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儿童和平条约》其它杂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这次,当我读完美文《儿童和平条约》后,这一字一句构成的文章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竟如此强烈地牵动着我的心。
对呀,这正是我们的心愿!世界如果没有战争,没有武器,没有破坏,没有憎恨,没有疾病这将是一个多么完美的星球!
可是,当今社会,有多少不够完美的事:非典、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战争,化学武器
就说战争,有多少无辜百姓不幸身亡。保卫国家是对的,乱杀良民是错的!谁不知道这样做主是为国家着想,可有多少生命就在一场场战争中结束。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呀,可为什么生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战争对人类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耻辱。不管是前人还是当今人士,都有责任去承担一切。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地给予我们的,我们将保卫它。大地惩罚我们的,我们将引以为戒。人类的自我破坏,我们决不容许。谁也不愿有那么一天,人类的脚印消失无踪。
亲爱的朋友,世界是大家的,我们要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共同学习!
让我们每个人都放飞正义的和平鸽!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评语:
追求和平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小作者人小志气高,心存世界,有感而发,让我们共同期待:和平就是可能的!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5个,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
3、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1、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们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指导学生运用综合识字方法学会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要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恐惧—()探索—()
永久—()洁净—()保护—()
二、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要。
2、我们将。
3、我们为了。
三、收集一些反映全球儿童生活的资料,和同伴交流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例如:伊拉克的儿童们正饱受饥饿与战火的摧残……
四、请同学们看看本课图上的旗帜,选认识的旗帜画下来,并说出是哪个国家的旗帜。
学情分析:学生对条约缺乏了解,甚至有些学生从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所有的儿童都渴望和平、向往和平,期望全世界永远消灭战争。课文表达了全世界儿童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有关伊拉克战争、美国“911”事件的录像片、课件、有关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播放有关《伊拉克战争》、《美国“911”事件》的录像片。
2、你能说说观看后的感受吗?(我们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伊拉克的儿童们正饱受饥饿与战火的摧残……)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质疑。观看录像,畅谈感受。
齐读课题。
质疑问难。为学生创设一个仇恨战争,渴望和平的良好氛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请大家认真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课文。
4、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5、集体检查字音。(可采用多种识字游戏)
6、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听读录音。
认真朗读课文。
同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互相评议。
学生认读自己认识的生字,不认识的字组内交流,共同交流识字好方法。
学生大体说出课文内容即可。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读和听的习惯。
体现了自主识字。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1、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2、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指导感情朗读。
5、全世界的儿童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应该怎样做?
6、教师小结: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
读文后分组讨论交流:⑴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⑵人类应该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⑶全世界的儿童对战争充满了仇恨,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学生美读课文,体会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和平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渴望和平、追求美好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1、学习了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3、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
鼓励大胆回答,可以说一说自己从电视中、报纸上、收音机里……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个人的打算和做法。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1、请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儿童和平条约》。
2、小组讨论,制定公约。目的是为了加强课内外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童和平条约》课堂纪实与点评”,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了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这份公约语言简练,概括性强。框架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分为八小节来写,正好八句话。但八句话叙述的方式各有不同,第二句采用肯定句式“我们要……”,第三句又用否定句式“我们再也不要……”。程度逐句加深,最后一句点明了实现和平的方法,有效地总结了全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平”,难点词语“条约”“无家可归”“生命之源”。
3.能联系实际,体会和平对每个人的意义,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构想〗
这篇课文看似一篇简单的儿歌,但细细读过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抽象词语和深刻含义的条约。怎么教?抓住“读书”这个中心,向外延伸,延伸到整个世界,调查、研究,然后回到课堂,再来体会理解这个条约,相信这个办法能行。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上,从预习反馈开始,然后展开整个文章。由于文章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果悉数研究,学生水平达不到,时间也不够,因此我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集中探讨一至两项内容,再体会朗读,其他内容作为非重点,达到“读之初体验”就可以。最后,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要求和平的愿望,对全世界发出呼唤。
课前准备:
1.了解世界各地是否有战争,为什么要战争,是谁侵略谁。[可从每天的报纸上获得资料,也可请教家长,有条件的可上网查询。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在阅读中增加了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视角和思想层次。]
2.查找《儿童和平条约》制定的年代背景资料。
3.初读课文,解决字音,连同下面的注解一起阅读。
4.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儿童条约[我故意少写一个词。]
生:“不对不对!老师,少了和平这个词!”[同学们都急着喊。]
师:没错,你们预习得真认真!用红笔将“和平”补充好。
齐读课题:儿童和平条约
师:1986是什么年?
生:国际和平年![有的同学立刻举起了手。他们预习得真认真。]
师:你们还了解到什么?
生:“中国有个小学生叫刘玲,她在纽约法拉立草坪公园签了《儿童和平条约》。”
生:“不对,我给你改正一个错误,是法拉兴公园!不是法拉立!”[看着戎世光同学那认真的劲儿,值得表扬。我伸出了大拇指。]
师:有句话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同学们已经知道其一,知不知道其二呢,这份全世界各国儿童共同签署的条约是一份怎样的条约呢?说说你的理解。
生:是一份让大家和平的条约。
生:是说全世界的小朋友告诉全世界的大人:不要再打仗了!
师:说得都有道理,你们“既知其一又知其二”。
(二)字不离词
师:课文中又有许多生字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吧!
师:看谁读得最正确。
出示词语:条约宣告疾病仇恨给予
探索恐惧无家可归
*读到“条约”
师:“条约”这个词就是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读到“给予”
生:gěiyǔ
师:再读这个词。
生:gěiyǔ!
师:看来同学们的确是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给”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当中读“jǐ”“jǐyǔ”!以后预习中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字或词,可以查字典来解决。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了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这份公约语言简练,概括性强。框架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分为八小节来写,正好八句话。但八句话叙述的方式各有不同,第二句采用肯定句式“我们要……”,第三句又用否定句式“我们再也不要……”。程度逐句加深,最后一句点明了实现和平的方法,有效地总结了全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平”,难点词语“条约”“无家可归”“生命之源”。
3.能联系实际,体会和平对每个人的意义,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构想〗
这篇课文看似一篇简单的儿歌,但细细读过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抽象词语和深刻含义的条约。怎么教?抓住“读书”这个中心,向外延伸,延伸到整个世界,调查、研究,然后回到课堂,再来体会理解这个条约,相信这个办法能行。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上,从预习反馈开始,然后展开整个文章。由于文章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果悉数研究,学生水平达不到,时间也不够,因此我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集中探讨一至两项内容,再体会朗读,其他内容作为非重点,达到“读之初体验”就可以。最后,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要求和平的愿望,对全世界发出呼唤。
课前准备:
1.了解世界各地是否有战争,为什么要战争,是谁侵略谁。[可从每天的报纸上获得资料,也可请教家长,有条件的可上网查询。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在阅读中增加了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视角和思想层次。]
2.查找《儿童和平条约》制定的年代背景资料。
3.初读课文,解决字音,连同下面的注解一起阅读。
4.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儿童条约[我故意少写一个词。]
生:“不对不对!老师,少了和平这个词!”[同学们都急着喊。]
师:没错,你们预习得真认真!用红笔将“和平”补充好。
齐读课题:儿童和平条约
师:1986是什么年?
生:国际和平年![有的同学立刻举起了手。他们预习得真认真。]
师:你们还了解到什么?
生:“中国有个小学生叫刘玲,她在纽约法拉立草坪公园签了《儿童和平条约》。”
生:“不对,我给你改正一个错误,是法拉兴公园!不是法拉立!”[看着戎世光同学那认真的劲儿,值得表扬。我伸出了大拇指。]
师:有句话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同学们已经知道其一,知不知道其二呢,这份全世界各国儿童共同签署的条约是一份怎样的条约呢?说说你的理解。
生:是一份让大家和平的条约。
生:是说全世界的小朋友告诉全世界的大人:不要再打仗了!
师:说得都有道理,你们“既知其一又知其二”。
(二)字不离词
师:课文中又有许多生字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吧!
师:看谁读得最正确。
出示词语:条约宣告疾病仇恨给予
探索恐惧无家可归
*读到“条约”
师:“条约”这个词就是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读到“给予”
生:gěiyǔ
师:再读这个词。
生:gěiyǔ!
师:看来同学们的确是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给”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当中读“jǐ”“jǐyǔ”!以后预习中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字或词,可以查字典来解决。
(三)体会朗读
出示课文的投影片。
师:谁想把课文读一读?[指名8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
师:其他同学听的时候可要动脑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画下来。
师:谁想对这八位同学说些什么?
生:王欣全,我觉得你读的声音很响亮。继续努力!
生:我给江永刚提个意见,你刚才读错了一个字,是给予(jǐyǔ),不是(gěiyǔ)。你再读一遍!
师:好了,现在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大胆提了!
生:什么是“无家可归”?
师:相信会有同学们帮忙解答。
生:“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不能回家了。
师:没错。你启发了我,你知道哪些人无家可归?
生:马路上那些要饭的就无家可归。
生:还有电视上演的那些黑孩子也无家可归。
师:因为什么?
生:因为战争,我看到许多房子被炮弹炸成了灰。
师:是啊,那些可怜的孩子不仅无家可归,还没有饭吃,面临饥饿,生病了不能去看,面临疾病。所以――
生:应该“和平”![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自内心地说出了“和平”。]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什么是“生命之源”?[学生虽然还仅仅限于对词语的提问,但是这个词却抓得很好。]
生:“生命之源”就是水。[好几个学生争着说起来。][板书:洁净]
……
师:看来你们确实动脑筋看课文了,下一次欢迎大家提更有难度的问题,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提!
师:你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哪一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是什么感受?
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句。
师:先读一读,再来说一说。
生:“我们要一个没有……消灭破坏和疾病。”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种疾病,有白喉病、疟疾、艾滋病、猩红热、还有变异病毒引起的流感!还有非典![板书:战争疾病]
师:“马医生”,希望你继续研究,以后给我们讲更多的医学知识好吗?疾病真是够可怕的,我们一定要注意。来,再把这句话读读。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句。“我们再也不要仇恨和饥饿,我们再也不要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我知道我们青岛以前被日本侵略过,他们还写了个牌子:“华人和狗不得进入。”他们在这无恶不作,许多中国人无家可归,甚至都被残酷杀死了。[板书:仇恨饥饿]
生:我还知道!青岛还被德国占领过,青岛啤酒厂原来就是德国人为了在青岛能喝到啤酒建造的,原名叫日耳曼啤酒厂。
师:真是太棒了,你们懂得真多,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中国通史》里读到的。
生:我是爸爸告诉我的。
师:看,读书多好。来,为我们的“小博士”和“小灵通”鼓掌吧!
师:还有哪儿感受最深?
生: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第二句。“我们要……”。报纸上说美国轰炸伊拉克,伊拉克人和美国人都有死的和伤的。
生:我想对美国总统说:“别打仗了。如果士兵死了,他家里人多难过啊。”
师: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对吗?带着这种感情,把这一句再读一读。
……
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你们真是用心在读书了。
让我们再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遍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板书:欢乐]
[这一回,学生读得铿锵有力,有愤怒、有希望、有祝福。]
(四)放飞和平
师:我们要向世界呼唤和平,齐读最后一节。[总结板书]
师:好极了,如果那些侵略者听到我们的声音一定会被震撼的。看,谁来了?[老师的拇指交叉摆出鸽子飞翔的动作,在投影幕前晃动,形成手影]
生:是小鸟!
生:是鸽子!是和平鸽!
学生都用双手摆出鸽子飞翔的形状,有的已经站起来。
师:和平的使者们,你们想飞到哪儿?怎样呼唤呢?
生:我要飞到伊拉克,告诉那的人不要再打架了,要和平。
生:我要飞到美国,告诉他们“冤冤相报何时了”。
生:我要飞到全世界所有有战争的地方,告诉那些侵略者,连我们小孩都知道和平,你们还打什么?你们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吗?
师:我们的祖国是个和平的国家,所以我们生活的特别幸福。让我们一起来维护《儿童和平条约》吧!
〖案例点评〗
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与生活有机结合,从课文生发开去,通过查找资料和认真读书产生联想和感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应该说《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这节课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首先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重视了课前准备,使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对“战争”和“和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外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准备对学好本课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新课程也赋予了老师和孩子们开放的课堂。课堂上,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学生的交流发言了。新课程改革下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思路开阔,见多识广,敢想敢说,乐于合作。本节课以“默读――交流――朗读”为主线,以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为中心展开学习,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学生都能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谈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学生知识的广泛性、思维的开放性,与以往学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从他们朴素稚嫩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应该说这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外,老师的恰当而具体的口头评价比较精彩,起到了很好的鼓励和点拨作用。
第三,最后拓展部分,老师以“放飞和平”为主题,通过手势和平鸽的形式,给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把自己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从学生们真实的想法和真诚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老师的问题设计也较恰当,开放度大,学生不难想到,也能说出来,更可能有自己富有新意的想法,从课文到生活,从身边到世界,从战争到和平,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积极有效的。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儿童和平条约》教案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儿童和平条约》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且能够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呢?(想知道那就得坐端正)教师播放课件
2、提问: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它象征着什么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和平有关的诗歌。(教师随即板书,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4、学生交流查阅的有关和儿童平条约的资料。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铅笔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
(2)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或者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指明读生字并组词,强调多音字“给”。
3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二)学词
出示词语:
饥饿给予洁净幻想探索食品共享悲伤
无家可归欢笑恐惧消除战争和平
①指明读,正音,强调“给予”的读音
②开火车读,齐读。
③在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三)写字
1、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特点再描红。
2、重点指导:归予幻
3、学生练写,要求:每个字写两个,第一个看清笔画写准确,第二个看清位置写规范。
4、同桌互查。
三、熟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
1、自读诗歌,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并联系实际想一想。
2、说说你从诗歌中知道了什么。(教师随即板书)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诗句后齐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宣告”的意思。用宣告的语气读诗歌的1-4行。
3、这首诗歌反应了全世界儿童的什么心声?(和平)
(三)展示收获
1、《儿童和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看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饥饿
无家可归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儿童和平条约》生字组词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儿童和平条约》生字组词北师大版
【童】
读音:tóng
巧记:“立”在“里”上无事干,是个孩子正贪玩。
字义:①儿童,小孩子②旧时指未成年的男仆
组词:①童年童话童声童谣②书童家童
造字:形声
造句:我们的童年多么快乐!
笔顺:“立”的底横宜长,盖住下部“里”。
字歌:
牧童骑黄牛
憧憬那幢楼
差点撞树上
赶紧捂瞳眸
2【饥】
读音:jī
巧记:吃“几”顿不饱(“饣”代表吃)。
字义:①饿②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
组词:①饥饿如饥似渴饥不择食饥寒交迫②饥荒饥馑
造字:形声法
造句:在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读书。
笔顺:左部的撇略直,横钩的横不能过长;右部撇伸展。
字歌:树木有生机月下练胸肌冷言含讥讽食物可充饥
3【饿】
读音:è
巧记:饭前(饣)“我”来,肚子空空。
字义:肚子空,想吃东西,跟“饱”相对
组词:饥饿饿饭挨饿饿肚子饿虎扑食饿虎扑羊
造字:形声法
造句: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面临饥饿的困扰。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斜钩自然伸展。
字歌:仙女名嫦娥喜鸟爱天鹅游览峨眉山吟哦人饥饿
4【归】
读音:guī
巧记:竖撇()加横山(彐)。
字义:①返回,回到本处②趋向③归并,合并
组词:①归程归国华侨早出晚归②殊途同归③归纳归结
造字:形声
造句:归国华侨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笔顺:第一笔竖要短,撇为竖撇;“彐”写得扁些。
5【予】
读音:yǔ
巧记:无缨(yīng)的矛()。
字义:给予
组词:给予授予寄予予人口实予以表扬请予批准免予处分授予奖状予以考虑
造字:会意法
造句:给予别人帮助是一种快乐。
笔顺:竖钩稍长,写在竖中线上。
6【食】
读音:shí
巧记:“良”“人”可吃。
字义:①吃的东西②吃③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见的现象
组词:①零食面食丰衣足食②食肉③日食
造字:会意
造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笔顺:上部撇捺宜长而有力;下部末笔变为点,且顿笔。
7【净】
读音:jìng
巧记:“争”取两点水(冫)。
字义:①干净,清洁②纯,纯粹的③洗,使干净
组词:①干净窗明几净②净重净利③净面净手
造字:形声
造句:我们吃饭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
笔顺:“冫”要分开;“争”横向笔画间距相等,中横出头。
字歌:
广场很干净
正好放风筝
风大线挣断
飞走眼睁睁
8【幻】
读音:huàn
巧记:幼年力不足(“力”少一撇是“”)。
字义:①空虚的,不真实的②奇异地变化
组词:①幻想幻境虚幻梦幻②幻术变幻变幻无穷
造字:会意法
造句:古人许多美好的幻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笔顺:“幺”书写时略偏上;“”要稍向左倾斜。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之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5个。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儿童和平条约,并了解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4、完成“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查找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
课型:诗歌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部《儿童和平条约》。
3、板书课题:《儿童和平条约》(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数有几个小节。
(2)出示5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疾、饥、予、恐、惧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疾病、饥饿、给予、恐惧、条约、宣告、仇恨、无家可归、探索
(4)说说“宣告”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再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并评价。
(3)指名读,并评价。
(4)齐读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由说说: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
(6)小组学习: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试背课文。
3、完成“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
(1)出示题目:
请你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翻一翻报纸,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战争,有饥饿。
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话想说?
(2)学生自由说说。
(3)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5、儿童和平条约
战争
和平没有破坏
仇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9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9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文《儿童和平条约》。
2、出示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疾、饥、予、恐、惧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予(四笔写成),惧(“具”字里面有三横)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宣告、探索、恐惧、悲伤、无家可归、()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明白鈥溊斫狻⒏琛⒏冻鲡€澋闹匾浴?/p>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2.感悟内容,明白鈥溊斫狻⒏琛⒏冻鲡€澋闹匾浴?/p>
教学准备:
和平鸽的图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颂歌这一板块中,我们已经学过课文《欢乐颂》,这篇课文赞颂了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板块里的第二篇课文《和平颂》。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节奏感读到排比句时,要读得稍慢一点,给人思考的时间。
2.小组学习生字,学习诗中的生字,讨论解决诗中不容易理解的词语:梦寐以求。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提问,诗歌一共有几句话?(3句话)
2.你对哪句话有深入的理解,把你的感受讲给大家听。
3.指导朗读,学生讲到哪句,指导朗读哪句话。
4.自古以来,人类都向往和平,憎恶战争。你还能说一说哪些表达人类对和平向往的句子。
四、防写练习
读下面的诗句,仿写诗句的形式续写诗句。
哪里有伤害,让我传达宽恕;哪里有仇恨,让我播种爱心;
哪里有疑惑,让我提供希望;哪里有绝境,让我提供喜乐。
作业:
1.背诵全篇课文。
2.预习下一篇课文。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课文重点记叙了雷棣发愤读书学习及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责任成长等主题也蕴含其中,通过深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本文是这个单元的开篇课文,学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单元主题地球家庭,让学生明白: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同时,为学习下一个教学单元战争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朗读能力较强,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过他们社会阅历浅,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少。加之,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优裕的环境中,他们很难将小家的不幸、国家的灾难、地球的和平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动力;
3.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教学法,重在引导。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品悟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课文。
五、说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1.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和平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2.教师在此基础上播放课件,并配乐讲解:是啊,我们这个地球上仍有很多地方不太平,那里的人们饱受战争之苦:家园被毁、妻离子散、肢体残缺甚至失去生命!那里的孩子每时每刻面临着贫穷、饥饿、死亡的威胁,孩子们点起了蜡烛为世界和平祈祷,那么也让我们怀着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引导学生解题:课题是一把钥匙,能开启课文学习的大门,同学们读课题时要善于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提炼归纳如下:(出示问题)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这个企盼世界的孩子是谁? 他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学生对战争的恐惧、憎恶和对世界和平的热切企盼,为实施教学作好情绪铺垫;并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解题,把握学习本文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带着问题小声快速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要作上记号。
2.学生读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难词并积累词语(沉浸、回眸、凯旋、殉难、叮嘱等)。对学生提出的生字难词,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认读。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扫清字词障碍后,请学生快速浏览。经过浏览,同学们知道了这个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雷棣(提醒学生读准棣字的读音)并引导学生寻找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做好旁批,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当学生找到介绍雷棣父亲相关情况的语句时,可由资源链接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中东等学生相对陌生的概念进行补充说明;当学生提到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那封信时,教师顺势引出:这是一封怎样的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信件,并请一名学生朗读全信)
教师过渡:这封信饱含着一个中国孩子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之情。在得知父亲牺牲后,雷棣和他的妈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后,师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这段文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所以我决定将此段作为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采用师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的形式:由学生齐读叙述语言,教师读妈妈的话,由一名学生读雷棣的话,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一字一顿地读出雷棣的哽咽:妈妈,我会记住的; 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语气柔婉地读出爸爸对雷棣的殷切希望: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随后,教师提出:从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中,雷棣能感受到爸爸要告诉他些什么吗?学生可能会说:要坚强、要照顾好妈妈和自己,努力学习
(此环节紧扣文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体会雷棣 承受的丧父之痛和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失去父亲的悲痛让雷棣承受了他这个年龄的孩子难以承受的苦难和打击,但是他没有趴下,而是好像一下子长大了。那么在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的注视下,雷棣身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试着归纳概括能表现雷棣变化的事件;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接着让学生用加小标题的方法给这几件事加上标题,语言尽量简洁; 最后教师出示课件修正、明确。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离去对雷棣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课文重点写了其中的哪些事?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两件事?准备下节课讨论、交流。
(此问的设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多么可敬可爱的孩子呀,失去父亲的切肤之痛成了他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间属于他的小书房里,去看看他吧:(师出示课文插图)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雷棣回望爸爸的深情目光中,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当学生回答到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的相关语句时,(师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齐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 (此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师出示问题)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用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企盼比盼望的词义程度更深,更能表现主人公雷棣在经历了巨大的丧父之痛后,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之情,所以不能换。雷棣之所以企盼世界和平,是因为这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 对雷棣的希望,所以雷棣要企盼和平。(师展示本课的板书设计)
然后,教师用语言过渡:要完成爸爸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并非一朝一夕,年幼的雷棣只能从学习、生活中的这些普通小事中,为他的理想做着准备,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雷棣会为世界和平作出怎样的贡献? (此问的设置紧扣本课内容,并为第二课时学习作好铺垫)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过渡:同学们,要表达对世界和平强烈企盼的又何止雷棣一人呢?(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成员齐聚在奥运五环之下,他们心中涌动着热爱奥运、热爱友谊、热爱和平的巨大热情,因为他们参加的不仅仅是一场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增进全世界人民友谊的和平聚会;一曲《我和你》唱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梦想团结,梦想友谊,梦想和平!历史悠久、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就让我们和雷棣,还有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为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祈祷祝福吧! (此环节重在深化文章主题,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六中的习题P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与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数器。
学具: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两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激活已有的数学经验。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说一说:
(1)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4)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5)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面积单位,你们非常关注身边的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接着出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占地面积约20()。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
同学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
2、揭示课题:我们要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公顷
1.初步感知公顷,学习例1.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
(1)课件出示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课件出示例1:1公顷到底有多大?
“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课件出示: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汇报,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那么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2.感悟公顷。
(1)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课件出示: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生板书,使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2)领悟公顷阅读有关旅游景点的面积,并进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通过推算、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课件出示有关资料的图文信息。
①故宫约720000平方米
②济南野生动物园占地面积大约60公顷。
③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约40公顷。
④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占地面积约为21公顷。
⑤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占地约80000平方米。
⑥济南泉城广场大约17公顷。
(3)总结公顷与平方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课件出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练习。
(4)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①在“○”上填“>”、“<”、“=”。
8公顷○7500平方米
50000平方米○5公顷
300平方米○3公顷
6800平方米○68公顷
②一个苗圃长95米,宽80米。这个苗圃的面积多少平方米?这个苗圃够1公顷吗?
③学校附近有块长方形的地,长约为150米,宽约为100米,这块地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方米?够1公顷吗?
集体订正答案,教师要注意在巡视的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
(二)认识平方千米
像这类表示一个广场、一个公园、一块土地的面积是,通常用公顷表示。但是,如果要描述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面积,还有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统一意见之后班内汇报。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1)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课件演示例2:使学生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课件演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3)了解平方千米主要是用于描述城市、国家的面积。
(4)教学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600公顷=()平方千米
800公顷=()平方千米
300公顷+900公顷=()平方千米
3平方千米=()公顷
65平方千米=()公顷
7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综合练习。
21平方千米=()公顷
450000平方米=()公顷
180000平方米=()公顷
9公顷=()平方米
70000公顷=()平方千米
四、总结整理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有疑惑的问题。
2、师生共同整理面积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五、布置课外实践
1、调查所在城市广场占地多少公顷。
2、调查所在城市占地多少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与发明”,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至第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
教学重难点
1、乘法的意义
2、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儿童乐园挂图,学生准备18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2+2=(2)3+3+3+3+3=(3)5+5+5+5+5=
(4)6+6+6+6+6+6=(5)7+7+7+7+7+7=(6)10+10+10=
指名口算,并且说说每题各是几个几相加。
2、动手操作题。
让学生动手摆圆片,同桌两个学生,要求坐在左边的学生横着摆圆片,每排摆6个,摆3排;坐在右边的学生竖着摆圆片,每列3个,摆6列。
提问:
你是怎么横着摆的)
你摆了几个几?(3个6)
求3个6相加,用什么方法计算?(用连加的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6+6+6=18)
还有的同学是怎么摆的?(竖着摆的)
你摆了几个几?(6个3)
求6个3相加,用什么方法计算?(用连加的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3+3+3+3+3=18)
二、新授
1、投影出示挂图。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提问:
图中画的是谁在做什么?(小朋友在儿童乐园是玩耍)
小朋友们都在玩哪些游戏?(小火车,划船,飞机)
谁能说一说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板书: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谁会列式计算?[(2+2+2+2=8(人))
板书:2+2+2+2=8(人)
你为什么这样计算?(每架飞机可以乘坐2人,有4架飞机,就是求4个2相加是多少,求4个2相加是多少用连加的方法计算)
3、教师说明:求4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计算,但是,如果有5个2相加、6个2相加、10个2相加、16个2相加……还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就太麻烦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板书:乘法
教师接着口述: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先看2+2+2+2,加数相同,都是2,先写2,有4个2相加,再写4,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2×4=8
教师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2”表示什么?
“4示什么呢?
2”表示什么呢?
那该用什么做单位名称呢?(人)
板书:2×4=8(人)
4、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师说明: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名称,同样的,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都有名称,乘号左边的数叫乘数,乘号右边的数也叫乘法,相乘的结果叫积。
(2)教师接着指着2×4=8,叙述;在这个算式中,“2”和“4都是乘数,“8”是积。(边叙述边板书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把名称齐读一遍)
板书:2×4=8(人)
(3)教师指出“2×4”读作2乘4,全班齐读两遍。
(4)教师最后小结:2和4相乘可以写作2×4,也可以写作4×2。
板书:或4×2=8(人)
提问:4×2这个算式该怎么读?(4×2读作4乘2)
全班齐读两遍。
5、教师提问:
从这幅图中,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小火车上坐多少人)
板书:小火车上坐多少人?
要求小火车人坐多少人,该怎么算呢?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板书:4+4+4+4+4+4=24(人)4×6=24(人)6×4=24(人)
在乘法算式中,4表示什么?
6从哪儿来的?(有6个4相加)
6、教师提问:
从这幅图中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划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3+3+3=9(人)3×3=9(人)]
算式中的两个“3”分别表示什么?
7、引导学生把以上几道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然后总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三、练习
完成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题。
1、一共有几只鸟?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相加。
2、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乘法算式的。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
难点: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学具准备:查找有关维和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
(学生说)
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它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一个企盼和平的中国小男孩儿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2、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师:看到这课题大家肯定会想这孩子是指谁?
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师: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为了世界和平雷棣做了哪些事?┉┉)板书重要的问题
3、很好。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们这种有疑而问的精神。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解疑、学习第一部分
1、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板书:生前的理想。
怎么朗读?用什么语气读?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妈妈此时的心情。(如悲痛欲绝等。)个别读、齐读。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他对我说: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板书:家人的希望(或雷棣的希望)(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这句话是爸爸临上飞机对我说的,用什么成语概括?应该有什么语气读。
全班齐读。
4、什么是蓝盔?有关维和部队资料,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找,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
(各小组汇报)
5、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三)观看插图、启发想象
1、爸爸牺牲了,望着爸爸的遗像,他会怎么想呢?(挂出插图)
2、指名说。
3、刚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四)再读课文,解学生疑(大略了解课文第二段)
1、师: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找一找,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并概括一下,?)
板书:(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2、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交错叙述了几件事。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雷棣成长经历的哪些事,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标出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说说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竟什么意思?
读一读。
五、深化主题
1、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2、学了课文,说说你对企盼的理解。能不能换成盼望?为什么?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七、概括中心思想
八、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九、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关心他人
企盼和平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儿童乐园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儿童乐园教案文章来源://m.jab88.com/j/830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