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习作5》教案苏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习作5》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和安排,能模仿例文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3、激发观察植物、研究植物、保护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研究报告。
2、仿照例文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难点:
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植物的特点,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科学家——
(图片出示同学照片)
大家别笑,其实人人都能当科学家,人人都能进行科学研究。这节课,就请你当一回科学家,写一篇研究报告。
(板书:研究报告)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请翻开书96页,默读习作要求,然后告诉我,这次我们研究什么。
这次我们研究什么呢?(答:植物)
生活中处处可见植物,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就有不少呢。想不想欣赏一下美丽奇妙的植物呢?(出示幻灯片)
你想研究哪种植物呢?
2、光有目标可不行,咱们还要知道,怎样进行研究。请大家把习作要求齐读一遍,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齐读)
你找到哪些关键词,能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生回答,板书:观察发现请教查资料配图)
三、学习例文
1、有位同学就是用这几种方法,研究了自己家门口的的两种树,我们来看看他的研究报告。
默读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
2、他的这篇研究报告,总共分为四部分。请看第一段,这是在介绍什么?
(出示第一段,学生小结,板书:研究对象)
(出示第二段,小结,板书:外形特点)
(出示第三段)这个自然段比较长,谁来为大家朗读一下?(指名读)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呢?(板书:研究成果)
请你简单地说说,作者的发现是什么,研究成果又是什么呢?(发现朝南的一面枝叶长得比较茂盛;植物芽的末端能发现光线来源,阳光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植物能释放氧气)
他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先问爸爸,再查资料)
他用到了研究方法中的“请教”和“查资料”。能不能不查资料,直接把爸爸的话当做研究成果呢?记得竺可桢爷爷在《第一朵杏花》中这样说过——搞科学研究……(学生答:不能使用“大概”“差不多”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要记住,今天你是科学家哦!
(出示第四段)这是文章的结尾,作者写了什么呢?(板书:想法做法)
看,一篇出色的研究报告就这样诞生了!
四、观察含羞草
1、科学家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有位神秘嘉宾,即将来到现场。
(拿出含羞草)
3、科学家们,来和我们的朋友打个招呼吧!你认识它吗?(含羞草)
含羞草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再仔细看看,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其实,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包括用鼻子嗅,用手触摸。谁想来闻闻它的味道?(指名上前闻味道,并描述)
4、有谁想来和含羞草握握手呢?(上前触摸)你发现了什么?
5、视频播放触摸含羞草。
6、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你能不能推测一下?
(学生讨论)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种可能性,但它们还不算是研究成果,还要通过查资料,得到最准确科学的答案。
五、写作
1、现在,我们就开始书写研究报告。请大家拿起笔,把你刚才对含羞草的观察记录下来,完成我们研究报告的前两部分。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反馈
讲评2~3人的习作片段。
点评以下方面:题目是否恰当,书写工整,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好词好句等。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当了回科学家,并学会了写研究报告。下课后,请继续你的研究,并完成报告。也许,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是你哦!
板书:
研究报告
观察研究对象
发现外形特点
请教研究成果
查资料想法做法
配图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习作:记一次游戏作文》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四年级语文《习作:记一次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匕自山表达,《记一次活动》作文教案。
2、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二)情感目标:提高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一)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二)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三)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教前准备:
(一)两种水果
(二)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三)投影片一张。
四、教学时间: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l、根据提示(像小灯笼,像小船,甜中带酸,皮能做药。)第一次猜测。
(1)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学生猜测。
(4)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提示(土黄色的脸,脸上有绒毛,孙悟空的,肉里有芝麻。)第二次猜测口
(1)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2)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学生猜测。
(4)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指导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1)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提示开头句(开头:今天,老师带领我们搞了“猜一猜”的活动。他先请四位同学为我们作提示……),学生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二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共有3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其中两篇是叙事明理的文章,一篇是介绍说明的文章。它们都与“创新”有关,《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讲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最佳路径》是运用创新方法获得成功的有名事例,《人类的“老师”》介绍了仿生学中众多的创造发明。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中受到启示。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受到启示,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
四、教学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五、分课教学思路
《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讲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会的新本领,拦腰横切苹果,让“我”看到了里面隐藏着的“五角星”,从而揭示了“往小处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道理。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在故事的讲读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道理的揭示上,而要抓住小男孩的语言和动作,“我”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自然而然地领悟。在文章最后的议论部分,要联系重点词句,采用多种手段,层层推进,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价值的认识。
《最佳路径》这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通过记叙在迪斯尼乐园临近开放之际,格罗培斯大师为路径设计问题大伤脑筋,焦躁不已,后来他从法国南部一位卖葡萄的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中受到启发,采取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的路径设计,最终这一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从而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选择,一种最佳的选择。
文章讲读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通过格罗培斯大师在故事不同情节中的表现,和两处地方的比较和联系,引导学生先行把握文章的主体价值,既只有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借鉴,才能有所创新;然后再进一步组织学生去思考“最佳设计”这一问题,这里的理解要允许多元,既有其设计本身的创新价值,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又有其本身的实用价值,符合众人的意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有其丰富的艺术性,优雅美观;再加上格罗培斯本人的一些个性品质等等。
《人类的“老师”》这是一篇科普小品。讲读时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上出语文味来;要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是谁?它“教”了什么?“教”的结果如何?三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的内容;要立足文本,适当拓展,总结提升。
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预案,学生的阅读前理解水平,影响着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设计。
《习作2》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在习作过程中,无论学生推荐谁,都要让学生把推荐的理由表达清楚,要列举出相关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寻找写作的素材。除了已经了解的情况,还可以通过采访、调查、交流等方式,以获取更为丰富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选择和整理。教师还可以在书本提供的图案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搜集其他的“雏鹰奖章”图案,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练习2》共有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和学写毛笔字。在教学第一部分时,要先结合练习中的插图,让学生自读这段话,了解这段话主要写“小芳”和“爸爸”围绕“磁悬浮列车”,讨论了“这车为什么叫磁悬浮列车”和“它怎么会悬浮在铁轨上的”这两个问题;然后,组织同学练习分角色读,在读中体会人物各自说话的内容与语气;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提醒学生运用引号、冒号、问号等标点时,注意标点的正确与规范;在讨论、交流后,可组织学生相互合作,再次朗读这一段话。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应让学生先思考,再自己说或小组内相互说,最后选出代表讲给大家听。至于故事的结局,乌鸦是再次被骗还是吸取了教训,只要学生想象合理,符合角色性格发展的逻辑,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练朗读。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重感悟。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苹果、小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0日,累计课时:18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会读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从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他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卖报纸,获得了成功。)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来读一下课题。(读出好奇感)可以强调“苹果”也可以强调“五角星”教师评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意思。(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初读指导。
过渡:题目很新奇,故事也确实很有趣。赶紧去读一读吧。读读故事,想想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1.初读要求
(1)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在文中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
幼儿园清晰生疏循规蹈矩感触
瞧魅力图案鲜为人知秘密创造力
(2)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4.学习生字。
(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指导书写:
“疏”的左半部分有五画,第一笔为“横撇”,第二笔为“竖”
“瞧”注意是左右结构。
(3)按要求描红。
三、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领居家的小男孩用横切苹果的方法,让“我”看到了苹果里有一颗五角星。这使“我”从中受到启发。
2.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大意。
(1-4)领居家的小男孩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5)我从横切苹果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给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1日,累计课时:19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切苹果前后的心情变化。
2.用实验的方法,理解两种切苹果的方法。
3.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4.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谁给我看的?课文一开始就概括介绍了这个小男孩。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他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
…新本领”等词语体会这个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2.指导朗读这句话。
切苹果前
3.当小男孩要向“我”显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时,我是怎么说的?“我”心里在想什么?(不以为然,不屑一顾:根据自己切苹果的经验,里面不就是苹果核吗?)
4.朗读对话,学生互评是否读出了男孩的自豪,急于表现自己,“我”的不以为然。
切苹果后
5.不过小男孩却坚持要切给我看。结果,“我”看到了什么?是我预想的吗?结果让我(出乎意料)当“我”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读第四自然段。
6.交流,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真的”、“果然”、等词句体会我的惊奇)为什么这么惊奇?(比较分析)
(1)出示“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他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方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这“另一种切法”指什么?(拦腰切下去)自读第三自然段。
(2)通常人们是怎么切的?(从顶部切到底部)
(3)说说“生疏”的意思。
(4)人们总是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切苹果,就叫(循规蹈矩)
7.你见过拦腰切苹果吗?我们也来试一试。(实验两种切苹果的方法)
(两种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构成一组比较关系。运用食物演示的方法帮助理解“从顶部切到底部”、“拦腰切下去”、“循规蹈矩”这些词,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8.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思考,少了创造发明……)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一次这样切苹果,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
出示句子“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1.“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
2.鲜为人知的图案”指什么?
3.“魅力”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这“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呢?(拦腰切苹果的太少,而又能发现“五角星”的人更少;其中的思考方法于众不同,很独特。)
4.哪里可以看出“鲜为人知的图案”很有魅力?(三个“传”)
5.“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是什么呢?(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想问题。)
四、拓展延伸。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只是创造力的一种例子;其实,创造力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情可以知道创造力?
用“如果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来表达。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有一块长方体蛋糕,你只能切六刀,最多能分成几块?
2.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3.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循规蹈矩
“切”苹果
创造力(魅力)打破常规
语文视野:
将脑袋打开1毫米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营销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10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会兴奋万分。
不过进入第11年、第12年、第13年时,营销额则停滞下来,但每月大体维持在同样的数字,董事会对此3年的业绩表现感到强烈不满,便召开经理级以上的高层会议,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了起来,对总裁说:“我有一张纸条,纸条里有个建议,若您要采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给你薪水,另有分红、奖金,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对策,你还另外要求5万美元,是不是太过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您支付我的薪水,让我平时卖力为公司工作,但这是一个重大而又有价值的建议,您应该支付我额外的奖金。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l分钱也不必支付。但是,您损失的必定不止5万美元。”年轻的经理说。“好,我就看看它为何值这么多钱?”总裁接过那张纸条,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给那个年轻的经理。那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在的牙膏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晚,消费者多用直径扩大了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个年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点评: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旧有的思维模式而走不出一条新路时,何不将你的脑袋打开1毫米?!
6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4日,累计课时:20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阅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吧。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许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
理解“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马上跳出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填空: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大伤脑筋,后来从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成四部分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介绍: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4日,累计课时:21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3——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自读思考:卖葡萄的老太太与其他葡萄园主卖葡萄有什么不同?结果有什么不同?
3.交流:卖葡萄的老太太与其他葡萄园主卖葡萄有什么不同?
其他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拿到路口卖。很少有停下来买的。
老太太:无人看管,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能摘一篮葡萄上路。总是最先卖完。
4.继续读书,深入讨论“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板书:信任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三、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认为格罗培斯的设计怎么样?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四、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齐读第四段
五、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六、布置作业。
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信任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语文视野:
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世界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游乐场。迪斯尼世界的诞生,首先要归功于富于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1955年他在洛杉矶附近创办了第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取名迪斯尼乐园。1964年人们开始建造,1971年10月向公众开放的迪斯尼世界是一座更大规模的主题游乐公园。所谓主题公园,就是园中的一切,从环境布置到娱乐设施都集中表现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主题。在主题公园中,人们一会儿退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一会儿又走进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一会儿坐在美国的小酒店中,一会儿又来到埃及金字塔下;一会儿在海底世界漫游,一会儿又在太空中翱翔。不管游客走到哪里,总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根据迪斯尼20多年前的构思建造的埃布克特中心,展现未来世界的通讯、能源、交通、农业和其他设想,像能源馆顶部的8万个阻挡层光电池是世界上私人企业建造最大的日光收集器。在农业馆中,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座模拟外层空间条件来种植农作物的实验室。“世界陈列馆”更为有趣,这里有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宫殿、日本的神社、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中国的天坛,它的大小虽只有北京天坛的一半,但是雕刻精细,装饰华丽,十分逼真。
迪斯尼世界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有趣,每年都要吸引游客近2000万人次。
7人类的“老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有关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自读课文,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
能说出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的内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
教学难点:
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鸡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6日,累计课时:2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人类也有自己的老师。(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人类的“老师”是谁?“老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3.交流:
人类的“老师”指谁?(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老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这个老师有特定意义,它不是指人类中的某个人,指人类向其他有某种技能的对象学习,这些对象或是动物,或是植物,或是其他生物,人类从这些特定对象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现,有所模拟,进而有所创造,它们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了。)
三、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一句中心句。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带着问题自读。(读时注意在书上圈圈画画)
人类的“老师”都有谁?
3.交流。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等。
4.指名学生读三、四、五自然段,指名说说这三段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7日,累计课时:23课时)
教学目标:
自读课文,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等这些人类的朋友。
2.由这些对象的某些技能,人类发明了潜水艇、飞机、新式飞机、越野汽车、坦克,改进机翼,设计船体、著名建筑。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提问:那么自然界的这些老师教给人类什么呢?
(以第五自然段为例)
2.围绕问题,阅读第五自然段。
3.交流:
(1)“捏鸡蛋”游戏。
让学生体验结实。
(2)为什么鸡蛋捏不碎?
读一读,抓住“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悟一悟。
(3)总结:蛋壳这位“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4.说说根据“薄壳结构”造出来的建筑有什么优点?
5.读读这一自然段
(二)以第五自然段为例,读一读其他自然段,说说其他几位老师分别教给人类什么?
1.自读,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鱼儿升降→发明潜水艇
鸟类飞行→发明飞机(缺点是什么?)
蜻蜓翅膀→机翼改进(改进后的飞机解决了什么问题?)
昆虫飞行→新式飞机
鲸鱼形体→船体设计
(“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
袋鼠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坚固→坦克诞生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想不到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竞给人类这么多启发,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带着敬佩、感激的心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可以配以图片来说。(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本篇课文以后,同学们知道了人类利用生物仿生学的知识发明了许多新式机器,进而让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大自然,看看还有哪些事物的特点可以为我们人类所用,想想我们还利用了哪些事物的特点造出了新式机器,还有哪些事物的特点有待于我们去利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3.延伸: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布置作业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
生物界的种种生物
语文视野:
蝙蝠和雷达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习作2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能力。
3.在习作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对自己所写的同学作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5日,累计课时:24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书面表达。
一、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1.同学们,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你们参加了吗?出示挂图。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大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草稿。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5日,累计课时:25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草稿,集体评改。
一、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集体评议。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改:
1.用具体的事例吧人物最主要的优点写具体;
2.观察人物,通过采访等方式,丰富习作的素材;
3.有详有略,对事例进行取舍,突出主要事例来写。
三、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再作修改。
语文视野:
“雏鹰争章”活动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在这里郑重推荐我们班的舞台“小天使”——许之涵同学,我相信这枚“表演奖章”非她莫属。
许之涵皮肤白皙,身材娇俏玲珑,眼睛大而明亮,脸上总是露着快乐的笑容。学校大大小小的演出中,少不了她活跃的身影。去年“六一”儿童节,她和我们班其他几名同学在大剧院演出的舞蹈《不怕不怕》,至今我都忘不了。“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勇气当棉被,我不怕不怕了……”优美的歌声中,许之涵和小伙伴出场了!瞧,她穿着碧绿色的小背心和短裙,舒展着四肢,扭动着腰身,多像从天外飞来的小精灵!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这不,等到跳完时我都忘记鼓掌了!
我真羡慕许之涵啊,原以为她天生就是“跳舞的料子”,直到那个星期天我去她家玩,看到她刻苦练功的一幕,才知道她在舞台下面付出的努力。那回我看见她贴在墙上,头朝下脚向上!“天哪,你在干什么?”我大叫道。“我在练倒立呢,时间还没到,不能陪你玩了!”说完这句她就不再理我了。直到我坐都坐累了,她才站起来,小脸蛋涨得通红。何止倒立,原来她每天还得练劈叉、下腰……从四岁上舞蹈班开始,坚持到现在多不容易啊。我心底更加佩服她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么多年许之涵获得了不少荣誉呢。幼儿园时参加江苏教育电视台《非常周末》“无敌小宝贝”比赛就拿了第一名,后来在南通地区“紫琅杯”少儿舞蹈大赛中得了冠军。最近在刚刚结束的全市“三独”比赛中又喜获一等奖!她床头的红色证书,书橱上的水晶奖杯正是她不懈努力的见证!
各位评委老师,听了我的推荐词,你们是否同意给“舞台小精灵”许之涵的“荣誉档案”里再添上一枚“表演奖章”呢?
练习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联系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4.熟记8个成语与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8日,累计课时:26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处处留心。
小芳和爸爸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她可高兴了,在车上她跟爸爸愉快地交谈起来。
1.读读看,他们都交谈些什么?
2.指读,纠正字音。
3.根据说话人的语气,给这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交流,纠正。
5.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6.说说通过交谈小芳对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
7.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快了,小芳坐在上面高兴地喊道:“哇,真快呀!”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快”。想一想,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8.交流。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1日,累计课时:27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2.积累成语及诗歌《真知》。
一、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读音。
(3)再读上面四个成语,思考这些成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说的是哪一个意思?(学习、读书时不深入,只求表面上的理解。)
(4)再读下面4个成语,思考这些成语又说了什么意思?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5)背诵:自己背指名背男女生比赛背背给同桌听
2.熟记小诗。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引读。
(4)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5)熟读成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读“启、戴、司”,说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半包围结构)
2.观察这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范写,生评议。
4.生描红,师评议。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3月21日,累计课时:28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说写写,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一、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二、请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说说乌鸦上当、狐狸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三、想想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果?
四、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一种结局续编故事,在小组里练说。
五、把故事写下来。
六、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3月23日,累计课时:29课时)
一、近义词归类
疲倦——疲劳消失——消逝葱茏——葱郁
平静——宁静凶猛——勇猛惭愧——羞愧赶忙——急忙大雨如注——倾盆而下嘲笑——讽刺
试验——实验屹立——耸立坚强——刚强
犹如——仿佛流露——显露显现——显示
聚拢——聚集迅速——快速清晰——清楚
信任——信赖纤弱——娇弱准许——允许
商量——讨论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请求——恳求
隐藏——隐蔽追逐——追赶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奇怪——奇特生疏——陌生悠闲——清闲
摆脱——解脱好奇——新奇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二、对对子归类
桃红——柳绿枝枯——叶落天涯——海角
书山——学海架桥——铺路细雨——轻风
生根——发芽新朋——旧友笑语——欢歌
骤雨——暴风波翻——浪涌月下——花前
莺歌——燕舞春花——秋月年年如意——岁岁吉祥
知恩图报——恩将仇报朝阳——晚霞粗壮——纤弱
龙飞——凤舞眉飞——色舞龙腾——虎跃
欢天——喜地眉开——眼笑花好——月圆
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电闪——雷鸣
红花——绿叶酷暑——严寒花开——叶落
三、反义词归类
喜欢——讨厌愚蠢——聪慧迅速——缓慢
接近——远离丑陋——美好信赖——怀疑
清晰——模糊特殊——普通密切——疏远
生疏——熟悉激动——平静鲜为人知——人尽皆知
恶劣——优良活泼——死板稠密——稀少
热)
闹——冷清放弃——保持娇嫩——粗壮
语文知识积累
1,植树的好处: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2,植树节的标语:①要想富,多栽树;②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④三九四九,栽杨种柳;⑤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光无限,绿草如荫,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色满园、春深似海、花红柳绿、柳暗花明、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4,描写夏天的成语:烈日炎炎、骄阳如火、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夏日炎炎、酷热难忍、三伏暑天、热不可耐、挥汗如雨、热浪滚滚、大汗涔涔;
5,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秋风萧瑟、秋色宜人、春花秋月、秋雨绵绵、秋风习习;
6,描写冬天的成语: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风雪交加、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千里冰封、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漫天飞雪、寒气逼人。
7,描写花儿的成语:万紫千红、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百花争艳、花团锦簇、花枝招展、百花争妍、芳香四溢。
8,形容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眨眼间、顷刻间、一瞬间、一刹那、一眨眼、弹指间、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9,描写燕子的词语:体态轻盈、动作轻快、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10,描写春天的古诗: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关于创造力的名言: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②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③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12,关于仿生学的例子:①蝙蝠——雷达;②响尾蛇——响尾蛇导弹;③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防毒面具;④鱼的鳍——船桨;⑤动物的爪子——起重机的挂钩;⑥萤火虫——人工冷光……
13,关于学习态度的成语:①(好的学习态度的成语)不耻下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笃学好古,学而不厌;②(坏的学习态度的成语)三心二意,不求甚解,一知半解,马马虎虎,囫囵吞枣。
14,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魏、蜀、吴);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15,和“三国”有关的成语:如鱼得水、三顾茅庐、初出茅庐、鞠躬尽瘁、空城计、七步之才、乐不思蜀、望梅止渴。
16,三国故事:草船借箭、火烧联营、三顾茅庐、、空城计、刮骨疗毒、赤壁之战。
17,描写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神机妙算、鞠躬尽瘁……18,关于爱国的成语:以身许国、舍身为国、为国捐躯、忠肝义胆、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心耿耿。
19,描写人物品德的成语: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大公无私、坚贞不屈、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乐善好施、舍己为人。
20赞美医护工作者的成语: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含辛茹苦、含生忘死。(“非典”英文缩写:SARS)
21,描写母亲的成语: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默默无闻。
22,形容雨大的成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大雨滂沱、大雨如注、暴风骤雨、瓢泼大雨、雨脚如麻。
2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目不斜视、全神贯注。
24,关于鸟的成语:百鸟朝凤、笨鸟先飞、倦鸟知还、鸟语花香、小鸟依人……(候鸟:燕子、鸿雁、天鹅、野鸭……)
25,关于爱鸟护鸟的标语:①?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②?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③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④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⑤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26,关于奉献的名言: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④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⑤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7,形容瀑布的成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从天而降、一落千丈。
28,描写树木茂盛的词语:葱葱茏茏、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密密层层。
29,描写景色的成语:水天一色、青山绿水、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草长莺飞。
30,关于水的成语:水天一色、一江春水碧水微澜、清澈见底、涓涓细流、潺潺流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31,形容说话的成语: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低声细语、喋喋不休、对答如流、结结巴巴。
32,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①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②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⑤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3,描写黄河的成语:波涛汹涌、波澜壮阔、一泻千里、气吞山河、惊涛骇浪、浊浪排空。
34,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35,描写黄河的诗句: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6,南宋四大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37,书法知识:①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俩为“二王”。②颜筋柳骨: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艺术特色。
38,奥运知识:①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各取它们名字中的一个字有次序的组成了谐音“北京欢迎你”。②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9.关于“地震”方面的题目⑴、用来形容地震景象的成语: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摧枯拉朽、排山倒海⑵形容地震之后的惨状的成语: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残垣断壁、哀鸿遍野⑶形容灾民渴望救助心情的词语:望眼欲穿、翘首以盼、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⑷、形容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成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风雨同舟⑸、形容地震来临心情的词:
胆战心惊、心惊胆寒、惊心动魄、魂飞魄散
⑹、形容灾后灾民迫切需要救助情形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火烧眉毛⑺、形容抗灾战士表现的:视死如归、赴汤蹈火、冲锋陷阵、舍己为人⑻、在地震中涌现的感人故事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为之动容一.填空:
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②爱护图书。
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3.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4.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5.“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6.《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7.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
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8.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0.“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一.填空:
1.《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文中提到切苹果的方法有:①从顶部切到底部②拦腰切下去小男孩采用的方法是拦腰切下去。
3.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最佳路径》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5.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是因为:①这样设计的路径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②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的,格罗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迹铺设路径的时候,一定会施展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③这样的路径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玩的方便,快捷④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6.《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7.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8.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我还知道蝴蝶、蝙蝠、响尾蛇等也是人类的老师。
9.格罗培斯的路径设计与葡萄园主卖葡萄的联系是: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启示而产生的路径设计方案的。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把权力交给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②都是顺其自然③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10.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甚了了——(浮光掠影)
寻根问底——(无所不晓)孰能生巧——(天道酬勤)
第三单元语记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2.“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本文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4.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任务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5.《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6.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7.《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
8.人物特点分析:公议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大夫及其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第四单元语记练习
姓名:
一、填空
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2、《“蕃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3、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明明虽然失明了,却是个很美丽的女孩,她活泼开朗,个**笑,笑声感人,她很机灵,很聪明,她用手摸着认识了许多蔬菜,能判断“我”是“用双拐走路”的;虽然自己双目失明,却懂得关爱和帮助别人……
4、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第一处:明明听了爸爸的话,用手摸了番茄后,感到天上的太阳就像番茄,这是指太阳。第二处:“我”看到明明的笑脸就像明明心中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这是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处:“我”听了明明的话,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此,觉得明明童真和爱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温暖而美好,这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5、《第一次抱母亲》一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
6、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7、“我”心里很难过的原因是第一“我”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的心里很难过;第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再背着妹妹,肩上再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因为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第三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重的担子,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的心里很难过。
8、《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情操。
9、“最弱小的”就是年龄最小的,力气最小的,身体最弱的……
10、“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这句话的含义是:妈妈告诉萨沙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比自己力气小的,或者比自己身体弱的。“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含义:这是萨沙在反问妈妈: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了——你们保护我,我也能保护别人了。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
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
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
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
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9、众志成城:城:城墙。
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第五单元语记练习
姓名:
一、填空
1、《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的交流,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3、文中两个比喻“石头似的”“镜子般冰面”用得非常恰当。“石头似的”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镜子似的冰面”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是可以破裂的。
4、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中的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5、文中的“破冰勇士”指老天鹅,说它顽强是因为他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着冰面。
6、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上,悄悄地离开了湖岸,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
7、《生命的壮歌》一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和献身精神。
8、描写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句子: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二、问题解答。
1、“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
答:“肝胆俱裂”比喻蚂蚁勇敢、有血性,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外层蚂蚁们为了保护里层蚂蚁的安全即使烧焦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坚守自己的岗位,表现出一种英勇献身,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所以,作者称它们为“蚁国英雄”。寄托了深深的敬佩之意。
2、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捞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
答:那一道弧线的形成,一方面说明羚羊飞跃山涧的迅速快捷,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老羚羊在下面做好铺垫,年轻羚羊成功的飞跃是以老羚羊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如果没有老羚羊坠入山涧前的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所以说老羚羊的死亡是桥墩,架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桥。这一形象的比喻热情讴歌了老羚羊的献身精神。
语文第七单元语记练习
姓名:
一、填空
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全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
2、《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
3、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4、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5、《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6、文中“黄河的主人”是指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三、解释词语。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战:发抖。
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骇:惊吓。
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履:踩、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
浊浪排空排:推、推开。
四、解释字词。
1、池上:2、艇:
3、解:4、一道:
5、蓬头:6、稚子:
7、纶:8、垂纶:
9、侧坐:10、莓苔:
11、草映身:12、借问:
13、遥:14、应: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二
评改课
一、晓之以理,培养自改习惯。
1.教师明理。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游戏,每位同学都把“一句话变成了一篇文章”准备参加学校的“征文”活动,那么你们知道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吗?对了,就是在写好文章之后,认认真真地修改。像鲁迅、老舍这些大作家也都十分重视修改。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养成写作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2.指导自改。
师述:那么如何自己修改习作呢?老师给每个同学制作了一张“自改作文卡片”,请你们根据上面的问题修改。
自改作文卡片
(1).我的倾诉对象能知道我要表达的感受吗?
(提示:看语句是否通顺,意思表达是否明白)
(2).我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吗?
(提示:看事例是否具体,感受是否真实)
3.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自改习作。
(设计意图:作文的修改,不只是修改的技巧和使用某些修改符号,如果学生不原意自我检查、也不知道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时,那修改只会流于形式,而对作文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鉴于此观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强化了:明白修改的道理,形成修改的习惯。)
二、学生互动,提高互评能力。
1.互相读给同位同学听,让对方提出听后总体印象。
2.互相看作文,让对方勾画出好的词句及有问题的地方。
三、师生共评,习得评改技能。
1.推荐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
2.同学结合写作标准评改,提出优点及不足。
3.教师当堂点评,给予肯定和激励,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给予发展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众评改作文,教师也参加其中,这样有益于学生习得评改技能,对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二次完善,完成习作任务。
学生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使自己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完成本次习作目标及任务。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一
《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回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最想说的心里话,让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习作指导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在习作中运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
这次习作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
1.引导学生敞开心扉,选择好想倾诉的对象,把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尝试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说真话、诉真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及自改作文的能力。
要完成好这次习作,首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景,让学生置身其间,无拘无束地说,充满激情地写。其次是淡化过细的写前指导,减少限制。让学生自主写作乐于表达,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倾吐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因为“落在猫爪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再次,要特别重视习作的交流和展示。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研究,体会到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非常重要,很有好处。首先,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获得成就感,这是激发习作兴趣的最好方法。同时,交流和展示能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仅仅是交给老师看的,从而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习作。而且,交流、展示本身就是很好的评改习作的方法,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观摩,可以共同提高对于习作的评价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凸现了这一内容。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概括”游戏,拓展思路。
1.教师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根橡皮筋,一抻它会变长,松劲它可以变短。其实习作也可以做‘抻皮筋’游戏。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练习,先听老师读一段话。”
2.拓思激趣练习一。
(1)教师朗读,学生静听。
好朋友李瑾,你好!我想告诉你一件前几天发生的事。那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题为“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的作文。为了赶时间和邻居踢球,我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草草把作文写完了。交作文的第二天,王老师就找到我问:“你今年有70岁吗?”一边说,一边把我的作文本递给我。画红线的第一句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有一个可爱的表妹,她今年67岁。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我的小马虎的毛病又使我闹出了玩笑,少了一个顿号,6、7岁的表妹成了67岁,难怪老师问我刚才的问题。看来马马虎虎的毛病真的要改了,你能帮助我吗?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把这段话变短(用手示意)写成一句话:“我”向好朋友李瑾说的心里话是。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班内交流,适时评价。
学生发表交流后达成共识:心里话是“我要改掉马马虎虎的坏毛病。”此时让学生对“小作者”进行评价:你喜欢这个小同学吗?
(5)教师小结。
教师可以这样说:正像同学们所说,小作者敢于在朋友面前说真话(强调这三个字)并且有决心改正马马虎虎的坏毛病,因此老师也喜欢他。板书:敞开心扉说真话
3.拓思激趣练习二
(1)教师朗读,学生静听。
(饱含深情地)奶奶,慈爱的奶奶,我想对您说: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您还记得去年冬天那个大雪的日子吗?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冻得缩成一团的我。当您打来电话询问我午饭有没有时,我却不耐烦地说:“我自己随便吃点什么就行了,不用您管!”一小时后,忽然有人敲门,当我要打开门时才发现防盗门让妈妈锁住了,怎么也打不开。于是打开门上的小窗,映入眼帘的是您那冻得通红而苍老的笑脸,您从怀里掏出了一兜子热乎乎的我最爱吃的包子,从小窗子哆哆嗦嗦地递进来,还慈祥地笑着说:“佳佳,包子趁热吃!”您知道吗?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望着您冒着严寒,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的背影,我终于哭了出来……谢谢您给我的爱!
(2)教师提问:能把这段话变短,写成一句话:“我”向奶奶说的心里话是。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班组交流,适时评价。
先在组内交流,而后在班内交流,在统一意见后思考:这段话感人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小作者就是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来抒发自己对奶奶的感激之情的。谁再来动情地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板书:具体事例诉真情
4.拓思激趣练习三。
(1)教师朗读,学生静听。
老师,您是受人尊敬的,可您对我却……我学习成绩不好,本想这学期奋起直追,提高成绩,可您却给了我当头一棒。第一次测验,我考得不理想,心里很不是滋味,您却对我说:“天生的低能儿,死木头疙瘩,每次都拖班级的后腿……”我心里难受极了,像千把利刃在绞割一般!第二次测验。我加倍努力,比第一次进步了一大块,您却说:“虽然你这次及格了,可这成绩……倒令人怀疑!”于是同学们都用鄙视的目光看着我,我的心全冷了。老师求求您!请不要再这样对待我!我多么希望得到您的肯定和信任啊!
(2)教师提问:把这段话变成一句话,怎么写?“我”向老师说的心里话是。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阶段总结。
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把“一段话变短”的游戏我们都获胜了。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是不是也会有许多心里话说,想一想你要对谁说?想告诉他(她)的心里话是什么?
(设计意图:三段范例,既让学生明白了“敞开心扉说真话、具体事例诉真情”的写作方法,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想把心里话一吐为快”的热情。)
二、“扩充”游戏,选材写作。
1.教师继续运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确定说心里话的对象。
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把一段话变短”的游戏,下面我们换一种玩法:“把一句话变长。”
(1)出示字幕,思考:你想对谁说心里话,说什么?
我想对说,。
(2)学生汇报,师生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游戏,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次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说话对象及内容,水到渠成,达成了选材目标。)
2.再创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完成习作主体部分。
(1)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要出版一本习作集,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说说我们的心里话》,老师给你们读一读征文启示:
征文启示
同学们:
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注意在习作里最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要认真修改。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扩充后的一两句话通过具体事例变成一篇文章。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来审视四年级下册习作部分的编写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是由第二学段习作向五、六年级段习作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此,这学期的习作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所谓“承前”,也就是要对完成第二学段习作任务的情况来一次“盘点”;所谓“启后”,也就是要看这个学期的习作将为以后的习作做了哪些铺垫。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有必要先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这两个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做一番比较,研究一下不同学段习作教学要求的继承和发展。
(一)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习作要求的比较
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关于习作的要求进行比较,最为显著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的提高。
第一,搜集素材要求的提高。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而进入第三学段以后,则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两相比较,在搜集和储存习作素材上,最为明显的变化是要从“留心”提高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用一句话概括,“有意注意”的程度明显提高。
第二,动笔成文要求的提高。对学生的习作,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进入第三学段后,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在习作的操作层面上,我们要关注从第二学段的“尝试”和“不拘形式”,走向第三学段的更加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的过渡问题。
第三,修改习作要求的提高。第二学段强调的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而到了第三学段则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两相比较,从修改习作的角度来看,第三学段的要求无论是难度和复杂程度都较第二学段明显提高。因此,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修改,我们一方面要将已经学会的修改明显错误词句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要选准适当的时机,逐步提高修改的范围与规格,为向第三学段能够达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的水准做好铺垫。
(二)关于本册教材习作部分的编写
明确了第二、第三学段关于习作教学要求的变化,让我们再来看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是怎样编排的吧!这册教材共安排了7篇习作。它们是:
1写建议:春游活动去哪里好。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照片。
2写推荐文章: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推荐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荐一人。注意有详有略。
3写自己的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4围绕着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
5写植物: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
6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7组织、参与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统观这学期要写的7篇习作,并与已经练写过的三年级上下两册的习作相联系,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变化:
第一是习作话题的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统计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16篇习作,就其习作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大多数的要求是写写自己,或在家庭、学校里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人和事,或者是自己直接参与过的活动,而需要学生从社会与大自然中搜集习作素材的仅有3篇。即便是猎取素材的范围有所扩大,教材要求的参考的材料,也大都是学生可以找得到的图片、短文、玩具等。但进入四年级后,关于习作素材的来源已经明显增加了取材于社会、自然的比重。仅四年级上册的7篇习作,就有3篇需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搜集习作素材。比如《习作1》设计节日;《习作3》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习作7》给来自社会生活的照片或插图配文等。而在这一册教材的7篇习作之中,直接或渗透着要求学生从社会、自然,及其他媒体搜集习作素材成分的就有5篇之多。比如《习作1》给春游活动写建议书;《习作3》写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新发现;《习作4》围绕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看法,再写下来;《习作5》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自己观察、研究并把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习作6》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进行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文章等。
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其他媒体。这其中以家庭和学校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只能对社会现象的表面现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观对各种社会现象做简单评价,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进行本学期的每一次习作之前,我们必须为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创造条件,必须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向第三学段习作过渡的一项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小学生搜集和存储写作素材能力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对动笔成文更加强调明确具体。
首先,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学期习作的要求已比过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如在《习作1》中就提出了“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习作2》提出了“注意有详有略”。特别是教材提供的可供学生参考和模仿的例文,在篇幅上已较过去明显增长,描写与叙述更加细致、具体。这从一个角度暗示我们:本学期的习作,一定要在坚持减少限制,让学生放开手脚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醒他们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注意把文章写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之所以这样做,是为向第三学段能把文章写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其次,本册习作教材还暗含了习作应当具有初步的、有条理的叙述和描写的基本要求。比如《习作1》中提出的“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实际上就已经蕴含了写文章时,应当注意条理性的要求。你想,既然是要讲理由,首先是要有根有据,而且要有个条理,“胡子眉毛一把抓”,别人就很难明白你的意思,再有理由,别人不明白,那也没有用。所以,只有把这样两条都落实了,才能够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充分”。当然,暗含只是具有这个成分,还不是明确的规定和标准,我们在教学时,适当引导和提倡是应该的,但不要强行规定、限制。这一暗含成分的存在,又一次告诉我们:这一册教材的习作,较第二学段前三个学期的习作已悄然提高了要求。
另外,进入本学期以后的习作,对表现手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比如《习作1》的写建议。教材所提供的两篇例文表现的手法就是不同的。前一篇例文是以记叙的手法写成的,而第二篇则采取分条目说明的方式写成的。前后两篇例文放在一起,明确地告诉我们:目的相同的建议,写法是可以不同的。
第三是修改习作的难度有所提高。
关于修改习作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直接标明,但是,从教材所选用的可供学生参考的例文来看,它们的篇幅已明显增长,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样。这就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进入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不但成文的要求提高了,修改习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
二、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部分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来看本学期习作教学的实施
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了解了本册习作部分在整个习作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教材的编写情况,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了。围绕这一问题,建议如下:
(一)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因此,本学期的习作教学,不能死死盯住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要在关注如何扩大搜集写作素材的范围,如何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大家知道,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内隐的非智力因素,是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很难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定量测评的。所以,在本学期习作教学的进程中,一定要通过对学生参与习作时的情感、态度、方法、行为的变化,与习作结果的观察、统计,采用纵向对比和抽样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不断地对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排队摸底。比如,关于学生平时对习作兴趣和习作潜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关于学生习作成果的统计分析;关于学生动笔热情和能力的分析……
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与多种渠道进行综合调研,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培育非智力因素成长的力度。绝不能单一地、紧紧地盯住学生的习作结果,更不能仅凭考卷上的一篇习作论成败、论“英雄”。
(二)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牢牢抓住习作的核心与关键,在“得心应手”上狠下功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一定义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得心应手加以概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既是得心的源头,又是得心的渠道;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实质是从得心成果向应手转换的要求,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则是应手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习作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得心应手的基本能力。结合本册的习作,在落实这一核心理念上,我们觉得,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要关注学生得心的渠道与储备情况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米而硬要做饭,就连巧妇也会感到为难的。习作不也是如此吗?因此,习作之前,首先要准备好下锅之米--与这次习作话题具有相似性的习作素材。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习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解决好习作素材的储备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渐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锻炼他们的观察、感受、思考、想像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强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搜集、储备习作素材的意识,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用自己头脑去思考。尽量减少那种一对一,为习作刻意安排的、带有直接搜集习作素材任务的演练。实践告诉我们:那种未曾活动先布置习作任务的做法,往往会事与愿违,活动不开心,习作素材也没有得到多少。带着镣铐跳舞,总是难以尽情舒展自己的潜能。
第二点是要关注习作动机的诱发,要注意习作关键环节的指导,促进从得心向应手的创造性转化
《语文课程标准》认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就习作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把得于心的东西,创造性地转化成应手的成果。
怎样做才能促进这种转化呢?首先是诱发习作动机的问题,然后是写什么、怎样写和写成什么样子的问题。我们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所说的乐于书面表达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把习作变成他们的一种需要,从原来的教我写变成我要写。对此,张光鉴先生在《相似论》中曾明确提出了只有在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只有发现知识间的相似性,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观点。(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页)现在,就让我们先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去看看是如何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的吧!
打开教材,你会发现:这册教材的习作设计,篇篇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具有相似性的情境。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间的共振去引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习作1》就这样写道:春天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大家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理由讲的最充分。/某校四年级(1)班,今年春游前开了个讨论会,结果,钱学亮和华健勇同学的建议被大家采纳了。你看!在这一段提示中,春游前开了个讨论会,研究去哪里好的问题,并要求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就是一个创设与学生已有经验具有相似性的生活情境去诱发习作动机的范例。可以想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一定会对写好春游的建议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定会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内在动机。
我们说,尽管每次习作的导语不尽相同,内容也有很大差异,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诱发他们的习作动机。因此,只要我们能用好教材,按教材的要求组织好创设交际情境的活动,从而引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机,变原来的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不吐不快的境界是完全可能办到的事情。
写什么?是在诱发强烈的习作欲望后,呼之欲出必然要求。为此,本册教材采取多种方式去激活学生已有的写作储备。归纳一下本册的7次习作,大体采用了5种方式去激活学生的写作储备。
一是列举法。《习作2》、《习作5》都属于这个类型。比如《习作2》的提示语就提出了你们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一定不少,那些同学能获得雏鹰争章活动的四枚奖章呢?请你写一篇推荐文章。这其中的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就列举了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
二是提问法。比如《习作3》就是这样设问的: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找到答案的?
三是提示法。比如《习作4》中的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关注,请围绕最近发生的这类事情,相互谈谈看法,再写下来。
四是讨论法。比如《习作6》中所说的请从以下几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展开讨论。
五是体验法。比如《习作7》中所要求的组织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激活学生习作储备的做法往往是与激发习作动机交织在一起的,我们之所以分而述之,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明白,其实,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
关于怎样写和写成什么样子的问题,教材并没有特别强调,采用的是在每一次习作中出示一篇或两篇与学生习作水平相似的例文,用暗示的方法提醒学生:这一次习作可以这样写;可以写成这个样子。在这里,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例文只是例子,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模仿只是模仿,而不能是依样葫芦的照抄。千万不要把例文变成了限制学生自由表达的样板文。小学生的习作一定要在减少限制,放开手脚,让他们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上着力。
(三)、紧紧抓住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在的相似联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关注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这一次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习作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也必然要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大量的实践业已证明:语文学习的任何组成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将组成部分置于整个系统之中,并处理好它与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基于此,在本册习作教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关系的问题。
1、发现习作与阅读课文内在的相似联系,力求习作与阅读相互促进
从广义上讲,读与写是相互联系的,读是吸纳,写是倾吐。但是,从读到写,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内化与积淀的过程,一一对应、立竿见影的想法与做法,常常会陷入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所以,真正意义上读写结合,是发现与把握阅读与习作之间内在的相似联系,逐步实现吸纳与倾吐的交融与互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习作虽然是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呈现的。但它依然和阅读教材有着这样或那样内在的相似联系。你就拿《习作1》来说吧,教材之所以把这次习作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显然与这组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古诗二首》的内容有关。当然,这种相关或联系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联系,而是宏观的、内在的。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课文对习作的引领作用;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你比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情况下,要提示学生注意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章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2、寻找习作与口语交际的相似性,处理好习作与口语交际的关系
本册教材《练习1》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推荐或自我推荐。而《习作2》恰恰就是要学生写一篇推荐文章: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应该说,这两项练习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口语交际中的许多经验是可以迁移到习作中来的。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学生已经进行过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中,有许多是与本学期的习作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的,我们完全可以以前车为鉴,采取温故而知新的策略,促进从口语交际向习作的正向迁移。其关键是寻找、发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的联系。
3、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活动带来的动笔机会,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的本领。
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及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能够给学生带来许多动笔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用好每一个动笔的时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问题是要我们,审时度势,见缝插针,适逢其时,水到渠成,让动笔写作真正成为开展饶有兴趣活动的一种需要、一种必然。
教材是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平台,但它同时又需要我们去开发,需要我们以此为基点去进行二度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牢牢地把握《语文跨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一定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单元童年趣事
习作要求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细细回味,把他们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目的
1创设情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培养孩子乐于书面表达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通过系列的、丰富的、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刺激展开细细回味习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发生的事情往往充满童真童趣,童年是每个人的话题,无论是含泪的生日照,还是课堂中的学习,还是与邻居小朋友的友情,都承载了一种记忆,一段情怀,它们总被珍藏在心中。例如:在一单元课文中,那《小小的天窗》迷人的足球赛,随水漂远的芦叶船……都是那么充满志趣,令人难忘。
二、美文欣赏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伙伴,分享一下他们童年的快乐时光。
2、欣赏《人工孵蛋》、《种糖果》、《给小猫洗澡》、《一张可爱的照片》、《种饼干》。
3、老师读、学生读。
三、引领细细回味
1、谈话:你的童年也一定充满童真童趣细细回味一下。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四、指导习作:
1、写时,要交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这件事又是怎样发生的?你在这件事中做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这件事后又是怎样发展的、怎样结束的》这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等。
2、注意不要均匀使用笔墨,要突出事件中最能吸引人的部分,最有趣的部分,最能给人教育的部分。
五、写作注意几点:
1、明确记述一件事,写清经过,注意重点有趣、有意义。
2、叙述离不开人,所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要描述细致。
3、写时注意顺序。
4、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仔细地改一改。
五、学生习作
方法:学生写,老师巡视。
六、写后对优秀习作讲评、赏析。
四年级作文备课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喜欢的小动物
习作要求
性格古怪的猫,失去母爱的小狮子,叽叽喳喳的下鸟……在作家笔下都栩栩如生。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吧?那就拿起笔来,写下你喜欢的小动物,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喜欢。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事物,养成观察的习惯。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通过系列的、丰富的、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刺激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
师:性格古怪的猫,失去母爱的小狮子,叽叽喳喳的小鸟……在作家笔下一个个都栩栩如生。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准备和同学一起,再次走进作者的世界,看他们所喜欢的动物,如扁扁嘴的小鸭子、大肚皮的小青蛙、短尾巴的小白兔……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外形特征,可爱不可爱,又是怎样与作家相处的?
二、范文引领:
1、师读文:《我喜爱的小花猫》、《小狗胖胖》、《我家的巴西小彩龟》。
2、《可爱的小蝌蚪》、《我的鸭子兵团》。
3、方法:一人读,大家专心听,然后评议。
三、共同交流:
1、师:有人说动物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动物是大自然赋予的精灵……其实人类自古就没有离开过动物,动物和人之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2、同学交流各自与小动物接触的经历。
教学过程
要求:
(1)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2)它的外形特征、习性以及和你相处时的有趣的经过。
四、写作指导:
1、师:同学们刚才说起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也曾在动物园中看到过一些动物,如会飞的会爬树的、水里游的动物园中看到过一些动物,如会飞的会爬树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但是我们不能和他们天天在一起,现在家里条件好了,爸爸妈妈给我们没来了“小伙伴”每天都能和他们在一起了,所以我们有很多话题,也都很有趣,现在就拿起你的笔,写写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2、写作指导:
(1)、题目:我喜欢的——状物作文
(2)、写作注意:
A、按一定的顺序写,注意条理清楚;
B抓住特点个性有特色的写;
C写出小动物与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你喜欢的原因,应写具体,也是关键;
D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五学生写文老师巡视
四年级作文备课姓名王淑梓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成长中的事
习作要求
日子一天天过去,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翻番以前的日记和照片,和长辈聊聊你小时候的事,再看看现在的你,写一写你成长的故事吧。
教学目的
1.通过选择辨析日常生活中的事,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
2.了解写生活中的事要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1.表演导入
请三位同学现场表演一个小节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导审题
(l)通过题目,同学们可以看出对文章所写的内容有什么要求?(写一件事,必须是成长中的小事)
(2)理解什么叫成长。(有进步的、有提高的事)
3.明确选材
(l)指导选材: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同时思考每段录像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然后回答。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观察、发言,我们明确了这次作文的写作范围,既可以写发生在学校里的小事,又可以写发生在家庭里的小事,还可以写发生在社会上的小事;不但可以写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还可以写反面的,不好的事;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也能写你看到的、听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学们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希望同学们做到心中有事可说,有事想说,有事要说,有事敢说。
教学过程
(3)讨论发言,开拓思路,指导选材。
4.写作指导
(1)出示幻灯,简介内容。
(2)出示例文,师生评析。
A.例文
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足球比赛,放学后,兵兵在校园里练习射门动作,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破了一块。第二天,来到学校后,老师问兵兵是谁打的,他说不知道,反正不是自己打的。在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兵兵才承认了错误。
B.同学们看了例文后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再加些什么就好了?
C.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记叙一件事,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物活动、细致的人物描写,能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
5.练习写作
(1)给学生5分钟的准备时间,运用教师教给大家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件小事口述下来。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件小事,大家一起评析。6.教师小结
同学们动笔,写好自己的《成长的事》。
四年级作文备课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写一处风景
习作要求
畅游在如画的风景中,也许是让你久久回味的一次经历,也许是你在书中、梦中的一次遐想。不管是什么,都值得你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目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处景物,然后写出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过了好几篇写景的课文,特别是《颐和园》、《东北大森林》《威尼斯小艇》三篇课文写作的特点都非常典型,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同学们,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在哪生活的时间最长?(校园)
我们每天与我们的校园朝夕相处,可以说是最好的朋友了,今天我们就以校园为题,写一篇关于校园美景的文章。
(板:写景)
二、回忆写景要求:
1、学生质疑:三年级已经练过了描写校园的作文,升入四年级为什么还要重复同一个文题呢?
教学过程
2、解疑:告诉学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这是四年级写景作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3、回忆写景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自由讨论)
按一定顺序
4、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板书:
抓特点
5、自由讨论交流: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
6、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清楚
7、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8、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形象
具体
过渡: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校园的。
三、听范文、受启示、解疑团。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教学过程
2、讨论范文:你认为她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板书:拟人
夸张
4、与小作者见面,谈心得。(小作者自我介绍,告诉同龄人写作秘诀。)
5、小结:从小作者的一席话,你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多观察
多积累
四、欣赏校园风光,感受美。
过渡:小作者笔下的校园这么美丽,如果我们学校走上电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放录像,欣赏美。
2、自由描绘校园美景,运用微机出示景点画面。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
3、讨论、分析、点评。
五、总结:
1、谈收获。
2、最后教师作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美好的家园。
总板书:
多观察
按一定顺序清楚
写景形态颜色比喻生动
抓特点气味声音拟人形象
大小……夸张具体
多积累
四年级作文备课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想像作文假如我会变
习作要求
你一定很喜欢孙悟空吧,他能上天入地,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他还会七十二般变化,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如果你也像孙悟空一样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试着写出来。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3、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幻想吗?我也喜欢,假如我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先要变成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帮人们降妖除害;我想变成神医华佗,为更多的人治病;我还想变成纳米小人,钻到同学的脑子里瞧一瞧,帮你们提高学习成绩……我要变在是太多太多了,因为我的心愿实在是太多太多。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最想变成什么?
2、指名回答。
教学过程
教师随机点拨:思路要打开,可以是人、物品、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等。
3、老师发现你们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你最想变成什么?变成后又会干什么呢?请你像放电影一样,静静想一想,想得越清楚越好。
4、从同学的表情看得出,大家想得很投入,相信你的故事一定也很
精彩。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呀?(师边听边提问,重点引导学生把故事说详)
三、引导学习审题,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这也是我们本次习作的要求。打开课本,一生读习作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从这段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2、随学生的交流,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审题。
3、以例文引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读例文:
假如我会变
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一朵云,在沙漠上空下雨,把沙漠变成绿洲。
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一座天桥,架在祖国与宝岛台湾之间,让海峡两岸的亲人团圆。
组织讨论:
此文哪里符合本次习作要求,哪里不符合要求?
四、指导把故事内容“想丰富”。
教学过程
1、指名交流
(1)你编的故事是什么?(学生快速开火车说)
(2)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这些故事一定很有意思。你们最想听谁的?
指名请同学上台说(最好能创设情境演一演,说一说)
学生交流,发言人对照意见修改自己的思维轨迹图。
2、小组交流,修改
在小组中讲自己编的故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帮助别人想得更清楚,然后根据意见修改自己的故事。
五、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用《假如我会变》为题写,也可以自己给文章另拟个题目。
四年级上册习作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
1、×××的自述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完成角色转换。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比如从一个学校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或是外出旅游或者走亲戚,见到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你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
2.学生介绍自己。(比如姓名、年龄、长处、特点、爱好、理想、愿望等)
3.引入主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新朋友,他们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乐意吗?
4.出示小黑板上词语:书包黑板文具盒钢笔台灯小闹钟布袋熊
他们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总得介绍下自己吧。可是他们不会说话,怎么办?
5.学生思考并交流。(当代言人)
6.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瞧,小闹钟开口说话了。(教师手拿小闹钟,老师背例文《小闹钟》。)
7.学生听,然后说说听后的感觉。
(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了、有趣、生动)
8.教师小结:这样的写法,叫“自述的形式”(板书)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示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二)学习例文《小闹钟》。
思考: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介绍了哪些特点?
1.学生读例文并思考。
2.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形状色彩结构功能
3.再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4.小闹钟的自述很有趣吧!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一句话:“我是小闹钟,我很。”
5.生回答。“我很漂亮。”“我很可爱。”……
6.师:这只小闹钟会说话,会唱歌,多么特别啊!
(板书:我很特别。)
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像小闹钟一样想介绍自己,你听,这是小溪流的声音——
(三)学习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同学们,有些事物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因此不必介绍自己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等,它想和你们说说心理话(板书“心理”),把他们的高兴、伤心以及自己的愿望(板书“愿望”)都告诉你,你愿意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吗?
2.指名朗读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3.小溪流诉说了什么?它有什么愿望?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出示:课桌书本小花蔬菜水果
假如你是这些事物,你会说什么?
6.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比如“课桌、书本”原来的样子,后来被学生损坏,心情,愿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不爱吃等等。
(四)开拓题材。
看来有些事物还真烦恼呢,其实不是样样事物都这样的,看,这是一棵小草,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老师还知道一首名叫《小草》的歌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唱一唱吧!这棵小草从来没有寂寞,没有烦恼,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朋友一起遍及天涯海角……很多事物他们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它们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把他们的快乐撒向四面八方。大家找找看,有这样的事物吗?让我们也替他们说一说。
其实像小草一样的事物有很多,你们看蜡烛、绿叶、泥土、无名的小花还有很多。谁来替他们说一说。
(五)总结。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六)学生再读例文,感受写法。
1.学生再齐读例文,思考:在自述时,要抓住什么来写?
2.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3.老师小结: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七)明确要求,练习习作。
1.学生再读读例文前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2.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书包黑板钢笔台灯小闹钟布袋熊文具盒
课桌书本小花蔬菜水果
蜡烛绿叶泥土小草
3.师述: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老师重点提醒学生在习作中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吸引读者。
4.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为身边的事物说说话,题目为“×××的自述”。
(八)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九)修改并誊写。
(设计者:xx实验小学张xx)
2、记一次家务劳动
【教学目标】
1、能把课前进行的一次家务实践有序、具体地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有序、具体地写一次家务劳动。
【教学准备】
课前进行一次家务实践。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写作兴趣。
1、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同学们,你们爱听歌吗?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还可以跟着唱一唱。
2、明确劳动的意义。
(1)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劳动最光荣》)
(2)你是怎样理解“劳动最光荣”这句话的?
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进行一次家务实践的,相信大家都已经完成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这次家务劳动,让大家都来分享一下你的劳动的快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一次家务实践,提示学生有意识地做一件家务事,让学生从心理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过程回顾,重温劳动经过。
1、交流家务实践内容。
(1)同学们,你们回去都进行了哪些家务实践呢?
(2)指名汇报。
(3)小结: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发现大家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
2、重温家务实践经过。
(1)同学们,在你做这件家务劳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让你难忘的地方?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是你克服困难的细节等等。
(2)四人小组内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①成功的经验
追问:你具体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想办法解决的?当你成功时你又有哪些表现(语言、动作、心理等等)呢?
②失败的教训
追问:你具体又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想办法解决的?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训?
3、小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不易的,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大家都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小主人。以后我们还要多进行这样的家务实践,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自己的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品尝到劳动的快乐。
[设计意图:此次习作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好这件家务事的关键是“有序、具体”。考虑到学生在做家务时可能体会还不够细腻,所以我又根据习作的要求,尽量在课堂上通过叙述“最难忘的地方”,让学生重温劳动的经过,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这样,把情境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三、方法指导,学写家务劳动。
1、同学们,你愿意将自己的这次家务实践有序、具体地写下来吗?
2、读范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范文。
第一次洗碗
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叫我把碗洗好。我发愁了,心想:我从来只知道端碗吃饭,可没洗过碗,怎么能洗好呢?如果碗洗不好,妈妈一定会生气的。姐姐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对着我的耳朵轻轻地说:“别愁,不会,我教你。”我鼓起勇气,行!我一定能把碗洗好。
于是,我打了一盆水,把碗放进盆里洗。谁知洗了三遍,都洗不干净,摸着总是粘乎乎的。姐姐摸了摸水,说:“别白费力气了,冷水是洗不掉油腻的,得用热水洗才行。”我看着水盆,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换了盆热水。开始,我只用抹布在碗里转两圈就认为洗好了。姐姐摸了摸碗,说:“不行,还有油,要用劲洗。”
我不高兴地嘀咕起来:“何必这么认真?马虎点得了,洗得再干净,晚上还得用呢!”姐姐用手点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小懒虫,我来教你。把碗浸在水里,用左手抓住碗,用右手拿住抹布,把碗边包住,边洗边转,这样,碗里边和碗外边都干净了。”姐姐边说边洗一个给我看。我照着姐姐的样子去做,果然把一只碗洗好了。接着我又洗了第二只、第三只……我越洗越好,越洗越高兴。
最后,姐姐还说:“还要把碗涮干净,把桌子抹好。”姐姐真行,得听她的。我又打了一盆水,把碗一个一个涮干净,把桌子抹好。
我看着自己洗的碗,一个个亮亮的,真开心啊!想不到洗碗也有这么多的学问。
(2)各自读范文。
(3)同桌讨论:这篇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交流:
①首先,小作者把洗碗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写:冷水洗、热水洗、用劲洗和涮碗,内容具体,层次分明。
②其次是有层次地写了心理活动:担心——决心——灰心——开心,写得真实、细致。
③还写了“我”在洗碗过程中懂得的方法,尝到的乐趣,突出了主题。
……
3、总结归纳,揭示写作方法。
(1)写作内容:记一次家务劳动
(2)写作要求;把劳动的经过有序、具体地写出来
(3)注意事项:写之前要先想好
①写哪一件家务事?
②这件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做的?
③做的过程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了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与学生一起对范文进行阅读、讲评,特别是从“有序、具体”入手,重点讲解内化表达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运用方法,动手快乐写作。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家务实践内容拟一个作文题目,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把你的劳动经过、体会到的劳动快乐写出来与他人一起分享。
2、学生自己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1)针对有序、具体的习作要求作进一步的指导。
(2)重点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重温情境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并掌握了合适的表达方式时,就在作文课上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发现面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另外,还要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同时选定起示范作用的习作和有代表性的病例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板书设计:
记一次家务劳动
有序——事情发展
具体——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克服困难的经过
(设计者:xx小学高x)
3、小制作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求,即讲清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3、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用上准确的动词自由地说、具体地写。
【教学准备】小制作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同学们,老师这个有一个魔术盒子,请大家猜一猜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学生好奇心很高,猜的结果也是令人意想不到。)
2、打开魔术盒子,一一展示学生课前上交的小制作。
(说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介绍小制作的文章更是如此。教师以猜一猜的形式开课,不仅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合理地运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以积极的情趣、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教学情境之中。同时教师又趁机展示了优秀作品,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愿望。)
二、比一比
1、仔细观察出示的小制作,比一比谁的最优秀。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最优秀的制作,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认为这些小制作各有特点,在我看来都是优秀的,因为每件作品里都有同学们的汗水,有同学们的智慧。
(说明: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学生在比较的时候,通过仔细观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小制作在大小、色彩、材料、结构、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三、考一考
1、现在我们来考一考,这是不是你亲手制作的。(出示问题)
①什么时候做的?为什么想到要制作这个作品?
②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制作的方法与过程,请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回答。
④制作完成后心情怎样?
2、小结:看来这些小制作真是同学们亲手完成的。
(说明:与其说是考学生是否亲手制作的,倒不如说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几道考题其实揭示的就是本次习作的写作要领。当然只有亲手制作的,学生才会有话可讲,也才能讲得生动。)
四、找一找
1、刚才同学们在回答制作过程时,用上了一些动词,但是不够准确。不过没关系,老师今天就搬来了词语仓库,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出示动词:(按、握、折、插、捏、搓、拼、擦、扎、抹、剪、贴、穿、涂、切、削、嵌、填、敲……)
3、读动词,找动词。
4、指名学生用上动词来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说明: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连贯的动作将制作的过程写具体是有些难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词供学生选用。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了相关的动词,再回忆自己制作时的一举一动。自然有利于将内容介绍具体。)
五、议一议
1、为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不至于单调乏味。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加进哪些内容呢?
2、同学展开议论。
①可以写一写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②可以写一些自己制作时的心理变化。
③还可写一些制作成功后的启示。
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希望这些内容能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说明:将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介绍清楚,表达具体些,是本次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写得生动些,则显然是比较高的要求了。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议一议可加进哪些内容。一方面是诱发学生去创新,提出适合于自己较高的要求,为彰显学生个性提供更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大多数基础一般的学生。同时他们在参与议一议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得到鼓舞,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写一写
1、你们的作品都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欣赏自己的成果,是快乐的;让同学或你的朋友分享到你的快乐,哪就更有意思了,大家赶快拿起手中的笔介绍介绍你的小制作吧!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精彩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所以教师总是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励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其实这里的精彩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作文写得优秀,基础较弱的学生尽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了,同样也是精彩。能力较强的学生永不满足,不断超越,也是精彩。这个教学片断告诉我们,精彩就在教学实践中,就在不断生成中,就在师生的互动中。)
4、粉笔飞了
【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
一、学会观察
1、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
3、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学会表述
1、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
——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
3、抽样评讲。
(1)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
三、实践运用
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本课习作辅导落脚于扎实有效,即通过创设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此本课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粉笔。当时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观察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多少发现。接着借助媒体回放,学生有意识地再次观察了老师的动作,有了不少新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到教师做了什么,还注意到教师是怎么做的,更尝试着从教师的一些体态语言揣测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动作一下子丰满起来,在描写动作的同时,还在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设计者:xx小学宋珺)
5、快乐的游戏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举动,并尝试进行表述。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3、能抓住游戏中的关键人物或关键环节,进行描写,体现“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爱做的游戏种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实践——[设计意图:将游戏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观察同学、观察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习作素材。]
1、导入:同学们,大家一定爱做游戏吧?平时你们都爱做哪些游戏呢?
2、提出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之前,老师请大家注意三件事:
1)、注意安全;
2)注意观察身边同学在游戏中的表现;
3)注意体会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3、明确游戏内容及要求:
1)游戏名称——老鹰捉小鸡
2)请学生简述游戏规则。
3)引导学生分组,分配任务。
4、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穿插期间巡视或参与游戏活动。
二、谈话引导选择习作内容及重点,梳理习作思路。
5、大家玩得开心吗?
6、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7、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回忆游戏场面,在学生的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机地围绕下列目标进行引导:
1)通过反馈,与学生一同回忆游戏三方在攻守之间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准确的动词进行表述。
2)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游戏三方的不同动作,还要能回忆出当时是怎么做这些动作的,并能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使得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3)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变化,并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
——上述三点中,1、2为重点引导内容,3为对习作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的特别提醒。
8、如果老师要请你写写刚才的这个游戏,你打算怎么写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要体现游戏的快乐,你认为哪个内容可以多写几句的?
——引导学生理出习作的思路,分出思路来。
三、佳作欣赏。
1、教师出示范文,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2、我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学到些什么?
——借助范文,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明确:
1)习作的答题思路
2)本次习作素材的详略安排
四、学生当场完成习作
五、讲评习作
1、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以学生习作中比较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设计者:xx小学宋珺)
6、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看过的漫画、动画片中的各种人物,认识这些卡通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卡通人物形象,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特点,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3、学习描写人物对话,并能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抓住人物特点,发挥想象,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在习作中,学会对话描写,能用不同的词表示“说”的意思,并学会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准备】
1、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事先制作部分卡通人物的头饰,或带一些卡通玩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
2、今天,就有许多卡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多媒体显示部分卡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学生对卡通人物非常熟悉。课始,让学生畅谈自己所喜爱的卡通人物,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这次习作的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创编故事选择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二、忆一忆
1、他们啊!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哪吒的故事吧!
播放《哪吒闹海》片段。
2、你喜欢的人物是哪个呢?能回忆一下关于他的故事吗?
指名请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教师帮助学生归纳这些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每一个卡通人物都以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吸引着孩子们。请学生回忆自己喜爱人物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说得积极性。教师的适时点拨、归纳,则可以帮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对这些卡通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下面根据人物特点自由创编故事的学习环节服务。]
三、学一学
1、这些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说起来时都眉飞色舞,津津乐道。那么这些故事为什么能这么吸引人呢?我们再来看看《哪吒闹海》的故事,看看哪吒的表情,他说的话,怎么说的?
再次观看《哪吒闹海》片段,指导学生注意听人物的对话。
2、他们的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是怎么说的?
指导学生结合观看的片段,用不同的提示语复述人物的话。
[设计意图:借助可观可感的动画片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形象,听到人物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复述人物语言,结合观看到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用上不同的提示语。这样,学生在学习使用各种提示语时,有了形象的感受,为下面自己创编故事中用不同提示语写人物对话,打下基础。]
四、想一想
1、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许,你还想让他们继续表演下去。今天,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他们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师生讨论,编写故事的要点:
⑴想一想:你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这些人物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故事的重点,要把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说清楚。
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说的?用上不同的提示语。
3、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启发,合作创编故事。
4、指名讲述,请全班同学评议。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和学生商讨,共同提出训练要求。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提示语,来进行对话练习,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思维与思维相碰撞,能够相互启迪,创编出更丰富,更生动的故事。]
五、写一写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设计意图:选择一篇具有典型代表的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修改。让学生在参照中得到启示,进一步修改。]
板书设计: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我喜爱的卡通人物它们的故事
(设计者:xx实小周乐)
7、人物语言的描写形式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四种不同的提示语形式,写一段对话。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提示语出现的不同位置,进行学习,在语文百花园中发现、总结规律: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在习作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书、课件
人物的语言是表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它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人物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描写要注意出现的形式,不要呆板划一。
【教学过程】
一、阅读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一朵杏花》,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示语在前没有提示语提示语
在中间提示语在后
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什么事情啊”“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设计意图:“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学生熟悉的课本中来找到我们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因为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个例子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同时吸收精神营养。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让由学生“学会”变“会学”。]
二、认识“说的提示语”,发现特点。
1.“说”的提示语:交代这话是谁说的,还告诉我们是怎么说的。
2.提示语在前,冒号;在后,句号;在中,逗号。
还有的没有提示语,只有两个人说话可以省略提示语,读者不会混淆。
如果提示语都是在前,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枯燥单调。
因此在写提示语的时候要有变化,告诉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3.小结:要写好提示语要注意分段。
三、巩固练习:请将下面的句子用其他三种不同的语言描写形式来表达。
例:老师严肃地说:“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1)“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
(2)“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折了它,是要挨批评的。”
(3)“老师,我到公园那边去折一枝花。”
“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关心结果,更关注理解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参与学习,更引导学生探索了学习方法。所以,仅仅发动学生参与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研究,探究、掌握。因为感觉到的“知识”,不一定理解它;但理解了的“知识”,才会更深刻地领悟它。]
四、灵活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使描写更加生动活泼。
对比练习: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说话时他们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效果大不相同。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看好?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话,就把几个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捣乱鬼无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乱。
高芳芳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不留情面,说出话来尖锐泼辣;
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设计意图: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写片段的过程中走个“来回”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
五、听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录音,练习写片断。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来劲了,是吗!
老者: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写作文说到底是考你的想象力的,比如说刚才录音中三个人的对话,你要展开想象,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想象要有根据。接着往下想:表情怎么样?动作怎么样?特别是那个老者,他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用什么表达。当两位年轻人听了老者的劝后结果怎么样?
再放录音。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这段话的,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语气,甚至于包括他们的穿戴,再想象他们听了那位老者的劝告后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写作教学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观察生活到写作实践,从纪实写生到想象加工,扩大写作范围,开拓写作题材,从而丰富写作内容。]
六、学生练写,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人物语言的描写形式
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
没有提示语——对话要分行写
(设计者:xx实小于勇)
附:
⑴买票
一天,电影院里播放一步非常好看的片子,由于只有一场播放这部篇子,所以许多人争着买票。(好篇子,只放一部。考虑周密。)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女青年急于买票,气冲冲地对站在他旁边的男青年说道。
男青年脾气不怎么好,接着说:“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青年也没善罢甘休,接着说道:“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青年听后,不甘示弱,说:“来劲了,是吗!”(“不甘示弱”词用得好。)
突然,一位老人走来,平和地对他们俩说:“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把“突然”改成“这时”。)
两个年轻人听了之后都羞愧地排上了队,再也没有挤,再也没有吵。
写得很好,可惜提示语没有变化。
⑵争吵
在上班高峰,一位妇女从超市出来,上了一辆公交车,妇女拎着大包小包上了车,一位男士也向她走来。
那妇女瞪着那位男士,说:“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刚才一直沉默的男士叫道。
“哎,你挤着我了,你!”那妇女使劲朝男士那边挤去。
那位男士也粗鲁了起来:“来劲了,是吗!”
旁边的一位老者发话了:“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刚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一男一女低下了头。
清清楚楚,提示语也变化了,字也写得工整。
⑶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天,上班高峰时,在一辆公交车上,人们都抢着去上班,由于人太多,一位西装打扮的年轻男士挤了一下一位穿着漂亮的时髦女士,争吵了起来。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女士叫道,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在冒火。(想象)
男的回敬道:“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回敬”一词恰当)
“哎,你挤着我了,你!”
咳,男的拉起袖子,眼睛瞪得比嘴巴还大,火冒三丈地吼道:“来劲了,是吗!”
(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为什么会写得那么好?因为他会想象)
男的挥出拳头,准备大打出手。
“算了,算了。”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赶过来,把两位年轻人拉开,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多好啊,声情并茂,三分文章七分读。)
两位年轻人羞愧地低下了头,伸出右手握了握手,不再争吵,,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这叫篇末点题,恰到好处,如果没有篇末点题,读者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8.一次有趣的哑剧表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达对人物动作、神情的细致观察,用心揣摩人物语言,进而练习写对话,将对话写得生动具体。
2、通过有趣的哑剧表演,引导学生玩中悟写,培养习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细致观察人物动作、神情,揣摩语言
【教学准备】事先排练哑剧小品:农民与店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过哑剧表演吗?(板书:哑剧表演)你觉得哑剧表演和一般的小品表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个哑剧表演,大家有兴趣吗?
二、观看表演明确要求
教师板书:看
1、课件投影要求:(1)请大家仔细观察,注意表演者的动作、神情。(2)用连贯的话说说哑剧的情节。
2、学生上台表演
[一位农民样子的人走到一家烤鸭店门口往里面看了看,店主见了,露出微笑,对农民招招手,示意农民进去。农民犹豫了一下走了进去,走近一只烤好的鸭子,仔细端详着,然后凑上去闻了一下,咽了一下口水。农民指了指烤鸭,又伸出5个手指比划了一下。店主摇了摇头,也伸出五个手指,然后将手反了一下。农民耸了耸肩,很失望的样子,转身要走。店主生气了,拉住了农民,指了指烤鸭,然后又指了指农民的鼻子,又伸出五个手指头。农民先是疑惑不解,既而又很愤怒,店主却死活不让农民走……]
(到此,哑剧戛然而止。)
三、引导交流揣摩对话
板书:说
1、说动作和神态。
大家看得非常认真,谁能说说农民和店主的动作和神态?
生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动作:
农民:看端详凑上去闻咽指伸耸肩
店主:招手摇头伸拉
神态:
农民:犹豫无奈疑惑不解愤怒
店主:微笑生气
2、说情节。
大家观察非常仔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把哑剧的情节说一说?
(请几位学生说哑剧情节,引导学生将表示农民和店主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用进去。)
3、说对话
那么,那位农民和店主到底在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动作和神情来猜测一下。
(1)学生再次观察小品,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农民和店主的动作和神态来揣摩他们的对话。
(2)写一写。要求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揣摩语言。
(3)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评议。
(4)各组推荐同学代表进行交流,教师引导评议。
评议重点:用上表示农民和店主动作、神态的词语。要根据动作和神态来揣摩语言。
四、猜测结果拓展思维
过渡:同学们,这位店主蛮横无理,说农民如果不买的话也要赔5元钱给他,因为农民将他的烤鸭的香味闻走了。你猜猜看,那位农民将怎么办?
板书:猜
投影出示要求:先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再演一演。要注意动作和神态。
1、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在组里演一演。
2、集体交流:假如你是农民该怎么办?(引导全班交流,请点子比较好的组演一演)
提出要求:这次老师要让大家来说说,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做些什么?
(观察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并揣摩人物的语言)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几个小组精彩的表演,你更喜欢哪个组的表演呢?下面,老师要让大家来写一写。好吗?
五、趁热打铁指导习作
板书写
补充课题:一次的哑剧表演
1、明确习作要求:
写什么:同学们,看了课题你知道老师要大家写什么吗?
怎么写: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这次哑剧表演写好呢?(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语言)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写些什么呢?(同学们观看哑剧的反应、自己的想法、感受等。)
那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将这一次哑剧表演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精彩。
这一堂作文指导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练习写对话。我采用看哑剧表演的形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写对话的情景,二是哑剧的表演形式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剧中的情景容易激起了学生想要观察叙述的愿望,使学生想写、乐想。我先让学生演,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故意设置了悬念,让学生尽情“猜”,然后再演,让学生沉浸在思绪飞扬中……此时,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开了,说的愿望必定很强烈。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要说的写下来,可谓水到渠成。因为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习作也就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
(设计者:xx学校李xx)
授课者:编写者:
学习内容作文3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性从本册教材开始,写作教学也从“写话”阶段正式进入“习作”阶段。复习时,应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掌握布局谋篇的思路,以及写人、写景、写事、想象性作文、介绍性作文的区别,和它们的写作要领。
能力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增加生活积累,丰富人生体验,把习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的复习要注意贯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引导关注生活的同时,注意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语文能力训练,强化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情感性本册教材按照新课标的思想和目标要求,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不受文体和篇章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不设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学会审题,明确写作意图;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够将文章表达的生动,完整,具体。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一)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1、下面几个题目哪个题目是写人的,哪个是写事的,哪个是状物的?请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2)我常想起这件事()
(3)老师,我想对您说()
(4)谢谢您,老师()
学生依据要求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练一练(5)大家都夸他(她)()
(6)我的课余生活()
(7)我能行()
(8)我的“小天地”()
2、用比较法审题,说说它们在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3、下列题目中,哪个词语规定了文章的中心,请在下面加点。
(1)难忘的小学生活
(2)我尊敬的一位老师
(3)校园新风
(4)我迷上了________
(5)我为________献爱心
(6)欢乐的校园
(7)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8)××给了我温暖
学生同桌互相交流:作文的题意是什么?他侧重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独立完成分类。全班讨论后,,指名汇报评议。
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意见,再全班汇报交流。
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掌握这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一、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二、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三、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四、审清写作的重点。五、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二)、认真选材
*练一练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1.下面是一组半命题,要求选择题材,补充题目。然后选一题作文。我学会了_________;我喜欢的_________;难忘的___________;快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有趣;美丽的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材料积累是写作的第一步,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能进入作文,这就涉及到了材料的选择,简单地说,“选择材料就是从积累的素材中提取文章所需的部分。”即要选择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也会使主题更加鲜明。选材时都应注意首先是要围绕中心选材,这就要求做到选材准确,抓住中心,围绕主题选材,选择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使文章独具一格,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地反映事物,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材料要真实可信,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2、阅读下面芳芳的十个事例,然后分别以《我的同学》、《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从事例中选择材料,拟出作文提纲。
芳芳的十个事例:
1、带病坚持到校上课
2、春天,与爸爸妈妈在山上里种花草
3、帮助邻居王大爷搞卫生
4、热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5、下雨了总是撑着伞接送小同学
6、作业认真,常受到老师的赞扬
7、积极参加假日社区的活动
8、拾到钱包交给老师
9、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多次
10、为了班级荣誉,刻苦练习跳绳,踢毽子。
设计意图:
①?文体不同,文章排列的方法就不同。?
②?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也影响着材料在文中的排序。?
③?要想写出独具一格的文章,排序就要出乎人们意料。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三)、把事写具体
1、写景
3、《我熟悉的一个人》这篇作文题,可写的内容很多:你想介绍的是哪个人?他有什么特点?他长什么样子?在他的身上,有什么事你最难忘?你对他有什么评价?先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写成文,要求紧扣题意,取材新颖。
回忆写景、写物类文章的写法,并说说有哪些文写作顺序。
⑴按一定顺序写;
A、按空间转换,有顺序地进行描绘,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脚步移动来描绘。凡参观,游览及观察比较复杂的环境,多用这种方法,有实际生活中还常常把目光移动和脚步移动结合起来描绘,这在课文中也有不少范例。用这种方法观察景物,能较好地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全貌与主要景物留下比较完整而具体印象。
B、按景物类别顺序观察描绘
C、按时间推移顺序描绘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汇报结果,并尝试选材列出提纲。
设计意图:
要把一段话写具体,不论是写人状物,或者是叙事、记活动,先要考虑好几个部分,或者几个方面、几个环节来写,也就是分几层意思来写。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事情写得太笼统了,这就为指导段落写具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分哪几层意思写的思路确定以后,就应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对事物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的记叙和描写,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记叙和描写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写。如果离开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尽管写了许多怎么样,让人读起来不仅不会有生动感人的印象,反而显得罗嗦、累赘。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2、记事
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⑵抓特点;
⑶写出自己的感受。
复习、归纳:
1、出示学生作文片断(一),问:这个作文片断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它还欠缺什么?
(有写作顺序,但不够具体、生动。)
2、学生结合片断,说说怎样修改,并归纳把文章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⑴展开想象;
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⑶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
3、出示学生作文片断(二),问:与上一个作文片断比较,它又给你什么印象?
4、学生结合归纳的方法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譬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
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里我就想在这方面作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能掌握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基本方法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3、写人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是:“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学生根据体会,在复习的基础上,试着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或同桌互改。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事作文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这是叙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要素组成的。在叙述的时候,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这样才会使读者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如果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肯定不好,让人看半天也不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
教师问:
1、在你熟悉的人中,你最想写谁?为什么要写他
2、你了解他(她)的什么呢?
这些都是人物的特点,也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东西。
确定了写作对象,想
学生回答:因为我最了解他(她)。
学生回答:品质、性格、脾气、爱好、特长……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练一练
4、写想象作文
清了自己为什么要写他这做得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一件具体的事例,人物的特点就不能表现出来。想想,你准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呢?
1、下面这段话,写了不同人物的笑:“晚上,弟弟拿着一张讽刺画跑进屋里。大家看了,都笑起来了。奶奶笑,爸爸笑,妈妈笑,姐姐笑,我也笑了。”你能将他们笑的神态写得更具体、生动吗?你能帮他改一改吗?
写想象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作文前要确定文章主题。主题明确才会在行文中使想象的方向明确,并在拟订提纲时将何处加想象有个初步的构思。在运用想象时要始终不忘中心,围绕中心去想象。
学生题材交流,指名5人左右汇报。
学生动手进行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改写,鼓励学生将人物写活来。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练一练
5、看图作文
2、想象作文要合乎情理。要在突出主题的关键处展开想象。
3、要选取自己为之动情的事情去写,再展开想象就会呼之欲出。
4、想象要符合常理,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决不能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硬拉扯在一起。否则那就是胡思乱想。
根据提示,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写童话故事。要求:能根据开头合理地进行想象,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人物之间的对话要写生动,注意写好提示语。
这几天,小熊的牙又疼了……”
“小袋鼠、小猴子、小马来到一棵大苹果树下……”
“一天深夜,小花猫听到屋子里老鼠一家正在开会……”
写看图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看看图画上有哪些人、事、景、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在看
1、想想自己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下笔成文。想好再写,用上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让自己的故事更加有趣。
写想象作文:
孩子充满了想像,他们是想像的天使。可是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总是让学生写人、叙事、状物、绘景,这样一味写实,显然不符合孩子的天性。写实与写虚,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写虚可以使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写实作文,有其长,也有其局限,比如范围较小,内容过实,思维难以展开等。而好的想像作文,可以使孩子如鱼得水,充分发挥想像,纵横驰骋。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练一练
清图意的基础上,确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一篇文章的轮廓就出来了。
2、展开合理的想象。
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要通过想象使画面上的人物活动起来,但想象必须为中心服务。
3、注意前后照应。
看图作文中有单幅图,也有多幅图。如果是多幅图就要注意每幅画的主要内容与其它几幅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连续性,要注意前后之间的照应。
根据老师给的两幅图动手列写作提纲。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尝试列出提纲。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作文讲评教案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作文讲评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方面品质。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过程:
(一)词语比赛,导入新课:
1、导言:
师:同学们,听说课下你们积累了很多“人”字开头的成语,现在咱们来进行一场词语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小组内展示词语)
师:我们知道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写人的文章。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这节课,我们将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评。
2、复习作文要求:
(1)指名说出本次作文要求:写人,要抓住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来写,比如学习上刻苦认真、勤奋努力;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待人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具体的要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这个人某一方面的品格。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2)提问:这次作文向我们提了几点要求,哪一点最重要?
(共三点要求:1、写一个你熟悉的或是尊重的人;2、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反映他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3、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二)榜上有名
在这次的习作中,有一批同学的习作是完成的比较好的,比如:李佳丁泳方杜昊龙也有些同学的作文进步很大,比如:丁路路王可欣闫志等,让我们为这些榜上有名的同学鼓掌。
(三)作文欣赏
1、欣赏精彩片断
师: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你最想先听谁的作文呢?
生:杜昊龙的
师:那就请杜昊龙把自己的文章念出来吧,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还有什么建议?
例文:爱我的妈妈
生活中的爱有许多:父爱,爷爷的爱,外公的爱,姨母的爱,同学之间的关爱、友爱……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母爱。
那是今年的五一节的前夕的事。星期五上午上第一节课时我觉得肚子有些隐隐作痛,我没多大在意。第三节课开展活动时肚子痛非但没有止住,还带着虚汗变本加厉地卷土重来。课上了一大半,我终于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吐了。老师见了,就让我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来接我。下课了,外婆过来把我接走了。快到家时,我又吐了。这样接连吐了几次,令我十分不舒服。
中午,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给我量了量体温,发现我发高烧了,便冲了一包药,取了一颗消炎药让我服下,随后给我盖好被子,待我睡着后才去上班。晚上,她督促我吃完药,又帮我掖好被子,让我睡觉。
就这样,几天过去之后,我发现妈妈这几天一直很疲劳,脸色很黄。我问她怎么了,她不回答,只是一笑了之。
有一天夜里,我起来上厕所时竟惊讶地发现妈妈竟然在我床边的椅子上睡着!我顿时明白了妈妈为什么那么累,原来她一直在床边守着我生怕我出一点意外。这是多么崇高的母爱啊!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像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这时,妈妈醒了,她见我愣在那里,便急忙让我上床,给我盖好被子,并连连说:“小心着凉啊!”随即,又坐在了椅子上……此时,我的心里十分难受,两颗泪珠落了下来。
妈妈,我爱你!
2、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
师:还有什么建议?或者说你认为哪里写的还不够好?
生:没有外貌描写,如果加上妈妈的外貌会更好。
师:希望这位同学及时进行修改。
(四)请你评改
1、出示例文进行修改。
2、小组为单位按要求点评例文。找出除了加入外貌描写,还有其他修改的地方吗?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①叙事是否具体,是否符合中心需要;
②句子是否完整、连贯、通顺;
③字是否写的正确;
④标点用的是否恰当。
3、每小组选派代表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佳作亮相
1、先小组上讲台读自己小组修改好的作文片断或佳作
2、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六)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在班内传阅。
(七)总结:
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发现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你们的文章已经比原来更精彩了,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把你的文章誊写出来,在班内传阅吧。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评改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3、通过评改,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优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重点: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总结习作
1、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讲评课。上课之前先来看下这句谚语:
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只要肯用心,一字值千金。
谈谈自己的体会。
2、再次明确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还记得本次的习作要求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
3、总结感受
在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后,老师非常感动、也很高兴,从大家的文章中,我感到经过小学将近六年的学习,同学们都积淀了自己的知识,并能用心感悟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讲评。
二、佳作欣赏
1、出示佳作,集体欣赏
这篇作文是本次作文中优秀习作之一,想听么?用心听同学读,在这篇文章中你最欣赏那一部分?觉得那个地方很好?同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2、出示片断,讨论修改
这是咱班另一位同学的习作,它记述了难忘的学滑旱冰的经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习作,你觉得这篇作文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3、集体修改。
三、精益求精
1、明确修改标准
那么针对本次习作,你觉得应该从哪方面来修改?
明确修改标准:
(1)字词句:错别字、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是否存在病句。
(2)内容:事件过程叙述清楚,完整,将感悟写清楚。
(3)表达: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小组合作修改
下面就依据这些标准,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也可以向自己的组员求助。
4、展示修改的内容
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你觉得自己哪一处修改得很好,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你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生交流
四、总结讲评
在这次习作中,同学们把自己难忘的一件事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用自己的笔描写多彩难忘的生活。
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教学要求:
1、熟练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
2、根据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激发学生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既要忠实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回忆作文要求。
1、熟练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
2、根据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激发学生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二、总结作文中的优缺点。
此次作文整体情况较好:
1、大多数学生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2、多数学生能把诗里的景物写具体,语言流畅、优美。
3、能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
4、学生的作文书写认真,整洁。
个别问题:
1、不能写出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叙述没有条理。
2、个别同学重点不够突出,没把诗里的景物写具体。
3、个别学生书写潦草。
三、针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四、选优秀作文进行范读。
第二课时
一、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再读一些优秀的改写古诗的文章,共同欣赏。
1、共同讨论作文的有点,说说你今后如何做。
2、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共同修改。
3、和自己的作文对照,谈谈如何写好自己的作文。
森林探险想象习作讲评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训练学生自己评改习作的技能,提高作文能力。
2.通过讲评实践,训练学生科学的想象思维,强化自觉自发意识,提高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实践,训练学生想象思维,强化其想象意识,提高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习作要求,一篇范文,两篇例文,作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想象习作讲评。
2.出示投影片一,显示相次想象习作训练的要求。
3.谈话,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对同学们的这次想象习作进行讲评。不过,和以往的作文讲评课不同,这堂课我们主要是让同学们自己来评议,自己来推敲,自己来修改。
二、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1、谈话
同学们的习作,老师昨晚已经仔细地拜读过。俗话说的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师惊喜地发现,我们很多同学的想象力很是丰富,不仅想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条理,而且想象也非常合理。尤其像张子戌杜佳宇菜雨欣这些同学,他们的习作很是成功。此处,还有一些同学,也应该表扬,像郑宇涵郭心月等等,他们的习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同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难道大家就不该表示表示?(作鼓掌状)
下面,老师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把自己的优秀作品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先听为快,好好欣赏一番,大家说好吗?不过,老师还有个建议:听完朗读,如果你们认为该同学的习作确实是好,就像刚才那样,多给点鼓励的掌声。大家同意吗?
2、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优秀作品。(出示小黑板)
3、启发谈话:大家感觉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那么好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前后两排的几名同学聚在一起讨论讨论,想想,这篇文章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4、小组讨论评议,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作结。
6、教师总结学生的语文肯定正确的看法,并引导作者本人介绍创作的体会。
大家评议的非常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且指出了这篇文章的几点可贵之处,如:想象内容具体,想象有一定的条理,想象比较合理等等。大家想想,我们平常想象作文时,是不是也应该具备这几点要素呢?(在小黑板标示)
7、小结:看来,一篇文章要想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没有真情实感还真不行。
三、出示例文,启发谈话,引导评价。
1、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篇习作,大家想听听吗?
2、请两名学生朗读例文。
3、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评议。
你们觉得这两篇习作写得怎样?好?不好?有些地方好?有些地方不好?这可把老师搞糊涂了。干脆这样,老师再给同学们一点时间,你们前后两排的同学再互相讨论讨论,评议一下,它究竟是好是坏,好在哪里,不好又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你们各自确凿的证据。
4、学生分小组讨论评议,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作结。
四、学生修改例文,及成果展示
1、启发谈话,引导学生修改例文。
通过同学们的评议,我们发觉这两篇习作既有一些可贵之处,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常言说的好:人贵在知错能改。我们习作,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片断,进行修改。
2、学生自改。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学生修改成果展示,集体评议。
4、小结。
这两篇例文的评议,修改就暂且到此结束吧。当然,它们还可能有其他可贵之处,以及不足的地方。课下有时间,我们再互相交流交流,好吗?
五、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及成果展示。
1、启发谈话,引导学生互评互议。
下面,老师再给每位同学一次锻炼的机会,请同位子上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你们的作品,先读一读,然后找出你最感兴趣的片断,互相评一评,改一改。有可能的话,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感受与体会。
2、学生互评互改,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互评互改成果展示,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六、启发、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
1、谈话,启发引导学生谈体会、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实践,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的话想说,有谁愿意站起来说说吗?感受、体会、启迪或是看法什么的,只要是自己的见解,都可以。
2、学生畅谈感受、体会,教师相机引导作结。
七、课堂小结
1、启发谈话:刚才,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大家想听听老师的感受吗?
2、老师谈感受,重点突出修改和想象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我的感受是:一、文章是改出来的。怎样改,概括起来,不外乎三个字,那就是:读、评、改。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相机板书)二、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只鸟儿,“想象”就该是它的翅膀。想象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作文便有多大的天地。大胆、完整、合理的想象,对于写好一篇习作来说,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极其重要的。
3、提出希望: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初中中仔细体会老师的这两点感受。持之以恒必有益。相信大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收益匪浅。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人们一直以来只是满足现状的话,今天的一切事物,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吗?这是不容置否的。
人类因探险而富强,生活因探险而美丽。拥有一份勇于探险的精神,是很重要的。世界需要探险,生活需要探险,发展需要探险,只有探险才有创新
(相机板书)
八、作业
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习作评一评,改一改。
附:板书设计
想象习作讲评
文章是改出来的想象是习作的翅膀
读评改大胆合理完整
习作讲评课——生活中的见闻
这是一篇习作训练,教材前面一段话先介绍什么是见闻及见闻的场所;接着讲这次作文的要求,从许多所见所闻中选一件写一话;最后提出这次作文的两点具体要求,一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二要写清楚见闻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次指导学生写见闻,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了解什么是见闻,哪些是新鲜事,引导学生通过回忆,选好作文的材料;其次,要结合三级作文训练要求,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连句成段的方法上,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再次,在教学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进行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叫“见闻”,哪些是新鲜事。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结合习作训练,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赞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讴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等思想教育。
讲评过程:
重温要求。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次小练笔有哪些要求?(要有一定顺序、抓特点写具体、所思所悟)
【习作讲评一定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习作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讲评。教师在这里把课内习作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启迪。】
二、佳作亮相
(一)欣赏第一篇作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作文,请同学们自由读,你觉得这篇作文好吗?好在哪儿?(出示作文)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说说好在哪儿?
2、颁发作文明星奖。
3、请获奖学生谈谈他的成功经验。
(二)欣赏第二篇作文
1、指名读作文,请大家认真倾听,看看这篇作文又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可以把给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深深地记在脑中。
2、交流。
3、颁发“作文新星”奖。
【两篇例文的赏析过程中,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善于归纳,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三、美文赏读
1、出示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名单,给予表扬。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片段。
四、点石成金
1、师:虽说同学们都非常用心,但作文里还存在一些小缺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篇作文。(出示相关例文)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说说这篇文章的优点有哪些?哪儿还需要改一改?
3、学生交流。
4、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5、指名评改。
【把讲评和学生修改作文结合起来,拓展了习作讲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习作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自改、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对作文的修改,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板书:文成于改)勤于修改,我们的写作兴趣会在修改中得到激发,写作水平也会在修改中得到提高。希望大家养成修改的好习惯。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作文,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找出自己文章中类似的句子,针对不够具体,没有真情实感,作出修改。
生:自改。师:谁来把自己修改的句子展示展示,和大家分享你的修改成果。
生:上台展示。(师点拨)
(生展示至下课铃响)
结语:下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修改。你还可以把文章读给你的伙伴儿听听,让他给你提点意见。写作就是这样,不仅要认真写,还要认真改,长期坚持下去,你的作文会越写越好的。
五、课堂总结
1、交流收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请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家乡的景物“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家乡的一处景物的进行描写,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使学生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采用多种修辞方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按照一定顺序,表现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两篇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习作是要写什么?
2、我们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写出景物的特点
(3)展开丰富的想象
(4)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出示范文(一)
1、同学们,老师看到一篇文章就是写景的,写得很好,你们想看一看吗?请小组长拿出(一),大家来试着读一下,看看哪一处让你印象最深?
小组内交流,汇报
2、看一看这篇文章是按照本单元写作要求来写的吗?师随时归纳总结(完善板书):
(1)上学期已经学过运用时间推移(春夏秋冬),本范文是按什么顺序去写的?
(2)本文“我看见船头像刀一样把江面劈开,最后它像一团火焰似的跑出了我的眼界。”“我突然想起白居易的一句诗: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进行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
(3)想象---抒发感情
3、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请他来给大家读一读好不好?
三、还有一篇,想看吗?不过刚才同学们在说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评,老师也是在将你们说的无序变成了有序(请看黑板),组长出示范文(二)下面请同学们再品读一下,按有序加以评论,大家能做到吗?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同学们已经很准确的将文章分析得有条有理,也知道了写景习作的思路,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其实你们也有一些好词佳句,老师已经圈出来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值得你可借鉴的地方!
五、现在同学们看看自己的文章,首先观察你的文章是写景的吗?四人小组讨论,看一看谁的文章能够按照习作要求很快地进行修改,成为一篇更加优秀的文章。(互评)小组汇报。
六、展示学生作品,交代习作修改前后的变化所在,及修改原因!
七、教师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习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一、教材分析: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声“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座,舍已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整篇课文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清晰;重点描述人物的事迹,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一、谈话导入
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2、引出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六、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12“番茄太阳”
★一、教材分析:
《“番茄太阳”》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明明虽然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别人,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先交代“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接着讲盲童的名字叫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最后讲明明将去接受复明治疗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使我感到无比激动。课文对话较多,重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课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心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六、板书设计:
“番茄太阳”
“我”灰暗——温暖——快乐——感动
13第一次抱母亲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5、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二、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一、复习导入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每个人都要保护
爸爸比自己弱小的人。
托利亚
习作四
记一次班级讨论会
★一、教材分析:
《记一次班级讨论会》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戴老师”有一次习作前,组织班上的同学围绕“非典”这个社会热点发表看法的情况。这是一次习作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习作的内容谅是把大家讨论的情况写下来,“让人们了解我们的心声”。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概括、有具体的记叙方法.
2.写好人物对话,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教具准备:剪贴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师帮学生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二、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3.可以展示图片、照片或资料。
三、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二一七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2.指名读习作例文。
3.互相交流、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4.小结:先用4个“有的”写了一组句子作概括介绍.再引用4个同学的发言,具体描述了同学们讨论时涉及的话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这几段话叙述得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5.那么.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四、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六、板书设计:
习作4记叙一次讨论会
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练习四
★一、教材分析:
《练习四》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一些中药;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与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内容有关的成语,积累《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歌”、“领”。
★二、教学要求: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一份《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7种中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2.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4.《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今天,书上也出现7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6.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7种中药。
7.你知道这7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小柴胡冲剂》,你能帮老师看看说明书,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吃?注意什么?7.指名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会八个成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
3.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这8个成语,读准字音。
2.你会其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忆曾学过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3.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4.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二部分。
1.读一读《三字经》的片段。
2.互相讨论、交流《三字经》这个片段的意思。
3.指名说《三字经》的意思。
4.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器”。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对,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怎样才能写美观呢?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总结: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5.师范写“羽”。
6.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7.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再展示写得不好的字,师生共同评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班级之情。
3.学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自读课文中的讨论要求.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班级公约的制定从哪些方面作思考呢?
2.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可以做一些补充。
3.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
三、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习作2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110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