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目的]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试管、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食醋、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复习练习)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2)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口答)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展示图片、实物)请学生举例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演示盐酸腐蚀大理石实验)写出此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比较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式有何相似之处?

(提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二、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师生探究实验(2组):

A组(老师演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B组(学生完成):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即课本实验11-1),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规律)

碳酸钙+盐酸

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CO2↑+H2O

填写:

碳酸钠+盐酸

填写:填写:填写:

碳酸氢钠+盐酸

填写:填写:填写:

(小结)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此为碳酸盐。

(家庭小实验)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Cl)、纯碱(Na2CO3)中的某一种。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2、与碱反应

(展示皮蛋图片引出下面的实验)(课本实验1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分析)下列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反应物是通过什么方式变成了生成物?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2HCl=NaCl+H2O+CO2↑Na2CO3+Ca(OH)2=2NaOH+CaCO3↓

(小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练习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Zn+H2SO4=ZnSO4+H2↑B、2KMnO4==K2MnO4+MnO2+O2↑

C、CaO+H2O=Ca(OH)2D、CuSO4+2NaOH=Cu(OH)2↓+Na2SO4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讨论1)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是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2.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3.分析、归纳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小结)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演示动画)为何生成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

(练习)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利用书后P111附录Ⅰ所提供的信息)?如能发生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3)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资料)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资料)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课后阅读)

(学生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感想……)

相关阅读

生活中常见的盐1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具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板书]2.食盐的用途
[学生发言]如: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教师给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介绍](通过播放录像,向学生展示NaCl的生理作用)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外,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1.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4.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
5.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
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8.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
[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学生发言]
[介绍](播放录像,提高学生兴趣)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将粗盐再次经过加工提纯即可得精盐。
[板书]3.粗盐提纯
[讨论]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
2.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补充)1.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这些可溶性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产生新的杂质。
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涉及到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2.过滤应注意:(1)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应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要有气泡。否则过滤速度过慢。
(2)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4)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在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讲解]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提问]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
[回答]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过渡]了解了上述操作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投影)
粗盐提纯
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称取粗盐/g剩余粗盐/g溶解粗盐/g
5.0
2.过滤
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溶解粗盐/g粗盐/g精盐产率/g
5.将你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与讨论]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习题6
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盐化学肥料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
3.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生活中常见的盐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常见的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本课题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盐的概念,判断盐的方法,盐的分类和命名。(A层)掌握蒸发操作技能,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B层)
2.初步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主要用途(A层)。知道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形成复分解反应的概念(B层)。掌握碳酸盐在生活中应用原理(C层)。
3.初步了解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发生的条件(A层)。知道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B层)。并能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C层)。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碳酸盐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A层)。学会运用归纳方法找出碳酸盐的反应规律,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特点(B层)。
2.学会观察、实验方法(A层),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B层),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解决关于复分解反应的实际问题(C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A层)。
2.关注与盐知识有关的生活问题(B层)
3.了解科学探究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C层)

二、本课题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从盐的用途认识氯化钠,由此引出粗盐提纯,学习蒸发操作,熟练溶解、过滤操作;认识碳酸盐性质和用途,了解含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方法,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判断酸碱盐之间是否反应,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先对盐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让学生建立起盐的概念。第二课时介绍常见盐氯化钠的提取,复习过滤的操作,认识蒸发这一实验操作;第三课时继续介绍常见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并掌握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的鉴别方法;第四课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探究并总结盐类的性质。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盐的定义,盐的分类和命名;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盐类的判断、分类和命名
教学难点盐类判别
教学方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如何分类?
[学生书写]物质分类
[展示]学生书写的内容,并及时纠正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化合物里的盐类
[讲述]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之前,我们先了解盐类的判断的方法、分类和命名
[板书]一盐的定义
[列举几种盐]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3)
高锰酸钾(KMnO4)硫酸铜(CuSO4)
[讲述]这一类物质组成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总结规律]
[板书]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讲述]如何判别某物质是否属于盐类?
[板书]二盐的判断方法
1从名称判断:“某化某”如氯化钠(氧化某除外),
“某酸某”如硫酸铜
[练习]判断以下物质属于酸、碱还是盐
(1)硫酸钠(2)盐酸
(3)氢氧化钙(4)醋酸
(5)硫酸(6)硫酸铜
(7)碳酸钙(8)氢氧化钠
(9)氯化铵(10)氯化钠
[板书]2从化学式判断: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如NaCl,CuSO4
练习:判断以下物质属于酸、碱还是盐
(1)H2SO4(2)H2CO3(3)CaCO3
(4)CuSO4(5)CaCl2(6)NaOH
(7)Ca(OH)2(8)NH4NO3
[过渡]掌握了盐的判断方法,
那么盐如何分类?
[板书]三盐的分类:
1正盐:NaCl
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2含氧酸盐:
Na2CO3、Na2SO4、KNO3
无氧酸盐:KCl、K2S
[过渡]盐类如何命名?
[板书]四盐的命名:
1无氧酸盐称为“某化某”
练习:NaClAgClK2S
2含氧酸盐称为“某酸某”
练习:Na2CO3KNO3Na2SO4CaCO3CuSO4
[板书]五生活中常见的盐
1氯化钠(俗称食盐)NaCl
盐: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食盐:氯化钠NaCl
[讲述]观看视频,阅读课本68页~69页,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钠在人体中的作用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存在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是盐,判断盐以及盐的分类和命名,简单介绍了食盐。下节课我们将探讨粗盐的提纯。
[作业]课本75页第4题(开卡片展,展览较好的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粗盐所含杂质,掌握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教学难点过滤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晾晒海水或煮井水、盐湖水等可以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即粗盐。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把粗盐初步提纯。
[板书]粗盐提纯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粗盐含有哪些杂质?通过哪些步骤制取精盐?
(2)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蒸发需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发言]
[组织学生分组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
[学生做完实验,教师小结,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业]制作馒头,下节课带回与同学分享。
学案:
粗盐提纯
粗盐含有较多和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
和用品注意事项
(1)
称取粗盐/g剩余粗盐/g溶解粗盐/g
玻璃棒的作用:
(2)玻璃棒的作用:

操作要领:

(3)
玻璃棒的作用:

操作要领:

(4)
溶解粗盐/g精盐/g精盐产率/%
计算公式:
交流:实验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掌握它们与盐酸的反应;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鉴别方法;知道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为何称纯碱
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自己做的馒头跟同学分享好不好?
[学生分享馒头及制馒头的心得]
[讲述]馒头为什么松软可口?请大家掰开馒头揭开其中的秘密。
[学生描述现象并讲述原因]
[过渡]我们来探究一下是不是这个原因使馒头松软可口。
[组织学生做以下实验](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

鸡蛋壳+盐酸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
现象
分析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在黑板写化学方程式,请其他同学批改]
[讲述]通过以上三个反应,请同学们讨论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生发言,最后得出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板书]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待测物中滴加稀盐酸,若放出气体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待测物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列出以上三种盐的俗称及用途]
[板书]碳酸钠(Na2CO3)
1俗称苏打、纯碱。
[讲述]为什么称纯碱?
[组织学生做以下实验]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现象溶液呈红色
结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板书]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板书]2用途: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3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讲述]侯德榜先生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板书]碳酸氢钠(NaHCO3)
1俗称小苏打
2用途: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盐-碳酸钙
[板书]碳酸钙(CaCO3)
用途:碳酸钙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
[小结]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请同学们掌握
相关内容。
[练习]
1、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
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A.①②B.①③C.①D.①②③
2.氯化钠溶液中溶有少量碳酸钠,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除去碳酸钠的是()
A.锌粉B.氢氧化钙溶液C.盐酸D.硫酸
[作业]课本75页第1、5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复分解反应,盐类的化学性质
了解归纳演绎的方法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盐类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盐类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归纳演绎

教学过程:
[复习]温故而知新,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纯碱与盐酸
2大理石与盐酸
3碳酸氢钠与盐酸
4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5氢氧化钠与盐酸
[引入]以上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讲述]这一类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板书]一复分解反应
1定义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讲述]观察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讲述]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板书]2条件
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活动与探究]课本72页
1课本所示(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步骤现象结论
[练习]
判断反应类型
点燃
14Al+3O2=2Al2O3
2H2CO3=CO2↑+H2O
3CaCO3+2HCl=CaCl2+H2O+CO2↑
4Fe+2HCl=FeCl2+H2↑
52Al+3CuSO4=Al2(SO4)3+3Cu

[讲述]我们再探讨一下某些复分解反应反应物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组织学生做以下实验]
反应碳酸钙与氢氧化钠碳酸钙与氯化钡
现象
结论
[板书]盐与碱、盐与盐两种反应物都必须可溶于水
[讲述]盐与金属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盐可溶于水,金属活动性:金属新金属,钾、钙和钠除外
[组织学生归纳盐的化学性质,并各举一例]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以及盐的化学性质。
[作业]课本82页第4题

1生活中常见的盐(B案第二课时)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生活中常见的盐(B案第二课时)”,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难点: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纱布、滤纸。

药品:鸡蛋壳、醋、稀盐酸、柠檬、纯碱、澄清的石灰水。

--

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出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法?

投影实验1.将0.5g碳酸钠放入试管,并加入2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思考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

指导板演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

学生实验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讲述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板书注明)

变量恒量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提问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

举例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

提问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盐能与相同的酸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实验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柠檬的汁挤出,代替醋做上述实验。

观察、分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不同的酸也能与相同的盐发生反应。

提问分析第二组的三个实验中,哪些反应物为恒量,哪些反应物为变量?(指导学生注明)

恒量变量

Na2CO3+稀盐酸

Na2CO3+醋酸

Na2CO3+柠檬酸

讲述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

学生实验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学生练习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发现做出了种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通规律,终于获得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写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

验证方案

解题思路本题是通过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是怎样捕捉化学现象深入思考,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开放性作答题。通过“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这一实验事实,分析这一实验中,“紫罗兰花瓣”和“盐酸”为实验的两个条件,由控制这两个实验条件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当“盐酸”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陈出新,盐酸能使除紫罗兰花瓣以外的花瓣变色吗?同理,当“紫罗兰花瓣”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当实验条件都是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这些都是根据控制实验条件做出的合理假设,这对活跃学生思维和发展创造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将盐酸分别滴到其他种类花瓣上,观察现象。其他酸、碱或盐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将稀硫酸、稀硝酸、烧碱溶液等滴到紫罗兰花瓣上,观察现象。其他溶液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将烧碱、碳酸钠、食盐等溶液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课堂练习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小结1.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2.在做一组实验时,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课后练习设计再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学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回忆与再现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稀盐

酸碳酸氢钠+稀盐酸

二、活动与探究(一)

1.将鸡蛋壳少许放入大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2mL澄清石灰水中(见右图)。(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写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检测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你采用的方法是。

4.你认为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中,是恒量,是变量。

三、活动与探究(二)

按上述装置:

1.将醋(3mL)放入盛有小苏打(1/3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将柠檬用纱布挤出10mL柠檬汁放在小烧杯中,以备下面实验及“活动与探究三”用:将柠檬汁(3mL)放入盛有小苏打(1/2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3.通过上述反应,你的结论是。

四、活动与探究(三)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如图所示)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柠檬汁醋

五、设计再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点评:这堂课的设计是受了一本名为《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的书的启发,书中讲述的都是美国中学生科学实验活动,上面的实验操作性非常强,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极具生活化。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实验中恒量和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这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完全可以从身边开始。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闵静老师参看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中让学生对酸的pH值与反应速度的关系的探究这一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虽然课标在这一内容上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并学习掌握这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尽管有些知识高于课标,不要求掌握,课后,发现学生完全能理解这些知识,这也说明我们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毫不逊色。

点评: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刘永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001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