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辨析不清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概念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对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理解错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3.不能区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概念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对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理解不到位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三省长官为宰相,相互牵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与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2)宋承唐制,但将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合称“二府”。同时,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削弱了宰相权力,强化了君权
(3)元代只保留中书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明初沿用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和丞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加强。
5.对军机处的职能认识理解错误
清代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易错知识点归纳
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10.“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固步自封。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一、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体系一览
目的:
核心:
宗法制工具:
作用:
目的:
分封制对象:
作用:
结局:
特点:
内容:
秦朝郡县制
特点:
原因:
西汉郡国并行制弊端:
历程实施者:
对策措施:
利弊:
背景:
权:
宋初集权措施钱:
兵:
利弊:
结局:
皇帝制:,。
秦朝三公:
三公九卿制九卿:
关系:
名称:
隋唐结构:三省:、、
历程六部:
作用:
行政权:
宋初措施:军权:
财权:
结果:
措施:时废,设。
明朝时正式设。
影响:
清朝:措施:沿用明制,设,负责军国大事。年间设,职权:
影响: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
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以来
2、自耕农
特点:
出现原因:
破产原因:
3、租佃制
出现:
发展:
普及:
特点:
作用:
4、手工业
部门成就经营方式
冶金1、
2、
3、
纺织
陶瓷
5、商业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时:
周朝:
春秋战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代:
元朝:
明清时期:
6、重农抑商
产生:
发展:
松动:
强化:
7、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
特征:
经济结构:
受阻原因生活水平:
政府政策: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商周以来,我国生产工具是怎样逐渐改进的?
商周时期:绝大部分农具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
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曹魏时,马均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唐朝时,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2、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冶铁业发展情况如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春秋用木炭做燃料,西汉用煤做燃料,南宋用焦碳做燃料。
3、商朝以来我国商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中期开始征收茶税。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有了夜市。黄河流域的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安城内有坊(住宅区)有市(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东市和西市。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和成都为中心。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
明清时,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
4、西周以来,我国土地赋役制度的变更情况怎样?
西周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春秋时期,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如春秋时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的初税亩也按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都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两汉:编户齐民,指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还有各种田亩附加税。除了规定的徭役外,百姓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妇女有时也被拉去服役。超期服役十分普遍。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后又开始推行以庸代役,限于50岁的农民。
唐朝前期:实行井田制和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唐朝后期: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780年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北宋时: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时: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纳银代役,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时: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50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的废除,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重农抑商,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节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
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3、按时间顺序排列我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进步①青铜铸造②灌钢法③冶炼生铁和钢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4、下列对均田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
B.均田制的实行是国家保护自耕农经济的表现
C.受田农民拥有对土地的全部所有权和处置权
D.从北魏到隋唐前期封建国家一直使用这种制度
5、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
6、对古代私营手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B.唐宋以来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明初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清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7、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8、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B、贵族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D、地主土地私有制
9、“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这一局面出现于
A.中唐以后B.南宋时期C、元代D.明朝时期
10、某地出土一张明代地契,该地契反映当时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可能包括
A.生产关系的调整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11、下列图片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BCD
12、中国的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下图为一珐琅瓷,请你做一回文物鉴赏家判断它的大致制作朝代为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1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15、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推广使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水排鼓风冶铁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
17、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须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锐利坚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A、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冶炼生铁和钢B、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炒钢技术
C、和斩甲能过三十札的以灌钢法锻造的宿铁刀制造方法一样
D、春秋时期我国铁制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18、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坊市不分开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③出现夜市、晓市等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19、作为一名古代商人,你最愿意选择的经商环境是下列哪一年代?
A.春秋战国B.汉唐C.宋元D.明清
2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
B、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C、隋唐时期商业贸易高度繁荣,已出现纸币
D、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劳动力成为商品
2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有:①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②官营作坊内的工匠职业世袭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④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2、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
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3、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24、“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当繁荣
岳麓版高中历史学科高一年上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必修一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与古希腊海洋文明不同的是,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本单元我们将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二、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三、评价:
(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奠定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包括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
(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兴起,而中国在明清以后,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因封建制度的保守与封闭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造成中国经济迟滞,中国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世界发展潮流。到近代中国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造成了落后挨打局面。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古今中外农业发展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央集权的保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008年天津)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设问: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答案: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二、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第1课)
1.从劳动对象上: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起源:种植经济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农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域差别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A.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自然,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B.常识:六畜(猪、牛、马、羊、鸡、狗)
:(08潍坊模拟)“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于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上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⑴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解析与探究”:中国古代生产工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A.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青铜(商周)——铁(春秋战国)
B.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自然力(唐朝筒车的发明)
C.耕作工具的进步耒耜(原始)——战国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唐朝曲辕犁
D.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筒车。
:引导学生注意识记各时期主要生产工具的进步;注意观察插图,并结合小字部分了解曲辕犁.要注意对比教材中“汉代耕作画像石”和“曲辕犁”两幅插图,注意教材小字部分关于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的三个优点
(2)生产技术的进步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3)完善水利设施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水利工程?
A.灌溉工程:春秋芍陂——治理淮水
战国都江堰——治理岷江;郑国渠——引泾入洛
西汉漕渠、白渠。
B.泄洪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东汉王景治河。
C.地方特色工程:西域坎尔井
:都江堰今天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建筑物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包括二王庙等景点,然而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较轻
设问:都江堰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二王庙是纪念谁而建的?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经受住8级地震后仍运转正常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战国;李冰父子;科学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008北京)中华民族有着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传统。回答14、15题。
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
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兴修水利?
从地理上看,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易形成旱涝灾害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以农立国”。
当前,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4)生产经验积累: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
3.从劳动者方面看:“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剑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所知识说明其产生原因和评价。
(1)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原因:春秋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普及,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井田制开始瓦解。
(3)评价:
积极: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国家政权。
消极:落后性:小农经济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了生产发展的因素。
脆弱性: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不稳定,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苛政会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必修I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思考1: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与古代政治制度之间有何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发展就是奠定在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发展基础上。(一是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二是小农经济把农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思考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2008年山东)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
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1.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3.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4.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5、政府应减灾减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62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