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设计
11、中国石拱桥
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妙惟肖()长虹饮涧()双曲拱桥()
河水暴涨()桥墩()洨河()匀称()
2.《中国石拱桥》作者_____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专家。在旧中国,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__。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沧大桥。
学习研讨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5、品读精彩语段,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它是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桥?写出其名字及桥的特点。
6、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拓展学习
8、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桥呢?请你来当桥梁设计大师,并对它简要介绍一下。(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一课一得
12*桥之美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zhù()足xiāo()魂媒介()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学习研讨
3、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拓展学习
7、收集有特色的桥的图片,与同学交流鉴赏,并选择其一写一篇短文(可以说明,可以描写)。
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顺序,全文语言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B;C。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13苏州园林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来突出这个特征的。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资料积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上网了解更多有关苏州园林的图文资料,进一步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吧。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轩榭()
池沼()丘壑()模()样镂空()砌()
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设计者和匠师们是
从,,,
四方面下功夫来体现以上特点。
(2)回顾前两课学过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说说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学习研讨
4、研读课文三至六段,完成:
(1)小组讨论: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能否互换?
(2)小组讨论:第四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文中优美语句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提示:可从语言美和画意美角度谈)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拓展学习
6、仿句训练——任选一句仿写句子。
(1)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要求: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分说部分要用一组排比句。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要求:利用分总式的格式写一段话,分说部分结构要整齐,冒号前后为因果关系。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4故宫博物院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湛蓝()肃穆()修缮()蟠龙()鳌头()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布局:
幽雅:悠扬:
井然有序:
3、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了解故宫。
4、在原文中画出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完成课后练习一。
学习研讨
5、故宫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6、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数字“28”、“2380”是想说明什么?
7、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9、请你当导游:假设你带的旅游团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他们介绍故宫?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
拓展学习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指出其说明顺序,画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并说说选段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1)说明顺序:
(2)体现这种说明顺序的词语有:
(3)说明的内容:
一课一得
15*说“屏”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屏的图片,如果你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带到课堂上给大家欣赏。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相称()
3、通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并简要的把这三方面的内容写下来)
5、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学习研讨
6、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
7、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将你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例句:
分析:
拓展学习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摘自《人民画报》)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
(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
一课一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
6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
惧惮()粗拙()疏懒()惊骇()
2、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略写?哪些详写?
略写:
详写:
学习研讨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4、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
5、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6、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7、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9、课文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请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想象短文。
10、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
一课一得
7背影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通过朗读等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预习导学
【学习流程】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把你自己有疑难的字词写在后面吧。
狼jí()chóu()躇蹒跚()琐屑()
颓()唐diàn()记()()
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文章通过记述
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之情。
学习研讨
3、本文几次写到我流泪?我流泪的原因又各是什么?
4、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我”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
(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找出文中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为你买几个橘子去。”,坚持为一个二十几岁已年轻力壮、会照顾自己的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研讨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很少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可能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难以让同学所接受。但是,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父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只是它总是沉默的,不像母爱一样外露,所以你们误以为它不存在,忽略了它。现在,让我们一起追忆或寻找自己的父爱,谈淡你对父爱的理解。
6、文学作品选取标题非常重要,课文为什么不以“浦口送别”或“回忆父亲”为题,而偏偏以“背影”为题呢?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8、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10、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疼爱你的事或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因为爱是不能忘记的。(请你把它写在作文本上)150字左右。
一课一得
谈谈你学习本文的体会:
8*台阶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学习重难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凹凼()尴尬()烦躁()涎水()门槛()
啃()黏性()蹿()撬()磕()揩()
茬()筹划()晌午()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记叙了父亲为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
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学习研讨
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把握文意。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本文中“我”家乡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讨论下面问题。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解?
5、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拓展学习
6、比较一下,《台阶》与《背影》在命题立意上有何不同。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9老王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伛()攥()惶恐()荒僻()塌败()
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
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
学习研讨
3、小组研讨:
(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
4、思考品味:
(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
(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
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7、拓展阅读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1)考考你的判断:“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看来,一个稍微有点地位的人与乞丐握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文章的描写给人以真实之感,为什么?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
(5)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不超过30个字)。
结尾句深意:
“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作迁移: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注意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生动合理地写出老王的心理活动。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0*信客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3、感受年轻信客诚实守信的品质和任劳任怨的胸怀,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难点】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猝然( )Xīxū() 焦灼( ) jìliáng( )
吊唁( ) jídù() 昏厥( ) diānpèi()
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涉 穷困()倒 低()顺眼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下列内容。
信客的工作内容:
信客的生活景况:
4、了解余秋雨。
网站点击:/yqy/余秋雨主页
学习研讨
5、作者在写年轻信客之前,为什么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6、作者重点写了年轻信客哪些事迹?从中可看出年轻信客什么性格?
7、总结信客这一生,什么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8、年轻信客为什么能成为好老师?他的成功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启发?
9、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1、老信客告诉小信客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的确,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你能为本文这个中心主题补写几则论据或几句名言警句吗?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设计
19三峡
xx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叠嶂()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飞漱()长啸()属引()
2、解释加点字词:
襄陵()良多()阙处()哀转()
乘奔御风()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3、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三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郦道元。
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三峡的古诗文,并注明诗题和作者。
学习研讨
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
6、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得自然流畅,注意停顿。
7、思考讨论: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绘三峡的美?(用“你看,三峡美在”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2)从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把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4)作者为什么要写猿鸣?
8、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借助课文内容,为亲朋好友写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提示:要注意这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注意写景顺序,扣住课文句子进行编写?
9、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0、课外阅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章为了表现山川之美,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古时三峡之美,美在山险水异,令许多文人骚客为之歌咏。当今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有人认为这破坏了三峡的美,你是否赞成这说法?
12、据介绍,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时,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资料,展开想象,郦道元所描写的三峡景观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一课一得
20短文两篇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体会《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3、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能与其奇者()遂()藻()荇()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2)四时俱备:
(3)五色交辉: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解衣欲睡:
(7)欣然起行: (8)步于中庭:
3、作者及文体简介
(1)《答谢中书书》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书”的意思是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弟弟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_”。
学习研讨
4、课文《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5、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该如何理解?
6、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慨是:
7、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拓展学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
9、[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10、[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
11、[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不超过12个字):
12、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一课一得
28*观潮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
雉()溯()僦()绮()溢()
2、结合注解,学习常用词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以为线索,开篇从多个角度描写的壮观景象。既又
,写出了大潮的奇伟壮丽。
3、了解南宋历史和当时的观潮盛况。
4、收集钱塘大潮的相关图片。
5、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你还能说出哪些日子的别称?
学习研讨
6、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可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么分?
7、赏读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3)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拓展学习
9、阅读潘阆(láng)《酒泉子》,发挥想象、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不限字数。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9湖心亭看雪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含义,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知识积累:收集整理关于西湖的诗句。
2、走近作者: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3、给加点字注音。
毳()衣雾凇()一芥()沆砀()铺毡()喃喃()
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整理重点字词或疑难字词含义。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余挐一小船()
③上下一白()④及下船()
(2)辨析多义词的含义。
是:①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更:②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白:③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这样的景色:
学习研讨
5、文中最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词语是:
6、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张岱特别的呆气?
(2)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应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研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品味其写景之妙。
拓展学习
6、收集整理古人描写雪的诗文。
7、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视他为知己吗?为什么?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0诗四首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背诵、默写四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四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送别,是古今文人墨客常写的题材,你知道哪些送别诗?把其中的名句、诗题及作者写下来。
学习研讨
1、读一读:
要求: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2、译一译:
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这四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自己喜欢理由吗?
4、品一品:
(1)《归田园居》一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2)《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归田园居》《游山西村》这两首诗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红楼梦》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赞同香菱的说法吗?
(5)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6、想一想:鄙弃官场生活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7、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一课一得
19三峡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叠嶂()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飞漱()长啸()属引()
2、解释加点字词:
襄陵()良多()阙处()哀转()
乘奔御风()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3、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三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郦道元。
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三峡的古诗文,并注明诗题和作者。
学习研讨
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
6、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得自然流畅,注意停顿。
7、思考讨论: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绘三峡的美?(用“你看,三峡美在”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2)从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把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4)作者为什么要写猿鸣?
8、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借助课文内容,为亲朋好友写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提示:要注意这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注意写景顺序,扣住课文句子进行编写?
9、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0、课外阅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章为了表现山川之美,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173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