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大版《8.4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8.4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北师大版《8.4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是本节课的重点.

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塑料吸盘

2.教学器材:易拉罐、针筒、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砝码、抽水机模型、离心泵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带、抽水机和离心泵电脑动画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课题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单位.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

(5)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

(6)了解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7)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仪器材料易拉罐、针筒、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砝码、抽水机模型、离心泵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带、抽水机和离心泵电脑动画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相结合

板书设计第四节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1.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强的值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四、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1.原理: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2.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

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呢?

学生讨论并猜想

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课本图8—16中的四个实验

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正Jab88.com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

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

师: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

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0

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

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活塞向上运动时,阀门A关闭,阀门B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关闭,阀门A打开?

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

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水?

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m左右?

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学生思考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师讲这些想法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纠正

(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2)管内水银没有全部落入水银槽中,说明是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所以大气压值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

(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等于大气压值.

(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系.

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

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白.

学生认真观察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想大气压是否存在,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这一事实.

备注

相关知识

《大气压强》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大气压强》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发现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课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为了实现课堂互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由于水银对人体有害,“大气压强”一节的实验多为讲解实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应该怎样把握教材,实现师生互助,达到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对于本节的教学,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要求:

1.根据课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实验和水杯实验,初步体会实验原理、产生问题;

2.观察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课堂上,我将其分为四部曲:

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实验测量;

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

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味方法。

具体的处理方法:

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家里做了实验,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想法?(大约2分钟的发言时间)教师对讲得好的进行表扬,对讲得不怎么好的进行鼓励,调动积极性。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实验测量

(一)大气压强概念的得出

1.学生做皮碗实验(如图1),思考是什么力量吊起了钩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除了皮碗和钩码,就只有空气!这个力量一定来自空气。那为什么要挤压皮碗呢?学生会谈很多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动画分析讲解(图2),得出A中大气对皮碗有向上的压力F;B中大气对皮碗有向右的压力F,在F的作用下,玻璃和皮碗间产生一个摩擦力f,f等于皮碗和钩码的重,从而得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还有哪些实例?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的发言后,请两位学生分别演示书上的“水杯实验”和“鸡蛋实验”,再一次分析原因。

3.教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很多,但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多媒体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踊跃争取动手,此时,可趁机提问:①怎么做这个实验?②为什么要将里面的空气抽掉?实验完毕后,再请学生讲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说明了什么?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科学求证,大胆实践。

4.思路拓展:为什么大气有压强?为什么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了

对比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空气受重力作用,所以能产生压强,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结论。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提问:我们怎样才能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值呢?要用到什么器材?(猜想)

2.演示(图3)实验:将玻璃瓶灌满水,再倒过来,看到什么现象?水受重力的作用,但没有往下流,一定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只能是来自大气压。将瓶子灌满的目的是什么?再将玻璃瓶换成1米长的玻璃管,用水灌满后倒放在水槽里,看到水还是没有流下来。那么,是不是不管玻璃管多么长,水都不往下流呢?究竟大气压能支待多高的水柱?(引出话题,进一步猜想)

3.介绍托里拆利和托里拆利实验: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动画,边演示边讲解。

4.我们怎样将大气压强计算出来呢?

水银产生的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将大气压强转化为水银的压强来计算:

P=P0=ρ水银gh

5.这里是采用转化和替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算一算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由此知道如果用水来做这个实验有难度。

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

(一)托里拆利实验的拓展

1.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如果没有排尽空气,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又怎样检验空气是否排尽?

2.玻璃管的粗细对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3.如果将玻璃管往上提1cm或往下压1cm,但管口都不离开槽中水银面,管内外水银高度差有没有变化?如果将玻璃管倾斜呢?为什么?

4.如图4,a中在玻璃管顶端A处开一个小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b中如果在玻璃管中间B处开一个小孔呢?

5.如图5,如果当时的大气压是72cm水银柱,a中A点的压强是多少?B点的压强又是多少?b中玻璃管顶端受到多大的压强?

(二)计算问题拓展

1.能不能用公式P=ρ空气gh来计算空中某点的压强?为什么?

2.假定当地的气压是76cm水银柱,塑料吸盘的半径是10cm,塑料吸盘吸在天花板上(不考虑吸盘的质量),下面能吊多重的物体?

3.假定地面的气压是76cm水银柱,地球的半径是6400km,地球上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味方法

这一部分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提示、鼓励。在这里就略写。

1.学生活动:总结本节内容,相互补充,形成本节知识体系。

2.学生活动: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结语:生活处处皆物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多想方法,大胆实践,就能学好学活。

大气压强学案


课题大气压强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现象.
2.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
3.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知道大气压与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现象的存在和测量
难点:大气压强与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课前导学
1.研究两个塑料挂衣钩在什么情况才能相互“吸”在一起?
2.什么力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课堂导学
一课题引入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空气中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压强?

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大气压强的存在(看现象解释)演示实验:
1.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长试管,一手拿试管,一手压住纸片,把试管倒过来,小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手压着纸片,所以不掉.)将托纸片的手移开,现在是谁压着纸片呢?

2.看课本,什么力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3.看图回答,什么力把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墙上?

讨论总结以上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原来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空气内部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简称或,以上实验都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三成果展示
1.教师展示大气压强的测量,可以是多媒体展示。
2.学生写出看到的现象:

四总结评价

达标检测
(一)当堂训练

1.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
2.大气压强等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能支持_________高水银柱,如果把水银换成水,能支持_________米高的水柱?
3.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A玻璃管太长了B玻璃管放斜了C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D玻璃管比较粗
4.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D用抽水机抽水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时,很难将它们分开
6.某同学估测大气对0.3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3×102NB3×103NC3×104ND3×105N
7.用吸管从瓶子里吸饮料时,使饮料上升到嘴里的力是()
A嘴的吸力B大气的压力C瓶底的压力D瓶壁的吸力
8.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9.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B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D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拓展延伸及作业布置
1.p43动手动脑学物理3、4、5题
2.完成本节配套练习

我的收获及反思:

大气压强说课稿


第三节大气压强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大气压强》,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我的物理教学思想六个板块。
【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是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由“想想议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本节大气压强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设计思想】
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表准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设计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由六个环节、八个活动组成。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设计说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活动1]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课本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活动2]师生分析实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为了给学生强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活动3]师生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并完成实验的?
(2)学生汇报完后,教师作说明。
[活动4]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设计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活动5]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活动6]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投影):(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活动7]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讨论后,逐一投影)
(1)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原理:P=F/S
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2)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原理:P=F/S
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以上两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实验的思路总结出来,进行实验。
(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设计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欣赏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活动8]学生自学与教师演示:(配合投影)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设计说明: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
5.本节小结。(投影)
(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6.课后作业(投影)
(1)自我评价与作业。
(2)设计实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设计一种水杯,只要滴入少量水,就可以涌出许多水来。
[设计说明:通过小结,让学生把本节知识条理化,也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巩固;然后由作业再检验和提高]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原因:重力、流动性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
影响因素:高度等
气压计:水银、无液(高度计)
应用:抽水机
【我的物理教学思想】
1.物理情景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学习物理知识,就要让学生进入创设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学习富有新鲜和实在的气息。比如:在“覆杯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这时,我们可设计怎样的实验去证明:纸片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我设想的物理情景有:人工模拟真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掉,再观察纸片的“命运”;可以观察硬纸片的凹凸情况──是向上凹还是向下凸……然后由此展开讨论和实验,就可明确是不是被水“粘”住了。
2.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比如:在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活动中,一开始,可以不给任何器材,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和确定器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两组由学生动手实验,这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兴奋,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3.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比如: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大小,为何选择1米长左右的玻璃管?为何选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体?等等,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温”科学家经历的实践过程,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359.html

更多
上一篇:生物育种 下一篇:3.2乐音与噪音教案

最新更新

更多