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旅游与区域发展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旅游与区域发展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50讲旅游与区域发展

探究点一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39)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12.回答第(1)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2)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6分)

解析:(1)根据1934年革命根据地,1935,1936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不难得出前两个点,本题难点在于,考生可能会忽视省区这一要素,造成溃漏。

(2)本题直接考查学修3旅游地理,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两个问题供学生选择,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选择性。第一问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就是工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问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是有助于文化交流、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考生在作答时,要根据系统地理理论性强的特点,做好要点辨析,灵活处理好教材与试题要点要求之间的关系,方可拿到较高的分数。比较突出的是关于“提供就业就会和岗位”,中图版教材中属于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但在标答中列入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答案:(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2)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探究点三旅游环境容量

1.含义:一般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2.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常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

4.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5.控制: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进行。

例2(2011天津模拟)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号称五岳之首。其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被誉为四大奇观。下图为泰山旅游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泰山属于哪种类型?

(2)从山体的高度来看,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山峰相比,海拔只有1500多米的泰山很不突出,然而它却能位列五岳之首,也是历代帝王封禅最多的。依据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山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然而这一工程引发了诸多争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解析:(1)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泰山属于自然旅游资源;(2)泰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旅游胜地,与其地理位置、山体相对高度大、山体雄伟这些独特资源特征有关;(3)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景点建设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观点对待一些自然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景观)。

(2)地处平原地区,相对高度大,山势雄伟;离经济、政治中心近,市场距离短。

(3)优点:方便了人们登山,特别是体力较弱的老人和儿童,也可欣赏到山川的壮美。缺点:对自然景观具有破坏作用

探究点四旅游环境保护

1.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环保策略具体措施实施主体

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保法规立法机关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保法规

工程建设建设排污处理设施政府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旅游研究专家和政府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旅游项目评价评定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旅游研究者

旅游环保教育倡导绿色旅游政府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专家

2.具体措施:

⑴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⑵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⑶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⑷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已经建成的这类工程项目,应当予以拆除。

⑸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旅游:即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例3(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60-63)桂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图1、图2反映了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0分)

⑴桂林市属于我国文化区。桂林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⑵读图1、图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⑶读图1、图2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⑷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表中资料)。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价。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读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⑴题,桂林属华南妈祖文化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第⑵~⑶题,读图1和图2,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回答。第⑷题,依据表格中的材料分析归纳。

⑴华南妈祖;壮

⑵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

⑶近十几年来游客数量增速、美誉度呈下降趋势

⑷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审美内容、增加审美情趣;

科学价值:“漓江山水”等喀斯特地貌景点的保留以及科考等活动内容体现了科普价值;

文化价值:“印象刘三姐”等旅游项目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地域文化;

经济价值:旅游项目、形式增多,游客滞留时间延长,经济收入增多。

(为了便于老师们使用,每讲精选了15道试题,供选用,答案附在每道试题后面)

1.读我国及附近4国入境游客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5国来自各洲及地区入境游客的年均数据(单位:万人)

非洲

美洲

欧洲东亚及太

平洋地区

南亚

中东

合计

中国6.98123.28260.46671.6627A83.751093.31

日本1.5287.4063.76328.326.780.30488.08

泰国8.0058.42231.28632.7634.6613.92979.04

俄罗斯3.2232.361941.7894.265.062.902079.58

韩国15051.3447.88364.828.660.96475.16

合计21.22352.802545.162091.8282.3421.835115.17

2003年部分国家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旅游收入

国别中国泰国俄罗斯韩国日本

入境人数(万人)8698100021515031600

国土面积(万km2)9605117081038

入境收入(亿美元)1901008890360

(1)五国中,竞争最激烈的客源地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最大的竞争客源地是。

(2)各国年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下‘

(3)2003年单位国土面积各国年均入境旅游人数的大小排序为:(4)从表5中可以看出,与日本相比,我国入境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有、

答案:(1)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

(2)中国俄罗斯日本泰国韩国

(3)韩国日本泰国中国俄罗斯

(4)①单位国土面积游客人数少②入境旅客人均消费量低

2.读青岛市旅游图,问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明青岛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2)青岛在北京奥运会后,又被称为“帆船之都”,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青岛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1点1分,答4点)

答案:(1)青岛市旅游资源种类多、组合好,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旅游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品牌响,资源的吸引力强,有特色;交通便利,市场距离近;青岛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市场容量大。

(2)使得青岛市的经济收入增多;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对外开放交流等。(合理皆可得分)

3.阅读图表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省份旅游总收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

亿元比07年增长万人次比07年增长亿人次比07年增长

甲1088-10.6%70-59.1%1.75-6.0%

乙200521.3%2541.6%2.4018.2%

(1)简要分析甲、乙两省的旅游资源条件的差异。

(2)分析甲、乙两省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及甲省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

(3)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答案:(1)甲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质量高。(从乙省的角度回答也可)

(2)乙省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重点景区距中心城市较近。(从甲省的角度回答也可)。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

(3)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2009年2月,广东中山市、肇庆市、广州市花都区率先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针对农村旅游消费市场的“旅游下乡”活动。

材料一:图30是2000年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目的抽样调查构成统计

材料二:出游率指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出游的人次次数占其人口数的比重。图31是2005~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国内游变化曲线

材料三:图32是1996—2008年我国国内游人数走势

(1)就全国而言,农村居民出游目的主要是,不同经济区域内农村居民出游目的不同,原因可能是。

(2)近几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我国国内游人数增幅最大的时段是2003—2004年

B.2004年以来,我国国内游人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C.我国国内游发展迅速,主要是由农村居民出游带动的

D.城镇居民出游一直是推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力

E.2005年以来,农村居民出游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3)依据所给材料,试分析广东启动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旅游下乡”活动可行的原因。

答案:(1)探亲访友经济水平差异(或经济因素)(2)ADE(3)经济发展,农村居民出游目的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农村居民出游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5.2009年10月31日晚长江隧桥正式开放,去崇明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读崇明旅游景点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旅游线路可以看出崇明的旅游资源分

资源、资源两大类。

⑵崇明旅游定位于“生态旅游”,分析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⑶阐述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⑷随着长江遂桥开通,引发了崇明旅游热潮,分析近期崇明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合理建议。

答案:⑴自然旅游;人文旅游⑵崇明是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的河口沙岛,岛上有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等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的景观。⑶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崇明岛的交通、餐饮、宾馆、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改变原有的封闭状态,全面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⑷人流过多,超过了该地旅游接待能力,造成旅游地环境污染,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干扰了鸟类的生活规律和活动路径,威胁鸟类的生存。改进的合理建议:加强宣传,加强管理,通过对崇明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实施参观时间的分流,限定参观人数等。

6.读某地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市场需求关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旅游旺季在 月和月。

⑵A、B两图中表示接待能力(填“不足”和“过剩”),表示接待能力(填“不足”和“过剩”)。

⑶A、B两图分别反映了什么主要问题?

A图: 

 。

B图:

⑷为了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常采取季节差价的手段,其结果如图C所示。由图可知,采取季节差价后的好处是

 。

答案:⑴510⑵过剩不足⑶接待能力高于市场需求,旅游设施闲置,没有发挥作用

接待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游设施负荷过重,客源外流、 ⑷经过高速后的市场需求与接待能力接近,使旅游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7.扬州是座美丽的城市,曾在2006年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称号。图23是

“扬州市区旅游景点分布图”,图24是“扬州与周边地区分布简图”。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扬州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目前瘦西湖-蜀冈风景区、何园、个园均是中国4A级风景区;五亭桥、唐城遗址、何园、个园、吴道台宅第、大明寺等景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自2002年始,扬州每年均在4月18日至5月18日举行“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材料三:2002年与2007年扬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分别为645.46万人次、1559.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为52.02亿元、165.46亿元。

(1)扬州为什么将“国际经贸旅游节”定在每年的4月份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说明扬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试分析其原因。

(3)“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举行对扬州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1)从自然条件看,此季节春暖花开,气候宜人;从人文条件看,李白的诗句在历史上有深刻的影响,使人们对扬州的三月充满向往,古代的三月实际上是公历的四月。(2)扬州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集群状况好,近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与保护;“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扬州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对外联系便捷扬州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容量不断扩大;(4)有利影响: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收入增加;加强了对外交流与联系,吸引外来投资;促进扬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8.“母爱圣地——乳山,人间仙境——蓬莱,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好客山东欢迎您!”李老师暑假在家,被央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所感动。于是他决定对山东进行自驾车考察旅游。其考察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李老师设计的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空间特点是。从东营经济南回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的世界文化遗产和。

(2)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简述其原因。

(3)东营是李老师山东沿海考察的最后一个城市。这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但目前开发才刚刚起步。你对东营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有哪些建议?

答案:⑴地域性(沿海分布)泰山、孔府(孔庙、孔林)⑵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客源丰富;旅游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与保护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加强环保宣传等。

9.图20是“四幅旅游资源示意图”,图21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0图21

(1)图20中四幅景观图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位于图21所示区域的有(填字母)。

(2)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试分析大桥建成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3)a图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请简要分析该省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答案:(1)bcd(全部答对得2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2)增加交通通达度,可进入性增强;扩大旅游的客源市场;增加新的人文景观,增加吸引力;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

(3)旅游业投入少,是无烟工业;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等。

10.(2011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材料二:2011年1月份我国国际旅游部分客源分布。

国家名称1月份

入境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

韩国32.322.52

美国15.468.67

菲律宾7.1514.08

蒙古7.1026.54

俄罗斯17.4714.62

日本25.43—10.94

(1)根据材料指出1月份我国国际旅游客源前两位的国家,并说明该国家选择中国作为旅游地的主要原因。

(2)评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1)韩国:日本距离近,文化的相似性。

(2)有利: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不利:也会给旅游资源地带来物价上升、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11.(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巨大水槽的海域一地中海,有人戏称之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它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她的文明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图10-1,10-2为地中海沿岸局部地区资源分部图。

(1)根据图10-1,指出①、②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说明其主要客源地并解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埃及主要经济收入状况表

1项目侨汇运河旅游石油

I外汇收入33亿美元16亿美元43亿美元19亿美元

(2)埃及陆地面积100万kr2,人口7055万,自然增长率长期在2.0%以上,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52%。目前埃及经济己进入工业化阶段。结合埃及图、文字和表2资料,说明埃及是如何利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答案:(1)①阳光明媚、优质沙滩和海水(海滨风光);②湖光山色(阿尔卑斯山登山和滑雪)。

客源地:欧洲(或西欧、北欧);理由:经济发达,靠近旅游地(经济半径最优)。

(2)①埃及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劳务输出获取侨汇(主要到西亚产油国打工获取外汇);

②苏伊士运河全部从埃及领土通过,经过拓宽、加深后,通航能力提高,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程,过往船频繁,埃及收取船只通过费和领航费;

③埃及是文明古国,众多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的优美风景成为吸引国外游客的旅游资源,旅游收入高;

④埃及是北非主要的产油国(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创汇。

1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图20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图20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客源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客源市场主要交通通达度、距离远近、经济收入等因素。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等,自然景观的价值主要在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但没有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

13.(2011东北联考)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广东丹霞山于2010年8月1日会同湖南良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和贵州赤水等6处丹霞地貌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最有可能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是()

A.① B.②

C.③D.④

(2)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国际自然联盟曾对中国丹霞地貌申报项目提出质疑,原因是中国的一些丹霞地貌在保护方面还不具备条件,一些景观区也没有很好地控制旅游业对地貌环境的破坏。那么发展旅游业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C

(2)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

(3)破坏水资源良性平衡;加重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威胁自然遗产;破坏良性生态平衡;毁损文物古迹

14.(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旅游地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说明埃及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假如你的亲人要赴埃及领略大漠风光,请你在着装上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1)①该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具有极高的游览价值;②距欧洲近,市场距离小;③现代交通运输便利;④旅游业开发早,接待能力强,服务质量好。(6分,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2)要尽量穿着浅色严实的长衫,自备头巾、太阳镜和太阳伞。(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二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1)九寨沟地处________气候区,其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具有丰富的________景观和独特的________风情及他们的传统文化。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方面两方面分析九寨沟怎样开展生态旅游?

解析:本题以九寨沟为例考查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及生态旅游措施。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藏族

(2)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3)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沟内游,沟外住”,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

相关推荐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7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探究点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特征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呈北、东、西封闭、向南敞开的半环状分布

气候地区温度带≥10℃的积温作物

南部暖温带36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中温带1000~3600℃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寒温带1000℃春小麦、大豆

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主要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则主要分布在偏南的长白山地)

其他广布冻土和沼泽

探究点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类型分布特征地位

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⑴耕地面积广大:①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人均耕地量全国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②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⑵宜农荒地多: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⑶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3.土地开发——东北沼泽的保护和开发

例1(2009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月考)读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地与D地的温差数值是℃。描述图中-18℃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C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该地区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最近全国查出大量的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事件,但该地区的乳制品质量比较安全,分析该地区乳制品发展的优势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以区域等温线图,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此为背景考查商品粮基地及乳制品发展的优势。

解析:(1)根据图例D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因此海拔较周围地区高,温度较周围地区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推D地的温度应为—22℃<T≤—20℃,因此B地与D地的温差是6≤△T<8。—18℃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温度较同纬度温度低,由此可推是受山地地形影响。(2)C地区为松嫩平原,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在于地形、土壤、人均耕地面积及机械化等方面。(3)乳畜业的发展与饲料供应、市场有关。

答案:(1)6℃(或大于6℃小于8℃按内部的点分析)

向南(低纬)凸出,受山地地形影响

(2)平原广阔;地广人少,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3)地广人少,草场面积大;靠近商品粮基地,饲料充足。

探究点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条件及其建设成就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规律

例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两大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及影响农业发展条件。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但本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平等原因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答案: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江淮地区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水旱灾害频繁热量不足

探究点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例3阅读图10,图中阴影区域表示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乙粮食作物是。为什么这里以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为主?

(2)图中甲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A、C两省。但是,2008年国家从东北向南方大量调运甲粮食时,主要是从B省区调运,为什么?

(3)三江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东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变化,并由此考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解析: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稻、小麦、玉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乙粮食作物分布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分析选择作物时应从生产期短的作物考虑,此外还要考虑水分条件等。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因此应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三江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因此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湿地破坏和黑土流失问题,因此今后农业发展应注重解决这两个方面。

答案:(1)小麦乙粮食种植区属于温带季风区,降水和积温(生长期)可满足小麦生长需求;乙粮食种植区纬度较高,生长期相对较短,其它粮食作物生长不太有利。

(2)近年来良种的培育,使该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扩大;A省与B、C两省相比较A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有大量商品粮待运。

(3)植被与湿地(沼泽)的保护、防止黑土流失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3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铁矿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

5.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6~9题:

6.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所致

C.微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

7.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aB.bC.cD.d

8.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发达,请联系知识,回答9~11题。

9.有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一农一牧

D.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10.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多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东丰西欠,北多南少的结果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

11.关于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

B.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上升

C.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繁

D.采伐手段趋向先进,轮伐代替皆伐

12.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其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乙和丙

14.下列关于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向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15.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B.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C.有条件建设成我国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D.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基本相同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B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17.下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比较:

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的比较:

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

纬度37°N—45°N42°N~46°N

地形平原平原

土壤有机质3%—6%2%

降水量(mm)500—700450—650

无霜期(天)160—200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50%50%—60%

玉米单产7500kg/公顷6750kg/公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B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东南向西、西北递减的趋势,反映了距海远近和季风风向对降水的影响。

2.C与降水有关的是可再生资源,铁矿、石油与地质作用相关。

3.A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是黑土肥力下降和湿地破坏。

4.B图示地区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十分肥沃。

5.D本地区山环水绕、土壤肥沃,所以在发展林业、农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潜力,把该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6.A未垦的黑土地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表土流失较为严重,黑土层日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选项符合题意。

7.A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低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地。

8.Bc处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以草原为主,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为主。

9.C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农业布局自东向西分为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春小麦区。

10.B由于所处纬度不同,所获热量存在差异,导致东北林区北部多针叶林,南部多混交林。

11.C长期以来,东北林区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加上森林火灾、毁林开荒和滥砍乱伐现象比较严重,使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从而使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繁。

12.A长期以来,东北林区重采轻育,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因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13.B湿地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及海岸带的滩涂等,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等功能,因此湿地被破坏后,气温和变化增大,因此乙和丁符合题意。

14.D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扩大耕地面积,把三江平原作为我国农业的新开发地区,开垦了大量荒地,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5.D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分为: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16.解析:(1)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受大兴安岭地形的阻挡,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2)沼泽是常年有积水的洼地,其形成与气候、地形地势、地表情况有关。(3)本题考查区域调查的内容,体现新课标要求。

答案:(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只要合理即可得分,答对其中三条即可得满分)

17.解析: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本题以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对比区域差异,并分析各自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美国东北部小麦和玉米生产外有大面积的乳畜业,而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均为黑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5)美国东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热量更充足,降水略多科技发达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4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探究点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比较表

类型优势影响

位置位于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汇处的十字路口便与对外联系

交通水陆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还有一河、两支流、四运河组成的航运网为鲁尔区的原料运入和产品输出提供了便利

煤炭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的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形成的基础,煤炭工业是鲁尔区的基础工业

铁矿离铁矿石的产区较近,原先铁矿石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来自瑞典、巴西等国就近运输,节省运输费用;利用廉价的海运,成本较低

水源有莱茵河及其支流利珀河、鲁尔河为发展工业提供所需的充沛水源水源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劳力地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欧洲西部,这为鲁尔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是发展工业不可缺少的因素,特别是大型的传统工业

市场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阔的市场;同时便利的交通也使市场扩大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从而刺激了工业的发展

例1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命题意图: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欧洲乃至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以资源丰富、以能耗大的传统工业为主,市场广阔,但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将会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恶化等问题。这种类型的工业区除了德国的鲁尔区之外,还有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本题中容易误认为鲁尔区拥有自己的丰富铁矿石资源。从图中可以发现,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中的铁矿石是来自法国东北部的的洛林铁矿。

解析: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右岸,即莱茵河支流鲁尔河流域,故A不对;鲁尔区是德国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工业的基础,故B错误;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煤田为鲁尔煤田,故C正确;鲁尔区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但是繁荣的时间不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而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故D错误。

答案:C

探究点二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该地工业建立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之上,产业结构单一;外因是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总结如下所示:

需要注意: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这类产业生产规模大,占地面积广,致使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土地价格上涨。另外,这类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也往往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如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环境问题,致使环境质量下降。较高土地价格和污染的环境,不利于新技术工业的发展,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探究点三“对症下药”分析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

鲁尔区实施的各项整治措施是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归纳如下图所示:

例2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双选)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B.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C.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双选)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B.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命题意图:该题以鲁尔区的发展历程为背景,综合考查鲁尔区的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作为传统工业区,有着共性的方面。同时我们需要注意:鲁尔区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于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所致。并非是资源枯竭,更不存在煤炭的产量过剩问题。

解析:(1)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早期工业以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为基础,生产结构单一。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使鲁尔区经济衰退。(2)传统工业区的整治具有普遍意义,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很多,对照课本,可清楚其主要方面。

答案:(1)AB(2)AC

探究点四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

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

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

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

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发展,形成三条产业链: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

存在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治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例3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C.水陆交通D.煤炭资源

⑵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

⑶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山西和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解析:⑴由于山西省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十分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紧张。水陆交通不属于自然资源。⑵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本省的交通运输还远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煤炭外运,仍受运输能力和压力的双重制约。⑶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当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答案:⑴A⑵C⑶A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4题。

1.图中H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

A.英国中部工业区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C.德国鲁尔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F河是()

A.莱茵河B.鲁尔河C.利珀河D.易北河

3.早期,该区得以发展,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铁矿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水陆交通④环境优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不是()

A.煤炭成本上升B.石油、核能的利用,对煤炭需求量减少

C.新技术发展D.煤炭资源不足

右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5~6题。

5.1850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中,燃料的比重约为()

A.30%B.40%C.45%D.50%

6.“其它”投入中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在数量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的是()

A.交通运输B.科学技术

C.劳动力D.宣传广告

7.从生态效益考虑,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应布局在居民区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8.1950年以后,鲁尔区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出现了“西移”现象,主要原因是

A.全球钢铁生产过剩B.新技术对钢铁工业的冲击

C.煤炭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力下降D.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剧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据此回答9~11题。

9.关于鲁尔区区位优势的论述,正确的是()

A.离法国东北部的煤矿很近

B.莱茵河、易北河、鲁尔河等天然河流供给丰富水源

C.众多河流及运河航运便利

D.在法国与西欧有广阔的市场

10.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进入了“煤炭时代”②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④铁矿资源进口受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据此并结合右图,判断12~15题。

1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13.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丰富的铁矿资源B.丰富的煤炭资源

C.广阔的消费市场D.便捷的水陆交通

14.“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15.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

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二、综合题

16.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高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和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包括。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C.固体废物污染D.辐射污染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①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②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③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是我国第一个建立的重工业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境内关键矿产资源铁、煤、石油等十分丰富,另外,经济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为名副其实的资源型工业结构,冶金、化工、建材、能源、机械等重工业部门占绝对优势,特别是钢铁工业一直是辽中南重工业区的支柱产业部门。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其发展却陷入了低谷。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深层次改革和区内自身的探索和努力,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俯视效果图。

根据上述材料和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辽中南工业区的中心城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国内外资源和重工业产品情况,分析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此期间其经济发展跌入低谷的原因。

(3)联系鲁尔区的综合整治谈谈如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根据图中“北海”及河流的标示,即可判断H为德国鲁尔工业区。

2.A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鲁尔河和利珀河是莱茵河的支流,大致呈东西走向。因此F河是莱茵河。

3.B鲁尔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内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不仅提供丰富的水源,且与人工运河联成一体,水运便利。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因此B符合题意。

4.D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因煤炭开采深度加大成本上升;石油、核能的利用,对煤炭需求量减少;新技术发展造成钢铁工业开始衰落。

5.C根据图示1850年对应的纵坐标中燃料,即可读出数据。

6.B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在不断的变化,对于鲁尔区来讲,交通运输、劳动力因素影响在减弱,科学技术在增强,宣传广告则变化不大。

7.A鲁尔区位于西风带(西南风向),为避免大气污染,工业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8.C1950年以后,燃料所占大大下降,且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使煤炭对钢铁的影响力下降。

9.C鲁尔区本身有丰富的煤炭,不需要进口;铁矿石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鲁尔区位于的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河流及运河航运便利,易北河未经过鲁尔区;鲁尔区位于欧洲十字路口,市场遍及欧洲。

10.D①错,应是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铁矿进口比以前增加,而不是受阻,故④错。

11.C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都属于传统产业特点而不符合鲁尔区重新崛起的措施。

12.B鲁尔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因此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曲线③表示第一产业;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注重环境保护,从而使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13.B鲁尔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丰富的煤炭基础上,运进铁矿石,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

14.D鲁尔区铁矿初期来自法国洛林铁矿,后来经荷兰鹿特丹从海外进口,随着大型吨位船舶的出现,运输成本不断下降。

15.A鲁尔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本区经济结构多样化。

16.解析:本题所列出的4段关于“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文字资料和两幅关于“鲁尔区工业分布图”为解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仔细审阅各题要求,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案均在其中。读图时要注意两幅图所代表的时代和图下的各种图例及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第(1)题,从第一幅图中图例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煤田、水源、交通、市场等优越条件。第(2)题,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严重,重化工业主要是围绕煤炭加工业所发展的一系列化学工业。从四个选项中可以很快判断燃煤所产生的污染有选项中的A、B、C,不包括D。第(3)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从文字资料中去提取,主要有选项中的③和④,所以选D。第(4)题,解答本题时,在题干中有这样的文字说明:“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问题所在,参考鲁尔区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1)煤田、水源、交通、市场(2)D(3)CD

(4)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

17.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该图范围所示的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区,无论是工业和是交通都是以大连和沈阳为枢纽组成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基地,而作为一个同样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也是跟鲁尔区有着相似的发展和衰弱原因,这点可以从鲁尔区的衰弱原因加以迁移即可;同样对该工业区的改造也可以从鲁尔区的新发展出发,结合我国和辽中南工业区的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大连沈阳

(2)①生产结构单一,辽中南工业区的工业部门集中于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四个传统工业部门,其中以鞍山—本溪为核心的钢铁联合企业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②全球性的钢铁相对过剩,加上我国各地重工业部门无序地发展,导致本地钢铁资源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缩减;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不仅催生出了大量的新生工业产业部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特别是对市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中小钢铁企业的兴起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3)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改造原有的钢铁企业。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开拓新的国际市场。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良性发展。)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规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规划》,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49讲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规划

探究点一中外著名旅游景观

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现象成因

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黄山松生存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怪石古人曾留下这样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

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与诸多名山相比,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青睐,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①位置、分布: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

形成条件

海域环境水温高达2l℃~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盐度平均3.5%

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海水浅,阳光充足

地质环境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A.海底世界;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

初春——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

三四月——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要把握观赏时机

夏末初秋——一片金黄

冬天——如一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2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夜景、卢浮宫外景、巴黎圣母院外景

例1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图9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飚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表4黄山市外省市游客构成

客源地游客比例客源地游客比例

广东19.03%北京6.72%

浙江13.81%江西5.22%

上海10.82%湖南4.10%

江苏8.96%福建2.99%

山东8.21%其它20.14%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区位评价: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中心城市的关系,环境承载量,服务设施等方面。

答案:(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围)地区(省市区)。

(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探究点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的发挥。

2.地理位置与交通: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3.客源市场: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游客的经济距离、旅游地的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

4.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例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24)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解析:首先从华山本身寻求不足:材料中“西岳华山以险著称”,说明山顶的环境容量小,不可能停留过多的游客;其次分析外省游客停留时间长的城市——“西安”(图中已经很明显的提示)的优势:城市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周边著名的旅游景点多等;另外还要从华山和西安间的交通条件分析:两地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短短的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可以说交通十分便捷。

答案:西安及其附近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丰富,西安基础设施完善,是外省游客的集散地;华山地形险峻,山顶游客容量小;华山与西安之间交通便利。

探究点三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⑴分析该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

⑵分析该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类型;

⑶策划旅游资源开发,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安排旅游活动;

⑷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安排。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⑴景区规划的基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⑵景区规划的导向: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

⑶景区规划的指导:旅游审美原理

⑷景区规划的意义:提升景区的品位,扩大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

⑸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旅游活动特点分析

景区规划的内容开发潜力分析

游赏系统规划

服务系统规划

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旅游活动组织规划

保护系统规划

分期实施方案规划

⑹景区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好各种关系。

3.设计旅游活动

⑴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⑵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⑶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⑷保证旅游安全

例3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图18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其重要价值是、。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通过“重走霞客路”的路线及景观图,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切入点,考查旅游地理相关知识。①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价;②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③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关系等。

答案:(1)武夷山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2)喀斯特(岩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

(3)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例4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图11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⑵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及旅游安全问题。(1)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包括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及旅游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回答时结合该地区具体特点进行回答。(2)该地区位于沙漠,气候干旱且昼夜温差较大,因此要注意水、食物、衣物的准备,并要防止在沙漠中迷路。

答案:⑴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

⑵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为了便于老师们使用,每讲精选了15道试题,供选用,答案附在每道试题后面)

1.读华山与黄山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幅景观图,表示黄山景观的是________,表示华山景观的是_________。

(2)一般来说,甲、乙两地景观的最宜观赏季节均在________季,乙地最宜在此季节观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两地均能吸引大量游客,其主要原因是游览价值高,它们的游览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每年“黄金周”期间,黄山的旅游收入要远高于华山,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乙 甲

(2)夏季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同时兼收避暑之效

(3)两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好,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两地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好,景点丰富;两地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好,附近没有雷同的景点

(4)黄山离经济发达地区近,在较短假期内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华山则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游客相对较少(2分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景区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峦叠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峡谷比比皆是,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风光。

材料二黄果树瀑布位置及景观示意图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黄果树瀑布属于什么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突出的资

源价值是什么?

(2)试对黄果树瀑布景区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美学价值

(2)黄果树瀑布有非凡性特征,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有贵昆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附近,交通便利;据贵阳市客源市场近,但距发达的沿海地区客源市场远;公共和配套基础设施需进—步完善。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季节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1)下列甲、乙、丙、丁四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哪一个。

甲乙

 丙 丁

(2)西藏旅游的国内客源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试分析其原因。

(3)“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针对这两项建议,试分析其地理背景。

答案:(1)答案为:丁

(2)大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交通较为便利,有航空线和铁路可以通达;游客有较强的旅游动机等。(每一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的满分。)

(3)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造成游客体力消耗大。戴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是因为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

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是因为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5—9月为雨季。

4.我国人民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用丰富的内心情感,去“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入感悟自然的美。读我国两幅著名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桂林山水地区地带性土壤是________;形成两幅图片中山峰的外力作用中,相同的是____________;造成两幅图片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纬度、海拔、人类活动、降水”四个词组中选填一个)。

(2)我们到桂林山水进行旅游景观欣赏的时候,要怎样才能要做到以情观景?

答案:(1)红黄壤侵蚀或侵蚀搬运海拔

(2)①综合感受;②发挥想象;③移情于景,情景交融;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山旅游景观有:“春(3-5月)观百花竟开,松枝土翠,山鸟飞哥;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黄山景区旅游路线图和黄山冬雪雾凇图

(1)材料一说明旅游资源欣赏要做到什么要领?并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2)材料二在黄山旅游线路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试对这一工程的结果做出评价。

答案:

(1)把握观赏时机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烈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2)利:方便了人们登山,尤其对体弱的老人和儿童;也可欣赏到景色的壮美;提高景区的环境承载量弊:对景区背景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6.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近年来旅游人数逐年增多,但是随之也暴露了旅游安全问题。阅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钱塘潮最佳欣赏时间和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的最佳观赏位置。

(2)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农历8月18丁

(2)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潮位堆高,潮差增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7.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海南省利用优越的旅游资源,向游客推出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如热带海滨度假游、黎苗族风情观光游、南中国海潜水游、生态田园乡村游、热带动植物观赏游、万泉河漂流、碧海深情海洋世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海南岛旅游观光,促进了海南省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写出海南省依托水文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

(2)若利用暑期到海南岛进行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从海口市出发,利用图中

设计一条旅游路线,要求包括至少四项不同内容的活动。

(3)评价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热带海洋景观万泉河景观

(2)设计要求包含旅游景点和路线。符合题目要求、设计合理、线路设计不走重复路线、选择的内容为不同类型科考内容。

(3)地理位置:地处我国南部的地带地区。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或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回答);游览价值高(或答出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等价值)。

客源市场:临近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

交通条件:海运和航空运输便捷。

8.阅读分析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南最可能出现的是一种“候鸟式”度假方式,即把风光优美、生态良好的热带海南当作半年定居的“冬宫”。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1)列举海南岛地质地貌景观和生物景观各一例.简析海南岛成为我国“候鸟式”旅游度假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海南岛建成世界级旅游岛的区位优势。

答案:⑴天涯海角(沙滩、火山);椰林(热带雨林、红树林)。海南地处热带,最冷月均温16℃以上,冬季温暖;海洋影响明显,温暖湿润适于人居;中国大部分地区属北温带、冬季寒冷,因此人们喜欢冬季到海南,形成“候鸟式”度假。

⑵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优越的交通位置,西临东南亚,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海上航线上;市场广阔;政策大力支持,较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9.2009年3月18日,国家旅游局初步拟定并公布了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其中一条就是“京杭大运河线”。根据总体规划,该线将成为和万里长城、丝绸之路齐名的“中国第三条线状游览带”。结合图,分析回答。

(1)京杭大运河线把沿途若干个景点和六大亮点景区都串连了起来,这样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述目的之外,请简要分析京杭大运河线游览价值高的其他原因。

答案:(1)使沿线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更好,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更好;以增强游览价值。

(2)①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通达性好;③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距离近;④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互补性强;⑤旅游资源质量好,非凡性突出;⑥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等。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珊瑚礁在岛屿周围生长,形成礁。

(2)B图中形成礁,这是因为岛屿逐渐,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

(3)C图中形成礁,是因为。图C中的①处形成

(4)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分布在,这里适于珊瑚虫繁衍的生存条件是。

珊瑚礁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地壳的缓慢下沉,珊瑚虫骨骼的不断堆积,经历了岸礁、堡礁和环礁三个阶段,,由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有适于珊瑚虫繁衍的海域环境,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1)岸(2)堡下沉(3)环岛屿继续下沉,没入海中,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湖(4)大堡礁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水面温度高,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11.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敦煌莫高窟是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

鸣沙山、月牙泉:以“沙岭清鸣”和“月泉晓澈”而著称于世。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关隘。

酒泉:泉水清澈见底,澄碧如酒。传说汉武帝赐御酒为霍去病大败匈奴庆功,将酒倾于泉水之中,泉水化为美酒,以出产名贵工艺品夜光杯而著称。

材料二:敦煌附近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千百年来风沙并没有将泉水掩埋,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然而,近年来,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域面积不断缩小,有消失的趋势,有关人士正在大声疾呼“救救月牙泉!”

(1)简要评价敦煌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

(2)结合材料二回答,分析月牙泉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3)请你为敦煌地区旅游规划设计主题形象(不超过20字)。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及图分析敦煌地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游览价值高,附近的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旅游地特色鲜明,所以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因而游览价值很大。但敦煌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市场距离远、地区接待能力差、环境承载量小,制约其开发。(2)从埋藏条件看,月牙泉泉水类型为潜水,其水源补给主要为祁连山冰雪融水。分析月牙泉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3)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探究性学习,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答案:(1)优势: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因而游览价值很大。

缺点: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远离客源地;地处偏僻,仅有一条铁路经过,且不能直达敦煌,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差;处于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差;莫高窟洞开放面积小,环境承载量有限。

(2)自然原因主要为气候变暖,湖水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近年来该地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潜水水位下降;兴建水库,下游河床处于长期断流的状态,使泉水补给减少;西北地区沙漠化加剧,风沙危害严重,大量沙尘落进湖中,产生淤积,使湖水变浅。

(3)丝绸之路熠熠生辉,名山神泉久负盛名

12.下图是“中国部分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注出的旅游景点中,只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和。

(2)“自古华山一条路”,请简要分析华山的形成原因。

(3)试简要评价阿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4)历史上曾有“扬州园林甲天下”之说,但现在知名度却远低于苏州园林,请你为进一步发挥扬州园林的价值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答案:(1)敦煌 苏州园林

(2)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块断裂上升

(3)有利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性,有较强的观赏性与吸引性。

不利条件:地势高,空气稀薄缺氧;自然灾害较多;离东部经济发达区远,远离客源市场;交通通达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太完善。

(4)充分开发扬州园林资源,做好修复与维护工作;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扩大客源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等。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得名。黟县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黟县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村落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中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2005年11月8日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宏村召开,发起成立了跨省区域间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努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在古徽州的大地上,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徽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胜地。

(1)简要评价安徽黟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2)简述安徽黟县发展乡村旅游意义。

(3)请你为安徽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与旅游资源质量、地域组合状况、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远近等有关。(2)发展旅游对带动当地经济、促进文化交流、保护生态环境等积极作用。(3)要根据地区特色,选择恰当方式发展乡村旅游。

答案:(1)古民居文化内涵丰富,风光秀美,资源质量高;临近黄山等景点,有利于发挥集群效应与地域组合功能;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3)突出古徽州文化特色,树立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根据各景点的个性差异,合理设计乡村旅游产品,避免趋同效应;加强旅游宣传,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注意旅游生态环境建设,防止生态破坏。

14.材料一国家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40公里的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古称:“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又名云台山。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2004年,该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材料二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范围北起晋豫省界,南到山前西村一方庄一线,西起艾曲一裴庄一线,东止修武县界。区内层峦叠嶂,泉瀑争流,峭壁悬崖,奇石翠柏遍布山岩,有大小名峰36座,天然溶洞十数个,潭瀑泉池不计其数。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巅,为景区增添了秀色。风景之美,兼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奇、青城之幽,是河南省四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材料三云台山以文聚友,唐代诗人王维在茱萸峰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白居易也留下了“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的诗词,而山中更留有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这又使云台山具有了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云台山以史颂名,汉献帝在此留有避暑台和陵墓;这里还曾是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采药炼丹。众多的名人都曾到过云台山,也为云台山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

材料四园区内已开发的各类自然景观共有7种170余处,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处,峡谷中保留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

读以上材料及图片回答问题。

(1)云台山属于什么气候,其气候特点什么?

(2)云台山其本质属性应属于哪类景观?其旅游资源具有哪些方面的旅游价值?

(3)综合评价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4)进一步开发云台山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以材料和图片为背景,考查以云台山为主的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一个旅游区游览价值的高低,要从该区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2)主要属于自然景观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康体娱乐价值(3)旅游资源质量好,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好,交通便利,地区接待能力较强,市场距离近,旅游价值大。(4)发展交通;适当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配套设施)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保护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15.读2008年北京奥运会客源地入境客预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亚洲以外最大的客源地是,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韩国的人口少于德国,而到北京旅游的游客远多于德国,其原因是。

(2)“人文奥运”是2008年奥运主题之一,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请你为参加奥运的外国运动员或游客介绍北京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胜古迹:。

(3)有一行美国游客参加完奥运会后,还想乘火车继续游览西安和昆明,最后从昆明坐飞机离开中国。请你为他们设计最短的线路。

答案:(1)美国美国经济发达,居民体育旅游需求强烈韩国与北京的空间距离近,居民体育旅游需求强烈

(2)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任选三个)

(3)北京→西安:京广线转陇海线;西安→昆明:陇海线转宝成线、成昆线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第30讲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探究点一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各异,人地关系也经历了从基本协调——不协调——人地关系矛盾加剧——走向协调的发展历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问题案例:匹兹堡的发展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匹兹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带,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兴起的基础;苏必利尔湖附近丰富而优质的铁矿;五大湖和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该城市群又称“芝匹带”,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区域内产业结构复杂,主要产业部门有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锈蚀带”,又称“冰雪带”

再生阶段由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产业结构从重工业到高科技产业发展,被誉为“知识城”

例1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匹兹堡迅速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由此而化险为夷。

在整个80年代,匹兹堡地区丧失了12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11.5万个新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门。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匹兹堡看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一批总部设在该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湾石油等纷纷做出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重大举措。另一类公司已在匹兹堡市内外安营扎寨,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产品制造商、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计算机软件子公司。在上述3600家公司中,这类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2)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3)分析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匹兹堡经济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经济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使学生对本探究点中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解析:最初的匹兹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二战前后,处于成长阶段,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称为美国的“钢都”。二战之后,经济衰落,为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区域经济复苏,进入再生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1)资源(2)第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的发展,而这里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3)①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等部门,钢铁工业是其经济基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及结构;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④改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探究点二区域经济的复苏

区域经济的复苏,除了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外,还应大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吸引区外投资,因此,还需注重信息科技、完善交通、引进人才等。树立新的区位优势,支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外因上考虑,应努力争取国家、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区内的传统产业来说,还应该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把已在本地区丧失区位优势的企业迁到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其他地区,寻找最佳的区位重新组织生产。

例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北的辽中南与其他一些发达的老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出现了类似于二战后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类似的困境。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80年代的匹兹堡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其发展是凭借、、以及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这是该区域发展的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取代。“五大湖”工业区中匹兹堡的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该区域称为“冰雪带”“锈蚀带”,与美国南方蓬勃发展的“阳光地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当时的“五大湖”工业区处于相同的境遇,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那么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借鉴“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实现振兴呢?对此谈谈你的意见。

命题意图:本题是通过匹兹堡的发展及结合时事,利用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使其顺利进入再生阶段。这是对学生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考查。

解析:第(1)题是要求学生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特征结合初中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开发。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凭借的就是对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匹兹堡位于阿巴拉契亚山下,当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又有丰富的水源,同时五大湖西岸丰富的铁矿通过五大湖及其运河的廉价水运运至该地,加上第二次次技术革命,该地发展成为美国的重要工业区。此时该地区的发展处于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第(2)题20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具有发热量和燃烧效率比煤高,运输方便,以及灰渣少,污染少等优点,而取代煤成为能源的主力,这样就使得以煤炭为发展条件的匹兹堡的经济优势下降,加上世界性钢铁的过剩及钢铁替代品的出现,使匹兹堡的钢铁产业下降从而进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这一阶段。

答案:(1)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的水运苏必利尔湖西部的铁矿丰富的水源初期

(2)石油煤钢铁转型第一,发挥存量优势;第二,发展非煤、非油、非林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第三,利用国家援助政策转型;第四,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2007年高考广东卷)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区域经济复苏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解析: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依赖某种矿产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开发,必然出现环境破坏,主导资源日益枯竭,引起成本上升,主导产业下滑,城市经济发展困难等问题。但通过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发展第三产业等,可以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扩大资源的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只会加剧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枯竭速度;传统产业对资源的消耗多,对环境的污染重,都不符合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答案:A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2.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多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3.有关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区域经济复苏,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5.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成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回答6—7题。

6.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艰难、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转制困难等。为此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9~12题。

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10.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11.从材料中可以判断: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读大庆油田石油常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20世纪60年代,大庆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4.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15.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二、综合题

16.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是五大湖沿岸的冶金工业中心。底特律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工业中心。芝加哥邻近美国玉米带,玉米带所产玉米,大部分作为精饲料发展肉畜业,为城市提供肉类。

结合上面文字叙述和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五大湖地区地处美国三大工业区中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区。

(2)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3)在底特律发展汽车业的有利条件是。

(4)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角度分析,肉类加工工业应属于指向型工业,理由是,在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三个城市中,肉类加工工业的区位宜选择在。

17.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的转变。19世纪,E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产品主要销往纽约和费城。19世纪末,布法罗、克利夫兰和D城都建有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用于当地的机械制造。20世纪初杜鲁特兴建了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销往C和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的摩和费城又成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回答: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湖泊AB城市CDE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本区人口曾大量外迁,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试分析人口迁移原因?

(3)二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4)费城和巴尔的摩的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和等国家。

(5)二战后一段时期,五大湖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区推出了庞大的复兴计划,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区城内城镇往往很少,时空结构比较简单。对比上面四幅城市和交通图,可看出C处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

2.D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3.A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4.A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

5.D在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6.C 本区有阿巴拉切亚山脉的煤,五大湖沿岸的铁,便利的水运交通,丰富的水源供应,但是由于这里的地形较平坦,水能资源较少。

7.D再生阶段的匹兹堡主要从环境的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手,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压缩传统工业。

8.C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通过下表可看出。

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面临的问题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枯蝎、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

转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矛盾加剧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再生阶段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走向协调

9.B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形成了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劳动密集型工业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等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知识密集型工业是指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10.C东北地区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种类多、数量大,且地区组合好。

11.C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12.C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大大提高就业率。

13.A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很少,可以推出为初级阶段,故选A。

14.B此时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5.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ABC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6.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兴起和发展的区位条件。美国五大湖地区是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方,在阿巴拉契亚有丰富的煤炭,五大湖西部有丰富铁矿,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平原肥沃。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底特律是汽车城,匹兹堡钢铁工业发达,芝加哥是中部工业和交通中心,肉类加工工业也十分发达。

答案:(1)东北部煤和铁矿

(2)临近五大湖;可以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将五大湖附近的煤和铁矿石运来

(3)地处冶金工业中心,可就近获得原料供应

(4)原料原料(肉类)不便于长距离运输芝加哥

17.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工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区域发展和整治的措施。第(1)小题考查识记力和读图能力,不难回答。第(2)小题,应从东北部地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发展背景分析当时人口外迁的原因,第(3)(4)小题可以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美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第(5)小题紧密结合课本,分析经济衰退区域的人地关系和综合整治措施。

答案:(1)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2)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美国东北部是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国人口也由东北部向南部及西部环境优美、交通良好的阳光地带迁移(3)海港(交通)

(4)巴西、委内瑞拉、瑞典、加拿大(任答两个即可)

(5)积极进行环境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89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