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大气压强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大气压强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0.3大气压强》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会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的值,了解大气压会随高度和天气变化.
3.知道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解释相关的现象.
二.导学流程
活动1:看图10-16的实验,可以自己做做看,注意水要适当少点,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试着解释.(可以用矿泉水瓶代替易拉罐,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
活动2:课后准备试一试中所给的器材,动手试着做做看:
提示:(1)将玻璃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后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覆杯实验)
(2)将塑料吸盘按在光滑的瓷砖上,再拽拽看.[:]
你发现了什么?思考这是由什么引起的?总结大气压强的概念,并思考产生原因.
大气压强(简称:):
大气压是因为而产生的.
活动3: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给大家做简单介绍,你觉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活动4: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器材:
(2)思考各步骤中的要点是什么?写出关键词并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步骤①关键词:原因
步骤②关键词:原因
你觉得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步骤③关键词:原因
写出求活塞横截面积S的公式:S=
步骤④中求大气压的公式是:,写出表达式:
思考:(1)为什么注射器选2ml的,而不用很大的注射器?
(2)如果漏气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怎样的影响?
活动5:1.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标准大气压:1atm=cmHg=Pa.
3.看图10-19,了解金属盒气压计的原理和作用.
活动6:大气压与高度、气候的关系
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什么?可以查找资料给大家介绍具体的关系是什么.
2.同一地点,大气压是固定不变的吗?查找资料,比较一般情况下冬天与夏天、晴天与阴天的大气压关系.
活动7: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1.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
2.看图10-20,实验现象是,你觉得原因是.
活动8: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看图10-21并做做看,准备课堂展示,得出结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活动9:阅读飞机的升力:飞机的升力主要来自于它的,请画出其截面简图并做解释.

延伸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学案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大气压。能说出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事例,并能进行简单解释。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4、认识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体会物理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
2、解释生活中大气压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2、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简称;
3、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
3、物理学把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Pa。
4、是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二、合作探究
(一)、想一想、动手做一做
1、不挤、不压,你能使矿泉水瓶变瘪吗?动手试一试。
2.、把皮碗按在玻璃窗上,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来,用手能不能很轻易的把它拉开?
3、将纸片放在倒立的空瓶口,纸片会落下吗?向瓶中装满水,再把纸片放在瓶口,瓶倒立,纸片还会下落吗?动手试一试。然后转动瓶子,使瓶口朝不同方向,情况会怎样?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大气压的存在:
(1)哪些现象说明存在大气压?(说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回答:覆杯实验除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外,还能说明大气压一个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压的测量:
(1)根据P=F/s可知,要测量P必须测量出哪两个物理量?这各方法就是物理课中常用的间接测量。物理课中还有那些物理量我们采用了这种测量方法?举一例。
(2)当管内水银柱不再下降时,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和大气向上的压强就相等。实验表明这段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mm.
(3)从水银柱的高度我们是如何算出标准大气压1.013×105pa的?自已试一试。(提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水银柱的高度指槽中水银面以上的竖直高度)

(4)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大气压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随着______的升高,大气压强逐渐_________
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减小而_______,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
3、大气压的应用:
(1)活塞式抽水机:说明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活塞上移,水在______的作用下进入活塞,活塞下移,水被压出活塞外。
(2)其它应用:离心式水泵。
三、课堂练习、自我检测
1、1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厘米汞柱高=________帕,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将_____,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________。
2、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______锅外气压,水的沸点______100℃,不但饭熟得快,还可以节省燃料。(选“大于、等于、小于”)
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大气压为我们服务,请举出两个
这方面的例子:(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4、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漏进了一点空气,那么大气压的测量值将比实际值()A.偏小B.偏大C.无任何影响D.视漏进的空气多少而定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A、自来水笔吸黑水B、抽水机抽水C、用吸盘搬运玻璃
D、高压锅煮饭E、茶壶盖上留有小孔
2、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照图那样抓住筒低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A、是空的B、有水,但不满C、充满水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手拿水气压计从一楼跑到五楼,液柱高度将()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
四、课外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2、3、4、5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期末复习学案2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期末复习学案2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变化2.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的应用.
学习难点:抽水机的原理.
教具学具:抽水机模型、离心式水泵模型、空盒气压计.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复习巩固证明大气压的实验是?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
创设情境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塌?
二、快乐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自读课本p41,学习以下内容
一、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3)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大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二、气压计。
介绍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出示金属盒气压计的实物和挂图,介绍其结构和原理。
三、大气压的应用。
出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挂图和模型,介绍并演示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还有的疑惑是
四、当堂训练:
必做题1、1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a,相当于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同一房间用托里拆利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实验启示结果依次是75.2cm、75.6cm、76.0cm。已知一个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入了空气,另一个同学则没有将管子竖直放置,如果只有一个数据正确,它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
3、把装满水的杯子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1所示那样那样抓住杯底向上提,在杯口离开水面前,杯子露出水面的部分()
A、充满水B、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真空
C、没有水D、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空气
4、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网
C、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D、墨水被吸进钢笔
5、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生生变化()
A、将管倾斜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6、水银曲管气压计的构造如图所示,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的,开口的一端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这时大气压强为()
A、90厘米水银柱高B、75厘米水银柱高
C、85厘米水银柱高D、难以读出,因无刻度
选做题1.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9.3wbrwbr课题:大气压强2wbr学案wbr序号:15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2.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3.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B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
C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9.3wbrwbr课题:大气压强2wbr学案wbr序号:15,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
4.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5.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B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D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拓展提升
9.用吸管从瓶子里吸饮料时,使饮料上升到嘴里的力是()
A嘴的吸力B大气的压力C瓶底的压力D瓶壁的吸力
10.在瓶内点燃9.3wbrwbr课题:大气压强2wbr学案wbr序号:15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就会进入瓶内,这是因为()
A瓶内由于热胀,使鸡蛋掉入瓶中B瓶内气体将鸡蛋吸入瓶中
C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D鸡蛋受重力作用而掉入瓶中
1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胸部容积扩大时,其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A大于大气压B等于大气压C小于大气压D先大于大气压,后小于大气压
12.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嘴把瓶子吸住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五、课堂作业
课本P43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5题
六、我的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大气压强》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大气压强》学案

第三节大气压强(教材分析)
范云峰
本节教材可分为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与变化两部分。
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大气压的存在。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但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却并不清楚。因此,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教科书用图14.3-1中的甲、乙两个现象和丙的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在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后课文提出: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教科书通过图14.3-2的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利用录像演示了托里拆利实验,并解释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在这里还要让学生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学生充分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基础上,课文介绍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在介绍气压计时,教材把重点放在常用的金属盒气压计上。
最后让学生观察图14.3-6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抽水示意图,通过“想想议议”来弄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
另外,这节课的习题也非常有生活气息,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大气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教(学)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等。
学生用: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实验引入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红墨水注入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你是否能让里面的水不流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
(1)用手堵住上面的管口,水不倒流下来。
(2)用手堵住任一管口,玻璃管横放,水不倒流下来。
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它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在各个方向上产生压强)
(二)探究实验
1.分组进行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动手设计、操作,进行实验探究。
各组发放不同的实验器材: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
2.学生上台实验展示:
(1)塑料杯装水,盖上纸板,倒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
(2)用吸管吸牛奶,吸完后牛奶包装盒变瘪。
(3)吸盘挂钩能吸附在玻璃板上。
(4)针筒能吸进水,并且吸进水后水不倒流出来。
(5)用嘴贴着塑料杯吸气,塑料杯能吸附着不掉下来。
(6)两个吸盘挂钩相互挤压后再拉开很费力。
3.让学生自主提出有关大气压强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照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实验验证:
再看覆杯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
讨论: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4、小结: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覆杯实验的启示,我们将盛满水的可口可乐瓶去盖倒插在水槽中,发现瓶中的水仍不下落,把水改变成水银,瓶子用试管代替,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用此实验可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2、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边讲边做演示,完毕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提示水银柱上方是真空)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学生求出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的大小。由P=ρgh,算出得:P=105帕。(教师板书这个值),简要说明不同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4、小结: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
三、巩固练习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拉动活塞后放手,活塞返回原处(想想为什么?)。再将注射器倒置过来后,在活塞上挂3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请同学们讨论这又是为什么?
2、演示:将细玻璃管插入烧瓶的软大塞小孔中,用两用气筒抽去烧瓶中的空气后,迅速把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会看到烧瓶中有小喷泉出现。讨论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解释此现象的要点。
3.学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常见的大气压强现象。
四、课外作业
用刻度尺测你手掌的长和宽,粗略计算你手掌的面积;求作用在你手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本课小结
这是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了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创新性学习方式特征。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本案例中教师在提供实验器材后,并没有指导学生应用何种器材进行实验,而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组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变革,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其次,课堂探究带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教师所提供的器材,在精心设计的导向作用下,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而为一、融为一体,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如果对于大气压强的知识,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几个演示实验,就失去了让学生感知、操作和语言交流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失去了学生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
此外,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最基本学习形式。而探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能让学生在充满对求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欲的前提下,在不断的探究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在利于独立探究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建造一个活的小型藏书库。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探究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间的交互学习(对话、协商与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从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61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