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3试一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应该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质疑,有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1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懂得遇事应该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质疑,有勇于实践的精神。
2.会写6个字。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鱼缸和金鱼。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怎么做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引导。如:
(1)到书里找答案。
(2)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
(3)自己动手尝试解决。(教师要强调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
3.导语:有一位小朋友,她叫伊伦娜,她遇到问题时,解决的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或和同学是一样的)请同学们快读读课文,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小组同学相互合作,读生字,有的同学如果没读准生字的读音,请你帮他读准确。
3.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
(1)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语。
(2)游戏巩固,送小鸭子回家。
4.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思考的问题:
(1)伊伦娜遇到了什么问题?
(2)伊伦娜是怎么样解决遇到的问题?
2.请学生简单回答这两个问题。
3.教师范读科学家的话。请学生听一听,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1)教师的第一遍范读,科学家的话读得慢一些,让学生听出科学家与同学们说话的语气不同。
(2)教师的第二遍范读,强调“满满”,“石子”,“溢了出来”,“金鱼”,“不会往外溢了”等词语,让学生听出科学家讲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4.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课文的二至四自然段,根据学生的情况再给予指导。
5.想一想,从哪句话看出伊伦娜对实验表示怀疑,应该怎样读呢?
6.用自己的话说说伊伦娜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疑问的。读一读课文的句子。
7.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鱼缸、金鱼,请学生边读课文,教师边按课文内容演示,观察结果。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伊伦娜,你会说什么?
8.出示句子“哎呀,水照样溢出来了”,应该怎样读?
(四)转换角色,表演体会。
1.请学生扮演伊伦娜,教师扮演科学家,在表演中体会伊伦娜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表演中也可以拓展补充,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我提的问题是错的?大家都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你这个小女孩,胆子可不小,敢怀疑科学家说的话?通过交际,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要勇于用事实向权威挑战,做事要动脑筋。交际的最后,“科学家”要对“伊伦娜”的品质给予赞扬。
2.请学生用一句话来夸奖伊伦娜,也可以夸科学家。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推荐阅读《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阿基米德称皇冠》等故事。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受。
说说课外阅读了什么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和你的感受。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遇到问题如果能够动手试一试,就要通过亲自动手来证实。
(二)复习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抢读生字词语。
3.学生当小老师提读生字词语。
(三)自主记忆。
1.分小组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推选出好的方法。
各组选同学来交流。
2.交流中各组再进行补充。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这6个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1)“条”的“折文”要盖住下面的部分。
(2)“找”的“斜钩”要写得长一些。
(3)“动”的最后一笔“撇”,要伸展到“云”字的下面。
2.各选择一个字书写。
3.纠正反馈。
4.指导书写“找”“动”。
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写好这两个字。
5.学生练习。
6.反馈纠正。

精选阅读

动手试一试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手试一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词。

3、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生字词的朗读书写。

教学难点 :

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课题?

3、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一读。

一杯水鱼鳞哎呀

往外漫他俩答案

实验科学家试一试

三、回答问题,初步理解课文。

四、指导读通读顺。

五、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 。

课本上描红。

七、课堂练习。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仿影、描红、临写。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生词。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思考。

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二、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

看图,一个同学说了什么?另一个同学呢?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朗读。

三、学习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玛丽亚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玛利亚到底是谁呢?请学生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学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别组词。

六、课堂作业 。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课本上描红。

3、《习字册》上相应的生字仿写、临写。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的复述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能用有关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生字词的书写与朗读。

教学难点 :

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

两个同学的回答

科学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尝试复述。

四、请学生复述。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口头组词。

七、课堂练习。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听写。

3、课本上描红。

4、《习字册》上的仿影、临写。

八、课堂小结。

谁敢试一试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7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 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习课文,使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4、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耿老师说话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中的词语。

2、圈出本课的生字读一读。

3、写几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谁敢试一试,是谁提出来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话说说吗?

三、品词析句,探究学习

(一)走进耿老师的课堂,探究同学们的表现。

1、通过课文第一自然对耿老师外貌的描写,你认为耿老师的身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3自然段,画出耿老师三次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再读读你画线的部分,看看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聚焦小个子女生,感悟勇气和自信。

1、小个子女生是怎样表现的?(小组内交流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①在小个子女生刚举手时,同学们是什么反应?

③面对同学们的嗤笑,小个子女生是怎样做的? ②做一做小个子女生的动作,体会这些词语。

2、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

3、从嗤笑到惊愕,同学们的看法和情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如果你在场,你怎样看待小个子女生的表现?

4、看到同学们的不同表现,耿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了哪些话?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耿老师通过这些话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

四、说一说

《谁敢试一试》写了一个小个子女生看似弱不禁风,但她却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她的自信与勇气令人佩服。那么生活中你有过用自信战胜困难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谁敢试一试》是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儿的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课文中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细致,结尾运用了以人物的语言来点明中心的写法。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课在引导学生感悟思想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这节课在设计上紧扣“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这个主题。首先读课文,找到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细致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通过朗读、换词说句、写句等过程理解主题。最后通过理解耿老师说的话,和拓展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内容也渗透其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表情、动作、语言等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及各环节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语段,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两段话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这节课阅读的开始。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题。

1、学生初读课文,并认读词语。

2、速读课文,找到文章主题。

[设计意图]读词语既是对学生识字的检查,又是对是学生读文情况的检查。然后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直击课文主题。

三、研读课文,体会主题。

1、引导学生朗读体会1、2段描写耿老师的内容体会杯盖之难“拧”。

2、体会学生的心理活动。

(1)自由读文,画出学生们在老师提出要求后的表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换词说句子理解“犯嘀咕”“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的意思,体会学生们没胆量,不自信的心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写小女孩拧开杯子的句子,写女孩和其它同学此时的内心活动。

出示:

A小个子女生高兴地笑了,她想:。

B全班同学都惊愕了,他们想:。

3、说说小女孩拧开杯盖儿的原因。理解课文主题。

[设计意图]潜入文本,抓住重点,悉心感受,探究内心。在朗读、品析、感悟、写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充分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此环节听、说、读、写结合,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深化主题,拓展阅读。

1、反复阅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拓展阅读:教师出示关于勇气和自信的小诗,学生自由阅读。

3、记住提示主题的句子“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反复阅读,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拓展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的作用。

板书设计:

3谁敢试一试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四年级上《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上《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上《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的一件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
〔写作特点〕
1?通过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使事件的情节有了悬念。
这个故事从内容上看,情节其实很简单。作者利用对全班同学神态表情的细致、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进入了紧张的氛围中,事件的发展也充满了悬念。
2?结尾运用了以人物的语言来点明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价值:
1、能力点:学习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2、理解点:理解耿老师话语的含义。
3、训练点:口语交际。
三、教学目标:
本课是第二单元中两篇主题课文之一,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以“自信”为中心点。力求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和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和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中年段的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4、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针对于本课中对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形象描写,对烘托文章主旨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理解耿老师话语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对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如果让你为课题加标点你会用什么符号?
2、结合课题进行扩句练习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他们要挑战的究竟是什么?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通顺、流利,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读后解决同学们要挑战的是什么事?
学生回答
三、重点突破
1、师:老师在宣布考题时,语句连续顿了三次,说明什么?谁能试着读出耿老师的用意?
生读第二自然段
面对老师的考验同学们都有哪些表现?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最终接受挑战的是个“超级大力士”吗?
2、读演结合,体会文中的形象的动作描写。
品读第11自然段,小个子女生拧杯盖儿的过程。
“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贴在怀中”、“使劲拧”
3、引导学生朗读拧杯盖儿前学生,尤其是几个大力士的表现和小个子女生拧杯盖的过程,体味之后学生们的内心活动会是怎样?
4、揭示主题
面对这样一个轻松的考验,为什么只有小个子女生成功了?
结合文本:女生看男生,男生看“大力士”,“大力士”心想:
耿老师都拧不开,我们能行吗?
出示耿老师的话语: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师:拥有拧开杯盖实力的人很多,但是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勇于面对失败的人却并不多,所以面对成功勇气往往比实力更重要!
四、口语交际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都接受过那些挑战,你是怎样看待成功或是失败的?
此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来进行!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动手试一试》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动手试一试》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在田字格中写字,注意写端正。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

学生: 生字本、课前生字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语气。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读课文,做填空练习:

(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 ),才能( )。

二、新授。

1.字音。

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字音的情况。

杯子 进出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 车把 让路

指生读。齐读。抢读。

2.字型。

请你观察这些生字,我们把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

3.写字。

请你按笔顺描红

学生描红注意一笔到位

独立书写一个字,和范字对照修改,然后再写下一个字。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所学习的生字组词。 用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练习

抄写词语。

五、小结

板书设计

4 动手试一试

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朗志万说:“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 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一试》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一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支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支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

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3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2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4倍。摆完了以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10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珠子的5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四、实践应用

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朵花。

2、的个数是的2倍,有()个。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试胆量》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试胆量》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以及试胆量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变化和试胆量德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完成课后思考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校长教育孩子消除怯心理的方法巧妙,富有实效。

(2)明确只要敢于实践,实践之后就会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并抓住重点部分试胆量的过程进行重点学习体会。

2、体会校长教育孩子消除怯心理的方法巧妙,富有实效。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小黑板。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觉得自己最勇敢的经历是哪一次?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吗?

2、交流。

3、你们都很勇敢,真见小英雄。

4、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里,有一群孩子在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试验。

二、板体、读题

1、板题、试胆量。

2、读题。

3、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三、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字音。

2、词意。

3、指名读文,正音。

五,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和脉络

1、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和叙述顺序是什么?

(3)请按着一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讨论、交流。

3、汇报。

(1)课文写了校长组织大家夜里到九品佛寺院和墓地里进行试胆量的游戏,结果不当鬼的同学吓得跑回来了,当鬼的同学也因为害怕而回来了。

(2)叙述顺序是事物发展顺序。

(3)按题目、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23~24自然段)

六、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七、体会文章中的深意。

1、讨论:这次试胆量有什么意义吗?

2、体会校长教育方法的巧妙。

八、你觉得怎样可以使自己的胆量大起来?

板书设计:

怕蚊子咬

世上没有鬼,克服胆怯

跑回家去了

课后反思:

《试胆量》课文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试胆量》课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长对大家说:

要是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哪位同学愿意当鬼呀?请举手!

于是立刻就有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当天傍晚,大家都在学校里集合以后,那些装鬼的小朋友带上按照各自想象亲手做成的鬼衣服到九品佛寺院里藏起来了。临走时口里还嚷着:

你们等着挨吓吧

剩下来的三十几名同学,便每五人分成一组,各组稍错开点时间,陆续从学校出发,到九品佛寺院和墓地里转一圈,然后再回到学校来。这样做的目的,借用校长的解释就是:

这次试胆量游戏,就是看你们胆大到什么程度。如果谁半路上害怕了,尽可以回来,没关系的。

冬冬向妈妈借来了手电筒。妈妈嘱咐说:可不要弄丢了呀!男孩子里,有的说要把鬼抓住,因而带了捉蝴蝶的网;也有的说要把鬼绑起来,因而带了绳子来。

校长一边说明情况一边让同学让同学们用猜拳决定了每个小组的出发顺序。就在这会工夫里,天更黑了,校长终于向第一小组发出了命令:

你们可以出发了!

大家都很兴奋,嘁嘁喳喳地走出了校门。又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冬冬他们那个小组。

同学们心里都在嘀咕:

虽然老师说过,不到九品佛寺院里鬼是不会出来的,但那鬼可千万不要在半路上出现呀

他们哆哆嗦嗦地一步挨一步地走着,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口。尽管天上有月亮,夜幕下的寺院看上去还是一团漆黑。平时这院子显得很宽敞,而且令人心情舒畅,可今天却大不一样了,一想到不知从什么地方就会跑出鬼来,冬冬他们早已吓得不知所措了,所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哎呀一声大喊起来。脚下一踩上什么软绵绵的东西,马上就嚷:鬼来啦!到最后,甚至害怕得连手拉手的伙伴也怀疑成该不是鬼吧?冬冬决定不到坟地去了。她在心理盘算着,那鬼保准正在墓地等着呢,再加上已经彻底弄清试胆量是怎么回事了,所以还是回去为妙。刚好全组同学也都是这么想的,冬冬暗自庆幸:太好了,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呀!回去的路上,大家早已耐不住了,一溜烟地撤腿跑了起来。

回到学校一看,前面的几组也都回来了,大家这才明白,因为害怕,几乎都没有到坟地去。

过了一会儿,一个头上缠着白布的男孩被一位老师从门外领进来了,嘴里还呜呜地哭着。这个男孩是装鬼的,一直蹲在坟地里等着大家,可是等了好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影,他自己却渐渐地害怕起来,终于从坟地里跑出来,站在路上哭了起来。正在这时候,被巡回检查的老师发现了,才把他带了回来。正当大家安慰这个男孩的时候,又有一个鬼和一个男孩哭着回来了。原来是装鬼的这个男孩看到有人走入坟地,正想跳出去叫一声:我是鬼!结果却刚好和跑进来的那个孩子撞了个满怀,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再加上撞得很疼,就呜呜地哭着一起跑回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怪有意思的,同时又因为恐惧心理已一扫而光,便哈哈地笑了起来。连鬼也破涕为笑了。就在这时,用报纸套在头上装鬼的冬冬同班的右田同学回来了,口里还在抱怨大家:

太不像话啦!我还一直在等你们哪!

说完,便咯吱咯吱地挠起了被蚊子叮得发痒的胳膊和大腿。

看到这情景,不知谁说了一句:

鬼还怕蚊子咬呢!

听到这句话,大家哄地笑开了。五年级班主任丸山老师说:

好了,我干脆把剩下的鬼都带回来吧!

丸山老师说着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那些鬼全都带回来了,他们有的正惴惴不安地在路灯下东张西望,有的由于害怕已经跑回家去了。

从这天夜里以后,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怕鬼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那鬼自己也吓得胆战心惊呢!

23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

重庆市高新区石新路小学陈瑜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23 再见了,亲人 一、教学要求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3 再见了,亲人 一、教学要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3再见了,亲人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选择同学中讲礼貌的事例写篇短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

损失苏州幻想博物馆艺术馆统统奉命(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订正)

二、检查预习,简介抗美援朝。

1.《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情?(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的事情。)

2.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志愿军就分批撤离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3.指名朗读课文。(请四人朗读,前三个自然段每段由一人读,后三个自然段由一人读。)读后评议,着重评议是否读错字,读破句。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暂是平舌音,侦是翘舌音,暂、侦是前鼻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应该怎样分?

2.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3.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为什么这样分?(这是按照地点的不同来划分的。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在送行路上话别的情景,后三个自然段是讲在火车站上,列车开动时依依惜别的情景。)你是从哪儿看出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在路上的情景的?(从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大嫂,请回去吧!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可以看出是在路上。志愿军一次又一次地叫大娘、大嫂不要送了,叫他们回去,但是大娘、大嫂送了又送,不肯回去。)

四、理解第一段。

1.请三名学生按自然段朗读第一段。

2.第一段是讲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学生回答后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来送别志愿军的是不是就这三个人?(不是)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朝鲜的老年人、儿童和中年人。)

3.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哪几件事?可以边读边想边做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

4.讨论。

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大娘送打糕是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大娘是不是只做了这三件事?(不是,这只是举了最突出的几个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一句就说明大娘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正因为这样,所以志愿军说大娘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先各自练习,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每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可以边读边想边做记号,把每一段中讲的几个意思画出来。

3.讨论第二自然段。

(l)这段讲了哪几个意思?(讲了小金花的刚强和她对志愿军的亲密感情。)

(2)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理解噩耗同归于尽。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语言,说明小金花很刚强。)

(3)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金花很刚强,妈妈牺牲时也没有哭,但与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哭了;小金花平时很爱唱歌,但送志愿军时,难过得歌也唱不起来了。)

4.讨论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讲了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的事情。)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被炸断了双腿,这是血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可以改为: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已经能够充分地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比较一下,两种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用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的反问句子,意思就是更加肯定,更加强调了。)

5.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谈话:第一段讲了朝鲜的老老少少,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的往事。第二段讲的是什么呢?

2.指名读第二段,说说第二段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3.这个感人场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朝鲜这块土地的眷恋之情。)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体会感情。

2.各人自己朗读,要读出依依惜别的感情。

3.指名当众朗读,可酌情多请几名同学,各自选择朗读某一段,争取越读越好,读得动心动情。

四、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1.提问:再见了,亲人这个话是谁说的?(学生可能回答是志愿军说的,也可能回答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都这样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志愿军撤离朝鲜时,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的情景。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写的,通篇都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话。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不会不讲话?(不会)对,朝鲜人民也有说不完的话,只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一下,朝鲜人民可能说了些什么。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也可同座互相讨论。

4.讨论交流:朝鲜人民在送别志愿军时可能说些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学生自由发言。如从第一自然段的为什么摇头呢可以体会到,大娘这时摇摇头,可能会说:我不回去,一定要把你们送上火车。在志愿军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例,他们可能会说:你们为了帮助我们打败美国侵略者,吃了多少苦,多少人流血牺牲,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情谊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

5.总结。阅读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中具体讲到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谊,还要透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的代价,从而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五、布置作业。

1.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2.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暂时昏倒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深情厚谊

(听写后同座批改,有写错的课后订正。)

二、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1.找出课文中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说说雪中送炭的比喻意思。

3.在作业本上练习造句。

4.指名读读造的句子,并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进行评议。

三、检查背诵。

四、完成练笔。

1.读题目,明确练笔要求。

2.学生各自练习。

3.互相交流。表扬写得好的,对存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五、布置作业。

1.修改练笔。

23.难忘的一课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3.难忘的一课》,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设计

七、作业

造句。

蟋蟀的住宅试课稿教学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蟋蟀的住宅试课稿教学”,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蟋蟀的住宅试课稿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同学们,听,知道这是谁的歌声吗?蟋蟀在唱歌呢。(板书蟋蟀)一起叫叫他的名字。这小不点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养蟋蟀,后来在研究蟋蟀时,他在大自然里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大家注意看这个宅字,请大家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一起读

师: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

你说,你说,你说。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你们对蟋蟀的住宅都非常关注。那咱们赶快去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那生字词语会读了吗?请看这儿,会读的同学,大声地起来读吧,看来大家读得很自信,我们来开一列火车吧,你们小组来,这火车开得很顺,全班一起来读一读吧。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特别难写,需要提醒大家的,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蔽是吧,对,特别是它的笔顺,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我们在本子也写一个,还有吗?搜,也要注意他的笔顺,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也在本子上写一个。好,把生字词语放到课文里去,还会读吗?老师要请大家来读读课文,一人读一小节,开始吧,大家读得很流利,那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请你说,请你说。

师:写到了蟋蟀住宅的(板书:选址、特点、修建)那选址是哪些自然段,特点呢,住宅的修建呢。好,咱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一下,蟋蟀的住宅,既然被称之为住宅,一定有其独有的特点,大家去读读课文的1-6小节,边读边做批注。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师:有发现的同学真多,我们先不忙着交流,大家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来分享你的发现。

师:好了,我们开始交流吧。你先说,噢,你在这一小节中有发现。/article/

出示第5小节第一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师:你读得不错,来谈谈你的发现,你发现了蟋蟀的住宅很好,朝着阳光很温暖朝阳,而且不怕骤雨。看来,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体会得真好,谁还愿意读这句话,请你来,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骤雨呢?是呀,骤雨就是又大又急的雨。有道理,你读得真好,谁还愿意来读一读。你来。

师:同学们,又大又急的雨呀。雨水猛灌进来,可是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研究研究。

师:请你说,原来,秘密在于,隧道倾斜,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倾斜,拿手势来做一做。你们同意吗?同学们,这小蟋蟀真是心思细密,这样一安排,雨水就不会流入住宅里面去了,多聪明的小家伙呀,难怪法布尔称之为住宅。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吧。

师: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去看一看吧(课件演示)看,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你有感受,你说,你说,是呀,真是令人佩服,来,带着这份赞叹,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蟋蟀这样设计自己的住宅,可不是偶然的,跟他们慎重的选址有关。

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去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来,说说你的发现,恩,他选址很慎重,什么叫慎重,是的,所以他的选址要求:一定要对,排水优良,阳光温和。板书。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读下去。

师:别的昆虫,不会精挑细选,所以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对,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读下去。

全班接读: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师:所以,法布尔被称之为住宅,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两个部分,读出两者强烈的对比,男生读别的昆虫,女生读蟋蟀。

师:这一节中,还讲到了另一处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你说,对,他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这么勤劳的小家伙,住宅亲手打造,板书:亲手打造,所以法布尔称之为住宅。/soft/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预备齐。

师:蟋蟀的住宅还有别的特别吗?请你说

出示:出口的地方一丛草

师:说说你的发现,是呀,蟋蟀的住宅很隐蔽,板书:隐蔽,这一丛草,就是蟋蟀的防盗门呢。难怪法布尔说决不去碰,即使那天刮着大风,小蟋蟀肚子饿了,他决不去碰;那天下着大雨,无法出门了,他也决不去碰,是的,宁可饿着,总之一句话,不管任何情况,小蟋蟀都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多聪明的小家伙呀,谁愿意来读读这两句话,你来,你来,你来,你们的朗读,仿佛把这聪明的小家伙带到了我们的眼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这么心思细密地设计了防盗门,所以法布尔称之为住宅。

师:还有其它的特点吗?请你说下一页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试课稿教学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23刷子李


23刷子李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参考资料: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

《23试一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谁敢试一试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153.html

更多
上一篇:党的建设 下一篇:8开满玫瑰花的院子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