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专题十六日本历史面面观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专题十六日本历史面面观”,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专题十六日本历史面面观

一、温故知新

政治制度:

政治

革命运动:

对外战争:

经济:

思想:

文化文学:

科学: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说说日本明治维新的情况(选修一)

内忧:

背景

外患:

倡导改革:

武装倒幕:

进程明治即位:

颁布措施:

政治上:

内容经济上:

文化上:

作用:

评价

局限:

2、说说APEC的情况(必修二)

背景:

时间:

地点:

国家:

原则:

方式:

领域:

意义: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内容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19世纪70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正式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地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了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

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85年前后,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高潮。20世纪初,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由于日本保留着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国家竞争,只有更多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有“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之称。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工业生产普遍下降,失业人数猛增,农产品价格惨跌,大批农民破产。法西斯专政逐步确立起来,日本成了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已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增长。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四、本专题你需要通过的测试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

A.福泽谕吉B.吉田松阴C.伊藤博文D.高杉晋作

3、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

C.发展新闻出版事业D.改变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习惯

4、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倒幕运动的成功

C.西方思想的传入D.天皇专制的建立

5、“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A.对外开过,学习西洋之法B.改革幕政,是先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不包括

A.中国香港B.中国台北C.中国澳门D.澳大利亚

7.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是APEC方式,APEC方式的特点是

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②自主自愿的原则③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

8.亚太经合组织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域集团的最显著特征是

A.有利于组织内各国合作与经济发展

B.形成了统一的关税联盟

C.形成了APEC方式

D.形成统一的农业政策和货币政策

9.1989年建立的亚太经合组织是.

A.世界性经济组织B.世界性政治组织

C国际军事组织D.区域性经济组织

10.中国经济参加APEC活动,并主持召开APEC会议。这主要是为了

A.加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11、右图是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①第一手资料②第二手资料③文献资料④实物资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马关条约》中,对列强侵华野心刺激最大的是

A.开辟内河航运线B.割辽东、台湾给日本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1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14.关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敌人的后方B.配合了正面战场

C.抗击了日军的主力D.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15、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进行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6、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极大援助B.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18、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B.朝鲜战争的影响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19、下列对法西斯势力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德国法西斯依靠纳粹党夺权

B.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

C.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D.希特勒上台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0、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有①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③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③德国进攻波兰④德国进攻苏联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后形成的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苏德战争爆发C.七七事变D.德国进攻英国

22、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23、国共两党能够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B、国内形势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

24、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5、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总后方分别位于

A、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西南地区D、西南地区、华东地区

26、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抗战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7、下列史实,不能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是

A、《开罗宣言》的发表B、英美宣布废除在华治外法权

C、参与联合国的筹建D、民主革命力量大大加强

相关知识

专题十二美国历史面面观


专题十二美国历史面面观

一、温故知新

政治制度:

政治

宪章运动:

殖民掠夺:

经济

工业革命:

思想:

文学:

文化科学:

技术: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具体说明之。(必修一P38—39)

3、说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必修二P77—78)

背景:

表现:

特点:

影响:

4、说说罗斯福新政的情况(必修二P78—80)

含义:

原因:

举措:

成效:

影响:

5、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调整的情况(必修二P83—85)

国家干预——

重要方式:

另一种重要方式:

重要手段:

企业经营——

经济主体:

经营方式:

福利制度——

资金来源:

福利种类:

特点: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6、说说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情况(必修二P112—114)

一个会议:

时间:

地点:

文件:

决定:

二个体系:

三大支柱:

第一个支柱的宗旨:

第二个支柱的宗旨:

第三个支柱的主要目的和实际作用:

7、说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情况(必修二121)

背景:

成立时间:

合作概况:

成效和问题:

8、美国有哪些文化巨人,说说其情况。

爱迪生:(必修三P69)

格里菲斯:(必修三P83)

卓别林:(必修三P83)

阿姆斯特朗:(必修三P118)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内容

1、数字解读美国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是:莱克星顿枪声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美国的《独立宣言》

近代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第一届总统是:华盛顿

美国第一个平民出身的总统是:杰克逊

《独立宣言》阐述的两个原则是: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

19世纪上半期,美国两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劳动制度,南方盛行种植园奴隶制。

1854年美国的两党是:共和党和民主党

林肯政府1862年颁布的两个法令是:《宅地法》和《解放奴隶宣言》

美国内战的两个成果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奴隶制

美国第三任总统是:托马斯杰斐逊

构成美国联邦政府的三个部分是:立法机构、总统和联邦法院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的五步曲是:1776年宣布美国独立,1781年《邦联条例》生效,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框架,1789年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美国民主制度确立与演变的六个文献是:《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权利法案》、《解放奴隶宣言》、宪法修正案、民权法令

2、18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是如何不断发展,终使其成为现在的超级经济大国的?

早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就很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不但可以自给自足,有些产品甚至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同英国产品一争高低。美国独立后,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独立以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等手段,领土迅速扩张。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经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在此期间,许多人由东部移居西部,形成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往更为偏远、荒凉的地区,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在英国影响下,美国也在18世纪末开始了工业革命,涌现出许多新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

美国独立以后,存在两种主要经济形式,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它们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存在诸多差异。北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但种植园经济占有大量奴隶,恰使北方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劳动力,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后只好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因此爆发的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终,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乘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步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托拉斯是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原因有: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大量资本涌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利用中立国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20年代出现了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大国,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929—1933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美国仍然利用中立国地位大发战争财,二战后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5年经济危机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措施,逐渐扭转经济颓势。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但财政赤字急剧上升。90年代,经过改革,经济增长加快,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甚至出现盈余,呈现繁荣景象。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四、本专题你需要通过的测试

1、“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大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的文明。”这100多名男子来到了

A印度B北美C南非D澳大利亚

2、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B.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C.允许奴隶制的存在D.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3、以下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鼎立之势

B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最小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4、近代两次工业革命中,Y美国都居于领先地位的是

A.蒸汽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运输工具的创造发明

C.电力能源的广泛运用D.石油产品的广泛出现

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6、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C.产品过剩D.市场萧条

7、罗斯福新政,印证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

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突出的特点是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指导思想是放弃胡佛坚持的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C.“以工代赈”扩大了内需

D.首要措施是整顿金融,核心是调整工业

9、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其根本原因是

A.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欧洲失去了近几百年来世界中心的地位

C.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绝对优势

D.美国的经济实力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10、北美自由贸易区比欧盟合作程度低,主要表现在

A.合作的内容上B.成员国的规模和数量上

C.合作时间的长短上D.组成国家的发展水平上

11、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

A.WTOB.欧盟C.关贸总协定D.世界银行

12、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进行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世贸组织的建立

1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市场机制广泛建立为之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其动力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其催化剂④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是推动它的关键因素⑤“冷战”的结束为之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⑥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D.①②⑥

14、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B.起着相同的作用

C.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D.处于不同收益地位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对立的B.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扭转的D.知识经济是新型经济的典型代表

16、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标志是

A、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改变B、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C、欧共体发展成欧盟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7、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宣读的公告是

A.基辛格访华的公告B.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联合公报》D.中美《建交公报》

18、有关《中美联合公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B.它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C.它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国方面来讲,其主要原因是

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尼克松总统的个人愿望

C.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D.要改善中美关系

20、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制定国家外交政策

A.没有必要区分朋友和敌人B.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是非常困难的

C.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D.确定敌我关系是首要原则

21、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德国分裂B、杜鲁门主义出现

C、北约组织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2、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23、1969年7月,美国宇宙飞船成功登上月球。这是哪一科研计划的成果

A.曼哈顿计划B.阿波罗计划

C.战略防御计划D.星球大战计划

24、美国设立的电影奖项是

A、戛纳奖B、奥斯卡奖C、金鸡奖D、百花奖

25、有文章指出:“美国领先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推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很大作用

专题十一英国历史面面观


专题十一英国历史面面观

一、温故知新

确立:和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意义:

局限:

希腊泰勒斯:

普罗塔哥拉:

人文精神起源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罗马(法律):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简述《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权利法案》的内容,概括其特点,据此指出英国王权演变的趋势。(必修一P34—35,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P18,42)

内容:

《大宪章》:

《权利请愿书》:

《大抗议书》:

《权利法案》:

特点:

趋势:

2、1832年以来,英国议会是怎样不断进行选举法案的改革,从而逐步使得全体公民都拥有选举权后被选举权的?(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P44)

1832年:

1867年:

1884年:

1918年:

3、说说英国政治制度的情况。(必修一P36)

君主立宪制:(必修一P36倒数第二段)

内阁制:(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P42—43)

确立:

第一任首相:

有关的女王:

两个先例:

两党制:(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P45)

两党名称:

出现时间:

两党新名:

现今两党:

4、说说英国宪章运动的情况(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P62—63)

背景:

得名由来:

斗争方式:、、。

意义:

5、说说英国工业革命的情况?(必修二)

背景:

概况:

棉纺织业

冶金业

采矿业

动力

陆上:

交通运输

海上:

6、16世纪,英国是怎样进行宗教改革的?(选修一P78)

改革者:和。

过程:

1534年

1535年

1536—1539年

1558—1603年

特点:

7、英国历史上有哪些文化巨人,成就如何?

莎士比亚:(必修三P57)

牛顿:(必修三P66)

达尔文:(必修三P67)

瓦特:(必修三P68)

贝塞麦:(必修二P43)

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必修二P43)

拜伦:(必修三P75)

雪莱:(必修三P75)

贝尔德:(必修三P84)

欧文:(必修一P76)

凯恩斯:(必修二P80)

8、长期以来,英国外交上实行“光荣孤立”政策?说说其情况。

定义:(选修三P3—4)

名言:(选修三P3)

表现:

18世纪末,法国企图称霸欧洲时:(选修二P35)

19世纪中期,俄国企图称霸欧洲时:(选修一P96—9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企图称霸欧洲时:(选修三P4)

20世纪20年代,法国企图称霸欧洲时:(选修三P21—22)

20世纪30年代,德国企图称霸欧洲时:(选修三P46—50)

9、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英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说说其情况?(选修3P44—46)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期间:

意大利侵埃期间:

德意干涉西班牙期间:

德国吞并奥地利时:

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内容

1、15世纪以来,英国的政权是如何变化的?

1485—1603年,都铎王朝统治英国,1603—1649年,英国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下,1649—1653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1653—1658年,统治英国的是护国主政府。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89年以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

2、英国的《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权利法案》是怎样限制国王的权力,使其从实权在握变成“虚君”的?

13世纪的《大宪章》: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得随意侵犯臣民的人身自由。

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款;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1641年的《大抗议书》: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暴政,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1689年的《权利法案》: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3、1832年以来,英国议会是怎样不断进行选举法案的改革,从而逐步使得全体公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1832年,第一次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67年,第二次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后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第三次改革,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1918年,妇女获得选举权

4、清朝以来,中国与英国打过哪些交道?

清朝前期:乾隆时,英国派使者马嘎尔尼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遭拒绝。

清朝后期: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中国则进行禁烟运动,引发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1856—1860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1900年,英国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英国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拒绝中国代表团的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爆发;1925年,英国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引发了五卅运动;1927年,英国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阻挠中国人民的革命,湖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江西收回了九江英租界;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协议,宣布废除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该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5、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经济是怎样发展的?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传统工业如制呢业的迅速发展。制呢业的发展促使早就开始的圈地运动更加大规模地进行,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又采取了诸多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导致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退居世界第三位。尽管英国工业在世界上还占有一定地位,造船业和金融业仍举足轻重,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但失去了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此乃因为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纺织业等部门的设备已经陈旧,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来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技术水平较低,资本家也能获得巨额利润。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至关重要,所以被称作“殖民帝国主义”。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遭到沉重打击,从世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1986年,英国加入欧共体。

四、本专题你需要通过的测试

1、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2、“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

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

A.阻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B.限制国王的权力

C.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D.废除君主制

4、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5、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6、“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

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

7、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A.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

C.促进铁路客运的诞生,带来“平等化的危险”

D.将煤炭、水运、工厂连在一起,扩大了城市规模

8、“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9、英国在确立殖民霸主地位的过程中,最后打败的竞争对手是

A.法国B.西班牙C.葡萄牙D.荷兰

10、关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B.现存的物种都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C.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D.动物和植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

11、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由于伽利略、刻卜勒等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在已经准备好了的材料上建立起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发表B《物种起源》发表

C《纯粹理性批判》发表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12、脍炙人口的预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出自

A、《西风颂》B、《人间喜剧》C、《共产党宣言》D、《唐璜》

13、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A、传播资讯

B、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

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D、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1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其媒介是

 A.资本主义制度B.坚船利炮C.物美价廉的商品D.新式机器

16、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17、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18、下列因素中推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进行

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

19、18世纪6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人城市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2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专题十五俄国历史面面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专题十五俄国历史面面观》,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专题十五俄国历史面面观

一、温故知新

政治制度:

政治

对外战争:

经济:

思想:

文化艺术:

科学:

技术: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说说俄国1861年改革的情况(选修一P77—83)

根本原因:

背景变革呼声:

对外战争:

改革者:

改革时间:

概况解放法令:

内容司法改革:

地方自治:

意义:

评价

后果:

2、说说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必修一P80—83)

社会矛盾尖锐:

背景一战问题暴露:

起义时机成熟:

时间:

纲领:

概况领导:

结果:

性质:

评价

意义:

3、说说列宁时期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情况(必修二P72—73)

名称背景时间内容评价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4、说说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扩散及改革的情况(必修二P73—74,87—89)

时间:

确立表现:

作用:

评价

局限:

扩散:

改革:

改革者生卒年背景内容评价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内容

1、近代以来,俄国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由专制向民主演变的?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前,俄国实行沙皇专制统治。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的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解放”法令实施以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随之消亡,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上。“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以及地方自治改革是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个人崇拜盛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2、19世纪上半期以来,俄(苏)国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农奴的生活及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国的封建势力仍很强大,沙皇政府又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1914年,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农田荒芜,粮食供应紧张,工厂倒闭,经济濒于崩溃,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极端恶化。战争的失利和经济危机激起革命潮流,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先后爆发。

1917年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当时内有叛乱,外有干涉,为集中力量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非常措施,其要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4年的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天灾造成的饥荒,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农民暴动、水兵暴动此伏彼起。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要点包括:在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允许私人兴办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受到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权。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必须使苏联变成在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这就决定了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不同,它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从1928年开始,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30年代末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涨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支配地位,苏联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把这一变化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召开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种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缺陷也很严重。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被战争打断。194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著。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逐步确立。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最后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

赫鲁晓夫下台后的18年,勃列日涅夫执政。他的改革和赫鲁晓夫一样,也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修补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重点转移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方面,前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上台之初先是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本专题你需要通过的测试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发展趋势是

A.缓和与动荡并存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有人称《战争与和平》为“社会人生的镜子”。此书的文学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荒诞主义D.古典主义

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革命

D.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必要条件

4、俄国1861年改革以后,解放了的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的取得是

A.完全免费的B.只需少量手续费

C.连续耕种5年D.高价赎买的

5、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6、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为

A、摧毁了沙皇专制统治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管国家事务D、资产阶级拥有强大武装

7、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俄国在克里木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落后B.在战争过程中孤立无援

C.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国内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9、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A.颁布“解放”法令B.司法改革C.地方自治改革D.土地改革

10、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11、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

12、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相似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所致

13、罗曼—罗兰将该书赞为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该书的作者是

A、贝克特B、托尔斯泰C、雪莱D、巴尔扎克

1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实行工资级别制

15、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D.农业集体化运动

16、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7、在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性文件是

 A.《共产党宣言》B.《四月提纲》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

18、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并在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说明革命或建设要

 A.全面继承B.循规蹈矩C.彻底批判D.实际创新

19.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业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社

20.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21.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

A.前两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B.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C.卫国战争时期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22.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

24.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5.“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2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说明

 A.国民收入水平高B.军备竞赛耗资巨大

 C.国防实力愈来愈强D.经济力量日益增长

27.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2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A、把一切企业收归国有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9、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得到农民支持拥护的一项措施是

A、废除实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

B、有全由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允许恢复部分小型的私有企业

D、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0、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3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积极性不高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

3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34、二战后,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率先进行改革的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点主要是

A、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B、改革使社会经济全面振兴,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C、改革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旧有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

D、改革使军备力量大大加强,对外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3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专题十三法国历史面面观


专题十三法国历史面面观

一、温故知新

政治:

经济:

文化: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说说法国启蒙运动的情况(必修三)

背景:

启蒙法文原意:

启蒙运动的含义:

理论上:

启蒙先驱倡导

实践中:

孟德斯鸠:著作,贡献。

伏尔泰:思想,名言。

卢梭:思想,著作。

性质:

评价

意义:

2、18世纪下半期以来,法国的政权是如何变化的?

18世纪下半期,波旁王朝统治。1792—1804年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805—1814年是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815—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30—1848年是七月王朝时期。1848—1852年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1852—1870年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从1791年大革命开始到1877年,法国的政体是如何演变的?

1791年到1792年:君主立宪制

1792年到1804年:共和制

1804年到1814年:帝制

1815年到1830年:君主制

1830年到1848年:君主立宪制

1848年到1852年:共和制

1852年到1870年:帝制

1870年—1877年:共和制确立

4、除了启蒙思想家外,法国还有哪些文化巨人,说说其成就。(必修三)

人物流派成就

巴尔扎克

贝克特

莫奈

德彪西

塞尚

卢米埃

尔兄弟略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内容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是怎样逐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的?这种土地制度对法国经济有何影响?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起主导作用的制宪会议陆续通过决议,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

1792年,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控制的立法议会宣布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还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1793年,雅各宾派控制的国民公会颁布几项法令,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购地款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

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19世纪上半期,尽管法国是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法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此乃法国工业的发展速度降到世界第四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小农经济外,还有哪些因素也阻碍着法国经济的发展?

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普法战争的失败和割地赔款,给法国造成巨大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经济发展。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生产领域;投资国外远远多于投资国内,每年收取巨额利息,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故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四、本专题你需要通过的测试

1、巴黎公社的成立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大总统宣誓的照片D.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

3、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和派与保皇派长期斗争的结果

B.它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它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

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武装通过起义夺取政权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D.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

5、18世纪末,法国在大革命中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地价在10年内付清。这一措施在19世纪中后期对法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极大促进了法国经济的飞速发展B.促成农民的富裕和农业的发展

C.影响了法国经济发展的速度D.扩大了国内市场,农业技术提高

6、以下是对欧洲启蒙思想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侧重反对欧洲世俗封建统治者B.公开表述资产阶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都倡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对中国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产生深刻影响

7、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恐慌,这是因为

A天主教会势力己经遭到严重削弱B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C各国君主是启蒙运动反对的唯一对象D 它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8、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9、17、18世纪,中、法两国都出现了思想的启蒙。两者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②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③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④都引发了反封建的社会革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1、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是

A《战争与和平》B《欧也妮葛朗台》

C《等待戈多》D《人间喜剧》

12、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英国支持其欧洲封建国家反对法国的原因不包括

A.和法国正在争夺海外殖民地B.“大陆均势”政策

C.与法国意识形态和制度不同D.拿破仑的扩张野心,威胁到英国利益

13、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了旧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5、法国与北美独立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B.法国公开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

C.杰斐逊等人起草《独立宣言》时借鉴了法国《人权宣言》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体现

16、17世纪——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主要在下列哪些国家间展开?

A.荷兰、法国、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C.西班牙、荷兰、英国D.英国、法国、美国

17、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

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翻开1791年法国宪法,前言竟然是闻名世界的《人权宣言》,主要原因是

A.人民对法律认识有限,难以制订丰富规范的法律体系

B.是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的要求

C.《人权宣言》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诉求

D.资产阶级和国王妥协的产物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15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