①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②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体现了太平天国平

等自由的外交思想;

※链接高考:

(06年,江苏,6)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论著是…………………………………………()

A、魏源,《海国图志》B、洪仁玕,《资政新篇》

C、梁启超,《变法通议》D、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答案:B)

4、评价:

(1)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有利于启迪后人:

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③在向西方学习上,主张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比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更进一步;

(2)局限性:《资政新篇》根本就没有实行:

①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共鸣);

②缺乏相适应的必要的社会条件(时代局限);(根本原因)

③太平天国后期斗争艰难,形势严峻;※链接知识归纳:

1、《海国图志》与《资政新篇》的对比

书名

不同

相同

《海国图志》

①反映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②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都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

《资政新篇》

①反映农民阶级向西方学习;②最突出的观点是发展资本主义;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1)内涵对比: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以土地制度,圣库制度为核心,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的具体化和纲领化;

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表象对比: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要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有;

②《资政新篇》是保护私有,允许剥削;

※表明二者在社会经济主张上是矛盾的;

(3)实质对比:

①《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没有剥削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天国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空想,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②《资政新篇》提出的资本主义改革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要以资本主义剥削代替封建剥削,把社会推向前进;

※表明《资政新篇》并非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而是从《天朝田亩制度》

到《资政新篇》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相关阅读

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
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
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能力方面:(1)通过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教
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和评价的教学,培养学
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l)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
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2)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
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将新思想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
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新思想萌发原因的理解。(2)指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类比联想思维的方法。(3)指
导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教材提到的重要的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以加深印象。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l)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重点。林则徐、魏源的新思
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
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思想的特点。(2)《资政新篇》是重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
生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2.难点分析: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
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
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
谈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
引起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
问题。(板书第七节的课题)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
第一段,并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这种局面的表现)
生:(阅读课文并概括)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为什么会“万马齐哈”,死气沉沉?“向西方学习”的新
思想为什么会萌发?
1.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师: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引导学生
回忆已学过的初中课本的有关内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在清朝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处于“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
却出现了一丝生气。(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二段)
生:(阅读课文)
师: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立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
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
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
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了解林则徐效法西方铸造银币,进行币制改
革的主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
2.民族危机的出现
师: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中国政
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三段)
生:(阅读课文)
师:在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日益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中国开
始出现民族危机。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
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想。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师: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
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呢?(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
段并进行概括)
生:(阅读、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指出以下两点)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
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份制西方战船,提
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小字,了解林
则徐进行外交斗争和购买西方军械、研制战船的有关内容)
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
《海国图志》一书。魏源为何编写《海国图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的一段资料)
生:(阅读资料并思考)
师: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含
义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B己,以抵御外国的
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让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海国图志》一书的历史作用。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
师: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
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表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3.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
师: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
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
略》。(课本中有关这两部书籍介绍的文字,可让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印象)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的有关小字内容,明确林则徐、魏源所处的那个时代新思
想的特点)
师: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
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织常
色彩。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
家的新方案。
1主要内容
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42页的一段资料,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
的重要主张)
生:(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
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
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引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和《资
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作简单归纳)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
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
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
师:《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
峻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联系林则徐、魏
源的新思想,结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师:《资政新篇》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主张,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
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提出的
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师:(让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课文提到的重要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
概括,加深印象)
小结: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鸦片战争期间民族危机的出现
和加深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
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
主义色彩。这些新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能力方面:(1)通过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和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介历史事物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2)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将新思想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新思想萌发原因的理解。(2)指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类比联想思维的方法。(3)指导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教材提到的重要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以加深印象。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重点。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思想的特点。(2)《资政新篇》是重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2.难点分析: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引起了思想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问题。(板书第七节的课题)

一、新思想的萌发的原因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这种局面的表现)

生:(阅读课文并概括)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为什么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什么会萌发?

1.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师: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初中课本的有关内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在清朝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处于万马齐暗、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却出现了一丝生气。(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二段)

生:(阅读课文)

师: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了解林则徐效法西方铸造银币,进行币制改革的主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

2.民族危机的出现

师: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三段)

生:(阅读课文)

师:在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日益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师: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呢?(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进行概括)

生:(阅读、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指出以下两点)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是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小字,了解林则徐进行外交斗争和购买西方军械、研制战船的有关内容)

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魏源为何编写《海国图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的一段资料)

生:(阅读资料并思考)

师: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海国图志》一书的历史作用。)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

师: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3.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

师: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课本中有关这两部书籍介绍的文字,可让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印象)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的有关小字内容,明确林则徐、魏源所处的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

师: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有的新方案。

1.主要内容

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42页的一段资料,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

生:(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引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作简单归纳)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

师:《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联系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结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师:《资政新篇》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师:(让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课文提到的重要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加深印象)

小结: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鸦片战争期间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和必然结果,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新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36课时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复习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36课时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6课时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依据不包括()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B.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

C.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主张

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2.“非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说法应属于.

A.西学东渐B.西学中源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

3.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4、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5、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请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3)根据材料一、二、三,找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和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完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第36课时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

一.1.D2.C3.C4.D5.D6.D

二.7.(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2)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反对帝国主义。(4)不正确。由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8.(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新思想萌发的历史背景;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师夷”和“制夷”的关系,评价《资政新篇》,培养辩证思维、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

新思想的萌发(1)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于是开始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②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天朝上国”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萌发①新思想的内涵:向西方学习。

②倡导者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使广东一时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当时他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受到人们重视。

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受林则徐委托,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3)影响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②中国人开始重视对西方兵器的研究,涌现出一些新式兵器专家。

(4)特点①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②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重点、难点]

1.关于鸦片战争后社会新思潮的特点及影响

(1)鸦片战争后,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分化出了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敢于正视现实问题,要求改革弊政,抵抗侵略,反对投降卖国,主张学习西方,敢于睁眼看世界,注重开发边疆,试图改变中国贫困面貌。林则徐注重整顿吏治、防范侵略,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龚自珍和魏源则侧重于对社会腐败现象的揭露,提出变法主张;魏源在对待西方问题上,比林则徐还进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但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持封建统治。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分析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3.《资政新篇》的分析

(1)社会根源

第一,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扭转形势。第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第三,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2)主要内容及实质

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和“开明君主制”,突破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的作用,这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文教上提倡办新式学校和学习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因此,它总体上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互利,与西方先进国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3)历史地位

第一,革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探索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第二,进步性:它主张从经济到政治、文教各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与《天朝田亩制度》相反)。

第三,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当时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的基础。从实践上看,它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这是《资政新篇》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

(4)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

第一,《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第二,《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第三,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4.不同主张的分析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

产生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

经过天京事变,处于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群众基础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作用

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

反映特点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2)《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①二者都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本国民族危机的产物;都是受鸦片战争的影响而成书的;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愿望;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影响,基本都未付诸实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②《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上,力图挽救清朝的统治,他所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资政新篇》的作者洪仁玕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目的在于振兴太平天国。同《海国图志》相比,《资政新篇》不仅学习西方科技,而且在政治制度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但因种种条件限制,没能实行。

三、能力·思维·渗透

能力素质

例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分析:该题强调对新思想的精确认识和理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究竟“新”到何处,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新思想的主体者的阶级属性来分析。当时新思想的主体者是封建士大夫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其目光主要集中在国外,集中在向西方学习上,并非改革内政。故ACD不正确,正确答案应选B。

点击思维

例 《资政新篇》的主张

A.是对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的基本总结
B.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
C.把西方的社会制度移植到中国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分析:《资政新篇》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不是对农民战争的总结。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资政新篇》中的政治方案只是一种开明君主制,也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能说是把西方的社会制度“移植”到中国。故答案为D。学科渗透

例 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重要区别在于

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翻译外国书报

分析:该题为学科内综合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魏源同洪仁玕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同点的理解,以便更深刻理解新思想。首先可以从这两部书的写作目的分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推翻清政府统治后建立国家的方案,而《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产物,是为了探索真理抵御外来侵略,这样答案显而易见。另外可以从书的内容来分析,《海国图志》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涉及政治制度,ABD都属这一方面。而《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也可得出答案为C。

高考巡礼

例 《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分析:该题为1998年高考题。重在考查对《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原因的理解。该题为程度选择题,涉及《资》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被中外反动势力所镇压,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产生近代民族工业,没有产生新兴的近代无产阶级,所以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

四、自学阶梯评估

知识掌握

1.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和实质是A.帮助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探索C.抵御外国侵略,寻求强国之路 D.介绍西方地理历史,开眼看世界

2.在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表现在

A.军事技术方面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C.思想文化方面

3.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②带有强烈小农意识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其统治

5.《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A.引导人民了解外部世界B.探索救国救民之路C.批评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 D.介绍西方的先进技术

能力提高

1.鸦片战争后出版的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是①《各国律例》②《康輶纪行》③《四洲志》④《瀛环志略》

A.①③ B.③④C.①④D.②④

2.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B.是先进的中国人寻求西方真理的结果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3.鸦片战争后,提出新思想的人主要是①封建士大夫②地主阶级中的爱国知识分子③农民阶级中的先进人物④鸦片战争的抵抗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 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C.是地主阶级中学习西方的先驱,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正付诸实践

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方案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B.建立君主立宪制 C.实行开明君主制D.巩固封建君主制

延伸拓展

1.下列内容属《资政新篇》的是①以法治国②实行保险事业③同外国自由通商④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

2.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震动下,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外国长处,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

3.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深层次的影响是

A.中国的国门被打开 B.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高潮C.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领土等主权遭到破坏

4.《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太平天国内部并未引起广泛的影响,其根源是

A.战争形势下无暇顾及 B.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C.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D.超越了农民战争范围

5.以下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改造社会方案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B.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精神C.都要求推翻地主阶级统治D.都带有无法实现的空想色彩

真题演练

1.《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2000年广东、河南高考题)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2.姚莹《康輶纪行》一书介绍了

A.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B.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
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2001年春季高考题)

3.《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洪秀全是农民运动的领袖,不可能领导实行B.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C.紧张的战争环境下无法实行 D.方案具有空想性,不可能实行(2001年江苏南京试题)

4.《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中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主张有①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②主张发展工商业③主张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④主张文化交流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00年陕西西安试题)

5.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方案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2001年湖北武汉试题)

五、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乾嘉学派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肇始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整理阐发,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诂考证的古文经学派)。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著作,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的整理和史实的考证有较大贡献。

考点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比较
不同:
(1)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起《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4)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相同:都是太平天国纲领性文献。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50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