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此形成对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通过比较,认识历史上和今天的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讯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培养作为祖国建设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设置课前思考题:中国人古代的出行工具都有什么?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平时跟亲朋好友联系的通讯方式都有什么?知道这些通讯方式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吗?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148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此形成对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通过比较,认识历史上和今天的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讯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培养作为祖国建设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设置课前思考题:中国人古代的出行工具都有什么?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平时跟亲朋好友联系的通讯方式都有什么?知道这些通讯方式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吗?
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认识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对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交通或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加深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直观认识,初步实践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学习:查找有关自行车发展历史的资料,绘制有关图片,并注明相关介绍,认识自行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
实践活动:与同学组成合作小组,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脉搏,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区的交通工具或通讯手段变化情况,并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把调查的结果和其他地区的学校进行交流,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了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2)通过掌握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1)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
(2)阅读《老照片》等书籍,加深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1)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2)通过数据的比较,清楚认识今天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讯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西部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历史的责任感。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代社会是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其中,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世界也正因为此而变得更加渺小。那么,交通和通信工具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如此先进的地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讲授新课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板书)
1、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问)近代交通工具更新有哪些特点?
答:(1)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所取代;
(2)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
(3)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
2、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板书)
(问)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答:(1)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三轮车,(3)马车,(4)自行车,又称脚踏车。
(问)自行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在中国发展的概况如何?
答:(1)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3)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
3、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板书)
(问)靠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
答:(1)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2)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
4、先进的交通工具:(板书)
(问)现代社会中,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答:(1)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轮船。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3)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5、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板书)
(问)新中国交通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1)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
(2)多层次性。
(问)为什么新中国交通发展具有多层次性?
答: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合作探究: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板书)
1、邮政通信的发展:(板书)
(1)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第二课堂]驿站:亦称“置邮”,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处所。
(2)过程:
(问)阐述中国邮政通信的发展历程?
答: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的发展:(板书)
(问)中国的电信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电报和电话。
(问)电报和电话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如何?
(1)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随后几年,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沟通了各大城市与边疆之间的联系。
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到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③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④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讨论)请归纳邮政、电信发展过程中的“第一”。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
请回答:(1)通过图一可知,19世纪中叶,我国尚处于依靠驿站来通信的落后状态。图二所示通讯工具于1882年传入我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我国邮政、电话事业是怎样发展的?
答:邮政: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信: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③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④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本课小结
电车、汽车等取代人力车、马车交通工具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五、学案
1、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
A、晚清时期B、19世纪中后期C、20世纪初D、20世纪50年代以后
2、自行车传入中国是在()
A、19世纪前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初
3、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民族资本主义的丢失”
4、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
A、民国成立后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1949年以后
5、我国近代邮政事业开始于()
A、1856年B、1866年C、1876年D、1886年
6、电话传入中国最早是在()
A、1882年B、1906年C、1912年D、1922年
7、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邮政②无线电报③有线电报④电话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8、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始于()
A、邓世昌B、丁日昌C、李鸿章D、朱其厚
9、中国邮电合一的出现是在()
A、清末B、民初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D、新中国成立后
10、20世纪初的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
A、骑自行车B、乘有轨电车C、坐火车旅游D、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
六、教学反思
第1课金属工具
第1课金属工具[教学目标]
1.明确人类早期历史划分(考古学分类)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知道两河流域约于公元前4000年代初期最先使用青铜器、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铸造业发达、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冶铁术的国家,约于公元前1300年进入铁器时代;了解金属工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理解金属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提取和分析教材正文、辅助材料及教师讲授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有效信息,初步掌握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概念,初步了解历史事实与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初步学会形成历史概念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在此过程中要能充分利用各种史料说明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3.学习金属冶炼术的发明,展现人类从被动地适应自然到能动地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以及科技创新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青铜器及铁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点:金属工具的使用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根本动力。
说明:
1.通过对青铜器及铁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金属工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金属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故为本课重点。
2.要理解金属工具的使用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根本动力,必须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归纳,加深学生对生产工具与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辨证关系的认识,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以实物或多媒体形式,展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区分其出现的先后及基本特性,由此导入新课。2.讲授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3.讨论“各抒己见”的问题,“谈谈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对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4.讨论青铜器的局限性,引出铁器时代到来的必然性。5.分析铁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6.运用本课知识结构示意表小结:铁器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阶段,金属工具特别是铁器的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资料附录]
材料一:
石器(尖状器)镶嵌十字纹方钺司母戊大方鼎铁犁头铁双镰范
材料二:四羊方尊父乙觥吴王夫差鉴司母戊鼎
以青铜(铜、锡、铅的合金)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期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两河流域最先使用青铜器。青铜器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
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便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大约始于公元前20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其中,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周穆王以前),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商朝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均为其中精品。商代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甲骨文,人殉与人牲作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宗庙和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上有成熟的金文,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青铜时代》。
材料三:位于小亚细亚中部的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冶铁术的国家。20世纪初,在土耳其距安卡拉不远的波加兹科易(古赫梯国都哈图沙所在地)发现几万片赫梯泥板文书,其中最重要的是载有赫梯法典的两块泥板,一块属公元前14世纪,一块属公元前13世纪前半期。赫梯文字经捷克学者赫罗兹尼解读成功后,法典已全部译为现代文字。赫梯法典提到许多分门别类的手工业者,其中就有铁匠。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先后掌握了冶铁技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已掌握了冶炼技术,但赫梯国王将冶铁术视为专利,严禁外传。赫梯王国衰亡后,冶铁术向外传播。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使用铁器最早、最普遍的两个地区,都为赫梯人的邻国:其东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其西的希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居住着腓尼基人、腓尼斯丁人和以色列人。《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即提到亚当的第8代孙该隐善作各种青铜和铁制工具器皿。在巴勒斯坦也考古发现了冶铁炉多处,年代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迄今所知最早的铁犁发现于巴勒斯坦的盖拉尔遗址(前13-12世纪),可见这一地区已较普遍地在工农业使用铁器。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来的陨铁。在古苏美尔语中,铁叫做“安巴尔”,意思是“天降之火”,所谓天降之火就是陨石。埃及古人则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可见人们最早认识铁是从陨石开始的。天降的陨石,数量很少,因此用陨铁制作的器具当然是很珍贵的,同时还带有神秘的色彩。用陨石作工具是很少的,所以在生产上,它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通过对陨石利用,毕竟使人们初步认识到铁。
铁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地壳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因为天然的纯铁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铁矿石的熔点比较高,又不易还原,所以人类利用铁较铜、锡、铅、金等还要晚些。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
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铁器。
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当人们能广泛用这种铁制造工具时,青铜工具才逐渐被取代。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SCITOM史海勾沉里程碑化学的发展。
[板书设计]
石器时代
青铜器、青铜时代——两河流域青铜器
(前4000年)影响
金属工具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文明
标志
铁器、铁器时代——赫梯冶铁术
(前1300年)影响
[训练设计]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在土耳其距安卡拉不远的波加兹科易(古赫梯国都哈图沙所在地)发现几万片赫梯泥板文书,其中最重要的是载有赫梯法典的两块泥板,一块属公元前14世纪,一块属公元前13世纪前半期。赫梯文字经捷克学者赫罗兹尼解读成功后,法典已全部译为现代文字。赫梯法典提到许多分门别类的手工业者,其中就有铁匠。——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古埃及纸草文书中有一封赫梯邻国米坦尼的图什拉塔王致埃及法老的信件,其中提到以铁指环和铁刀为厚礼相赠的场面。在埃及法老图坦哈蒙的墓中也发掘出一把铁制刀片,刀柄的原料是黄金和象牙。另据考古发掘,赫梯人将铁当作稀有商品卖给腓尼基人时,出价竟高于黄铜60倍。——摘自本课教材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赫梯国活动中心在何处?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当不晚于什么时期?
赫梯国活动中心在小亚细亚或现土耳其;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当不晚于公元前14世纪。
2.根据材料二,判断当时的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是否已进入铁器时代?为什么?
尚未进入铁器时代;因为铁器在埃及和腓尼基人那儿还是稀有商品。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铁价竟高于黄铜60倍的原因。
生产青铜使用的锡十分稀有,导致青铜器的昂贵,且青铜器韧性不高,因此无法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远胜石器和青铜器,且铁矿矿藏丰富,提取容易,成本低廉价格便宜。
4.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对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铁器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铁器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从而促使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铁兵器的出现,使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技术大大提高。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文化空前繁荣。铁器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课件]
见附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39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