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辅导教案
导学诱思DAOXUEYOUSI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________性菌,为________型的肠道杆菌。
2.结构:属于________生物。
3.用途:是在________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4.与人类的关系:它生活在人类的________中,一般对人________(“有”还是“无”)害。有一些菌株对人体能产生危害,因为它们可以侵蚀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________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答案:1.阴 兼性厌氧
2.原核
3.基因工程
4.肠道 无 肠黏膜 毒素 泌尿
二、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的培养:
(1)细菌的繁殖:细菌以________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________分裂一次。
(2)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细菌,需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移到________中,一般用________来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3)用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菌的差别:

接种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类型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时间(单位:小时)培养结果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直接接种培养8h后每毫升培养基中有________个细菌
固体培养基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接种(该法还可以用于______)培养10~20h后一个细菌细胞会繁殖成许多个细菌细胞,这些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的分离:
(1)分离的方法与特点:分离细菌有________和________2种。前者方法简单,后者操作复杂,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易分开。
(2)本实验进行大肠杆菌分离,是用________法,就是在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________。
答案:1.(1)分裂 20min (2)已有细菌的培养物 新的培养基 接种环 (3)几亿 划线 分离细菌 紧紧聚集在一起
菌落
2.(1)划线分离法 涂布分离法 单菌落 (2)划线分离
固体平面 划线培养

三、灭菌操作
1.灭菌操作的原因:为了获得________的培养物,其关键是防止外来________的入侵污染。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________操作。
2.无菌操作的条件:
(1)首要条件是________必须是无菌的;
(2)________必须是无菌的;
(3)________的过程必须是无菌的等。
答案:1.纯净 杂菌 无菌
2.(1)各种器皿 (2)各种培养基 (3)菌转移操作
四、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1.实验目的:
(1)进行大肠杆菌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________,用________培养基进行细菌的________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2.实验步骤
(1)灭菌:用________在________压力下对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________min。
(2)自________向________中转移并分装固体培养基:
待冷却至______左右,将三角锥形瓶中的______培养基,在______上分装至几个______中,制成______培养基。
(3)将大肠杆菌自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中的________培养基中培养:
将大肠杆菌用________在无菌操作下接种至三角锥形瓶中的________培养基中,在________摇床振荡培养________,完成大肠杆菌的培养。
(4)将菌液在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________分离:
从前一步培养得到的菌液中获取菌种,用________以__________法接种至第二步所制得的__________培养基中,在________℃恒温箱中培养________h后观察菌落。
(5)菌种保存:
在无菌操作下将________用________取出,再用________法接种在________上,________培养________后,________冰箱保存。
3.分离实验的结果及相应结论:
观察中若看到在________的末端出现________,则表明菌已被分离了。
4.大肠杆菌分离的用途:________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________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答案:1.(1)扩增 液体 (2)分离 固体平面 划线
2.(1)高压锅 1kg 15 (2)三角瓶 培养皿 60℃
固体 超净台 培养皿 固体平面 (3)斜面 三角瓶 液体
接种环 液体 37℃ 12h (4)固体平面 划线 接种环
划线 固体平面 37 12~24 (5)单菌落 接种环 划线 斜面 37℃ 24h 4℃
3.划线 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4.消除污染杂菌 筛选高表达量菌株

核心解读HEXINJIEDU

1.微生物、细菌与大肠杆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概念内涵:其关系图解见下
(2)结构上:三者都是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生物,但是从细胞角度看其结构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2.培养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中有各种物质,为什么选择这些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1)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了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五大营养要素,即水、无机盐、碳源(提供碳元素)、氮源(提供氮元素)和生长因子(不同的细菌需要的各不相同,有物种差异,它主要补充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能力较弱的,但却是生长繁殖必需的物质)。见下表: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定义功能类型化合物类型常用物质
碳源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构成细胞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无机碳(自养型微生物用)无机物CO2、NaHCO3、CaCO3等
有机碳(异养型微生物用)蛋白质、核酸类牛肉膏、蛋白胨、花生粉饼、明胶、氨基酸等
糖类脂质等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氮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主要是提供合成原生质和细胞其他结构的原料,一般不作能源无机氮铵盐NH3、(NH4)2SO4
硝酸盐KNO3
N2空气
有机氮牛肉膏、蛋白胨、醇母膏、尿素、明胶等
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酵母膏、玉米浆、黄豆饼粉、动植物组织液、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
水作用:组成成分;反应介质;物质运输媒体;热的良导体
无机盐作用:维持渗透压、pH等

(2)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本实验中大肠杆菌LB培养基配方培养基配方与微生物营养要素的对应关系
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
氮源、
碳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琼脂1g

蛋白胨0.5g主要提供大肠杆菌的氮源、碳源需求
酵母提取物0.25g主要提供生长因子
NaCl 0.5g提供无机盐
水 50mL提供水
(3)此外配方中还要注意pH等。
3.该实验中这些操作的原因
(1)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左右时,才用来转移和分装,制成固体平面培养基,为什么?你用什么简易方法快速估计该温度?
因为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中有琼脂,它在98℃以上熔化,在44℃以下凝固,当冷却到60℃左右时,不会因温度过高烫手而不易操作;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使三角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凝固,最终无法转移分装制成新的平面培养基。
简易估计温度的方法:可以用手触摸灭菌后的三角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由烫手转为刚刚不烫手时,则说明已经冷却到60℃左右了。
(2)进行恒温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
恒温培养时,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则会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留在盖子上;如果正放培养皿,则水分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菌落中的菌会随水扩散,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培养皿中的菌落还有可能被盖子上掉落的水给污染。
(3)将大肠杆菌用接种环自斜面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为什么接种环必须先深入到斜面冷却后,才能再取斜面上的菌体?
接种环在取菌体前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一直灼烧至红,温度很高,若不冷却就直接用其取斜面上的菌体,菌体可能因为接触高温接种环而死亡,导致大肠杆菌的转移培养失败。
(4)用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中,第一次和随后的几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它们的原因一样吗?在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这又是为什么呢?
虽然每次灼烧都是为了灭菌,但所灭的菌种和原因却不一样。

灼烧接种环的时间消灭的菌体原因
第一次划线前其他杂菌防止其他杂菌的侵入而造成污染
随后的几次划线前上次划线结束后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实验菌(本实验为:大肠杆菌)为了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最终获得单个菌落,实现菌的分离
最后一次划线结束后为了防止实验菌残留于接种环而污染环境和感染实验人员

(5)用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时,每次的划线是怎么样的?对随后的划线的起点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这样要求呢?

每一次的划线依次的2次划线之间的关系各次划线的分布
图形辅助理解

划线的要求不能出现线条的重叠第二次以及随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这样要求的原因使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因为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有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单菌落若相连,则可能最后一次划线末端处的细菌与第一次的叠加,细菌的数目不是最少的,不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将很难获得单菌落

4.消毒与灭菌一样吗?

概念常用方法应用的范围
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6min一般物品
巴氏消毒法: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
化学药剂消毒法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酒精灯火焰接种工具的灭菌
干热灭菌:160~170℃下灭菌1~2h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5.本实验中还需要了解哪些基础知识才更便于掌握和理解呢?
(1)牛肉膏蛋白胨的知识
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组分提供的主要营养
牛肉膏 5g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蛋白胨 10g氮源和维生素
NaCl 5g无机盐
H2O 定容至1000mL氢元素、氧元素
(2)巴氏消毒法的知识
巴氏消毒法也称做低温消毒法。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则使用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题例领悟TILILINGWU

下列操作属于灭菌的是()
A.用酒精擦拭实验人员的双手
B.用氯气处理水源
C.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
D.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解析:此题考查对微生物实验中灭菌的理解。对微生物培养来说,灭菌操作十分重要,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其关键是防止外来一切杂菌的入侵,不仅仅是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灭菌操作一般使用强烈的物化因素(如: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而不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化方法。
答案:C

消毒与灭菌是不同的。两者除了在物化手段上是否强烈外,所消灭的微生物内容也是不同的。灭菌是消除一切杂菌,而消毒仅仅杀死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消毒往往无法消灭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
下列关于平板划线的操作及叙述,正确的是…
()
A.灼烧接种环之后,为避免其他杂菌的干扰,应立即伸入菌液取菌种
B.划线结束后,为避免实验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所以必须再次灼烧接种环
C.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相同
D.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一定要与第一区域相连,达到首尾相接
解析:此题考查对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的掌握。这是本实验的一大重点和难点。A的操作是错误的,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方能取菌种,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B的操作完全正确。C的叙述是错误的,它们的灼烧目的完全不同,第一次划线前的灼烧是为了杀死其他杂菌,保证实验菌的纯净,而随后的灼烧却是为了杀死残留于接种环上的实验菌,保证实验菌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的操作也是不正确的,不应该相连,这样才能使最后一次划线不受第一次划线的干扰。
答案:B

大肠杆菌的分离所采用的就是划线分离法。这一方法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知其每一步具体的操作,还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关注注意事项,避免踏入误区。

随堂训练SUITANGXUNLIAN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
答案:C 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高压蒸汽是为了杀灭培养基中的杂菌;酒精擦拭双手,是灭手上的杂菌;而接种针在火焰上灼烧,就是为了灭接种针上的菌。故C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关于倒平板的操作姿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持含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膜
B.右手大拇指、食指拿着三角瓶
C.左手拿着培养皿,盖子放于桌子上
D.倒平板时,为防止温度过高,暂时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倒平板技术是微生物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只有A是正确的。B中手指姿势错误。C错在培养皿盖放在桌上了。D中熄灭酒精灯不对,整个过程都需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

扩展阅读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过渡]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实验方案:
粗食盐混合物粗食盐水

食盐水(含NaOH、泥沙、Mg(OH)2)
食盐水(含NaOH)食盐水精制食盐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讨论2]现有K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
混合物中各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降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主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小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
[观察]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
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
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分液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
充分静置;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过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这两种分离物质的方法都与溶解性有关,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哪些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中最终蒸发食盐溶液获得食盐晶体,蒸发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若我们需要的是蒸出的水分,则应如何操作?将蒸出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管,再收集起来,这种方法称为蒸馏。
蒸馏装置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需要哪些仪器?
液体的加热、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和学生一起组装仪器)
[结课]此外,层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实验创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一、教材内容
本内容选自浙科版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在初中《自然科学》“根对水分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是前面所学“细胞的分子组成——水”知识点的进一步的深化,也与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存在着联系,它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2.学生已经有初中自然科学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基础,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经验(例如:生活中腌制萝卜等会有水分出来,农业生产中植物的“烧苗”现象等等)中已获得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并不陌生。但没有系统的学习,植物细胞吸水的基本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所需要的具体条件,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解释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和过程,能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质。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培养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2.难点
(1)正确制作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装片。
(2)在高倍镜下观察紫色液泡扩大与缩小的过程。
(3)进一步熟练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直观感受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4)培养学生独立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的能力,锻炼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
五、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首先要理解实验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其次,通读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每一步的关键字词(主要是操作性的动词),熟悉操作过程。第三,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
准备实验器材: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纱布、清水、培养皿、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成熟植物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的条件、过程和原理。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来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教学目标达成
1.讲解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各实验小组核对实验台上的材料用具是否齐全。若有短缺,及时补全。
3.实验过程讲解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教师可当面向学生示范,便于学生掌握、操作。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寻找无重迭、无气泡、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
(3)转换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紫色的中央液泡,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
(4)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
(6)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在细胞壁上。
4.实验结束
(1)将玻片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和玻片擦干净。
(2)收拾显微镜。将目镜取下,放回目镜盒,物镜旋转开,镜筒下降到最低的位置之后,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回显微镜箱。
(3)清理实验台,核对仪器,结束实验。
(三)结课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我们了解了: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后又复原的现象。证明:细胞液和外界溶液通过原生质层发生了渗透作用。

(四)教学目标巩固
1.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过多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D.根系加速了呼吸作用,释放热量过多
分析:“烧苗”现象是由于作物过度缺水的结果。植物主要靠根尖的根毛细胞以渗透的方式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只有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才能从土壤溶液中渗透吸水,反之则渗透失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的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根毛细胞吸水困难,甚至还会失去水分。
答案:B
2.除哪一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有伸缩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分析: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均为亲水性物质,与吸胀吸水有关。质壁分离是靠渗透作用实现的。因此,不能证明D项。
答案:D
3.在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水分子通过细胞结构的顺序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液泡膜⑤液泡
分析:细胞的结构对于植物体而言,从外向内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液泡。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细胞失水而形成。细胞内的水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因此,水分子应从液泡起,依次向外为液泡、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故填⑤④③②①。
(五)布置作业P55讨论1、2。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
1、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洋葱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洋葱根毛细胞?
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④⑥
2、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九、教学反思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班级:高一()班姓名:学号: 成绩: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
【名言警句】读书改变命运,勤奋成就学业,态度决定一切.
【学海导航】
1、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2、能够对一些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操作
【主干知识】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纸上层析、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注意:不同的分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且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1)过滤:适用于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注意点:
【实验探究1】请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将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提纯?

(2)结晶:适用于
【实验探究2】现有氯化钾和硝酸钾的固体混合物50克,其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

(3)萃取是指
所用主要仪器,萃取剂要求一是,二是.常用萃取剂有。(酒精不能作为萃取剂)
【实验探究3】
溴水呈色,加CCl4振荡静置后,上层下层。碘水中加CCl4,振荡静置后,上层下层。
(4)分液:适用于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探究4】如何分离CCl4和水的混合物?

(5)蒸馏:蒸馏是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常沸点需相差30℃以上)进行分离提纯的操作。其过程是:蒸馏分为蒸馏蒸馏等。
【实验探究5】如何将含有Fe3+的自来水提纯?

蒸馏操作注意事项

(6)层析:适用于
【实验探究6】红、蓝墨水混合物中的不同色的分离

【课堂探究】
例1.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Na2SO410H2O),可选择的操作有(1)加适量H2SO4溶液;(2)加金属钠;(3)结晶;(4)加过量NaOH溶液;(5)加强热脱结晶水;(6)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2)(6)(3)B.(4)(6)(1)(3)C.(4)(6)(3)(5)D.(2)(6)(1)(3)(5)
例2.下列溶剂能溶解单质碘和溴,但不能把碘和溴从碘水和溴水中提取出来的是
A.苯B.汽油C.酒精D.四氯化碳
【巩固练习】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一定要将答案写在表格里噢!!!
1.欲将食盐固体与碘的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方法是
A.溶解、过滤B.溶解、过滤、蒸发
C.溶解、加AgNO3、过滤D.升华(碘加热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2.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仪器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A锥形瓶B分液漏斗C烧杯D温度计
3.不能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试剂是()
A.酒精B.汽油C.烧碱溶液D.四氯化碳
4.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
ANaCl(Na2CO3)盐酸-
BCO2(CO)O2点燃
CFe(Zn)稀硫酸过滤
DCO2(HCl)NaOH溶液洗气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铜
B.盐酸硝酸银氯化钠硝酸钠
C.氢氧化钠硫酸镁碳酸钠硫酸氢钠
D.氯化钡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钙
6.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4HCO3和Na2SO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供选用: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为5;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⑦过滤。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已知NH4HCO3加热生成NH3,H2O,CO2
A.①②⑤⑥⑦③④B.③④⑥⑤⑦①②
C.④③⑥⑤⑦①②D.④③⑤⑥⑦②①
7.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
8.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沸点约为55℃
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应选用()
A蒸馏B分液C过滤D蒸发
9.现有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铁架台(带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若所需试剂均有提供,在以下5个实验中:①沉淀的过滤,②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③溴的萃取,④蒸馏,⑤硫酸铜溶液的蒸发浓缩。其中因缺乏某种实验用品而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①B.②和④
C.③和⑤D.①和④
10.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的KNO3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沸点为182℃)的混合物
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NH4Cl加热分解生成NH3,HCl)
11.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蒸馏(分馏)B过滤C.重结晶D.升华E.加热分解。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把选用的方法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3)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4)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砂子()
12.要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氯化氢和水蒸气,操作步骤最简便的是下列的()
①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②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③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⑤通过装有P2O5的玻璃管⑥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A.②③①B.②③⑤C.③⑤D.⑥
13.某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依次通入足量NaHCO3溶液和灼热CuO,气体的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碱石灰,气体体积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以下对该气体组分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N2,CO和HCl至少有1种
B.一定有N2,HCl和CO
C.一定有N2,CO和HCl至少有1种
D.一定有N2和CO,没有HCl
计算题
1、将3.22g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g?

2、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7L,质量为2.25g,求H2和CO的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1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1)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传粉植物,而且是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若人工授粉去雄,时间应为开花(前/后)。
②豌豆具有许多的相对性状。
(2)常用符号及含义
P:;:;:;:;:;♀:;♂:。
(3)过程图解
(4)归纳总结
①全部为。
②发生了。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由此可见性状表现型及比例为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实验,选用和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的。
(2)测交的结果:子代出现种表现型,比例为。
基础过关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得自交所得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
B?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矮茎的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4?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5?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6?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断,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四分体②姐妹染色单体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④非同源染色体
A?②④
B?③
C?①②
D?①
7?家兔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甲与丁多年交配,子兔全部为黑毛;乙与丁交配,子兔中有褐毛兔。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黑毛对褐毛是显性
B?设B为显性基因,b为隐性基因,则甲、乙、丁兔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bb
C?鉴别丙兔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丙兔和丁兔进行测交,后代都为黑毛,则丙兔为纯合子,后代既有黑毛又有褐毛,则丙兔为杂合子
D?乙与丁多年交配,子兔中褐毛兔的概率为1/2
8?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的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9?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红花白花红花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非甜玉米+101甜玉米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球状南瓜④牛的黑毛白毛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10?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现象,比例都接近。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该杂交称为,用于检验。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
的定律。
冲A训练
如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控制白化病的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7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
(3)6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9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42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