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数学上3.5用计算器求方差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数学上3.5用计算器求方差导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3.5用计算器求方差

班级_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2.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方差.

学习难点:在掌握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一、学前准备:

1.一组数据:1、-1、0、4的方差是___________。

2.已知一组数据7、9、19、a、17、15的中位数是1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3.已知甲、乙两种棉花的纤维长度的平均数相等,若甲种棉花的纤维长度的方差S2甲=1.3275,乙种棉花的纤维长度的方差S2乙=1.8775,则甲、乙两种棉花质量较好的是_____。

4.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__,

5.一组数据,,,,的极差是,那么的值可能有()

A.1个B.3个C.4个D.6个

6.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

(1)8、9、10、11、12(2)78、80、81、80、82、83、85

二、探究活动

1.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身高(厘米)176177178179180

甲队(人数)340

乙队(人数)211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

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竞赛,学校每个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一次测验,如图是两人赛前5次测验成绩的折线统计图.

(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学生5次测验成绩的平均数、极差及方差;

(2)如果你是他们的辅导教师,应选派哪一名学生参加这次竞赛.请结合所学习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测试

1.甲、乙两学生在军训打靶训练中,打靶的总次数相同,且所中环数的平均数也相同,但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那么两者的方差的大小关系是()

A.<B.>C.=D.不能确定

2.甲、乙、丙三个旅行团的游客人数都相等,且每团游客的平均年龄都是32岁,这三个团游客年龄的方差分别是s2甲=27,s2乙=19.6,s2丙=1.6,导游小王最喜欢带游客年龄相近的团队,若在三个团中选择一个,则他应选()

A.甲团B.乙团C.丙团D.甲或乙团

3.图7-1-8是甲、乙两人10次射击成绩(环数)的条形统计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比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谁的成绩更稳定

扩展阅读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总课时:4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十五周上课时间:第十六周
第4课时: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按键顺序
教学准备:同种规格的计算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学生遇到困难,亟待解决)
内容:展示引例: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北京1692.2上海3075.6天津1254.5河北584.4
山西420.5内蒙古596.2辽宁875.4吉林705.5
黑龙江746.8江苏1354.2浙江1891.1安徽520.6
福建972.2江西575.1山东831.9河南426.3
湖北582.2湖南685.7广东1065.5广西554.6
海南699.3重庆523.2四川538.4贵州316.4
云南411.6西藏254.4陕西441.0甘肃328.4
青海337.8宁夏458.1新疆340.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
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交流)
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宽度,看看大家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各组派代表谈谈本组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准确度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评为优秀小组以资鼓励。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1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内容:1.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2.8,12.9,13.4,13.0,14.1,13.5,12.7,12.4,13.9,13.8,14.3,13.2,13.5。
2.观察下图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3.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2。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道题?

4.利用计算器计算本节课的引例中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如实反映我国农村的现金收入状况,你会用哪个数据?
(2)如果要展示我国农村发展形势好,你会用哪个数据?
(3)从这些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根据给定信息,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从所给统计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数据的加工与整理。
3.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8.4的第1题。
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用计算器计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10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课题1.10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了解计算器的种类及科学计算器的大致构造,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和乘除、乘方运算,并能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混合运算熟练使用计算器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的思维能力,经历计算器求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计算器运算快,操作简便,功能全的特点的感知,让学生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思想,让学生感到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现代化的革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时代同步,从现在做起。通过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培养熟练使用计算器的能力,激发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实际操作,并熟练使用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进行复杂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交换键输入数字。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材料
教学程序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明做了一个圆柱模型,测得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59cm,它的高为12.5cm。请你帮助小明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二)探究知识: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若直接用笔算把上述结果计算出来,你是否感觉有困难?
3、有没有其他的计算工具来替换笔算吗?
4、用计算器计算时,正确的按键顺序是怎样的?
(三)明晰知识:
1、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时,只要将算式按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正确算出结果。
2、不同型号的计算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按键顺序,不要相互混淆。
(四)应用拓展:
1、例题:
用计算器求出
(1)345+21.3
(2)105.3-243

(3)8.2×(-4.3)÷2.5
(4)62.2+4×7.8
(5)(-29.4)×2÷4.2÷(-7)
(6)2.7
(7)求本节开头所提的圆柱的体积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取3.14)
2、练习:同步练习
(五)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六)1.作业:课后习题
2.效果回授:课后阅读阅读材料。

以下内容,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对于要使用的那个型号的计算器,所以还是应该多准备一下,充足的准备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用计算器开方


第二章实数
总课时:11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开学前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
第7课时:2、5用计算器开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教学难点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2分钟,学生感受先进运算工具)
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吗?
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
目的: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教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
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键。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4.用计算器计算:
(1)(2)(3)(4)(5)
第三环节:做一做(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小组竞赛)
内容: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2)(3)(4)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
例1利用计算器比较和的大小。

第四环节:议一议(1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内容:(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3分钟,学生归纳总结)
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内容:习题2.7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11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