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中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中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m.jaB88.COm

高中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在中学学习中,学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数理化等学科有相关的定理和公式,便于逻辑性的推理和掌握、运用;而历史、政治等学科没有定理和公式,只能死记硬背。特别是高考对历史能力要求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概念,而且还要把握历史的基本原理,并以此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历史原理、规律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历史的分析方法和“公式”,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历史的背景和原因、过程和内容、影响或意义诸方面,对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中涉及到的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进行概括。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如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先概述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的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历史反动性及客观进步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概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充实。

精选阅读

高中历史《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材分析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中历史《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材分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中历史《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材分析

一、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和“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19、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各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说出19、20世纪音乐与影视艺术发展的相关史实。

通过归纳总结、问题探究等,锻炼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9、20世纪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各流派特点。
五、教学方法
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表格归纳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
课程伊始,我会与学生互动,询问同学们周末都有哪些休闲娱乐活动?引出音乐、电影和电视。顺势导入新课。
从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好的投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首先引领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19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引发学生对19世纪音乐发展背景的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业革命、殖民国家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19世纪音乐的发展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讲浪漫主义音乐时,我会多媒体出示《浪漫主义音乐概况》表格,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表格进行补充完善。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紧接着我会多媒体展示一组《天鹅湖》剧照,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简单向学生介绍民族乐派。
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顾,能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性;表格的运用,能够使零散的知识更具系统性,方便学生的记忆。
2.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首先,展示20世纪世界音乐发展变化的相关史料,学生阅读思考发展变化的原因。其次,介绍现代主义音乐,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填写表格的形式进行。最后,学生依据课前准备的当代音乐发展的相关资料,就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及走向繁荣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我进行补充完善。
通过表格的形式,把音乐发展各流派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既简单实用,又突出了这一重点知识。史料的运用,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这一部分知识点的线索脉络较为清晰,且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愿望较为强烈。因此在这一部分我完全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充分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只在必要时刻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着重理清影视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有极高的参与性,更容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新知。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互相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达到课虽下,趣仍浓的特点。

高中历史选修4圣雄甘地


高中历史选修4圣雄甘地

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列表整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的概况,并谈谈你对“非暴力不合作运”的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投影:“我们后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爱因斯坦”

师:(我帅不帅?)我的同事们都说我像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你们看像谁?

看不出来吧,我提示一下(用“开心辞典”的方式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新课:

环节一:他是谁——甘地印象

师:投影展示以下材料(注:斜体字填空):

他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印度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

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秽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文明的不服从;

他没有办事处,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能使印度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

他1869年出生于印度教家庭。印度国大党的领袖、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人们称他为"马哈特马",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领导了三次“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板书:甘地。

师:很好,仅凭这几段不完整的材料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说明大家对甘地是有一定了解的。哪位再来填一下空,把材料补充完整?

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甘地的信息?

板书:印度——印度教——文明不服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环节二:他做了什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知识梳理

过渡:坚守“仁爱”,坚持真理,不仅是甘地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是他的政治理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斗争:为南非侨民的尊严和权利而战、为印度自由和独立而战、为人类和谐而战。在这些斗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甘地作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为争取印度自由和独立,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并拿出预习作业。对照下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过渡:通过阅读教材和填表,你对三次“不合作运动”有哪些思考?有哪些理解了?有哪些不理解?

甘地领导国大党开展的“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内容文明不服从到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运动

时间一战后(1919-1922年)1930年二战期间

原因①英国的殖民当局颁布了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②英国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①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

②英国在印度颁布盐专营法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经过①甘地第一次提出“不合作”的主张。②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①自制食盐。②全国各地罢工、罢课、游行示威,开展反英斗争③英国当局逮捕甘地,下令取消国在党①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②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结果①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济势力的侵略。

②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③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国大党宣布终止运动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②殖民当局释甘地,撤消取取缔国大党的禁令;③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①为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②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预设一:个别同学不理解的问题,可让已理解的同学解答。

预设二:对都不理解的问题,作一些分类,能用教材知识解答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解答。课堂上,着重依据表格,解决以下问题。

过渡:甘地被称为“Mahatma”,(一般汉译为“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原意“GreatSouled”,伟大的灵魂,却常被误以为是他的名字。这在他授予泰戈尔"Gurudev"的称号,意即“伟大的导师”后,1915年印度诗人拉宾德拉那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赠予甘地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在“甘地”板书前加“圣雄”)。作为圣雄,我们当然对它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一时理解不了也是正常的。

1、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主要内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

第一次不合作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土布(手纺车)运动

提供材料,“手纺车象征着印度的民族意识,代表着每个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建设性工程所作出的贡献。”

帮助学生理解: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回到纺车去”成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成为他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小结:

问:土布(手纺车)运动的目的是什么?除此之外,不合作运动还采取了哪些主要形式?

①抵制英国商品;

②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③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

④游行示威、绝食、祈祷。

讲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此时已是60岁出头的甘地身体力行,带领一群人,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向南,到海边煮盐。一路上,日晒风吹,蚊叮虫咬,甘地却毫不介意,沿路向群众宣传,发表演说。经过24天的徒步旅行,到达海边时他的队伍已有上千人。非暴力志愿者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请同学们齐读教材P67历史纵横:食盐进军片断。

问:这场斗争的效果如何?按教材答。

正如《甘地图传》所说: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由此可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一定程度上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印度人民团结,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请同学们结合表格,谈谈不合作运动有何特点?

2、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3、讲述:非暴力思想贯穿着甘地的一生。晚年的甘地仍过着“苦行僧”生活,四处游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因此,在成立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1948年初,79岁的甘地,在德里做晚祷时,被印度教的极端分子枪击,中弹瞬间,以手势表示宽容杀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

环节三:他这么做合理吗——再谈非暴力不合作

师:这个单元的标题是“亚洲觉醒的先驱”,亚洲觉醒指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地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它们的共性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一是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那么同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甘领导领导的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与前一节课的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道路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甘地选择的是非暴力不合作,采取的是和平合法的方式,而孙中领导选择的是暴力革命。

备注:可能学生在前面的不理解问题中也会提出他为什么要绝食?甘地的绝食为什么这么有效? 

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能否说甘地比孙中山更高明?或者说孙中山比甘地更高明呢?

提供材料:我们经常不假思索地对此加以评价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样说是不确切的,强调了对抗,忽略了规则,如果没有英国民主制度所提供的基本规则,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甘地曾天真地要求纳粹铁蹄下的犹太人也进行非暴力斗争,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你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有多少种杀人武器,就不会有这种可笑的想法了。……因而,不管甘地的“非暴力”理论在印度,这个曾经诞生了佛教和其它众多忍耐哲学的国家里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也不管世界上曾有多少名流贤哲对它作过非同寻常的评价,它都不具有普适性。

——狄马:《甘地的限度》

引导学生据材料回答:

造成差异原因: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受本国文化传统、领导人本身的影响,所以选择的革命方式、革命道路和革命思想都体现着一些不同。注:民族民主运动道路的多样性(非暴力不合作不具普适性)

能否说甘地比孙中山更高明?或者说孙中山比甘地更高明呢?

不能,如何评价不合作运动?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指导下。采用这种特殊的斗争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群众运动,但是它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②一定程度上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发展,③促进了印度人民团结,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④为战后印度独立奠定基础;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中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他的“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因此,我们不是要对历史人物进行裁决和盖棺定论,而是去同情地理解,更需要理解的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受本国文化传统、领导人本身的影响,所以选择的革命方式、革命道路和革命思想都体现着一些不同。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印度著名哲学家拉达克里希南

从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这一角度来看甘地“属于时代,属于历史”。那么你认为甘地仅仅是属于“属于时代,属于历史”吗?

虽然说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所选择的道路不具有普适性。但甘地的思想和精神可“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出示北京朝阳公园甘地像、国际不合作日等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无不景仰圣雄甘地,通过本课的学习,从甘地奋斗的一生之中,你觉得甘地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非暴力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伟大的心灵(诚实、谦逊、宽容、满怀爱心,相互体贴、不树敌)

毕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爱国、爱民、斗争策略)

敢于斗争、持之以恒坚持真理的精神……

结束语:其实落实非暴力的第一步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间要诚实、谦逊、宽容、满怀爱心,相互体贴。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对一些无法用教材内容解答的,不一定要当堂解决,可引导学生课后讨论,并提供一些参考书课外阅读。甘地著,M.S.德什潘德编:《通往神的道路》;《甘地传》(印)甘地著,鲁良斌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甘地与印度》(意)索弗里著,李阳译,生活读书新知;《告别甘地—现代印度的故事》贝尔纲德伊姆哈斯利著,王印宝译,人民日报出版社。有时间也可看看电影《甘地传》。

布置作业:如何评价甘地?

作业参考答案

1、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称号。

附:预设不理解问题

1.利用非暴力的手段去赢得名族的独立,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甘地为什么能做到?

2.甘地提倡非暴力,仁爱是他自身信念和意志的坚持,他如何做到让众多民众如此团结,在面对狰狞的警棍面前保持一种镇定自若?

3.殖民者对使用暴力的狠下杀手,为什么对手无寸寸铁的反而手软?

4.在第三次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没用谴责使用暴力,甘地是否把“非暴力”坚持到底了?没有谴责并不等于赞同暴力。

5.印度教倡导仁爱、不杀生等,为何甘地却是被印度教徒所杀?

6.我们这里没有教派仇杀,他的非暴力思想对我们平常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备注:以下材料可能要用来解决不理解的

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然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甘地

夫以智御智,如用石压草,划秘罅生。以暴禁暴,如用石击石,石必两碎,故弭盗之方,在乎化其心术,使 知廉耻,非以多获为能也。——《东周列国》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如,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问:人一定意义上说,甘地的思想与中国古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对这点有什么看法?

我不是一个幻想主义者,我是一个实干家。九千英国官员不可能统治两亿五千万的不合作的印度人。

——1931年甘地与英国殖民者谈判时甘地的言论

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

起初他们忽视你,然后他们嘲笑你,镇压你,但最终你赢得了胜利。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躲在大炮后面把别人炸得粉粹,还是能够面带微笑走向大炮甘愿粉身碎骨?

非暴力是勇者的品质,怯懦与非暴力如水火不能相容。力量不是来自外界的武器,而是来自一种不屈的意志。-----《甘地自传》第249页

紧握盐的手可以被砍断,但绝不交出食盐。这实际上甘地对勇敢的解释,

对人生信念的坚持,如何制止罪恶,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和历史上的暴力冲突?

什么是坚持,“当我绝望的时候,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所向无敌,但最终总会走向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善与恶,“非暴力战士从不会失去耐心。善,会以蜗牛的速度行动。”

“非暴力是成长缓慢的植物。”

“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青年印度》1925年2月26日,第73页”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加盲目----《圣雄甘地选集》第五卷,第49页”

真理既坚如磐石,又柔美如花-----《甘地自传》第139页”。

材料一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材料二15岁时,甘地偷了哥哥的一小块金子,由于不敢当面认错,他写了悔过信给父亲。原以为会受到重罚,没想到父亲竟原谅了他,甘地感动得哭了。他认为,父亲信任与慈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打。甘地在英国留学和南非工作期间,他阅读了许多书籍。《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极为认同,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影响这种独特的思想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解决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①早年熏陶 家庭教育:父亲的信任与慈爱

印度教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②英国求学: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的影响。

③南非工作:受到种族歧视滋味

律师工作:懂得在法律框架采取合法斗争

他人影响: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我不是一个幻想主义者,我是一个实干家。九千英国官员不可能统治两亿五千万的不合作的印度人。

——1931年甘地与英国殖民者谈判时甘地的言论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甘地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比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学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列举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变革,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总结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依据各国的国情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解释;

4、关注现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思考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大势,探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内容与标准:

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要点: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要点:说出“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查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要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要点:概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单元知识回顾与习题讲评。

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学习要点:利用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习要点:记住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探究“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习题评讲。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习要点:记住《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弄清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学习要点: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记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回顾本单元知识结构,进行习题评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学习要点: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太平天国运动。学习要点:列举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熟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习要点: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记住《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辛亥革命。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习要点: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习要点:弄清三次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记住南昌起义的意义、土地革命的内容以及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抗日战争。学习要点: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认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解放战争。学习要点: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要点: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简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学习要点: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探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习要点: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要点:描述“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祖国统一大业。学习要点: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要点:列举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习要点: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级世界的形成。学习要点:说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习要点: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习要点:弄清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学案:根据课程标准和内容制定学案。

(3)练习:上课环节的提问和下课之后布置分层作业。

(4)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尤其是班班通系统。

2、实施手段

(1)学案导学

(2)学生课前预学

(3)课中师生探究学习

(4)课后拓展提升

3、学习方法

问题驱动: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争辩,得出结论,增强合作意识,提升辨析能力。

课后巩固: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对所学进行回顾。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A、课堂表现:包括预习情况、参与情况、探究情况;

B、练习检测: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纠错情况、单元检测成绩、试卷分析情况等;

C、实践成果:包括相关实践论文、调查报告等。

D、自我评价:包括教师的课后反思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2、评价标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授予学分2分)

A、课堂表现,满分20分;

B、练习检测,满分20分;

C、考试成绩满分50分;

D、实践成果,满分10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总分达到60分者为合格,授予学分2分。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我校为陕西省重点中学,学生基础较好,又经过高二一年系统的文科训练,知识储备、思维能力都是比较高的。

2,学生对理学的知识储备基本到位,结合高考题,理解上需要深化。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下面三个问题是重点;

(1)为什么要有理学。

(2)理学到底是什么?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3)理学到底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点:学生能联系所学,做对高考题,真正对理学融会贯通,是难点。

教法学法

情景问题法,师生情感互动,创设情景感受历史,在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进而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启发式学习,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思维,最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构教学法,通过将本节课分成若干结构,层层递进深入,一步步的吸引学生兴趣,揭示本课内容。

辅助手段:多媒体的材料、图片等。

课时:本专题复习共需约7课时,本课为贯穿线索,升华理解的一课。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部分历年来理学高考选择题。

教师讲述:帮助学生分析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应对这样的高考题,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第3课宋明理学》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有理学

教师讲述:概括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主要不同点。

提问1:儒学从春秋一直发展到西汉,有哪些基本“缺陷”?

教师讲述:

1,非哲学思辨。

2,非万能学说。

3,没有真正成为独尊、主流,获得不可动摇的地位。

过渡:之所以儒学会发展为理学,肯定是彼时彼刻的儒学出现了问题,没问题的话就不需要改变了。我们抓住了这3个问题,实际上才能很好地理解理学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连带理解理学到底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第二部分理学到底是什么

1,理学的内容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

教师讲述: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先天缺陷在于没有哲学思辨,先秦诸子中道家的哲学思辨做的最好。

展示材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教师讲述:通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在哲学思辨上面的重大修正。并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家伦理道德。

展示材料:《大学》节选

教师讲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学,他们对于寻找天理的方法虽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上是有很大共同性的,理解了《大学》这段话,才能很好的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1,都更加重视人的内在修养,诚意正心是根本的起始点。

2,程朱理学的寻理过程与实践,是有先后顺序的;王阳明的心学则是致良知以后,必然会知行合一。

3,双方用的都是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只不过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存在差异而已。

4,讲明白为什么找天理一定要灭人欲的问题。双方对待人欲的界限划分问题。

展示材料:联系上述理解,解答高考试题。

第三部分理学的影响

展示材料:一组文字和图片材料。

教师讲述:

1,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了。

2,理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力量,凸显人性庄严。

3,压抑人欲,强化等级,空谈心性,中国文化失去了张扬与活力,走向全面内敛。

展示材料:一组高考试题

教师讲述:对于文化史而言,一定是先要理解文化思想内涵的本身,才有可能面对高考题的新材料、新问题,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源于书,回避书;回避书,源于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有的高考试题,在教材上都是有直接或间接的援引的。理学之所以难学,难考,归根结底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在于有没有从内心真正理解这三个基本问题:

(1)为什么要有理学。

(2)理学到底是什么?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3)理学到底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附:板书

第3课宋明理学

先秦:伦理学,显学

西汉:神秘化,制度化,(独尊)正统学说。

宋:哲学思辨化,独尊(唯一)学说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87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