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1小蓝裙的故事

1-2渡河少年

1-3一千根弦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2-1汉字家园(鸟)

2-2汉字家园(言)

2-3汉字家园(三字经)

2-4汉字家园(四字歌)

3-1西湖的绿

3-2梅雨潭

表达——“绿色记事本”

4-1回乡偶书

4-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4表达:古诗里的故事

5-1颐和园

《水乡》

野荷塘

7-1南辕北辙

7-2滥竽充数

《爱美的梅花鹿》教学设计

9-2望洞庭

9-3望天门山

11-2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滥竽充数》扩写教学设计

课题习作6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综合学习活动-----感受家乡

表达—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1-1小蓝裙的故事

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小蓝裙的故事

贡献协调鼓励不禁焕然一新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统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唤()两()冻()焕()俩()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⑴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蓝裙的故事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

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

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三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学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全班抢读。

2.分组朗读课文,比比哪一组读得通顺、流利。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复述课文,感悟主题

1.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

2.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说一说。

三、完成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指导学生预习《1-2渡河少年》

教学后记:

1-2渡河少年

第一课时总第四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读书指导。

1、学生自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课文分几段?

5、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组织学生交流。

6.引读1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四、总结谈话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2.质疑。

3.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板书设计:

执著向上

渡河少年倔强永不退缩

勇敢自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五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3、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

教学难点:

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

3、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4、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有过河?

5、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

6、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

7、加入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受到了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他怎样写回信呢?

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三、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给学生提示:

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

奇葩——少年

蹿上——脊背——跑了——水线

四、识字、写字

1、认读字中注意“葩”的读音是pā,而不是bā。

2、会写12个字。“蒙”这个字提醒学生不要丢掉中间的一小横;“哀”的第一个撇,要从中心处起笔。

五、作业:(任选其一)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在心中会写些什么?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渡河少年

背诵提示:

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

奇葩——少年

蹿上——脊背——跑了——水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六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3.引导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倔强”。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倔强”。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背诵课文,感悟主题

1.谁能背诵课文的10-12自然段呢?

2.你怎样看待少年的倔强?

三、完成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指导学生预习《1-3一千根弦》

教学后记:

1-3一千根弦

第一课时总第八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一千根弦

保证效果琴师徒弟收藏

急不可待有生之年潸然泪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九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难点:

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坚持”“希望“潸然泪下”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盲人从无字的药方里悟出了什么?”。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蕴涵在“就为了这一个‘希望’,“一千根弦”是支持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五十三年的“希望”。那么你对这个无字的药方怎么看?

5.学生试着复述故事。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完成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指导学生预习《2-1汉字家园》

板书设计:

1-3一千根弦

坚持希望

命若琴弦

教学后记: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第一课时总第十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掌握一些健康的小常识。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教学难点: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前几天啊,一位低年级的小同学在下课玩耍时突然流起了鼻血,有的同学告诉他:“用纸塞住。”有的同学则说:“把头仰起来,让血倒流。”这些同学的建议可行吗?为什么?如果当时你在身边,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自由发言。

看来掌握一些健康小常识还挺管用。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介绍你所了解的一些健康小常识。

二、分组交流:

提醒学生在别人说话时要注意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认为有遗漏的地方可以补充,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进行讨论。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我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介绍。注意要把话说清楚,明白。

三、集体交流:

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倾听。

各组轮流派代表上台,全班评议。

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关健康方面的问题,向别人请教。四、教师总结

针对大家的听说总结。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无价之宝.健康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

板书设计:

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健康小常识

交流要求:语言准确

思路清晰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十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看看习作提示。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鼓励学生抛弃第一种选材,别处心裁,写别人所未写。

2、自己想一想,最想写些什么?

3、组内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

三、巡视指导。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小组评议,修改习作。

1、选读习作,共同评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

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评议修改作文。

4、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

5、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后记:

2-1汉字家园(鸟)

第一课时总第十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4、全班交流:“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5、“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6、读一读这些词语。

7、思考这些鸟都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

鸽子——热爱和平、孔雀——举止高雅……

三、练习:再想想,大雁代表什么;企鹅、燕子呢?你还能列举出什么鸟类来?(小组交流)

四、讨论交流:鸟的研究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天下的乌鸦不全是黑的;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五、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鸟:鸽子——酷爱和平

喜鹊——传递佳音

雄鹰——英勇无畏

教学后记:

2-2汉字家园(言)

第一课时总第十三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言”。比如说:预言、直言、忠言……等等。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各种“言”。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你能了解那个名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6、全班交流:“允”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强调。“允”的读音是“yǔn”,而不是“rǔn”。

“诤”字的读音是“zhèng”。“戒”是由“诫”拆出来的字,可以组词:戒严、戒烟。古文字的“戒”字,像一个人两手拿着武器——戈。它的本义为持戈的警戒,引申为防备、警告;又引申为禁止、戒除等义,如戒烟、戒酒等。“诫”字是警告,劝人警告,可以组词:告诫。

7、读一读这些字词。

三、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是赠言。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这句话是格言,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

2、你还知道哪些言?

格言: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关于诺言的语句: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

言必信,行必果

轻诺必寡信

五、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预言、忠言、直言、真言、

赠言、格言、诤言、诺言

教学后记:

2-3汉字家园(三字经)

第一课时总第十五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三、练习: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五、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教学后记:

2-4汉字家园(四字歌)

第一课时总第十六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背诵《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四字歌”,看看四字歌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四字歌全文。老师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

州”为“洲”的本字。甲骨文、金文的“州”字,中间的小圆圈代表河中的小

沙丘——洲。“州”字的本义是指水中的陆地,即河流中高出水面的陆地。

古文字的“衍”字,从水(或川)从行(或“双人旁”),表示水在江中流行的意思。它的本义指水流貌,引申为流行、推演、扩大、发展、衍生等义。

5、你最喜欢那句话,在小组里和你的同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为什么?

6、全班交流。师指导朗读。

本课“四字歌”中每句四字所组成的词语,高度概括出我国的地域风貌,所选景物极具代表性,都是“瑰奇壮丽”之景色。因此读这样的文字就要铿锵有力,气宇轩昂。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并试着背诵。

三、练习:

1、猜一猜。这六幅图分别表示:“木、泉、草、鸣、牧、鱼”。

2、讲一讲。

“一泻千里”就是抓关键字“泻”,理解此一字可以弄懂全词;“钟灵毓秀”每字代表的意思都不熟悉,可以查词典。

五、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四字歌

绣昆壁壶腾仞

州洲篮禹

教学后记:

3-1西湖的绿

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生静静地听)

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1西湖的绿

苍翠蜿蜒古怪鲜嫩心旷神怡

漫步蓬勃布局幽静亭亭玉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苍翠蜿蜒古怪鲜嫩心旷神怡

漫步蓬勃布局幽静亭亭玉立

2、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的。

2、请学生自由畅谈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到了西湖的“绿”?{3、4、5})

⑴请同学们再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写西湖的“绿”的。从哪些方面来写?

⑵读懂哪一处就说哪一处。并理解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对西湖的印象。

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读。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说到西湖的“绿”则重点抓住西湖的“绿”来讲。)

三、巩固

1、出示写西湖的诗文进行比较认识。

(根据学生的资料灵活进行。)

2、学生出示资料,并进行学习。

四、小结

作者用了比较,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绿”,赞美了“绿”的生机,“绿”的茁壮,这一切的美都是作者观察出来的,我们来时要多观察,多体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2、学生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板书设计:

3-1西湖的绿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3.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苍翠蜿蜒古怪鲜嫩心旷神怡

漫步蓬勃布局幽静亭亭玉立

二、形近字组词。

倾()炯()栀()潋()访()

顷()迥()桅()敛()防()

般()溅()堤()

股()浅()提()

三、填空。

1、《西湖的绿》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2、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峰下蜿蜒的小径:“()。”此外还有溪水:“()”。

3、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

4、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与()相比,“()。”

四、阅读欣赏:

读下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题临安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林升苏轼

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

西湖歌舞几时休?白雨跳珠乱入船。

暖风熏得游人醉,卷地风来忽吹散,

直把杭州作汴州。望湖楼下水如天。

板书设计:

3-1西湖的绿

(相机板书)

教学后记:

3-2梅雨潭

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对句练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对句练习。我说上句,你们按照对句的一般要求,对出下句。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生: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2、大家的对句中,都有一个什么字?二者的绿有区别吗?

3、对,一个“绿”字就现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欢“绿”,朱自清更喜欢“绿”,朱自清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绿的丰韵!(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2梅雨潭

梅雨潭低矮呈现双翼薄片

一幅画棱角撞击粉碎锯齿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4、在学习课文的过称中,感受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梅雨潭低矮呈现双翼薄片

一幅画棱角撞击粉碎锯齿

2、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的。

2、请学生自由畅谈对课文的了解:

(作者哪个自然段主要观察了瀑布?{3})

⑴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写梅雨潭的“瀑布”的。从哪些方面来写?

⑵读懂哪一处就说哪一处。并理解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对瀑布的印象。

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读。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教学。)

三、巩固

1、出示朱自清的其他写景散文进行比较认识。

(根据学生的资料灵活进行。)

2、学生出示资料,并进行学习。

四、小结

作者用了比较,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梅雨潭的“瀑布”,赞美了“瀑布”的生机,“瀑布”的美丽,这一切的美都是作者观察出来的,我们来时要多观察,多体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2、学生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板书设计:

3-2梅雨潭坐在亭边——走到山边——站在水边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3.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雨潭的“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梅雨潭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梅雨潭的“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梅雨潭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梅雨潭低矮呈现双翼薄片

一幅画棱角撞击粉碎锯齿

二、读一读,仔细品味加点的词。

1、这个亭距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

2、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3、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这道题中“踞”和“扯”的用法,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拟人手法的运用会使描写的景物更形象;“流”对云的描写充满了动感,使读者感受起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云的样子被活化了。教学时,不必说得太详细,只要通过读能体会作者的用法即可。)

三、比一比,说一说。

1、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2、像半个环儿拥着。

3、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4、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可以通过让学生先查字典再理解作者用词的妙处的方法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灵活运用词语会使文章添色不少。)

四、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绿,那就让我们去找找生活中的“绿”吧!

(这道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为表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3-2梅雨潭

(相机板书)

教学后记:

表达——“绿色记事本”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绿色记事本”所写的周一到周五的事,理解作者的用意。

2.能了解关于环保的有关知识并树立环保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

前要组织学生围绕“环保”这一主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

2.课上先让学生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3.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材料,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4.想一想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

5.把自己身边的与本单元要求相符的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更全面、更生动地把事叙述清楚。

6.形成一段或一篇文字也加入到“绿色记事本”里面。

4-1回乡偶书

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试着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

)。”

三、朗读,并试着背诵:

四、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三、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四、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后记:

4-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五、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二、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三、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四、总结。

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学后记:

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具准备:

1、预习提纲。

2、古代送别诗一组(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1、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指导写“孟”字。

2、个性化读题

①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②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

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

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3、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出示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孤帆远影”。

3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①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②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五、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广陵

依依惜别烟花三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情感;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但李白毕竟是“诗仙”(引导学生回答),面对如斯的美景,他岂能雁过不留痕。李白以一首送别诗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2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3那这些场景联系到这首诗中,你们认为最适合眼前所见的是哪两句呢?4那谁能联系刚才所看的动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5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的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6那究竟是什么让作者如此的恋恋不舍,那艘帆船究竟带走了什么呢?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了解一下李白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

7通过朗读,大家明白了李白依依不舍的原因了么?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是啊,老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又怎能不产生伤感之情呢?

8而且老朋友离去的季节又是在(春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季节呢?老师这里有几幅江南春天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9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现在大家自由读一下这首诗,尝试着将诗中的情感读出来,等会比比看,谁最像黄鹤楼边的李白。(个别读,齐读,背诵下来)

二、拓展延伸:

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让人感同身受。除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还有一首名诗《赠孟浩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再次感受一下李白对孟浩然高尚品格的景仰之情。(课件显示《赠孟浩然》)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黄鹤楼的怡人美景中,感受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让我们伴着滔滔长江水,目送孟浩然前往那烟花三月的扬州。

四、作业:课外搜集两首送别诗。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广陵

依依惜别烟花三月

教学后记:

4-4表达:古诗里的故事

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齐背古诗。师:很多古诗里都有故事,比如说《赠汪伦》就是写的李白即将远行和好朋友汪伦告别时的情景。

2.生:我们可以把有些学过的古诗改写成故事。

二、回忆古诗:

1.这个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古诗?

2.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3.请同学们回忆这些古诗里是不是都有一个故事?

4.下面就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叙事古诗,把它背诵下来,并把它进行改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全班交流:

1.班级召开一次“古诗里的故事”故事会,每组选派代表到前面汇报,要求所讲的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点评。

2.同学们中有兴趣的还可以表演诗中的情节。

3、评一评,你们之中谁讲的最好?(以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为标准)。

四、总结:

1.同学们交流了这么多的古诗故事,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2、讲古诗里面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含义。五、布置作业

准备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故事。

板书设计:

古诗故事会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同学们讲了许多的古诗里的故事,我们还评选了最佳表演小组是第三小组。今天这节我们来把古诗里的故事写一写。

二、搜集相关资料: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古诗里都有故事,而且很生动。请同学们把你所搜集的资料展示。

三、自由习作:

1.教师巡视。2、请写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布置作业:准备更多的古诗故事。

板书设计:

古诗故事会

符合古诗的原意加入自己的想象

教学后记:

5-1颐和园

第一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

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一)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一套,教学录像带或VCD光盘。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可以搜集或制作颐和园

的导游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殿、廊、漆、栏、昆、爽、阁、辉、煌、葱、朱、痕、堤。(颐、舫)

2、注意部首:殿、爽、朱

3、注意字形:殿、廊、漆、葱、痕

4、读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堤()栏()昆()

廊()提()烂()困()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默读课文,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长廊:

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⑵“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⑶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⑷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万寿山:

⑴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B、有感情读一读。

⑵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⑶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昆明湖:

⑴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⑵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⑶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jab88.COm

导语::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你们想去颐和园吗?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再一次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

1、复习词语。

2、复习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

那么,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

⑶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⑴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总结写法

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爸爸、妈妈做个介绍吗?

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作业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家长作讲解。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万寿山──美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

教学内容:第五版块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闪闪发光按顺序、

颐和园万寿山尽收眼底抓特点

(举世闻名)昆明湖如平镜似碧玉写详细

十七孔桥雄伟美丽

《水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15457.html))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小结:“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写作,然后交流,评价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小结:“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总结升华联接成篇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写作。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给大家把它作文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篇,前后照应全文写作。

课题习作6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课时1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重点

难点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具

学具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2、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话题切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学生进一步说做好铺垫。]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一、导入语

学生汇报。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1、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2、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1、生列提纲。

课题习作6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课时2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重点

难点学生修改作文

教具

学具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

2、相互修改。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

2、学生自评。

课题习作6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课时3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通过讲评作文,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重点

难点讲评作文

教具

学具学生作文2篇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认真修改作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习作讲评。

1、评改重点:

①是否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

②是否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评改步骤:

①挑选初稿中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较精彩的片断,让小作者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②挑选初稿中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写得不具体的片断,集体讨论修改。

③同桌根据评改重点互相评改。

2、佳作欣赏

三、根据讲评发现的问题,再自改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是否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再次进行修改。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多角度立意。

2、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审题,多角度立意。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人都渴望生活在有鸟儿的鸣叫、有花儿的芬芳、有小溪的流淌、有禽兽的奔跑的大自然怀抱中,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一声狮吼……你的心也一定会被融入这美好的大自然吧。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侧耳倾听那大自然的声响吧。(板书课题: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听完音乐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我听到了鸟叫声,我好象来到一个大森林中,与百鸟同舞,与鸟儿对唱,好快乐。”

“我听到了各种鸟的鸣叫,一片欢腾的景象,刚才的我好似来到一个有花、有草、有树、有小溪的流淌的地方,我看到了成百上千只鸟在那里飞舞着,穿梭于树林间,互相嬉戏,好欢快、好热闹,我也好快乐了。”

“我也听到了好多鸟的叫声,当我听的时候,我好象变成了一只鸟,飞翔在百鸟群中,与它们追逐、与它们歌唱,我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快乐,尽情享受在大自然的怀胞中,感觉自己好幸福。”

(四)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只想说一句话:你们是想象大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想象和无尽的欢乐,它让我们留连忘返,融入其中,享受不尽,感受多多。可是,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刚才所聆听到的大自然的声响是虚幻的还是现实的?(虚幻的)

讨论1:如果我们现在到大自然中去,会听到这些美好的声音吗?

我们生活的环境周围,一般可以听到些什么声音呢?(多数是工厂的噪音、汽车的鸣叫、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让人不得宁静的声响。)

总结: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我们的生活失去了美好的声响,让我们再也找不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欢乐和幸福。还有水也被污染,让鱼儿也失去了美好的生息之所;大量地猎杀,使珍稀动物濒临灭绝,至于那马嘶、狮吼就更难听到了。

讨论2:我们的生活真的失去了太多的缤纷,失去太多的美好,你们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让天籁之音永伴我们的生活呢?说说我们各自的设想。

——保护森林,让鸟儿有栖息之所。

——植树造林,让动物重归大自然。

——保护鸟类,保护动物,让生态保持平衡。

——保护水源,让鱼儿有生存的地方。

(五)即堂作文:你们的方案都是可行的,如果真的能实施,那么就不愁你听不到大自然的声响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让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它的美丽、感受它的温馨。如果你能把你这节课的所思所想写下来,那一定是美丽之中蕴有遗憾,欢乐之余又有思索,那是真诚的流露,下面请以“大自然的声响”为话题记下我们心灵的轨迹吧。字数不限,有多少记多少。(学生写作,老师巡视。20分钟交流。)

(六)20分钟左右后,选个别学生作文诵读,共同点评。

(七)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涉足于大自然中,聆听到了好多来自天籁的声音,虽然它离我们有些远,但任能给我们带来好多美的享受,但愿在我们的心中、生活中永存这种美,让我们一起努力去保护它吧!说到这里我的耳旁就回荡起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黄鹂轻脆的鸣叫声;回荡起了“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风叫声与浪击打堤岸的声音……同学们,你也听到了吗?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来说说好吗?

综合学习活动-----感受家乡

教学目标

1、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捕捉研究素材。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并搜集资料,学习用评价表总结活动成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亲切与温馨。你真正领略过自己家乡的美吗?让我们走进家乡,感悟家乡吧!写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力求写作有一定的思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表达。

二、不拘形式,交流见闻

1、明确表达要求:内容要真实有趣;表达有条理有重点;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请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三、个性表达,练写见闻

1、随机解决同学在习作中的疑问并进行小结。

2、把自己的见闻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认真修改。

教学反思:

表达—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于第五板块的几篇文章的学习,学会大胆的想象和联想。

2、回忆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展开联想。

3、练习把对于几种声音的描写与展开的想象融为一体,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文章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对各种声音的理解。

教学难点

根据你听到的集中声音展开联想。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景的文章,这几篇文

章之所以能够写得优美是因为其中有作者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今天,我们也来写一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完成得很出色。

二、口头表达

1、听录音,说一说米听到了什么声音?

2、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其他声音吗?

3、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声音。

4、由这些声音你能想到什么?

5、可以选取让你记忆深刻或最喜欢的几种声音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三、列好提纲

四、写在稿纸上。

五、作业

完成作文草稿。

第二课时

一、自己修改作文。

二、互相交流,互改。

三、誊写作文,注意书写规范。

四、作业

继续誊写习作。

五、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各种声音联想到了……

教学反思:

表达—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教学目标

1、练习在真实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写出个人感受。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教学重点

关注学生的个性感悟,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来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题导入

1、审题,确定习作的范围。

2、从题入手,“一个人”一个我最“感兴趣”的人,一个“最”让我感兴趣的人。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什么人,一个为什么让你感兴趣的人,什么原因使你对他(她)最感兴趣。

二、指导方法

1、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描写的方法,为以后阅读与习作奠定基础。知道题材可以不同,角度可以多样,但人物要作为重点被烘托出来。

2、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要活灵活现地表现人物,恰当地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进行描写。写人离不开写事,要重点关注人物在事件的具体表现,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可以一个学生的

典型例子为例,与全班进行交流。

三、个性表达

1、先打草稿,然后修改。

2、读作文进行交流。

四、拓展

搜集查找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优美的句段,

积累并背诵。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长春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长春版)

53.别董大【唐】高适---5.2课后---P53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4.出塞【唐】王昌龄---6.2课文---P46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5.塞下曲【唐】卢纶---6.2课后---P4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6.凉州词[唐]王翰---6.3课文---P4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7.凉州词[唐]王之涣---6.3课后---P4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8.马诗[唐]李贺---8.2课文---P6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9.马的诗词调笑令胡马【唐】韦应物---8.2课后---P69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60.登鹳雀楼[唐]王之涣---10.1课文---P7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1.乐游原[唐]李商隐---10.1课后---P80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10.2课文---P8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10.2课后---P8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A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A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为三月谱曲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课文中读ní);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自己或教师带领学生观赏春景。
2.制作春天景象的课件。
3.配乐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
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
(1)“呢喃”读准音níná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只要求初步感知。)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也可以读一个字组一个词,体会字义。
2.指导写字。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谱: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
巢:“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
烁: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4.试背第一、二小节。
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
(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
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感受。最后试背这两小节。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
以“我仿佛看到了……”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
师:在第一课时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感受、体会更深了,再来说说你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好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总结:春天代表希望与活力,我们都在这盎然春意中学习、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哇!让我们在享受春天时,不要错过好时光,努力学习吧!
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三、小小赛诗会。
1.练习背诵课文。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指名背诵课文,为画面配音。
2.小小赛诗会。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现在,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比赛背诵写春天的诗。有的同学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很了不起,也欢迎朗诵自己的诗。我们可以给赛诗会取个主题,如“为三月谱曲”或“三月的歌”“春之声”等。
赛诗会评出“最佳朗诵奖”“最佳表演奖”“希望之星小诗人”等,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会运用。
四、作业。
1.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一节,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2.对诗歌创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创作写一首小诗,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教案


《钓鱼》
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文章记叙的线索,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注意抓住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表达深刻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


种子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

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兜、俊”5个生字,会写“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

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

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种子实物。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虔诚”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很感动,心里充满了温暖?

3.查阅有关洋槐树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一)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

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二)学生自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审题导入,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它们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互动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

我心里一动”“充满温暖”“小心翼翼”等词句。②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词。

1.出示词语“荚皮、角柄、毕竟、素雅、羞涩、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落落大方、虔诚、温暖、俊秀、害羞”,检查认读情

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掺、惭”等。

2.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思。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里充满了温暖?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二)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我被感动的句子。

(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小女孩的认真使我感动。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由心里一动”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虽然别人的树种很多,但籽粒里搀杂着

荚皮和角柄,而小女孩就那么一点,但是“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由此看出小女孩拣树种是非常认真的

,这种感动是对小女孩美好心灵的赞赏。)

(2)小女孩的虔诚使我感动。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

暖。

这是作者在猜想小女孩是怎么捡树种的,那么你也能猜想一下吗?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

川原野上,

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作者为什么由小女孩联想到洋槐树在成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衬托出小女孩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②小女孩的认

真、踏实、虔诚,正是我希望的品质,作者仿佛看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2.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她是个纯朴羞涩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着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

,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①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②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理读出来?

(2)“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①“刷”一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变化?②她惭愧的是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的心理读出来?

(3)“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地掠一下

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①“摇晃”和“掠一下”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②假如你看到当时的情景会怎么想?③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她是个谨慎认真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一颗,两颗,三颗……

①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展平”、“凝望”、“抖”。②重点理解“凝望”,“小心翼翼”的含义。这

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③指导朗读。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特点细致描写了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认

真、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我”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认真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值得借鉴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特点写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片断。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语文A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语文A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30国王的宝碗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

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拢”的声母址“|”

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2)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国王的宝碗讲厂—件什么事?(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爹用了—年时间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样的碗,但却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国王和陶工们)

(反馈白读的情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多边互动作用,交流学生的情况。重点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要点语,说一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整体温表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条理,讲故事

1、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起因

2、指名反馈。

起因: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

经过: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答应他们用一年的时间试

结果:一年后,乌斯曼老爹研制出—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却不肯把方法告诉大家。加法尔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说—说。

4、指名说一说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让学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斯曼老爹话的含义,从中悟出道理。

2、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写有乌斯曼老爹说的话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精致观赏陶工浑身裂缝奇妙情愿沉默笑眯眯

2、师导:今天,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1、师导: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换给国王的宝碗并不是原来的那个,而是他自己重新做的)

3.教师质疑:是呀,这只宝碗并不是补好的,而是重新做的。同学们,这只宝碗能修补的没有一点儿裂缝吗?(不可能)那乌斯曼老爹为什么要答应帮助陶工们呢?(指名反馈:因为如果他不答应,陶工们就必死无疑)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读一读。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当初是怎么答应陶工的请求的。

乌斯曼老爹想了想说:“到你们国王那儿去,让他给我一年期限,也许我能想出办法来。”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想修补宝碗的办法吗?(不

是)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个宝碗

肯定是修不好的,可是如果我不答应,这些陶工就都会被绞死。如果我用一年的时间试着去重新研制一个和这个宝碗一样的瓷碗,成功的话,他们才有可能获救……)

5.教师:乌斯曼老爹成功了吗?(成功了)可是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这

是为什么呢?(保住大家的性命),

6.教师导读:乌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乌斯曼老爹围起来,想问个明白。这时老爹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教师出示句子)

我和你们做的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1)指名说说乌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认真、努力)新-课-标-第-一-网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事情做得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说的话中还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指名反馈)

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韵事。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乌斯曼老爹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本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已的认真和努力做到了)

(2)从乌斯曼老侈说的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感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乌斯曼老爹说的话,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启发)

三、总结全文,谈感想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研制出一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模一样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乌斯曼老爹的努力,这件事情成了可能。你们想对乌斯曼老爹说什么呢?(学生抒发自己的感要卢)

2、教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地引导: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0国王的宝碗

一年后宝碗“完璧归赵”

认真、努力(重新研制)

课后练习解答

2.提示:凡事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事情做好。

3.提示:做事情要认真、努力,要为他人着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31孔子的故事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举目无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孔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2.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兴

趣,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集体的反馈中受到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教育学生学习孔子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重难点、关键

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孔子。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以以及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学无止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名言。

3、组织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导:同学们,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孔子求学、成长的故事。

(从孩子们熟悉的孔子的名言人手,激发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的兴趣。通过资料的反馈。使学生对孔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哪些事情。

3.读了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家、家、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三、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字音:“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字形:“艰”字右边不能多一点,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自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反馈刚才自读时完成的填空题。

2.要求学生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的内容连成连贯的一段话。

(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勤奋。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在反馈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串联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孔子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于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故事,感悟孔子成功的原因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使学生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具准备

搜集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他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他、终于成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孔子

1.师导: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时候。写了孑L子的两个小故事。请大家把这两个读一读,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

贵族孙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被大贵族孙氏的门将赶走?

4.指名反馈:因为大贵族孙氏请的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孔子当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5、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时孔子满脸羞愧,只好离开了。大家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一说;我一定要读书,成为有身份的读书人)

6.师导: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反馈:他—边给别人看管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7.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句练习。

8.教师:第二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呢?(谦虚好学,不懂就

问)

9.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句子。

10.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

(1)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2)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品质的。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的儒家尊奉为圣人。

12.教师导读: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

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体会孔子发奋图强的内心活动。组织学生在画句子,说体会,有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孔子优秀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说故事

1、师导:同学们。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他的学生们把他所说的话和他的—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叫《论语》。你们搜集了哪些孔子的故事呢?

2.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讲孔子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孔子学识渊博,品行高尚.受到了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和同学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孔子的故事。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论语》。

板书设计

31孔子的故事

勤奋刻苦

谦虚好学

课后练习解答

教学要求

32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4)发表对“老太婆”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孩子们喜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老太婆”的厌恶之情,使学生懂得不劳而获、贪得无厌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2)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重难点、关键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目。(引导学生区别“鱼”和“渔”)

2.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则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但作者普希金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充满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直接导人新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渔夫和金鱼之间的故事

3、用“一”画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句子,用“~”画出大海变化的句子

4、完成下面的表格。

次数“老太婆”的要求结果大海的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集体反馈,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砖”“臣”是卷舌音,“纺”是后鼻音。

字形:“婆”上下结构;“女”中的横要写得平、长“砖”的笔画顺序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开火车检查个别学生认读的情况。

4.要求学生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在读句子中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

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个故事的情节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体会。

六、布置作业

l、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馈自读的情况,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道理。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演一演。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表演使用的道具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起读一读,巩固认知。

2、师导: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继续反馈,理解课文

1、教师指名反馈:课文讲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反馈)

渔夫救了一条金鱼并把金于放了。金鱼为了报答渔夫,让渔夫有什么需要可以到海边找它、渔夫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他的老太婆。老太婆一次又一次地向金鱼提出要

求,最后居然要当海上女霸王。金鱼很生气.把给他们的一切变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2、教师小结:同学们。老太婆到底都想金鱼提出了哪些要求呢?请大家拿出上节

课完成的表格,

3、集体反馈。理解故事的详细过程。

次数“老太婆”的要求结果大海的变化

第一次一个木盆有—只新木盆微微地起着波浪

第二次一座木房子有一座木房子蔚蓝的海水发起浑来

第三次要做世袭贵妇人成厂世袭贵妇人蔚蓝的海水不安静起来

第四次要当女皇成了女皇蔚蓝的海水变得阴暗起来

第五次要当海上的女霸王变回了原来的样子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

涛翻动起来,在奔腾,在狂吼

4.指名根据反馈的内容,复述故事。

5、引导学生说一说,海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可能在

说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表格的内容,展开想像说一说,说出对“老太婆”的贪得无厌的愤怒、憎恨)

6.讨论、交流。

你觉得渔夫是个怎样的人?(可以用文中的语句说明)

你觉得“老太婆”是个怎样的人?

金鱼为什么要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子?

7.集体反馈。

8.教师小结:同学们,渔夫的妻子为了享乐,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想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金鱼来侍奉她,激怒了金鱼,最后弄得一无所获,真是可悲呀!

(引导学生结合自读的情况进行集体反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在想像中,在说中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同学们,如果你遇到渔夫或者是渔夫的妻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提示:渔夫:你很善良,但是你不能太懦弱了。

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人不能太贪心。

2.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像渔夫或渔夫的妻子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劝他们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贪得无厌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劳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板书设计

32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语文乐园八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区别形近字,积累关于学习的成语。

(2)能够选用词语写话。

(3)阅读欣赏《春风又绿江南岸》。

(4)编演课本剧《狐假虎威》,并写下来。

(5)用钢笔写“傻”等六个字,用毛笔写“置”“杰”“奉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说、写等练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累成语的兴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重难点、关键

编演课本剧,写剧本。

课时划分

五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语海拾贝”和“阅读欣赏”的教学。

教具准备

抄有相关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由认读文中的汉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反馈:音相近,形相似)

3、指名用这些词语组词。

4、读一读词语,巩固汉字的认读。

5、开火车检查认读的情况。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词中的平舌音“孜”磋”“思”,卷舌音“释”“耻”。强调“识”读作“zhì”。

3.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成语。

4.引导学生借助成语字典,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让学生在你说一个,我说一个中,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得大家都能够大概理解这些成语所表达的意思)

5、教师:读了这些成语,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等)

6、拓展:你们还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反馈)

7、学生读成语,在熟读中积累成语。

三、选词说句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说话练习。(从中选择词语说话)

3.指名说一说,集体评议。

4.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

5.指名把自己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四、阅读欣赏

1.教师出示古诗《泊船瓜洲》,学生读一读。

2.师导:这首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千古传送的佳句

特别是句中的“绿”字用的巧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关于这个“绿”字的趣事。

3.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这个“绿”字是怎么得来的?

(2)这个“绿”字妙在哪里?

4.集体交流、反馈。

5.指名说说读文后的感想。(好文章是靠反复推敲出来的)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王安石的“绿”字用得多么传神啊!那可是王安石费了很大的劲,反复推敲出来的。看来,我们写作文也应该这样,要多读一读,多想一想。反复修改,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六、布置作业

1.用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2.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教学目标

用钢笔写“傻”等六个字,用毛笔写“置”“杰”“奉

教具准备

钢笔、毛笔、墨水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写钢笔字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书写时的注意点。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

“傻”和“涂”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让右;瓷”“董”是上写结构,“董”字下面的“重”笔画要适当收紧。“糊”和“惭”是左中右结构,字的笔画比较多,笔画要适当地收紧。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二、写毛笔字

1、巩固三姿。

2、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

4、指名反馈,然后读一读书中的书写要点。

“置”:上部分形扁,下部分形长,底横长托上。

“杰”:上部分方,下部分扁宽。

“奉”:上下包插,配合紧凑,笔画均匀。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

6.赏析学生写的字.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学期的练习,老师发现大家的钢笔字和毛笔字都有所进步

练字贵在持之以恒。就要放暑假了,老师希望你们假期里也能坚持练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

四、布置作业

用毛笔各写一张“置”“杰”“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编演写《狐假虎威》

教具准备

表演使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明确这次的语文生活的内容。

2.指名反馈。(编演课本剧)

二、指导表演

1.指名说一说演课本剧要注意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明确编演课本剧的要求。(具体见课文)

3.学生对自己不明确的地方质疑,教师解答疑难。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演课本剧

四、指派小组表演,其他评议

五、根据评议情况,再进行小组内的排演

六、比一比田个小组表演得最好

七、布置作业

和小伙伴们把这个课本剧演给低年级的小朋友看。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课本剧。

教具准备

课本剧范例。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明确要求

二、出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剧本书写的格式

1.阅读范例。

2.指名说说剧本的格式。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1)每场开始前写清楚场次,时,景,人。

(2)有场景的大体描写,人物对话,要强调的语气和动作需要标出

三、学生写剧本

四、同桌互相交换,互相评议各自的剧本

五、集体赏析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卫星比武教案


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
(5)出示文中词语.
(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
(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四、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六、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陈嘉庚办学教案


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2、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1、陈嘉庚是个什么人?
2、他为什么要办学?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3、他是怎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
二、带着问题,齐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
1、师: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在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课件出示: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华侨、企业家
2、这句话中哪个词概括出了陈嘉庚的精神?(爱国)本文又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的爱国之情的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我们知道,陈嘉庚是一位华侨,他十七岁就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他又是怎么想到要为家乡办学校呢?出示课件: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走过小时侯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门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2、此情此景,让陈嘉庚心里非常着急,他是怎样想的呢?指名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3、指导朗读句子。
4、陈嘉庚的心里十分着急,回到家后他是怎样对妻子说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5、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一字一句却无不透露出他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不能不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
6、学校办起来了,陈嘉庚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这幅图,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图上这一情景的呢?学生大声读出有关内容。
7、看着同学们读书是越来越投入了,老师也想表现表现了。这一次,老师想让你们当小听众了。请同学们认真听,等会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读完课文后旁白:有道是“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也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才能兴旺发达起来,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受外国欺侮!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重回学堂,琅琅的读书声再次回荡在校园上空,家乡的教育也得以继续下去。有了教育,孩子们的未来也就有了希望,孩子们的希望就是祖国的希望啊!看着,听着,想着,陈嘉庚此时此刻心里感到多么--------啊!
课件出示:看着,听着,想着,陈嘉庚此时此刻心里感到多么--------啊!(欣慰)
谁来说说?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想对陈嘉庚说点什么呢?
8、师:从此以后,身处异乡、辛勤打拼的陈嘉庚从未忘记自己的的祖国,几十年如一日,宁愿自己节衣缩食、吃苦受累也一直坚持支援家乡办学,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九自然段吧!
9、小结: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深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作为他一生的信念。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同学们,让我们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从小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陈嘉庚办学》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华侨重洋诚信积蓄耽误简朴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2)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得来的?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1)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找出课文中描写陈嘉庚言行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简单作批注。
(2)同桌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所画的语句。
5.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
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初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合作交流,记住字型,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得到发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习惯。
(1)“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很着急”表现了陈嘉庚看到家乡的现状后焦虑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陈嘉庚焦虑的心情。
(2)“我想用这些钱办学校。我们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陈嘉庚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办学上,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
(3)“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陈嘉庚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
(4)“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写出了陈嘉庚对家乡、对教育的热爱。
6.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7.齐读第9自然段。
(1)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陈嘉庚为什么要办这么多学校呢?
生讨论,师小结:这是陈嘉庚办学的思想动力,也是他创业打拼的动力。
三、朗读全文,加深印象
四、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今天,当我们步入厦门大学,看到这么美丽的厦门大学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缅怀起这位爱国华侨老人----陈嘉庚。面对这位可亲可敬老人的画像,作为一个小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五、课外延伸,深华情感
学完本课,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学生搜集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同学听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走进丽江教案


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1、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

2、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宋体,五号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3、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了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了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五、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莲叶青青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莲、玄、驳、雇、肘、蔫、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雇、藕、肘、疮、剪”等9个字,掌握“玄武湖、斑驳陆离、一缸、雇人、种藕、胳膊肘、欣喜、生疮、萧条、不以为然”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4.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为人,体会祖母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轻音乐。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不以为然、萧条、念念有词、一物降一物”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3遍,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看着这一池的田田莲叶,你想到哪些和莲叶有关的好词佳句?(出示挂图)
2.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还会想起自己的祖母,这又是为何呢?快让我们一起到《莲叶青青》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一)轻声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niān蔫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3.指名分段读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的哪几件事?(种荷;送荷)开头和结尾又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2.生自由读文,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板书,引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萧:“肃”的笔顺是横折,长横,横,竖,小撇,点,竖撇,竖
缸:部首“缶”,字形左高右低
六、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出示荷叶图。这就是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板书:莲叶]
到了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色泽碧绿,青翠清凉[板书:青青]
齐读课题。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板书:感动](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感觉到祖母对莲叶的喜爱?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这个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把小荷叶比作什么?(形象地揭示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学生评读。
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
3.读到这儿,感动我的是什么?
——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4.选择第二至四自然段中感动自己的句子练习朗读。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
1.祖母非常喜爱荷叶。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阅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祖母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1)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理解词语“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此时,感动你的是什么?
怎样朗读?
——想象祖母剪莲叶时的情景。
“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语速快,语气坚定、不迟疑。
(2)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
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
此时,感动你的又是什么?
——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读出祖母的语气,体会祖母的心情:“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
3.你想对祖母说些什么?
4.练习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情。
组内每人选择一段话朗读,再推荐给全班同学听。
五、总结升华
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八自然段。
——体会首尾呼应。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由衷的赞美。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非常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话可说的机会。

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写文。指导学生习作时,可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回顾了解到的战争情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影视等传媒,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接着以图中废墟中的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小孩的外貌、年龄,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等。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带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宽带网”围绕本组专题“战争与和平”,列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这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⒈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⒉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⒊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⒋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⒈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⒉搜集同学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新闻。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激趣导语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词语盘点

⒈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⒉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比喻句更深刻地体会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三、日积月累

⒈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⒉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⒊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成语,提出难以理解的成语全班交流。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风声鹤唳—唳:鹤叫。《晋书谢玄传》记载,北方的秦王苻坚带兵来攻打东晋王朝,在安徽淝水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往回逃的路上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晋军来追击他们。后来就用“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语出《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突然袭击—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

神出鬼没—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用于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所向无敌—指军队等所指的方向,没有能抵得住的对手。

⒋教师点评解释并选词造句。

⒌比一比,看谁记得多,看谁记得快。

四、作业布置

抄写日积月累。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战争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与认识。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中提到的战争场景。

二、回顾课文

⒈本组课文提到的战争场景。

①《夜莺的歌声》中,沉着俏皮的小夜莺与游击队员完美合作,歼灭了32个鬼子。

②《小英雄雨来》中,机智勇敢的雨来不仅掩护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自己还成功的从鬼子的魔爪下脱身。

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完美一起享受春天》更是表达了我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永驻的期盼。

⒉呈现战争中儿童的图片,播放写作图片时代背景淞沪会战纪录片,交流感想。

⒊呈现写作图片,简要讲述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南站情景及照片来源。

⒋小组内讨论感受后班级内分享。

三、观察图片

⒈引导学生按看图作文观察方法认真观察,展开合理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

⒉一废墟中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孩子的外貌?年龄?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⒊讨论作文题目并在班级内交流分享整个故事。

⒋提出写作要求。

①整体把握,把想到的和看到的写下来。

②突出重点。

③完整表达。

四、拟定草稿

五、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的片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六、作业布置

誊抄习作。

习作例文

一张旧照片

这是一张1937年2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照片上:一个小孩面对着废墟的场面,无助得哭泣。倒塌的房屋,断裂的天桥,被炸断的火车轨道,原本还是一片繁华的景象,一瞬突然改变了。也许爸爸刚刚答应给他买好玩的玩具赛车,漂亮的小娃娃,还有逗人喜欢的玩具小猴……妈妈也答应他今天去奶奶家玩,明天去姐姐家玩,后天去姨妈家玩……突然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一阵阵炮火轰鸣,一个个坦克连连发出。炸毁了他美好的童年.他被这一切惊呆了。

他可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但他的命运注定要改变。因为,他没有了疼爱他的爸爸妈妈,没有了舒适的小床,没有了宽阔的房间,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痛恨战争,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痛恨曾经侵略我们中国的日本人!我相信你们也有父母,也有儿女,也有妻子啊!你们的心也是用肉做的呀!你们怎么忍心让别人家的小孩变成小乞丐呢?我希望你们赶快纠正错误,也希望我们的世界没有战争。

一件真实的事情

在我们课本第19页有一张非常残酷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为什么哭呢?也许是他的父母要回老家,但是发生爆炸时,突然火车一响,他的父母就不知了去向,就只剩下小孩一个人在这里嚎啕大哭!

那他的父母在哪里?或许这个小孩的父母已经被日本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不敢让人们相信的是当时的抗日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那宝贵的生命。但在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在当时父母可能要离开这个地方去坐火车回老家。可能他们并不知道危险面临着他们,向他们逼近。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他的父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小男孩,但是小男孩再也见不到他的爸爸妈妈啦!

这个孤独的小男孩以后的命运如何?说不定在战争过后小男孩会被好心人收养,也说不定也会被日本人收养,或者他长大以后想为他的父母报仇,为国家报仇,为人民报仇。

这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抗日,不让敌人欺负我们的国家。我们要维护和平,让和平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之间吧!

废墟中的孩子

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我国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啼哭的婴儿,倒塌的房屋,使我们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时本应当是学生上学,工人上班,老人和孩子在房前屋后小憩和玩耍的时候。可是由于日军的狂轰乱炸,上海城内的学校和工厂很多已被炸毁,人们已不能正常的上班和上学。

这时的上海火车站,由于北站已成为战区,交通被切断,南站就成了交通的惟一出口,所以上海火车南站,人流拥挤不堪。忽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本敌机飞来投下大量炸弹。上海火车站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车站,天桥月台以及铁轨被炸得稀烂。站内的人们死伤无数,地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火光中,父母焦急的呼唤着孩子,孩子哭喊着寻找着亲人,炸伤的人们痛苦的呻吟着,废墟中幼儿悲惨的啼哭声更是让人心痛。几分钟前,这个婴儿可能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撒娇,手里还玩着爸爸亲手为他做的玩具。几分钟后,侵略者的炸弹顷刻间将这美好的一切都毁灭了。敌机投下炸弹的瞬间,孩子的母亲努力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住纷飞的瓦砾和弹片,孩子的母亲被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已认不出血肉模糊的母亲,他大声的哭喊着。可是眼前没有出现妈妈慈祥的笑脸,更没有爸爸平时那有力的双手来抱起他。孩子那稚嫩的哭声似乎在质问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残忍,夺走我父母的生命,夺走我幸福的童年,我这么小,我以后将怎样生活啊!

是呀,是战争使原本繁华的街市变成了废墟,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原本幸福的家园,是战争打碎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愿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让世界永远充满幸福和欢笑。

沉痛的教训

这是一幅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这天,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投下了大量的炸弹。顷刻间,使繁华的上海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图中的幼儿由于剧痛和惊骇大声的哭嚎着,他的亲人可能已被敌人罪恶的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上海火车站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残垣断壁,炸毁的铁轨,倒塌的天桥,无助的孤儿,无不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

看到这幅照片会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到心痛。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啊!大批饥饿的难民、失学的儿童,倒塌的房屋、失去双亲的儿童、无家可归的贫民、致残的身体。

图中的幼儿今后将如何的生活啊。可能因为战争,会使这个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婴儿过早的夭折,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带着惊恐、带着无助、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他幸运,可能会被好心人收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孩子心灵深处将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也有可能,他的父母只是被炸弹炸伤了身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拖着致残的身体领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沿街乞讨,孩子伸出的乞讨的手臂上,依稀可见弹片擦伤的疤痕。

是呀,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幕,正是由于我们当时国力不够强大,侵略者才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如此嚣张。少年强则中国强,是啊,祖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年轻一代用勤劳的双手去建造。决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一张旧照片中的战争孤儿

当我手持这一张照片时,我感慨万分。小时候,我就不断听妈妈重复这样一句话:“日本人太坏了,坏得丧失了人性!”(点明时间和历史事件。)

我看到这张照片,眼中浮现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可怜的孩子,坐在一堆废墟中,伤心地用脏兮兮的手捂着脸大哭起来,他身旁的繁华在一刹那间变成了废墟,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失去属于自己的家园,他失去了自己最最熟悉的亲人,他在心里默默的叫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在哪呀!”他望了望周围,又用迷茫的眼睛望着砖头,用稚嫩的小手一点点的搬开砖头:“妈……妈别扔下我!”他眼里已经没有希望,如果他懂事了,他一定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都到哪儿去了!是呀!这个小男孩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妈妈用全身护住了自己的孩子,不幸被炸死,孩子艰难地活了下来。后来他被一位拍照的记者看到,送进了孤儿院里。(动作和心理描写恰当好处。)

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说:“日本人太坏,坏得失去了人性!”没错,我总是认为,日本人难道没有孩子、亲人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失去亲人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吗?难道他们就只会拿刀枪去杀些无辜的人吗?我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他们的身上充满着血腥和野心!在他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热爱和平,拥抱和平。(发表看法,反问有力。)

直到现在,以日本首相为首的日本人还不肯承认历史,承认自己给其他邻国造成的伤害,他们这样只会玩火自焚。

日本人呀,请珍爱他人的生命,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吧。(结尾提出忠告。)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⒉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前期准备

⒈自读要求,想一想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①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②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③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④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⒉教师发布新闻示范。

三、我来发布

⒈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注意组织语言。教师巡视指导。

⒉小组派代表发布新闻。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⒊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⒋师小结。

四、师生总结

⒈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①拓展了视野,了解了许多不知道的新闻。

②培养了大家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③训练了同学们口头表达及交际能力。

⒉师: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为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五、作业布置

向家长发布你了解的新闻。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s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s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1西门豹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想一想: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巫婆的把戏,西门豹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西门豹的足智多谋。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巧妙,以及他语言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机智和神机妙算,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教育学生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2.导学难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3.导学关键: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4.导学方法: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感悟人物形象,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观看。问:图中的人物你们认识吗?

2.学生回答:如果知道,回答“西门豹”师接着问: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

(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可以看拼音,也可以查字典)

2.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后把自然段标出。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读后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辅导,理清脉络。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第一段(1~9):摸清底细。

第二段(10~15):破除迷信。

第三段(16):兴修水利。

3.请三名同学朗读课文。

小结过渡:课文是从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方面内容写的。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四、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西门豹做了哪些事?

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来。

学生汇报。

过渡: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摸清底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了哪些事?他是怎样了解到的?

(1)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概括,汇报学习结果。

(2)主要分析西门豹与老人的对话

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②巫婆和官绅勾结,给河伯娶媳妇。

③新娘从哪里来:巫婆和官绅骗百姓家的女孩子。

④漳河有无发过大水:漳河从来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干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同时想象当时邺这个地区荒芜人烟的景象。

2.过渡:西门豹了解了邺这个地区荒芜的原因后,知道了河伯娶媳妇是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次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他的对策是什么?成功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破除迷信。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西门豹的对策是什么?他的方法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①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的?(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策略)

②西门豹怎样惩治官绅头子的?(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可以用事实教育大家,破除迷信。达到惩治坏人的目的。

“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西门豹怎样教育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的做法)

2.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巫婆和官绅直接杀了,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以这种方式把他们杀了呢?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

3.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

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4.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兴修水利。

1.读课文,了解西门豹干了什么,有什么收益。

2.你有什么话要对西门豹说的呢?

五、有感情地读课文,入情入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组合小组。

六、布置作业

1.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2.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31西门豹

摸清底细——善于调查、认真研究

破除迷信——聪明机智、神机妙算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安居乐业

【导学反思】: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标要求】:

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步感知文章精彩片段,激发学生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


【1】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成语“将心比心”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时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句欣赏

1、多媒体出示名句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分类:诚信类——;宽容、关爱类——

3、理解句子: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a、理解词语“人、己、责、恕”

b、你受到责备时怎样的心情;得到别人的宽恕心情又怎样?、

c、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揭题:将心比心)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自主探究

研读课文,看看文章中哪些语段是“将心比心”的意思。

三、品析语段

生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阿姨是什么时候说的,说明她是个什么人?

学生展示:(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师、假如阿姨没有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你是哪位阿姨你会怎样做?

学生展示

生2、“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明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展示(板书:宽容、体谅、善良)

师、母亲的做法有什么作用,如果当时母亲责备她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展示

四、拓展提升

1、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将心比心的话会是怎样的一番美景?

2、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迁移练习:片段联系——扔香蕉皮,吐痰、挤座位

五、欣赏学生片段进一步感受“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宽容、体谅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将心比心》教案【2】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所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提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板书将心比心)看看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尊严以外还需要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两个故事?

2、自由朗读这两个故事,思考:这两件事分别体现了人与人相处中的什么精神?

3、老师总结板书:

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开门妈妈鼓励小护士再扎一针

宽容、理解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并听范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老师举例引导。

3、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

指名说。

4、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4、小结: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会运用鲸、猪、腭、哺、滤、肚、肺、矮、判、胎“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导入新课

你们见过鲸吗?想了解鲸有哪些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鲸的课文。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听写10个生字。

积累“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3.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比一比,再组词。

捕()叛()矮()滤()

哺()判()短()虑()

肺()隔()状()行()

市()融()壮()形()

(二)、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必须必需

1.鲸隔一定的时间()呼吸一次。

2.杏仁、榛子、橡栗是松鼠日常()的食物。

判断判别

1.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鲸的种类和大小。

2.你能()这头幼鲸是须鲸还是齿鲸吗?

(三)、我会查字典。

“判”,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判”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分辨,断定;⑵分开;⑶判决,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定。在“判别是非”中选第()种解释,在“判案”中选第()种解释,在“判若两人”中选第()种解释。

(四)、读一读。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默读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第一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二、三句:“…十六万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四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默读4—6自然段,填表

习性

特点

说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4.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二、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成果。

1.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读4—6自然段,填表。

4.展示自己的习作《鲸的自述》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试

1、听写词语

——————————————————————————

2、读下面的句子,看是用哪种方法说明的。

(1)最大的鲸约有三十二万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斤重。()

(2)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

(4).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3、填空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鲸非常__,是__,有__类以及它的__,使用了__、__、__和__四种说明方法。

3、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

———————————————————————————————————————

板书设计:

26.鲸

形体特点-----大

进化过程------海洋

须鲸没有牙齿

种类{

齿鲸有牙齿生物进化优胜劣汰

进食方式

呼吸用肺

生活习性睡觉特殊

生长迅速

教学反思:

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顺应了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基本规律,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132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