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世界政治的发展》复习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世界政治的发展》复习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世界政治的发展》复习教案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Jab88.COm

(1)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①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

①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

②美国到处施威,企图独霸世界,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③日本提出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④欧洲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⑤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⑥以上诸因素将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①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②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冷战后,国际形势中存在的问题与冲突:

a.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

b.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随即爆发,冲突增加,在一些地区引发厂局部战争,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解体后出现的地区性战争。

三、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

(1)裁军:

①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厂进展,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把裁军和军控推向一个高潮。

②近年来,裁军与军控进程却呈现停滞甚至倒退趋向,特别是美国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增加军费。并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缓和: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对话、经济往来增多,2000年6月,朝韩首脑会晤,推动厂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相关推荐

《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教案


《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教案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1)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俄、中

(2)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

①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美国企图独霸世界,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反对

②日本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地位

③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④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这些因素将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其中的根本因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现在形成了日美欧三极竞争局面)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紧张、动荡)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时代发展的主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1)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干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两极格局解体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冷战时期长期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随即爆发。

(3)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甚至还有所增加,一些地区爆发了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性战争。

三、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缓和、和平)

(1)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的进展: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对全球范围内促进核裁军、防止核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2)一些地区的矛盾缓和:朝鲜南北方对话交流,2000年双方领导人在平壤会晤,发表共同宣言,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

典型例题:

1、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导致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趋势:由两极格局开始向多极化的演变。

因素及有关史实:

(1)美苏两霸的削弱:

①1973年底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实力相对衰弱。②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动摇。③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加上对外扩张的加强,国家陷入困境。④美苏争霸,使双方都遭到削弱,特别是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

(2)两大阵营瓦解,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①欧共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③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④60~70年代,东欧开始了摆脱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

(3)第三世界崛起。

①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②不结盟运动兴起,77国集团的组成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③第三世界建立了专门的国际经济组织,如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石油战,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④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

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迅速发展原因:

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新科技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根本原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

(2)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从根本上讲,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3)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双刃剑):

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

②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安全和政治主权正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挑战(如东南亚金融危机)

(4)世界贸易组织(WTO)建立(1995.1.1)--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

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2、区域经济集体化

(1)90年代形成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联盟(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1991年中、台、香加入)

--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体化的关系:

(1)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2)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矛盾:区域经济集团有排它性,有利于集团内部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发展,但对集团外却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却被人为割裂了,因而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

促进: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走上全球化的一个阶梯,即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两者在一段时间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性发展

1、知识经济的兴起:

(1)原因: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内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

(2)开始: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首先形成

(3)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

(1)提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2)意义: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三、中国与世界多极化

(1)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建立过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2)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已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典型例题

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征?分别说明各个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第一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特征: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单一化特征。

影响: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和推行霸权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第二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特征: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影响:经济上: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斗争。

政治上: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崛起)

(3)第三时期:20世纪90年代到到21世纪初。特征:美、日、西欧仍占主导地位,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愈加明显,世界经济朝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

影响: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定。由于美、日、西欧仍占主导地位,因此

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考点回眸

择题部分高考曾考查过的知识点有: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等。材料解析题曾经考查过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问题,如2002年高考广东卷中考查过欧共体走向欧洲联盟的问题。

尚未考查过的知识点及其思考角度

①东欧剧变的本质和原因;②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美国的霸权主义及原因;④世界格局变化中的地区性冲突及原因;⑤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⑥知识经济形成的原因和作用;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⑧中国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中的作用。

第9课世界政治的发展


第9课世界政治的发展

一、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崩溃(1)崩溃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崩溃原因:①直接原因: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②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③重要原因:西欧、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两极格局;2、冷战后世界形势特点(1)总趋势走向缓和: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近期形势:“一超多强”,世界各种力量的新分化组合;

一超多强

基本形势

一超

美国

到处施威,企图独霸世界;

俄罗斯

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

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

日本

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新秩序,谋求政治大国;

中国

综合国力增强,发挥着重要作用;

(2)长远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不可逆转;

项目

基本概况

根源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

形势

旧格局已破,新格局尚未形成,呈现交替过渡;

基本特点

和平过渡

和平方式变革国际格局是最根本特点;

动荡过渡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增加;

竞争过渡

国家、地区间综合国力的竞争;

长期过渡

新的国际格局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

二、冷战后的国际形势1、世界总趋势:冷战的国际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1)主要原因:①苏联解体后,两大军事集团全球对抗基础不存在,世界大战隐患消失;②冷战后,大国争夺中,既有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③冷战后,大国争夺由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2)基本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世界局部形势的紧张与动荡(1)主要原因: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②两极格局已被打破,地区性和国家内部矛盾激化;(2)主要表现:

表现

基本概况

①美国的霸权主义扩张政策

推行原因

唯一超级大国,为谋求最大的利益和安全,企图独霸世界;

战略布署

欧洲、亚太为中心的“两洋战略”;

战略重点

重点在欧洲,其次为亚太地区;

谋取工具

以北约为谋求霸权的工具;

政策核心

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模式;

干涉

借口

①“人权高于主权”论;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②“反对恐怖主义”01年入侵阿富汗,03年入侵伊拉克;

典型

事件

1991年海湾战争;1999年轰炸南联盟;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

主要影响

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和危害,给世界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增加

主要

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地区局部性力量对比失衡;(主要原因)②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矛盾在冷战后激化;

典型

事例

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车臣危机;

3、世界主流趋势的和平与发展(1)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

项目

基本概况

主要进展

主要原因

①90年代,国际局势得到全面缓和;②美国为追求军事优势限制他国而强力推动;③世界出现综合国力竞争开始取代军事竞争的趋势;

军控关键

防止核扩散;

主要

成就

1996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英、美、法、俄等先后签署该条约,把国际裁军与军控推向高潮;

停滞

倒退

①美国

破坏

①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②美国大量增加军费,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③97年宣布将其核战略的重点由进行核战争转为阻止核战争,实质是要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②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核试验,给南亚和世界和平稳定带来威胁;

(2)地区矛盾的缓和: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项目

基本概况

朝鲜分裂

①1945年,美国、苏联以38N为界进驻朝鲜南北;②1948年,朝鲜南北分别建国,分裂局面形成;

缓和进程

原因

①朝鲜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②朝鲜人民对本民族浓厚的认同感和亲和力;③冷战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朝、韩双方逐渐开始对话,经济往来增多;

朝韩首脑平壤会晤

时间

2000年6月;

发展《南北共同宣言》,承诺为实现统一和合作交流而努力;

意义

会晤进一步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制约因素

内部因素

①南北双方严重军事对抗的存在;②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的分歧:统一步骤方法及统一后国家机构的设置;③南北双方经济实力的悬殊;④南北双方有成效的沟通不足;

外因

主要大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和力量的角逐;

第25课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5课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25课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教案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本课主要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接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本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也有助于理解必修二中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将本课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
2、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3、运用: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和设置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二、美苏“冷战”
(一)美对苏的“冷战”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表现:
①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
②马歇尔计划(经济):
a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b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③成立北约(军事):
a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c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二)苏联的应对措施:
1、经济上——经互会的成立:
(1)时间、国家: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
(2)目的: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2、军事上——成立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一)消极影响:
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
(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例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1)朝鲜战争:
①背景: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概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③特点: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侵越战争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3)在中国:“扶蒋反共”。
(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二)积极影响
①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教案


第35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考纲要求]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知识精讲]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2753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70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