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

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2005年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讲授新课

*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大屠杀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杀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3、课堂小结

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杀,那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板书设计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

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

1、屠杀

2、监禁

3、掠夺

4、奴役

5、实验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

纳粹种族主义

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课前导学与课后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是人类历史上实行的一个例证。

2、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加以保护。

3、德国法西斯迫害屠杀犹太人所制造的理论依据是()

A、种族主义B、民族主义C、排犹主义D、达尔文主义

4、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惨遭杀害的犹太人至少多达()

A、三十万B、五十万C、一百五十万D、二百五十万

5、目前记念二次世界大战警示文化世界遗产申报成功的项目有:()

A、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广岛原子弹和平纪念公园

B、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华沙起义纪念遗址

C、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斯大林格勒战争遗址

D、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柏林国会大厦遗址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世界警示文化遗产的宗旨是()

A、杜绝人类社会彼此杀戮的罪恶行径

B、批判种族主义的反动谬论

C、呼唤人类珍惜生命权,反省重蹈覆辙

D、追悼在人类杀戮中蒙难的亡灵

7、我国欲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日军七三一细菌战遗址联合申报世界警示文化遗产的宗旨是()

A、批判日本右翼政客对侵华罪行的抹杀

B、激发全球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追悼二次世界大战中蒙难的同胞

D、永志不忘历史遗痛,揭露日本反人类罪行

8、非洲大陆上爆发的卢旺达民族大仇杀事件,证明了()

A、种族主义的历史遗痛至今未被人们普遍认清

B、非洲大陆种族主义矛盾激化

C、生命价值在非洲不受重视

D、联合国对非洲大陆人权问题重视不够

9、1970年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的是()

A、勃兰特B、科尔C、施罗德D、阿登纳

10、日本前首相小泉五次参拜晋国神社,暴露了()

A、日本政府打扮自己是战争受害者以取同情

B、日本政府追悼二次世界大战中蒙难的同胞

C、日本政府通定思过

D、日本政府拒不接受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

相关推荐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种族灭绝政策。

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通过比较“种族”与“民族”概念的不同,分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从根本上认识纳粹的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最后解决”方案。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结合史实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情景再现体验感悟。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

警惕历史的重演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

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通过对比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和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感悟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难点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引言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简单介绍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给世界的共同警示。

本课讲授1课时,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中营里的罪恶;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

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本目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二部分: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为主要活动的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集中营建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种种罪行中,最令人发指的,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发生的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宣扬纯粹的德意志人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一切文明和文化的创造者,上苍赋予了他们主宰全世界的权利。除德意志人外,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而在那些“劣等民族”中,犹太人又是最为劣等的民族。在德国,种族主义思想由来已久,主要来源于德籍英国人豪斯张伯伦和戈平瑙宣扬的反犹太主义、“亚利安人种族优越论”。希特勒完全继承了张伯伦之流思想的衣钵,不但大反犹太人,而且将反犹太人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极力宣扬犹太人是德国人生活“堕落”的根源,是威胁德国人民的危险的敌人。这样,他们必须被根除。“选择”和“淘汰”是希特勒种族思想的指导原则,即所谓优胜劣汰。在他看来,德意志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有权生存;犹太民族是劣等人种,自然应该被淘汰,以此确保“优等民族”的地位和生存。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出示有关“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种族与民族的异同。出示有关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及根源等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建立的背景,从而认识到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以及在历史上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即在本国建立了大批用于关押和虐待犹太人的集中营,大肆迫害犹太人。1935年9月15日,纳粹政府制定了反对犹太人的《纽伦堡法》,公然剥夺了犹太人自19世纪开始以来享有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取消了犹太人的国籍,不允许犹太人担任公职。此后,反犹太人运动不断升级,直至最后实行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把种族主义理论在占领区实施,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奴役,最终演变为赤裸裸的大屠杀。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

本目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第二部分:集中营里的罪恶。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威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七千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威辛集中营从此为外人所知。到苏军解放时为止,已有四百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奥斯威辛原本是波兰南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人占领,这里处于当时德国控制区的中心地带,有许多铁路在此衔接,交通便利。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这里通常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其中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苏联战俘被陆续送往那里关押。二号集中营,该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三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这里经过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以奥斯威辛一号、二号、三号集中营为主营的庞大的集中营群。

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①“最后解决”方案。早在1939年,希特勒就开始谈论“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可能性。最早提出“最后解决”的是纳粹党和国家的第二把手赫尔曼戈林。1941年7月31日,他致信中央保安总局局长海德利希,委托他尽快制定出对犹太人“最后解决”的计划,当年年底,海德利希向希特勒和戈林呈交了对犹太人进行最后解决的详尽方案。1942年1月20日召开给欧洲犹太人带来悲剧性后果的万湖会议。会上海德利希阐明了“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能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这次会议使纳粹党政军各部门统一了思想,决定尽快从肉体上灭绝全欧洲的犹太人,首先是灭绝犹太人当中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少病弱。他们一致通过了海德里希提出的一个把全欧洲犹太人一律关押到波兰东部集中营加以灭绝的秘密计划。万湖会议确定的“最后解决”方案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在这一方案的指示下,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纪录。“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只是由于盟军的快速挺进,一些犹太囚徒才幸免于难。纳粹的暴行究竟使多少犹太人丧生?对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掌中。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约有1800万犹太人,其中1200万生活在欧洲。这就是说,希特勒“消灭”了全部犹太人的1/3,欧洲犹太人的1/2!这不仅是犹太民族遭遇的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建议教师出示海德里希关于“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及阅读,设置问题,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罪恶目的。

②监禁。波兰奥斯威辛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学家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说,大约有110万人被关押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有约40万人到集中营后登记过。大部分关到集中营的犹太人遇难。此外,集中营还关押着大批波兰等国的政治犯,苏联、波兰等国战俘,囚犯共来自30多个国家。仅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通常就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

③灭绝。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禁犯人的规模是所有集中营里最大的,每天有18万—25万名囚犯在这里生活(其实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时,高达43万人以上;它杀害囚犯的数量也是最大的,是唯一一个杀人逾百万的灭绝营。它处死犹太人的方式是最为骇人听闻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惨无人道的,它给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为恶劣的,因此奥营中囚犯的残存率也是最低的。这不仅低于设在德国的各个集中营,也低于设在波兰和其他占领国的集中营。据记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曾经担任该集中营长官的鲁道夫盖斯在纽伦堡法庭供认,他所使用的毒气是剧毒的氰化氢,施放后只需3至15分钟便可将室内的人全部毒死,每次可毒死2000人。在奥斯威辛,光是被毒气屠杀的人就多达200万人之多。奥斯威辛集中营里,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号称“死亡工厂”的氰化氢毒气室和焚尸炉,这些建筑物上方的高高的烟囱,终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烟雾,也就意味着又有许多人被杀害。集中营的纳粹头子在囚犯们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④掠夺。所有被关押到这里的犹太人以及其他无辜平民百姓和战俘的最终命运除了惨遭屠杀之外,他们的随身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就连死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囚犯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头发都被做成人发毛毯。奥斯威辛的一个党卫军军官弗立兹鲍曼战后受审时交代说,从奥斯威辛的囚犯那里掠夺的贵重物品至少价值10亿马克。但事实上,被掠夺的死难者的财物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鲍曼的估计,纳粹光是在奥斯威辛就修建了35个特别仓库来分类储藏他们从囚犯身上抢来的赃物。

⑤奴役。希特勒提出:对于“全部具有劳动能力的犹太男子和妇女”暂时予以豁免。这一原则成为纳粹集中营、灭绝营对犹太人进行“挑选”,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德国法西斯在大量灭绝犹太人的同时,又暂时留下为数不少的犹太人服苦役。每当新来到一批囚犯,党卫军的医生就会赶到火车站台上,对他们进行挑选:适合从事繁重劳动的青壮年男女被挑出来排成一队,走向劳役营。在集中营里,犹太人被强迫做苦力,制造军需品。纳粹分子只是出于劳动力紧缺,才暂时放过他们,对其执行慢性的处决──让超负荷的苦役、营养不良、寒冷与瘟疫在无形中夺取他们的性命,当他们不再能够劳动了,就会被送到灭绝营里,被毒气毒死。

⑥实验。在奥斯威辛等集中营,纳粹医生还允许一些年轻的犹太男女、吉卜塞人和非犹太政治犯不从事苦役,也不杀死他们,但他们的命运却往往比迅即被毒杀者更悲惨。他们将像试验用的豚鼠一样,被纳粹医生多次进行活体试验。即使在惨无人道的手术中没有因难以忍受的痛苦死去,也往往会在失去试验价值后被杀害。就算极少数幸运者苟全了性命,也必然会变成终身残废或至少丧失掉生育能力。

以上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及,出示图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

⑦“最后解决”方案的破产。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的集中营。到红军抵达那里时,已经有上百万人死在那里。尽管随着盟军的胜利进军,党卫军企图掩盖他们的罪行,但他们那可怕的“最后解决”方案的真相还是暴露在世人面前。人们本来以为经过了近六年的凶残战争,已经没有什么事让他们震惊了,但仍为这以种族优越和纳粹意识形态的名义所犯的罪行震撼了。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

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本目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1)奥斯威辛虽然位于波兰,但精神遗产属于全人类。解放后,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波兰政府辟为国家博物馆,后又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半个多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到这里参观,瞻仰,人数已达近3000万人,其中大约1/4是年轻人。每年这里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青年参加的各种主题纪念活动,比如“生者大游行”。他们从一号营地沿着“死亡之路”行进到二号营地,慰藉100多万亡灵。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意义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呼唤: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材料,从中思考“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2)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奥斯威辛是有关国家敢于正视历史、真诚接受历史教训的例证。战后德国政府历经更迭,但对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都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德国政府通过了有关法律,从法律上铲除纳粹可能滋生的土壤;在国民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展开了公正的历史教育,反对掩饰和美化纳粹历史;无条件支付了约合400多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以示赎罪。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跪下,请求波兰人民的宽恕。在冷战年代,在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阵营对峙时期,这样做需要一个政治家的勇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在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而它们自己也饱尝侵略战争的恶果。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奥斯威辛的警钟在欧洲敲响,它也提醒亚洲人民保持警醒。

建议教师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的引言,简单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指出许多犹太人扑向电网自杀,说明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关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一目的教学: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可先后出示关于“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民族?什么是种族?两者有何异同?”

问题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之处在于哪里?它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为: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族也即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诸如肤色、发色、眼色、血型等一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属于生物学和体质人类学范畴;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范畴。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法西斯的种族思想是视本民族人种为优秀人种,其他民族人种为劣等人种,这实在是一种十分荒谬而又极其危险的论调,它意味着许多民族将丧失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纳粹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会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正是这种理论构成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背景,它是德国法西斯虐犹、杀犹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根源。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此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使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关于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的教学: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及毒气室、焚尸炉等图片,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关于“最后解决”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的内容,然后出示海德利希关于“最后解决”方案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设置问题:

问题一:“‘最后解决’方案主张分几步怎样处理犹太人?”

问题二:“‘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最后解决”方案包含了把犹太人进行迁徙、监禁、奴役和灭绝等几个步骤。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指导下,奥斯威辛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虐待和屠杀。这部分内容可收集奥斯威辛集中营虐待和屠杀犹太人的图片,制作成循环播放的ppt演示文稿,以中国记者去奥斯威辛集中营参观记为旁白,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实验、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可总结归纳为:它给我们的影响和启示是:要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最重要的是要警惕历史的重演,由此导入下一目教学。

关于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归纳: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教师可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在比较下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全课结束前,教师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详见教学案例三)。

全课结束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学习延伸”:当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时候,当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奥斯威辛的时候,当年殉难者的姓名一个个被镌刻在史册上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日本军国主义肆虐的亚洲却没有类似的“奥斯威辛”?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的遗址申报登陆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本课教学时,可选用图片导入。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图片的解说词是“这座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危险!高压!’但当时确有许多被逼得发疯的囚犯成批的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这一切都说明集中营里的犹太人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案例二 在揭露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罪恶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精选“通向集中营正门的铁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沾有斑斑血迹的囚服”、“妇女与孩子走向毒气室”、“巨大的焚尸炉”、“毒气罐”、“快要饿死的犹太小孩”、“剃掉了头发的女工”、“大规模射杀犹太妇女”、“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快要饿死的囚犯们”、“堆积如山的尸骨”等几十幅图片按解说词排序制作成ppt演示文稿,边演示,边播放一位中国记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参观记。

解说词如下:

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天气特别阴冷。从波兰南部的克拉克夫驱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小镇奥斯威辛。一路上是安静和谐的田园气氛:整齐的农田,干净的农舍,提醒我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然而一想起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幕,一想到这里曾经被称作“杀人工厂”,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有好几处,相隔不太远。我们先参观了规模较小的一处,也就是今天的奥斯威辛纪念馆。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奥斯威辛(1940—1945):最大的纳粹集中营。从1942年起,这里成为欧洲犹太人的受难中心。”据保守估计,在1940—1945年间,至少有130万人被运到这里,其中110万是从欧洲各地抓来的犹太人,此外还有波兰人、吉卜赛人、俄罗斯人等。

这座集中营占地6公顷,由28幢二层的红砖小楼组成。第一幢楼里陈列的是囚犯的遗物。最让我心惊的是一卷看上去很厚实的麻布,上面挂着囚犯的头发。导游说,这些布就是用囚犯的头发做成的。每个囚犯在临刑前,都要先被剃头,为的是把头发加工成布。因为在二战期间,德国在战场上的消耗很大,国内物资非常匮乏。对集中营里的囚犯,照导游的话说,法西斯“不会浪费任何一样可利用的东西”。犯人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其他的东西也一样,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油脂,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肥料。至于处决犯人,法西斯也采取成本尽可能少的方法。在另一个房间,我见到堆积如山的毒气罐,大小跟我们煮牛奶用的锅差不多,据说这是比较省钱的杀人方法:5个这样的毒气罐,就可以让2000人当场死亡。

在另一幢楼里,展示的是囚犯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房间是地铺,所谓的褥子只是一个个填充着泥沙的布包,看上去像今天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包。还有的房间里有“床”,是用红砖把空间分成三层,每个小格是一个囚犯的空间,硬邦邦的砖床上只是铺了些稻草而已。在走廊的墙上,挂着住在此地的囚犯的照片。所有的人,不管男女,都已经被剃了头,让人触目难忘的是他们眼中的惊恐和绝望。今天的纪念馆工作人员将他们入狱和被处死的时间都列在照片下面,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很少有在集中营中活过一年以上的人。有几个人,入狱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了。

我们又走进一幢楼。这里设置了不少“站牢”,四周都由红砖砌成,大小只能容一个人站着。导游说,囚犯在这里被迫做繁重的苦力,如果干得不好或稍有犯规,就会受到各种残酷的处罚。他们常被皮鞭或钢索抽打,或者被关在站牢里。最惨无人道的是,这种站牢没有门,只在下方开了一个60厘米见方的小洞,犯人必须从这个小洞里钻进去,才能站在站牢里。

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两幢楼中间一个并不宽敞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刑场,囚犯们在这里一字排开,接受枪决。如今我们只看到地上堆着的花圈。

在营地中间,有一段长长的铁轨,想象当年多少无辜的犹太人被法西斯用火车押到这里,在月台上,他们被分成两部分,干活的留下,老弱病残的被骗去洗澡,然后送到毒气室毒死。最大的毒气室,一次可以毒死2000人。

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波兰境内的犹太人正自发地联合起来,想让这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及其周边的土地不被征用。他们说,请给我们一个存放苦难记忆的地方吧!然而这何尝仅仅是犹太人的苦难,这何尝不是20世纪文明社会所蒙受的一次羞辱!

走出奥斯威辛集中营,心中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有些伤痕在人类的历史上,是永远都没法抹去的。

案例三 在讲“警惕历史的重演”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

师:2005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这是联大首次为纪念奥斯威辛解放专门举行会议,会议由本届联大主席、加蓬外长让平主持。在会议开始时,与会者全体起立为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遇难者默哀1分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开幕词。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维厄塞尔,以色列、德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亚美尼亚等国的外长,以及来自俄罗斯、波兰和意大利等国的代表。下面我们摘录了一些代表的发言,请同学们阅览。同时也请同学们加入自由论坛,在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发表你的看法。

自由论坛: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联合国安南

邪恶得势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悲剧绝不能重演,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因意识形态而引起的仇恨以新的形式在今天复活。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对犹太人的,而是对所有受到这种威胁的人。

德国外长根舍奥斯威辛代表了20世纪反人类的最大罪行,今天,我们低头深深哀悼,这些罪行永远是德国历史的一部分。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办今天的特别会议具有双重特殊意义,不仅纪念纳粹集中营的逝者,告慰亡灵,而且再次提醒热爱和平的各国人民,要避免悲剧重演,仅有善良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我们敦促有关国家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一名中学生

高二历史上册《奥斯维辛集中营》学案


高二历史上册《奥斯维辛集中营》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xx
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
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xx
(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2005年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讲授新课
*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大屠杀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杀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3、课堂小结

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杀,那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板书设计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
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
1、屠杀
2、监禁
3、掠夺
4、奴役
5、实验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
纳粹种族主义
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篇消息报道与一般消息报道的不同。
2、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
3、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本篇消息报道与一般消息报道的不同。
【教学难点】
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正义的枪弹最终战胜了疯狂与邪恶,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在1945年迎来了光明。1958年,一位叫罗森塔尔的美国记者不远万里来到波兰,访问了和平时期的奥斯威辛,以这篇通讯摘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记者的使命就是发现和报道新闻,可是这篇通讯的标题居然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没有新闻”的奥斯威辛究竟是什么样子。
本文是一则消息报道,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上。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埃姆罗森塔尔的这篇《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二、简介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
该奖以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经营者,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创立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1911年去世,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于1912年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
三、初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sǒng)和煦(xù)纳粹(cuì)
废墟(xū)不寒而栗(lì)思绪(xù)
踉跄(liàngqiàng)祈祷(dǎo)呆滞(zhì)嬉戏(xī)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本文共17段,请同学大致复述课文内容。
提示:作者先写布热津卡现在“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进而写到当年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游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重温历史,参观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女囚绝育实验室、长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3、结合本文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本文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般说来,消息写作并不突出强调现场感和大段叙事,尤其不需要文学色彩的描写。比如本题所举的关于美国人口的调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规范式样:有导语、主体部分、事件的结果,此外,无过多的文字加工,无修饰,更无描写。
而本文不仅有叙事,有描写,有几处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给读者的印象要形象、具体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讯等新闻形式的各自优点,脉络清楚,没有枯燥感。
4、提问:奥斯威辛在哪里?它为什么会闻名世界?文章哪几段介绍了这些信息?
提示:奥斯威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威辛主营、布热津卡营、莫诺维策营。
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4月)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每天都有许多人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以犹太人居多),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
1947年7月2日,波兰会议通过一项法案,将原址辟为殉难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以此纪念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无辜者。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文章的4、5两段介绍了这些信息。)
5、文章里这些介绍部分属于新闻作品的结构中的哪一部分?
提示:属于背景。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介绍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的作用。
6、提问: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印象?
提示:学生回答预估——残酷、悲惨、窒息、地狱、恐怖等等。教师适当总结。
五、合作探究
1、这篇报道首尾都写到奥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奥斯威辛没有新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远不忘!
2、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提示:在记者、在亲历过纳粹在这里暴虐地屠戮妇婴和无辜人民的恶行的人那里,文章开头描写的令人惬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奥斯威辛,在这块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尽管“太阳和煦、明亮”,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依旧难以清除!
3、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展览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提示: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震撼了!
六、分析鉴赏
(一)理解文章的情感起点
1、罗森塔尔在1958年来到布热金卡和奥斯威辛,这时候,波兰政府将“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同学们想想,波兰政府建立这个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警示后人,永远不忘战争的灾难、纳粹的罪恶。表达憎恶战争,珍惜和平的思想,正如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2、罗森塔尔在纪念馆外最先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提示:看到了阳光明媚、白杨起舞,儿童游戏——和平美好的景象。这个景象,出现在纪念馆外面,作者的感受是,“最可怕”。
3、为什么他觉得最可怕?
提示:纪念馆外的景象,与纪念馆内的“人间地狱”的历史极不协调。
4、战争过去13年了,和平已经到来了,他不远万里专程来参观曾经有400万人遇难的奥斯威辛,却突然觉得纪念馆外的和平景象“最可怕”,他到底会怕些什么呢?
提示:这个纪念馆的目的,应该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惨痛的历史,因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阳光明媚、白杨起舞,儿童游戏”,是一派和平美好的景象,让人放松、愉悦。作者带着悼念遇难者的不安心情来到这里,害怕和担心和平美好的景象会使人忘记历史,忘记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二)理解参观时的复杂情感
5、作者带着沉重的心情,迈入了纪念馆大门,他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参观了哪些遗迹?
提示: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囚徒照片长廊——执行绞刑的地下室。
6、这些遗址,见证和控诉了纳粹的暴行,其残酷的程度令人战栗令人发指。面对堆积如山的尸骸,甚至有人说,奥斯威辛彻底毁灭了我们心中固有的美好的人性和梦想。如果纪念馆反映的暴行就是彻底的黑暗,那么罗森塔尔有没有在黑暗之中看到一点亮色?
提示:怒放的雏菊、温和的微笑,就是一点亮色。
7、两者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提示:她们勇敢展示生命的美丽,表现出旺盛美好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三)理解独特视角和游客反应
8、作者参观纪念馆,除了观察纪念馆内的遗址景象,还在观察什么?
提示:还观察了游客的反应。如: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特别恐怖,终生难忘,浑身发抖,惊惧万分,窒息,跪下来在胸前画十字,说“够了”
9、游客为什么说“够了”?当游客说“够了”时,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游客们的承受力达到极限,可以证明纳粹暴行的残酷程度,也表明奥斯威辛的震撼力依旧存在。在“够了”,游客们超越了猎奇的心理,良知被唤醒,开始向上帝祈祷。
10、为什么要说“够了”?什么“够了”?作者听到这两个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游客的承受力达到极限,也从侧面证明纳粹的暴行的残酷程度。游客也超越了猎奇的心理,良知被唤醒。作者放心了,他亲眼看到了游客们被震撼,他相信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历史的教训将被人类永远铭记,这就是悼念400万遇难生命的最好方式。所以,他写到这两个字之后,就不再写继续参观的内容。
(四)理解情感变化和通讯主旨
11、文章结尾,再一次写大门外的风景,还觉得可怕吗?为什么呢?
提示:不可怕,反而觉得这样的景象可爱可亲。因为走出奥斯维辛纪念馆时,已经目击了纳粹的暴行,感受了昨天的苦难,不忘历史,会更加珍惜现实,享受和平美好的生活。
12、“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供报道”。联系全文,想一想,这句话是不是反映了作者失望的情绪?如果不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不是失望,而是欣慰。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在他看来,奥斯维辛不需要什么“新鲜的东西”,只要保持原貌,保持震撼,对参观者进行教育,揭露和批判纳粹暴行,唤起对人性的反省,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这就可以了。这里没有新闻,就是最大的新闻!
七、总结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
八、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思考《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在语言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2、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新闻稿,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试着给这篇文章写个颁奖词?
示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一节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在“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中,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因而可以必修二中的知识综合应用到本节,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本章前三节,已经学习了三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对于本节内容学习方法有一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以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为线索。首先,在“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标题下,用地理学最重要的区位分析方法,分析了鲁尔区的辉煌和衰落。然后,以“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为题,分析该工业区是如何换发新的生机。第一部分是难点,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为何曾经“辉煌”又步入“衰退”。第二部分是重点,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而且在本节内容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通过“辽中南工业区”补充案例的学习,归纳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启发式、探究式

教材、地图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以著名的鲁尔区作为案例来学习。先播放一段鲁尔区视频(1分10秒)。观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提问读教材图2-4-3和图2-4-4,回答“鲁尔区在哪?”看图,并回答。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结合工业区位分析方法,读图2-4-3,图2-4-4和图2-4-6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根据你获取的信息,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区位条件具体体现

附学案对应的表格:

看图,看课文,完成学案相应表格。以同桌为小组,选择1个小组的成果展示。锻炼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承转由于鲁尔区具有由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这里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工业区,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依据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分析鲁尔区可能形成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根据幻灯片上框架图的提示,请学生回答鲁尔区形成了工业部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承转但是鲁尔区到了20世纪中叶,经历100年辉煌之后,鲁尔区开始走向衰退。

三衰退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提示从工业部门和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考虑。

总结学生发言,落实学案相应位置的笔记。

1.生产结构单一

2.能源结构发生变化

3.世界性钢铁过剩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面对困境,鲁尔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结合鲁尔区衰退原因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请你为鲁尔区提出建议并提供佐证。

总结学生发言。

落实学案相应位置的笔记。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2.科研结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学生以4人小组为

单位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能力。

承转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鲁尔区做的这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经验都是值得推广的。

五判断下面是哪个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2.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3.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以4人小组为

单位讨论。

知识迁移

小结本节系统分析了鲁尔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致归纳了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学习,我们也要注意到,对鲁尔区的经验不可以全盘照搬,一定要因地制宜。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4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