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导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熟记成语。
2.积累辨析含有“看”的意思的词。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4.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5.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导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几个场面的感受,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2.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3.正确地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4.习作2在学习例文的同时,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5.练习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展开想象。
导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10课时(其中课文6课时习作2课时练习2课时)
主题学习丛书《超越梦想》读书汇报交流
学习目标:
1.会读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学习工具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当今世界科技梦想及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理想和信念。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主题读书活动已经开展了4周了。今天我们读完《超越梦想》。还记得吗?我们在读书活动发动之初向同学们提出的读书格言:“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匡衡读书,囊萤夜读;孙康读书,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高尔基集蜡读书,张海迪身残不忘读书。同学们,我们就要效仿古人的读书精神,同时,我们的读书目标又要高于古人,既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更为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努力读书、认真读书!”
二、宣布规则
1.今天的读书特色展示共分四大项:一是生字新词我最棒,二是美文佳句诵读会,三是科学名家连连看,四是快乐读书心得,第五关:我的读书名言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基础分都是100分,答题规则是每组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参赛,人人发言,有一人不发言的扣小组2分,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或不完整不得分也不减分,小组内每人发言最多不能超过三次。全对者闯关成功。
过渡语:下面我们先进行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最棒,看谁读书仔细认真,知识积累的多。请看大屏幕:
三、精美词语博览园
1.比比谁读得准!(生词认读)
2.赛赛谁懂得多!(词语理解)
3.看看谁积累的多。(查看笔记)
4.活学活用我最棒。(用词造句)
总结: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鼓励发言积极的同学。
过渡:品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让我们挑战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尽情发挥你的朗读才能吧!
四、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会
相信大家在平日的读书中都遇到过很多美文佳句,今天我们先来一个美文佳诗展示会,想不想把你积累的优美段落或句子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听?记分标准:感情朗读一段1分,感情诵读一段2分。点评恰当加1分。
谁先来呢?
谁来点评一下?
小结:我们现在积累的只是沧海一粟,在书的海洋中,还有许多美文佳句等着我们去采摘,希望大家的平日的读书当中能够勤于积累,只要坚持这样的美文诵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笔下生花,下笔成文。
五、第三关——连连看
科学家,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群体,这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类精英,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勇敢、顽强等等优秀的品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令世人景仰的名人。他们想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光耀千秋。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标杆!来吧,让我们牢记他们的不朽业绩,学习品味他们的精神。
张衡东京赋
西京赋
观舞赋
浑天仪
钱学森导弹之父
邓稼先两弹元勋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太阳中心说
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米丘林培育果树新品种三百多种
莱特兄弟飞机
诺贝尔炸药
下面我们紧接着挑战更精彩激烈的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把你们在读书当中的所想,所得,所感与大家共同交流,看看谁与书的对话最认真,最用心,最精彩。
六、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
过渡语:刚才我和大家一起感受到了个性读书快乐,下面我们进入第五关绝对挑战,————我的读书格言
七、第五关——我的读书格言
名人名言:首先我们先来背诵积累的读书格言,我们不妨来一个心中名言接龙,哪一个组先来?
自创名言:看来大家背诵的名人名言还真不少,相信大家也有自己的读书名言,谁先来展示你的读书名言。
八、总结
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书是天,读书就是飞翔;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让我让我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来与大家共勉,那就是———“爱书吧,它会给我们力量!
课外拓展:拿起你手中的笔,描绘一下你心中梦想。
6.梦圆飞天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导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导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的几个场面,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导学准备:“神州”5号升入太空时的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快速读课文,感受“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的几个场面,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工具书或者请教他人解决“拦路虎”,注意“橘、澎、湃”的读音。
3.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托举澎湃
4.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用“梦圆飞天”做题目?
5.精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写的?
导学案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神州”5号升入太空时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是怎样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学生大声地读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a.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b.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怎样描写的?
二、合作探究——梦圆飞天的意思
①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②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说)
③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学生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学生读)
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④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1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
a.在送行的队伍中,还会有谁来了呢?为什么这些人都来了?
b.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的杨利伟心里在说什么?
C.总指挥信任什么,期待什么?
2.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6—15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
①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
②小组内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读书体会。(预设部分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顺序)
4.句式练习:
“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心中__________。(学生小组自由说,然后再交流)
5.小组讨论: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神舟飞天的呢?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12段的语句。
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激动,读出神舟五号腾飞的气势。指名读,齐读。
6.杨利伟翱翔在天空中,和我们一样怀着一种激动地心情,让我们听听航天英雄来自太空的问候。
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课堂检测
1.指名读生字词
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侨胞边缘
2.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课外拓展
课后搜集整理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对太空有个感性认识。
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6.梦圆飞天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导学重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导学准备:录音机《超越梦想》歌曲磁带
导学过程:
导学案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超越梦想》歌曲。
2.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超越梦想,一起飞,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终于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二、指导学习生字
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说出字的间架结构并组词
乳执划控侨
②指导书写
“乳”字左上角是“爫”,下面的“子”一横变为一提;
“执”字的右边是“丸”不是“九”,要注意撇上的一点。
三、指导朗读
师:课文中有几个不同的场面描写,每一个场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分别找出来读一读,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四、谈体会
1.学习了《梦圆飞天》一文你想对航天英雄杨利伟说些什么?
2.你有什么感受?
五、学习主题学习丛书《超越梦想》
要求:1.自读《“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小组汇报交流:
a.为杨利伟送行的人都有哪些?假如你就在送行的人群中,你最想
对杨利伟说什么?
b.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1.填空并解释所填的字:
寒风凛()__亮如白()__肃然()立__
直指苍()__清晰可()__朝()相处__
2.按原文填空: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的激情、()的喜悦和()的自豪。
课外拓展:
1.查资料了解:近几年我国人民除了圆了飞天梦外,还圆了那些梦?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教学反思: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等词语或词组的意思。
2.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难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突破措施
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各类火星图片,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平台,有效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导学准备:PPT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3.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下列词语:彼此源泉孕育孪生兄弟突如其来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和火星称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提问:什么是孪生兄弟?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2.人们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那么火星和地球这兄弟俩什么地方像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生读文后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二者的相似之处。
1.合作探究之一——“长得太像了”
①多媒体出示: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②指名朗读后提问: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俩的相似之处?
③学生交流,相机点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
④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他俩的相似?
⑤作者连用了四个“同样”,写出地球和火星的相似,这样的句式叫排比句。
⑥结合课文说一说正确运用排比句有什么好处?试着运用排比句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是啊,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了”,真的好比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课题。
2.合作探究之二——“都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① 科学家是怎么推断出火星和地球一样都“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找出有关的段落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一张火星河床图片说明有水的迹象
b.老师结合图片介绍,相机点出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除此之外,2004年3月以后——(引读第二句话)
d.科学家为什么要用“推测”和“推断”这两个词?
e.填一填: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__,河床上布满了__。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__。
②火星上的水是怎么来的?
(一是彗星或陨石带去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学
内
容5古诗词三首口语交际习作二
6冬阳童年骆驼队回顾拓展二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9儿童诗两首
教
学
目
标1、让学生通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的生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
时
划
分5古诗词三首(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时)回顾拓展二(1课时)
7祖父的园子(1课时)
8童年的发现(2课时)
9儿童诗两首(1课时)共计:13课时
复
习
要
点
及
时
间复习要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
复习时间:
早读、随堂进行。
5、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思路:以第一、二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想,第三首词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在体会相同情感的同时,感受语言,揣摩表达方式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了解诗人的生平资料。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想像、研读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写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①说说“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②说说“弄”字又表现出怎样的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扬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表达出来了。)
③这里的“六七里”“三四声”是不是确指的数字?(为了突出草原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④他躺在月夜的早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的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理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你的体会: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感到宁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童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回忆学过的儿童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同桌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读。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学生反馈并质疑。
4、学生朗读诗句,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2、介绍作者,复习作者的其他相关古诗。
(二)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2、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交流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4、交流诗意: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怎么理解“怪生”这个词?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加以点拨: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拓展作业)
1、自由读诗,感悟诗中描述的情景。
2、全班交流。(“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还包括了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3、感情朗读,诵读古诗。
4、交流课外搜集其他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舟过安仁》: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快乐美好的童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清平乐.村居》,了解有关“词”的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意,想像课文描绘的田园生活,感受其美好,并能口头阐述。
教学重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学生从《长相思》入手,回忆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对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初读,正音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来指导本节课的学习。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这首词要读好,读正确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在形式和时间上确保学生读通,读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体会。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呢?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1、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重点词语解释: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全班交流诗意
⑴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⑵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4、拓展诗词。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
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5课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无赖教学反思: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骆驼的关注。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解释课题引入: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学生将三个词语联系起来,产生联想。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初读课文,步入童年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读音。
3、指名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全班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四)、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交流对重点句子的体会: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3、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4、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1、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2、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读句子。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结合句子谈谈对句子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说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1、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语文学科五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17
教学内容6、梦圆飞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神舟”5号发射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出示PPT图片)
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曾幻想自己可以飞上天空,去地球外面看一看。传说黄帝是骑着龙飞上天空的,嫦娥是吃了灵丹妙药奔向月球的。据说,明朝时有一位叫万户的人,用木头做了一只特别大的鸟,期盼这个自制的飞行器可以把他带入太空,结果失败了。后来他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想法。他坐在捆绑着49支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着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结果土火箭爆炸,万户被炸得尸骨无存。然而,今天,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
(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1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8、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准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课前,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并各组两个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4.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6.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问题一:
问题二:
小组交流1.同桌互相提认生字,互相提醒。
2、小组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指正评价。
3、“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仔细地读读这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6、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班级展示展示一: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展示二:
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展示三: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反馈练习1、我会填写下列词语。
随()所()一()()经()尽()汁默()()()
()不自()运转()()不()好()自我()()
2、课文先概述了(),然后具体叙述(),最后写()。
4、辨字组词
梢()妨()构()
迷()某()胞()
稍()防()沟()
谜()谋()抱()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发现的快乐?
(2)反复朗读,体会“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反思
班级展示
展示一:
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吗?
展示二: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展示三: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反馈练习
一、句子加工厂。
A.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改成陈述句:
B.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改成“被”字句
C.老师对同学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改成转述句:
D.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二、点击课文。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驱逐”是指;“迫害”指的是
2、破折号的作用是:
3、请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一、学了课文,我想对菲奥多罗夫说:
我想对菲奥多罗夫的老师说:
二、童年是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时是否也有什么发现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9、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习准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
2、反复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3、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什么。
4、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5、阅读诗歌,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横线上。
反馈练习
一、选词填空
安静寂静
①在()的树林里,偶尔听到几声鸟叫。
②放学后,校园里渐渐()下来。
当然必然显然
③这件事()是他干的。
④侵略者最终()会得到失败的下场。
⑤地热居高临下,()更容易发现我们。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汲取——湿软——漂亮——
梳妆——戏耍——喧闹——
反义词:喧闹——遥远——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1)第一首诗歌中,“我”的那么多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2.(1)朗读第二首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明天心比天还要高,
今天我们是涓涓小溪,
明天将变成大河,汹涌咆哮
今天我们是出巢的小鹰,
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
今天我们是含苞的小花,
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我们就是我们,
红领巾在胸前燃烧。
请看明天
我们将举起山,挑起河,
捧起现代化的祖国,
飞向金色的目标……
1、我们今天是
明天我们将
2、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快说说
相关链接: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难点: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学习准备培养写作、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有趣、天真、可爱……)
小组交流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班级展示1、我来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2、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3、开展童年故事会。
反馈练习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反思
班级展示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反馈练习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学习过程第三课时学习反思
班级展示1、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
反馈练习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拓展延伸
朗读作品,佳作上墙。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学习准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2.学生阅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4.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小组交流(二)交流读书方法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全班交流。
3.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班级展示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反馈练习1.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2.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3.练习背诵。
4.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题
姓名年级
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jǔjuéfángàipēitāitiānfùjiǎojìnnǎozhī
()()()()()
huòhuànchīmísuōyīcánkuìyùnzhuǎnzìrú()()()()()
二、辨字组词。(4分)
篙()漠()
瞻()患()
蒿()寞()
檐()串()
三、请你把“的地得”准确填在括号里。(5)
1、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样子:那样丑陋()脸,那样长()牙,那样安静()态度。
2、看它从不着急,慢慢()走,总会到的;慢慢()嚼,总会吃饱()。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响。
四、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1、他摘下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
2、骆驼真沉得住气。()
3、我能让狂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4、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4分)
1、《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
2、《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林海音。()
3、《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4、清平乐是词牌名。()
六、语言积累(3+6+2+2+3分)
1、第二单元是一组有关于童年的作品,读了这组课文让我们仿佛看到小英子在经历的往事,看到祖父园子的的、、、;与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发现了的规律。真是其乐无穷,妙趣横生。(3分)
2、课内积累:(6分)
怪生无雨都张伞,。
最喜小儿亡赖,。
“天行健,。”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名著《》;
“,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写的《》;
“不积,,不积小流,。”
从荀子的这句话中你读懂了:
3、把你积累的优美句子写两个:(2分)
4、默写古诗《牧童》(2分)
,
5、你对童年有哪些感受?请仿写句子。(3分)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是,。
童年是,。
童年是,。
七、阅读:(27分)
短文一(14分):
麻雀唧唧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它历来如此。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冒出来?唧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咦,这是干什么?”“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喳喳,唧!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
它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屋檐边的时候,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麻雀扑下去急问。“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哎,没想到……”“唧,喳喳,唧唧唧!”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傻小子,慢慢地走着玩好了,喳喳,想飞上蓝天,幸亏没有把屁股摔成两半儿,快死了这条心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见到了什么?──
“唧喳喳,这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戏弄:
3.文中的“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中“滚”字用得恰到好处。你怎么看?写出理由。(2分)
4.能正确概括文中的麻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遇事爱发表议论,喜欢指责别人。
B.老实巴交,经常受人欺负。
C.自认为了不起,看不起任何人,只会讥笑别人。
5.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补写出文中空缺部分的内容。(50字左右)(5分)它见到了什么──
八、快乐习作。(30分)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都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把童年生活中这些难以忘怀的事写出来,和同学分享,你一定高兴吧!一定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自己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诗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二)能力目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三)情感目标
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媒体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设计思路:以歌曲制造声势,营造思乡氛围,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设计思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不便于详细设计,只是设计了大致的环节。在实施以上各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方面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设计思路:将阅读延伸,将思绪延展,进一步理解感悟梅花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既是文本学习的总结,也是文本的升华。通过分段朗诵,来回味文本,同时也是为下个环节进行文字资料与情感渲染做铺垫。也一定得落实好评价功能,允许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阐述。
7.桂花雨
教学设计思路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内容,并重视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尽展语文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
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1.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交流。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
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
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
叙述以上语言时伴以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有提示词: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儿园、家乡、马颊河、小院……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资料,可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等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资料展示以激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桌互读”以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你问我答”学生分成两组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可概括全文内容,在提词时边叙述课文、边提出来,让学生写词语时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且为后面的“文改诗”做好准备。利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引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难点。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且让其自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环节通过联想训练了想象力,通过表达思乡之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写诗、文、画、歌又训练了习作能力,且是自选表达方式,故又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积累语言是每课必做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8.小桥流水人家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小溪、小桥和人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选择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家乡景致的,感受作者文笔的细腻;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在认真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2.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播放江南水乡的VCD,配以神秘园中的音乐,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的小桥流水人家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
师朗诵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设计思路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即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积累,又传授给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象作者描写了故乡的那些景致?(目的是理清文章内容)
2.小组交流
设计思路学生小组交流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音,以及描写了那些景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找出教学切入点。
3.大组交流
文章描写了故乡的三处景致
(1)小溪(1、2自然段)。
(2)小桥(3、4自然段)。
(3)人家(5、6自然段)。
三、深入理解,学习写法,感受思想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1)小溪。
(注意:此处的生词比较多,教师可在学生汇报理解之前,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带拼音的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有机的和文章结合在一起。)
小溪的特点:清澈见底,终年环绕村庄。
小溪两边的柳树,美、自然。(指导朗读,此处语速适中,语调要轻快。)
村民和小溪的关系;孩子们在小溪里嬉戏。(朗读指导,读出捉鱼时的童趣。)
通过对故乡景致和童年玩耍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小桥。
木桥、石桥(不作为重点,学生点到即可)。
(3)人家。
作者先以自己家为例,写了自己的卧室,光线暗、地面潮湿的特点;又写了父亲的书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由东南两面达窗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
(指导朗读从窗中看到的景象。“清晨”、“夏天”注意读出层次感。)
文章最后一段略写了村里其他人家的生活。通过“深深”、“印象”、“一辈子”这些词看出故乡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设计思路学生总结本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抓住了故乡景致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在描写着三方面景致时又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将景物写具体的,从中渗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学习
设计思路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读写结合。如以“阳光、沙滩、海浪”为题,写一两段话,描写家乡景致的特点,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分享:
1、草原
编写时间:20160227学校: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rǎngōulèxiūsèlǐmàocuìsèyùliú
()()()()()
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
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现在让我们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二、自学体验: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读第一部分(1自然段)。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思考:①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②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以下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句子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①渲染是指什么?②勾勒的意思是什么?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自主交流,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2、采取分角色读等的办法,赏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回顾课文填空。
(1)《草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描绘了()()()图,表现了草原的()、()、和()。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都是指:(),“渲染”是指:(),“勾勒”是指:()。老舍先生将草原拟为一幅(),突出了()。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反思总结:
2*丝绸之路
编写时间:20160227学校: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导学重难点:
1、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2、丝绸之路的价值。
导学时数:一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进──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学体验:
1、自由读资料袋,了解丝绸之路。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
4、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的含义是:。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就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间相互交流。
2、全班展示交流。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学生品读句子,感悟课文内容。重点品读: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如生不计()()天()气()浩浩()
五彩()()()()峻岭()多彩美()美()
2、知识拓展填空。
丝绸之路是()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往西一直延伸到()。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最具有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3、我国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人物有:
4、课文先写(),再写()以及(),最后写()。
六、反思总结:
3、白杨
编写时间:20160227学校: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导学重难点:《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gēbìjièshàoqīngxīruǎnruòfēnbiànfǔmō
()()()()()()
2、比一比,再组词。
僵()晰()壁()芒()辩()旅()
疆()析()璧()茫()辨()旋()
3、近义词:出神()严肃()清晰()分辨()软弱()满足()
4、课文主要讲了: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1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单元分析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教材简析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教材以家乡为主题,通过篇篇文章,将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学习目标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3.积累好的词语,为习作做好准备。
学习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让学生在反复总结归纳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学习方法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学具字词典等
学习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课时
5《古诗词三首》
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二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检测讲评3
2
1
1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查阅资料】
搜集王安石的资料
【自学导航】
1.默写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背诵《泊船瓜洲》
3.填词
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4.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5.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
泊船瓜洲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6.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7.认真朗读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学期总第17课时
课题《泊船瓜洲》课型讲读
主备教师成小华审核人
课时本课第1课时(共3课时)有无课件有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诗人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环节导案学案
一、检查预习1、你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吗?
2、《泊船瓜洲》你会背诵吗?
3、《泊船瓜洲》的作者王安石你了解多少呢?1、学生自由背诵思乡古诗。
2、点名学生试背《泊船瓜洲》
3、学生介绍王安石
二、合作探究 1、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
师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思?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
3、请读第三、四句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4、.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
5、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人教版)
第二单元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
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五年级下册1《草原》导学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1《草原》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01-1小组:姓名:
本周习惯:选择有效方式展示,展示大声、大胆、大方
课题:《草原》课型:精读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重难点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第1、2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时间预设】
导入2′合作学习10′预展5′展示探究18′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
蒙(mēnɡměnɡménɡ)古: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
从课文中那些地方能看出故事发生在蒙古?(词语、句子或其他)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我们在四年级学过他的两篇写动物的文章,分别是《》和《》。
学习流程
教与学
【自主预习】(相信自己也能把预习做到最好,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就能)
1、我能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任务一
★①词语我会读正确:(光会读可不够,读好才是本事)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回味、奇丽、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鄂温克
★②多音字我知道:(拼音书写要规范)
(拨转)(蒙古)(不散)(倒上)
转蒙()散倒
()()()()
★③词语意思我理解: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2、任务二
★①我能写出这个字的正确笔顺:(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重点,书写一定要一笔一画、规范)
毯
貌
涩
★②课本P5“我会写”的生字,加上拼音,“渲、勒、吟、襟、蹄、羞、偏”找一个形近字并组一个词。(写在书上,小组内交流,不展示)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朗读、欣赏、了解课文内容。任务三(展示时除了找到句子,还要有感情读出句子)
★①老舍先生所见到的大草原的美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工整、认真、带上序号抄写下来)
★②老舍先生在大草原的所闻(所听到的)有什么:(工整、认真、带上序号抄写下来)
★③老舍先生在大草原的所感(感受)有什么:(多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是作者第()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和民族之间的()。
【导入新课】
1、从草原、民族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①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1
②组内有感情齐读课文二遍,交流、学习【自主预习】2
③组内读句子,交流、学习【自主预习】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用“√”给加点字画出正确读音:
渲染(xuānxuàn)勾勒(lèlèi)迂回(yūyú)蒙古(ménɡměnɡ)
拨转(zhuànzhuǎn)羞涩(sèshè)倒霉(dàodǎo)解散(sànsǎn)
★2、《学习与巩固》P1——1,2
★3、对子互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总结评价】本节课,我的收获:
(露出)
露
()
1《草原》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01-2小组:姓名:
本周习惯:选择有效方式展示,展示大声、大胆、大方
课题:《草原》课型:精读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读课文和学习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2、我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我能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时间预设】
导入2′合作学习10′预展5′展示探究18′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
蒙古族: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人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他们属于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包内,喜欢吃手抓羊肉,奶豆腐,喝马奶、羊奶。他们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他们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敖包节、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学习流程教与学
【自主预习】(相信自己也能把预习做到最好,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就能)
1、感受“草原风光图”任务一
★①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是第(1)自然段。
★②草原的景色美在哪里?
(词语):
(句子):
★③感受语言美。会用“那么……那么……”,“既……又……,既……又……”造句,知道本段中的比喻句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草原的美。
2、感受草原人“喜迎远客图”任务二
★①描写草原人们喜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是课文第(2)(3)自然段。
★②草原上的人们迎接客人的场面有两个,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个场面:(把相应句子工整抄写下来)
第二个场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从这两个场面中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和民族(大团结)
★③本段中有两个比喻句,找出来,划上曲线,并说一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④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主客联欢图”。任务三
★①描写主客联欢画面的是第(4)(5)自然段。
★②主客联欢包括两部分,一是(聚餐敬酒),二是(唱歌跳舞表演)
★③谈谈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④有感情朗诵第4、5自然段。
★⑤再现主题:
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次访问()看到的()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的情景。表现了()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从来到草原、看到美景到受到迎接,再到主客联欢,最后到不舍离别,这是本文的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叫做()。
【导入新课】
★1、复习听写生字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①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1
②组内有感情齐读课文二遍,交流、学习【自主预习】2
③组内读句子,交流、学习【自主预习】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学习与巩固》P1——3,4
★2、根据课文内容搭配
()的空气()的天空()的愉快()的绿毯
()的大花()的草原()的主人()的微笑
★3对子互背课文第1、2自然段。
【总结评价】
本节课,我的收获: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人教版)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
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
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
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
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
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泪下分外爱惜失声痛哭
爱国心
教学反思: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
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
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
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
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
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
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
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
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
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教学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2.知识与技能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
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美:小桥、流水、柳树、野花、茶山
事欢:捉鱼虾螃蟹、扔野花、摘茶叶、赏野花
生活安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写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材;如何运用学到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教学难点: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教学难点: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的: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七、赏评。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
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
生热爱家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读背背,了解思乡的诗句,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
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
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3.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4.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
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
边批注.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3.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
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
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b、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照片、图画以及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在自然中的发现、体验,结合文中描写谈谈自己贴近自然的感受。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朗读诗歌,练习把诗歌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领悟作者对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翠竹()沃野()浩瀚()胸襟()明媚()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温馨:明媚:
饱览:浩瀚:
胸襟:沃野: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等第:)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
1、初读诗歌,讨论交流:这首现代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为什么诗歌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
3、诗歌中的“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和乐趣?
4、本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当堂检测]
1、字形辨析。
拔()敞()锦()撒()
拨()蔽()绵()散()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片片云锦对()明媚的早晨对() 挺拔的翠竹对()果园的丰收对 ()
[预习作业]
1、记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练笔:摘抄诗歌中的拟人句,尝试写几句。
3、思考:课后作业第4题。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指导背诵课文。
2、从本文中学习诗歌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学到的诗歌写作方法来阅读其他诗歌。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预习反馈]
1、每组派代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提示:注意读出感情)
2、试背课文。
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题?其中“打开”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与“课本”有什么相似之处?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一)仔细阅读课文2、3小节,讨论交流:
(1)细读第2节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它们是翠竹的(),松柏的(),()的丰收,()的耕耘。
(2)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的语气来读。在重读的词语上做标记。
(3)细读第3节,它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让人感受到“鸣禽”、“野花”的()的特点和对少年朋友的()。
(4)抓住事物特点仿写:A、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小草的()梅花的()
B、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森林的()河流的()
(5)、“洋溢”的意思是( ),请用“洋溢”写一句话:
(二)仔细阅读课文4、5小节,讨论交流:
(1)细读第4、5节。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践体会“青山”、“绿水”、“天空”、“大地”的美好神奇。用学过的成语诗歌来赞美一下:
(2)、从青山、绿水所说的话中你一定感受到了自然发出的召唤,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3)、发挥想象,自然中还有哪些景物向我们发出召唤?
[当堂检测]
1、本文上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诗人()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号召我们少年儿童()。
2、课文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
3、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诗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是(),其中的妙处是()。
4、祖国()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去吧,去打开大自然()。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让人们感受到()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
[知识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歌
[我的收获]佳句集锦:
[课后作业]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2、仿写诗句,例: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小鸟说):(飞翔吧),(飞向),()!
(沃野说):(吧),(),()!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A:
B:
C: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及他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品质。、
[课前预习]
1、科学家卡片: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栖(qīxī)囊(nāngrāng)察(chácá)着迷(zháozhe)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笼罩:鸟栖虫居:
穿梭:兴致勃勃:
敏捷:满载而归: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等第:)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童年的哪些事情,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A
B
3、课文中“装满昆虫的衣袋”一共出现了几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恶è()背bèi( )载zǎi()
wù()bēi()zài()
2、字形辨析。
纺()妨()圾()择()
防()访()极()泽()
3、填上合适的词,让表达更生动。
()地责备()的螺壳()鸭子
()地捉住()的游鱼()蝴蝶
()地观察()的蠕虫()贝壳
[预习作业]
1、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热爱自然,痴迷于科学研究的品质。
2、积累:画出文中精彩的句段,品味其中的妙处。
3、思考:课后作业第4题。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
3、3、了解文题的作用,学会透过典型事物,感受人物的心灵,把握人物品质。
[预习反馈]
1、交流读文后画出的精彩句段,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其中“衣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从对“衣袋”这一事物的着重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A、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自己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1、读了这段文字,从“掠”可见小甲虫飞行的速度(),
他能很快地发现它,并能()地捉住它,说明()。
2、从()、()、()这几个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小甲虫的喜爱,如果在做这一系列动作时给他加上一个成语,应该是()。
3、画线的句子,应该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之情。
B、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1、读父母责骂法布尔的段落,思考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用画出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词句。从“丝毫没能阻止”“仍然兴致勃勃”我们读懂了他对昆虫的()
3、描写父母的语言态度极其严厉,反而更加体现出
像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
[当堂检测]
1、本课记叙了()的故事。从而激励我们(),全文的中心句是()。
2、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是因为()。
3、“着迷、痴迷、迷恋”按词义由轻到重排列,应该是();“责怪、责骂、责备”按词义由轻到重排列,应该是()。
4、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态、动作、语气,填上合适的词。
①、“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说。
②、父亲()说:“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玩!”
③、母亲()说:“捡石子干什么?”
④、法布尔()说:“我真不想把这些小玩意儿放进垃圾堆啊!”
5、按要求写句子。
例:纺织娘在叫。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仿写:()比()还要(),()比()还要()。
[知识积累]搜集有关“观察发现、执着探究”方面的名言警句,记诵积累。
1、
2、
[我的收获]从法布尔身上,我们学到了:
[课后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
鼓鼓囊囊:、、
鸟栖虫居:、、
2、读完课文,法布尔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你敬佩?,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3、课后阅读《昆虫记》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变色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课前预习]
1、搜集变色龙的图片、资料。
变色龙的资料简介:变色龙大约有85中,亚洲南部的体长25厘米。它体内有色素细跑,白天深,早晚浅。它的舌头带粘性,很员的昆虫都可以被舌头尖黏住缩回口中吃掉。它的左右眼睛也很特殊,能各自活动。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豆藤(tén téng)震(zhèn zhèng)惊
伺(sìsī)机刹(chàshà)那间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弥漫:凶相毕露:
端详:酷似:
迟钝:绘声绘色:
窥探:名副其实: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等第:)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
1、按照“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ABc
2、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
3、《变色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与一般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觉得这样的介绍方式有什么好处?
[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端详()窥探( )刹那()
写反义词:迟钝()紧张()寂静()
2、字形辨析。
藤()震()铜( )距( )
腾()振()筒( )巨( )
绍()焦()宗( )判( )
召()蕉()棕( )叛( )
3、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 )
绘声绘色()()( )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预习作业]
1、研读: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
2、拓展: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3、观察: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特点、习性。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写:鲍玲玲审阅:胡恒香
《变色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学习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预习反馈]
1、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其中哪个特点写得最生动?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交流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合作探究]
读课文,讨论交流,完成练习
①“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句话巧妙地写出了变色龙的()的特点。
②读第9自然段,“端详”的意思就是(),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头)—()—()—()—()—()—()—(尾巴)。
③变色龙的这些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④“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用人物对话来进行过渡,好处是( )。
⑤第11-12自然段主要写了变色龙()的特点,主要通过非洲工人的()和对变色龙( )的描写相结合来介绍的。其中变色龙的( )和( )这两个器官在捕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变色龙捕食的动作最大的特点是( ),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⑥读课文第13-14自然段,朋加沙实验了()次,变色龙身上的颜色分别从香蕉叶色变成了()色、()色、()色。真正体现了变色龙()的特点。“名副其实”在文中的意思是()。
[当堂检测]
1、变色龙,学名(),因为它能够(),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那些(),自然中有很多具有适应环境的本领的小动物:如()、()等。
2、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变色龙()、()、()的特点,并且通过“放回变色龙”这一细节提醒人们应当()。
3课文填空:我细细()着:这条变色龙()。()的头上长着()的嘴,(),()。身躯呈(),()的背部(),腹部两侧长着()。
[知识积累]俗语积累:例——比喻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比喻粗心大意的人();比喻胆子很小的人()
比喻勤恳踏实的人();比喻不受欢迎的人()
比喻外强中干的人();比喻仗势欺人的人()
[我的收获]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
[课后作业]
1、造句: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的描写顺序,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金蝉脱壳》(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及过程以及成语金蝉脱壳的比喻义。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蝉的图片、资料。
了解金蝉脱壳的原因以及蝉的主要生活习性。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及过程,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初读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搜索(sōushōu) 协调(tiáodiào)
抽搐(xùchù)金蝉脱壳(kéqiào)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抽搐:协调:
精巧:生涯:
金蝉脱壳:
枝繁叶茂: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等第:)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等第:)
3、交流预习时提出的问题,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段意。
A(1-2)
B(3-6)
C、(7)
3、“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作者为什么认为金蝉脱壳神奇有趣的事?读完课文,你觉得它神奇有趣吗?把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搜索()精巧()依依不舍()
写反义词:华丽()整齐()敏捷()
2、字形辨析。
柿()搜()颜()协()
沛()瘦()谚()胁()
恢()杜()趴()钝()
诙()肚()扒()纯()
3、照样子写词语
AABC型成语:依依不舍()()( )
形容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 )( )
形容色彩丰富:五彩缤纷()()( )
[预习作业]
1、研读:细读课文,抓住课文中描写金蝉脱壳的一系列动作来体会脱壳过程的神奇与艰辛。
2、拓展:了解军事中金蝉脱壳的故事,搜集三十六计的有关内容。
3、观察: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的活动情况,注意它的动作特点。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
课题
课时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备注
6.古诗三首
2课时
1.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吟,瑟”,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和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进入诗歌所描绘的雄奇的景象与意境。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中蕴含诗人的感情。
3.背诵、默写三首古诗。
4.在理解的基础上为古诗配画。
7.海上日出
2课时
1.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5个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上日出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1.课前自己观察日出景象。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歌或文章、图片。
4.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8.*大自然的语言
1课时
1.默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雁、庐、鉴、筝”,积累“妙不可言、斗转星移、视而不见”等词语。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
2.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9.西风胡杨
2课时
1.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15个生字,理解“无私、怜悯、饱食终日、悲壮、祈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照“总分”顺序描述事物的方法。
1.体会西风胡杨美丽、坚韧、无私、悲壮的特点。
2.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胡杨的喜爱与赞美,感受到作者对胡杨命运的担忧。
10.*我家门前的海
1课时
1.默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安恬、羞怯、应接不暇、愈来愈”等词语。
2.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眼中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
3.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了解“我家门前的海”的特点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深厚感情。
2.了解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6.古诗三首
课前自学
一、基础积累。
1.熟读诗文,正确读写诗中生字。
吟诵瑟瑟
2.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二、初步理解诗文。
1.用“/”划出诗的朗读节奏,并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2.结合注释,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看哪些诗句意思读懂了,哪些意思不明白?把问题记下来。
3.搜集作者生平资料,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李白:
杜牧:
白居易: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学习诗歌,体会作者感情。
1.自主合作学习《望天门山》,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
(1)初读诗文,小组内交流作者生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通过注释理解天门山所描写的景物。
(2)朗读诗文,天门山、楚江、碧水、孤帆有什么特点?这四句诗连起来讲了什么意思?
阅读提示:抓住诗中“断、开、回、出”等字,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3)研读诗文,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看到了哪些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4)诵读诗文,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白对天门山的什么感情?
阅读提示:带着对诗文的感受,个人或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诗的节奏、重音及音韵。
(5)总结学法,说说你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2.用学《望天门山》的方法学习《山行》,自主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初读诗文,交流作者生平,作者来到山脚下看到或想到哪些景物?将其写在下面。
(2)朗读诗文,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诗文,边读边想诗中描绘的画面,说说画面中的景物哪个最美?从中体会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4)回读诗文,同桌两人轮流诵读,直到背熟。
3.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暮江吟》,然后小组、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背诵默写本课三首诗,然后给《望天门山》《暮江吟》配画,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课后检测
六、辨字组词。
楚()孤()径()
禁()狐()经()
霜()吟()瑟()
露()冷()琴()
七、精挑细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远上寒山石径斜”,“径”的意思是()①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②狭窄的道路
③径直④直径的简称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的意思是()
①到达②至于
3.“可怜九月初三夜”,“怜”的意思是()
①怜悯②爱
八、判断小行家。下列诗句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6.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九、古诗小擂台。
1.默写《山行》
,。
,。
2.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作者描绘了(季节)(地点)的景象,写了
几种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解释下面的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坐:红于:
4.解释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5.《暮江吟》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句描写了从到(时间)
(地点)的景色。诗中的“”
一词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
6.补充诗句。
一道铺水中,半江半江。
,。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十、让动物走进古诗。填动物名称补充诗句。
1.牧童骑()
2.草长()飞二月天
3.春江水暖()先知
4.月落()啼霜满天
5.故人西辞()楼
7.海上日出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一刹那夺目分辨镶金边一纵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分辨镶边纵横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目不转睛、一刹那、奇观”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
(2)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2.讨论交流: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品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神奇壮观。
1.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理解重点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担”?
(2)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用这种方式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这句话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不容易分辨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句话。(赛读)3.自由品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4.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从段中感受到了: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感悟作者对日出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小组讨论: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本文怎样背诵最好?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全文。
六、拓展延伸。本文作者通过细心观察,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神奇壮观的景象。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课后检测
七、根据拼音写词语。
fēnbiànfātònɡfànwéi
()()()
yíchànɑzònɡhénɡqíɡuān
()()()
八、辨字组词。
刹()辩()镶()
杀()辨()壤()
九、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转眼镜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2.指周围的世界。()
3.光彩耀眼。()
4.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十、先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修辞手法:()
缩句: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修辞手法:()
改为陈述句:
十一、连线。
范围亮光透出光彩负着上升躲进红霞使劲重担出现云里发出扩大有了重围
十二、课内阅读。
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这两段文章选自《》作者是
这两段文章按照顺序写的。
2.找出文段中形容神情专注,聚精会神的词语写下来,并造句。
():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4.文中描写日出时动作的词语有
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深()消失()
缩小()暗()
竟然()东张西望()
6.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7.“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句子中的“冲”“跳”写出了太阳什么特点?
8.改写句子.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9.用“/”把第二段分成三层。
8.*大自然的语言
课前自学
一、初读诗歌。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大雁汪洋漂砾庐山视而不见
斗转星移鉴别皇冠风筝妙不可言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大雁鉴别风筝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话。
5.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小组内交流,理清诗歌层次。
课堂导学
三、理解诗歌,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从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4.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呢?
四、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
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
2、编儿歌:
仿照课文的写法,自创诗歌一节。
如:哗啦,哗啦,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
带给我们一个。
五、推荐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课后检测
六、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庐山(lúhù)漂(piàopiǎo)砾(lìlè)
鉴别(qiānjiàn)山巅(tiāndiān)
七、选词填空。
鉴别辨别研究钻研
1.在野外,我们要学会()方向。
2.这两块玉我无法()孰优孰劣。
1.你的计划我们需要()一下才好。
2.学习上我们要养成刻苦()的习惯。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云飘得高高,说明。
2.蚂蚁忙着搬家,说明。
3.和可以记载年龄。
4.哥白尼通过观察创建了
学说;阿基米德的时候学会了;富兰克林在
捕捉到了。
5.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人看不懂,永远看不见。
9.西风胡杨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滋润
蒸熬人类饱食终日围垦祈求怜悯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坚韧炙热滋润
蒸熬摧肝裂胆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坚韧、怜悯、饱食终日”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读文,你体会到了西风胡杨的哪些特点?摘抄重点词语来概括。
2.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标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一些感想。
3.搜集有关于胡杨的资料及图片,互相交流。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的?
2.感受胡杨的特点,抓重点词句圈划理解。
(1)胡杨的坚韧:
(2)胡杨的无私:
(3)胡杨的悲壮:
3.二、三、四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小组讨论交流:
(1)胡杨的过去怎样?现在怎样?
(2)作者为什么而担心?
3.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4.有感情地朗读5、6自然段,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三)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
1.自由朗读,思考:我祈求什么?我坚信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齐读第8自然段,交流: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感受课题“西风胡杨”的含义。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读出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品格的赞美,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六、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运用借物寓人的方法,借胡杨这种沙漠神树的秉性来抒发人生的体验。你能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吗?试试看。
课后检测
七、根据拼音写词语。
jiānrènzhēng'áoxī yù
() () ( )
cuìgānlièdǎn zhìrèzīrùn
()()()
八、辨字组词。
逝()摧()垦()
折()催()恳()
裂()朽()祈()
烈()亏()祁()
九、根据意思写词语。
1.布满天空,盖住大地,形容来势猛烈,到处都是。()
2.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干,形容人无所事事。()
3.形容伤势很重。()
4.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5.泛指时间的一切生灵。()
十、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1.受干旱的影响,云南和贵州部分地区的树木大概差不多都枯萎了。
2.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
3.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
4.他那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慈爱的光亮。
十一、课内阅读。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1.文中“孑然凄立”的意思是:
2.“祈求”的意思是文中的我祈求,祈求,祈求,三个“祈求”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祈求()坚信()
激励()拼搏()
4.文中的“战士”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称其为“战士”。
5.“胡杨的精神还在”,胡杨有着怎样的精神?
6.用“”画出“我”坚信的语句,句中的“伤者”指的是“死者”指的“来者”指的是这段话中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我”站在胡杨林中的心理活动,情感浓烈,富有震撼力。
7.如果你是课文中提到的“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
10.*我家门前的海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并能圈出生字。
安恬羞怯涟漪惺忪密匝匝海藻芭蕉
应接不暇硕大荒芜飞驰骏马愈来愈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羞怯海藻骏马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安恬、应接不暇、羞怯”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自主解疑,组内交流解疑。
提示:在不理解的地方画“?”,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2.自读课文,思考:在“我”眼中“我家门前的海”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些样子?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自主研读课文,感受家门前的海的神奇魅力。
1.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体会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提示: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像,像。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大海的感情丰富,渔家孩子对大海深沉的爱。
4.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小组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六、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样的?
课后检测
七、辨字组词。
藻()驰()骏()
澡()弛()俊()
八、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眼睛()的面纱
()的弧纹()的浪花
()的爱()的目光
九、选择恰当的词画“√”。
(1)这条小路一直(延伸延长)到村子的尽头。
(2)阳光下,老人的目光显得特别(慈祥慈爱)。
(3)妈妈对我很(温柔温顺)。
(4)李丽有(丰富丰盛)的思想感情。
十、请你在例句后面接写两句。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
,当我。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59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