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复习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复习,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43讲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许多命题常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与所在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知识相联系;长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热点,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本讲内容的设计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之用,相关知识必须记忆准确。探究点的设计是建立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之上的提升,应能把握其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知识点进行记忆。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如中国的矿产分布必须一一落实在地图中,并对探究点四各资源的分布问题、对策进行分析,进而掌握。

总量: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总势: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空间分布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西北内陆地区水量极少

水资夏季降水丰沛,河水暴涨

源和时间分配冬春降水很少,河流水位下降,淡水不足

水能年际变化极大,水旱灾害频繁

资源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兴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总量丰富: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三省一市一区占70%,长江水系最多,雅鲁藏布江水

水能资源系其次,然后是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地势阶梯处是水能集中之处

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前景好

我国水电站的分布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耕地的分布:主要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与丘陵地区。北旱地,南水田

土地分布草地的分布:主要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资源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

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存沙漠化土地面积剧增

在问题草场资源普遍超载,草质下降

利用森林资源骤减

依照政策和法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对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种类:非金属(石油、煤、云母等)、黑色金属(铁、锰)、有色金属(铜、铝等)

种类多样,总量丰富

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多伴生,品位低,分选、冶炼困难

少数矿种缺乏

煤:山西、内蒙古、贵州

矿产铁: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海南

资源分布石油和天然气:东北、华北,西北、海上油田

铜(德兴、铜陵、东川、大冶)锑(锡矿山)锰(湘潭)汞(铜仁)

其他铅锌(水口山、兰坪、锡铁山等)钨(大余)铝(平果、修文)

镍(金昌)稀土(白云鄂博)金(招远等地)

加强法治,严禁乱采滥挖,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问题和对策提高分选、冶炼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加强综合利用

研究、利用、开发新材料

鱼类和海洋水产

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海底石油等)和海盐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

海洋我国的主要渔场:舟山群岛,东海(天然鱼仓)

资源我国的盐场:长芦、淮北、布袋、莺歌海等盐场

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和防止海洋污染

探究点一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1.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1)源流:包括发源地、流向、流入海洋或内流湖;(2)形状:树枝状、扇形等;(3)支流多少;(4)流程长短;(5)河道宽窄、曲直;(5)流域面积大小。

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流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2)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等决定)。

探究点二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小(森林茂

密)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

水土流失严重)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区)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流经亚热带,冬温在0℃以上)

例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表1

流域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

水量(毫米)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水资源利用

率※(﹪)

珠江流域451470333812,318,5

淮河流域2792062263,359,4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倍(取整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解析:该题在于了解中国由南向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流流量大小、汛期以及汛期长短、含沙量、结冰期等,中国河流流量与中国雨带的推移有很大关系,淮河水系呈不对称的羽状,北侧支流位于华北平原,但都比较长,7、8月,华北地区迎来降水,而且多暴雨,这些支流很快将洪水汇入淮河,很容易造成涝灾。

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探究点三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黄河

利用

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和长江三峡段)。原因:位于一、二阶梯(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③灌溉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②泥沙含量增多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②下游:A.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B.断流C.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名称三峡工程重要水利枢纽

效益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流域开发的水文特征原因分析及其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注意对关键词“平均冲淤状态”的理解,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就是整体上河流的流水侵蚀强于流水沉积作用,而“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都会导致河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D项“上游来沙量减少”,则淤积减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答案:D

探究点四对比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①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化严重

③森林资源减少④草场资源超载①乱采滥挖②破坏环境③浪费严重①过度捕捞②海洋污染

对策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①贯彻《矿产管理法》②合理使用③综合利用①捕养结合②防治污染

例3(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试卷)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图4为中自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向该地转移的产业应以劳动密度型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大量发展相关产业,扩大产业链条,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⑴B⑵A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

2.下列关于甲地区域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A.大面积种植牧草,建设夏季牧场B.引用图示湖泊水,发展淡水养殖业

C.发展灌溉农业D.修建水库,开发水能

(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图2是兰州至黄河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和流量变化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河段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河段总长度之比。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量算分析,下列有关图示中黄河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河中游流量约增加了170亿m’

②黄河中游河段长度约为1250km

③黄河中游落差约为330m

④包头至河口段河流落差大于龙门至旧孟津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图中龙门至1日孟津段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其首要功能是

A.发电B.防洪C.引水灌溉D.航运

5.下列不属于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原因的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沿途工农业用水大量引用黄河水

C.沿途几乎没有支流的汇入

D.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大量下渗

(2011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试卷)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读“1998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6~8题。

6.关于图1中发生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最大和水位最高同时出现B.流量最大和降水最多同时出现

C.水位不是最高,但流量达到最大D.流量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到最高

7.产生图3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治理长江水患的最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2011届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B.农业结构的调整C.旅游区的兴建D.城市化进程加快

10.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B.长江三峡C.藏南谷地D.河西走廊

11.下列关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错误的规划方向

B.通过开发整理未利用地,将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率提高

C.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换的最根本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D.经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地区牧草地面积有所增大并向中低山缓坡集中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回答12~13题。

国家储量(%)产量(%消费量(%)

中国369741

美国13013

日本0026

其它51320

12.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15.下列灾害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大面积发生的是()

A.火灾B.鼠灾C.雪灾D.洪灾

二、综合题

16.(2011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流量及含沙量

材料二: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图14)。

(1)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少的河段有和,原因分别是

(2)黄河自站至站含沙量陡增,原因是。这种现象对下游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3)图中所示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简述将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措施。

17.(201l安徽高考猜题)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水系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简述①河流的水文特征及产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3)分析③与②之间的关系。

(4)分析图示省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8.(2011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11.3)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04年耕地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下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的年粮食产量分布图,图乙为全国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分布图

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甲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⑶试分析图乙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

⑷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生态退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退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⑸四川省、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___________和退田还_________。主要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造成耕地减少最多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主要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填字母)

A.发展园艺业B.发展林业C.发展水产养殖业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少,且工农业引用黄河水。该河段沿途植被覆盖状况较差。

6.答案:D将1998年6—9月长江流量、水位与历史最大流量、最高水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选项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百分比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过度开采,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初级产品出口的越多,需要开采的稀土矿就越多,故减少稀土的过度开采,合理措施就是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总结西藏、内蒙古、新疆共有的在全国占较大比重的植被。

15.答案:D

解析:草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16.答案:(1)兰州至河口镇花园口至洛口兰州至河口镇段流经干旱半干早地区,降水少,但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花园口以下河段沿岸人口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该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人,河水下渗多。(2)河口镇三门峡流经黄土高原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有利影响:塑造陆地(塑造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扩大)。(3)煤炭加强煤炭外运;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物电;发展煤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加快经济发展。

17.答案:(1)D(2)年水量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无结冰期,含沙量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①河流上游支流多,雨季时进入汛期;下游河道窄、浅,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雨季时容易产生洪水和涝灾。雨季结束后,河流①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容易产生旱灾。(3)②河流进入洪水期,③可以储蓄洪水削弱洪峰,枯水期③湖泊水可以补充河流②。(4)安徽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每年的强弱不稳定,引起安徽省降水年季变化大,西部又是山区,来水迅猛.因此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解析:(1)京杭大运河原先主要功能是航运,现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线路。(2)①是淮河,根据淮河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3)③是鄱阳湖,②是长江,两者之间有互补关系。(4)淮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5)安徽省处于我国南北方交界处和中部地区。

18.答案: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⑵A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省;主要原因是B省的纬度位置较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而A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办湿润区,因此B省水热条件优于A省,使它的全年土地生产潜力比A省高

⑶当D地区由东向西,海拔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土地的热量下降,

⑷内蒙古;宁夏;内蒙古;防止土地沙漠化

⑸林;湖;广东;C

相关阅读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47讲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许多命题常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与所在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知识相联系;长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热点,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本讲内容的设计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之用,相关知识必须记忆准确。探究点的设计是建立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之上的提升,应能把握其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知识点进行记忆。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如中国的矿产分布必须一一落实在地图中,并对探究点四各资源的分布问题、对策进行分析,进而掌握。

总量: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总势: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空间分布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西北内陆地区水量极少
水资夏季降水丰沛,河水暴涨
源和时间分配冬春降水很少,河流水位下降,淡水不足
水能年际变化极大,水旱灾害频繁
资源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兴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总量丰富: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三省一市一区占70%,长江水系最多,雅鲁藏布江水
水能资源系其次,然后是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地势阶梯处是水能集中之处
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前景好
我国水电站的分布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耕地的分布:主要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与丘陵地区。北旱地,南水田
土地分布草地的分布:主要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资源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
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存沙漠化土地面积剧增
在问题草场资源普遍超载,草质下降
利用森林资源骤减
依照政策和法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对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48讲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

探究点一我国主要农业基地的地域性分布

分布地区

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①太湖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江汉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珠江三角洲

增产潜力的地区——⑦江淮平原

粮食商品率高的地区——⑧松嫩平原、⑨三江平原

五大商品棉基地①江汉平原②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③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④黄淮海平原⑤南疆

油料

作物基地花生温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辽东半岛产量大

油菜长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迁”趋向

糖料

作物基地甘蔗热带、亚热带地区,川、粤、桂、滇、闽、台是主产区

甜菜中温带地区,内蒙古、新、吉、黑四个省区是主产区

出口

商品基地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禽畜①太湖平原②珠江三角洲③闽南三角地带

例1(2011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试卷)《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粮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石。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城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⑴~⑶题。

⑴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B.陕西省C.河北省D.贵州省

⑵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根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B.政策和劳动力C.市场和交通D.工业化与城市化

探究点二我国的三大工业地带和四大工业基地

1.我国主要工业地带

⑴沿海工业地带:包括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开放区及浦东经济开发区等。这是我国实力最雄厚的工业地带。

⑵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包括上述沪宁杭综合工业区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等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以贵州乌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六盘水、攀枝花为中心的煤炭、钢铁工业基地等。本区是沿海经济向我国内地辐射最便捷的区域,区内水能、有色金属、农业、多层次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航运发达,工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

⑶陇海—兰新工业地带: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机制造等工业,兰州石油化工,新疆境内的石油工业等工业基地。发展方向为:兰新铁路西段已与中亚铁路接轨。兰新—陇海铁路将成为从西欧通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工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2.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沪宁杭综合性

工业基地京津唐综合性

工业基地辽中南

重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

轻工业基地

发展有利条件区内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有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海陆交通,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的油田区内丰富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雄厚基础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为利用外资发展本区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鞍山广州、深圳、珠海

主要特点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轻重工业都发达,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重工业基地、老工业基地以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为主

限制因素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水源缺乏能源、水源供应不足能源、矿产资源不足

发展方向结构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钢铁、电子、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高档轻纺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特区优势,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点

①东部沿海所占比例大,北京、上海是核心地带,中关村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典型代表。

②高新技术产业区不断由点状向块状、带状格局转化,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城市都已建成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例2读我国沪宁杭地区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工业城市名称:

A,B,C,D。

(2)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沪宁杭的企业、城市主要沿和两条铁路线分布。

(3)目前,该地区工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4)与东部其他三大工业基地相比,该区是我国基地,企业发展迅速。

(5)今后该地区的发展方向如何?

命题意图:首先对沪宁杭工业基地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读图判断四个工业城市的名称。进而考查了工业区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

解析:由图可判断工业、城市主要沿京沪和沪杭两铁路线分布。该区工业有自身的特征,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针对两方面综合信息确定该工业基地的发展方向。

答案:(1)南京无锡苏州杭州(2)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市场广阔,劳力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水源丰富京沪沪杭(3)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质量下降(4)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乡镇(5)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探究点三中国主要铁路干线与铁路枢纽

1.中国铁路干线的掌握,关键是建立空间概念。

其方法是:在中国空白图上,标出各铁路干线经过的主要城市,然后在图中画出各主要干线,边画边观察铁路线经过的省区及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铁路名称起止点经过省、市、区经过重要城市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津、冀、辽、吉、黑天津、沈阳、长春

南北干线京沪线北京—上海京、津、冀、鲁、皖、苏、沪天津、济南、徐州、南京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豫、鄂、湘、粤石家庄、郑州、武汉、株洲

京九线北京—九龙京、冀、鲁、豫、皖、鄂、赣、粤、港南昌、九江

焦柳线焦作—柳州豫、鄂、湘、桂洛阳、枝城、怀化

宝成—成昆线宝鸡—昆明陕、甘、川、滇成都

东西干线京包—包兰线北京—兰州京、冀、晋、蒙、宁、甘大同、包头、银川

陇海—兰新线连云港—乌鲁木齐苏、皖、豫、陕、甘、新徐州、郑州、洛阳、兰州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上海—昆明沪、浙、赣、湘、黔、滇杭州、南昌、株洲、怀化、贵阳、昆明。

新建南疆铁路(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新疆境内

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拉萨青、藏

2.重要铁路枢纽(注意观察每个铁路枢纽有几条铁路线交会,分别从哪些方向来)

枢纽交会铁路枢纽交会铁路枢纽交会铁路

郑州京广、陇海济南京沪、胶济兰州陇海、包兰、兰新、兰青

株洲京广、浙赣、湘黔商丘京九、陇海成都宝成、成渝、成昆

衡阳京广、湘桂怀化焦柳、湘黔重庆成渝、川黔、襄渝

徐州京沪、陇海柳州焦柳、湘桂、黔桂昆明成昆、贵昆、南昆

例3(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图11为中国省(区)际大宗铁路货流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各箭头运输的主要货物和交通运输线分别是

A.①小麦——京哈线B.⑦大米——沪杭线

C.③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D.④煤炭——京包线

⑵据图可知

A.通过铁路向中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高于向西部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的铁路货流量多子北方地区

C.运出量最大的省份是四川省

D.运入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

答案:⑴A⑵A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二)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A地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与B地同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A.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A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

D.B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2.C、D两地均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条件分别是

A.原料科技B.原料市场

C.劳动力市场D.政策交通

(2011年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反映了我国某种农作物在三月上旬所处的生长阶段,据此完成3一4题。

3.该农作物可能是

A.水稻B.甘蔗C.春小麦D.冬小麦

4.导致该农作物相同月份生长阶段不同的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光照

(201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图3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5~6题。

5.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有

①地广人稀②水热资源丰富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④劳动力充足⑤耕地面积广大

A.②④B.②③⑤C.②⑤D.①③⑤

6.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次生盐渍化④湿地遭破坏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④⑤

(2011杭州模拟)2010年4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沈阳经济区的获批有利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9题。

7.下列有关东北工业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工业是东北发展最早的工业部门

B.大连不属于东北工业基地范围

C.东北工业基地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东北三省都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带

8.东北工业区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是()

A.交通闭塞B.水源匮乏

C.地形崎岖D.工业基础薄弱

9.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老化②部分矿产区资源枯竭③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

④钢材质量太差,使消耗量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14中甲为1978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分布图,乙为2001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1978年到2001年,我国各省工业GDP份额

①珠江三角洲上升②东南沿海地区上升③东北三省上升

④京津沪下降⑤工业份额低于2%的省份数量增长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③⑤

1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增长强劲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科技力量强②临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④工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⑤资源能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

(2011天津模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回答12~13题。

12.两个三角洲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机械化水平高B.水热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

C.自然灾害少,交通便利D.土壤肥沃,科技水平高

13.两个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B.长江三角洲土地价格低廉

C.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D.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

14.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四纵”是北京至上海、北京至深圳、北京至哈尔滨、上海至深圳;“四横”是徐州至兰州、杭州至昆明、青岛至太原、南京至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纵四横”连接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

B.“四纵四横”中只有一条线路经过山东

C.“四纵”中北京至上海线路里程长于北京至深圳

D.“四横”中有三条线路位于淮河以南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8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5题。

15.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线路处于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B.③—④线路穿过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二、综合题

16.(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材料:我国苹果的主产区主要包括陕西、山西、辽宁、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苹果主产区中不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并分析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的原因。

(2)与陕西比较,简述山东省苹果生产的优势条件。

果农为减少冻害对苹果造成的损失,在气象预报将有霜冻出现的夜晚,当温度降至50C时,点燃发烟物,提高果园气温。

(3)阐释果农采取防冻措施所依据的地理原理.

我国苹果贸易伙伴主要有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4)从俄罗斯和非洲任选其一,说明我国苹果外销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及理由。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沪宁杭工业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近年来,沪宁杭地区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量多且密集。

材料2:沪宁杭地区图

(1)沪宁杭地区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请分析其发展快的原因。

(2)你认为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18.(2011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11.3)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04年耕地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下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的年粮食产量分布图,图乙为全国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分布图

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甲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⑶试分析图乙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

⑷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生态退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

退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四川省、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___________和退田还_________。主要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造成耕地减少最多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主要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发展园艺业B.发展林业C.发展水产养殖业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C

7.答案:A

解析:由于煤铁资源丰富,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发展较早;大连属东北工业基地范围;东北工业基地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东北三省中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带的只有辽宁。

8.答案:B

解析:东北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早,地表径流量有限。

9.答案:A

解析: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加之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等因素,导致东北工业基地衰弱。

10.答案:A

16.答案:(1)河北省,辽宁省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人。

(2)距海近,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沿海地区交通更加便利;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3)依据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增加环境(大气)热量,同时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热量散失,提高果园气温)。

(4)俄罗斯:主要采用铁路运输,陆上邻国(有铁路相通),铁路运量大,速度较快。

非洲:主要采用海洋运输,距离遥远,海运运量大,运费低

17.解析:该题结合区域图,以我国重要地区为背景,对所学的区域发展不同阶段进行分析,要根据沪宁杭地区实际以及上海市在该地区及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入手分析。需联系的知识是: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和区域特征的构成。

答案:(1)沪宁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对外贸易发达,外商投资多;具有较好的农业、工业基础;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发达等。(2)第三产业比重在三大产业中仍会上升,高科技将成为沪宁杭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将大幅度增强,成为世界知名的金融、贸易、科技、旅游中心

18.答案: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⑵A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省;主要原因是B省的纬度位置较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而A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办湿润区,因此B省水热条件优于A省,使它的全年土地生产潜力比A省高

⑶当D地区由东向西,海拔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土地的热量下降,

⑷内蒙古;宁夏;内蒙古;防止土地沙漠化

⑸林;湖;广东;C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教案


第60讲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探究点一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策

1.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受地质规律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短时间内无法更新性、总量基本固定的(即用一点,少一点)等特点。

2.利用对策:

⑴把实行节约资源放在首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尽可能延长其耗竭时间,实现资源最优耗竭。

⑵应从深度和广度上开源,加强地质勘探,强化从地壳深处与海洋远处寻找新的资源,增加资源储量。

⑶研究开发新型替代资源以供利用,要做到经济的发展不以资源的耗竭为代价,要把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最终目的。

⑷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由于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可以采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即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

例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①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②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量6670亿立方米,缺318亿立方米。

③“过去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因为分散在各地,又用了11年的过程,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警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首届“城乡土地论坛”上表示。

④在德国1996年通过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的框架下,德国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2002年有2000万吨废铁被重新利用;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达75%,到2006年已达到85%。

(1)资料①反映了我国哪种资源问题?

(2)哪些措施可以缓解资料②反映出来的资源问题?(答4条即可)

(3)下列漫画描述的行为会导致资料③反映的资源问题的是(双选)()

(4)资料④中德国的做法是为应对哪种资源问题?

解析:第(1)题,资料①中的“需国外资源补充”是关键词,说明我国多数矿产资源的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第(2)题,资料②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它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夏季风的强弱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流域植被破坏和湿地毁坏破坏了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分析缓解措施时可采取“对症下药”的思路归纳。第(3)题,结合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资料③中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知道我国存在严重的耕地短缺问题;四幅漫画依次反映了石油短缺、违规用地、破坏植被和污水排放,违规用地直接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将引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会导致耕地退化。第(4)题,资料④反映的是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废弃物利用水平,是为了应对资源短缺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矿产资源短缺。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提高涵蓄水源能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3)BC

(4)资源短缺。

探究点二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保护和利用经验

1.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⑴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⑵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⑴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防护林带包括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等,它以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目的,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⑵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1)从图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近年来,洞庭湖周围地区因退耕还湖,使耕地减少。退耕还湖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3)针对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解析: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1)根据图中全国耕地面积的变化数据,即可作出判断。(2)湖泊是湿地的一部分,具有多项生态功能。(3)根据耕地减少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答案:(1)2003(2)防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

(3)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占农田;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积极稳妥开发宜农荒地。

探究点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滥垦草地,非农业用地的不断扩大等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而丧失良田,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例3(2009年高考福建卷)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

解析:该题通过珠江流域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措施。(1)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为珠江流域,甲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则环境保护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乙地区位于珠江上游的山区,则环境保护以保护森林、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为主。

(2)甲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主要由于珠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上下游用水不协调,珠江三角洲地区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加、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原因引起的,结合原因就容易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

1.(2011徐州调研)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经研究确定,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各省区单位面积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水资源拥有量10万m3/km2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沿海的省区简称是________。

(3)图中所示三条河流中,流域内水资源拥有量最少的是________,该河流流域内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目前该流域面临严峻的水危机,其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区域开发的原理,你认为上题所述该流域水资源开发机构可进行的主要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冀

(3)黄河 夏秋多,冬春少 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资源污染严重

(4)维护流域生态环境 加强水资源管理 统筹安排供水抗旱防洪工作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过度挖煤,地面塌陷;破坏地下的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

(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答对两点即可

3.(2011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图26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占比例图”,图27为“1998年-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是__________,水资源和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_________。

(2)我国南方水资源较北方丰富的自然原因是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各地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南方北方

⑵降水丰富(1分)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污染加剧;植被破坏严重;湿地大量减少;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

⑶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减少工矿生产占用耕地数量;科学开发、恢复土地生产功能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世界可耕地面积的曲线与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的曲线相交的时间大约在2000年稍后一点,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世界耕地__________。

(2)从1950年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我国耕地约为15亿亩,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央还要求西部地区将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及起原因,并由此考查保护耕地措施。

答案:(1)十分缺乏(2)①人口增加,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人类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③人类滥垦滥伐造成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3)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尤其是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更需要植树种草。

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图。

材料二海河流域重点断面2004年第11周水质情况表。

水质点位名称断面情况主要监测项目(单位:mg/L)水质类别主要污染指标

pHDODODMnNH3一N

河北京密云古北口潮河(密云水库入口)8.128.342.80.26I

北京门头沟沿河域永定河(官厅水库出口)8.1310.39.62.23劣V氨氮

天津三岔口海河(入海口)8.0213.25.10.16Ⅲ

天津果河桥黎河(于桥水库入口)9.1315.12.30.17劣VpH

河北沧州东宋门岔河(鲁一冀省界)7.920.0055.420.0劣V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材料三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9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十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

(1)历史上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的水利工程是,该工程为我国正在投资建设的工程提供了便利。

(2)右图是材料一四条河流中河河口流量过程线图,该河4、5、6月份径流量小的原因有哪些?

(3)分析上述材料,简述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4)要解决海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短缺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1)根据水系分布即可回答。(2)根据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图可以看出该地4月份流量达最小值,而7、8月份最大,说明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四条河流中,海河最相符;4、5、6月份径流量小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3)材料中主要对比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地均水资源量、水资源污染情况以及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叙述即可。(4)本题考查水资源紧缺的解决对策。

答案:(1)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2)海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生产用水量多。(3)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地均水资源量都少于其他流域,②水资源利用量大于拥有量,③水资源污染严重,④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⑤水资源严重短缺。(答出三条即可)(4)跨流域调水;修水库;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中水利用;防治水污染;雨季回灌地下水。(答出三条即可)

6.(2008年高考山东卷)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境问题及水能开发应注意的环境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为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并产生大量的粉尘等,由此带来温室效应、酸雨及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带来大气质量下降等环境问题。(2)修水库会造成水文条件的改变,因此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也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答案:(1)总是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只答大气污染的得分)(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7.(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材料一:绿色GDP=GDP-产品资本折旧-自然资源的损耗-污染损耗

自然资源损耗=森林面积减少+煤气消费+天然气消费+石油气消费

污染损耗=三废治理费用+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材料二:2000年部分省市环境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耗)表(单位亿元)

材料三:2000年各地区GDP损失与其经济实力的比较(图23)

图23

(1)自然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损耗关联度最高的省区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填正确项字母)。

A.六省中广东石油资源丰富B.GDP越高的省区,自然资源损耗越大

C.环境损失越小省区绿色GDP越高D.贵州经济实力弱,但环境损失大

(3)材料三中,反映区域环境状态改善程度最大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西煤炭开采利用量大,“废气”和“废渣”污染大

(2)D(3)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还荒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

材料一我国耕地面积变化表(单位:千公顷)

年份全国耕地面积年内减少面积

AB农业结构调整灾毁

1999129,205.5394.6205.3134.7107.1

2001127,615.8590.7163.730.6108.3

2003123,392.22,237.3229.150.4364.1

2005122,082.7390.4138.753.512.3

材料二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耕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64.3万亩、50.6万亩、127.5万亩,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的67%、9%和24%。

材料三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分析判断:表中字母A和B分别所代表的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2)针对东部地区耕地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A是生态退耕,B是建设用地

(2)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科学开发土地,加强土地资源的整理

(3)在生态脆弱地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加剧灾害的发生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


第46讲中国的地形、气候

探究点一中国的地形

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⑴三大平原的位置和地形特征:①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分布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多沼泽地。②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是中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多黄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组成。中国第三大平原,呈东西狭长形,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呈水乡特色。

3.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⑴地震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福建广东沿海;②汾渭断裂带、太行山沿线、京津唐和渤海沿岸;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西部、云南中南部和西藏;④西北的河西走廊、六盘山和天山南北。⑵火山分布地区:①内蒙古高原南部;②东北地区山地;③台湾、海南岛等地。

例1(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2011.4)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横断山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⑵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旱明显B.春旱严重C.水能丰富D.黑土广布

答案:⑴C⑵A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⑵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命题意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前提。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和我国自然带分布概况,就不能成功得分。

解析:甲地形区西侧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均海拔约4000米,属第一级阶梯,是我国横断山区;甲地形区平均海拔约500米,有地形崎岖的特点,属第二阶梯,是四川盆地。甲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⑴D ⑵B 

探究点二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东部地区最为突出。②成因:纬度跨度大,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低,昼长较短;冬季风受山岭重重阻挡,对南方地区的降温作用远远小于北方。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②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南方虽然太阳高度大,但北方纬度高,白昼时间长,缩小了南北太阳辐射差异。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⑴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⑵成因: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亚欧内陆,使得我国的水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②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习惯上,把该线以东、以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等地因为山岭重重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的影响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受冬季风的影响。由此可见,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并使南北温差增大。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温暖、湿润,所到之地,降水普遍增多。但其势力弱,发展慢,影响的时间短,特别是控制北方的时间更短。

5.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0.50B.0.300.50C.0.550.35D.0.300.35

⑵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FC.GD.H

命题意图:试题以“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为材料,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中信息,综合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试题立意于主干基础知识,但材料及其呈现形式新颖,设问角度独特,能较充分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解析:⑴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⑵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答案:⑴B⑵A⑶D

探究点三我国的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形成原因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带来后果

寒潮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秋末、冬季、初春除西藏、云贵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烈气旋夏、秋季节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以及沿海其他省区狂风、特大暴雨带来灾害,但可解除高温,缓和伏旱

水旱灾害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及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东部地区较为严重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第7题。

1.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011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3.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表1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成都、武汉、上海、昆明四个城市(不是顺次对应),分析表1完成6~7题。

表1:四个城市的气象资料统计

城市一月平均气温(°C)七月平均气温(°C)日平均气温≥10°C积温无霜期天数年日照时数

甲3.527.84985.4225.82014.0

乙2.729.15233.1238.62058.4

丙5.525.65107.2277.91228.3

丁7.819.94490.3226.22470.3

6.对于丙城市相关气象资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月均温比甲高,主要是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七月均温比乙低,主要是因为地形阻挡了温暖的夏季风

C.年日照时数比甲少,主要是因为地势较低

D.无霜期比乙长,主要是因为受冬季风影响小

7.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及其影响因素是()

A.乙地形纬度海陆分布B.乙地形纬度锋面活动

C.丁地形纬度锋面活动D.丁地形纬度海陆分布

(2011届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格数据,回答8~9题。

8.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9.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

(2011届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回答10、11题。

10.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11.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力改良红壤②扩大棉花种植南积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起点考试)右图为我国四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读图回答12-13题。

12.山脉①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3.山脉②东西两侧地形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闽江水系,长江水系B.种植业,畜牧业

C.落叶林,针叶林D.冬小麦,谷子

(2011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下图中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5596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回答14—15题。

14.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祁连山脉C.横断山脉D.长白山脉

15.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年较差约为()

A.930米10℃B.2900米10℃

C.2900米35℃D.930米35℃

二、综合题

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阿尔金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300kmB.330km

C.400kmD.430km

(3)填表回答: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地质作用

(4)试比较图中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B河

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年较差日较差(℃)

(℃)年平均1月4月7月10月

昆明12.111.113.914.87.28.8

贵阳19.18.06.99.38.07.5

材料三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月份11~4月5~10月

降水量(毫米)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降水量(毫米)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

昆明116.331.066918.1103.679

贵阳278.580.977849.895.076

(1)简要概括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特点。

(2)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特点。

(3)1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相差℃,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分析1月贵阳气温日较差小于昆明的原因。

18.读“我国部分省区2010年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O℃等温线的地理位置。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大小范围。

(3)图中A、B处等温线分布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

(4)丙处东西两侧相比,气温存在什么差异?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2.答案:D

9.答案:D

解析:由上题可知,①城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冬春季节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水汽影响降水多,故D正确。

10.: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江南丘陵地区土壤为红壤,肥力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域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是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天山山脉、祁连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长白山脉位于东北地区,故答案为C。

15.答案:B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图中气温及降水量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值。据图可知,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2900米,且该地对应的7月份气温约为13℃,1月份气温约为3℃,则年较差约为10℃。

16.答案:东北—西南走向(2)B(3)

典型地貌类型地质作用

①风积地貌(沙漠、沙丘)风力沉积作用

②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

(4)

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冰雪融水大

B河雨水(大气降水)小

17.答案:(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约有3个月的冬季(或昆明四季如春),而贵阳则是四季分明

(2)昆明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而贵阳则是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7由材料三可知,1月(冬季),贵阳(易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日数较昆明多(空气相对湿度大),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云层加强大气逆辐射强度,大气起到保温作用,气温较高,所以贵阳气温日较差较小[或1月(冬季),昆明降水日数较贵阳少,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所以昆明气温日较差较大]

18.答案:(1)秦岭——淮河一线(2)甲地:O℃T甲4℃乙地:一8℃T乙一4℃(3)A处等温线较稀疏,原因是位于华北平原区,气温变化较小;B处等温线较稠密,原因是位于山地及崎岖高原区,气温变化大。(4)丙处东侧气温高于西侧气温,原因是东侧是华北平原,地势低,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西侧是黄土高原,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解析:第(1)题,0℃等温线相当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第(2)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判断甲、乙温度范围,乙处是山东丘陵地区。第(3)题,A处等温线较稀疏,是华北平原,B处等温线较密集,温度变化大,为山地及黄土高原地区。第(4)题,丙为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气温较高,西侧为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13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