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案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知道“工农武装割据”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复习内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复习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复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自主学习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
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发展:根据地开展_________,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从1930年起,毛泽东、_________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表理解一些重要结论。
事件时间内容/结果影响认识联系
南昌起义8.1失败第一枪
三开始俄国城市
中心革命
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武装
斗争
八七会议8.7清算陈右倾
确定两方针
决定秋起义指明方向做出
决策
秋收起义8底城市受挫
改向农村工作重心开始
转向农村贯彻
决议
土地革命10月打土豪
分田地
废剥削调动了一切
反封建因素民主革命
中心任务
二.红军长征
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
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革命_________。
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_________。
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合作探究
探究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阅读教材和材料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
材料二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摘自《秋收起义》
(1)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
2、阅读教材,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3、根据以上所学,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探究二:红军长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坚无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孙翠萍《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联系》
材料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请回答:
(1)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央红军渡过的三条主要大河及战果。

(3)根据材料二概括的长征精神,试各举一例说明。

(4)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检测:
1.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影响 B.北方是军阀统治的中心
C.近代革命是从南方开始的 D.红军的领导人主要是南方人
2.毛泽东说:“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①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 ②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③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最坚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发生的变化有
①活动中心从南转向北 ②自身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工作重心从城市走向农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4.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进攻与经济封锁
C.动员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
D.扩大中共在农村中的影响
5.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6.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③由幼稚走向成熟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7.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0.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共( )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受王明“左”倾路线影响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相关知识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结果: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

2.井冈山根据地建设

4、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二、红军的长征

1.长征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
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

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

意义:生死攸关转折点,中共党成熟的标志。

3.长征经过:

4、红军长征的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对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是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以及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井冈山精神也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与发扬的。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怎样才能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矛盾要处理,繁重的工作要做,都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井冈山精神的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应该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弘扬下去,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改革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它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成都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例1]十年对峙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并且在白色恐怖中日益壮大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正规军存在

[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红色政权能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其中AD是主观原因,C是客观原因。但最根本原因却应该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客观规律来思考判断。

[答案]B

2.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例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取决于()

A.革命任务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群众基础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中国还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在农村便于发动农民,实现工农联盟。

[答案]D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由毛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就是军事斗争,毛泽东统帅全军军事行动,地位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例3]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由其负责军事指挥

[解析]党的领导就是指思想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毛泽东,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A、B项是确立其领导地位的前提,C项是错误的。

[答案]D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1.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2.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3.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1.自主学习(内容:步步高知识清单)

2.交流展示

a.南昌起义的概况、意义

b.八七会议召开的内容及意义

c.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d.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1探究一:有人用“血雨腥风”、“拨云见日”两个短语形容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请问,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探究二: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

(内容:见步步高对点训练)

一、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

1.两次挫折:

(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的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挫折原因

(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二、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课后第一题

2.复习备考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学生通过探究南昌起义的原因、了解南昌起义的概况,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学生通过第二节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比较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c.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通过中共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总结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教训,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学习,培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b.学生通过红军长征概况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胆略,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从而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
(1)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观看《井冈山》引发的对话”这一情景引出一系列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及时引导与总结,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
由于影视资料最能增强历史感染力,所以本课五组影视情景的创设尤为突出:以播放电视剧《井冈山》片头之朱毛会师精彩瞬间导入、以南昌起义之意义片段引出南昌起义事件的探究、以毛泽东秋收起义后主张放弃城市中心论的精彩辩论引出革命正确道路探索的讨论;以电视剧《长征》片头的播放导入长征内容;以这两部电视剧的剧情介绍作为本课的小结……五组影视情景非常精辟,时间加起来不到5分钟,但非常有导向性,以其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
(2)搜集资料法:
a.课前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南昌起义、土地革命、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搜集资料,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b.课后搜集资料: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学生课后围绕《外国人眼中的长征》搜集资料,让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与拓展,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
(3)故事穿插法:通过学生讲述南昌起义、长征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加深
印象。
(4)表格归纳法:用于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梳理,使其更系统化。
(5)讨论法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

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高三历史备课组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07考纲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点

难点

本课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本课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教法

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Ⅰ)、《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中,在新课改区试题出现的几率较少。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特别是土地革命方面的知识。今后复习中要注重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中国历史上对土地问题的解决方案;红军长征到目前还没有考查过,但我们在复习时也要加强。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1)八七会议前后,右倾错误逐步得到纠正。

(2)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爆发: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等。

3.影响: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克服了党的思想、组织混乱,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工农武装割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1+3”)

①武装斗争

A.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两大起义的局限性:仍然坚持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

B.1930~1931年红军的三次反“围剿”

②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③根据地建设:

A.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巩固了……

B.政治建设: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1)内部: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主要原因:博古、李德等左倾错误的领导。

(2)外部:①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②共产国际左倾政策的影响。

2.经过:中央根据地——渡过湘江——改道贵州——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

(1)开始: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2)转折:1935.1遵义会议

①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

②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

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DA项屈原投江是在端午时期,不可能夜晚圆月高悬;B项《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而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C项金田起义在1851年,而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C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上半叶,独特的革命道路是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括城市,因此答案选C。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2)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矛盾要处理,繁重的工作要做,都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井冈山精神的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应该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弘扬下去,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长征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1)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

(3)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敢闯敢拼,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精神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3)教学

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39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