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壮丽的青春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壮丽的青春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八课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欧阳海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做一个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
思考讨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突然之间发生了什么情况?面对这情况,结果会是如何?
3)理解词语:骤然,瑟瑟,雷霆万钧,风驰电掣,排山倒海。
2.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思考讨论:欧阳海是怎样把战马推离轨道的?
他的行动换来的是什么?
欧阳海看到火车转危为安,“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说明了什么?
说说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作用。
3)有感情朗读。
3.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理解:“伟大的战士”、“时代的颂歌”、“青春的乐曲”
3)“难忘的日子”是指哪天?为什么难忘?说明了什么?
4.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欧阳海是个怎样的战士?
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精选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板书
1卢沟桥的狮子
数量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有的……
2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鲁迅、绍兴、纪念管、戒尺、家务、严厉、当铺、料理、绣像、毫不松弛“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把握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4、图文对照,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了解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体会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鲁迅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指导看图。
1、(出示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
2、介绍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从小喜欢看书、绘画。鲁迅青年时代学过医,后来为了国家的兴盛,他用手中的笔写了许多文章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唤醒劳苦大众起来与反对势力斗争。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书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世界人民敬爱鲁迅先生,喜爱他的作品。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和在那儿发生的一个故事。
3、让学生自主观察。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幅图?然后交流、比较,看哪一种观察顺序更好。
4、‘按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中都画了什么,并说出观察所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叙述三味书屋的部分。
2、探究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依次画出文中表示方位的有关词语。
(2)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把三味书屋的摆设放到相应的位置。相机看图理解“分别、戒尺”两词。
(3)练习朗读,让学生说说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在反复练习中体会写方位和主要事物的词语要读重音。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条理非常清楚。我们在观察事物或习作时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写事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三味书屋是个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资料,教师随即出示鲁迅的放大照片。
四、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1、请学生当小老师,提示同学们读音、字形上的易错之处。
2、重点练写“鲁、戒、断、弛”。
五、课堂小练习。
1、用上适当的量词:
一()画一()古松一()梅花鹿
一()椅子一()戒尺一()八仙桌
2、学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三味书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看图介绍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个什么故事另人难忘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交流了解大意:课文写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相机引导理解“来历”:本课指“早”字是怎么刻在书桌上的。
2、学生自由读书质疑,再交流,梳理出主要问题。
(1)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2)当受到寿镜吾老先生严厉批评时,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的回到座位上呢?
3、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合作讨论。
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个关键句来体会。
探究问题(2)时,要联系“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句子来体会。
提示: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想什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坚定的信念”指什么?“信念”前加上“坚定的”又告诉我们什么?
从“默默地”、“深深得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以上两个关键句,通过自读与听教师范读,在比较中体会。
5、背诵指导。
(1)让学生读读想想。
围绕“早“字写了几层意思?
(2)提示方法。
熟读后,可逐层试背,再把整段连起来背
(3)你还打算用什么方式练习背诵?
(4)学生练背,同桌对背。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练笔:按一定顺序观察教室或自己住处的室内陈设,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设计
(墙)正中一幅画
样子正中:先生的座位
(画)前面四面:学生的座位
三味书屋
东北角:鲁迅的座位
形状
“早”字的来历来历:迟到、批评、默默、刻
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额学习、生活中,会不会留意时间的流逝,有没有觉得时间似乎总是有的,用也用不完呢?我们学习了第三课,也许你回改变相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检查自学。
1、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边读边将这部分难理解的词句画下来。
2、交流不理解的词句,重点解决思考*练习3中的四个句子。投影或电脑课件出示这四个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读父亲的话,看看父亲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读读“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及“我”的生活体验。
五、小结。
1、朗读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朗读时注意声调应缓慢、低沉些,带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2、让学说交流学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摘抄思考*练习3中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回忆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1、时间那么宝贵,我们怎么利用好时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追问学生:你跑赢了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
5、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朗读吖,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三、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画上“——”。
3、投影或课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2)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谈谈自己的看法。
4、投影出示填空题。
在战斗中的时间赛跑();在工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在体比赛中和时间赛跑();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完成该题,并交流。
5、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可读的慢一点。
四、总结课文。
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板书
3和时间赛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受益无穷就能成功
4*加了一句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体现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读一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要求。
(1)了解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的变化的原因。
(2)说说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阅读感受。
2、按阅读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边读边在课文上做记号,把表现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变化原因的重点词句画出来。
(3)把课文最后一段话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写在课本上。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有疑难的问题做好记录。
4、教师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学,集体释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2、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释重点。
3、学生集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讨论: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1)比较朗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2)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3)交流各自的感受,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以抒情的语调来读,教师可范读最后一段话。四、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请一位同学扮记者,其他同学扮采访对象,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
2、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五、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板书
4*加了一句话
“我什么也看不见”(不幸)
(风烛残年)(贫困交加)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更不幸)
5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渴望、俯冲、轰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
2、理解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什么叫“珍贵”,你在生活中将什么视为“珍贵”的?
2、检查预习,出示一组词语.
渴望激励振奋人心争先恐后炮火连天完整无缺兴高采烈
根据课文内容,以上哪些词语你觉得最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为什么?并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讨论练说:将词语连起来说一说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轻声读每个自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讨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并完成提纲
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教科书和张指导员未说完的话激励”我”前进.
3、课文围绕着“珍贵”写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能从提纲中筛选出最重要的词语来作为每个大段的小标题吗?请上黑板板书.
盼书
取书
护书
激励”我”前进
三、细读课文,理解“珍贵”.
1、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写教科书的“珍贵”.你最感到的是哪个部分?
2、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部分最令人感动.默读自然段.
3、四人小组中一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其余三名边听边用“_____”画出张指导员说的话,用”*”画出描写张指导员护书时动作的词语.
4汇报成果,投影出示句子.
“快卧倒……”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5、交流讨论:这三处话张指导员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各处的省略号有什么不同用法?并进行朗读指导.
(1)敌机突然轰炸,情况紧急,张指导员说的话被打断.朗读时语速要稍快.
(2)张指导员伤势太重,生命垂危,说话断断续续.
(3)最后张指导员嘱咐下一代要好好学习,话没说完就牺牲了.
6、指导朗读.
7、年轻的张指导员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教科书献出了生命;这些来之不易的教科书显得尤为珍贵.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8、讨论.
(1)“趴”能改成“倒”吗?
(2)为什么要用“压”
(3)结合“完整无缺”体会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
9、分角色朗读.
10、总结:张指导员牺牲了,这浸染着他鲜血的教科书成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学习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张指导员未说完就牺牲了,请你想象他想说写什么.请写下来.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理清叙述顺序。
1、这篇课文围绕教科书的珍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理清叙述顺序。
二、谈谈议以,精读课文。
1、同学们,年轻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了,他临终前惦记的是什么?
2、交流了上节课作业。
3、同学们决不会辜负张指导员的期望,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一群在战争中坚持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珍贵的教科书》中的“珍贵”还表现在“盼时”、“取书”和“激励”等情节中。
4、小组合作探究。
5、反馈交流,研读课文。
(1)孩子们为什么“盼书”?简介历史背景。
(2)出示题板,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没有();就()没有();就()没有();就()没有();就()
(3)怀着渴望教科书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终于有了教科书,它又是怎么来的?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党中央如此关心说明了什么?
(5)“取书”片段用小剧本表演,配合感情朗读完成,并在其中体验“振奋人心、争先恐后”的语气,读出张指导员的激动和孩子们的急切。
6.总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三、课外延伸,进行小练笔。
1、说一说,当孩子们拿到这沾染着张指导员鲜血的教科书时,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再动笔写写当“我”拿到血染的教科书时……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2、3题
板书设计
5珍贵的教科书
盼书保护
来之不易珍贵寄托先烈的期望
极激励“我”前进
6*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2、体会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引导学生热爱书籍、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情,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1)你读懂可什么?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还有哪些地方你没读懂?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3、质疑问题归纳如下。(用幻灯出示)
(1)爸爸的公司倒闭了,我们家的生活艰难,为什么爸爸还要带“我”去买书?
(2)为什么“我”捧着这本刚买的童话集就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3)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坐汽车强!”这举话怎么理解?
(4)“我”大声回答:“买书比坐汽车强!”这时,“我”心里想些什么?
(5)这本薄薄的童话集为什么“我”缠着爸爸读了一遍又一遍?
(6)为什么许多年过去了,对“我”来说,这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珍贵?
三、再读课文,演剧激趣。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表演课本剧。
一、合作探究,自学感悟。
1、讨论。
2、分析。
(1)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3)思考讨论。
①“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这本童话集的/
②如果把“挑”换成“买”好吗?
小结:同学们在表演时,要演好爸爸“挑”书的动作。
(4)思考讨论。
A、书买下了,此时,“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我”捧着就像捧着珍宝似的
B、那么,该怎样表演好这个“捧”的动作呢?谁来试一试?
3、讨论。
对刚才同学的表演,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4、分析。
思考讨论:对“冷”的表演重要吗?为什么?
A、因为路远天冷,“我”实在走不动了。“爸爸问我:‘怎么样,成汽车比买书强吧?’”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是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这是为什么?
5、讨论。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你理解了吗?谁能体会爸爸当时的心情?请发表你的看法。
6、请同学们再表演三至十二自然段课本剧,同时给予较高的评价。
五、总结。
板书
6爸爸和书
爸爸和书
希望我们热爱学习节衣缩食买一百多本
7黄继光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其中4个。正确读写“战役、占领、进攻、枪弹、愤怒”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4、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舍身堵枪口直至壮烈牺牲的经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阅读有关黄继光的故事,了解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等知识。
2、准备课件、课文插图
3、地图一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交流预习时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激发情感。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生在学习小组中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读书情况。
(1)各组派代表,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就不理解的词语,学生间交流、解答。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应重点讲清划分的依据,只要言之有理均给予肯定,可指导学生学会用归并法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名读一、二自然段,思考:从这两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1)上甘岭战役的时间:1952年10月。
(2)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3)任务:要在黎明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3、指导朗读。
全班齐读,读出紧张的感觉,以烘托气氛。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预习第三至十二自然段,做课后思考*练习第2、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继光》这一课,知道了黄继光所在的迎接受的新的任务——要在黎明之前夺下597.高地的主峰。当进攻开始后,战士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文中怎么说的?黄继光有何表现呢?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
2、汇报交流。
(1)比较句子。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枪弹压了回来。
(2)出示并朗读句子。
3、学习地三部分(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默读,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描写深深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画下来。
(2)学生深情朗读,思考:这些片段为什么会打动你?
(3)汇报交流,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①啊!黄继光突然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班起立,有感情地齐读,要读出对英雄的赞美、歌颂。
教师引读:就在这猛烈的炮火中,在探照灯的山东下,我们看见黄继光那英雄的身躯——学生接读: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②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剖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③讨论并引读。
④再读一遍,体会情感。
(4)播放课件,激起情感共鸣。
(5)齐读第三部分。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感受和体会,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呢?你觉得怎么读最能表达你的感情呢?
4、学习第四部分(第十二自然段)
全班朗读后小结:正是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二、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1、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了,“黄继光”的名字与他那不朽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同学们看着这座纪念碑(课件展示),你会用一句怎么的话来纪念来讴歌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呢?
2、学生包含激情撰写后朗读。
3、教师总结。
三、布置作业。
板书
6黄继光
进攻受阻接命令逼近敌人
主动请站露真情战友牺牲
胸堵枪口为祖国负伤又站起
惊天动地奏凯歌晕倒又站起
胸堵枪口
8*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这一真实而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学习英雄欧阳海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4、学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体会英雄欧阳海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学习“提示”,指导自学。
1、认真读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2)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3)这篇文章那里最让你感动?把它找出来,多读几遍,为什么令你感动?
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汇报自学情况。
(1)每个人都把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受感动,互相补充。
(2)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1、讨论;课题为什么叫“壮丽的青春”?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比较一下,哪个题目好?
二、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朗读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读读自己为什么受感动。
引导学生谈:
(1)当时的情况如何危急?
(2)欧阳海是怎样挺身而出的?启发想象,体会欧阳海崇高的思想境界。
(3)事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以“壮丽的青春”为题?
三、感情朗读,体会境界。
1、激情。
2、指导学生怀着对这位英雄无限崇敬之情,充分的读,练习把课文朗读好。
四、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板书
8*壮丽的青春
峡谷险,驮马惊
箭步飞身,推离轨道舍生忘死无怨无悔英勇献身,谱写颂歌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内容: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汇报学习情况。
1.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集体朗读。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人。
四、解题。
五、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要求: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体会诗人心情。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
九、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布置作业。
10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总结。
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完成思考?练习3。
八、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11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
3.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2.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课文还写了什么?
3.画出你读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四、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第一部分)。
1.请大家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2.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至十自然段(第二部分)。
1.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至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这部分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指导朗读。
5.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
6.“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句中,“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有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七、布置作业。
把你要赞美的人或物写一写。
12*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这座海滨小城将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
三、汇报自学情况。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找出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的一句话,并指导朗读。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座海滨小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小组合作学习。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
2.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座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五、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汇报:
1.作者通过描写天、天上的海鸥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这些景物在早晨时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大海的美。
2.沙滩的美主要通过描写贝壳的多,出海捕鱼队归来时的情景来表现的。
3.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写栽了很多树。
4.小城的公园美主要写榕树茂盛,给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好去处。
5.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净。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它干净到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六、总结。
如此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读课文。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布置作业。
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再说给同学听。
13五彩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从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检查读书情况。
3.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
3.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放投影片,教师以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加以解说。
(2)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2)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②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
③通过导读、用手比划、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等不同特点。
(3)讨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水池还像什么。
(4)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1)、(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指名读。
2.指导朗读,抓住三个“却”字,让学生理解池水的颜色发生的神奇变化,体会作者见到这神奇变化时的惊叹。
3.小结: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这一自然段进行质疑。
3.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2)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3)小结讨论的结果。
4.熟读成诵。
5.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出恍然大悟和赞美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再次调动学生激情。
看到这神奇的景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1.学生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2.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1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珍珠泉的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听到的景象。
2.学生谈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三、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生字。
1.先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对第一次的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读国出的有关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组合,把选择同样语句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起朗读,讨论自己的体会。
(2)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反复诵读,教师进行点拨并指导朗读。
(3)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其他同学倾听,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补充、质疑。
(4)齐读全文。
四、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1.(出示练习)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_______,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_______,以及潭底冒出的_______,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珍珠泉的_______之情。
2.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五、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小结,激发习作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15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读音。
(2)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2.快速读课文,画出点明小狮子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具体地说是按照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把这些部分再好好地读一读。
四、引发想象,谈体会。
1.读了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说说对小狮子爱尔莎和那位女科学家的印象。
2.概括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感情深厚。
五、小结。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了解文章叙述顺序的又一种方法——找关键词语,理出顺序。
3.一边读一边想,认真体会,发现问题。
六、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组织学习小组。
1.根据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成长、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经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
3.按照学生找到的语句进行分组,分成“出生、成长”、“放回大自然”两组。
二、开展朗读比赛。
1.讨论出比赛规则:分别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进行合理的分工。
2.学生准备,教师引导、点拨。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互相帮助,把理由说清楚,说明白。
3.进行比赛,引导感悟、体会。
(1)“出生”部分要引导学生体会爱尔莎的可爱和作者对它如母亲般的关怀。
(2)“成长”要透过三个事例中的重点词语,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学家内心的感受,她和爱尔莎难舍难分的情感,体会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小结,深入体会。
1.了解了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出作者与小狮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大家还有什么感想和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2.如果让你给课文改个题目,你会怎么改?
四、画出描写“我”无限关爱小狮子爱尔莎的语句,把它们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五、布置作业。
思考:学习了《小狮子爱尔莎》后,你认为爱尔莎是放回大自然好呢,还是留在女科学家身边好?
16*朱鹮飞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识本课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2.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
(1)读读想想,课文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鹮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读?
指导朗读。
五、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七、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生字。
2.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17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物?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超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读。
(2)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3)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第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读。
(2)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也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2.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
二、延伸课外。
1.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
3.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
18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

好一曲《长相思》──听帅壮丽老师的《长相思》有感


​在这丹桂飘香、秋风送爽的季节,在这风景迷人、诗意飞扬的杭州,我有幸聆听了保俶塔实验学校五年级帅壮丽老师的《长相思》。帅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充满诗意,她的《长相思》荡气回肠、回味无穷。这堂课也扣击了我诗词教学的软肋,给我的教学以理性的启迪。

一、读词

诗词教学,读是它的主旋律。怎样细化读,让读成为诗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让读使诗歌在课堂中化静为动,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

在帅老师的《长相思》的课堂中,读就是它的主旋律,帅老师用读贯穿了整首词的教学。而她的读,不是单一空白的读,是一种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帅老师用她诗歌般的语言,循序渐进地浮载起长相思的意境,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美梦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乡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

请看帅老师的课堂片断:

师:谁再来读《长相思》?在这荒无人烟、风雪交加的边关,没有了家的温暖,没有了亲人的关切,这里只有──

生1:(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了暖暖的炕头,没有了在炕头上与妻儿相偎在一起的那份温馨,那份幸福,这里只有──

生2:(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你真的是用自己的心在读啊!在这风雪的边关,没有了老家的那棵果实累累的石榴,没有了花香袭人的桂花,更没有了与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这里只有──齐读!

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进入诗人那身与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次齐读《长相思》。

这样的读把词与纳兰性动魂、词情深深地根植在了学生的记忆中,使学生在与纳兰性德同呼吸共命运的螺旋式上升的诵读中,将词中的完美形象在心底扎根。

二、创境

中国诗词的丰富意象决定了它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教学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它一起深呼吸?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情景的创设。然而,合理有效的情境创设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又是一根软肋,我们创设的情境很多时候要么过于注重外在的花哨,要么与文本本体的意境隔着一层皮。而在帅老师的《长相思》里,却感觉教师与文本浑然一体,课堂与文本浑然一体,学生置身其中,也与课堂的意境浑然一体了。于是,听课成了一种诗意的享受。

听着帅老师委婉中包含深情的陈述,看着虽是静态却与文本亲和的故园画面,我们的思绪在不断地奔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纳兰性德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让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到处是果实累累的石榴、柿子和橘子,他的妻子在洗菜准备做饭,他的孩子们在庭院中嬉闹。

师:多么幸福的一家子啊,好一个温馨的家。这是他看到的,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那些?

生2:我看到了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还有一位牧童在吹着悠扬的笛声,姑娘们在绣着美丽的花儿,一群孩子在田野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

师:哇,好一幅安居乐业的乡村图呀!好像还有同学看到了。

生3:我看到了圆圆的中秋月,看到了满天的繁星,纳兰性德的家人正在做月饼,鸟儿在叫哦,桂花在飘香,亲人在盼着他早日归来,一家人可以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师:多么宁静美好的夜晚啊。

如果说,曾经听过,也曾明白过语文课堂要创设意境,一种与文本贴近的意境,可却还是不曾意象过意境的贴近能达到这样一个极致;如果说,曾经听过,也曾经明白语文教师要有一种语文的气质,可不曾意象到这种气质可以达到这样一个水乳交融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学生对文本的领悟怎么能不深切呢?

三、会意

一首36字的词,如何能解读得深刻,仿佛是一口古井被发掘后,涌泉不断?这里除了读、除了创设意境,更有教师春风化雨的点拨神功。

师:(简介纳兰性德)他为什么会远离家乡去往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家乡呢?

生1:为了镇守边关,保卫祖国。

生2:为了保卫大清帝国的疆土不受匈奴的侵略。

师:真是一个历史通。那么作者的身在何处?注意是身体的身,(板书身)心又在何处呢?(板书心)

生1:身在榆关,心在故乡。

师:请站着,身在榆关,心在故园。继续说,还有谁说?

生2:身在山海关的路上,心在家乡。

师:路上,请站着。继续说。

生3:身在山上,心在故乡。

师:在怎样的山上?

生3:非常高的山上。

师:在崇山峻岭上。山一程有了,那么水一程呢?

生4:他的身在船上。

师:那么夜深千帐灯呢?他的身可能在哪里?

生5:可能在营帐里。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5位同学,纳兰性德的身在哪儿?5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地点,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小河大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身在征途。(板书)心在何处呢?心在故园,刚才讲了。(板书:心系故园)我们不难发现纳兰性德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亲人。

帅老师的课堂没有简单教化的冲动,曾经也听过专家的一些解读,但帅老师的《长相思》,让我的一些见地,经过她原生态的实践的过滤点拨,思绪变得越来越清晰,成了我思绪拔节的一段历程。

好一曲《长相思》呀!感谢您,帅老师!

《画》的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3.乐曲磁带。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教案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具准备
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方法
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有这么都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你们开心吗?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教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
生2: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
生3: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生4:……
教师:你能数数各有多少吗?
生1:我看到了1个老师
生2:我看到了3座楼
生3: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真好!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一起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
生:想.(齐声回答)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
生:9只.(齐声)
教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指着用手数.(齐声)
教师: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我.
生4:老师,还有蝴蝶.
教师:对了,还有那么多蝴蝶!真漂亮!有几只你们知道吗?
生:10只(齐声)
教师: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
生1:用手指着数.
生2: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
生3:可以从左到右数
生4:……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吗?有多少?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
生:7朵.(齐声)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发现有的小朋友都找乱了.是不是?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数一数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现在就请你们这些小老师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有序的观察.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2只小兔子3间教室
4只小松鼠5个字6只小熊
7朵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老师,带着我们有顺序地参观了可爱的校园,以后我们也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了.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打开文具盒,数一数你有几支铅笔.
2.数一数班上有多少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3.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子,几块黑板,几盏灯.
四、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个老师2个小白兔3个教室4只小松鼠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我们的校园了吗?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理解“1、2、3、4”,认识1—10各数.
2.初步体会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个)的含义.
3.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10,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10代表什么,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挂图,小棒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拿出小棒,举出1根小棒,2根,3根……
2.拿出挂图,看上面有几本书,几个苹果,几支铅笔,几个皮球,让学生认一认,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1.你们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吗?
2.你们有什么更好得办法吗?
活动(二)
1.(教材第4页图片:美丽的山村)请大家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3.想一想在平时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1架飞机,1杯水,1片叶子,1朵花……)
4.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看图回答,这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2支船桨,2扇门,3朵白云,3只小鸟,10个苹果)
活动(三)
1.组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踢足球一定可美了!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吧!
2.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让愿意参加的小朋友站在前面,各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多表达几次让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告诉大家他们分别是几号,排在第几.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四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条狗1棵树1个太阳
2支船桨2扇门2块黑板
3朵白云3支小鸟
4个小朋友4支铅笔4本书
……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1,2,3,4呢?你会写它们吗?

月亮的心愿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的心愿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准备:两幅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师总结:老师有一个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小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月亮的心愿教案_月亮的心愿优秀教案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擦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在课文的开头,我板书“心愿”,采用提问型的方式,先是问他们“心愿”的意思,再让他们具体说一说自己的心愿有哪些?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思考问题,我觉得这种教学的引导方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是可以再运用的。之后,我贯穿新课标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之前,我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学生忽然就觉得特别的惊奇,他们会忙着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就顺势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他们就显得很积极,很愿意去寻找答案。之后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学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种的方式去识记生字,这样学生对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让认的最快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去教全班的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忽然提高了,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词,之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想问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语”说话。
(2)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对话。
4.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由于上节课中“小老师教读”的模式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

《大数的认识》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大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产生和作用,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理解“位值”的概念,知道亿以内数的组成,感受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几何直观,渗透类比、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的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三、教具:计数单位卡片,数位卡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大数(数据越原始越好,尽量不要抄写在本子上)

一、复习导入、唤起知识经验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数,谁愿意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指名读。)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我们再来看这个数(4589),你能说一说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生:4个千,5个百,8个十,9个一

师:一、十、百、千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课件出示:计数单位)

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生读:四千五百八十九),看来我们在读数时就是在读它的计数单位。

2、师: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还经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万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1、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欲望。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都搜集到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搜集到的大数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搜集到了许多大数,看来大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你们在搜集和交流这些大数的过程中,都想研究什么?

生:……

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考,其实在这些大数里面还藏着许多更大的计数单位,要想解决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这些大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1)师:我们就以这个大数为例(例:19612368),(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在这个数中,你知道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师:(指个位上的8)这个8表示什么?

生:表示8个一。(师在相应的位置板书:“一”)

生说其他数字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位置板书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师:(指十万位上的6)这个6表示什么?谁知道?

生:表示6个十万。

师:他说这个6表示6个十万,还有谁知道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师:这么多同学知道,那十万有多大呢?

生:就是十个一万。

师:大家同意吗?那你能在这个计数器上表示出十万吗?

课件出示计数器:

生:在万的上面拨10个珠子。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拨拨看,(拨一颗珠子)这是?(一万),继续数数看,(生:两万、三万……十万)

师:我们一万一万地数,数了10个一万就是?(十万)。

(3)创造单位。

师:如果只有1颗珠子,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十万?

生:画一个十万的计数单位,在十万上画1颗珠子。1个十万

就是十万。(指2名学生说)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同学们都想到了要创造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非常好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刚才我们数了十个一万,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满十了,应该怎么办?

生:满十往前进一。

师:这一个珠子就表示?

生:一个十万

师: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万”(板书:十万)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得到十万的?(找2名同学说)

生:一万一万地数,十个一万就是十万。(板贴:10个一万是十万)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十万和我们以前学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预设1:比我们以前学的计数单位大

预设2:它有两个字。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一起来看,前面的计数单位满十进一的时候都变了一个名称,而十万没有,只是在万字前面加了一个十字。(设计意图:“十万”是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的起点和启发点,要让学生明白:一是怎么来的,二是和以前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3.认识其他的计数单位

(1)师: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

根据我们刚才得到“十万”的过程,你还能想到哪些计数单位,把你想到的或已经知道的计数单位补充在老师发给你的学习单上。

(2)指两名学生汇报(一个万万、一个亿)

师:请大家坐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位同学的作业。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位同学写的计数单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百万、千万都是一样的

师:采访一下你们两个,是怎么想到写百万和千万的?

生:因为10个十是一百,所以10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不同:一个是万万,一个是亿

师:这个万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10个一千万

师:亿呢?

生:也是10个一千万

师:虽然这两位同学用的单位名称不一样,但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10个一千万。也就是说这里的“亿”表示的就是“万万”。

(3)介绍“亿”的形成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用亿来表示万万,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早在东汉时期,亿就已经作为计数单位进行使用了,应劭的《风俗通》中曾说:“十万谓之亿”,也就是说,这时的“亿”表示的是十万。

后到清朝时期的《康熙字典》中对“亿”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充,一种是表示十万,一种是表示万万。

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亿的表述方法也还不统一,为了避免这种混乱的叫法,1944年的国民参政会确定,用亿来表示万万。从这个时候起,万万就用“亿”来表达了。
(4)梳理计数单位,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
师: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新的计数单位,这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十个十万就是?

生:一百万

(板贴:十个十万是一百万,)

师:那这个9就表示?(生:9个百万)(板书:百万)

师:继续这样满十进一地数下去,十个一百万就是?(一千万)(粘贴: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师:那这个1就表示?(生:一个千万,板书: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生:一亿)。

对,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亿”(板贴: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

师:有了“亿”这个计数单位,接下来,十个一亿就是?(板书:十亿)

十个十亿是?(板书:百亿),10个一百亿就是?(板书:千亿)

还可以数下去吗?数的完吗?是啊,因为我们的数有无穷无尽,所以会有无限多的计数单位。我们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你们的计数单位都写对了吗?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完善一下。

4.揭示十进制计数法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又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一起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研究过程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师: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之间的进率是十的计数方法我们叫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

三、认识数位和数级

1.认识数位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课件:数位)这里的“一”我们也可以叫“个”,它的位置我们叫个位。

师:那计数单位十所占的位置就叫?(生:十位)你还能说出其它计数单位所在的数位名称吗?请你在你的探究单上写一写。写在计数单位的上面。写完了吗?是这样吗?

2、认识数级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位: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你能不改变它们的顺序来给他们分分组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先交流一下。

生:说分组的方法和理由

师:谁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根据我国的计数习惯,就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组,为什么这么分呢?我们一起来看,这里万位的计数单位“万”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万”,亿位的计数单位“亿”可以看成一亿。

这样,每一组里的计数单位都是按照一、十、百、千这样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每个组都有一个级别,这是个级,这些带有万字的是万级,这些带有亿字的是亿级。个级、万级、亿级叫数级,当然,还有更多的数级。

3、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还知道了数级。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请你用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快速地记一记这些数位的顺序。

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们用抢答的形式,知道的就大声说出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

师: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千万位在从右起

的第几位?

师:你怎么记得这么准?有什么秘诀?

生:四个数位为一级,第九位是亿级第一个,所以是亿位。

生:千万位是万级最后一个,所以它在第八位。

四、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有了数位顺序表,我们就可以更快地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了,一起来看这个数。

(课件出示,生答)

你能说完整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生回答,课件显示)

师:说的真好,数位上是几,他就表示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作业纸的数位顺序表下面把你找到的大数写下来,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找的大数的组成。

3、同学们都能说出大数的组成了,那如果这样说呢?这个数由多少个万,多少个一组成?(生答)

大家同意吗?是的,亿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亿,万级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万,个级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现在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个数吗?(生读)大家读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留到下一节课来研究。

(设计意图:理解“位值”制的含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还知道了怎么分级,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继续学习大数的基础。

孩子们,数学也是门艺术,当你带着数字看世界,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课件,感受一亿有多大)

结束语:数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世界的奥秘、宇宙的奥秘也是无穷无尽的,等待着大家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

庐山的云雾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说说大海的景象?提问后放录相。教师描述:刚才,我们见到了繁忙的海港,浩瀚的大海,感到心旷神怡。作家笔下的大海更美,海上颜色变化像一幅画,浪花飞溅的声音像一曲歌。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大海,听一听它唱的是什么歌。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仿佛”的“佛”是多音字,在本词中应读“fú”,不要读成“fó”。

“一曲”的“曲”也是多音字,在“一曲新歌”中读“qǔ”,不要读成“qū”.

“驾驶室”的“室”平时人们爱读成“shǐ”,其实正确的读音应该是“shì”。

“旗帜”的“帜”应读“zhì”,不要错读成“zhǐ”。

练习巩固字的读音:

2.理解词义。

猛烈:气势大、力量大。中指海风的风势非常猛,力量很大。

耸立:高高地直立。

仿佛:好像地意思。

闪烁:光亮忽明忽暗,动摇不定。

弥漫:布满,充满。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朦朦胧胧:模糊,不清楚。

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极目瞭望:极目,用尽眼力。瞭望,登上高处向远望。指站在高处,用尽目力向远处望。

海平线:天和海交界的线。远远看去,海和天连在一起的地方。

石油钻探船:专门在海上用钻井钻到海底勘测石油的船。

三、默读课文,指出问题。

同学们在读课文中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拿到班上,大家共同解决。

1.学生质疑。

通过教师结合,最后决定提出两个大问题或者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解决。

(1)大海两次唱的各是什么歌?

(2)大海为什么唱歌?

(3)自悟解疑。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示:要把作者看到什么和想到什么结合起来体会。

理解体会大海第一次唱歌。

方式之一:可以欣赏录像,分析词句,理解大海唱歌的原因。播放有关海港景象的录像,结合录像抓住“钢铁巨人”、“有如密林”、“数不尽”,使学生领悟港口吊车数量的多,场面的宏大。为祖国建设的繁荣激动不已。“飘着各色旗帜”反映了我们国家跟许多国家进行着贸易往来。此情此景,令人十分自豪。由于作者心里十分高兴,所以就觉得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

在学生看完录像谈体会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

方式之二:可采用回答问题(填空)的形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投影:作者第一次感到大海唱着欢乐的歌,其实是作者站在船头,听到,拍打。

发出的声音,感觉大海在。作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作者看到了海港两岸的景象,心情。

方式之三:读一读,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投影出示:

①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②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船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本方式的学习,同方式一,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也与之相同。

理解体会大海第二次唱歌。

方式之一:可以结合课前查阅资料向学生说明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方面的成就。启发学生比一比谁收集的课外资料多。然后,引导学生把作者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钻探船和心里会怎样想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看到了海平线上耸立在海天之间的“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产生对祖国海洋事业的骄傲之情。“一曲新歌”正是在歌唱祖国的新成就。

在学生们根据资料谈体会的过程中,随机板书:海中航行石油钻探船

一曲新歌。

方式之二:可采用回答问题(填空)的形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投影:作者看到,为社会主义新成就感到,所以说仿佛听见大海唱一曲新歌。

方式之三:也可以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作画的意图。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喜悦、兴奋、自豪)

2.带着喜悦、兴奋的心情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码头的美景和海港的繁忙、兴旺。

3.带着兴奋、自豪的感情读4、5自然段。(重点体会“咱们自己的心”)

4.还可以启发学生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把优美的句子背下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按不同观察点的变换顺序,把看到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练习照样子,仿写句子。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在码头上,“我”看到了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在海港两岸“我”看到了吊车、海轮。

3.在海上,“我”看到了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

1.分析句子,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上述三句话,分别代表了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其中“在码头上,”“海港两岸”、“大海上”分别是三个词语表示不同观察点。“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和“吊车、海轮”及“钻探船”又分别写出了作者在不同观察点看到的景物,作者这种以地点词语作为标志,以观察点的不同为顺序,就是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叫不同观察点的顺序。

2.扩大思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己掌握的表示不同观察点的词语。

如:在校园里,在教学楼里,在楼道里,在操场上,在院子里,在家里,在马路上,在汽车里,在商店里,在山上,在船上,在楼上……

3.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让学生练习用“有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

(1)小明在操场上与同学一起踢足球。

(2)妈妈在厨房里为我做可口的饭菜。

4.照样子,写句子。

谁让谁?到什么地方?做什么?如:爸爸让我带上游泳衣与他一起到“二十一世纪”游泳馆游泳。

春雨的色彩——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雨的色彩——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春雨的色彩》教案

一、教材简说

春雨贵如油。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感叹。

春雨细如丝。丝丝春雨像春姑娘身上的薄纱,随风飘动;像春姑娘纺出的丝线,轻轻垂下;又像春姑娘缝衣的细针,扎进刚刚苏醒的大地。

春雨柔似水。柔弱的春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像甘泉、像乳汁一样滋润着、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春雨美如画。不知不觉中,春雨已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大地上展开。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出示第2自然段的句子,提出课后的问题,认识论、趣、题、底、颜等生字。

(2)在朗读小燕子和麻雀说的话时,学习淋、洒、滴等生字。

(3)线、油、欢等可随机出现。

2.生字的识记。引导学生发现题、淋、洒、底、欢等字的识记方法,即通过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住生字。如:是题,林淋,西洒,低纸底,砍软欢。

3.识字的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认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如有趣、问题、到底、油菜等。

(3)组字游戏:

4.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6个字,有两个人字旁的字(你、们),两个绞丝旁的字(红、绿),两个草字头的字(花、草)。这一规律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并学会欣赏范字。对相同偏旁的字,教师可重点指导写好一个,引导学生掌握偏旁的写法,然后放手让学生揣摩、练习。单人旁:撇要直,不能弯;竖为垂露,要正直。绞丝旁:第二个撇折的撇不能伸得太长,折要往上挑,整个的绞丝应显得向左靠。草字头:横不宜太长,两个小竖要上开下收。

(三)朗读感悟

本文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感悟。

1.对春雨本身的感悟

(1)春雨的形象可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作简单理解。

(2)春雨的色彩可在读完课文后,利用课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3)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趣,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教学本文不宜直接切入主题,更不能把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学的目的或重点。

在朗读时,可着重理解和运用到底一词。

2.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1)春雨让大地变得五彩缤纷。关于这一点,除了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课文中小动物的话之外,可激发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在春雨的滋润下,动物、植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一点可通过看课文插图和朗读课文来体会。

在朗读时,可着重体会落、淋、洒、滴等表示动作的词语的使用效果。

3.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体会春雨的轻柔、欢快和神奇,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课文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通过观察或者调查,思考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课中活动

分角色演一演。可以照课文演,也可自编相近的内容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可先在小组里合作准备和表演,再在全班表演。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1)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春雨的色彩,春雨的色彩-教案,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草原的早晨》教案


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网络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秋天的雨》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秋天的雨》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情,对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送走了炎炎的夏日,秋天悄悄地走近了我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谁来说一个关于秋天的词语?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语言的美妙和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第二课时伊始先进行知识回顾和兴趣激发,为顺利衔接课文做好了准备,便于更好地保持学文的完整性。]

4、自由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悟秋色之美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你找到哪些颜色词?

2、感受颜色的缤纷,体会词语“五彩缤纷”的含义。

3、群读学习,体会句子表达方法。

师问:秋天的雨把这些好看的颜色都送给谁了?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出示相应的课件。(播放秋景课件,显示图片时教师作适当配说。)交流以下重点句子的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

A、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C、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D、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E、菊花仙子的颜色真多啊,你从哪发现的?谁的眼睛亮?(省略号)——你还看到过什么颜色的菊花?(指名交流)老师这里拍了好多菊花的照片,咱们一起来看看。

4、拓展群读,出示相似的语段,学生品析。

5、微群读练习,完成句子练写。

6、(点课件)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配乐美美地读读文段,升华情感。

[设计理念:“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阅读中的感悟、体验和收获,只有在品读中交流中碰撞中才能获得分享,才能得到提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进行微群读学习,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看、充分地写等,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气味的香甜

1、过渡: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气味呢?

3、引导学生想象:秋天可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香味?引导仿照“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说说?(生:香蕉甜甜的;葡萄酸酸的??)

4、(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换词理解(陶醉、吸引)或联系自身体验理解。

5、让我们带着陶醉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读文段。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倡“努力创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这一环节的设计,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感受秋天气味的繁多,体会丰收的喜悦,因而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实现了以想带读的效果。]

四、品味第四自然段,演绎过冬的情景

1、过渡:秋天的雨不仅带来了很多美丽的颜色和好闻的气味,她还挺会关心朋友的呢!瞧!她现在正拿起金色的小喇叭在喊话呢!听听,她对朋友说些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多读读。

2、填写表格,进一步理解本段内容。

3、师生合作,完成填读练习。

五、学习最后一段

小结:同学们,学习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美丽欢乐?)

六、作业超市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可贵的沉默》教案


《可贵的沉默》教案

教材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关爱他人”。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课文以一堂课的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载体,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重点。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们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异口同声”、“骄傲”、“索性”、“蕴藏”、“安静”、“沉静”、“寂然无声”、“沉默”、“七嘴八舌”、“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读懂从“热闹”到“沉默”变化的原因,结合上下文体会描写孩子们神态、行为变化的关键词句,深入体会沉默的可贵,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5、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变化的描写把“热闹”、“沉默的可贵”的情形写具体的,学习“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变化的描写把“热闹”、“沉默的可贵”的情形写具体的,学习“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能力的要求----中年级:朗读;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够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结合此要求本课我设计了以上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关键词语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学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引出课题
ppt生日歌,师:孩子们听这首歌,一起唱,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样?引导孩子想到什么站起来说。
生:生日--礼物--祝福......
师:孩子们你们讨论的真热闹。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体现热闹,感受热闹。)
师:关于生日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可贵的沉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懂简单词语的含义。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阅读,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文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的提示引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ppt出示上课时老师问父母知道你们的生日吗?孩子们热闹的讨论。当老师问有谁知道父母的生日时,孩子们却沉默了,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孩子们再次热闹起来,最后他们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二、研读“热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热闹”写具体的,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练习朗读。
1、师:上课时老师先问了什么问题?(ppt出示问题,齐读)
师:孩子们是怎样热闹地讨论的?我们大声读课文2--9自然段,读的过程中你感觉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这种热闹,把它勾画出来。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1)师:把你勾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交流,提炼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A、预设:孩子勾画异口同声,什么是异口同声?生不能解释时,提示:一个人说话是异口同声吗?生:好多人一起说。(板书:异口同声)
(设计意图:体会异口同声在表达热闹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了哪些内容?(ppt出示)
生:知道!知道!当然祝贺了!祝贺的!15、16、17......
B、预设a、师:孩子们看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重复。都有感叹号。它们都是重复的句式。
b、师:去掉一个可以吗?男生读一个知道!女生读两个知道!男生读当然祝贺了,女生读当然祝贺了,祝贺的。体会。
师:孩子们的回答都用了感叹号,说明他们心情怎样?(引导学生说激动、兴奋、幸福。)
c、孩子们还说了哪些内容?生:孩子们在数数。师引导后面的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
师:谁能读读这部分,和文中的孩子们一起感受这种兴奋。1名学生,注意指导朗读,重复句式中第二个读重音,生读不好时需要范读。
(2)师:刚才我们找了孩子们的语言,还有其他的动作或者孩子们的表情能体现他们此时的心情吗?
C、预设:孩子勾画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或索性站起来时,这些词写了孩子们的动作(ppt)
预设:骄傲什么意思?很得意,很开心,抓住骄傲的含义——体会内心想到了什么是骄傲的,自豪的?
提示:孩子们显示父母的爱。(板书:骄傲)
D、预设:生:越来越,孩子们都站起来了,他们都在谈论与生日有关的种种。可真是一番热闹的场面啊!
4、课件出示删掉了8-9自然段内容,提交学生讨论:删掉课文8-9段行不行。
教师提示:作者在这里就是写的孩子们谈其父母给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情形非常热闹。作者用了八个自然段来写这些内容。如果,我们用6个自然段来写行不行?
出示: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教师引导学生将删掉的内容和原文对比,体会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要点:没有了“越来越热闹的程度”,删掉后,场面就不如原来热闹了。原文不但写了语言,还写出了孩子们越来越热闹的行为。
指导学生读课文8-9自然段,体会“越来越”是怎么写出来的——
“孩子们的行为变化和‘几乎所有’”,写出了开始提问时候没有的“热闹程度”。练习朗读,读出“越来越热闹”的气氛。
(3)师:孩子们为什么会讨论的这样热闹?
预设讨论生日,有话可说,要说的很多,都能收到礼物......
(4)师:其实教室这样热闹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ppt出示10段)我们齐读课文,找到答案。
预设:爱,父母爱我们,感受爱。(板书--感受爱)
预设:师:父母爱他们,孩子是知道的,他们想让更多人知道,所以教室里的气氛很热闹。(板书--热闹)
过渡:孩子们光能感受爱还远远不够,老师要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2.研读沉默,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沉默写具体的。
(1)师:孩子们热闹交谈时,老师问了第二个问题,(ppt齐读)这个问题使孩子们霎时沉默了,(板书:沉默)默读12-13段,勾画出写孩子们沉默的词语。
组织讨论:
A、安静--依然很安静--沉静
这是怎样的安静?这是一个思考过程在持续的安静。问题提出来,“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重复提出问题,“依然安静”,写出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安静写出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知道是不可以的啊?原来没想过的事情,突然引起了重视了,安静的背后,是他们自己的反思。
沉静:体会沉静的意思——(教师介绍:安静,没有动静,)提示:同样是举手,前面是怎么做的?这时却没有一点儿声响的举起手,说明他们在思考问题。
B、(寂然无声、省略号、沉默)
思考、交流、讨论,谈自己从这里读出了怎样的“沉默特点”——为什么你从这里能够看出他们在沉默呢?
寂然:安静的同义词,比安静还要安静——寂然,一点声响都没有,连大气都没人出。连续的“沉默”运用,而且是省略号,“沉默”在持续。
(2)引出14段,理解沉默的原因。
师:沉默了多久?快速浏览课文的第14自然段。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
生:沉默了大约1分钟。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深入体会“沉默”的意思:不单单是“不出声音”,更是在想问题。
作者这样写,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变化——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不知道爱别人而内疚了。
单个朗读指导,读出静。
(3)品读后提问:老师要寻找的蕴藏在他们心底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生:爱父母。回报爱
师:是啊,光知道感受父母的爱,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懂得爱父母。(板书:爱父母)
(4)孩子们如果你们是这个班里的孩子们,接下来你们打算怎样做?
生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这些沉默后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认识到要懂得爱父母这就是可贵的沉默(齐读课题),沉默后的他们还会怎么做?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孩子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沉默的可贵是孩子们懂得了爱父母,还有哪里让我们看出了沉默的可贵?
(默读课文14自然段)ppt出示。
(1)孩子们“再次热闹起来”,比较“再次热闹”与“原来热闹”的不同点——生:七嘴八舌。
讨论七嘴八舌与异口同声的区别。
(2)师: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不是异口同声地说?
引导孩子体会孩子们在思考问题,每个人都在想该如何对待父母的生日。他们在想自己的办法(ppt出示两次热闹的场面描写。)
(3)再次朗读体会“再次热闹”场面描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内心变化,孩子们懂得了该关爱父母思想变化和情感变化。)
二、读课文15--17自然段。
师:孩子们知道错了,也知道怎样对待父母的生日了,沉默后孩子们怎样行动的?
引导孩子体会孩子们会回报父母的爱,父母感受着爱很幸福!这就是沉默后的可贵,指向课题,齐读--可贵的沉默。(板书:回报爱)
单个指导朗读,体会沉默的可贵。(板书:回报爱)
三、指导朗读。把“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的”与孩子们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深入体会孩子们沉默的可贵。
重点指导老师的叙述与赞扬的话语,给出提示语,反复读老师的叙述与赞扬的话语。
四、归纳:两个自然段是如何把“热闹”和“沉默的可贵”写具体的。
研究:作者是如何把“沉默的可贵”的特点写具体的?
读书,归纳:第一,作者不是一句话来交代沉默,而是写了他们沉默的表现:神态、行为和语言的变化,跟热闹的时候的变化;第二,这些表现的变化让我们看出了孩子们内心的变化——惭愧。
五、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注意区分享--亨,缓--暖,稚--推。
六、布置课后作业:回家,给爸爸或者妈妈做一件“稚嫩”的礼物,看看爸爸妈妈是否觉得很贵?把他们觉得珍贵的表现写下来,写具体。(神态、语言动作及其变化)
或者:或:我们班获奖了,大家真高兴啊!(续写大家高兴的场面)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再热闹
异口同声静七嘴八舌
骄傲
感受爱爱父母回报爱

《蟋蟀的住宅》教案


《蟋蟀的住宅》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壮丽的青春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氯气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13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