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理论(重要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⑴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⑵反映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愿望⑶推动辛亥革命发展

3、评价⑴没有明确反帝主张局限性进步性⑵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民族主义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发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成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1、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⑵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⑶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⑷正确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⑴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

4、历史意义:⑴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⑵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历史意义: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⑵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⑷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相关知识

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一、学法指导
1.20世纪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伟大事业中,邓小平理论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
4.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思想
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标志性事件同盟国会成立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
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认识这四个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2.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1)内容:
①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2)认识:
①近现代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孙中山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是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实现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邓小平是为了我们的经济体制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三次历史性巨变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第一,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真正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3.中共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中心城市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
②“走自己的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由城市转入农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⑵新中国成立后
①“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照搬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共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除了苏联之外别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由于统得过死,权力过于集中,长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缺乏民主、监督,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高瞻远瞩,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成就,20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这一战略目标。
⑶认识
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既要借鉴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
(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党的十七大,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旗帜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答案:D
辨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精髓的认识。解题的关键词是“最根本”,因此找出两者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都是“实事求是”,而且都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中国国情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故答案为D。
例二:“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不能没有新理论思维。”中国在不同的时期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种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
A.继承、发展、创新B.批判、吸收、发展
C.吸收、创新D.肯定、否定、再肯定
答案:A
辨析:继承是一致性、共性,两者都主张实事求是;发展、创新是差异性,不同之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故答案为A。
例三:三民主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最主要的实践成果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答案:A
辨析:三民主义实践成果有: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故答案为A。
例四: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斗争中,毛泽东做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有()
①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②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B
辨析:本题题干要求回答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做出的贡献”,这就限制了时间范围“1840——1949年”和内容范围“对革命的贡献”,而题肢④属于1956年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在时间和内容上都与题干所要求的范围不符合。故答案为B。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

(1)内容:

①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

(2)评价:

①积极性: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期

著作

标志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成熟

延安

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3、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②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国十五大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历史意义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4、历史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条件的成熟;创立的过程;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创立的?其思想内涵与之有何关系?探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指导意义问题探究新的理论提出是时代的召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思想的三大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情景再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理论的概括,又是行动的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实践指导意义:是在新世纪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其思想内涵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历史比较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难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到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历史继承,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针对新世纪新考验,"三个代表"思想把推进党的建设同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我们伟大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现实性较强,与现在的时间间隔较短,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可适当进行补充运用,以增强学生对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感性认识和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展现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后一部分则简介了从酝酿到成熟的时间、主要的创立者、创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理论成果名称等。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又是怎么样创立的?建议教师以两部分为素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问题一、通过阅读前一部分内容,你能说出讲的是什么理论成果?问题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纲领。问题三、通过阅读后一部分内容,你能说出这一理论成果从酝酿到成熟的时间、主要的创立者、创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教材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为时代背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产物,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说明中国共产党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随后重点叙述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教材所讲述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是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建议教师在本目学习时,首先增加有关这一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时代背景下,新的理论提出是时代的召唤。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材按国际国内两大方面作了介绍。国际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国内形势则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中国共产党内,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设好党的组织;如何适应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等。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立足于我们党的实际状况,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遇到的新课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新的形势、新的实践、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决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条件,在教材中并无大段落的具体表达。我们可从上下文的相关段落中提取出来如下几个方面: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教材以两段文字具体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基本过程。由于本部分涉及事件较多、又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建议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适当增加内容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江泽民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进行的不懈努力,并完整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段概括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涉及了从酝酿到成熟的时间、主要的创立者、创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理论成果名称等。江泽民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部分展现的是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的最集中概括。他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工作,一再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既是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中的重要步骤。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江泽民在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更加深入的阐述,使之更加系统、成熟。在这次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这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中的最重要步骤,又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教学建议:结合学思之窗内容,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十六大重要内容的理解。

第二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本目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更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在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和过程基础上的自然展开,也为掌握下一目内容直接起到铺垫的作用。教材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定义、及精神实质等方面,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不断解放生产力,"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

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要扫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就要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不断地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就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就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于我有用、适合于我的文明成果,而中国共产党自身也正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还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又是她的行动准则,人民的利益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也要不断地调整治国策略和政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材以先总体概述、再具体分析的形式,深刻分析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是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总体概述,说明各部分内容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孤立地看待。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具体分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这三者的理论综合,构成了新世纪指导我们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课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范围、理论基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材在最后按理论来源、理论价值、重大指导意义三部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概述,具有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几句话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说的是理论价值。"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讲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结合突出江泽民为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可以请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回答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一目的教学。

教材介绍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出现新的变化,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教材所讲述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是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教材按国际国内两大方面作了介绍。国内形势则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建议教师在本目学习时,首先增加有关这一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时代背景下,新的理论提出是时代的召唤。随后重点叙述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由于本部分涉及事件较多、又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建议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适当增加相关内容的资料,以增强学生对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感性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江泽民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进行的不懈努力,并完整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为深入认识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一目的教学。

本目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更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在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和过程基础上的自然展开,也为掌握下一目内容直接起到铺垫的作用。

课本先以三个段落的文字,较详实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讲解。可以把这三段文字分别分为两部分:总体概括和内容阐述。建议抓住文字提供的有效信息,提出相关设问,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加深对总体概括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借助教材以总体概述和具体分析的相结合的形式,深刻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掌握"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一结论,这是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总体概述,要求我们要把各部分内容看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而不可分割开来孤立地看待。在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具体分析时,应抓住"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关键概念,明确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课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范围、理论基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按理论来源、理论价值、重大指导意义三部分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结合突出江泽民为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请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回答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本课内容的总结。也可以引用中共十六大的相关影视资料和十六大以来的建设成就加以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2.教学案例

案例一课本以三个段落的文字,较详实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讲解。可以把这三段文字分别分为两部分:总体概括和内容阐述。对总体概括进行分析时,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字表达方面来看,建议教师抓住这么几个有效信息:从开头所共有的"我们党"来看,都是对党的要求;从"要始终"所表达的时态上看,"始终"表明着一个时间序列:从开始到最后。从时态逻辑来看,"三个代表"的时态语句内包含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是在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5考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轮复习提纲


专题二十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历史条件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的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具体含义地位相互关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前提同盟会纲领是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纲领的理论概括。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核定全国地价,国民共享增涨地价是实现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3)评价
①进步性: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是孙中山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平均地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真正解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得不到农民的支持。这就决定了三民主义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实践
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②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
背景: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③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②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毛泽东思想
(1)形成过程
发端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标志是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著作:《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标志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内容: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③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④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主要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实质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深远影响
①革命实践方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②在理论方面: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伟大起点;(3)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的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5)1992年的南方谈话(重点掌握:“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6)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写入党纲。
(2)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创造性构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些内容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深远影响
①实践方面: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②理论方面: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过程
①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②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评价
①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点拨〗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与时俱进,理论创新。①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②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通过三大改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③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点拨〗“三大理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解决的重大问题:①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②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民主义解决的问题: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三者共同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3)作用:①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②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61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