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31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探究点一森林资源作用
1.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资料:森林为工业提供大量木材和多种原材料,为人类提供食品,为动物提供饲料。
此外,森林还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使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探究点二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及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⑴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迎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⑵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⑶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集中分布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⑴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⑵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⑶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曰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根系固持土壤,股指落叶层吸收一定量地降水
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森林的生态效益。
解析:森林的这些生态效应在图表资料中都有体现,考生通过对图表资料阅读后,进行分析概括就可以得出结论。根据森林对“大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得出“增加碳储量”的结论,根据“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得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结论,根据对“水文”的作用“蒸腾水汽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可得出止增加降水的结论,丰民据对“土壤”的作用“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水量”可得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结论,根据对“生物”的作用“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论。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探究点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形成的原因
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形成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由于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热带雨林成为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的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的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又是最容易被人类破坏的部分,雨林植被一旦被毁,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崩溃。
例2读“水患感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是对资源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
(2)这种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造成的后果是灾害严重,要想尽量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对上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
命题意图: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漫画以“水患感思”为题,形象地揭示了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和其被破坏后造成的严重的生态恶果,本题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森林资源以其巨大的生态价值,被人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可是由于人类对其大规模地滥垦滥伐,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的后果是地表水土流失加剧,一遇暴雨,泥沙径流俱下,汇入河流,淤塞河床,流水不畅,引发洪涝灾害。如长江,其上中游植被破坏的后果对导致1998年洪水肆虐,起推波助澜作用,造成的损失惨重。
答案:(1)森林水土流失加剧(2)含沙量大量增加洪涝少砍树,多种树,搞好生态保护
探究点四热带雨林的前途
(1)世界雨林的现状
①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②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的前景不容乐观。
(2)雨林的两种前途
(3)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
①前提、契机、计划和措施、责任
②热带雨林保护的计划和措施
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的建设。“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例3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007年2月28日电巴西环境部27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对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滥伐和毁灭性开发得不到控制,那么该雨林所在地区的气温将在本世纪末上升8摄氏度,被誉为“地球之肺”的这片雨林可能将消失,当地的湿热天气还可能造成疟疾和登革热等传染病发病率上升。
材料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名移民来到这里。
(1)材料一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森林覆盖使土壤免受和。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以。
(3)材料一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作用增加,导致。没有了树木,逐渐减少,树林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灭绝等严重问题。
(4)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严重的原因是和。
(5)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请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6)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7)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何影响?
命题意图:题以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及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以景观图、柱状图和曲线图等为知识栽体,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解析:该材料一中右侧表示雨林未被破坏的情况,雨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使土壤避免暴雨冲刷及烈日暴晒,发挥良好的生态作用。左侧正相反,导致水土流失、森林退化等问题。由材料二中的图文材料分析可知以亚马孙横贯公路为标志对亚马孙广大地区进行开发,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在1970年到1988年短短十几年中增长了9倍并非人口的自然增长造成的,而是大量移民的结果,使热带雨林大量被毁,二者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答案:(1)暴雨冲刷烈日暴晒(2)枯枝落叶不断更新(3)淋洗土壤侵蚀枯枝落叶物种
(4)人口的快速增长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5)人口迁移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成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贫困;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6)180万7.5%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7)公路的铺设,有利于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随着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雨林破坏加剧。
一、单项选择题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1~2题。
1.下列自然带中,有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下列不属于原始森林免遭大规模破坏的原因的是()
A.地广人稀B.自然条件严酷C.难以通行D.技术条件落后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3-6题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C.②④
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7~8题。
7.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8.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A.非洲大陆B.大洋洲
C.亚欧大陆D.南美洲
(2011苏州模拟)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B.密
C.中密D.稀疏
10.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据此回答11~13题。
1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琳,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回答14—15题。
14.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5.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A.保护B.开发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二、综合题
16.(2011海淀模拟)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7.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条件?
。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18.读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巴西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国,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1)1960年4月21日,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位于巴西高原的新城市巴西利亚,请说出巴西利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试分析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结合巴西地形和人口分布图,试分析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现存的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中,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解析:原始森林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答案:D
5.解析:保护性开发是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④以采伐亚马孙雨林为代价,不符合保护性开发。
答案:B
6.解析:臭氧破坏主要与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有关,地震、火山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之一,与森林破坏无关。
答案:A
7.解析:根据生物量m的大小可判断出,甲森林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根据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代表物流量的大小可知,生物体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落叶层储存养分乙大于甲,土壤中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排除A、B、C。由图中箭头粗细可推知甲系统整体物流量大,D项正确。
答案:D
8.解析: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C项符合。
答案:C
9.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
答案:C
10.解析: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答案:A
11.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
答案:B
12.解析: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问题。
答案:D
13.解析: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A
14.解析: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中土壤一般较贫瘠。
答案:C
15.解析:面对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式,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答案:A
16.解析:(1)结合图例和图中森林植被分布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2)A地位于季风气候区,B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A地温差大。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是热量。(3)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4)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
答案:(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减少了对CO2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
17.解析:朗多尼亚位于雨林地区,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由于人口迁移造成的。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随着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而发生的。人口的大量迁入,不可避免地会对雨林造成破坏。
答案:(1)人口迁移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和贫困;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3)180万7.5%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18.解析:第(1)题,根据巴西利亚所处的位置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第(2)题,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角度思考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的含沙量、流量的影响。第(3)题,巴西位于热带地区,由于低纬度的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们多居住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可以保持水土,减小亚马孙河的含沙量;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影响亚马孙河的径流量和径流变化。
(3)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原因:巴西地处低纬度地区,终年湿热,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相对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36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探究点一流域和水系的差异
1.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
2.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集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做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例1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
命题意图:该题以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基本信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方向、修建水库等问题,考查土地利用不合理对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用简短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基本观点的能力。
解析:由图12可获取以下信息:①该等高线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河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源头海拔接近550米,从源头到与100米等高线相交的地方海拔差了近450米,再根据比例尺可算出两点实地距离大约差了5千米。因此A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②B河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急,而且还有瀑布。C河流经地区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与湖泊相通,水源充足。比较图12和图13可获取以下信息:10年后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是:人为破坏严重,湖泊面积大大减少,许多地区被开辟为耕地、果园,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裸岩,到处都充满着人类改造的痕迹。由图14可获取以下信息:由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多,因此汛期在夏季。由于河流两岸人类对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当汛期来临时,河流水量大增,水流急,会加剧水土流失现象,使河流的含沙量大增。第⑴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支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第⑵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支流可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可发展航运。第⑶题:由图13提供的信息及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区土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有坡地开垦和围湖造田;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是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第⑷题:选址建水库时,还需要收集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方面的必要资料。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探究点二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与整治措施
上游中游下游
开发条件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①水能开发条件: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能集中,尤其是自源头至宜宾段最为富集。②生态环境条件:该区生态环境较脆弱;我国众多大河的水源地;近年由于自然与人为原因,出现了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等现象。平原面积广大,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且在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好,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是最大问题。原因:①自然因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②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泥沙入江,湖泊萎缩、河床抬高,调蓄能力下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整治措施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带。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③建设三峡工程。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重要任务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例2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1)三峡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是: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地带和地带的结合部位,电力市场广阔。
(2)从图上信息来看,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
(3)长江荆江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应如何抓好荆江段防洪的工程工作?
(4)图中箭头A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工程的一部分,它对长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可何积极意义?
(5)政府在实施这三峡工程过程中应如何履行其职责?
(6)图中B区域是平原,该区域河段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是,该区域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命题意图:本题以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为切口,着力于考查考生的空间位置的判读能力和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示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应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出三峡工程位于湖北(中部地带)与重庆(西部地带)交界处;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三峡工程可控制广大的流域,下游是洪灾严重的荆江段,提示考生其首功能是防洪,而非发电;第(3)题答所需的要点,在图中均有感较明显的显示:河道弯曲,防洪大堤、分洪区、水库等;第(4)、(5)题,则要求考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知识的综合分析;第(6)题如能判断出河套平原,则从河流分布特点:温带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出现凌汛灾害;河套平原地处半干旱区,农业生产需大量引水灌溉,大水漫灌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过度引水可能引发下游断流。
答案:(1)中部西部(2)防洪(3)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通修建水库(三峡、葛洲坝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分洪区等到(4)西电东送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5)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保证三峡重点工程建设;解决好移民问题,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6)河套凌汛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河下游断流)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2.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3.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②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
4.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的河流位于山区,河水补给地下水
B.甲处的河流位于平原地区,河水补给地下水
C.A处是一山丘,能起到分洪、蓄洪的作用
D.甲、乙两处相比支流较多的为甲处,水流较急的是乙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流两岸城市尤其密集
B.长江中、上游工业发达,而下游工业欠发达,注重发展农业
C.重庆、武汉两钢铁工业的形成,主要区位因素是当地矿产丰茸
D.长江于流上许多城市既是主要港口,又是主要的工业中心。
6.有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缓慢B.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
C.四川盆地经济发展快速D.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长江流域仍有近5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根治,“长治”工程仍任重道远。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土质疏松②夏季暴雨集中③植被破坏严重④地势起伏,坡度较大()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显著后果是()
A.使上中游地区土壤贫瘠B.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C.中游河床淤高,水患频率增加D.下游河床淤积,影响船只通航
9.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③大力发展旅游业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长江下游是我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结合右图,判断10—12题。
10.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为保护和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绝对禁止在长江边建工厂
②控制和治理生产、生活污水,保护长江水质
③在长江中挖泥挖沙,拓宽加深长江河道,增加污水的排放量
④保护长江及沿岸地区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1.在未来5年内,广东省惠州大亚湾沿岸将建成世界级石油化学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原料产地②接近消费市场③廉价便利的海运④劳动力密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
13.实地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
A.流速降低B.水量减少C.泥水增多D.水污染加重
读我国某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示河流的正确说法是
A.下游流域面积大B.中游河道弯曲,洪涝灾害严重
C.下游潜水补给河水D.中游土层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15.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演变的原因是
A.海潮顶托B.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侧蚀
C.地壳运动D.人工改道
二、综合题
16.读图甲、乙,完成下列要求。
(1)金沙江(玉树至宜宾段)流域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_____资源,这种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开发这种资源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
(2)图乙表示该流域水库累计库容量与大通水文站输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说明二者的相关关系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计划于2008年开始向华北地区输水,中线方案正在紧张的实施之中,西线方案也进入论证阶段。南水北调后,长江三角洲滩涂(5米等深线以上)淤积速度将______________(加快、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图
材料二:长江水能蕴藏量近2.68亿千瓦,占全国的40%,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水能蕴藏量的总和。长江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近2亿千瓦,占全国的50%以上。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长江水系、水文特点的角度,分析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
材料三: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9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2.7%。2006年长江水运的货物运输量约9.9亿吨,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2)试从长江航运的自然条件及其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航运发达的原因。
图1攀枝花钢铁基地位置图图2宝山钢铁基地位置图
(3)写出与长江干流在下列城市交汇的、我国南北方向铁路干线的名称:
南京,武汉,九江,攀枝花。
(4)长江沿岸是我国工业发达的地区,分布着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1和图2并填表比较四川攀枝花、上海宝山两大钢铁基地工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
攀枝花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基地
原、燃料来源①②
交通运输方式③④
销售市场⑤⑥
工业联系与协作⑦⑧
(5)近十几年来,长江含沙量逐渐增大,有成为“第二黄河”的危险。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导致的主要后果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随着地形地势的变化,河流水速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河流侵蚀力逐渐减弱,堆积能力不断加强,因此依次出现V字形河谷(上游)、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
2.B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水向右岸冲刷,即南岸侵蚀,北岸堆积,从而使南岸河床较陡,北岸河床较浅。
3.D荆江河段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加上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再加上上游人们过度砍伐林木等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从而进一步洪灾发生的可能性。
4.B乙处的河流位于山区,应为地下水补给河水;甲、乙两处支流较多的为乙处,甲处为地上河,支流少。
5.D宜宾以下长江两岸的城镇很密集;虽然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但其工业水平仍然较高,主要侧重于高新技术工业及服务业。重庆、武汉的形成得益于便利的交通。
6.C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近50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7.D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但长江流域山丘区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粗,流失后大多滞留在坡脚或被就地拦蓄,进入河流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河流输沙量一般远小于地面侵蚀量。
8.B三峡库区起拦截水流的作用,因此水土流失带来得泥沙进入河道后当水速降低后迅速沉积下来,从而使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造成表土丧失,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母质、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不是由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显著后果。根据材料年份(2006年)可知三峡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因此会使中下游地区水患减少,通航能力增加。
9.D长江上游数量大、落差大,适宜大力发展水电工业;上游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
10.D注意该题提到的是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措施。
11.C惠州临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接近市场;而且临海,海运便利。
12.C 在河谷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流水的下蚀、侧蚀作用,水面附近坡度较陡,容易出现滑坡、崩塌现象。
13.D 在河流中,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生物的回游路线、环境、水污染等,导致生物减少。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水量减少、泥水增多等现象不明显,水体污染是主要原因。
14.D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5.B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的演变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的结果。
16.解析:(1)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同时因为地形崎岖,也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累积库容量越大,输沙量越少,因此二者成负相关的关系,其形成原因在于水库起了截流的作用,水速降低后,其携带泥沙能力下降从而使泥沙不断淤积在库区内。(3)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因三峡水库的截沙作用使长江三角洲的泥沙堆积减少,而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增强,从而使滩涂淤积速度将减慢。
答案:(1)水能(水力)流量大落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地形崎岖)
(2)负相关(或水库累积库容量增大,输沙量减少)水库起了截流截沙的作用(或泥沙在水库与其上游河道中沉积)
(3)减慢河流带入河口的泥沙量小(或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17.答案:(1)长江流域跨越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上、中游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长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
(2)自然条件:从长江水系特征看,干流流程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使其通航里程长,水运覆盖面积广;从长江水文特征看,径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航运时间长,运量大。中、下游江宽水深,航运能力强。社会经济条件:长江流域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集,航运需求量极大。
(3)京沪京广京九成昆
(4)①煤、铁资源来自当地;②煤来自北方,铁矿依赖进口;③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为主;④海洋运输、长江航运为主;⑤远离消费市场;⑥接近国内市场,便于出口;⑦远离主要工业区,工业联系与协作条件较差;⑧位于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工业联系与协作条件好。
(5)主要原因: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主要后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淤塞河道,使通航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发展山区立体农业。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乡规划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53讲城乡规划
探究点一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
1.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是以城乡居民点的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社会、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按编制过程来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规划对象,可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等
2.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明确城市的性质;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利用;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3.村镇规划
⑴分类: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
⑵小城镇规划的要求:①小城镇规划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②要把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实现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③要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小城镇接近大自然的优势,建设生态型小城镇。
⑶乡村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安排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和整治乡村容貌,搞好环境卫生建设。
⑷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意义:有利于合理土地资源;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例1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小城镇一位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绘制的一幅简图(当地常年盛行西南风)。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工业位置分布是否合理??
①化工厂,理由:。?
②食品厂,理由:。?
③自来水厂,理由:。?
④钢铁厂,理由:。?
(2)对图中布局不合理的工业区位进行调整,图中地点应布局何种工业为宜??
①;②;③;④。?
(3)若从A修铁路到B处,选A—C—B线或A—D—B线中的哪一条路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最好??
(4)选择图中山地开发利用可行的方案。?
A.开辟成茶园,采叶制茶,增加经济收入。?
B.开辟成梯田,种蔬菜,满足城市人民生活需要。?
C.开山采石,支持城市建设。?
D.种植苹果、梨、柿、枣等经济林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
F.开发建设成公园,供人们休闲、游览。?
解析:关于小城镇规划中工业的布局,还是要考虑影响其分布的各主要区位因素的影响,如化工厂有废气、废水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的下游;食品厂无污染,为保鲜及时销售,应布局在城区;自来水厂要求水质清洁、卫生,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钢铁厂运输量较大,应接近交通线,同时有废气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铁路线应尽量避开城区,以免对城区交通造成障碍和产生噪音污染。图中山地的开发,应注意山地不宜种蔬菜,开山采石会破坏生态环境,种苹果、梨、枣等经济林木当地气候不宜,最好是开辟成公园,供人们休闲、游览。?
答案:(1)①不合理 位于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②合理 无污染,应接近消费市场 ③不合理 河流下游水质不好?④合理 接近煤产地,交通方便,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方向?
(2)自来水厂 食品厂 化工厂 钢铁厂?
(3)选A—D—B线路,不过城区,减少了对城区的交通阻塞及废气、噪声污染,且该线路施工不穿隧道,减少了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4)首选F项,次选A项。
探究点二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1.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遵循的原则和考虑的因素
⑴项目选址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城乡规划中进行项目选址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深入考虑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如交通条件和经济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状况、城市发展前景、人口素质及街区特色等;还应从项目的特点出发,根据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地选址。在进行项目的具体选址时,常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多种选址方案,通过对各个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最合理的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遵循原则措施
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并兼顾与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节约土地,尽量不占、少占耕地,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
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及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当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
要与城乡现状相衔接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
⑵项目选址需要重点考虑的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直接影响到开发项目的规模和空间布局;地形起伏过大、坡度过大或过小的开发基地,其开发成本会明显提高;开发基地的岩层性质、地质构造类型、地基承载力大小等,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难易程度及建设成本;水文、气象等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的规划设计,影响项目的开发建设成本;项目选址还需要考虑与周围特殊自然地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2.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
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促使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表现为连片分布的城市功能地域,这样,就形成了主导功能突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如下表所示。
概念分区依据主要的功能区功能分区
遵循原则意义
功能分区就是在城乡规划中,根据区域的主要职能和自然条件划定功能区,将城乡环境组合成分工明确、联系密切、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城市用地在使用功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并表现出相对集聚的状况,促使城市用地产生地域功能分化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科技)区、仓储区、生态保护区、市级公共绿地、主要交通枢纽及其他功能区等,个别城市有中心商务区(CBD)(1)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
(2)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3)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4)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合理的功能分区有助于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统一的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城市功能分区又影响到城市产业布局。因此,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果反映了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地域差异。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甲为我国某市建成区示惫图,图乙为该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图乙
(1)1988年以来,该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和,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
(2)M区为该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
(3)该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1)读图乙该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棉集团,可知1998年以来,该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结合图甲可知,这三个方向上有河流和铁路,交通便利。
(2)重化工园区,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重化工园区布局在M区,是因为M区区位于河流下游,根据图甲中的风频图可知位于盛行风下风向,这样可以减少对该市中心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同时M区交通便利。
(3)考虑到东南方向是该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第1问可知),而原来东南方向上没有公路,为了加强市与外部的联系,所以该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
答案:(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市与外部的联系
探究点三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1.工业布局
⑴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图:
⑵保证一定的工业用地比例,但是不要无限度扩张
⑶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
⑷相关企业、机构就近布置
城市规划中常见工业的布局原则
工业部门生产特点与制约因素布局主导因素
制糖、炼铁耗原料多,制成品重量大大减轻交通方便,接近原料地
钢铁、有色冶金、化工消耗能源多接近水电站等能源地
织布、石油化工、运输产品比运输原料成本高接近消费市场
自来水厂优质水源河流上游方向,水源清洁
汽水、家具、印刷、啤酒运输不方便接近消费市场
普通服装、纺织、电子装配劳动力成本比重大,消耗劳动量多接近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
化工、电子、飞机、仪表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接近科技发达人才集中的地区
电子、感光器材特别要求环境洁净选择环境洁净之地
2.农业布局:⑴宏观布局,总中各农业部门自身运作规律。⑵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⑶城乡协调,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⑷在村镇一级规划建设用地时,要尽量避免占用农业生产用地。
3.交通运输业布局
⑴分类: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⑵城市内部交通:①城市道路规划要考虑城市地理环境因素,如线路选择要结合地形,注意节约用地和投资费用,道路走向应利于城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等。②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城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③结合各地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各种交通线路和设施,为不同人群(包括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出行提供方便的选择和衔接,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城乡环境的运行效率。④交通场、站的布局应尽量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同时考虑城市环境的要求。
⑵城市对外交通:①统筹布局对外交通设施,创造联运条件;②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感到系统密切联系;③对外交通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分区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例3下图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原因是。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理解。并在方案的优化比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仓储用地的选择要考虑方便货物的输入输出,并要减少交通运输量,应选择在交通干线或枢纽地带。
(2)交通线路的设计要考虑通行方便、联系居民点同时减少对耕地占用、保护土地资源,避免破坏文物古迹、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
(3)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耕地占用看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综合考虑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及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方案一更有利于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货物运输量大
(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处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共同区位是;其中区位较好的是。
(2)该市拟规划建设化工工业园,应选择在甲、乙两处中的,其比较优势是。
(3)城市综合体在城市中的作用有。
(4)简述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主城外围,地价较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方便居民出行②③
(2)乙处位于城市盛行风向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市空气和水源污染小;水陆交通更加便利(3)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或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公交优先、重点发展轨道运输、发展立体交通等;加强交通管理。
2.下图为“长三角”某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该地经济效益的角度判断:图中的行政区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2)该城市计划扩建一座过江公路桥,应该如何合理处理过江公路(桥)和古城墙之间的关系?_________
(3)甲为该地区的一个中心镇(其职能和服务范围大于普通集镇),其城乡经济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表现在____。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心镇的作用,该地区应优先进行___建设
答案:(1)不合理,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最高。
(2)对古城墙分区保护,维持“原址、原状、原物”,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一定的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以古城墙的建筑风格为基调,配置过江公路(桥)必须的设施,保持新老建筑的协调。
(3)是农村集聚的中心,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可以承担城市的部分职能,方便居民生活;接受城市部分产业转移。连接中心镇和城市的公路。
3.阅读相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应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于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也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19日,中美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明确指出,鉴于两国面临重要的共同挑战,中美决定继续建设伙伴关系,以推进共同利益、处理共同关切、强调国际责任。
材料二: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城市之间,乃至国家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首届中美绿色建筑低碳材料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于2010年5月在深圳召开。深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迎接本次会议,做了“我国某特大城市发展规划示意图”。
(1)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高级住宅区最可能位于a、b、c、中区。
(2)拟在甲、乙两个卫星城市中选择一个建设成为石油化工城。请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3)简述建设卫星城市对该区域内城市发展持意义。
答案:⑴团聚式或集中式 a
⑵乙 理由: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市空气污染小;位于铁路、公路及河流附近,水陆交通便利。
⑶有效控制大城市中心区规模,利于分散大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居住等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城市的合理化发展。
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中的湿地资源非常珍贵,有的湿地因为环境的变化自然消失了,还有些则是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消失的,许多城市进行土地开发,把大片的湿地填掉了,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在久居城市的人们眼中,“湿地”似乎是一个颇为专业的名词,同人们的生活相距遥远。“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城市公园的种类,而且其独特景观能让市民感受到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无边魅力。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1)材料中所说的城市湿地公园分布的规划属于城市规划中的 规划。?
(2)在纷扰的城市中的湿地资源更显珍贵,因此,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而言,保护和利用同样重要,湿地作为地球珍贵的环境资源,其作用主要有 、、等。
(3)城乡规划可以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有利于。
(4)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
解析:城市湿地公园分布的规划是确定某个事物具体位置的规划,它属于城乡规划中的详细规划;湿地可以将城市工业排放的废水净化,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大气湿度,在湿地当中生长有多种动植物,所以湿地作为地球珍贵的环境资源,在降解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城乡规划对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是: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体现的是有利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答案:(1)详细?(2)降解环境污染 调节气候 维持生物多样性?
(3)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4)研究和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合理安排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 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5.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某特大城市示意图”所提供的信息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早期城市的区位、城市形态、城市工业布局、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设问简单明了,具有较强的地理性。早期河流与城市的区位有四种情况,即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入海口、干支流汇合处和过河点。我国南方的早期城市大都沿河设城,主要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河网稠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位于干支流的汇合处,除提供城市发展所需的水源外,还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形态为集中紧凑式(或团块式),具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分区。除了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外,该城市还具有文化教育区,这说明该城市规模较大,级别较高。两座工业卫星城镇的出现,可以分散大城市的职能,缓解大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所带来的土地紧张、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合理发展。城市中工业布局的原则是:规模较小,基本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规模较大,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石油化学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应属于有严重污染的工业部门,应布置在城区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答案:(I)水运便利,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解析:第(1)题,木材加工厂靠近用材林地,接近原料产地,且靠近河流和铁路,交通便利,但是在对木材进行加工时,会造成用材林的减少和破坏,采伐不合理会引起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造成的危害,比如使采伐与育林相结合,防治环境污染等。第(2)题,大型机场的修建,占用大量土地,比较b、c两地,b地靠近人口密集的地区,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但是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c地填海造陆,少占耕地,但是工程量大,造价高。
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
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
(2)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
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c地
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7.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计划在①~⑥处选择五个地点布局电视机制造厂、化工厂、面包厂、大型物资储备仓库、奶牛场,你认为分别布局在何处最合适??????
(2)借用工业发达国家二战后工业布局的经验,该城市利用西北开发的有利条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应突出注意的问题是。?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该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西北某城市布局示意图,主导风向为西北方向。各个企业的布点可根据影响的区位因素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业和服装业是我国优势产业,这些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且中国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汽车行业和电子产业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等多方面原因,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1)①处建电视厂;②处建面包厂;③处建化工厂;④处建奶牛场;⑤处建大型物资储备仓库。?
(2)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环境,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考虑?
(3)①有利于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的发展;②对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带来冲击;③可增强该城市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提高企业现代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改善出口商品的构成。
8.读某城市示意图(图19),回答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C地是________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市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住宅用地,商业区。
(2)B,B地靠近市区,靠近风景区。
(3)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同时影响城市交通网布局
9.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图农业基地如果种植粮食作物可种植(),如果种植经济作物可种植()和()
A.甘蔗B.甜菜C.水稻D.小麦E、油菜F、花生
⑵计划在①③④⑤⑦⑧中选择合适位置建下列工业基地,请在工业基地括号内写出数码。
自来水厂( ),钢铁工业基地( ),化学工业基地(),面包厂()
⑶图中②是印染厂、⑥是印刷厂,其中不合理的是,理由
⑷假设图中⑦为大片沼泽、⑧处为石灰岩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你认为应如何开发利用两处土地资源:⑦地__________。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地为我国一种新颖的农业类型___________。
答案:(1)C、A、E(2)①、④、⑤、③
(3)②;理由:位于居民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应布局在城郊及河流的下游。
(4)7处种植莲藕8处发展旅游业
(5)基塘农
10.读“某历史古城城市用地现状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古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有;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2)在古城区改造中,地方政府应注意保护等。
(3)拟建一大型批发市场,宜选建在①、②两地中地,理由是。
答案:(1)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农业发达煤铁资源的开发利用(2)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3)①不占用农田;地租成本较低;交通便利
11.下图为某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的是。
(2)简要说明工业区分布的位置特征
(3)图中F、G两地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图中A、B、C、D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并说明高级住宅区在该地发展的原因。
答案:(1)偏南风
(2)①趋向于交通干线,靠近铁路,公路,河流;②分布在河流以北(市外缘或市北侧);③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
(3)GA①风景区(环境好)②地势高③远离工业区,污染小(a盛行风上风向b河流上游)
1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镇市功能分区中,甲、乙、丙分别为、、 。
(2)丙功能区布局的特点有 、 。该功能区这样布局,主要是为了 、 。
(3)为完善该交通网,迫切需要新增 通道。
(4)该建设中,需重点防范 、等自然灾害。
答案:
(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在镇边缘布局沿公路、河流布局保护区环境节约成本
(3)过江(河)通道(4)洪涝、滑坡、泥石流
13.下图为“某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市功能分区中,甲功能区是 ,其布局原则是 。
(2)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需配备的基本文
化设施有 。
(3)若在①处开发住宅小区,应考虑的地理区位因素有。
(4)的意义主要有、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答案:⑴商业区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⑵文化娱乐设施、教育科研设施、体育卫生设施
⑶自然、社会经济、交通等因素。
⑷合理利用土地 构建良好人居环境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山岳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4讲山岳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探究点一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
褶皱背斜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
修建隧道
向斜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
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为构造地貌。
(1)褶皱山:背斜与向斜构成褶皱山地,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岭,向斜成谷,但有时也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②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水库坝址选择点;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部分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
(2)断层:由于张裂或挤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断层上升的一侧岩块,形成高地或断块山地,下降的一侧,形成低地或谷地;断层面一般形成陡崖;在断层线附近,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以及湖泊;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可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处岩层不稳定,大型工程建设宜避开断层,如交通线路、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例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卷)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高速公路遂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
⑵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的判读、地形的判别及其原因分析。
解析:⑴从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区的岩层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成山,所以选D。⑵(石)芽、溶洞等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⑴D⑵C
探究点三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形式概念影响河段时段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源、上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期)
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上中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
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中下游河谷发育中后期(V形——槽形期)
2.河流的堆积地貌
例3读下面甲、乙两幅河谷横剖面图,回答问题。
(1)一般情况下,甲、乙两河谷分别形成于河流的什么河段?
(2)甲河谷是如何形成的?
(3)乙河谷是如何形成的?
(4)甲、乙两河谷,水能资源丰富的是,沿岸农业生产较发达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通过两幅河谷横剖面图,考查了沟谷地貌发育的条件等知识。
解析:根据河流横剖面图的形状可判断甲为“V”形谷,乙为槽形谷。它们均由河流侵蚀而成,但由于所处的河段住置不同和侵蚀的阶段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形状。
答案:(1)甲河谷一般形成于河流上游,乙河谷往往形成于河流中下游河段。(2)甲河谷为“V”形谷,属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汇集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其不断加深加长。当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河谷。(3)乙河谷为槽形河谷,是由“V”形谷发育形成。“V”形谷形成后,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河谷展宽,形成槽形谷。(4)甲乙
探究点三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特点聚落分布形态聚落分布地区举例
高原河谷深切,地势低,两岸泥沙淤积成河漫滩平原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的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山区山前形成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形成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山前和河流两岸
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面积较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呈带状,表现为沿海聚落带和沿河聚落带沿海发展或沿
河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考试)读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B.②处为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成谷地
C.③处为冲积扇,利于聚落形成与分布D.④处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横断山区B.武夷山区C.祁连山地D.太行山区
读右图,完成下列3—4题。
3.关于图中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属于向斜构造
B.图中河流是沿断层线发育的
C.图中断层恰好位于背斜与向斜的边缘
D.图中盆地属于背斜构造
4.某探矿队拟在图示区域进行地质勘探,下列安排正确的是()
A.E处探玄武岩B.N处探花岗岩
C.M处探水D.F处探大理岩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A.aB.bC.cD.d
8.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
9.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2011泉州检测)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10~11题。
10.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B.②
C.③D.④
11.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
(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
13.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A.河流弯曲度小B.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C.地形崎岖,落差大D.含沙量小
读下面重庆市南泉地区三峡奔雷景观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此景观中B处形成的原因应当是()
A.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对三峡地区出露的花岗岩侧蚀的结果
B.河流浸泡岩石自然崩解下落形成的景观
C.河流凸岸侵蚀三峡地区大理岩形成的景观
D.河流凹岸侵蚀三峡地区石灰岩形成的景观
15.图示中显示的崩堆应当在右图中的()处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16.(原创题)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根据地貌景观结合地质构造图说出M、N、0、P、Q的地质构造和判断理由。
(2)判断O处的地貌,并分析成因。
(3)如果P处河流水量较少,试分析气候外的其它因素。
17.读“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A是_______,该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B地钻井,是否可能找到石油?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_________________,该岩体附近是否可能找到大理岩?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18.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1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2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5.由图示可知该地质构造为褶皱;甲、丙处为向斜成山,乙处为背斜成谷。故A正确。
A
6.甲、丙处向斜成山是外力堆积的结果;乙处背斜成谷受到外力侵蚀的结果,故B正确,丁处地层缺失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系,也可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D错误;
B
7.河流上游多流经山区,河床呈“V”型。
A
8.聚落一般沿河分布呈条带状。
D
9.d处位于入海口处,水流极其缓慢,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A
10.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在②处河流曲流最明显,河漫滩发育也最宽阔。
B
11.在后期阶段,东西向河流发生改道,这主要是④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而造成的。
A
B
15.崩堆显示应当是河流的另一岸。
C
16.(1)判断地质构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岩层的形态,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岩体发生明显错位的地方是断层。(2)地貌就是地表形态,突起的地方是山地。(3)气候因素外的原因还包括地质原因和人为原因,此题从景观图上看出人为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河槽位于断层上。
(1)M:背斜,岩层向上拱起;N:向斜,岩层向下弯曲;0:向斜,岩层向下弯曲;P:背斜,岩层向上拱起;Q:断层,两侧岩体发生明显的错位。
(2)向斜成山,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3)P处有断层,容易使河流水渗漏。
17.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形成的地貌。A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该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残留成山。在B地钻井可能找到石油,因背斜结构有利于石油的存储。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花岗岩,该岩体附近可能找到大理岩,因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层中,石灰岩可能形成变质岩。图中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
(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残留成山
(2)可能背斜结构有利于石油的存储
(3)花岗岩可能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层中,石灰岩可能变质而形成大理岩
(4)滑坡
18.本题考查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注意在弯曲的河道,受离心力作用,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形成堆积,并分析其由此所带来的影响。
(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90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